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
发布时间:2020-07-22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教育孩子笔记早操比赛终于圆满结束了,但在早操比赛时孩子们的那份集体荣誉感却深深的打动了我。在早操比赛之前,我们班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来练习早操动作、队形等。但在练习早操期间,班上总有几个不听指令的孩子,没有认真地做操。这让我们老师都很头痛。我们也专门地对他们进行单独训练,但效果都不是很好。
这天,终于到了早操比赛的日子了,早上,我就跟孩子们灌输了要认真做操,为我们班集体争光,才能赢得比赛。可讲归讲,孩子们对于集体荣誉到底有没理解,我也不知道。比赛时间定在下午,天气有点闷热,但孩子们的心情仍然很兴奋,很激动。当操场想起嘹亮的运动员进行曲时,小朋友更是激动了。“开始了,比赛开始了……”都纷纷议论起来
,中班级是第一个先进行比赛,我再次动员孩子们做最后的冲刺宣言。这是看得出有些孩子已经很紧张了,各个真的好想小运动员一样,精神饱满地踏着整齐的脚步来到了操场。大班级、小班级的小朋友也坐在操场上准备观看比赛了。场面看起来很壮观,我们班上的孩子顿时也感觉自己已是一名参赛选手了,虽然各个小脸蛋都夹着汗珠,但精神状态都非常好。比赛有序的进行着,无论是孩子们的动作、队形的变化、还是小朋友们之间的合作程度、都比之前无数次的练习来的整齐好看。更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平时练操那几个不动、乱走的孩子也都动起来了,而且动作相当整齐,有力度,看着他们各个都很认真地样子,心里由衷地感到欣慰。在我看来,比赛的名词更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孩子们的那份集体荣誉感。
比赛之后,我在班上表扬了孩子们,当比赛结果出来之后,我向幼儿宣布了我们的比赛成绩后,孩子们知道得奖后都感到很欣喜,顿时这个小集体都沸腾起来了,欢呼声、笑声都荡漾着。通过这次比赛,让我读懂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虽然孩子小,讲不出集体荣誉感这样的大道理,但是他们心里都明白,中三班是个大家庭,要争取胜利。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孩子们,你们让我感动!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衣服有增有减,我有点小感冒,在班里时不时的打喷嚏,喝了药也不见好转。孩子们问我:“老师,你是不是感冒了?”我说:“是啊,老师感冒了,你们要多穿点,可不要感冒了!”孩子们都很赞同的使劲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来到班里,孩子们齐刷刷的跟我问好,我及时的给予回复,但我总感觉有点奇怪,说不出来哪不对劲;走到办公桌前,想要找出课本,准备上课,我看到孩子们丝毫没有拿出课本的意思。我问:“都怎么了,我们要上课了,请大家拿出课本!”
这时班长很神秘的走过来:老师,先不要上课好吗?我们大家给你带来了好多“东西”。我问:“什么东西,这么神秘?”只见班长招呼全班小朋友从书包里掏出“东西”来
,孩子们呼啦啦的来到我身边,把东西塞到了我的手里,我看到是一些治疗感冒的药,有护彤、小葵花、止咳糖浆等等,儿童的、成人的都有。班里的小朋友都带来了不同的药,抱着这些药,我心里说不出的感动滋味,孩子们这么懂事,这么贴心。
我对班里的小朋友都说了一句谢谢,把药都还到幼儿的手中,虽然幼儿的出发点是好的,我委婉的请幼儿以后不要带药到幼儿园,同时也教育他们要学着关心家人,当家人生病时,要学会关怀,说窝心的话语。
后来我才了解到,我经常打喷嚏,班长在户外活动的时候组织班里的小朋友要给我带药,并也从家长的口中得知,为了给我带药,他们都从家里把药偷偷塞到书包里,怕家长不同意。孩子们的心是很细微的,也确实长大了,能主动关心别人,为他人着想,我的这次小感冒,让他们都挂念着,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这份感动,因为我有这么一群好孩子。
让孩子们体验快乐
我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经常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中间,时常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那些幸福和快乐是孩子们给予的.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它却不能代替快乐。一个不快乐的人,一个缺少面对人生没有乐观态度的人也往往也很难取得成功。我国一位儿童教育工作者卢勤说过:“快乐是一种体验,体验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让孩子们从小体验快乐,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比成功更重要。”作为孩子们的老师和朋友,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和孩子们一起去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吧!在孩子们的眼中,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很多.....如果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就会让学习融在生活中。当我和他们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再重新开始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们的灿烂的笑脸,你就会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快乐是有多种多样,我们每个人对快乐的感受也各有不同。有的人享受到一顿美餐就感到快乐,有的人听到一句赞美的话就感到快乐,有的人得到一件美丽的衣裳感到非常快乐,而孩子痛痛快快地玩耍中就能感受到快乐。我个人认为:快乐应该是愉悦的,甜美的,放松的。
让孩子明白为集体做事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集体任感、提高他们自我服务的能力,从中班开始开展“小组长”的。常规的小组长活动,大都采取轮流制度,每位幼儿每星期都有为大家服务的机会。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作为教育者,我发现蕴含在其中的教育价值很多,于是在“小组长轮流制度”的基础上为了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又增加了两名“值日生”。值日生的工作是帮助老师餐后打扫卫生。在推选值日生的时候,我采用了“大家推选”的方法,教师在其中扮演协调者的角色,通过小朋友之间的交流讨论,“强弱搭配”地推荐两名幼儿合作完成值日生的任务,能力强的幼儿起到了榜样和带头的作用,能力弱的幼儿,由于受到了同伴的邀请,会感受到自己被同伴的接纳,充满自信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这天,又到了推选值日生的时间,锐锐跑到我面前悄悄地告诉我:“老师,我也想当值日生。”我对他说:“好啊,你好好表现,大家会选你的。”这时的孩子们个个端端正正地坐好了,锐锐也坐直了身子张望着大家,可是没有一个孩子推选锐锐,锐锐有些期盼地看了看我,此时,我想起了他对我说的话,就微笑的注视着他,鼓励他大胆推荐自己,锐锐勇敢地举起了手,告诉大家:“我也想当值日生。”这时,娇娇说:“老师,他上次把教室里的椅子全弄倒了,也不扶起来。”浩浩说:“他老打人。”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听了大家的话,锐锐很委屈。
锐锐想当值日生,想展示自己,可是小朋友们却不接纳他,这是一种矛盾,我想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马上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及时的交流。“你们为什么不同意锐锐当值日生呢?”冉冉说“老师,锐锐经常玩完玩具不收拾”,心怡说“他午睡动作很慢,经常被老师批评。”锐锐听了大家的话,想想自己以前的做法,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对他说:“大家不同意你当值日生是有原因的啊。”看着他失落的表情,我转而对所有的孩子说:“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缺点呢,有没有做错事情的时候呢?”这个问题一下提醒了孩子们,教室里变得安静起来,孩子们似乎都在反思自己。通过这样的讨论,我希望孩子们明白:每一个人都有缺点,重要的是我们怎样改正。接着我又和孩子们一起帮锐锐找优点、找信心。我对孩子们说:“他爱动脑筋,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他还懂得与人分享,上次他带来了一大袋的糖和你们一起分享呢。”通过交流,大家同意了让锐锐当值日生。当了值日生的锐锐,今天表现很棒,鞋子摆整齐了、玩具收放好,还主动帮老师打扫卫生等。
当选值日生对于孩子的意义何在?集体是班里每一位幼儿的,大家都有义务和责任为班级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明白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明白为集体做事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感受孩子们的快乐
孩子们的生活是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因为在他们的生活里到处充满着快乐、惊喜、甚至是意外。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在幼儿的言行举止中发现他们的关注点。比如饭前户外散步,当我带他们来到操场上时,他们会一个接着一个歪歪扭扭地行走在五颜六色的轮胎上,并不时地会从轮胎上掉下来,仍旧会乐此不疲地上去继续行走。明明可以顺着笔直的路通向活动室,但他们宁愿选择弯弯曲曲的“迷宫小路”,宁愿反反复复多绕好几个弯,顺着“迷宫小路”的指示来到活动室。他们有时会数着数字走楼梯,有时数着数着会乱套,但他们往往会来到楼下从头数起,或者站在原地从一数起。这些事情对于成年人来说是非常无聊的,可是当你接触到孩子们时
,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时,就会知道什么叫天真无暇、什么叫童言稚语,也就会明白孩子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带他们去玩大型玩具,活动休息时,一个孩子惊奇地发现蚕豆上的豆耳朵。于是大家都小心翼翼地进入种植园地,寻找起豆耳朵来,孩子们用手轻轻地拨动着,一个劲地找呀找:“呵呵,快来看呀,我找到了豆耳朵”一个女孩叫了起来,不一会儿那边又传来女孩找到的消息。这一下,男孩们有点泄气了,“我们男孩子不会输给女孩子的,我再去仔细地找。”那位聪明的男孩小崔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孩子们经过一番搜索,都有了自己的战利品,然后带着满足、欢天喜地的回到了活动室,兴高采烈地互相交流着、交换着。
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到处洋溢并散播着快乐,我想只要是他们喜欢做的事情,那么必定就是快乐之事。
感受孩子们的变化
今天是星期一,孩子们早上来园时都能兴高采烈地,主动地向老师、阿姨问好,不象小班时需要大人提醒,几个新来的小朋友也能学着和我们互相问好。
说真的,仅仅才过了一个暑假,可孩子们是乎懂事了许多。
一些来得早的幼儿能自己主动帮助老师、阿姨干一些简单的事情,如:擦桌子、放杯子等等。
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到了去年的现在,那时的他们也如现在小班的孩子一样刚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陌生的环境,免不了在早上来园时因依恋家长有的也会“哼上小曲”。
再回首,经过小中班两年的学习、生活,孩子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自我服务能力的方面,更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午我们班内的老师、阿姨不约而同地交流了起来,明显地感到孩子们的进步,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其实孩子的进步,离不开家长、老师的悉心呵护。
忠心地祝愿我们大六班的全体小朋友在老师、阿姨的关心、爱护下能天天快乐,健康成长。
有感于孩子们的争吵
实录1:
一天,玲玲和艺艺发生了争执。我注意了她们一下,是为了一个娃娃而吵的谁也不让,局面僵持了一段时间,艺艺作出了让步把娃娃让给了玲玲,但要求曹君玲玩了一会后就要让她玩了。过了一会儿艺艺就要求玲玲把娃娃给她玩,玲玲也就主动让了出来。分析:
这一现象说明幼儿间在交往的过程中已经自觉不觉地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对同伴作出让步。如果幼儿间一发生争吵老师就出面调解,小朋友也许会养成有事信赖老师,做的更多的只是告状,那种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就相对减弱,也失去了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机会。主动控制情绪和谦让的行为,在思想上就没有了概念。因此我们要给幼儿自己处理矛盾的机会,仅可能的只提供引导和帮助。实录2:
早晨,幼儿自由活动进行晨锻。我在指导幼儿做值日生工作。这是活动场上传来了哭声。原来,辉辉踩了晟晟的脚,晟晟跌了一跤,正躺在地上哭。辉辉傻傻地站着说:“你自己跑过来撞的,又不是我撞你。”晟晟边哭边说:“是你踩着了我的脚,我才会摔跤的。”阳阳走过来扶起承晟边替他擦眼泪边问:“你有没有摔伤。”晟晟说:“说没有。”阳阳象个大哥哥的发话了:“没有摔伤,哭什么呀,辉辉又不是故意的,辉辉你说句对不起吧。”辉辉说了“对不起”晟晟说了“没关系”三个人又开心的象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又自由活动去了。分析:
整个我都没有去干涉,因为孩子自己已经把问题处理好了。活动过后我找了块干净的抹布,悄悄交给辉辉,让他去把晟晟的新皮鞋擦干净。晟晟呢,也不用辉辉擦,自己接过抹布把皮鞋擦得干干净净。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幼儿年龄虽小,却已有了一定的首先准则和美好情感。他们之所以发生争吵,是因为都认为自己有理,停止的原因或者是认识地自己是有错,或者是原谅了对方。这说明他们都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幼儿的这种是非观念,虽然比较肤浅,但是,是很可贵的。在上述事例中,教师只是在观察争吵过程的发展情况。让孩子们自己去分辨对与错该如何解决。然后给予他们不露声色的引导和帮助,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对孩子们的成长更有利。实录3:
一天,午睡起床,小朋友都在玩各自喜欢的玩具。梅梅和奇奇为一套拼图玩具争吵起来,梅梅说:“你为什么抢我的玩具,我先拿到的。”奇奇理直气壮地说:“不对,我没抢是你抢,刚才是我在玩的,等我上完厕所,你就抢去玩了。”梅梅委屈地说:“我没抢,没人玩了我才拿来玩的,谁叫人去上厕所。要不,咱们一块玩吧。”奇奇坚持说:“不行。”梅梅语气温和地说:“咱们一块玩吧,一个人玩多没意思。”奇奇想了想说:“好吧,咱俩比比,看谁拼出的图样多。”于是两个小朋友一块玩了起来。分析:
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幼儿之间的争吵和纠纷,是幼儿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的表现。孩子对玩是很感兴趣的,但是玩有玩的规则。一件拼图玩具应该由谁来玩,孩子们的判断在争吵过程中会表现的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体。也正是在这种争吵中,幼儿学会了观察和分析事物,获得了与同伴相处的各种技巧。如果孩子之间始终和平相处,没有矛盾没有争吵,就缺少了学习与人相处的机会。孩子们一分钟前是“敌人”,一分钟后又成了“朋友”。在玩耍中,他们最大的利益追求是玩得开心,尽兴和获得成功。为了这种利益他们可以马发生冲突,也可以马上成为朋友,作为成人应该对孩子的这种“争吵”现象持积极态度。因为他有利于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思考:
孩子是在“争吵”中成长的,有句话叫“会吵嘴的孩子聪明”。一个孩子能够自己熟练地运用语言技巧,说服对方,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如果一个孩子在争吵中最终服从了对方,说明他从这次争吵中学会了生活中必要的“听取”和“放弃”。孩子们正是在一起玩耍,一起争吵,然后重归于好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能力、体力、智力;切身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学会了申辩是否,学会了与人交往,逐步形成了互相合作、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良好道德品质。
一个孩子在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后,是免不了与同伴发生争吵的,这是因为孩子们的年龄、经验、能力等方面都彼此相仿,他们始终处于绝对平等的层次上。相处过程中各自的行为态度一旦出现矛盾,只有通过互相协调、平等争论来解决,虽然在争吵中孩子在双方关系上会有短暂的障碍,但是这种“吵了又好,好了又吵”的过程,正是孩子们逐渐掌握处世技能,学会适应未来社会的有效途径。因此对于幼儿来说,争吵、闹纠纷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往往有益于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人的重要意义。
孩子们的创新
转变
新学期开始,班里有个孩子叫航航。他调皮好动,不到一星期家长们便纷纷找上门来,有的说航航拧了孩子的胳膊,有的说航航踩了孩子的脚,几乎全班小朋友的家长都来找过我。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航航也采取了各种教育措施,但效果不佳。
经过观察,我发现宏伟特别好动,根据他这一特点,我引导他把精力用在为班级为小朋友做好事上。安排他做卫生小组长、生活小组长,他整天忙忙碌碌着。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航航有了很大的转变,乐意为小朋友做事情,也不那么调皮好动了。
从此,我始终坚持捕捉航航身上的发光点,并在小朋友面前及时表扬和鼓励
,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孩子们也渐渐接受了他,和他成了好朋友。
捉迷藏
上午放学时,于子杰告诉我他的小汽车不见了。我在教室里找了一下没找到,大概是被那个小朋友拿去了。
于是,我对全体小朋友说:“小朋友们,于子杰的小汽车不见了,它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呢!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看谁先找到小汽车。”
话音刚落,于玉很快的从自己的书包里找到了小汽车,并把它还给了于子杰。于子杰高兴的说:“谢谢你帮我找到了小汽车。”于玉红着脸说:“不客气。”
游戏结束了,我对小朋友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于子杰的汽车找到了,原来它藏到小朋友书包里去了。”
如果老师简单粗暴,不讲方式方法,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起不到好的教育结果。
孩子们的创新
我们幼儿园带孩子户外活动后,带孩子去厕所,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都有老师带队领着孩子们去。来回途中,孩子们表现的很无聊,有的孩子在说话,有的边走边玩,有的打闹,秩序有点混乱。
今天,在上厕所的路上,静涵小朋友突然喊了一句:“小手甩起来,小脚抬起来。”其他的孩子也跟着喊起来,一边喊着一边甩着小手,抬起小脚,走的很神气。
回到教室后,我让孩子们发挥想像力,动脑筋想办法,怎样让枯燥的走路变得丰富起来?孩子们大胆发言。
孩子们想出的方法真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啊!我决定以后站队走路时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这样既维持了秩序,又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可爱的孩子们
这学期,接手了一个新班级,而且还当了班主任。当我与这群孩子接触两周下来后,我真心地觉得——这帮小班的孩子真可爱!
我们班的孩子很调皮,有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玩玩具;有的孩子排队走到外面就自己去玩了;有的孩子会爬椅子、桌子甚至是床;有的孩子经常玩水;有的孩子要抢玩具;有的孩子吃饭把脚翘到椅子上,身子转来转去;有的孩子比较强势,会打人;有的......
但我们班的孩子也很聪明,早上来的时候,都会自己去参加晨检,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教室;多数孩子会主动跟老师打招呼;看不到老师会询问老师的去处;上课的时候参与性比较强;能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及排队位置;多数孩子会自己穿脱衣服、鞋子。
每天一上班,一看到这群孩子,心情就特别开朗,身体上的不适被完全忽视,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的教养工作当中。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常规逐渐稳定后,孩子们的表现会越来越好,他们也会越来越可爱!
真的很庆幸,我是一名幼儿园小班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