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班随笔:具有魔力的“吻”
发布时间:2020-06-12 小小班的教育笔记 小小班教育笔记 幼儿园小小班游戏 今年我接手的是一个小小班,孩子的年龄都在2岁到3岁之间,孩子由于年龄特别小,因此入园特别难,每天都有几个孩子抱住妈妈的脖子哭喊着不下来,孩子撕心的哭喊不但妈妈的心在疼,身为母亲的我也禁不住鼻子酸酸的。可是,来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横下心来将孩子留下,这样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我事先与孩子的家人商量好,来园后,陪伴孩子玩一会儿,让孩子安下心来,之后再悄悄地走掉,剩下的时间让老师和孩子玩耍沟通。
几天下来,孩子虽然与老师熟悉了很多,但是每天早上总有那么一会儿,孩子不愿意留下来。每到晚上我的耳边都是孩子的哭声。
这一天
,在离园的时候,我班的小乐乐看见妈妈来了,高兴地跟我说:“老师,拜拜!”我先把孩子抱到怀里,对乐乐说:“乐乐,今天跟老师玩得高兴吗?”乐乐羞涩地点点头,“明天还来吗?”乐乐先是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呵呵,我笑了,这个小家伙!我不禁在乐乐的脸上吻了一下,说了一句:“乐乐真可爱,老师喜欢你!明天还等你来哦!”【wWw.547118.CoM 精选范文网】
没想到第二天,乐乐入园的时候没有哭,只是在妈妈耳边说:“妈妈早点来接我!”我一阵惊喜。他的妈妈悄悄地对我说:“昨天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熟人,乐乐高兴地对她说老师亲我了,老师说喜欢我,回到家又跟爸爸和奶奶说了好几遍,今天来园也不哭了,真是奇迹啊!”
听到这里,我高兴极了。从那天起,每到离园的时候,我都会在每一个孩子的小脸上留下一个深深地吻,告诉他(她):“宝宝,老师喜欢你,明天见”。
通过这件事,我深有感触,孩子为什么会依恋母亲?是因为妈妈给予他的一种温柔、爱抚、贴心地感觉,孩子能感觉到妈妈是爱他(她)的,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给予孩子的都是这样的感觉,那么孩子一定会愿意待在你的身边,把你当做他(她)的妈妈。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一块小饼干的魔力
今天是假期回来后的第一天,刚走到班级门口,就看到了我们班的萌娃拓拓在嚎啕大哭,在我还一头雾水的时候,得知原来是觉得假期太少了,还没玩够,甩赖皮想要回家呢,拓拓奶奶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不管拓拓如何无理取闹,他自然是不会答应,况且妈妈也说了明天可以考虑一下,但今天奶奶既然已经送到了幼儿园,断不会有再把拓拓接回家的道理,听到奶奶和爸爸说必须要上学,拓拓不愿干了,直接躺在地上哭,感觉原有的一点点小小的希望就这样破灭了,谁拉都不愿意起来,奶奶和爸爸在这里,小朋友总觉得还有个靠山,硬是耍赖皮,无奈只能让家长先离开,等着老师慢慢和拓拓沟通,询问了一番之后得知,小朋友还是想在家里玩,觉得舒服,不想起床,不想来上学,后面跟拓拓商量给他一个小饼干,结果他就再也不哭不闹了,也愿意来幼儿园了,其实小朋友的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多多关注小朋友的情绪,密切关注有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要观察幼儿的情绪?
第一,“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是《纲要》在总则里就提到的基本要求。而快乐是一种情感体验,它是通过幼儿的愉快情绪表现出来的。
第二,《纲要》体现的“终身发展”目标,都将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放在了首位。它们是:健康领域——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语言领域——乐意与人交谈;社会领域——乐意与人交往,爱父母长辈、老师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科学领域——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艺术领域——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第三,《纲要》提出的幼儿园“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等都能够通过儿童的情绪折射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情绪是教师行为的“寒暑表”,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等深层次的东西。
小班音乐游戏教育随笔:音乐的魔力
幼儿园的小朋友受到年龄的限制,在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方面能力较弱。就算老师在一旁时时刻刻的提醒,效果也不一定好。但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这个方法,或许能在建立幼儿良好常规方面助老师一臂之力,那就是——音乐的魔力。
音乐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和相互管理。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娃娃家,孩子们一进入这个区域,就完全没有了时间观念。可是自从请上了“你在哪里”这个音乐以后,就完全不一样了。
情景再现:
区域活动时间到了,该是收工的时候了,可娃娃家的孩子还是不想出来,这时响起了“345|345|55i5|”的音乐,机灵的孩子整理好东西马上出来了,孩子们坐在位置上唱着“XXX,XXX,你在哪里?”一些贪玩的还在区角里磨蹭的孩子也唱着“ii55|ii55|323|1-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立刻,从娃娃家里蹦蹦跳跳地出来了。
这种提醒孩子结束区角活动,同时又能让先出来的孩子叫回迟出来的孩子的游戏音乐,总让孩子带有满满的自豪感我的动作好快,我能找回自己的好伙伴。音乐让孩子们主动安静下来,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些幼儿园有一段时间是孩子们的生活活动时间,而自由松散的自由活动时间与较为严谨的集体教学相衔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自然和愉悦的过渡?音乐的运用,令这个过程变得不一样。
情景再现:
今天的过渡时间孩子们的情绪还是不太稳定,尤其刚刚下课后,孩子们似乎比其他时刻显得更加活跃。看这情形,老师立刻打开了琴盖“13|2-|13|2-|1122|32|1-……”一串《摇篮曲》响起,孩子们立刻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喧哗不见了,代替的是一个个安静入眠的小宝宝。(高音区:13|2-|13|2-|1122|32|1-)“星星宝宝来。看你们了,看谁休息最好。”(低音区:13|2-|13|2-|1122|32|1-)“大灰狼来了,大家静悄悄的哦,别让大灰狼发现了我们。”
简简单单的音乐,却让孩子们展开了无限的想象,享受着安静的美妙时刻,如果再加点游戏进去,譬如《小朋友散步》一静一动,一定令孩子们更加喜欢这个过渡时间,并且精神愉悦、全神贯注进入下个阶段。
音乐让常规的培养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小班孩子的注意力是难以集中的,因此,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会控制在15-20分钟之间,但即使是这样,还是有些爱动的孩子,一刻都不能停下来,注意力不那么集中。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老师在集体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种,但用音乐的方式引导孩子倾听,更加有效果。
情景再现:
浩浩机灵聪明,思维能力、语言能力都很强,但就是坐不住,经常要走动,有时听一会儿,注意力就分散了,于是“眼睛在哪里?”“耳朵在哪里?”“一闪一闪亮晶晶,谁的眼睛最最亮。”音乐成了老师的杀手法宝,只要一唱这些“神曲”,浩浩很快就会回应老师的歌声,并很快坐好。
小班玩具区教育随笔
孩子们这学期区域活动中,最喜欢的莫过于玩具区了。玩具区中的玩具都是孩子们从自己家中带来的最喜欢的玩具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从这点来说孩子们还是很不错,都能够有分享的意识。开开心心的把他们心爱的玩具带来幼儿园。
每当开始自主区域的时候,孩子们都抢着要去玩具区玩,孩子们有一点还是挺好的,在玩具区,孩子们都不会应该抢玩具而打架,都能够互相谦让的一起玩。并且,在玩完玩具的同时能够快速的将玩具整理好。不过,在保护玩具这方面孩子们也有所欠缺。学期结束了,有些玩具还是破损的严重了些。毕竟玩具是全班小朋友一起玩,又是孩子,难免会。不过还是以后还是希望孩子们在玩玩具的同时能够好好的保护它们。
这次我重点观察的是玩具区,通过我们幼儿园已经开展的区域活动来看,在玩具区的变化还是很明显的,起初,孩子们虽然能积极的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来,可在玩具区孩子们很少愿意把自己心爱的玩具跟其它小朋友分享,可随着活动的开展和我跟幼儿们的沟通交流,他们慢慢的开始愿意把自己的玩具给其它小朋友玩,到后面大多数小朋友都愿意和好朋友们一起分享他们自己觉得好玩的玩具。从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一开始,幼儿们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也延续了上学期我教给他们的很多好的习惯,还是挺不错,也挺值得我开心的,孩子们也随着长了一岁各方面的能力也随之增强了不少。希望在下面的区域活动的开展中,孩子们会越来越好,也能玩得开心。
随笔:小红花的魅力
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早晨懒床成为幼儿入园迟到的一大问题,每天早晨看着寥寥无几的幼儿人数,会有一阵凄凉的感觉,我想,不能再这样任由幼儿的迟到继续下去,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制止这种不良习惯的发生呢?
简单的批评教育,不见成效。正在疑惑时,钢琴上鲜艳夺目的小红花映入我的眼帘,想到每次发小红花时幼儿总会用一种期待、渴望的眼神注视着,可见小红花的魅力之大。由此想到小红花的魅力应该可以改变现状。于是,每天奖励给那些按时来园的幼儿一朵小红花。渐渐地,原来迟到的幼儿为争得小红花,也早早地来到幼儿园,更令我欣喜的是,他们还帮助我整理区角的物品,抹桌子、抹凳子,他们忙的不亦乐乎而且还收获了跟伙伴共同合作的乐趣。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小红花就是一种积极的鼓励,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就应多采用积极的鼓励措施,给孩子正面、积极的引导,并在孩子们取得进步时及时地鼓励,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孩子们越来越懂事了,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幸福感油然而生,跟你们在一起是我最大的快乐。
小班随笔:有趣的影子
中午的阳光柔柔的、暖暖的,我带着女孩子们开着小火车到塑胶场地上散步。看到一排排移动的影子,我顺口问:“真奇怪,这是什么?怎么老跟着我们走啊?”小熠珂乐呵呵地说:“是影子呀!”我继续装傻:“你的影子在哪?跟你一样吗?”“在这,它也有辫子。”“它也穿裙子。”……她们惊奇地观察,兴奋不已。
转弯的时候,影子由孩子们的右边转到了左边。她们好奇极了,让我带着她们反复转弯,她们也举起了小手做标记,左边、右边、左边、右边……
当走到楼房的阴影下,影子不见了。“为什么呢?”她们纷纷摇头。我指着地上的楼房影子,“这是什么?”嘉嘉大声说:“大楼房的影子把我们的影子吃掉了。”……当走出楼房的阴影处
,她们又大叫:“影子回来啦!”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和孩子们有了这样的惊喜、快乐。影子为什么会跟着我们走?影子为什么会随着我们转身从左边到右边?我们的影子为什么会被楼房的影子“吃掉”?……一个个的疑问让孩子们对影子充满了好奇。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引导其“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显得更为珍贵。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所以,孩子们脑中的质疑我并不急于个告知,等着他们慢慢长大,和影子做更多、更有深度的游戏,深奥的道理得以生活化、具体化、浅显化,疑问将一一得以破解。那时的孩子们才是真正做科学的成功者!
中班教育随笔:有趣的浇水工具
内容
在幼儿充分认识了水会流动的特性之后,我带领幼儿开展了“设计有趣的浇水工具”的活动。我先创设了问题情境:设计一个支架,分上下两层,上层倒挂三个顶部开口装满水的透明饮料瓶,下层是四个用方便面碗养殖的小秧苗,我请幼儿设计给秧苗浇水的工具,有的幼儿用旧奶瓶、饮料瓶制作小喷壶;有的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将细塑料管插进瓶子底端,用小管将水引给秧苗喝;有的幼儿将小管的一端放入盛满水的饮料瓶中,另一端放入秧苗盆内;有的幼儿将海绵绳子一端放入盛水的瓶中,另一端放入秧苗盆里;有的幼儿用塑料绳的一端放入水中,另一端放入秧苗盆内。我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将小管插入水瓶底部的方法,秧苗能顺利喝到水,可秧苗喝饱了以后,水就会流到外面。我鼓励幼儿想办法,有的说用夹子夹住,有的说用输液器的小开关。我鼓励幼儿尝试,支持幼儿探究。有的幼儿还发现将小管一端放入上面盛水瓶中,另一端放入秧苗盆中,水不能从上面流下来,秧苗喝不到水。我见孩子们很着急,就对他们说;“需要老师帮忙吗?”孩子们欣然同意了。我拿起塑料管,用拇指堵住管子的一端,将管内注满水,再用手堵紧水管的另一端,将小管的一端放入盛水饮料瓶的深处,将另一端放入秧案例研究随笔7苗盆内,将手放开。幼儿见水顺畅地流到秧苗盆内,他们欢呼雀跃。接下来我让幼儿尝试。由于操作的要求较严格,幼儿尝试几次都失败了。我再次帮忙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这次他们发现了关键所在:两手要堵紧管口,管子的一端要接近盛水瓶的底部再放开。幼儿再次尝试,充分感受、理解了虹吸现象。用塑料绳子作为浇水工具的幼儿,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发现瓶里的水不会少,说明塑料绳不吸水,这种工具不好用,我引导孩子尝试其他方法。果果设想用塑料管插入盛水瓶侧面的中间部分,我肯定并支持他的想法,并帮他实现了设想,果果在尝试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我顺势引导幼儿思考,上面三个盛水瓶,下面四个秧苗盆,我们怎能让下面的秧苗不用等待,同时都能喝到水?聪明的咚咚提议:在一个盛水瓶上按上两根水管,我为幼儿提供水管,鼓励幼儿再次尝试。
当幼儿探究、创造的方法或结果与教师预想的结果不一样时,教师要支持幼儿的想法和做法,理解幼儿的真正意图,挖掘每个幼儿创造活动的真正价值。对于表面上看是失败的幼儿,教师也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培养他们乐于创造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品质,发展创造性思维。
教育随笔:亲切评语魔力无穷
教育随笔:亲切评语魔力无穷
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评价语应让学生能感受到“爱”,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只有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友善的微笑,再辅以恰到好处的体态语言,如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由衷地鼓掌、有力的大拇指,才能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
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听课,是二年级张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课上朗读部分,张老师在听完一个男生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亲切地拍拍这位男生的肩膀,并诚恳地说:“你读得太好了,你的声音感动了老师和同学。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这位男生在受到于老师表扬后,朗读得更加声情并茂了。我特意留意了一下这位被表扬的同学,在后半堂课中都表现的相当出色。
由此,我感觉到亲切真诚的评价语,传递的是一种情绪,交流的是一种感情,擦出的是一种火花。
所以,在之后的教学中,尤其是自己成为新课程改革行列中的一员,对课堂评价有了更深的认识之后,我总是真诚热情地表扬鼓励我的学生,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课文,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当学生拿来书写规范、美观的生字本让我批阅时,我会为他画上几面“红旗”,让全班传阅;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我会及时地发扬与激励;当学生回答错误或偏离主题时,我总是诚恳地指出,委婉地提醒,适当地引导;当学生没思考周全,还不知如何回答时,我会送上期待、信任的眼神……
学生们会从我们真诚地话语和自然的体态语言中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赞赏,更感受到了无声的动力,这样有助于优化我们师生情感的发展。
中班随笔:有特色的小朋友
杨小朋友也是我们班一个很有特色的小朋友,他最大的优点就是特热心,而且动作特快。只要班级里一有响动,第一个反应的就是他,他马上会离开座位,跑到现场,如果看见什么东西掉了,他会毫不思索地去捡,哪怕人家不需要他捡,有时候还跟别人抢着捡,别人有什么事了,他会不假思索地去帮助,他不管这个帮助别人需不需要,有时候动作快得连别人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做完了,甚至有的时候别人根本就不需要帮助,他做的是适得其反的事情,当受到别人的责怪时,他也只是怔怔地站着,傻傻地看着你,一副很无辜的样子,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尽管我们按照我们成人的思路,经常要告诫他怎么做怎么做,但是无论我们苦口婆心一万次,对他来说,他还是他,下次他仍然一如既往地这么做,毫无改变的意思,真是天下之大,任我独行!
这就是我们杨小朋友们,一个特有个性的,别人不能复制的杨小朋友吧。
每天和这些小朋友相处,你觉得我们是快乐多,还是苦恼多?对我来说,我觉得在现场看似经常有许多“烦恼”,但是回忆起来都是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