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大班教案《救救小鱼》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6-02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优质课堂,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教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幼儿园大班教案《救救小鱼》及教学反思”,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救救小鱼》”的内容一文。让幼儿体会作品所表达的美好意境,并能有感情的朗诵,复述故事,鼓励幼儿大胆的、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简单描述故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活动目标

1、复述故事,鼓励幼儿大胆的、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简单描述故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幼儿体会作品所表达的美好意境,并能有感情的朗诵。

3、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4、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活动准备

相关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知道小鱼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小鱼和他的伙伴们在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生活着。可是小鱼最近却很烦恼,它遇到什么烦恼的事了?

二、欣赏故事。

1、播放多媒体课件,讲述故事《救救小鱼》。

2、边提问边逐句欣赏故事。

(1)这个故事里有谁?(小鱼和小燕子)。

(2)小鱼怎么了?(快憋死了)。

(3)小鱼在河里为什么会感到憋闷?(河水臭了,人们往河里扔垃圾,工厂里排出了污水和污气)。

(4)河水里有了脏东西会变得怎么样?(变臭了)。

(5)燕子给小鱼想了什么办法呢?(让小鱼搬家)。

(6)小鱼搬家了吗?为什么呢?(没地方搬了)。

3、幼儿完整的再听一遍故事。

提问:小鱼都急哭了,谁能想出好办法来救救小鱼?(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发挥聪明才智)。

三、幼儿互相讲述故事

请幼儿把《救救小鱼》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四、复述故事

鼓励幼儿大胆的、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简单描述故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组织幼儿讨论。

1、提问:故事里的人们做的对不对?我们应该怎么做?

2、小结:工厂要先按规定对污水污气进行处理,然后再排出来,人们也不要乱扔垃圾。大家都来保护水源,关心和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从自己做起,小鱼就会变得快乐,我们的环境也会变得更美好。

六、带领幼儿到校园寻找污染源并及时清理。

到院子里找一找,看谁能发现污染环境的垃圾和其它,并能及时清理。

活动反思

这一活动我把目标定位在:

一是复述故事,鼓励幼儿大胆的、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简单描述故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是引导幼儿体会作品所表达的美好意境,并能有感情的朗诵。

在实践中我基本上做到了:(1)、准备为目标服务,过程围绕目标展开。(2)、遵循了《纲要》的精神,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3)、以语言活动为主,科学,社会,活动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体现整合精神。(

我感觉本次集体教育活动效果很好,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孩子们参与意识强,多数的幼儿能主动举手,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只有一半的幼儿能积极动脑讲述救小鱼的方法,可以说本次教学行为充分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整个教育效果良好。一开始活动我站在自己的角度,使幼儿感到一片茫然,及时调整,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使幼儿理解故事,并深层的挖掘教学内容的价值,使语言活动的价值更大。在不断指导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我也是在不断的自我成长。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较强,创设适合幼儿的方式抓住时机,从幼儿实际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真正让孩子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幼儿百科: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幼儿园小班教案《谁来救救小蚂蚁》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谁来救救小蚂蚁》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用简单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实验前的猜想和实验中的操作,并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通过实验,知道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哪些物体会沉到水底,对沉浮现象有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谁来救救小蚂蚁》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哪些物体会沉到水底。

2、能用简单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实验前的猜想和实验中的操作,并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3、对沉浮现象有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有的物体浮在水面,有的物体沉到水中。体验玩水的快乐。

物质准备:装满水的水缸每组三个;抹布;记录表(人手一份);图片(蚂蚁和池塘);积木、报纸、汤勺、泡沫、海洋球的塑封照片及实物(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认识各种材料

看图听故事:有一只小蚂蚁,它在池塘边散步,走着走着,不小心掉在池塘里了。“救命啊!救命啊!”它在水里不停地喊。谁来救救它呀?“我来,我来!”看,谁来救小蚂蚁了?

教师边讲述边展示操作材料:积木、报纸、汤勺、泡沫、海洋球

师幼共同描述材料;这是长方形的积木、三角形的报纸、长长的汤勺、正方形的泡沫、圆圆的海洋球。

二、看材料——猜想实验结果

1、学习记录猜想结果

教师继续讲故事:可是,它们怎么救小蚂蚁呀?它们说:“我们跳进水里后,只要我们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让小蚂蚁爬到我们的身上,这样就可以救起小蚂蚁了。”你们猜猜看,谁能浮在水面上,救起小蚂蚁呢?

幼儿:报纸可以救小蚂蚁。

教师:为什么呢?

幼儿:因为它很轻,可以浮在上面。

教师:那你把它的照片贴在水杯的上面。那谁会沉下去呢?

幼儿:我觉的勺子会沉下去,因为它很小。

教师:你认为小的东西会沉下去,那好,你就把它的照片贴在水杯的底部。

教师:那还有其他材料能不能救起小蚂蚁呢?请我们小朋友们都来猜一猜,谁能浮在水面上的,就把它的照片贴在水杯的上面,沉到水底的,就把它贴在水杯的底部。

幼儿用在水杯的水位粘贴实物照片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想。

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2、交流猜想记录情况

教师:谁愿意告诉我们,你是怎么猜的?为什么?

幼儿:我觉得长方形的积木可以救小蚂蚁,因为它很大,

幼儿:我觉得三角形的报纸会浮上来的,我猜的。

幼儿:那个泡沫可能会沉的,因为它太小了。

幼儿:汤勺和圆圆的海洋球不能救小蚂蚁,它们都要沉到水里去的。

三、投材料——验证实验猜想

教师: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那到底谁能救小蚂蚁呢,我们试了就知道。在你们的桌上,有几个大水缸,请你们把它们一个一个放进水缸里,仔细看一看,看看谁是浮在水上的?谁是沉到水底的?再看看你的记录表,是不是和你刚才猜的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就根据你看到的情况重新贴好。

幼儿实验,老师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讲述自己的活动。

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和猜想进行比较,如不相符,及时调整。

四、看记录——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启发幼儿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刚才小朋友把它们都放进了水里,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幼儿:我看到积木、泡沫、海洋球能浮在水面上。

教师:是吗,刚才我发现他还在用手使劲地摁这个积木、泡沫、海洋球,你为什么要把这样做啊?

幼儿:我想把它摁下去。

教师:那摁下去了吗?

幼儿:没有,我手拿掉,它又浮上来了。

教师:真的吗?我有点不相信,你再试给我们看看,好吗?

幼儿再次试验。

教师:哇,原来积木、泡沫、海洋球,不管我们怎么用力摁,手一放开,就浮在水面上了,它们可以救小蚂蚁了。真是神奇。那你们发现谁不能救小蚂蚁呢?

幼儿:我发现报纸也能救小蚂蚁的。

幼儿:我发现报纸和汤勺不能救小蚂蚁的的。

教师:是吗?看来两个小朋友的发现不一样,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试一试!

教师将报纸和汤勺投入水中。

教师:看看,它们怎么样了?

幼儿:报纸浮在水面上的,汤勺沉下去了。

幼儿:可是,过一会儿,报纸会沉下去的。

教师:哦,他说过一会儿,报纸会沉下去的,那我们再耐心地等一会儿,我们来数数,看数到几,报纸会沉下去,1,2,3,……看,报纸怎么样了?

幼儿:沉下去了!

教师:你们看,细心的小朋友发现报纸先是浮在水面上的,可过了一会儿,它就沉到水底了,所以我们以后做小实验要耐心、仔细地观察,这样才能发现新知识。

五、活动延伸——还有谁能救小蚂蚁

教师:小蚂蚁被积木、泡沫、海洋球救起来了,特别感动。小蚂蚁说:“谢谢你们!”积木、泡沫、海洋球说:“不用谢!要是其他朋友看见了,也会救你的。”咦!还有谁也能救小蚂蚁呢,我们小朋友回家再找找,再试试,还有谁也能浮在水面上的,好吗?

让孩子自己寻找,然后来试试,看看他们找的东西谁能浮起来,还有谁能救小蚂蚁,也满足孩子想玩水的愿望。

活动反思:

一个故事:

活动以救小蚂蚁的故事贯穿始终,可爱的蚂蚁形象和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幼儿思维的互动。

两次记录:

考虑到小班幼儿还不懂得运用符号、数字等其他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所以我设计的记录卡充分体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第一次记录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测,把图片贴到记录卡上,这样既直观又形象的记录为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奠定了基础。而带着自己的假设做实验,更能激起幼儿的探究动机和兴趣。第二次记录是幼儿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真实地感受、记录实验的结果,验证自己的解释和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并初步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三处细节:

一是在材料的选择上,我既渗透了图形知识,又体现了一定的难度,因为幼儿的沉浮经验会认为:重的、大的会沉、小的、轻的会浮,我将这些影响因素结合到所提供的操作材料中,以唤醒幼儿的经验,形成有效的认知冲突。二是在活动中,我抓住幼儿在操作中的一个细微动作:摁!通过“摁”这个有趣又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动作,让幼儿明白:不管用多大的力,当这个力移开时,浮的东西始终会浮上来。也通过这个动作,使活动显得更为生动有趣。三是在处理报纸沉浮的问题上,我以再次实验、耐心等待的方式告诉幼儿:要得出实验结论,必须细心仔细观察,培养幼儿这种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是任何一个科学活动的隐性目标。

四点遗憾:

一是选择了四种不同的材料,对小班幼儿来说,要操作、要记录、要讲述难度略大,可以去掉一种,如:泡沫,这样在活动时间上可以更充分些。二是在幼儿的表述上,沉浮有时还有点混淆,教师还需注意引导,尽量表述正确。三是幼儿天生爱玩水,在操作时,有些幼儿玩水的兴趣多于实验,所以往往会出现玩了水忘记了记录,幼儿记录的习惯还未养成。四是教师对幼儿不够放心,每每遇到幼儿不会说、不会做,急于解围、急于帮助,对幼儿留的空间不大。

幼儿百科:蚁科通称蚂蚁,节肢动物门,多为黑色、褐色、黄色或红色,体躯平滑,或有毛刺、刻纹和瘤突。

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小鱼折纸》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小鱼折纸》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和对深海鱼的认识。

2:通过制作,让幼儿感知自创绘画的快乐,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

3:让幼儿体会同伴之间合作可以带来更大的快乐。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感受作品的美感。

重点难点

重点:使幼儿确切理解与体会到如鱼得水的快乐。

难点:在折纸的过程中有个别幼儿较慢跟得上学习步骤。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正方形折纸(每个幼儿一张),水彩笔(6*N数量),有水草和珊瑚的海洋大图画一张,录制流水声音乐一段,双面胶N(小组数量)卷。

空间准备:1按6个幼儿为一组摆放桌椅,每组6支不同颜色的水彩笔。

2将大图画展示在黑板上。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双手合掌形做小鱼游水的动作,随着播放的音乐唱着“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鱼。。。”排队进入教室,请幼儿依次入座。幼儿觉察到黑板上的图画,引导幼儿说出看到的景象和图画上的生物。

2:提问幼儿“海洋图画上好像少了些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答案并出示深海鱼的折纸样品,将其贴在海洋图画上。“海洋里的这条鱼快不快乐?有没有同伴和它一起做游戏?”启发幼儿的探索思维;“我们来做些鱼和它一起做游戏吧!”引导幼儿动手创作。

3:示范制作深海鱼过程三步骤:(一)把正方形折纸斜对角对折打开,然后以折纸的中间为顶点,折纸正对角对折成双重三角(鱼身)。

(二)把一边的两个小三角以起向内中心对折合拢(鱼尾巴)。

(三)把另一边的三角形尖点的部分画上眼睛,(鱼身)绘画上鱼鳞(小朋友喜欢的形状;提示幼儿可交换彩笔绘画出彩色的鱼;一条条漂亮的深海鱼就做好了!

在制作过程中给予幼儿适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幼儿喜欢制作手工的兴趣和体会制作过程的乐趣。

4:再次提问幼儿“鱼在哪里最快乐呢?”启发幼儿将鱼放到深海洋中去和那只孤单的鱼一起做游戏。音乐再次响起,请幼儿起排队做“我是只快乐小鱼”游戏,让幼儿在欢乐中结束课程。

教学反思

1.因为幼儿平时较少制作手工折纸活动,所以实践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反复练习过程中,对容易失去耐心部分幼儿多加以鼓励;需准备多几张折纸。

2.幼儿传递物品的过程时,场面会有些混乱。得以一定的时间来控制。如果重新上这节课,会准备更充足的材料,最好每幼儿一组(6支)水彩笔。

幼儿百科:近五亿年前,地球上生命历程进程中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出现了最早的鱼形动物,揭开了脊椎动物史的序幕,从而导致动物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小鱼折纸》及教学反思”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鱼找朋友》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小鱼找朋友》”的内容一文。让幼儿尝试复述故事并体会其内容,学会倾听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可以加入其他动物角色,使幼儿自由表演游戏。

活动目标

1.学会倾听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2.尝试复述故事并体会其内容.

3.可以加入其他动物角色,使幼儿自由表演游戏.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会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让幼儿自己加入其他动物角色,让幼儿自由表演.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及故事录音.

2.动物(小鱼、小鸡、小鸟和小蝌蚪)图片及其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乐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鱼、小鸡、小鸟和小蝌蚪的家在哪里吗?"请幼儿自由表述,教师进行引导性总结.

(二)展开部分.

1.导入故事内容.

教师:"小鱼要找朋友,看看它找谁当朋友."

2.倾听故事,理解故事.

(幼儿听完故事后,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小鱼找小鸡做朋友,小鸡是怎么回答的?"

教师:"小鸡和小鱼做朋友了吗?为什么?"

幼儿互相讨论,请个别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小鸡不会游泳!"

教师:"小鱼找小鸟做朋友,小鸟是怎么回答的?"

幼儿互相讨论,请个别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小鸟不会游泳!"

教师:"小鱼找小蝌蚪做朋友,小蝌蚪是怎么回答的?"

教师:"小蝌蚪和小鱼做朋友了吗?为什么?"

幼儿互相讨论,请个别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小蝌蚪会游泳!"

3.再次为幼儿朗读故事.

引导幼儿仔细倾听,请个别幼儿尝试复述故事.

(三)结束部分.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小鱼会游泳,小鸡会走不会游泳,小鸟会飞不会游泳.小蝌蚪会游泳,就和小鱼做朋友了.小朋友回去想一想,小鱼还能和谁做朋友呢?"

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尝试表演游戏中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幼儿学会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且让幼儿知道小动物(小鱼、小鸡、小鸟和小蝌蚪)能提供给大家一起欣赏。幼儿在这课中能认真的了解本课的内容.让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学会自由玩表演游戏.

幼儿百科:朋友意思是指在任意条件下,双方的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关联在一起,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双方的心理认知、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小鱼捉迷藏》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小鱼捉迷藏》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不规则的线条画里擦出小鱼形象,并添画鱼的眼睛、嘴巴、鳍及花纹等。

2、学习合理搭配颜色,乐于表现美。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纸、黑色水彩笔、油画棒每人一套。

2、范画,录音机,轻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产生兴趣。

(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画线:有一条奇妙的线,它最爱在纸上快乐地跳舞。你瞧,它在这儿转了一个圈,又在那儿转了一个圈,在每一块空地上部留下了它的痕迹。

(2)幼儿徒手练习"画"会跳舞的线。

2、师幼一起观察会跳舞的线留下的痕迹,找找小鱼藏在哪里。

3、从这些会跳舞的线里找到小鱼后,教师添画小鱼的眼睛,嘴巴、鳍,花纹等。

4、讨论:怎样让这些小鱼变得更漂亮?(涂上漂亮的颜色。)

5、出示茫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了解绘画过程:先用黑色水彩笔在纸上画出会跳舞的线,再把藏在线里面的小鱼找出来,然后给小鱼添画上眼睛、嘴巴、鳍和花纹,并给它穿上漂亮的衣裳,最后还可以添画水草,小石头等。

6、播放轻音乐,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启发能力强的幼儿注意色彩搭配和画面安排。

7、展示、欣赏、交流作品,关注能力稍弱幼儿并给予鼓励。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入相应的材料和作品,引发幼儿继续创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始终处于一种发现——创作——再发现——再创作的动态过程中,不断给孩子带来惊喜和挑战。孩子兴致盎然,画面充满稚趣。我发现“变化”是本次活动成功的秘诀,变化出新意,变化出神奇。

营造变化的游戏情境。活动开始,“一张线条画,藏着秘密”,一下就激发了孩子们发现的热情;“图形里藏着小鱼”,让线条画的范例蕴藏玄机,“和小鱼捉迷藏”让孩子们的发现之旅充满趣味,操作时,孩子们不断喊出“我找到××形的小鱼啦”,可见,“捉迷藏”的游戏情节已深入孩子心中;单幅画变成大拼图,让孩子们的游戏热情再次升级,不禁纷纷感叹:“哇,好大的画啊,好多的鱼啊!”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一个游戏,不断变化的游戏,吸引着孩子们持续发现和创作。

采取变化的引导方式。示范添画时,孩子提出了他已找到小鱼,我就请他来示范添画,改变了原先设定的教师首先示范的策略;3名示范幼儿的作品不尽相同,比如头部位置、眼睛的画法、鳍和尾巴的形状,我一一给予肯定,避免了范例给孩子造成的思维定势;变成大拼图时,几个男孩子主动帮忙移桌子,我就顺势说:“大家一起来帮忙,变出大拼图喽。”大部分的孩子都参与移桌子和拼画的过程,虽然只有短短几十秒时间,但避免了孩子的等待,而且合作亲历变化,让这一环节更有意义。

鼓励变化的表现手法。幼儿操作时,我发现一些幼儿画的眼睛、鱼鳍和尾巴形状各异,我还发现部分幼儿装饰小鱼采用混合的方法,如点点和线条结合,平涂加上花纹等,我鼓励孩子继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添画和装饰,并在结尾点评时,与全班孩子一起分享他们的经验。

幼儿百科:捉迷藏是一种游戏,亦称摸瞎子。即蒙住眼睛寻找躲藏者的游戏。最早只是一种儿童游戏。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小鱼捉迷藏》及教学反思”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大班教案《救救小鱼》及教学反思》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小班教案《谁来救救小蚂蚁》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谁来救救小蚂蚁》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用简单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实验前的猜想和实验中的操作,并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通过实验,知道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哪些物体会...
    2021-04-25 阅读全文
  • 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小鱼折纸》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小鱼折纸》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和对深海鱼的认识。 2:通过制作,让幼儿感知自创绘画的快乐,进一步...
    2020-07-07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鱼找朋友》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小鱼找朋友》”的内容一文。让幼儿尝试复述故事并体会其内容,学会倾听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可以加入其他动物角色,使幼儿自由表演游戏。 活动目标 1.学会倾听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2020-05-30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小鱼捉迷藏》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小鱼捉迷藏》及教学反思”!【活动目标】 1、在不规则的线条画里擦出小鱼形象,并添画鱼的眼睛、嘴巴、鳍及花纹等。 2、学习合理搭...
    2020-07-11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教案《亲爱的小鱼》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亲爱的小鱼》”的内容一文。让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猜测和阅读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猫和小鱼间浓浓友情和浓浓的爱。 活动目标: 1、在猜测和阅读中理解故事内容。 2、...
    2020-06-20 阅读全文

小班教案《谁来救救小蚂蚁》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用简单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实验前的猜想和实验中的操作,并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通过实验,知道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哪些物体会...

2021-04-25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小鱼折纸》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和对深海鱼的认识。 2:通过制作,让幼儿感知自创绘画的快乐,进一步...

2020-07-07 阅读全文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小鱼找朋友》”的内容一文。让幼儿尝试复述故事并体会其内容,学会倾听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可以加入其他动物角色,使幼儿自由表演游戏。 活动目标 1.学会倾听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2020-05-30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小鱼捉迷藏》及教学反思”!【活动目标】 1、在不规则的线条画里擦出小鱼形象,并添画鱼的眼睛、嘴巴、鳍及花纹等。 2、学习合理搭...

2020-07-11 阅读全文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亲爱的小鱼》”的内容一文。让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猜测和阅读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猫和小鱼间浓浓友情和浓浓的爱。 活动目标: 1、在猜测和阅读中理解故事内容。 2、...

2020-06-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