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应对小班幼儿不愿在幼儿园大便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0-01-13

幼儿园小班的说课稿。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如何应对小班幼儿不愿在幼儿园大便的问题?”,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小编有话说:大便难是小班幼儿入园后的一大难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有的幼儿腿部力量及平衡能力较差,不习惯幼儿园的蹲便方式,不愿在幼儿园排便,因而常常憋便或直接便在裤子里;有的幼儿依赖性强,大便时习惯了成人陪同,入园后独自大便不适应:还有的幼儿常常因贪玩而憋便。这些不良的排便习惯容易让幼儿产生紧张心理而不愿来园,导致家长对教师产生误会。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细心的观察和了解,用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小编今天也给大家来支几招:

加强入园前的了解,做好入园后的记录。

在幼儿人园前,通过让家长填写《幼儿成长小档案》,了解幼儿在家的排便情况。幼儿入园后,定时提醒幼儿大、小便。在此基础上,运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情况记录表》, 记录幼儿排便的基本情况,表扬幼儿取得的进步,加强家园间的沟通。此外,教师还要注意给幼儿创设宽松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这样一段时间后,相信大多数幼儿都能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能基本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增强幼儿的腿部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

对于个别幼儿腿部力量及平衡能力较差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户外体育游戏,帮助这类幼儿增强腿部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yjs21.CoM

比如“过小桥”的游戏:教师准备拱形门、平衡木等材料,然后设置小河的情景,请幼儿钻过拱形门,走过平衡木,去小河对岸和老师做游戏。再比如“矮公鸡和丹顶鹤”的游戏:当教师说到矮公鸡时,幼儿就蹲着向前走;当教师说到丹顶鹤的时候,幼儿就踮起脚尖向前走,游戏反复交替进行。

通过这些有趣的练习,幼儿的平衡能力及大肌肉力量都会得到明显的增强,这有利于他们改善蹲便难的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有趣的“带娃娃去大便”的游戏让幼儿再次体验到在幼儿园如厕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这个游戏的玩法是:在“娃娃家”中,设立娃娃卫生间,教师自制与班级卫生间相同的便器,请幼儿在玩“娃娃家”时,带着自己的娃娃去上卫生间。期间,教师要指导幼儿巩固上大便的要领: 事先取好厕纸,脱裤子要脱到膝盖处,蹲下时手要扶着小把手,大便后要叫老师或是妈妈擦屁股。

和幼儿一起玩大便记录的游戏,让幼儿感受到大便带来的乐趣。

幼儿每次大便后,都请他们在记录纸上画一个小太阳,在离园的时候请他们把记录纸带回家,幼儿会非常高兴的。大便记录,不仅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当日大便的情况,也培养了幼儿定时大便的好习惯。排便虽不是游戏,但融入游戏的因素,幼儿定时排便习惯的养成就会变得轻松、容易。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小磕碰?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小磕碰?

幼儿园里的安全问题是最受关注的。从孩子入园的那刻起,老师们的神经都是绷紧的:保证孩子不离开自己视线,保证地面干净无水,桌椅的边边角角也要处理好,防止让孩子受伤。虽然幼儿园极尽全力保护孩子的安全,但是孩子天性活泼、动作协调性差,难免还是会有一些磕磕碰碰。实际上。每一次磕碰,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处理得当可以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事情。相反的,如果家长把事态扩大,不仅不利于孩子从中学到东西,反而会给孩子的性格带来负面影响。

一、小磕碰处理的大学问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如果在幼儿园出现磕碰情况,那就一定要狠狠整治学校和老师,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对孩子更上心。但是学龄前的孩子,本身就精力旺盛,需要不停地活动和探索,加上肢体控制还不十分熟练,出现磕碰是十分正常的。如果一点磕碰都不容许发生,那就只能牺牲孩子的活动空间和探索机会,这对孩子成长绝对是弊大于利的。 

1.会让孩子越来越胆小。

磕碰本身不可怕,家长过激的态度才可怕。家长应该都注意到,很多时候孩子磕碰之后,因为受伤比较轻,有的毫无感觉,有的哭两声就继续玩耍。孩子本身对磕碰、疼痛这些事情是有一些忍耐度的,但是如果家长反应过度,情绪激动或者大声斥责他人,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件特别可怕的事情。为了防止这种可怕的事情发生,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不敢冒险,不敢探索,不敢和小伙伴玩游戏。这对孩子社交能力和性格发育伤害非常大。

2.会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

如果发生了磕碰,家长就在孩子面前去埋怨老师,斥责学校,孩子会觉得,自己磕碰受伤,完全是别人的错,和自己没有关系。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学会把责任都推卸给别人。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冲动,先搞清楚事情原委,而且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学校和老师。最重要的是借此机会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有危险的,让孩子慢慢学会保护自己。

3.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合群。

为了让孩子绝对安全,阻止孩子参加同龄人之间的“危险”活动是家长的杀手锏。但是孩子之间的社交就是在跑跳玩耍这些家长眼中的“危险”活动中完成,限制孩子的这些活动,孩子只能和同龄人越来越远,社交能力也无从培养。

二、磕碰,如何处理才正确

1.小伤口,不在意。

如果看到孩子身上有些小伤口,但是并不碍事,孩子也没有出现情绪异常等,那简单帮孩子处理下伤口就可以了,至于受伤的原因可以不追究。

2.孩子情绪异常,先问原因。

如果孩子受伤之后出现哭闹、害怕、不愿意上幼儿园等情况,那在处理完伤口之后问一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没有搞清楚事情之前一定不要下定论。

3.对老师的态度以宽容为主。

孩子在家,几个大人看护,也无法避免孩子的磕碰,何况在幼儿园里,一个老师要看护很多孩子。所以如果孩子受伤情况不严重,对待老师的态度要以宽容为主。不仅可以教会孩子对他人宽容,也会让老师非常感激,接下来会对孩子格外上心。

小磕碰是孩子的宝贵经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孩子才能更快成长。面对小小的磕碰,家长放松些,给孩子更自由的空间,才能培养出一个更优秀的孩子!

幼儿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应对方法


幼儿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应对方法:心要硬手要软。在此只针对刚入园的宝宝,如果是上过很长时间突然哭闹拒绝去幼儿园的,要仔细查找原因。

宝宝入园第一个月,基本是哭着上学去,哭着放学来,还隔三差五的生场小病。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吧,家长们既不放心又心疼;请两天假吧,又怕助长了宝宝的厌学情绪。幼教专家表示,在宝宝入园的哭闹期家长要软硬兼施,既要狠下心来坚持接送,帮孩子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又要悉心照顾好孩子的饮食健康,防止孩子因情绪低落而生病。

幼儿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应对方法

“入园第一个月,基本所有的孩子都有哭闹现象。”对孩子来说,幼儿园的环境、老师、小朋友和玩具都是陌生的,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不在跟前,自己不再是被关注、呵护的焦点。不安、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让宝宝手足无措,哭闹成为唯一的发泄出口。

“孩子哭着入园,放学的时候还是眼泪汪汪的,会不会在幼儿园哭了一整天?”面对家长们的疑问,老师表示,其实孩子的哭闹是间歇性的。一般,宝宝在刚入园时哭一会儿;碰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吃饭、上厕所时,他会因为能力不足或想妈妈而委屈地哭,放学时见到妈妈再哭一下表达自己的不满。孙萌表示,大部分孩子的哭闹现象会持续一个月,有的孩子一开始哭得凶,随着时间推延会逐渐适应;有的孩子一入园很适应,过两天新鲜感过去了,就开始哭闹。哭闹持续时间最长的,往往是那些不能坚持每天入园的孩子,“越是不能坚持入园,孩子就适应得越慢,和其他孩子的差距就越大,这样的孩子哭闹期甚至超过1年。”孙萌说。

如何帮孩子度过哭闹期呢?虽然每个孩子都会哭闹,但具体的原因还是因人而异的,家长最好能对症下药。

恐惧幼儿园

平常家长言谈中,父母给孩子传递了幼儿园的负面信息,如“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让老师管你”,孩子自然恐惧上幼儿园。家长要多从积极方面表述幼儿园生活,如在幼儿园可以学本领,交朋友等。

分离焦虑

全职妈妈或祖辈带大的孩子依赖性强,一旦入园分离焦虑也表现得比较严重。父母要加强孩子的自理、自立训练,同时要遵守和孩子之间的约定,答应了孩子4点半去接他,就一定要做到。否则,孩子会认为父母言而无信,从而加重焦虑情绪。

试探家长的底线

幼儿园没有家里舒服,得到的关注与照顾没有家里多。有的孩子就用哭闹、甚至谎称肚子痛等理由来试探家长的底线,以达到不去幼儿园的目的。对这类型宝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坚持送他去幼儿园,否则他不去幼儿园的借口会越来越多、次数也会越来越频繁。

宝贝平常很少生病,为啥一入园就隔三差五的小病不断呢?很多家长甚至因此怀疑幼儿园的卫生和饮食安全。“生活环境和幼儿情绪的波动是新生生病的主要原因。”孙萌老师解释说,孩子入院前,生活起居都在家庭这个小环境里,病原体比较少,进入幼儿园后,孩子接触的小朋友多了,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会也就多了。一个孩子生病,很容易就传染给其他小朋友。此外,孩子饮食起居习惯的改变,对他生理是一种挑战,而情绪的波动和低落,也会引发生理的失调,如头痛、肚子痛、尿频等。这些都会造成孩子体质下降,从而引发感冒、发烧、腹泻等疾病。

孩子一旦生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最好在家静养。同时,家长要每天和孩子一块儿回顾在幼儿园里的生活和有趣的事,保持孩子对幼儿园的兴趣和好感。孩子痊愈后及时送孩子回幼儿园,否则入园不规律,会延长孩子的入园适应期和疾病易感期。因此,入园初期,家长要悉心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帮孩子度过这段疾病易感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多喝水

秋季干燥,人体本身缺水,宝贝在适应期又常哭泣,很容易消耗太多水分。因此,家长要注意给宝贝补水,多吃水果蔬菜。

适当增加营养

如果孩子入园后食欲不振,家长可做些蛋白质丰富好吸收的食物。在刚入园那段时间,不要强求孩子吃得跟以前一样多,也别随便给孩子加餐,否则积住食,反而容易生病。

帮宝贝放松心情

家长多给孩子爱抚和肌肤之亲,这样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重建。睡觉时,播放轻柔的音乐,或让他听着故事入睡。

回家先消毒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之后,最好把外衣外裤都换掉,勤洗手洗脸,减少感染几率。如果得知周围有孩子生病,可以给孩子喝点板蓝根或是吃点大蒜加以预防。

增加户外运动

平常多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晒太阳,到户外多呼吸新鲜空气,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可减少生病的几率。

学校如何应对小学生心理问题


1、应采取心理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

(1)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也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2、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1)教师应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教师应教会小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如:①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②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收益。③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3)教师应培养小学生善于求助,寻找支持的意识

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等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心理咨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所变化。在这个丰富的社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质量是完全可以改变和提高。

如何应对宝宝半夜醒来与早醒问题


如何对待半夜醒来的宝宝

据统计,15%的2岁儿童晚上习惯醒来。这影响了父母晚上的睡眠,给父母带来了忧虑。不管宝宝夜间醒来有多频繁,或怎样烦躁不安,都别让他哭。应马上走到他身边,使他舒服并找出问题所在。问题可能不难解决——他可能因为毯子或被子掉了而觉得冷;他可能太热,也许他口渴或咬牙。另一方面,问题可能不太重要:他也许不因上述原因而醒来,可能只是因为恶梦后感到害怕而醒来,但是他不能解释是什么使他感到不安,你亦无从告诉宝宝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害怕的。所以你应给予他亲切和爱抚,不要担心因此会宠坏他。

宝宝早醒的应付方法

(一)在宝宝的床上放一些布料或纸板书,供他“早读”。确保宝宝有足够的灯光看书。如果没有的话,在宝宝晚上上床前留下一盏不太亮的长明灯。

(二)在宝宝的床边放一个软的箱子或塑料桶,里面放小玩具、蜡笔、纸、一些布料或一些有趣的可当玩具的家庭用品。这样他就能够把这些东西拿来玩。

(三)把一些新鲜的水果或面包放在一个纸袋里,再放在宝宝的床底。为安全起见,千万别把食物放在塑料袋里。

(四)在宝宝的手能伸到的地方放个大口杯或普通杯子,里面放着饮料。

育儿知识:如何应对幼儿园入园焦虑


育儿知识:如何应对幼儿园入园焦虑

第一,我们要接受孩子的情绪,尽量让她把这种焦虑抒发出来,并且肯定的告诉她,我们很爱他,不是离开,只是短暂分离,妈妈回来接你,准时来。

第二,尽量这段时间都是妈妈亲自接送。并且每次都强调“你上幼儿园之后,妈妈也要去上班,我们在不同的地方,我会想你的。”

第三,尽量睡眠充足,不要吃多或者睡的晚,坚持规律作息,是帮助她认知“每天重复相同的事”,妈妈会出现有如她会离开一样。这是安全感巩固的好时期。

第四,接送孩子的路上可以聊天,聊你自己对今天的工作有什么安排,有什么期待,不要去问她,不着急反馈,只说你自己。入园后保持微笑,短暂告别,一个拥抱后迅速离开。有条件的,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说“我家xxx很喜欢幼儿园,但她有点不适应,您一定会好好照顾她的,对吗?”一般有点素质的老师都意领神会会配合你。

第五,给孩子魔法亲亲之类的方式,或者带一个平时最得意最喜欢的玩具,可以让他在幼儿园有谈资,帮助结交朋友。参见绘本《魔法亲亲》《古纳什小兔又来了》。

第六,经常给孩子看老师发过来的视频,聊天内容包括,这是谁啊?你们在干什么啊?之类的,无知一点。孩子会很有兴趣给你解释。慢慢让他明白幼儿园和家是两个空间维度的事

如何开导不愿听话的宝宝


如果是在合理的要求范围内,孩子是应该发展出该有的顺从态度,除非他同样可以提出一个合理的拒绝理由。

父母可以依循以下建议来执行:

1.从最有把握的指令做起

想想看,孩子最容易做到的指令是什么?是收拾玩具、饭前洗手、关掉电视、还是上床睡觉?先从最有把握的指令开始,因为成功的经验是很重要的。

2.没有把握时,先不下达指令

有些孩子对于指令的配合时机往往会有选择性,如果你判断,当下的指令孩子配合度一定不高时,建议暂不下达这个指令,以免孩子在不顺从性方面又累积了他的不配合点数。

3.注意下达指令的顺序

在选择指令时,建议先以动作指令为优先,例如:洗手、收拾东西…等行为较为简单、明确。如果发现,孩子此时连简单的指令(如:关电视)都不愿意配合,就先不要下达难度更高或更复杂的指令(如:把玩具收拾完毕),宁可这些较困难的指令由另一半来下达。

4.一次一道指令

想好指令后,一次只下达一道指令,且心里至少要有超过50%的把握孩子会顺从指令。

5.使用直接、肯定的指令

避免使用疑问句,例如:「把玩具收起来好不好?」「可以把袜子拿去浴室吗?」当你用疑问句问孩子时,孩子是可以选择拒绝你的要求的。

6.指令应具体而明确

在下达指令时,请记得人、事、时、地、物都要清楚表达,例如:「宝贝,在妈妈煮完饭之前,把地上的玩具通通收进篮子里。」具体而清楚地说明,能够展现出态度的果决。

7.保持目光接触

下达指令时,视线需与孩子接触,避免在背后或隔着一段距离下达指令,例如:一边在阳台晾衣服一边对在客厅看电视的孩子吶喊。

8.坚定的语气

当孩子出现拒绝、不回应或漠视的反应时,尝试以坚定的语气重复下达指令。如果孩子仍然拒绝,逐渐加重语气,并强化坚持的表情,表情不要有太多变化。

9.带着他的手做,取代唠叨

必要时,带着孩子的手去做,随后再放手让他重做一次,虽然此时可能会有情绪反弹,但父母仍要保持冷静与坚持,且不要出现唠叨的话语。过程中尽量少说话,别使用太多说教、抱怨或威胁性的语言。但请记得提醒自己,如果你认为你的指令或要求是合理的,态度就一定要比孩子更加坚持。

10.转换成玩伴的角色

当你发现,目前自己的指令真的无法顺利下达给孩子,可以试着换个方式,先当孩子的玩伴,陪他一起玩一下吧。一旦良好的关系有了,孩子对你的认同多了,配合度或许也就跟着提高了。

如何教幼儿应对负面情绪?


导读:从事学前与特殊教育研究的张捷博士介绍,长期调查分析表明,成年人很多心理缺陷都源于幼儿时期的情绪问题长期得不到正确处理和疏导。幼儿在同龄人或是与成年人交流时,常常不知如何应对自己的心理冲突,这类冲突和矛盾如果长期不能得到疏导,有可能对孩子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最主要就是成年后对自己的心理情绪不能及时应对。

几乎所有幼儿园小班孩子都知道自己紧张时会口干、心跳加快、手心出汗,几乎所有小朋友都知道嫉妒是怎么回事。与孩子们细腻的感受相反,有70%以上的家长甚至一些幼儿园老师对小朋友哭闹知之甚少。一半以上家长认为孩子哭闹只是不开心的表现……日前,华东师大学前与特殊教育课题组公布了一项最新的专项调查结果。

家长应注意聆听孩子内心感受

全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朱家雄教授对记者表示,情绪与心理健康已经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代表着现代人的健康状况,“但过去人们往往忽视了幼儿实际上也和成人一样有丰富的情绪和心理。”他强调,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被送入托幼机构进行培养,他们的内心情感与感受更需要成人的重视与聆听。家长应该重视对幼儿情绪方面的引导,这样才能教会幼儿今后正确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幼儿常不知如何应对负面情绪

从事学前与特殊教育研究的张捷博士介绍,长期调查分析表明,成年人很多心理缺陷都源于幼儿时期的情绪问题长期得不到正确处理和疏导。幼儿在同龄人或是与成年人交流时,常常不知如何应对自己的心理冲突,这类冲突和矛盾如果长期不能得到疏导,有可能对孩子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最主要就是成年后对自己的心理情绪不能及时应对。

张捷在做课题时曾接触过一个小女孩,脾气非常暴躁。妈妈的解释是孩子“遗传”了爸爸和爷爷的坏脾气。在给这名幼儿做咨询时张捷发现,妈妈常常因为小事批评她,导致小女孩根本无法面对自己的小小失误,也无法面对自己心中很小的负面情绪。而爷爷和爸爸为小事常发脾气,也导致小女孩习惯了用发火或大哭来表达自己几乎所有的负面情绪。

幼儿并非什么都不懂

专家指出,目前在我国系统促进儿童情绪健康与社会能力发展的课程十分缺乏,不少父母往往更关注孩子语言能力、智力和体质的发展,而忽略他们情绪与社会能力的健康发展。专家特别提醒,父母千万不能抱有幼儿反正不懂的想法,应更细致地关注幼儿的内心冲突,而这些冲突常会从幼儿的生活细节中体现出来。父母可从孩子心理细节入手,及时处理幼儿不良情绪和心理冲突。

育儿知识:如何应对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育儿知识:如何应对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中班第二学期,我发现班级里孩子告状的现象越来越多了,比如“老师,某某某看书的时候一直在说话”“某某某洗手的时候在玩洗手液”“某某某玩玩具的时候不好好玩”等。那么,告状行为到底是什么呢?具体地说,告状行为是指儿童处于同伴侵犯或发现同伴某种行为不符合集体规则等原因而发起的指向教师的言语行为。如此,我不经常常思考,为什么到中班了,孩子们变得这么爱告状了?在查阅相关资料后我发现中班孩子开始爱告状,是这一时期孩子的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也是与孩子心理发展水平和道德感的形成息息相关的。

首先,孩子在中班时期不再仅仅以自我为中心了,他们开始更加关注周围的其他事物,同期,他们与同伴交往的需求和能力也都增强了,但处理同伴之间交往的能力又还没有形成。这时当孩子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他们更愿意找老师去解决问题,或者向老师告状。其次,中班孩子的道德感正在逐步形成。孩子进入小班后,开始融入集体生活当中,并逐渐掌握各种行为规范和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到中班后,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更强了,道德感也不断得到发展,从“自律”逐渐走向了“他律”,即开始审视同伴的行为是否符合我们的道德标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就是幼儿对他人行为方面的一种评价,它是基于一定的道德标准而产生的。

当孩子不断来告状时,我们老师应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耐心倾听,理解和尊重孩子。孩子来告状时,我们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明白事情的缘由,而不是敷衍了事。有时候我们特别忙的时候,孩子来告状,往往会容易产生不耐烦的感觉,这是我们需要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情绪,静下心来听孩子说。如果有时候真的事情很急,我会请孩子们耐心等我一会儿或者另外约定一个时间来和老师说。了解事情缘由后,也会仔细处理,不让孩子们感到失落。

其实,观察、分析孩子告状的缘由,并对症下药。有的孩子来告状,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如我们班的陈梓萌,她就是一个比较爱告状的孩子,而且每次告状的内容都是“某某某不愿意和她交换书本”“某某某就是不把玩具借给她玩”。梓萌是家里的独生女,又是一直交给外婆带大的,外婆对于她的要求基本是有求必应,以致后来在集体活动当中,梓萌常常会有只要她想要的,大家就必须给她的小公主情结。因此,我就慢慢开导她明白在我们的集体生活当中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让着你的,如果别人愿意和你交换,那你应该感谢对方,如果别人不愿意交换,那也是正常的,并不是对方的错。同时,我逐渐引导梓萌逐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用有礼貌、好听的话去与对方商量,促进她交际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以此从根本上解决她爱告状的行为。与梓萌不同的是,有的孩子来告状,是因为要维护规则,这一类的告状行为也是最多的。对于一些不符合班级规则的行为,他们会产生极大的不满,并因此向老师告状,而且他们往往针对的都是极个别比较容易不遵守规则的孩子。针对此种状况,我会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引导告状孩子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向高一级水平发展。如我会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让孩子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引导孩子逐渐学会由关注同伴行为的物质后果,到关注同伴行为的主观动机,从而促进幼儿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那些被告状的孩子,引导他们建立更强的规则意识。

再次,引导孩子用宽容的心去包容别人。如玩叠叠高这一新玩具时,有的孩子玩不好,每当他玩时高塔总会倒塌,同组的孩子会很气愤并和老师告状。这时,我常常引导孩子要宽容别人,并让孩子明白刚玩游戏时,每个人都是玩不好的,我们要给别人锻炼的机会,这样别人才会有进步,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再如,有些孩子很喜欢捣蛋,会影响大家组织活动,孩子们都会很气愤并纷纷告状。此时,我会与捣蛋的孩子讲道理,并让他与大家鞠躬道歉,并引导其他孩子要学会相信别人,包容他,原谅他,给他机会来改正自己的错误。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孩子们的告状行为稍有减少,还经常还是会有孩子来告状,这就需要我在下一阶段进行更多的干预与调整,以此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成长。

必读:幼儿老师提醒家长 宝宝在幼儿园常见健康问题


上幼儿园是孩子走入社会的第一步,没有了家人的呵护,孩子能适应吗?很多家长反映,他们最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发生意外、受到欺负,他们想知道幼儿园到底有没有安全隐患,孩子容易出现什么问题,作为家长,他们能做些什么?

问题一:憋尿。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不愿上厕所。等到家长来接的时候,已经憋得不行了。有的小朋友因为上厕所的时间太长,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就害怕了,宁可忍着也不去。

孩子出现憋尿的情况,幼儿园的老师是有一定责任的。不过,幼儿园一个老师至少看十几个孩子,照顾不周的情况也是有的。这就需要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平时要多和孩子聊天,了解幼儿园的状况;接送孩子的时候多问问老师,孩子在园里有没有什么“异常”。

问题二:尿湿裤子。

有些孩子的情况恰好相反,憋不住尿,经常尿湿裤子。

小班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尿裤子的情况。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教孩子学会说“我要小便”,“我要拉臭臭”;告诉孩子如果老师工作忙,没听见,要拉着老师的衣角,引起他的注意;如果孩子总是尿湿裤子的话,家长要提前告诉老师,多照顾自己的孩子,而且要准备一套干净衣裤给孩子备用。

问题三:吃饭慢。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吃饭是不定时的,有时能吃一个多小时。到幼儿园后,他们最担心孩子吃得慢、吃不饱。

幼儿园有一定的进餐时间,一般为半个小时左右,前20分钟老师先让孩子自己吃,后10分钟,老师会喂那些吃得慢的孩子,直到孩子吃饱。不过,在这里要提醒家长,进餐习惯要从小培养,家长应该要求孩子定时定量进餐;平时少让孩子吃零食,别让他们边吃边玩。

问题四:不爱午睡。

有的孩子精力比较充沛,会有不爱睡午觉的问题。

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要求小朋友午睡1―2个小时。因为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每天需要十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仅仅靠夜间的睡眠是不够的,午睡是很好的睡眠补充,即使对那些精力充沛、没有困意的孩子也是必要的。而且,处在一个集体中,孩子要学会遵守规则,如果别人都睡,只有他例外,对他的个性培养没有好处。家长应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要求孩子按时午睡。

问题五:性格内向受欺负。

除了吃饭问题,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是家长最担心的了。

幼儿园“大欺小、强欺弱”的现象很难完全避免。家长不能光依靠老师,得让孩子先强起来。有些身体弱小、性格内向的孩子容易遇事时显得“退缩”,也就容易成为受欺负的对象。家长要告诉孩子,受欺负时不要跑,跑会给对方一个信息“你怕他”,要大声喊老师。家长最好能帮孩子从同班的小朋友中找一个“铁哥们”,这样孩子心里就比较有底气。另外,家长可以通过做游戏,让孩子扮演英雄,增强他的自信。

相信《如何应对小班幼儿不愿在幼儿园大便的问题?》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小班的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如何应对“问题多”的宝宝? 导读:当不能正确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能不懂装懂,含糊其词,要向孩子说清楚“这个问题我现在不会回答,等我看过书后就告诉你”。这样做,可以激励孩子将来好好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你的孩子喜欢问“为什么”吗...
    2021-11-25 阅读全文
  •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小磕碰?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小磕碰? 幼儿园里的安全问题是最受关注的。从孩子入园的那刻起,老师们的神经都是绷紧的:保证孩子不离开自己视线,保证地面干净无水,桌椅的边边角角也要处理好,防止让孩子受伤。虽...
    2020-09-17 阅读全文
  • 幼儿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应对方法 幼儿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应对方法:心要硬手要软。在此只针对刚入园的宝宝,如果是上过很长时间突然哭闹拒绝去幼儿园的,要仔细查找原因。 宝宝入园第一个月,基本是哭着上学去,哭着放学来,还隔三差五的生场小病...
    2020-01-11 阅读全文
  • 学校如何应对小学生心理问题 1、应采取心理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 (1)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个案...
    2022-01-07 阅读全文
  • 孩子不愿在幼儿园入厕怎么办 玲玲妈:我女儿在幼儿园就是不愿意大便,一直憋着,到家里就很正常,有时由于某些原因,憋不住了,拉在裤子上。如果我在她身边,她也能入厕。但孩子就是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真是让人头疼。 彬仔妈:我儿子也是一样...
    2021-05-12 阅读全文

导读:当不能正确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能不懂装懂,含糊其词,要向孩子说清楚“这个问题我现在不会回答,等我看过书后就告诉你”。这样做,可以激励孩子将来好好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你的孩子喜欢问“为什么”吗...

2021-11-25 阅读全文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小磕碰? 幼儿园里的安全问题是最受关注的。从孩子入园的那刻起,老师们的神经都是绷紧的:保证孩子不离开自己视线,保证地面干净无水,桌椅的边边角角也要处理好,防止让孩子受伤。虽...

2020-09-17 阅读全文

幼儿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应对方法:心要硬手要软。在此只针对刚入园的宝宝,如果是上过很长时间突然哭闹拒绝去幼儿园的,要仔细查找原因。 宝宝入园第一个月,基本是哭着上学去,哭着放学来,还隔三差五的生场小病...

2020-01-11 阅读全文

1、应采取心理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 (1)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个案...

2022-01-07 阅读全文

玲玲妈:我女儿在幼儿园就是不愿意大便,一直憋着,到家里就很正常,有时由于某些原因,憋不住了,拉在裤子上。如果我在她身边,她也能入厕。但孩子就是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真是让人头疼。 彬仔妈:我儿子也是一样...

2021-05-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