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真正成游的主人

发布时间:2019-12-19

幼儿园体游游戏。

幼儿园游戏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幼儿园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注重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和室内活动区的创设。对于幼儿园游戏的好处你了解多少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真正成游的主人”,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真正成游的主人》,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许多幼儿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往往按自己的意愿选定主题,指定角色,确定游戏规则。这种方法,时常束缚幼儿的手脚,使他们被“定”在一个地方,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合作性、创作性,这与我们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相违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更新观念,在开展角色游戏时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因为从游戏的本质上说游戏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从这儿不难看出,幼儿的自主控制是游戏最内在的本质。幼儿的自主控制包括活动的发起、活动的主题、活动的维持、(何时发起、结束、和进行多久)、活动范围、(包括场地、材料、和同伴)和活动的进程等。所以,在角色游戏中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一、主题的提出、角色的选择,充分体现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角色游戏是以幼儿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它的主题内容丰富多样,具有年龄差异,存在“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日常工作中有些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参与游戏,还有些教师进行语言诱导或命令,但这些方法都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幼儿游戏时毫无生气。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由 幼儿提出主题,这并不是说角色游戏不需要计划,教师也不需要备课,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对与幼儿生活关系较大的角色如:百货商店、公共汽车等有较丰富的知识经验,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订出计划。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教师在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能力大小的基础上满足幼儿的愿望。例如:上过医院看病的幼儿,会提出玩“医院”的游戏;个性外向活泼的幼儿喜欢玩场面大,气氛热烈的游戏如“戏院”;个性内向胆小羞涩的幼儿喜欢玩 “娃娃家”的游戏等等。教师通过平时的了解,掌握这些情况,就能从实际出发,在对幼儿角色游戏主题内容的指导中,教师要尊重幼儿提出主题的自由意愿,而不是指定主题内容让幼儿从中进行选择;当幼儿提出一种主题内容时,教师不能轻易的肯定或否定,而应当创设条件让幼儿尽量表达出他的构思或想法。当固执的孩子坚持要玩某种不太适合的游戏时,教师也不妨让幼儿进行尝试。当幼儿提出的主题比较简单或抽象,难以进行持续一段时间的游戏,教师可以帮助 幼儿充实内容,让这一主题内容丰满起来。如果有些主题目前根本无法开展,也可明确告诉幼儿,让他“保存”起来,同时要求他以后注意观察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内容,不断地使主题从不可行到可以玩起来。

在确定主题的同时,就已确定了角色,因为主题是按幼儿的意愿确定的,那么幼儿就一定喜欢这个角色,因此便不存在角色的分配,按幼儿自己的愿望选择角色即可。当然这里会存在一个矛盾:许多幼儿都想当一个角色怎么办?这个矛盾是在幼儿中产生的,就可以让幼儿自己解决。组织幼儿讨论该怎么办、或者让争执的人谈谈自己为什么想当这个角色,要怎样把这个角色当好、还可以多创设几个岗位、或以招聘的形式、或幼儿猜拳决定,方法很多。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

二、为幼儿创设敢于发挥主体性的环境

一些教师很怕开展角色游戏,其中有一个原因是要为幼儿准备许多玩具。其实,教师所要做的只是发动幼儿在平时收积一些废旧物品,在卫生、安全的情况下,让幼儿将它们分类收藏,开展游戏时,需要的游戏材料由幼儿自己去废旧物品箱里去找、去替代。还记得我们小时侯玩角色游戏有多么的快乐与满足。那时,根本没有现成的玩具,一个瓶盖就是锅,在地上挖一个洞就是灶,摘几片小草就是菜,一把沙就是米……我们不也玩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吗?如今提供许多现成的玩具,在角色游戏中固然也给幼儿带来乐趣,但每一次都重复着一样的玩具,幼儿不再去思考、创造,渐渐地幼儿在游戏中有些机械地摆弄玩具。我们又如何丰富 幼儿的经验,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同样,游戏空间的设置,作为幼儿教师所要做的是提供一个空间及废旧物品如:泡末、纸箱等,与幼儿共同设置游戏场地,例如“戏院游戏”,幼儿找来又宽又厚的积木,拼在一起成为舞台,找来由薄到厚的积木,摆成几排贴上

纸,写上号数成为观众席,用一个纸箱坳进底部的纸皮成为售票的窗口,玩这个游戏的幼儿一个个干劲十足。对于大积木有的用推的办法、有的俩人抬、有的找老师帮忙……极大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发展主动性。

三、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自由想象、大胆模仿,培养创新意识。

幼儿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具有人所共有的特性。一旦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自由的需要。他会努力去寻找一种由自己来控制事物发展的感觉,会去做平时想做而一直没有机会去做的事情,以达到自由王国的境界。对于幼儿来讲,他们不需要为生存而去工作,也尚未进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中去,因此拥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满足追求自由的愿望与需求,幼儿自身不断增长的愿望与能力同这一现状是矛盾着、冲突着的。为了缓和、调节这种矛盾并尽力消除由此产生的紧张与不安,幼儿迫切需要投入到游戏中去,以找到一种自主控制的感觉,达到消除紧张和自我保护的目的。因此,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进行思考来开展游戏,教师则在幼儿游戏的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根据幼儿活动时的具体反映及时予以调整和启发,常以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幼与众不同的创造性举动。

四、幼儿参与游戏评价,把游戏评价的权利交给幼儿。

游戏评价的形式很多,幼儿园多以 教师评价为主。中、大班可让幼儿参与评价,让他们谈谈游戏中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或不愉快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此时,教师应肯定、依循幼儿的评价内容,选取幼儿提及的问题组织讨论,鼓励幼儿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强化体现于游戏中的良好品行诱导幼儿分析其间主要问题的产生原因,设法解决。在评价过程中即要看清自己和同伴的优点又要发现自己的不足,自我评价的培养有益于增长幼儿的自信心。另外,中、大班的幼儿由于思维、口语的发展,以及经验的丰富,完全有能力参与游戏的评价。WwW.yjs21.CoM

《规程》里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玩具的收拾、场地的整理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途径,这一点各幼儿园都做得很好。在此,我不作详细阐述。

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社会建设的主力,对于做一个有益于21世纪建设的人所需具备的素质,均应在幼儿时期奠定一定的基础。在游戏的全过程中要真正把幼儿当作游戏的主人。我们要切实贯彻、实施《规程》的精神:“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延伸读

谈谈幼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


导读: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着的特色之一,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着的特色之一,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在其着作《儿童心理之研究》中所言,“游戏是儿童的生命”。通过实证性研究,专家发现:玩游戏比上课更能发展孩子的体能、认知和社会性,是儿童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

以往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往往控制性较强,幼儿的游戏活动通常是在教似的高控制,高指导下进行的。孩子今天玩什么,什么时间玩,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均由教师决定,这样的游戏并不是幼儿主观愿望中想要的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针对幼儿游戏中的自发探索与需求,近几年所创新的区域游戏,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决定游戏的材料、方式、方法、内容以及伙伴,并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对幼儿的直接控制程度降低。为了使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充分发挥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游戏时,担任观察者、指导者、评价者的角色。

一、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促进幼儿更好的游戏。

只有出自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的快乐的游戏。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游戏前,可以观察孩子们日常活动的情况,如孩子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孩子近来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通常和谁一起玩等。教师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鼓励孩子们自由的去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从而获得自由选择的快乐。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个观察者,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了解幼儿游戏的意图,能力及行为表现。对观察的游戏行为加以分析,才能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促进游戏的开展。如小班幼儿自我调节活动的能力较差,往往长时间的做一种活动,当“运输工”的幼儿反复装运玩具,累得满头大汗也不知休息,教师观察游戏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帮助幼儿调配活动,建议他去当“交通警察”,坐在岗亭里开红绿灯,从而获得休息。

二、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指导艺术。

1、把握好指导的度。

“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时,“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灵活的根据不同的现象,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指导艺术。如果以直接指导(间接指导)和被动(主动)两个方面看相关关系,可以发现:教师直接指导得越多,幼儿越被动;反之,教师直接指导得越少,幼儿主动性就越强,自主游戏的目的越能体现。

但是,教师直接指导的过分减少和开放度的加大,也会使幼儿在活动中产生一些过激行为。又因为年龄,经验的限制,游戏内容往往单一,游戏水平不高。所以在游戏中,教师应注意两个极端,一是认为间接指导就是不指导,让幼儿放任自流,认为自主游戏就是让幼儿随意玩,教师无须干预,只要不打起来,在一旁看着就行;二是看到放任自流的结果,矫枉过度而强制介入,追求游戏结果,直接告诉幼儿应该怎么玩,缺乏引导幼儿探索和发展的信心和耐心。

因此,掌握好游戏指导的“度”非常重要,完全直接指导会让幼儿墨守成规,不敢逾越;完全的不指导也会使幼儿无规则意识,形成惟我独尊的性格。

2、把握好指导的时机。

在幼儿园游戏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个幼儿手拿听疹器,注射器或热闹的东擢西扎,或呆呆地坐在桌子后面“坚守岗位”,而教师则不停的叮嘱:“你们的医院干净吗?你们在什么地方打针呀?病人来了你们怎么给病人看病呀?”,教师脚不歇嘴不停,幼儿看上去似乎很高兴,实际上没有任何权利,只有教师提出请幼儿后面干什么,他们才会去实施。长此以往,幼儿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依赖的心理反而加重。因此,教师要改善指导技巧,既要实现延续游戏的教育目标,又要促进儿童的发展,在把握好指导的“度”的基础上,把握好指导的时机。

杜威的反省思维五步法认为:疑惑是思维的第一步,停留在“是什么”上。发问则表明幼儿自己意识到他的疑惑和他所面临的问题,也表明他在问题解决上的自觉主动的努力,是思维的关键。包括自我发问,向同伴求助性询问和向教师求证性提问,深入到“怎么样”和“为什么”的程度。最后得出解决的方法,达到思维的顶点。这一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指导前提要深入幼儿,对允许幼儿做什么,怎么做和幼儿可能怎么做有所准备。教师应该抓住契机点,以介入者身份加入,体会,帮助幼儿深入到“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层次,并让孩子们进行热烈的讨论,有效的培养了幼儿科学思维的能力。

教师的指导时机也是一门艺术,把握得当,幼儿的自主性就能充分体现。

3、把握游戏前的引发。

要做好游戏前的引发,首先可以从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开放的自主游戏的环境,注重环境的暗示性。如,所有的工具:剪刀、服装等都贴上标签,摆放在架子上。有利于幼儿自己取用;提供适当的场地。其次,注意材料提供上的层次和创造性,尽可能提供充足、丰富、可塑性强、多功能性的材料鼓励孩子自己选择,让每个孩子都享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让幼儿与材料发生相互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最后,教师还可以以引发的方式,从而实现快乐游戏的目的。

教师要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必须仔细观察和分析幼儿阶段游戏的表现,了解幼儿是否需要帮助?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最合适?明确在活动中的主题地位,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力指导和满足幼儿的需要。

三、注重游戏中的评价作用,让幼儿体验快乐。

游戏评价是教师游戏指导中重要的一环,也往往难以把握。教师应该让幼儿成为游戏评价的主角,多给幼儿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分享游戏时的感受,讨论感兴趣的问题,给幼儿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机会。

正确评价幼儿的游戏,教师应该抓住幼儿游戏的本质特点,充分考虑幼儿内在的需要和感受,否则会使游戏失去本身的价值。首先,应明确游戏评价的目的。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创设和支持每一个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的创造,激发幼儿进一步游戏的兴趣和热情。其次,要重视游戏评价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对于幼儿的魅力,就在于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同样,游戏评价也应从幼儿的体验出发,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体。

为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就游戏情况开展讨论,让幼儿体验和回味游戏过程,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中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发展。最后,正确处理好幼儿游戏中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在评价幼儿游戏时,教师时常会在崇尚自由与强调规则之间的动摇,其实规则和自由并不矛盾,如果规则来自幼儿,或者来于外部的规则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需要,有利于游戏的开展,那么幼儿不仅能够较好的理解和遵守规则,而且也有利于幼儿游戏规则的指导下更好的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从中逐步将规则内化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在游戏活动中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数教师怕乱、怕麻烦、怕出事故,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力。即使游戏时,也是集体游戏多,自由活动少;智力游戏多,其他游戏少;训练眼目多,动手操作少;教师包办多,幼儿独立完成少。孩子们规规矩矩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集体游戏,抹杀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禁锢了儿童的创造力,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针对上述弊端,我们在一日活动中,逐步开展了小型多样、开放、任幼儿自主选择的游戏,努力使每一个儿童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一、保证自由活动时间,实行玩具开放

我们根据全日制幼儿园的特点,充分利用入园早、课前课后、下午户外活动时间多的特点,组织幼儿自由活动,他们自由选择玩具,自由结伴,按自己的喜爱和意愿进行游戏。欢声笑语荡漾在幼儿园上空,孩子们开心的笑了。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每一次活动,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智能

为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我们提供了纸板上的跳舞衣、外套、儿童头型等,开展了扣钮扣、系鞋带,扎蝴蝶结、梳小辫等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乐此不疲,非常认真,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准备了旧纸板、废布料,开展拼布块、做钱包,钉钮扣、缝衣裤等游戏;提供了布娃娃,孩子们有的给布娃娃穿衣服,有的为布娃娃绣花被,有的织围巾;通过这些游戏,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了提高。

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进行科学游戏时,我们准备了小电动机、灯泡,导线,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自己动手连接线路,做电动玩具;从小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为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能力,孩子们利用不同颜色的线条,编制皮带、窗帘、桌布、手风琴;用火柴盒制作火车、小船;用玉米、高梁杆制作各种交通工具、日用品;用红萝卜切成各种形体,组合成房屋、汽车、轮船;用蛋壳制作各种动物头具,灯笼;用形状颜色各异的种子、树叶粘贴各种小动物,供舞蹈、表演用的花帽子和各种形状的书签;制作简易木偶,用于各种游戏活动。

三、自主、自由、开放的游戏活动,教师需制定周密的计划

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时,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游戏结束,要提醒幼儿整理好玩具,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另外,要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制定必要的游戏规则,使游戏活动在宽松、友好、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四、开展自由选择游戏的几点体会

首先充分发挥了游戏这一教育手段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对幼儿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如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创造力等。通过这种自由、自主、开放的游戏活动,既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能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其次,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手脑并用,亲自感受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团结友爱,相互合作,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让幼儿真正成为区角活动的主人


区角活动创设的是一个丰富多样、多功能、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它让每个孩子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而教师也能在此过程中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孩子之间的差异,个别化地指导孩子,使因材施教变为可能,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

然而幼儿参与区角活动,是否是这种理想的状态呢?实际上,许多的区角活动仍然是由老师隐性地控制着幼儿向同一个方向发展,幼儿的自由度是很有限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自主选择的高控制性

星期一一大早,丁丁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室门口,找到了他的游戏卡,把卡插到建构区。今天,他还想搭一座房子,他觉得他搭的房子很高、很大,自己很能干。可是,刚玩了一会儿,老师走过来说:“丁丁,你今天还是玩这个吗?肯德基的游戏也很好玩呀。”在老师的权威干预下,丁丁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建构区。

许多老师喜欢采用插卡的方式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角,看是自主选择,其实幼儿的选择还是会受到老师的高度控制。老师非常关注孩子们的选择,适时地加以“指点”,希望他们能参加所有区角的活动,发展多方面的技能。在他们看来,区角是幼儿各方面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忽视了幼儿活动的意愿和兴趣。

2.活动方式的高控性

在建构区中,孩子们正在玩导弹插塑,有的插飞机,有的插宝剑……天天无意中把一个插塑套到了手指上,刚刚好,手指好像变长了,很好玩,他把五个手指分别套上了不同颜色的插塑,五个手指好像都变长了。他把手一伸一屈地展示给周围的小朋友看,小朋友们纷纷效仿。老师走过来说:“小朋友们,导弹插塑还可以插什么呢?”……

在老师的眼里,插塑就是孩子们用来插的,这种孩子们的新花样只是一种瞎玩,不是老师规定的玩法,是应该被制止的。

3.活动内容的高控性

这个星期,开始进入秋天的主题,老师已经和孩子们收集了一些树叶,孩子们看到隔壁班的小朋友做的树叶拓印画很漂亮,非常想试一试,就跟老师说:“老师,让我们也玩玩吧。”老师想,这些树叶颜色、形状都不一样,正好这个星期学习分类和记录数量,把它们放到数学区里,可以让孩子们练一练。于是老师对孩子们说:“这次我们先玩根据特征分类并记录数量,下个星期我们再玩树叶拓印。”孩子们只好失望地离开了。

虽然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准备了材料,但是玩什么还是老师说了算,老师选择的活动内容是她们认为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学科领域的教学目标,区角活动成了教学活动的延续。

4.活动材料的高结构性

在小班巧手区中,老师投放了剪好了的糖果纸,已搓好的橡皮泥糖块。孩子们直接把橡皮泥放到糖果纸中,两头一拧,一颗糖果就包好了,一会儿工夫,孩子们就完成了工作,没事可干。

这个区角提供的是“高结构”材料——剪好的糖纸,已搓好的橡皮泥糖块,这种定型的结构和操作程序,使幼儿的随意想象和创造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往往无法满足幼儿自由探索的需求。

以上种种,都是幼儿的自由度受到限制的表现。新《纲要》指出:“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这里的自由意味着尊重孩子的意愿。根据个体需要选择环境,以个体特有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才能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怎样才能让幼儿真正成为区角活动的主人?我觉得教师的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引导”和“干预”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从中可以看出,老师所做的并不是改变孩子们的决定,而是要从孩子们的决定中发现和找到教育的契机,这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任何一个活动都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只要引导得当,任何一项活动,都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比如:在建构区活动的孩子,老师为他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同样可以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的发展;孩子们玩了树叶拓印后,可以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每种形状的叶子用了几次做出了自己喜欢的作品,分类和记录数量的技能同样可以得到发展。相信这样“顺水推舟”式的引导会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

2.恰当处理“预设”和“实际”

作为区角活动中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活动材料的提供对幼儿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教师的教育意图往往通过材料物化出来。在材料的准备和投放上,可能老师想到了10种玩法,但孩子们的潜力不可估量,他们可能会想到第11种、12种,甚至更多。正如上面的案例,孩子在玩导弹插塑时把插塑变成了指套,每个手指上都套了不同的颜色,谁又能说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没有价值呢?

在“预设”和“实际”之间,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纲要》要求:教师要站在幼儿的高度,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观察幼儿,“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应该摒弃以单纯的预设标准评判和指导幼儿的活动,应以观察到的实际状态作为调整指导的依据。这就需要教师恰当处理好“预设”和“实际”的关系,在活动中要及时捕捉来自孩子的信息,让幼儿在活动中提升自主性,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活动,并将孩子们共同关注、自发生成有价值的东西纳入教师预设活动的内容中,支持孩子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3.注重投放材料的“低结构性”

一般来说,高结构性的材料指向的操作程序更为明确,但它往往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和创意。而低结构性的材料是一些无规定玩法、无具体形象特征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组合并可以一物多用,可以干变万化地摆弄材料,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程序:可以当作游戏中的替代品,或者当作操作的工具,这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推进幼儿的自主建构。

如上所述的“包糖果”活动,如果老师只为孩子们提供没剪好的糖果纸和橡皮泥,请小朋友将糖果纸一张一张剪下来,让孩子们学习分泥、搓圆或者做其他形状的糖块,再用糖纸按自己喜欢的方法把糖块包好,对孩子的发展将会更有意义。

虽然在区角环境中孩子们可能不按老师期望的方式活动,但只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区角活动的主人,伴随着他们的才是愉悦、兴趣,才能满足他们自我发展的需要,才是最有价值的。

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学做有心人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它具有情感性、操作性及创造性的特点,能促进幼儿语言、交往及创造力等多方面发展。在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引导幼儿丰富生活经验、拓展知识面,这样角色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才能获得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那么,如何更好地生成与开展幼儿的角色游戏呢?我们在内容的生成、材料的投放、指导的策略及讲评的方法等四个方面做出如下探索:

结合主体活动,生成角色游戏内容

在实践中,我们将角色游戏与主题相结合,相互渗透,为幼儿提供一个生活、游戏、学习为一体的游戏环境。

1.关注兴趣,顺应需求

我们结合主题活动内容,有目的地关注幼儿的兴趣点,顺应幼儿内在的真正需求,把主动权还给幼儿。教师以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身份,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适时介入幼儿活动,支持、引发幼儿主动探索和交往,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

例如,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爱上海"时,我们发现幼儿在游戏中产生一些新的情节,如模仿成人担当"小司机""小导游",带领大家乘车游览,介绍上海各地特色风光,我们就顺应需求,生成"七彩旅行社"游戏。在游戏中,教师与幼儿充分分享游戏的快乐,运用各种策略积极回应幼儿的需要,使幼儿的兴趣点被关注,被挖掘,使其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游戏内容。

2.尊重意愿,挖掘延伸

任何主题都包含游戏的因素,有些比较显性,有些比较隐性,需要认真分析,努力挖掘,为生成角色游戏活动提供可能,并注意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

例如,在开展小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时,很快便生成了"果蔬超市"的活动。由于许多幼儿都乐意到超市购买水果,柜子里的水果很快就卖完了,还有很多顾客要买水果,怎么办呢?在游戏结束时,幼儿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说:"可以去娃娃家把水果收回来。"有的说:"明天小朋友可以每人带一个,超市里就又有了。"有的说:"我们可以自己做水果。"于是,在多数幼儿的提议下,我们在"果蔬超市"一角又设置了"水果加工区",开展做水果的活动。老师提供水果制作的半成品,幼儿为水果加工、上色。幼儿对这次活动特别感兴趣,都想让自己制作的水果在超市里出售,因而特别认真、投入。由此,幼儿亲手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有的"卖"给了超市,有的放在了娃娃家,还有的穿成了水果窗帘和门帘,既拓展了游戏内容,又美化了游戏环境,还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大大调动了幼儿游戏的兴趣。

3.利用资源,开发游戏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和生活化"的教育思想,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注重把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优质资源转化为幼儿园可利用的资源,在主题中提炼出适宜的游戏内容。

例如,在中班《感官大体验》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了"牙医家长进课堂"的活动。通过牙医家长的讲解,演示,幼儿了解了很多牙齿方面的知识与保护方法,积累了相关经验。在确定游戏内容时,大家都想当牙医,于是就生成了"娃娃口腔医院"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像模像样地学着挂号、看病、开药方、取药等,体验口腔医院各个角色的工作和交往,感受着由家长资源生发的角色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因时因地制宜,投放角色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有了材料,幼儿才能玩得起来,玩得深入,玩得富有情境性和创造性,反之,幼儿会觉得枯燥无味、重复单调,最终使角色游戏走向自然"消亡"。所以,为了让幼儿想玩、会玩、创造性地玩,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以下方式:

1."动静"结合,创设弹性空间

由于场所限制,我园无法设置大型的游戏区。为了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又不影响班级主题活动环境和区域环境的创设,各班就充分利用室内和室外空间,尽量扩大其利用率,将区角一角两用,即动态和静态结合,成为幼儿游戏的最佳场所。我们首先将空间合理划分成各个区角,有美工区、智力区、结构区、阅读区等,是相对固定的静态场所;同时在各个区角空间上方悬吊游戏区标志,等游戏时间一到,再用桌椅、玩具柜、自制屏风等分区进行围搭、拼合,既可以当操作台,也可以当分割界限,变成动态的游戏区域。这样设置有弹性的空间,能充分发挥环境的功效。

2.巧妙互为,发挥区域功能

区域活动以宽松和谐的环境、丰富多样的材料、有趣广泛的内容吸引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操作、摆弄,能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了区域尤其是美术区域的优势,将其转化成游戏中可见的物质环境,为游戏的开展做充分的准备。例如,我们将语言区中创编的故事变成表演游戏的题材;将表演游戏中的故事做成手偶投放在语言区,让幼儿边摆弄边熟悉故事内容,避免游戏时一遍遍的讲述或提示;我们将美术区作为角色区的"加工厂""生产部"等来自制和营造游戏所需的物质材料和环境,并将美术区所制作的各类服装、头饰、面具、立体玩具、灯管吊饰等投放在"娃娃家""玩具俱乐部""亲子服装店""开心剧场"等游戏区。

3.创设百宝箱,提供材料支柱

过去,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游戏材料一般是教师根据游戏情节发展事先提供和准备好的成品材料,但是游戏深入开展以后,常常出现断层现象,幼儿临时生成的游戏没有材料支持。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我们在各班级设置了百宝箱。在开展主题活动前期,我们会让幼儿收集各种各样与主题相关的材料,有些材料在主题活动开展前期也许还无法使用,我们就将其存放在百宝箱中,其中包括成品及半成品。这些东西很快会在幼儿的活动中派上用场,变成"医院"的压舌板、听诊器、药方、药品等;变成"娃娃家"的桌布、围兜、口红、笔、切菜刀等;变成"风味小吃店"的豆腐干、粉丝、鸡块、拉面等辅助物。百宝箱可以分类设置,如纸盒类、瓶罐类、塑料制品类以及其他物品,供幼儿遇到困难时寻找替代物或制作物品,使游戏活动得以创造性地深入开展,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主题活动与角色游戏的优化整合。

以幼儿为主体,实施角色游戏指导

教师指导在角色游戏的开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能使角色游戏不断深入和发展,促进幼儿协调、合作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使幼儿的交往能力逐步提高,真正发挥游戏的作用。

1.提供友好帮助,把握指导时机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细心观察和适时的指导非常重要。细心的观察能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而正确把握指导的时机能及时有效地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推进游戏。在游戏中,我们要做到观察在前,指导在后。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梦幻世界》所产生的"开心小剧场"游戏中,几个幼儿在表演完一段情节之后,转身就"下台"了。这时,观看的小观众不乐意了,大声告诉老师:"他们还没演完就跑掉了。"此时教师就以剧场经理的身份介入指导:"为什么没演完就跑掉了呢?""因为我们已经演了一段,结束了!""那么,观众不知道呀,怎么办呢?"针对这一问题,幼儿很快就想到了办法:可以做一个"中场休息"牌放在台前告诉观众。于是,大家一起动手自制了"中场休息"牌,后来在游戏中,幼儿都不会忘记下台前摆上牌子。在游戏中,大家还提出,剧场里声音太大,影响看戏。教师把问题抛给幼儿,幼儿又想出了要增加一名"保安"管理秩序,大家一致同意。经过几次的观察指导,"开心小剧场"游戏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下不断丰富、推进。

2.运用"角色"对话制定游戏规则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往往会以两种身份介入指导,一种是教师身份,另一种是"角色身份"。两种身份的介入都必须要与幼儿对话,通过对话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游戏。其中,"角色身份"的对话更加自然有效,因为此时教师与幼儿是平等、融洽的合作伙伴,是真正的朋友,幼儿对教师的谈话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而教师作为幼儿的合作伙伴,能在生活经验、扮演技巧等多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导游戏向更深层次发展。例如,在大班"茶馆"游戏中,当教师发现茶馆的"员工"因无泡茶经验,正无奈地拿着茶壶玩具翻弄时,就充当茶馆"老板"对他说:"把茶壶装点水放在炉子上煮,泡点热茶来喝吧。"这样的对话,可以使"员工"很快融入角色,而且教师同时暗示他:炉子是用来煮东西的,茶叶需要热水冲泡才能喝。这样很自然地通过角色对话,提升了幼儿的角色扮演意识和技巧。

由于主题活动所产生的角色游戏内容不同、数量有限,为了让幼儿在自主有序的氛围中充分地扮演,享受游戏带来的自我需求的满足,我们需要制定游戏规则。合理有序的规则,能给游戏指导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采取与幼儿共同协商的办法来解决,引发幼儿自觉自愿去遵守。例如,首先要根据角色游戏的内容和数量来合理划分角色区,要注意将安静区和非安静区用明确路线或桌椅等实物分隔开,避免幼儿随意窜动,也可将角色区与结构区等互补的区域放在一起并呈现出半敞开的格局,便于互动和交往;其次,运用挂牌或标记限制各角色区参与人数,即将全班幼儿进行分区,分配好后制作挂牌或标记牌;再次,在角色区地面或操作台上用小脚丫、小人头或数字卡等表示人数;第四,幼儿轮流自选,每组(或每人)在每周都有机会优先选择区域,让幼儿学会等待、轮流分享等。另外,中班下学期至大班的幼儿可以尝试放手让他们自己安排空间、场地和人数,培养幼儿的分类和规划能力。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角色游戏讲评

游戏评价是指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就开展的游戏进行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零散经验,引导幼儿分享成功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它是幼儿已有游戏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准备的依据。我们尝试用多种形式开展讲评,以此推进游戏的进程。

l.个案讲评法

即在讲评时,将某个幼儿游戏的情景,包括该幼儿的语言、动作、行为、表情进行一一讲述,引导幼儿分辨其中的是非,学习正确的做法。在角色游戏中,对于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富有创新的行为、结果,也通常采用该方法。

2.对比讲评法

即在讲评时,运用故事的形式,以第三人称方式生动具体地描述几个或一些幼儿的游戏过程,展示正反对比事例,引导幼儿讨论并正确理解。

3.角色讲评法

即在讲评时,教师或幼儿以角色的身份表述游戏的情景。通过角色讲评,能培养幼儿角色游戏的自信心,锻炼胆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等。

4.集中讨论法

即在讲评时,围绕角色游戏中的一个重点问题、焦点话题或主要矛盾进行讨论,引导幼儿学会分析、解决,这对提高幼儿处理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目的在于引导幼儿纠正错误的经验,分享成功的经验,以幼儿的方式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角色游戏的生成与开展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尊重、热爱幼儿,走近幼儿,以幼儿为主体,还幼儿一个快乐、有趣的游戏世界。

例谈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创新意识


【案例一】汽车变轮船

角色游戏“小汽车”已经开展了很久了。今天亮亮当起了小司机,他机械地拿着一个“方向盘”,“嘟嘟”地从美工区开到了表演区,一路上叫喊着:“谁要坐汽车啊?”没人上车,他继续机械地开着。忽然,一旁的妞妞站起身来.差一点把亮亮碰倒。亮亮下意识地扔掉了手中的“方向盘”,两个手臂不停地摆动着以保持身体平衡。亮亮正想责怪妞妞,妞妞却捂着嘴巴笑了起来:“哈哈,你怎么像划船一样啊?”亮亮一下子有了灵感,用手臂当船桨,划起船来,并兴奋地叫喊着:“谁来坐船啊?谁来坐船啊?我现在是开船的司机。”其他幼儿一听有了新玩具,纷纷跑到亮亮跟前要坐船。亮亮说:“不要挤,排好队,一个个上船。”但幼儿挤成了一团,争着要上船。

【分析】由于角色游戏“小汽车”已经开展了很久,因此幼儿越玩越没兴趣,出现“机械地玩”的现象。妞妞无意的一句话给亮亮带来了灵感,并促成了新的角色游戏“开船”。可见,幼儿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自发地产生新的游戏。但幼儿自发产生的游戏是零乱的,缺乏游戏规则和具体玩法的指导以及所需的游戏材料。为了保护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应为幼儿提供可被幼儿当作船的材料,其次要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和完善游戏玩法,比如,制定票价、凭票上船,还可以引入新的角色“售票员”等。

【案例二】戴上草帽变菜农

在角色游戏“菜场”中,大宝吆喝着:“卖菜啦,卖菜啦。”玲玲走过去笑着说:“你这也是卖菜呀,根本就不像个菜农。”大宝顿时气馁了,不再吆喝着叫卖。一旁的多多跑到美工区拿了顶草帽给大宝,说:“菜农要戴草帽的。”大宝戴上了草帽又吆喝起来,不一会儿就吸引了很多小朋友来买菜。大家七嘴八舌地问:“青菜多少钱啊?”“山药多少钱呀?”大宝被问得愣了愣,说:“全部都一元钱。”

【分析】没有菜农道具辅助的大宝所扮演的菜农角色没有获得幼儿的认可,在多多的帮助下大宝戴上了草帽,顺利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并获得了小朋友们的认可。这是幼儿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对菜农这一角色形象的丰富和改善,是幼儿创造性精神的一种表现。教师应允许和支持幼儿的这一行为,切不可制止或批评幼儿跨区域去取草帽的行为。因为正是幼儿跨区域取来了草帽,才促使了角色游戏“菜场“的顺利开展。另外,由于幼儿对菜价的感知程度不深,因而出现了“菜价全都一元钱”的现象。教师可以买菜者的角色介入其中,说:“白菜1元一斤太贵了,别人才卖3毛钱一斤,不过你的山药挺便宜的.我全买了……”以引导幼儿给每个菜进行定价,从而促使游戏往更深层次发展。

从上述案例及分析来看,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投放材料,比如设置“百宝箱”,里面存放大量的废旧材料和半成品,以便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够借助材料对游戏进行创新。另外,教师要适时地介入幼儿的角色游戏,将幼儿低层次的、散乱无序的游戏引入到更深层次和条理有序的游戏之中来。

在角色游戏中如何为幼儿营造创新的氛围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在角色游戏中如何为幼儿营造创新的氛围》,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年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而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角色游戏中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发展其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并予以指导教育这便是最重要的任务。

那么,在角色游戏中如何为幼儿营造创新的氛围,发展其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呢?“为幼儿创设激励求异创造表现的环境”是很重要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时时激励着我。小班的幼儿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也不丰富,要激励他们求异创新,老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一、培养幼儿的再造想象力,学习营造创新的氛围。

兴趣——再造想象力培养的重要前提

兴趣是引导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人们是愉快主动地去探索它,而小班幼儿的兴趣更是如此。因此,在角色游戏中善于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想象的兴趣,激活幼儿想象的思维,使幼儿主动愉快地去游戏。

1、教师的参与以及生动性、浅显而有趣的语言提示,激发幼儿想象兴趣

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以身示范,进入角色。生动的语言提示,对于幼儿大胆创新起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生动、浅显的语言描述或提示,幼儿的再造想象就不能充分展开,更难去营造创新的氛围。例如:孩子在做《冷饮店》的游戏中,“营业员”将冰棒放在桌子上,而不放到制冷箱内,这时候教师可以顾客的身份去买冰棒。 教师:“你好,我买一支冰棒”;“售货员,你这冰棒怎么都化了?”幼儿:“让我想一想”。“哦,我知道了,应该把冰棒放在制冷箱内,这样就不会化了”。由于教师的参与和提示,大大扩展了幼儿的想象;并且有助于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深化游戏的主题。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思维。

还有一次,娃娃家有几个小朋友要做爷爷,于是我就出了一个问题:“爸爸的爸爸只有一个,怎么办呢?”解决的办法有好多种,一个孩子说:“那我也做老人,我不住在娃娃家,我和其他老人住在一起去。”我马上抓住话题:“那是什么地方啦?”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回答不出。于是我就告诉他们:“许多老年人住在一起的地方叫养老院。”孩子们还真的办起了“养老院”,并且玩出了许多情节呢!这样,由老人到爷爷,从娃娃家到养老院……孩子无形中已经创造出新的情节,新的内容了!教师的这种指导的艺术性,既尊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发性与主动性,又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加强了游戏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提高了游戏的水平。

2、寻找与幼儿生活有关的内容,激发其想象兴趣

角色游戏的情节是受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所制约的。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体验越深入细致,反映在游戏中的情节就比较丰富深刻。由于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少,平时所接触的基本上都是以日常生活、社会劳动为主题,如“娃娃家”、“幼儿园”、“商店”等。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为他们提供了“娃娃家”、“理发店”、“小卖部”、“小食店”等活动材料,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布置创设,自由创新游戏情节。例如:在一次游戏中,我班的幼儿比较喜欢玩“娃娃家“,平时就是喜欢扮演爸爸,妈妈和娃娃,其他有关社会交往方面的比较局限。在摆设上也不怎么讲究。于是我对这几位小朋友说:“我是一位老公公,没有地方可去了,真可怜啊!我的孩子在哪儿呢?”于是扮演妈妈的女孩子就说:“我来当您的孩子吧!”就这样这个“娃娃家”里又增添了一位“外公”的成员了!“孩子,我想到商店里买一些东西,但商店在哪儿呢?”“外公”问,“不知道”,幼儿答。“怎么办呢?”“那我们请一些人回来开一些商店,还有开一间理发店,因为我们要带‘外公’去剪头发啊!”就这样,孩子们通过自选材料,自组区域,自创情节,使游戏过程更丰富了。因为“娃娃家”、“理发店”这内容都是与 幼儿的生活较贴近,为他们所理解和感兴趣,激发其想象能力。

二、利用好儿童的好奇心,并促之发展。

幼儿正处在创造力的萌芽阶段,他们有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好奇心,好问好动,对什么事都跃跃欲试。而此时幼儿的好奇心,是一种潜在的创造才能,有待于培养和发展。

目前,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接受知识的多少,而应是注重尊重幼儿的好奇心,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罗伯特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在他眼里,好奇心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每个人在小时候都会有好奇心,可是这种好奇心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如果不利用好孩童时候的好奇心的话,成年之后就不一定会具有创造力,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好奇心是幼儿从事学习,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成才的起点。

在角色游戏中要善于利用好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因为幼儿对外界事物好奇,往往显示出独立的见解和思维,很少模仿别人,能够用新方法对待旧事物。对于由幼儿的好奇心印引发的独创行为,应该给予表扬、鼓励,使其好奇心得到强化,并为此去寻找答案,这将使幼儿受益终身。例如:有一次,杰杰在角色游戏中发现了一个东西,形状有点像电脑,可惜就少了一些键盘。他被吸引了,蹲在这玩具前面“研究”了老半天,然后不解地问:“老师,这是什么?用来干什么的?”于是,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向杰杰反问道:“你觉得它像什么?”“像电脑,可是没有键盘的!”“那没有键盘的电脑还能用吗?”我问道。他摇了摇头,“那该怎么办呢?”我继续问他。“我帮它修好不就行啦!”接着,杰杰去找来了一块木板,在上面放上一些小玩具,兴高采烈地对我说:“我的电脑修好了,还能打字、画画呢!”就这样,孩子在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就会形成创新意识,在他们幼稚清新的心灵中形成自己的性格,成为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刚过不惑之年的康尔于2001年捧走了世界瞩目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说:“应该学会创新。创新意味着你不但要熟悉已有的事物,还要在这个基础上产生许多自己的新想法。”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5岁孩子的大脑量已达成年人脑重量的95%,是开发和利用幼儿好奇心,培养创造力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一良机,充分利用幼儿对自然、对社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从小进行积极的引导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热爱社会的兴趣,以及将来成才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让材料和环境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发展其探索兴趣及创造力。

探索活动往往是由问题引起的,而这些问题常常与环境和操作材料密切相关。所以在 幼儿自由探索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及时地创设环境,提供相关材料,给予指导,发展他们的探索兴趣和创造能力。而角色游戏是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探索兴趣的最好手段。

1、角色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在活动区里随着幼儿的情绪高涨,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们要进行一些自我需求的探索往往是幼儿的一种乐趣,允许他们按自己想法“玩”出花样,寻求游戏环节的求异性。在“娃娃家”他们想给娃娃过生日,可是没有蜡烛,于是,便拿起了长条积木代替蜡烛使用,一根木棒既用作交通指挥棒,又当老爷爷的拐杖。餐厅经理发现人员少,顾客等得着急,他灵机一动招来两名服务员。这样以物代物,边观察,边思考变化发展游戏的内容,增强了幼儿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幼儿创造力的基础,而创造力的第一要素是探索。

2、独立思考,求异精神有利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

角色游戏,能使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商店售货员”看见顾客买了许多东西,没有袋子装,便用纸折了一些纸袋给顾客用。“妈妈和娃娃”去逛街,走累了想休息,可是没有地方,一个小朋友就用积木铺了个床,一边说:“你们走累了,就在床上休息一会儿吧!”活动中允许幼儿异想天开,教师要奖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角色游戏中的探索过程,幼儿能获取丰富的知识经验,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

总而言之,角色游戏是一种以孩子们为主体,由孩子扮演角色,模仿成人劳动的意愿性游戏。老师只有把目标记在心里,善于观察每一个孩子,利用好他们的好奇心,给他们营造创新的氛围,激发其探索兴趣,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的游戏才会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社会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幼儿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育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完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帮助幼儿克服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于社会交往的行为。发展行为调节的能力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充分发展个性,以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性行为。而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游戏中角色可以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如何来培养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初浅做法。

一、创造条件让幼儿用语言与人交往,养成乐于与人交谈的习惯,角色游戏的各主题,可以说是再现了一个小社会,幼儿扮演着各种社会角色,有着各种不同社会关系。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病人与医生之间关系,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但是,幼儿刚刚开始游戏时,由于受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跟其他角色很少交往,即是交往了,也是停留在动作交往上。如:娃娃家的妈妈总是一味地给孩子喂饭,哄他入睡,给他洗澡,洗衣服,一系列动作发生后,却没有与孩子进行语言交往,这样,社会角色之间产生的各种关系也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养成幼儿乐于与人交往的习惯。

1.教给幼儿一些常见的交往语言。

幼儿不喜欢用语言与人交往,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自己没有掌握一些交往性语言。与人交谈时,总觉得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因此,教师注意扮演一些与幼儿从属关系的角色,或者与 幼儿扮演同一个角色。如:老师当妈妈、幼儿当孩子、以角色的身份主动与幼儿交谈、从中教给幼儿一些常见的交往语言:“愿意吗?行不行?别害怕,没关系……”幼儿也由于与老师角色之间发生关系,而必须开口与老师交往,经过几次训练,教师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游戏中,他们就能学着老师的样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与人交谈。

2.鼓励幼儿积极用语言与人交往。

幼儿较丰富的交往性语言,为他们的交往活动提供了可能,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幼儿不能主动地与人交谈,这时,教师首先要鼓励扮演一些主要的角色,由于角色身份的要求,他必须与其他角色交往。如:娃娃家的妈妈她必须与孩子,爸爸发生语言交往,自选商场的经理,要与其他服务员和顾客发生语言交往……。虽然,开始时,他们只能用词和短句与同一主题的角色进行零星的交谈,随着游戏的开展,他们能用较完整的句子与其他角色进行较频繁的交往。其次,鼓励他们走出自己的游戏主题,与其他主题的角色进行交往。如:娃娃家的妈妈鼓励她去买东西时,学习讨价,小吃店的经理,除了引导他主动地与顾客和服务交谈外,还可以去银行存款或者领款给服务员发放工资,可以去邮电局买手机,还要挑个好号码……。

经过多次的游戏,我们发现:游戏中的语言交往能形象地帮助幼儿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识别别人的情绪,理解不同角色的语言,帮助幼儿学习选择不同类别的语言去进行交往,进而模仿和迁移到日常生活的其他交往活动中来。

二、积极引导幼儿通过协商解决中的矛盾与纠纷,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

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缺乏同伙伴,他们交往的对象更多的是成人,成人能理解孩子的意图,而满足他们的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养成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习惯。因而,在游戏中常常出现各种矛盾和纠纷。具体表现在:角色的分配,材料的使用,角色之间的冲突等矛盾,这时,我们主要引导幼儿学习自己解决游戏中的矛盾,从中意识到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考虑别人的意见,加深同伴间的友谊,增加社会交往能力。

1.引导幼儿解决角色分配的矛盾。

角色分配的矛盾,往往表现在几个人同进相当同一个角色,因而,要引导幼儿采用轮流,猜拳等方法来解决。这里,需要他们自己去协商讨论。如:有一天,孩子们准备玩地震的游戏,需要一个奥特曼的角色来打败地震怪。这时,伴伴和用圣都想当奥特曼,怎么办?轮流猜拳总有一个人没得当,经过协商,他们决定两个人的能量联合起来成为一个强大的奥特曼。这样就能顺利地打败了地震怪,这样,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又学会了协商。

2.引导幼儿解决材料使用的矛盾

每次游戏,我们总要投放一些新玩具,这个新玩具,是他们矛盾的另一个焦点,由于大家都想得到新玩具,于是就抢了起来。结果,往往把玩具抢坏了。这时,老师引导他们一起讨论,为什么玩具会坏?玩具坏了在家都不能玩,该怎么做好?孩子们讨论的结果是:“要是大家商量一下,轮流用玩具就不会坏了。”望着这些被破坏的玩具,大家都觉得遗憾,后悔自己刚才真不该与小伙伴抢玩具,导致了玩具被破坏。从而认识到:大家都想玩新玩具,要互相谦让,互相协商来解决。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另想办法,另找东西来代替游戏中的玩具,如:有一天,教师在邮电局投放了手机,游戏开始不一会儿,手机就只剩下一个了。这时,仕超和泽勇都想买,正在争吵不休,这时,老师说:“看谁最能干,会把东西让给别人,到百宝箱里去找一样东西来当手机”。听老师这么一说,泽勇说:“这个让给你吧!”自己就到百宝箱里找了一个纸盒,往裤头一插,也挺象个手机的。

3.引导幼解决角色交往之间的矛盾

解决角色交往中的矛盾,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它要求矛盾双方同协商,以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幼儿学习交往的重要一环。因而,教师要把解决矛盾的机会交给孩子,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如:在一次游戏中,银行的工作人员就是不肯让娃娃家的妈妈领钱,原因是这位妈妈没有存款,可这位妈妈却因为孩子生病住院。确实紧着要钱用,两个人就吵起来了,谁都觉得自己有道理。这时,我就跟娃娃家的妈妈说:“你应该好好地跟人家商量,告诉他们你的孩子生病了,他们一定会让你领钱的。”这位妈妈就走过去说:“求求

你们啦!我们家的孩子生病住院了,还是没钱,他就会死掉的。”银行工作人员想了想,说:“那好吧!你需要多少,我们先借给你,不过你要记得来还。”孩子们在这个协商过程中,体验到病人家属那种着急、痛苦的情绪。因而,就把钱借给了他。帮助别人解决了困难,提高了交往的质量,学会了解决交往中存在的矛盾。

幼儿在角色交往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矛盾,游戏中的角色关系就是社会关系的再现。在游戏交往中必须调节自己的行为,与同伴谦让、合作、协商,才能共同完成游戏任务,丰富游戏情节,形成信任他人,尊重他人,克服任性,处处为自己着想的陋习,协调了自己与同伴的关系,提高了处世和交往的能力。

三、鼓励幼儿共同合作进行游戏,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刚开始游戏时,总是一个人围着一堆玩具,独自摆弄和操作,很少发生交往 活动。这时,教师可以鼓励能力强的孩子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引导他与其他角色互相交往,共同合作,完成游戏任务,丰富游戏情节。到了中大班,随着幼儿游戏的发展和需要,不仅要求他们与同伴共同游戏,而且,还鼓励他们协商、计划游戏情节,然后,再进行游戏。这里,他们想办法出主意,采纳别人的建议,才能使游戏情节更加丰富,发展游戏情节,从而体验到合作的愉快。如:自选商场的生意不好,老师说:“你们可以推销”。经老师这么一提醒,经理马上说:“你看店,我去送货”。说完,主动送货到出租车上,旺旺快餐店的生意不好,老师:“近来,你们的生意不好,大家说怎么办?”经理和几个员工经过协商,统一意见,给幼园的小朋友每人送去一张优惠券,凭这张券可以便宜些。医院没电话,院长说:“把我们赚的钱联合起来就够买一部电话了。”说完,就到各科室,把钱集中起来,然后,到邮电局办理电话业务……。

这里,我们看到孩子们在协商过程中,学会了联合起来游戏,能够共同合作,进行游戏,交往的内容和范围扩大了,不仅能与同主题的进行交往,同时,也能与各主题的角色充分联系,交往。感受到集体游戏的愉快,进而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

有了这种最初的合作经验,在其他游戏活动中,幼儿同样能够把这一经验迁移过去,使其活动顺利开展。如:联合起来拼图,互相出谜语,共同拥有一种工具或玩具……。这样,避免了幼儿我行我素,唯我独尊,不懂与人合作的不良行为。养成虚心向别人学习,能采纳他人建议,尊重他人意见的好习惯,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丰富幼儿的交往内容,融洽幼儿间的关系,并逐渐学会了遵守规则,学会了谦让、合作。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未来的活动家,首先是在游戏中培养起来的。”可见,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作用不可低估,应引起我们的共同重视。

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


近年来的幼教改革,人们十分重视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并且更加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游戏,是幼儿自由意志的体现,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教师应确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是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活动。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幼儿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学习活动蕴含在生活、游戏活动中,而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个性、情绪、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因此,它被确定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的同时,游戏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习之于嬉”的观念日渐人心。因此,在实践中要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善于抓住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机会,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展。

一、游戏设计

游戏设计一:3-4岁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差,但是他们乐于操作、探索,于是我们教师安排了认识“冰”的活动。教师给每个幼儿都准备了一盘冰,有大、有小、有厚、有薄,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玩一玩等方法探索冰的特征。孩子们在玩一玩后,都争先恐后地说:“冰是凉凉的”、“硬硬的”、“容易碎”、“滑滑的”。

游戏设计二:春天来了,我们教师带领幼儿到公园踏青,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孩子们在公园中奔跑玩耍,捉迷藏。

教师问:“那你们说春天来了吗?”幼儿说:“春天来了。”

教师问:“谁能说说春天在哪儿?”有的说:“小草变绿了,小树上长出叶子了。”有的说:“迎春花开了。”有的说:“天气不冷了。”有的说:“我看书上说燕子在春天会飞回来。”有的说:“在冬天睡觉的动物会醒来。”有的说:“那叫冬眠。”

教师接着问:“你能说说哪些冬眠的动物在春天醒来吗?”有的说:“有青蛙、有熊、有蛇。”有的说:“还有乌龟。”有的说:“我上动物园时看见很多的小动物从它的房子里出来了。”

教师接着问:“我们出去玩时,衣服上有什么变化呀?”小朋友说:“不用穿棉衣了。”还有的说:“不用戴帽子,不用戴手套了。

反思与体会:在谈话中没想到孩子们把春天说的这么具体,并且情绪高涨,可见家长已经带孩子进行了观察或者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这就增加了教师进行此项活动的信心。

游戏设计三:玩色玩纸系列游戏,团纸拓印—小树开花了的游戏。开始我只是把它设计成“玩纸系列”之一,可当我发现幼儿对游戏的某个结果—“红花”印在“黄花”上,花的颜色就变了感兴趣时,马上调整了自己的设想,把玩色融入到游戏中去,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在游戏中我添加了“变色纸”,“会跳舞、画画的小球”等内容,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还培养了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视觉感受力和动脑思考的能力。

二、在游戏中启发、引导幼儿

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此时教师的指导意识并没有失去,但已不是作为教师,而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共同处于幼儿愉快的游戏世界的指导。幼儿喜欢独自游戏,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意成人的过分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不需要或不喜欢和教师的共同游戏。许多教师的经验是: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更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致。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但前提是教师此时是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备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当然,教师始终不能忘了自己的角色地位、参与游戏的目的所在,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以幼儿游戏的快乐为根本,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教师直接点拨给幼儿建议帮助的显性指导。这是教师在幼儿游戏之外,插入的有目的教育指导。强调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插入的教育教学,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而更好地开展游戏,只不过这时的游戏已暂时转变为教学,融入了教师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意图。

三、游戏总结与反思

在游戏的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表格作观察记录,便于分析总结,及时调整教育或游戏的目标方案。

同时,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时,教师就及时对幼儿行为进行调整,避免或阻止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后果。游戏中出现了过激的行为时,如幼儿为了争取游戏、争演角色、争夺玩具打起来了,有些幼儿专门干扰别人游戏,破坏别人的玩具,教师必须介入阻止并加以协调。幼儿在游戏中有求助时,教师要予以帮助。如两名幼儿同时要玩同一游戏角色或玩具互不相让,请教师给予裁决等。

我们真正感受到:在游戏中,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而不是“要我玩”、“要我学”。因此,其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而不是无聊、厌烦、无所事事等消极状态,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决定活动材料、伙伴、方式、方法,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具体游戏活动为载体,要让游戏活动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获得发展,达到“看似无教育,其实有教育”的境界。

让孩子在民间游戏中成长


由于现代教玩具在教学和日常生活普遍大量地使用,民间游戏逐渐被人们忽略,有相当多好的民间游戏由于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已濒临失传的境地。其实在孩提时,从没有见过像现在的各式各样高级玩具,但我的童年时光却是在那种极富民间色彩的游戏中度过的,现在想起来,这些游戏还回味无穷。因为民间游戏自身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和特有的形式,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随意性和娱乐性,它可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能随时随地拈来就玩。不仅符合孩子们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而且易学、易会、易传,还能促进孩子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这些都应该引起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并充分地加以挖掘、开发和利用,让孩子们在民间游戏中愉快地成长,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在民间游戏中强健孩子的体魄

如今的孩子,玩具应有尽有,有不少的孩子常常躲在家里,足不出户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玩各种电动玩具,很少在空气清鲜、阳光充足的户外进行锻炼。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不小心就会感冒发烧。可现在的孩子恰恰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因为他们长大后面临的是更激烈的社会竞争,工作、学习、精神压力都很重,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怎么来融入社会、参与竞争呢?

而民间游戏种类繁多,且大多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特别是民间体育游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练习跑、跳等基本动作的游戏,对孩子的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能促使他们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增强了他们的体质。我们就可利用我园有绿茵茵的草地,平整的户外活动场地,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自然资源开展体育游戏,如“网鱼”、“地雷爆炸”、“跳皮筋”、“老狼老狼几点钟”、“撞拐”(一般都是右脚跷起,左手捉住右脚脖,右手扶右大腿部,两人以膝相撞,撞倒对方者为赢)、“跨十步”等游戏有跳跃、奔跑的活动,可增强孩子各器官的生理机能;“抓沙包”、“弹球”、“跳房子”、“踢毽子”等游戏,使孩子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孩子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也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编花篮”(三个人以上的单腿钩搭在一块儿跳)、“踩高跷”等游戏能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使孩子身体匀称和谐地发育。“翻线绳”、“夹弹子”等游戏发展了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民间游戏中的各种动作发展,促使孩子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增强了他们的体质。

二、在民间游戏中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智力发展,

民间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白,逐渐学会了表达,丰富了词汇,而且游戏中的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在游戏的同时,使孩子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如:跳皮筋绳的“马兰花”中即有跳的花样又有好听的歌谣:马兰花,马兰花,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十五六,二十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十五六,三十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一百一;在这个游戏中不仅可让孩子们感受民谣的韵律,还能让他们感受数字的趣味性而百玩不厌。又如:“拉锯”中两位孩子面对面互相盘腿坐下,然后手拉手进行一前一后的作拉锯样并且嘴里还念:拉锯,拉大锯,姥姥门前看大戏,你也看,我也看,我们一块看大戏。还有一种类似于接龙游戏用一问一答的歌谣方式来丰富孩子的词汇,教师(或请能力强的孩子)与另一名孩子同做游戏,在两人同念“我家弟弟真淘气,今晚带你去看戏”后,有甲先问“什么戏?”乙后答“游戏”“什么游?”“酱油”“什么酱?”“豆酱”“什么豆?”……如此类推,一问一答,循循诱导,又因其中的内容可随时调整及安排,故孩子也就随着教师或同伴的设计而使自己的口语能力得到了训练。又如《荷花荷花几时开》:“荷花荷花几时开?”“一月开”“一月不开几时开”……“六月开”,孩子在一问一答的游戏过程中即巩固了科学知识,又激发了孩子认识大自然的兴趣,陶冶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在民间游戏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形象:

在当前,许多国家都十分强调要促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专家们认为,积极的自我形象能使孩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能在社会交往中主动适应环境,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首先在民间游戏中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由于民间游戏的易学和趣味性给能力不同的孩子都能增强自信,如我班的一位小女孩吴颜君刚来时即不与人交往,也不愿以任何方式来表现自己,就算是我们问她的话都不愿回答,可是在经过几次“金锁银锁”、“大转盘”游戏(经“击鼓传花”游戏改编而成)后,开始几次还不愿意,可我没有勉强她,还是鼓动其他孩子与她一起玩“金锁银锁”、“大转盘”的游戏,经多次游戏的气氛让其感受了游戏的快乐,终于在一次“转盘”游戏中当指针指向她的时候,出乎意料的她唱起孩子们爱唱的《小燕子》,虽然她唱得并不完整,可她终于愿意表现自己了,于是特别表扬了她,看着她开心的笑容,我也感到很欣慰。而且从这以后我发现她的自信心明显增强,而且也更愿意主动和老师亲近、与小朋友交往了,性格明显活泼了许多。

其次在民间游戏可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因为民间游戏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孩子在游戏中相互交往让他们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丑恶的,如有一种是带有表演性质的“种瓜”游戏:请一位孩子来当种瓜人,一位孩子来当小偷,其他孩子牵成圆并蹲在那儿当“西瓜”,在游戏中通过种瓜人辛勤的浇水、施肥、拨草等步骤和扮瓜者的表演,了解了西瓜长大的过程,并通过游戏中小偷偷瓜——打小偷的表演过程,可培养孩子辩别是非的能力,引发他们乐善的意识,而且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表演能力不仅得到提高,同时还能增进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另外,孩子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中心,以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因为每个民间游戏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而它又是每个孩子必须遵守的。游戏的趣味性对孩子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他们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孩子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游戏“锤子、剪刀、布”,它的规则是,孩子们可两两相对边念儿歌边用手势或脚势动作来进行,若输了要接受刮鼻子之类的小惩罚或让赢的孩子先进行游戏等,但是有些自我中心强的孩子难以遵守就会耍赖,可这样又会引起同伴们的不满,没人愿与他玩游戏,而最后对游戏的兴趣,又使他们必须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来获得参加游戏的资格。

四、在民间游戏中发展孩子的个性,给他们更多自由的空间

由于在洗手、入厕、吃点心等分散活动和绘画活动中时,多存在一种动作快的孩子闲散在那等待动作慢的孩子,于是在教室里跑动、吵闹的现象,这样即危险又影响别人,为了帮助孩子适度地控制住自己,帮助他们毫无压力地从一个环节顺利地过渡到另一个活动,我们就可以利用民间游戏的随意性和多样性进行调整,请动作快的孩子自由组织起来玩些“金锁银锁”、“拉大锯”“翻线绳”“抓沙包”或手指游戏之类较安静的游戏,或请能力强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进行游戏,这样就更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能力和精力,满足孩子好动的特点,而且给他们更多自由的空间进行发展

五、在民间游戏中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

民间游戏是促进和改善亲子关系的载体,她架起了孩子与家长之间心灵交流的一座桥梁。由于现在的父母大都忙于工作,很少陪孩子一起玩游戏,即使是有空了,也不知道陪孩子玩些什么游戏,经常当孩子们在家里要求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时,家长们会说:“爸爸妈妈不会做游戏,我们给你买了那么多玩具,自己去玩吧。”孩子们只能默默地独自玩耍。而当孩子们在孩子园学会了玩民间游戏,并在家中游戏时,唤起了父母对儿时童年的的回忆,他们兴奋地告诉孩子:“我们小时候也玩过这样的游戏。”“不信不信,老师又没教你,你怎么会做呢?”“不信?那爸爸玩给你看。”家长主动要求孩子一起玩。“爸爸和你一起玩好吗?”“好的!”孩子高兴得跳起来。父子俩人玩起了“石头、剪子、布”。“一、二、三”,爸爸出拳慢了一拍,“爸爸耍赖皮,我们两个应该同时出拳的,你赢的不算。”“好吧好吧,重新再来。”父子俩的高兴劲就甭提了,大有不分胜负决不罢手的态势。有的家长还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所玩的其它民间游戏来教孩子,如“五行棋”(即是在地上或纸上画上两个交叉的长方形,呈十字架形,父与子就在棋谱上的两个角各摆上四个棋子,边念“金木水火土”边下),而此时,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自然而然地融入在游戏中,无形中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融洽了。

民间游戏是来自于人们生活中自创的一种游戏形式,所以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汇聚了祖祖辈辈劳动人民的智慧,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以说民间游戏给孩子提供了回归自然、一展童贞的天地,孩子可以尽情的享受自然赋予的恩惠,通过游戏中的想象、探索、智慧、身体和个性在欢乐和喜悦中发展起来。当然有的民间游戏确实与当今的时代不相适应,如有的游戏从内容到形式确实过时了,无论如何激发不了孩子们的兴趣,或有的游戏玩具虽随处要见,但却不卫生、不安全,影响孩子们的身体等之类问题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我们要结合当今社会的特点,结合孩子的兴趣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如“打老虎”中,有段歌谣是“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为了适应时代的环保教育,经过推调敲,我们把“打老虎”改成“打老鼠”,而且为了多加些趣味性,还把“石头、剪子、布”、“包水饺”等两三个游戏与它揉和在一块,这样即不影响游戏的效果,又不断赋予民间游戏以新的形式和内容来丰富游戏。

通过实践说明,总体来说民间游戏不仅是孩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效活动形态,还不失为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算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因此也祝愿我们的孩子在越开越美的民间游戏之花中轻松愉快地成长。

相信《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真正成游的主人》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游戏,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体游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游戏情节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幼儿的情绪也发展到了高潮,在我缺乏指导游戏方法的情况下,逼迫性的让幼儿安静了下来,在游戏即将...
    2020-12-07 阅读全文
  •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角色 角色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入了游戏。妍妍搬着椅子来到“小吃店”坐下,手里不停的搓着橡皮泥,可眼睛却一直盯着“超市”里来来往往的人。不一会儿,她从椅子上站起来犹豫了一下,还是搬着椅子...
    2021-10-01 阅读全文
  • 让幼儿成为角色游戏的主人 导读:角色游戏的材料来于幼儿生活,应高于幼儿生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还为幼儿提供交流的机会,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就连那些不愿多讲话的小朋友也急切地要把自己看到和听到的说给好朋友听,不仅培养了幼儿...
    2019-12-19 阅读全文
  • 谈谈幼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 导读: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着的特色之一,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着的特色之...
    2019-12-19 阅读全文
  • 大班幼儿教育随笔-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大班幼儿教育随笔-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游戏情节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幼儿的情绪也发展到了高潮,在我缺乏指导游戏方法的...
    2021-06-08 阅读全文

“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游戏情节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幼儿的情绪也发展到了高潮,在我缺乏指导游戏方法的情况下,逼迫性的让幼儿安静了下来,在游戏即将...

2020-12-07 阅读全文

角色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入了游戏。妍妍搬着椅子来到“小吃店”坐下,手里不停的搓着橡皮泥,可眼睛却一直盯着“超市”里来来往往的人。不一会儿,她从椅子上站起来犹豫了一下,还是搬着椅子...

2021-10-01 阅读全文

导读:角色游戏的材料来于幼儿生活,应高于幼儿生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还为幼儿提供交流的机会,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就连那些不愿多讲话的小朋友也急切地要把自己看到和听到的说给好朋友听,不仅培养了幼儿...

2019-12-19 阅读全文

导读: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着的特色之一,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着的特色之...

2019-12-19 阅读全文

大班幼儿教育随笔-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游戏情节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幼儿的情绪也发展到了高潮,在我缺乏指导游戏方法的...

2021-06-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