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当前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现状

发布时间:2019-12-19

幼儿园游戏现状。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本质在于提高学习效率。幼儿园游戏有利于增强小朋友的自律性,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教师要注重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和室内活动区的创设。你觉得开展幼儿园游戏教学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当前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现状”,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当前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现状

1.游戏教育的教学模式过于呆板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最常见的方式是一个教师面对多个幼儿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位于讲台的中心位置,也可以是一对一的单独形式的传授。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体,突出教师的权威,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被拉大,致使幼儿对教师产生畏惧的心理,对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产生十分强烈的抵触情绪。心理上的不配合导致幼儿不能集中精力,将心思投入活动中,教学效果不佳。

2.对游戏存在过度的依赖性

在幼儿实践教育中,游戏模式受到幼儿的极度喜爱,因此,很受欢迎,得到了较为广泛地推广。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存在盲目推崇的现象,对游戏设置的根本目的没有作出真正的理解,只是将其视为简单的游戏,不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任何价值。很多幼儿教学案例显示,不同的幼儿园存在各自的差异,不是所有的游戏都能创设教学情境。有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切入主题也是十分奏效的教学方式,值得幼儿教师们进行深入地研究。

3.忽视了幼儿的心理感受

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中,幼儿是整个服务的主体,并且侧重娱乐方面,负面影响较少。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过于重视传授的意义,虽然精心地设计了游戏的情境,但是却忽略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身体素质。有些游戏情景没有为幼儿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致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无法真正、真实地体会到实际的感受。

二、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价值

1.有利于形成对知识的渗透

游戏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利于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幼儿懂得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要保证从客观角度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

2.有利于树立端正的学习心态

游戏教学模式的运用增强了知识的挑战性,使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和益智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游戏的有效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探索游戏中蕴含的知识,增强自信心,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三、幼儿教学中的具体游戏教育策略

1.将游戏设置为幼儿教学的主要内容

(1)将游戏教学逐渐渗入到实际教学行为中。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将游戏设置为主要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有机结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在游戏中提供必要的条件。幼儿园既是游戏场所,也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地方,因此,要设置一定的设施,保证幼儿能够拥有合适的游戏空间,引导其积极、自觉地参与游戏,将幼儿自主游戏设置为他们成长进程中的重要项目。

(3)实现自主游戏与教师指导的有效结合。在安排游戏活动的时候,要做到精心设计,考虑全局,尤其要预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幼儿进行自由活动。这样就保证了他们进行游戏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要将游戏与教育教学进行结合,使游戏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教师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适当地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和快乐,身心受到启发。

2.将游戏设置为幼儿教学的主要形式

游戏活动的特点是将玩和学进行了结合,幼儿在玩耍中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进行了更多地沟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在幼儿园集体教学的过程中,对游戏进行了巧妙的设置,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游戏教学形式与幼儿教学思想并不矛盾,二者刚好契合,实现了幼儿教学的直接性和情境性。同时,游戏教学将健康、道德、生活以及艺术教育融合在一起,应用到游戏中,实现教学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因此,将游戏作为幼儿教学的主要方式,加深了教师与幼儿直接的情感,提升教师亲和力,增强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升幼儿游戏教育水准

教育资源是保证幼儿教育发展的前提,既包括幼儿园本身的资源,还包含一定的家庭和社会资源。只有实现对这些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与游戏氛围更好地结合,为幼儿提供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提升游戏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家长对于游戏的认可也是提升游戏水平的关键。家长参与游戏,进行指导,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能够有效促进游戏的创新。

综上所述,游戏既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游戏教育要选择符合幼儿心理的游戏类型和活动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受到启蒙,养成良好的习惯,实现利用游戏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意义。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编辑推荐

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篇

一、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重要意义

游戏教育对教学有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一定的神话故事与童话故事让幼儿作为故事中主人公,通过模仿故事中的人物的语言对话,来增强幼儿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这种融入角色中的教学方式,让幼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其故事内容得到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有效的增加了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2.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只是按照书本,依据固有的东西照本宣科的讲解,只会增加幼儿的反感,让幼儿觉得学习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从而不愿意学习,没有学习兴趣。并且幼儿对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种固有的教育方式,不能让幼儿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中,当幼儿遇到不能解决与处理的问题时,教师不应该及时给予处理,应当给予适当的提醒与引导,启发幼儿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他们对问题解决方案的理解。例如:数学的学习中,6的分解方式,我们不应该直接把可以分成几和几教给幼儿,可以让他们通过进行自由分组游戏来开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游戏幼儿不仅学习了知识,也进行了娱乐,这是一种学习与娱乐相得益彰的方法。

3.增加常识性知识的教育

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大多学习的都是日常知识,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讲解教材当中的知识,也应该联系更多生活中的实例来教学,让幼儿更好的理解知识,幼儿处于幼龄时期本身的自控能力与学习能力都不强,如果只是一味的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只会让幼儿感到枯燥,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游戏融入日常知识,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幼儿的年龄尚小,他们更加喜欢活跃有趣的课堂,而不是单一的课堂知识,所以游戏教育更加显得重要。因此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常见的工具做成适合幼儿大小的模型来供幼儿学习、研究,加深记忆。这种游戏方式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价值及作用

教师在进行游戏教育时应注重符合实际,贴近生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幼儿来开展,游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减轻了老师的教学工作负担,也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注意幼儿的发展状况,从而可以因材施教,促进儿童个性化的发展,提高儿童的学习意识与兴趣。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教育仅仅只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手段,对教学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但有时候教师希望幼儿表现的符合教师的目标要求,因而可能减轻了游戏在教学时的娱乐性,不能足以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让游戏教育的娱乐性与教育性并存,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因为游戏在幼儿的教育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让其在游戏中了解社会、渗透学习、开发智力等。幼儿尚处于心理与生理都未成熟的阶段,进行游戏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给幼儿自由成长的空间,在游戏中快乐成长,让他们自由的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给他们创造一个快乐、和谐的童年。

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及评价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幼儿教育又是教育事业当中的基础教育,所以幼儿教育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幼儿时期是我们个人教育的启蒙时期,对日后的人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幼儿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引导。因在幼儿阶段,游戏对儿童有着较大的吸引力,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引入游戏教育是必要的教育手段,游戏教育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因为游戏教育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很容易被接受,可以激起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育;应用及评价

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教育实际上是说在幼儿教育教学时候采取一定的游戏进行合理的教学。在其教学时,做游戏对幼儿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选取适当的游戏方式,来以此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也不能一味的注重游戏,而忽略了教育,我们应当把教育与游戏相结合,让幼儿能在游戏中学习,也能在学习中得到乐趣,让游戏与教育相辅相成,确保幼儿能更好的开发其智力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基本情况

在如今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情况下,幼儿教育更加的引人重视。因为幼儿阶段是人类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起步阶段,是培养幼儿智力开发、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其个性培养的主要时期。在我国,幼儿教育主要是针对3~6岁的幼儿,在这一时期的幼儿生理与心理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其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其今后的成长与教育情况,在幼儿教育的时期,老师应当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来教学。游戏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同时也占据了幼儿的大部分时间,在游戏时幼儿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教育游戏是指在教学中融入游戏,让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游戏通过其形象性、互动性、活动性等对幼儿在语言、动作、想象等方面起着协调统一的作用。但是,其教育游戏的方式,首先应当得到幼儿的认可,能使幼儿主动参加游戏,使其在快乐、和谐的游戏氛围中得到心灵上的满足,还可以通过游戏让幼儿达到互相帮助、互惠互爱、互相合作的学习效果。其游戏的类型繁多,按照游戏的特点划分可以分成音乐游戏、艺术性游戏、行为游戏、体育游戏;按照参加游戏人数多少可以划分成集体游戏和个体游戏;按照游戏场地可以分成室外游戏和室内游戏等。

二、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重要意义

游戏教育对教学有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一定的神话故事与童话故事让幼儿作为故事中主人公,通过模仿故事中的人物的语言对话,来增强幼儿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这种融入角色中的教学方式,让幼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其故事内容得到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有效的增加了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2.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只是按照书本,依据固有的东西照本宣科的讲解,只会增加幼儿的反感,让幼儿觉得学习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从而不愿意学习,没有学习兴趣。并且幼儿对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种固有的教育方式,不能让幼儿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中,当幼儿遇到不能解决与处理的问题时,教师不应该及时给予处理,应当给予适当的提醒与引导,启发幼儿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他们对问题解决方案的理解。例如:数学的学习中,6的分解方式,我们不应该直接把可以分成几和几教给幼儿,可以让他们通过进行自由分组游戏来开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游戏幼儿不仅学习了知识,也进行了娱乐,这是一种学习与娱乐相得益彰的方法。

3.增加常识性知识的教育

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大多学习的都是日常知识,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讲解教材当中的知识,也应该联系更多生活中的实例来教学,让幼儿更好的理解知识,幼儿处于幼龄时期本身的自控能力与学习能力都不强,如果只是一味的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只会让幼儿感到枯燥,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游戏融入日常知识,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幼儿的年龄尚小,他们更加喜欢活跃有趣的课堂,而不是单一的课堂知识,所以游戏教育更加显得重要。因此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常见的工具做成适合幼儿大小的模型来供幼儿学习、研究,加深记忆。这种游戏方式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价值及作用

教师在进行游戏教育时应注重符合实际,贴近生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幼儿来开展,游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减轻了老师的教学工作负担,也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注意幼儿的发展状况,从而可以因材施教,促进儿童个性化的发展,提高儿童的学习意识与兴趣。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教育仅仅只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手段,对教学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但有时候教师希望幼儿表现的符合教师的目标要求,因而可能减轻了游戏在教学时的娱乐性,不能足以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让游戏教育的娱乐性与教育性并存,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因为游戏在幼儿的教育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让其在游戏中了解社会、渗透学习、开发智力等。幼儿尚处于心理与生理都未成熟的阶段,进行游戏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给幼儿自由成长的空间,在游戏中快乐成长,让他们自由的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给他们创造一个快乐、和谐的童年。

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应用价值分析


摘要:在游戏教育领域中,幼儿游戏教学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形成了许多与游戏教学相关的理论,且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但是游戏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教师还是习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较少使用游戏教学方法。将对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和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学;游戏教育;应用价值;分析

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小孩子用电脑玩游戏,许多幼儿园也开始引进了游戏教学。许多家长对此喜忧参半。有的家长认为游戏教学可以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会沉迷于游戏,忽视学习。

一、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对于小学或中学而言,将游戏教育应用在教学中,最大的障碍是教学内容和游戏内容不一致,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培养的能力不一定对学生升学考试有用,可能也得不到教育部门的认可。而幼儿园没有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教学效果和考试成绩联系较少,所以说,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二、游戏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

加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能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哪些事情不能做,比如,不能触碰电源,不能将手放在热水壶上等,这些事情都非常危险,幼儿平时无法去亲身体验,但是运用游戏教育则能模拟这些事件。比如,在游戏过程中,让触碰热水壶的卡通人物表现出痛苦的表情,这样可以警示孩子,让他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以后就不会做这些事情了。

三、利用游戏教学能整合教学资源

人类学习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信息,而游戏教育在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与普通教学方式相比,游戏教学互动性强,突出学生个性。在教学环节方面,游戏教育在信息呈现和反馈、控制反应和激起反应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游戏中包括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书本无法替代的传递信息功能。加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幼儿智力,使幼儿主动去探索知识。

综上所述,加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游戏教学,能开发幼儿智力,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游戏教育方式的重视,丰富游戏教学方法,使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

水中游戏


活动要求

1. 让幼儿了解水的一些特性,并通过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激发幼儿对一些自然向象的兴趣。

2. 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操作和较完整连贯地表达。

活动准备

1. 瓶子、盖子、磁铁、小泡沫板、石块、木块、橡皮泥、橡皮筋、塑料积木。

2. 记录卡、笔、操作盘、玻璃水缸。

3. 毛边纸和书面纸折的船。

活动过程

一、 教师介绍准备的各种材料物品(幼儿说、教师说)

二、 幼儿实验(一)

提出尝试题:你们知道盘中的东西放入水缸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请把你看到的结果用??的符号记在记录上(?表示上浮、?表示下沉)。

讨论:为什么有瓶子是浮的水面上、有的瓶子沉的水下?

指导:空瓶子盖上盖会浮在水面上,因为它轻;盛满水的瓶子盖上盖就沉在水下,因为它重。

三、 幼儿实验(二)

提出尝度题:用什么方法能使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沉下去,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幼儿解题:介绍各种方法。

指导:帮助归纳可以有几种方法。

四、 幼儿再次实验(三)

提出尝试题;你能不能用刚才介绍的各种方法试一试,将浮在水上的东西沉下去,让沉在水下的东西浮上来,每做一次,在记录卡上做一个记录。

指导:水有浮力,当放进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大于水的浮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时,东西就往下沉;当放进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小于水的浮力时,东西就浮在水面上。

五、 幼儿实验(四)

提出尝试题:把两只不同纸折的小船放进水里,看看小船会怎么样。(装进同样的小木块)

幼儿解词:毛边纸折的船沉得快。

指导:纸吸足了水分就沉得快。

六、总结。

小议体育课程中游戏教学的意义


游戏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主要根据游戏自身竞赛性的特征,游戏自身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更加能够提供给学生一种十分轻松自在的环境能够使学生在自身游戏过程中情不自禁的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最终学生就会将体育作为一种兴趣,主动和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之中去,更好的完成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任务。

在小学体育课中应用游戏能够发展提升学生身心素质

将游戏应用到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之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游戏自身具有内容多样性以及形式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在进行体育游戏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游戏自身具有竞赛性特征,这也就对小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于小学生自身精神素质同样提出要求。在小学生游戏过程中,学生想要玩得更好,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开动自己的脑筋,找到适合的方式方法来使自己的成绩比别人更好,这样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小学生全面素质进行培养。

在小学体育课中应用游戏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育

在小学体育课中应用游戏能够在锻炼学生身体同时,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教师可以在应用游戏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更多东西和知识,使学生能够取得全方位进步,比如说,在体育课中应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或者适时的补充给学生一些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通过进行游戏来营造出一个相对积极以及轻松的环境,借这一个环境来将自身所需要的知识给学生传授,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比平日更加容易对这些知识进行接受,并且能够全面的理解这些知识,这样的小学体育教学不仅仅对于学生进行身体上的锻炼,更加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进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小学体育课中应用游戏能够实施思想教育

在实施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出十分难得的品质,比如说顽强品质、勇敢品质、坚持品质、积极向上品质、不畏惧困难品质以及团结合作的品质等等,在实施游戏的过程中,能够使小学生更好适应自身的群体写作,学生就会慢慢的学会应该怎么样与其他人交往,在体育课中应用游戏能够教会学生听从指挥,团结合作。通过在游戏过程中所发生的小插曲以及小故事,体育教师能够将这些作为一个引子或者是实例来为学生讲解一个正确思想,进而使得小学生自身从小就开始培养出一个好的思想,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很好的结合发生事情来为小学生实施教育,教师要注重生动和具体,这样能够使小学生对知识以及体育项目进行更好的理解,再加上有实例作为讲解,比起过去传统填鸭式教育教学有了很大进步和很好的效果。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对于当今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养成正确体育的习惯,对于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并且能够感受到游戏的有趣以及轻松,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引导,进而使学生能够逐渐扩大自身的知识领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在小学体育课中应用游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体育课中应用游戏能够发展提升学生身心素质、在小学体育课中应用游戏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育以及在小学体育课中应用游戏能够实施思想教育这四个方面对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文作者:李志勇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伊图里河伊西中小学)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水中游戏》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水中游戏

活动要求

1.让幼儿了解水的一些特性,并通过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激发幼儿对一些自然向象的兴趣。

2.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操作和较完整连贯地表达。

活动准备

1.瓶子、盖子、磁铁、小泡沫板、石块、木块、橡皮泥、橡皮筋、塑料积木。

2.记录卡、笔、操作盘、玻璃水缸。

3.毛边纸和书面纸折的船。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准备的各种材料物品(幼儿说、教师说)

二、幼儿实验(一)

提出尝试题:你们知道盘中的东西放入水缸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请把你看到的结果用??的符号记在记录上(?表示上浮、?表示下沉)。

讨论:为什么有瓶子是浮的水面上、有的瓶子沉的水下?

指导:空瓶子盖上盖会浮在水面上,因为它轻;盛满水的瓶子盖上盖就沉在水下,因为它重。

三、幼儿实验(二)

提出尝度题:用什么方法能使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沉下去,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幼儿解题:介绍各种方法。

指导:帮助归纳可以有几种方法。

四、幼儿再次实验(三)

提出尝试题;你能不能用刚才介绍的各种方法试一试,将浮在水上的东西沉下去,让沉在水下的东西浮上来,每做一次,在记录卡上做一个记录。

指导:水有浮力,当放进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大于水的浮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时,东西就往下沉;当放进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小于水的浮力时,东西就浮在水面上。

五、幼儿实验(四)

提出尝试题:把两只不同纸折的小船放进水里,看看小船会怎么样。(装进同样的小木块)

幼儿解词:毛边纸折的船沉得快。

指导:纸吸足了水分就沉得快。

六、总结。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获得相应的成就感、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等,教师正确有效地介入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也有利于凸显游戏的价值并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分析,能够了解我国学者对教师介人幼儿游戏的研究现状,更加有针对性地为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提供参考。

一、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研究现状

游戏是幼儿的重要活动,是幼儿表达和表现自我的方式和途径,对幼儿发展十分重要。教师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他人,积极有效地参与和指导幼儿游戏,可帮助幼儿主动性、社会性的发展。

(一)介入时机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首先涉及到选取介人时机的问题。只有当教师选取最适当的参与幼儿游戏活动的时机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活动目的。一些学者就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做了探讨。金锦秀总结出六种情况需要教师及时介人,即当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时、有求助需求、探索兴趣即将消失、“认知结”出现、幼儿的角色游戏发生纠纷、活动有停顿时或因材料安全险情即将出现时;陈瑜认为幼儿难以将游戏顺利进行或在游戏中出现不良的因素时、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时则是教师需要介入游戏的时机;承志琴认为在角色游戏中,当幼儿的行为产生冲突而自行不得解决、个别幼儿出现一些新行为时,或者因幼儿的沟通、交流、交往方面出现问题而不得自行解决时,当幼儿的行为不符或长时间脱离了角色时,当幼儿的游戏很无聊,情节长时间得不到发展时,以及幼儿的行为不安全时,教师都可以以角色身份介入。

尽管各位学者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大都强调要以观察为先导,不盲目介人,观察是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找准介人契机,大致上都可以从幼儿、教师、活动本身三方面来分析,从幼儿的角度来说,当幼儿探索兴趣消失、遭遇游戏困境时可介人;从教师角度来说,当幼儿主动求助或游戏活动严重偏离教学设计时需介入游戏活动。从活动本身的角度来说,当游戏活动不自然顺畅、出现超出规则的行为方式或出现危险因素时则需要教师及时介入,但无论哪种情况下的教师介入都应该是以不阻碍幼儿愉悦的游戏性体验的获得为前提和基础。

(二)介入方式与方法

诸多学者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都进行了相关论述,例如,刘秀娟认为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有:平行介入法、垂直介入法、角色介入法、强化介入法、情境介入法等;包红英认为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有.材料介入法、设疑介入法、情景介入法和规则介入法;吕秀英将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分为平行式介人法、交叉式介入法、垂直式介人法;介人方法主要分为语言指导(发问、提示、鼓励与赞扬)和行为指导(身体语言、提供材料、场地布置、动作示范)。陈琦认为应该根据游戏内容选择介人方式,如语言提示、行为暗示、环境的隐性介人、直接干预。陈美菊认为要融合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情感性鼓励和技艺性帮助等多种形式,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发挥互补优势。

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多是以游戏支持性的角色介入的,即一般认为教师介入会对幼儿游戏产生积极影响。就介入方式而言,无论是平行介入法、角色介入法还是情景介入法,都是以内部干预的方式介人,也就是说是以游戏中的某个角色身份去参与游戏,并通过运用角色去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垂直介入法、交叉式介入法、直接干预、规则介入法等方式则属于外部干预,是以游戏之外的身份如旁观者、“现实代言人”来介入。无论是内部干预还是外部干预,教师都通过运用口头语言和肢体动作以及借用外界物质材料来完成介入过程。

(三)介入频率

介入频率是指在一次游戏活动中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次数多少。金圣悠认为“介入频率的高低可以影响教师对介入时机的把握,提高频率的介入会缩短教师对游戏进行观察和判断的时间,因此教师对介入时机的判断就会出现偏差”,此外,介入频率的高低还显示了教师对介入行为的态度。方深认为教师的指导行为与幼儿的游戏发展、幼儿的游戏体验并不一定成正比,现实情形中,教师介入角色游戏的频率过高,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对游戏活动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不管教师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去介入游戏,主动且高频率的介入行为会致使教师对恰当的介入游戏时机的判断出现误差,和游戏活动的最佳效果并不总是成正比,因此教师应该控制介人幼儿游戏的频率,避免高频次的介入行为,而影响教师介入频率高低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与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有关。总之,过分高强度的介入频率并不利于游戏活动的展开,教师的介入频率应适度,把握最佳的介入时机和方式。

(四)介入策略

除了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和方式的研究,部分学者也探讨了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策略,通过对已有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对介入策略的研究主要从教师层面来分析。

从教师角度来说,在教师实施介入行为之前,要对设计的教学活动的目标有清晰明了的认知,部分学者就此做出了探讨。李宪勇认为教师要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教师介入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更大发展为目的,要转变教师的角色,也要科学观察和解读孩子的游戏行为,从而发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以及游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陈美菊认为教师介入过程中要秉承“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的原则、“仔细观察、梳理,寻找最佳契机”。陈琦认为教师要细致观察,判断幼儿的介入需求,并且观察幼儿反馈能够及时退出游戏。严英认为教师可以运用间接的语言提示幼儿,也可借助材料提供。另外,有学者根据教师的年龄给予不同的指导策略。金锦秀认为青年教师更注重幼儿实际困难的解决,多运用指令性的指导策略,其次是询问式,中年教师指导策略的频率比青年教师稍多,更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

综合各学者的观点,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策略主要是首先要深入透彻观察幼儿的整个游戏活动,能解读幼儿游戏行为,不盲目直接介入,要在熟知游戏现状的基础上把握准确的介入时机,以最恰当地方式介入游戏,并且能够在游戏得以顺利进行下去且幼儿的反馈良好时及时退出游戏。在过程中,教师的介入方式大都是交叉式的,以语言提示介人为主。

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研究趋势

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方式的研究是在认为成人介入游戏对幼儿的积极影响的基础之上展开的,认为游戏可以增强幼儿对游戏的专注力、兴趣,提升游戏的结构化程度,但是也应看到成人介入幼儿游戏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譬如会抑制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游戏的能力,不得不屈从于教师的过度介入而进行所谓的“老师的游戏”,因此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要以一分为二的态度去看待,既要看到教师的介入对推动游戏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要考虑到不恰当的介人对游戏及幼儿发展的消极影响。

虽然对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已有研究也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总的来说,教师对幼儿游戏介入的研究范围还是略窄,已有研究主要是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具体介入时机、介入方式及介入策略的探讨。在研究方法上,也多是以一线幼儿教师对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的总结为主,从经验的角度提出相关的看法。笔者以为,在研究方法的选用上,可增加问卷调查法及观察法等,例如:研究不同类型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方式、频率的区别,如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方式是以角色介入和情境介入法为主等,而在建构游戏中则更多地运用直接介入法。

此外,由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频率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当教师工作量大、教学经验不足时则更易出现高频率盲目地介入行为,为此,可以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通过提高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使游戏中的师生互动更加和谐、科学合理。就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目的而言,作为教师应该分清自身介入幼儿游戏的出发点是什么,不仅要关注幼儿表面可视化的游戏行为,也要能够体察到幼儿的情感需要,兼顾幼儿的认知、社会性发展和情感发展需要,游戏应该是能够给幼儿带来快乐感和愉悦感的活动,要避免因过度追求认知目标而忽略幼儿自身的需要,要始终以幼儿的需要作为介入行为的重要前提,切实把握好师幼互动的节奏。

三、小结

总之,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对幼儿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时机介入幼儿的游戏,都应该是以不阻碍孩子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的获得为前提,掌握正确的介入时机,运用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与手段,对游戏进行有效介入,提升游戏活动的效果。

教师游戏指导策略使用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近十年来,关于幼儿园游戏指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在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指导策略。教师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缺乏观察、对幼儿缺乏足够的尊重以及对幼儿的年龄差异缺乏认识等方面,零散的理论学习、滥用术语、游戏的社会性发展定位欠妥、缺乏对幼儿游戏的实证研究等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指导策略方面,有研究者指出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要有计划地观察,并且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特征、不同游戏主题以及同一主题不同情节发展阶段的指导策略;还有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指导策略,如暗示指导、角色扮演、直接干预等。然而,教师在指导游戏的过程中具体使用了哪些策略,存在哪些困难,鲜有人研究。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预调查的基础上随机抽取江苏、重庆、福建、贵州等地的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68份,回收率96%,有效问卷549份,其中,江苏148份,福建188份,重庆142份,贵州71份。我们试图从微观的角度人手,聚焦教师在游戏中使用的指导策略,旨在了解教师指导游戏时使用策略的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调查结果

(一)教师指导游戏时使用的策略

1.教师在游戏导入和分享环节的指导

在游戏导人环节.66.5%的教师能引导幼儿讨论上次游戏的内容,12.8%的教师采取放任幼儿游戏的方式,不作指导。在游戏分享环节,有81.4%的教师认为有必要跟幼儿分享与讨论此次游戏的内容,27.7%的教师根据需要,不是每次都进行分享与讨论。此外,通过交叉分析发现,有51.7%的教师既认为要在导人环节进行讨论与指导,又认为有必要在游戏结束后进行分享与讨论。

2.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1)教师对新游戏主题的指导。在引入新游戏主题时,57.4%的教师选择与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说出游戏的主题;20.2%的教师直接提出新游戏主题,提示幼儿玩与主题相关的内容;17.7%的教师将提供材料作为引发新游戏主题的媒介,激发幼儿对新游戏主题的兴趣;只有4.7%的教师认为不需要引导幼儿发展新的游戏主题。结果显示,与幼儿讨论、教师提示和材料引发是教师在产生新游戏主题时运用的主要策略。

(2)教师对受冷落的游戏主题的指导。当一个游戏主题受到冷落时,适时参与游戏是教师使用最多的一种指导策略,所占比例为41.3%;排在第二位的指导策略是提供材料,以间接激发幼儿对受冷落游戏主题的兴趣,占40.1%;排第三位的指导策略是游戏前的讨论,占14.4%。另外,有4.2%的教师选择“直接安排幼儿进入游戏”或“顺其自然”。适时参与游戏和提供材料这两种指导策略所占的比例相当,都是教师比较看重的。

(3)教师对有游戏主题偏好幼儿的指导。在指导有游戏主题偏好的幼儿时,教师使用率最高的策略是“在分享时,让孩子们讨论”,占73.2%。此外,有9.1%的教师选择采取顺其自然的策略,不对其进行任何指导;6%的教师选择建议其玩其他游戏;5.8%的教师选择直接为其安排其他角色。可见,教师倾向于将问题交给幼儿,让幼儿讨论,这显示了教师对幼儿意愿和自主性的尊重。

(二)教师在指导游戏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制作材料负担重”“介入指导难”“收放材料工作量大”是教师在指导游戏时遇到的主要困难。在对主观题的分析中发现,教师指导时的困难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对游戏导人的方式把握不准,不知如何导入新主题,不知如何选取游戏分享的内容和方式。②在指导过程中容易出现针对性不强,抓不住重点问题,不知何时介入、如何介入以及在哪些方面介入等问题,难以确定介入指导的有效性。③希望通过投放材料进行隐性指导,但对于游戏材料投放的数量、方式和适宜性把握不好。④对不同类型游戏的指导以及对不同年龄幼儿的游戏指导感到茫然,对个别特殊的幼儿(如调皮的幼儿、能力偏弱的幼儿、不喜欢参与的幼儿、偏爱某一游戏主题的幼儿等)的指导感到困难;不知如何对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不同的幼儿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结果分析

(一)教师已认识到在游戏导入和分享环节进行指导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指导中存在困难

结果显示,教师比较重视在游戏导入和游戏分享环节对幼儿进行引导和经验分享。在游戏导人环节,教师以简短的时间、简洁的话语,与幼儿共同回忆上次游戏中做的事情、幼儿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游戏中幼儿表现的好习惯与品质(如合作、谦让、收拾整理的习惯)等,帮助幼儿回忆上次游戏的经验,增强自信,以便在此次游戏中巩固并内化已习得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造。在游戏分享环节,教师基于观察,有针对性地与幼儿分享游戏中出现的好事情以及幼儿遇到的问题,帮助幼儿提升经验。游戏的导入和分享对幼儿经验的巩固和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教师重视导入和分享环节的指导,认识到了这两个环节的重要性。但是,我们通过分析主观题发现,教师的指导技能还有所欠缺,如不知道怎样引导幼儿进入游戏,抓不住游戏中分享经验的要点。

(二)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在不同情况下虽会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但还难以自如使用

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创设游戏条件、观察、参与介入、讨论建构。教师指导游戏的方法主要有环境规划法、介入指导法、讨论建构法、语言指导法、材料提供法以及标志制约法等。调查发现,教师运用的主要是讨论建构法、介入指导法和材料提供法。希望有新游戏主题时,主要采用讨论建构法来指导;游戏主题长时间受冷落时,主要通过介入指导法和材料提供法来指导;当幼儿只玩某一主题的游戏时,主要用讨论建构法进行指导。但对主观题的分析显示,教师在使用指导策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如很难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游戏主题。现实中的种种限制导致教师主导新的游戏主题的产生。教师虽然很希望能够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有效的指导,也能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却难以自如地运用各种指导策略。

(三)造成教师指导策略实施困难的原因

1.师幼比低、制作材料的负担重以及场地较狭窄牵扯了教师的精力。制约了教师对游戏的指导

首先,多数教师反映本班幼儿人数多,考虑到安全、纪律等原因,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观察并指导幼儿游戏,导致指导游戏有困难。有研究表明,师幼比越低,教师反思的重点就越倾向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关注的是全体幼儿。师幼比越高,教师反思时就越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幼儿个体的学习情况。教师面对的幼儿越少,就越能为幼儿提供敏感的、有回应的教育,师幼间的互动就越频繁、越积极。因此,幼儿人数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对游戏的指导。

其次,教师普遍反映制作材料负担重。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师需要制作的材料很多;游戏主题更换快,材料无法及时更新;教师自制的材料利用率低且容易损坏。以上原因导致教师制作材料的负担很重,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游戏的指导。

再次,游戏场地制约教师对游戏的指导。由于班级人数多,活动室空间不足,活动区域较小,有的区域不在教师视野内,教师容易因担心安全问题而顾此失彼,无暇静下心来观察与指导。

2.教师在游戏观念方面存在的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对游戏的指导

首先,教师认为游戏是一个预设的过程。教师把游戏完全当成教师预成而非幼儿生成的活动,当幼儿的游戏没有按照教师的设计进行时,教师便不知道如何指导。然而,在幼儿眼里,教师安排的是任务而非游戏,只有自己自由进行的活动才是游戏。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游戏能够创造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基于已有经验在游戏中再现和提升自己的经验,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当教师按照自己的经验设计游戏时,幼儿可能会因为缺乏相应的经验或不感兴趣而难以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游戏,这自然会导致教师的指导困难。

其次,与游戏的过程相比,教师更重视游戏的结果。游戏并非是注重结果呈现的活动,它重视的是过程体验。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操作材料、与同伴交往等体验快乐。幼儿只是为了好玩、感兴趣才玩游戏的。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尝试与人交往、合作,尝试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尝试解决问题以及养成收拾整理的习惯等,这些都是在游戏中通过体验形成的。

三、建议

(一)适当提供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有事可做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一定数量的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这些材料,以物代物,一物多用。一件半成品材料可以被不同的幼儿当作不同的东西。这样的材料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也可以减轻教师制作材料的负担。提供材料是教师的一种隐性指导,当幼儿的游戏停滞不前、教师想要发展新的游戏主题或某一游戏主题受冷落时,教师提供一件半成品材料也许就会改变局面,新材料的加入可能会激发幼儿新的兴趣,从而促进游戏的发展。

(二)基于观察进行指导

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途径,是教师指导游戏的前提,也是教师与幼儿进行游戏分享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事先确定几个观察的点,如关注有特定需要的幼儿、某个游戏主题或情节、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以及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解决问题能力、生活经验迁移等方面,以确保游戏中的观察具有针对性。游戏时,教师可以以“玩伴”或其他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不要蜻蜒点水,要保证观察的全面性,从而更加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的游戏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指导。以教师对有游戏主题偏好幼儿的指导为例,教师要综合考虑幼儿的特点,包括个性特点、能力的强弱、经验的准备等方面,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是因为幼儿能力、技能相对欠缺,教师可以带着他一起玩,可以带着他去玩其他游戏,以增加他的社会交往经验和增强他的自信心;如果幼儿缺乏相关经验,教师可以动员家长在方便的时候带他去参观,丰富某些方面的认识;如果是幼儿个性比较内向,教师可以为他创造表达的机会,在分享中让他谈谈自己的游戏,同时多加以鼓励,营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增强其自信心。

(三)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幼儿

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指导游戏的过程中学会等待和提问,不要急于把答案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幼儿,而要让幼儿利用自身经验,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可以在游戏过程中组织当事人稍作讨论,在游戏结束后将典型的问题拿出来讨论,在幼儿确实找不到办法时稍作提示。

(四)把分享游戏的过程当成幼儿能力、个性发展的过程,分享时要有侧重点

教师在游戏结束后可以就观察到的某一个点与幼儿进行深入的分享与讨论,比如幼儿倾听和表达习惯的养成、幼儿的冲突、幼儿解决问题的办法、幼儿创造性的想法、幼儿收拾整理的习惯等,不要试图通过一次分享与讨论就解决所有问题,分享时过于全面反而达不到提升幼儿经验的目的。此外,游戏分享也是同伴之间互相学习的好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分享让幼儿个体的经验上升为幼儿集体的经验,比如有的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了问题,教师让其他幼儿给他想办法,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也使他们学会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五)把讨论的问题作为下一次游戏的起点

游戏是一个持续积累经验的过程,游戏分享环节是对本次游戏内容的总结和提升,同时游戏分享中讨论的问题也可以作为下一次游戏的起点。游戏导入、游戏过程和游戏分享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游戏分享环节讨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需要什么材料、缺少哪些经验、想要玩什么主题的游戏等。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和经验,以这些问题为起点,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提供、经验分享等方提供支持,并在下一次游戏中进行观察,在分享环节与幼儿继续讨论新出现的问题,再据此作出调整,进而展开更高一层的游戏和分享讨论。教师如此持续地关注,可以使游戏情节不断丰富,使幼儿的游戏水平不断提高,经验也不断拓展。

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行为的现状


自主游戏一直是幼儿园游戏领域的热议话题,大量研究表明,教师适宜的介入能够推动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进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游戏中介入的有效性便成为教师指导游戏的核心。教师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介入状况以及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影响究竟如何呢?研究者以南京市某民办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该幼儿园共有大中小9个班,每个班都会在上午开展自主游戏,研究者共收集了96个观察案例,结合对教师的访谈等,对所研究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自主游戏介入之教师方面

1.教师介入的身份以教育者居多96份观察记录的统计数据发现,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身份可以分为:教育者、游戏者和交叉者。教育者是指以教师的身份直接介入幼儿自主游戏,帮助或引导幼儿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或是帮助幼儿增进对规则的认识。游戏者的身份是指教师以游戏角色的身份间接参与幼儿的角色游戏,通过与幼儿的平等交流、合作来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或者引导幼儿解决出现的问题。交叉者的身份是指教师的指导兼具教育者和游戏者的双重身份,教师运用包含游戏情境的语言对幼儿游戏进行干预与指导。这三种身份在游戏中包含的比例并不相同,据调查结果显示:教育者身份介入的比例最高,为80%;其次为游戏者,15%;而介于两者之间的交叉者,很难把控,类似于“教育者”的替代品,因此在指导游戏时不多见,仅为5%。

2.教师的介入方式以语言(口语)指导为主观察数据显示,教师的介入方式存在语言类指导、动作类指导和语言结合动作类指导等三类。语言类指导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的形式介入幼儿的游戏;动作类指导是指教师以纯动作形式介入;语言结合动作类指导是指教师采用的方式是动作和语言相伴而行。教师在介入方式的类型上存在不同:据调查结果显示,语言类是教师在介入游戏时极为常用的方式,占83%。可能因为口头上的指导较为简洁、高效,能将教师的想法直接传达给幼儿。其次是语言结合动作类指导,占15%;纯动作类的介人较少,多出现在整理玩具方面,只占到2%。研究者又进一步对语言类指导方式和语言结合动作的指导方式进行了探究,发现教师使用口语指导时主要采用的是指令性语言,而在动作方面主要采用是阻止性动作。

3.教师介人的内容以“常规要求”居多研究者对搜集到的96个案例进行仔细研读后,发现教师介入游戏后的内容情况主要围绕以下五方面:玩具摆放及规则要求、丰富游戏情节、了解游戏情况、评价幼儿行为和关注认知方面,据调查结果显示,介入内容主要以玩具摆放及规则要求占据最多,为57%,其次为丰富游戏情节,占据25%,了解游戏情况占到8%,评价幼儿行为和关注认知方面占到5%,可见教师对强调常规方面甚为关注,其次才是关注游戏本身。

如果把幼儿的游戏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话,那么教师的每一次介入都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它对幼儿的游戏行为存在推动和阻碍两方面的可能性。只有探究教师介入行为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影响,才能对教师介入的性质给予较为客观的定性,因此,研究者又对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行为对幼儿游戏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二)自主游戏介入之幼儿及游戏反应方面

1.教师的“教育者身份”更多引发幼儿的服从性反应

通过研究观察案例,研究者发现,幼儿反应存在三种类型:积极反应、服从性反应和无反应。积极反应是指幼儿对教师的指导充满兴趣,能够和教师进行对话,讨论。服从性反应是指幼儿只是遵照教师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活动。无反应是指幼儿对教师的介入充耳不闻,不予理睬。

当教师以“教育者”身份介入游戏时,往往采用的是不容商量的口吻和阻止的动作,他给予了幼儿明确的方向和要求,因此幼儿往往会默默无闻地按照要求来做,或者按照教师的要求改写自己的“游戏剧本”,表现出“服从性反应”。而当在教师以“游戏者身份”介入的时候,幼儿往往将教师看成游戏中的一个角色,他们反馈较多的是以游戏情景为主的行为反应,“积极反应”出现的次数最高。

2.“指令性语言”和“阻止类动作”形成了以“老师的游戏”为主的势头

当教师介入后,幼儿游戏走向可分为以下种类:以“老师的游戏”为主(以老师的要求意愿进行游戏)、以“幼儿的游戏”为主(仍继续自己的游戏)、以“共同建构的游戏”为主(在双方积极互动下开展了更丰富的游戏)。当教师采用指令性语言介入时,幼儿更倾向于服从教师的指导,游戏发展的方向也都顺应教师的意愿。而当教师在介入前充分观察当前的游戏情况,介入时以一位游戏者、形象化的身份介入,运用平等的方式和幼儿交流互动,幼儿就更能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游戏也就在教师的启发和幼儿的呼应下,两个主体的积极交流互动下,建构起更丰富的情节。

3.教师的“规则性要求”导致游戏的中断研究游戏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会发现不同的介人内容,幼儿的游戏会分为以下几部分:按照要求继续游戏、游戏受到中断、不受干扰,继续游戏和开展了更丰富的游戏,教师不同的介入内容与游戏的流畅性之间存在的一定的联系。当教师的关注内容围绕游戏情节时,游戏也就更易丰富地开展,得到延续。而当教师关注的内容在常规要求时,也极易造成游戏中断。当教师的关注点在于游戏内容时,气氛就相对缓和,两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围绕游戏情节进行,教师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能更加投入到游戏中去,进而开展了更丰富的游戏;而当教师强调规则要求时,常常以保证安全或是强调规则为由,及时阻止幼儿当前的行为,忽略游戏的情节发展和幼儿的情绪反应,且对介入时机把握的不够恰当以及介人方式的不合理,使教师忽略了当前游戏的情节和幼儿的情绪反应,极容易导致游戏中断。

在现实生活中之中,教师的介入身份、介入方式和介入内容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当教师以教育者身份介人的时候,关注内容更多在于强调玩具摆放及规则要求,且更多地使用指令性语言和阻止类动作,在这类介入内容和介入方式下,幼儿多半是无回应或是消极回应,游戏的流畅性也受到了中断;而当教师以游戏者身份介入的时候,关注内容更多在于丰富游戏的情节,且较多地运用游戏化的语言动作来配合自身角色身份,进而更容易促进游戏情节地发展。

基于幼儿游戏中常见问题的介入策略吴彩霞(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幼儿园)幼儿自主游戏发展会有不同水平,发生各种不同的状况,当幼儿游戏进行得比较顺畅、正常时,成人是不需要介入的。那么哪些状况才是“不正常”的,需要教师怎样介入呢?

(一)将“没有进入的游戏”引向深入

有些孩子在游戏中总是处于游离状态,他们不能专注于游戏,总是在教室或户外漫无目的地闲逛或做着其他事情,他的行为还不能称之为游戏。这样的孩子需要教师有更强的耐心,按照孩子的水平,给出一些建议,引发游戏,让他们逐渐进入游戏。

1.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进入游戏刚入园的幼儿或能力较弱的孩子,自主游戏时由于自主权完全给了他们,而他们却不知道如何与材料互动,更不知道怎样与同伴互动,甚至遇到问题也不会请求帮助。对于这些尚未能进入游戏的孩子,老师应随时准备介入,当他们在这个环境中游刃有余时,老师再往外缘转移。

(1)提供点子引发游戏。对于还不能进入游戏的孩子要多关注,有必要时提供一些点子。当幼儿面对一些材料不知如何下手时,老师也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介人其中,并且与他们分享游戏玩法。老师可以借由自己的行为与存在,强调游戏的诸多可能性并加强互动与角色扮演。这样介入的结果可能会产生平行游戏或合作扮演游戏,从而在团体游戏生活中给这些能力弱的孩子一个位置。

(2)及时回应保护萌芽。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往往也是些比较安静的孩子,在老师的眼中容易变成“隐形人”,老师一定要多关注这些孩子,帮助他们将心中的想法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从而进入游戏。

2.帮助“到处闲逛的孩子”专注游戏班上总有一些到处闲逛的孩子,有的是因为没有游戏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的是因为没有坚持性,玩一会儿之后就游离于集体之外;有的甚至会搞一些破坏,损坏别人的玩具。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要观察其兴趣点,适时介入,以让其进人游戏,专注于游戏。

(1)帮助计划。有些孩子一时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点,游戏时间面对材料不知如何选择、如何游戏,老师在观察发现孩子兴趣点的前提下可以给孩子适当提示,以帮助他们确定游戏计划。比如:老师发现明明最喜欢乐高玩具,游戏时间到了,便走近他,问:“明明,你今天打算用乐高积木拼什么呢?”明明看着玩具不说话,显然他还是不能够明晰自己想要拼什么,老师继续问:“我想拼一个火车,但是不知道怎么拼。你可以帮助我吗?”明明听到老师这样问,眼睛一亮说:“我会拼呀。”“好呀,那我一会来看哦。”于是,明明进入拼火车阶段,老师便退出了。后来,明明不仅拼出了火车,还找来大象、长颈鹿等动物玩具,邀请他们乘上火车去北京玩。他的游戏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起来,老师及时退出之后,游戏的自主权又还给了他,他便又创作了更多的作品,生发了更多游戏情节。

(2)给其任务。有些孩子是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的,但玩一会儿就随处闲逛,我采取给其任务的方法,引导其专注于游戏。比如:小致是一个不能专注于游戏的孩子,今天照样如此,他玩了一会儿剪纸之后又开始在教室里到处奔跑,影响别的孩子。我叫住他:“小致,我知道你最喜欢剪纸,你能剪一个你最拿手的东西给我看看吗?”他一听说:“行啊,我会剪三角形。”于是,一会儿他真的剪了一个三角形给我。我夸奖他剪得好并且进一步给任务:“你能再剪一个大一些的三角形吗?”“能啊。”在我一次次更高要求的任务提醒下,他剪了各种不一样的三角形。后来,他又剪了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就这样一次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直到游戏时间结束了,他还在乐此不疲地剪着。

3.帮助“霸占玩具的孩子”深入游戏常常有些孩子在游戏中总喜欢霸占玩具,他们喜欢将一些玩具捧在手里,什么也不做,不仅自己不能进人游戏,还惹得其他孩子也因为不能拿到需要的玩具而无法游戏,如何引导这些孩子进入游戏呢?

(1)故作无理。《儿童纪律教育——建构性指导与规训》一书中讲到两个孩子同抢一张娃娃床,两个都嚷着:“我先拿的!”这时,他们的老师丹尼斯走过来,没有立刻拿走玩具,而是仅仅说了一句:“如果你们不能好好玩,我就把它收走。”老师采取的方法乍看有些不讲理,还有些霸道,但他是直接将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了两个孩子,让孩子之间自己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就能再次获得娃娃床。当我们发现总是想霸占玩具的孩子时不妨学习丹尼斯老师,通过“故作无理”来帮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的行为,并形成解决自己冲突的能力,让这些孩子尽快走出争抢玩具、霸占玩具的误区,真正进入游戏。

(2)故意忽略。儿童遇到问题时常常会报告老师,为了让那些为玩具而争吵的孩子学会自主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常常采取“故意忽略”的方法,将问题完全甩给孩子。比如:雨后带孩子们到操场玩轮胎,孩子们因为干湿轮胎选择产生了争执,而我也只是耸耸肩表示我也没办法。于是,他们开始想办法,有的干脆玩湿轮胎,看到水在轮胎里转来转去很是开心;有的用猜拳的办法和同伴轮流玩轮胎;有的两人一起合作玩轮胎;有的跑到远处银杏树下找到了干轮胎……游戏结束分享时,他们不仅分享了好多玩法,还分享了与同伴合作玩轮胎的过程,玩得不亦乐乎!

儿童有一种学习的内在动机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以能启发思维的方式帮助其参与游戏、努力解决问题,为儿童获得游戏的成功提供支持、搭建支架。帮助其进行游戏计划、给其挑战性的任务、让其自行解决问题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儿童进入游戏之后,教师便可以放手,让儿童自己规划。在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之后,儿童会慢慢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乐于游戏。

(二)让“混乱失控的游戏”趋向秩序在游戏中,有时儿童的行为处于危险的冒险行为的边缘,可能导致身体伤害或情感伤害。要解决这种混乱失控的状态,教师必须根据这群儿童的个性特点,采取一些介入的技巧和策略,让儿童平静下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当儿童打闹时巧妙叫停

儿童打闹,使教室变得混乱失控时,老师要及时介入,对打闹行为“叫停”。当然这种“叫停”并不是简单地将儿童分开或将玩具拿走或责令打闹双方坐到那里静一静甚至结束游戏等。而应当采取一些智慧的具有建设性的能促进儿童游戏发展、提升游戏质量的策略,使混乱得到改善。

(1)转移注意法。分类游戏中,儿童忽然想起将分类盒作为投掷目标,比赛谁能将分类用的小兔玩具扔进盒子里,而当一些小兔被反弹出来时,游戏演变成了打闹。此时老师走进来,用“介绍彩色小兔不同玩法”的方式使儿童冷静下来,对他们提出更进一步具有挑战性的分类任务。如果判断此时投掷游戏成了儿童的兴趣所在,则可以提供沙包或者柔软的小球让儿童到户外或者教室的其他地方玩耍。教师的做法成功地转移了儿童的注意,没有中断游戏,而是让儿童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式继续他们的游戏。

(2)幽默应对法。一位男老师观察孩子游戏时,发现两个孩子正在打架,而且这种打架并不是游戏角色的模仿,而是发生了肢体冲突,伤害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此时,他走过去大喝一声:“你们有本事,就跟大块头打!”然后就张牙舞爪地扑上去,交战的双方先是一愣,继而掉转枪口,一致对他,然后他就装出惊慌逃跑的样子,两个孩子都哈哈大笑,不再打架,然后手拉手去玩别的游戏了。老师的幽默,使游戏的现状得到改善。

2.当儿童大声说话时智慧减噪

儿童在教室里游戏常常因为一些比较兴奋的动作而笑得很大声或者说话声音很大,此时,这些声音俨然成了噪音,影响到教室里的其他人,此时教师可以介人以使教室保持相对安静。

(1)给出建议。老师可以说:“呀,你们说话的声音太大了,这里不太合适,你们是否可以找个更合适的地方玩呢?”儿童会根据老师的建议到室外或其他地方去玩,那样他们可以既满足自己的兴奋又不影响到他人。

(2)表达感受。老师可以说:“呀,你们声音太大了,我的耳朵已经吃不消了。”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孩子们会体会老师的感受,然后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以顾及别人的感受。

(3)动作暗示。此时老师可以什么也不说,只是做一个摇手的动作或者将手指放在嘴边轻声的“嘘——”,孩子们就会马上明白,然后降低分贝。

3.当儿童有危险行为时坚定制止

儿童游戏时偶尔会用一些有安全隐患的材料,致使游戏可能出现一些危险。教师可以建议儿童更换游戏材料,更好的方法是表达自己对他们游戏的担心,然后让儿童自己想出如何重新选择比较安全的游戏材料。

有时儿童也会因为好奇,想冒险玩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游戏,老师可以观察其行为能力,然后判断是否介入。必要时,教师就要介人向他表达担心,让其判断如何处理“冒险”与“危险”的关系,避免事故发生。

总之,当游戏陷入混乱失控状态时,教师要冷静观察,以有助于提升游戏质量、促进儿童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方式介人。此时老师是一个中介斡旋者的角色,不过,这种斡旋应该是支持式力量而不是影响式力量,不能总是采取压制的方式让儿童迫于权威而暂时停止冲突,而应该帮助儿童找到他们自己的解决方式。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与儿童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做到不中断游戏,不阻碍儿童自主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状况是多种多样的,老师介入的方式也有很多种,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当时的需要。儿童游戏时,教师需要仔细观察,然后现场做出决策。不断分析游戏情形,并尝试不同的介入方式。有些方法可单独使用,有的可以综合运用。

无论介入与否,无论如何介入,我们都必须牢记:游戏所有权是儿童的,游戏故事线的发展也应由儿童决定,教师介入不能剥夺儿童的游戏权利,要保持他们的主动性。我们要做到谨慎介入,及时退出。现场介入还要和后续的干预相结合,以取得长期的效果。

喜欢《当前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现状》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游戏,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现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及评价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幼儿教育又是教育事业当中的基础教育,所以幼儿教育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2019-12-19 阅读全文
  • 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篇 一、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重要意义 游戏教育对教学有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一定的神话故事与童话故事让幼儿作为故事中主人公,通过模仿故事...
    2019-12-19 阅读全文
  • 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应用价值分析 摘要:在游戏教育领域中,幼儿游戏教学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形成了许多与游戏教学相关的理论,且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但是游戏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教师还是习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较...
    2019-12-19 阅读全文
  • 水中游戏 活动要求 1.让幼儿了解水的一些特性,并通过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激发幼儿对一些自然向象的兴趣。 2.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操作和较完整连贯地表达。 活动准备 1.瓶子、盖子、磁铁、小泡沫板、石块...
    2020-03-03 阅读全文
  • 幼儿教师随笔:幼儿教育中游戏的重要性 今天有幸参加了骨干教师的第二次培训,更高兴的是了解了有名的山东利津第二实验幼儿园,该所幼儿园的游戏观念、理论以及做法都让人叹为观止,此次学习感触颇深,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游戏是...
    2021-06-10 阅读全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幼儿教育又是教育事业当中的基础教育,所以幼儿教育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2019-12-19 阅读全文

第一篇 一、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重要意义 游戏教育对教学有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一定的神话故事与童话故事让幼儿作为故事中主人公,通过模仿故事...

2019-12-19 阅读全文

摘要:在游戏教育领域中,幼儿游戏教学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形成了许多与游戏教学相关的理论,且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但是游戏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教师还是习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较...

2019-12-19 阅读全文

活动要求 1.让幼儿了解水的一些特性,并通过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激发幼儿对一些自然向象的兴趣。 2.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操作和较完整连贯地表达。 活动准备 1.瓶子、盖子、磁铁、小泡沫板、石块...

2020-03-03 阅读全文

今天有幸参加了骨干教师的第二次培训,更高兴的是了解了有名的山东利津第二实验幼儿园,该所幼儿园的游戏观念、理论以及做法都让人叹为观止,此次学习感触颇深,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游戏是...

2021-06-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