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设计--我们的心情区
发布时间:2019-12-17 幼儿大班语言活动方案 大班幼儿语言活动方案 大班幼儿阅读区活动方案目标
1.了解自己的情绪、情感变化,能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2.能运用绘画的方式表征自己的心情。
3.能主动与同伴交流,感受他人的悲喜忧伤,会运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和安慰别人,表达自己的爱心。
准备
制作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蜗牛,幼儿的照片(贴在小蜗牛壳上,画的心情贴在照片的下面)、画心情的纸。
指导要点
1.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情绪变化,倾听并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出来,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帮助幼儿摆脱不良情绪。
2.引导幼儿把自己的心情用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在绘画过程中,不强调技能技巧的要求,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情感。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并与同伴相互倾诉不同的心情,相互理解,一起想办法去帮助和关心他人。
活动实况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孩子每天都有不同的情绪表现,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倾诉自己内心情感的空间,我们创设了心情区。当孩子生气、高兴或者难过的时候,就到这里选择不同表情的脸谱,向小蜗牛或同伴倾诉。我们还准备了纸和笔,幼儿也可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孩子们尽情地宣泄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着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实现了自己与他人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心情区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老师也经常到这里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情绪变化,并适当地给予安慰、关心和帮助。
为了让幼儿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他人的感受,增进同伴之间的交往,我们还引导幼儿经常观看其他同伴的心情纸,了解同伴今天的情绪变化,并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一次,富楷突然跑过来说:“潘老师,家乾今天不高兴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看他的心情纸上用黑色笔画了一个小孩儿在哭。”“那你能不能去问一问他是什么原因?”“好!”富楷点点头,马上跑到家乾的身边,俯下身轻声地与他说着话。一会儿,他又跑到我身边说:“潘老师,我知道了,原田带来的恐龙书没有给家乾看,家乾就生气了,他说以后不和他玩了。”“富楷,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我会和那个小朋友再商量商量,或者拿一本书和她换着看。”“你想的办法很好,你愿意帮助他们和好吗?”“我试一试吧。”到了下午活动区活动时,我看到家乾和原田正一起看书呢,我来到富楷身边对他说:“你帮助小朋友解决了矛盾,真棒!”富楷的表情很自豪。
班里的小兔子不幸病死了,孩子们也把自己伤心的心情画下来,与同伴一起交流,表达对小兔子的怀念。勐勐小朋友摔伤了不能出去玩,他便把自己难过的心情画在心情纸上。小朋友们发现后都自愿要陪勐勐在室内看书、下棋,勐勐感受到了同伴的关心和爱护,回家后对妈妈说:“我们班小朋友真好,他们有困难的时候我也要去帮助他们! ”
心情区的开设,使生活在我们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人,真正地走进他人的情感世界。在心灵与心灵的相互交流中,孩子们学会了关心,学会了互助。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大班语言活动设计《动物的语言》
活动设计:《动物的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动物叫声的含义,满足模仿动物叫声的游戏愿望。
2、通过人和动物对话的模拟表演,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亲密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情景表演一:师幼两人表演。教师扮演狗的主人,幼儿扮小狗。主人用手抚摸小狗的毛,然后拿起肉骨头放在地上说:“吃吧,小狗。”小狗朝着主人“汪汪汪”地叫了三声(意为:谢谢主人,好吃,好吃)。啃起了肉骨头,吃完后又朝着主人“汪汪汪”地叫了三声(意为:我吃饱了,我要睡觉了),然后趴在主人脚旁睡着了。
2、情景表演二:一名幼儿表演小狗。小狗站在家门口,急促地叫个不停。
活动过程:
一、听听小狗的叫声
1、请幼儿观看情景表演一(只有口型,没有声音)。猜一猜,老师和小朋友表演的是谁?他们在说什么话?
2、幼儿根据表演者的口型及动作进行猜测。
3、观看有声表演,师幼一起揭晓小狗的叫声所代表的意义。
二、你演大家看
1、动物的叫声就是他的语言,他在说什么呢?请个别幼儿来扮演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一边做动作一边发出叫声,请的大家来猜一猜,你表演的是什么动物,在说什么。
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设计情节让大家猜测,猜后再由表演者揭示设计原意。
3、观看情景表演二,小狗的叫声变得怎么样了?好像发生了什么事?小狗在说什么呢?
三、我和动物聊聊天
1、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也和动物聊聊天。幼儿2―3人一组,分别扮演人和动物的角色,运用动作和语言进行“交流”。
2、角色交流时,教师注意角色的语言和动作,尤其是动物角色,应注意发出富有意义的叫声,教师适时参加能力较弱的一组。
中班语言活动设计――大灰狼开心了
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错了事只要想办法补救就会使自己重新快乐起来。2.初步懂得人的心情变化与表情的关系。准备1.高兴、愤怒、伤心时的大灰狼的表情图。2.供幼儿做表情图的空白脸形纸(幼儿人数的两倍),油画棒。3.挂图、故事磁带。过程1.产生悬念。――出示表情图。大灰狼看上去怎么样?――他怎么会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愤怒,一会儿伤心呢?2.分段欣赏故事。――听故事第一段。你听到一件什么事?大灰狼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表情看上去怎么样?――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为大灰狼选择合适的表情图。――听到鸟妈妈的歌声,大灰狼的心情是怎样的?――根据故事情节为大灰狼选择合适的表情图。――听故事第二段。当大灰狼听到了小鸟的哭声,它心里感到怎么样?它为什么也哭了?伤心的表情是怎样的?――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为大灰狼选择合适的表情图。――听故事最后部分。大灰狼想怎样弥补自己的过失呢?鸟妈妈回来了,大灰狼的心情怎么样了?――请幼儿想像大灰狼开心的表情并模仿表现。3.完整欣赏故事。――完整欣赏故事。――你喜欢这只大灰狼吗?为什么?――大灰狼的脸部表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变化?――启发幼儿理解人的表,,青是随心情而定的。4.做表情图。――出示大灰狼的表情图,看看、讲讲不同面部表情的不同特征,如笑、哭、愤怒时眼睛、眉毛、嘴巴是怎样的。――请幼儿说说还知道什么表情。――引导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制作l一2种表情图。建议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别人的表情,懂得人的表情是随心的变化而变化的。2.通过分段讲述帮助幼儿理解大灰狼从粗暴对待他人到真心尊重他人的转变过程和情绪变化历程,使幼儿知道做错了事只要想办法弥补过失同样能使自己重新快乐起来。附:大灰狼开心了大灰狼在家里看一本有趣的书,看得正开心时,窗外传来了鸟妈妈的歌声。大灰狼说:“烦死了,烦死了,谁这么吵呀?”窗外的鸟妈妈还在继续唱,歌声越来越响。大灰狼飞一样地冲出去,他非常气愤,捡起了一根木棍用力朝鸟妈妈扔去。鸟妈妈叫着飞走了。突然,大灰狼听见树林深处传来呜呜的哭声。“是谁在哭呀?”大灰狼爬上大树,发现是小鸟宝宝在哭着要妈妈。大灰狼也哭了,他非常后悔撵走了鸟妈妈。大灰狼悄悄地滑下大树,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家中,静静地等待鸟妈妈飞回来。等啊……等啊……呀!鸟妈妈真的回来了。鸟妈妈唱着歌,鸟宝宝跳着舞。这时候,大灰狼觉得自己好开心啊!
中班语言教案――大灰狼开心了
大班语言活动设计――动物聚会
目标1.能按一定的方位顺序较连贯地讲述。2.感受动物聚会其乐融融的热闹氛围。准备挂图,分别用三张纸遮着。过程1.池塘里的动物。――森林里真热闹,许多动物在聚会,让我们去看看吧!――打开中间画面的遮盖,说说池塘里有些谁,他们在干什么。――根据幼儿讲述,教师小结。2.大树周围的动物。――池塘一边的大树上有些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引导他们对动物的特征、动态、神态进行仔细观察。3.玩跷跷板的动物。――猩猩和小猫在河边干什么,他们看上去怎么样?――乌龟和谁在玩跷跷板,乌龟好像要掉下水去,这是怎么回事?哪两个动物正在看他们玩跷跷板?――请个别幼儿试着讲述这个场景,教师作适当补充。4.木桌附近的动物。――谁坐在木桌旁边,他们在干什么?――小猴看见鳄鱼向他们游过来,想了个什么主意?5.洗澡的动物。――大象妈妈和小象在干什么?小象看上去怎么样?――教师和幼儿一起对这个场景作一描述。6.动物聚会。――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图片。――幼儿看着幼儿活动材料自己讲述,教师注意幼儿的讲述顺序。――请个别幼儿来讲述。建议1.根据图意讲述,教师应该引导幼儿鲜明表达动物的本身特点以及人格化的动态和神态特点,如小猴攀枝时表现出的顽皮,大象妈妈和小象之间流露出的亲情,乌龟玩跷跷板时又憨又惊的神态,小野猪流露出的顽皮而又幸灾乐祸的神色,等等。2.“讲述参考”仅仅是参考,不能要求每一名幼儿都达到这样的讲述水平。附讲述参考:森林里有一个大池塘,天气真好,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出来玩了。池塘里,一只河马悠闲地躺在气垫上,气垫上还插了一顶遮阳伞,另一只河马“哎呦,哎呦”地推着气垫。大河马张着嘴巴,呵呵地笑个不停,岸边的两只仙鹤朝池塘里看去。啊,大鳄鱼朝小猴子游过去了。池塘的一边,有棵茂密的大树,大树上的松鼠一个劲儿地叫好,原来是三只顽皮的小猴正攀着树枝,树枝被压得一颤一颤地,可他们还不停地“忽悠忽悠”,啄木鸟医生顾不上给大树看病,正瞧得入神。嘿嘿!一条大蟒蛇在树的背后偷偷地张望呢!大树的旁边,野猪和猩猩正在钓鱼,他们笑眯眯的,肯定钓了不少的鱼。正在这时,听到“啊――”的一声,正在玩跷跷板的乌龟好像要掉到水里去了,小野猪在跷跷板的那一头暗暗地笑,原来这是小野猪在捉弄乌龟。长颈鹿和老虎在旁边看着,真为乌龟捏把汗。池塘的另一边,一群狐狸和猴子围坐在木头桌子边吃着香甜的水果,看见一条大鳄鱼朝他们游来,他们喊:“鳄鱼大哥,来一个!”准备把果子往鳄鱼的大嘴巴里扔去。不远处,大象妈妈用长长的鼻子把水喷向小象。哈哈,小象一边哼着歌一边洗澡,舒服极了。
大班语言教案――动物聚会
大班语言活动设计--天安门
名称:天安门(语言)
目标:
1.初步学习诗歌,理解并学习有关的词,如:向往,雄伟壮丽。
2.进一步认识首都北京,增强对祖国的情感。
准备:
1.天安门图片一张。
2.认识过首都,对天安门有所了解。
3.绘画用纸、笔,配合使用幼儿用书。
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谁去过北京天安门?天安门是什么样的?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边看图,边结合诗歌内容谈谈天安门城楼上的特征,学习“琉璃瓦”、“雄伟”、“壮丽”等词。
2.学习诗歌。
●教师示范朗诵诗歌两遍。
●幼儿跟念诗歌2~3遍。
●幼儿学习朗诵。重点提示幼儿吐字清楚,发音正确。
3.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对天安门的认识。
●请能力强的幼儿在集体面前示范,增强幼儿绘画的兴趣。
●幼儿集体作画。(使用幼儿用书)
●展览幼儿作品。
4.边念诗歌边欣赏绘画作品。
建议:在建筑区中,鼓励幼儿边建造天安门,边念念诗歌。
评价:
1.能响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表达出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能结合诗歌内容大胆作画,表现出天安门城楼的主要特征。
天安门
首都北京天安门,
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
高大的城楼雄伟壮丽,
金黄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庄严的国徽挂在红墙中央。
一盏盏官灯放射红光,
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
啊,北京天安门,
你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