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活动设计――一半先生
发布时间:2019-12-17 小班幼儿语言活动方案 幼儿大班语言活动方案 大班幼儿语言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倾听故事,对虎头蛇尾的行为感到好笑、可气。2、通过讨论,领悟持之以恒的必要性。活动准备: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33―34页。活动过程:一、一半先生1、有一个人的名字叫一半先生,他为什么会叫这么奇怪的名字呢?我们来听听《一半先生》的故事。讲述故事前半部分(开头至“冻得‘格格’发抖”)2、为什么大家叫这个人一半先生?(做事情经常做一半)3、事情只做了一半,会怎么样?(树种了一半,会晒死;庄稼种一半,种子被小鸟吃掉;房子盖一半,挡不住风,遮不了雨……)4、你喜欢这样的一半先生吗?别人会喜欢他吗?二、一半太太1、嘿!真奇怪,一半先生想要娶老婆,真有人会嫁给他,做他的老婆吗?他的老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2、讲述故事中间部分(“一半先生想要娶老婆”至“让我怎么穿呀?”)3、一半先生娶来的一半太太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怎么样做事情?(也是个做事做一半的人,做饭做一半,做裤子做一半……)三、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1、两个做事做一半的人在一起过日子,会互相喜欢吗?2、讲述故事后半部分(“一半先生见一半太太不理自己”至结束)3、一半先生喜欢一半太太吗?一半太太喜欢一半先生吗?(没人喜欢做事情做一半的人。一半先生、一半太太也不喜欢做事做一半的人)4、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都觉得日子没法过了,他们想出办法了吗?为什么想不出办法?(没有想出办法来,因为想了一半,就不再想下去了)四、我们来帮助1、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没人喜欢,他们自己的日子也过不下去了。我们来帮帮他们。应该怎样帮他们呢?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帮助。应该去帮他们做一件一件的事呢?还是帮助他们明白道理,以后,自己把事情做完整?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精选】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感受虎头蛇尾的好笑。
2、通过讨论,让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明白做事情必须把事情做完整。
3、领悟做事有始有终的必要性。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幼儿活动材料(31~36)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你们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顾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滑稽好笑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想听吗?
二、讲述一半先生。
1、对了,这名字好奇怪哦,为什么叫一半先生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到底是怎么回事吧?讲述故事前半部分(开头至冻得格格发抖)
2、唉,顾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大家都叫这个人一半先生呢?(做事情经常做一半)
3、那事情经常做一半,会怎样呢?(树种了一半会晒死,房子盖一半,遮不了雨,挡不住风……)
4、你们喜欢这样的一半先生吗?
三、讲述一半太太。
1、最可笑的是,一半先生的老婆也是一个做事情经常做一半的人,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一半太太是怎样来做事情的呢?
2、讲述故事中间部分(“一半先生有一个太太”至“让我怎么穿呀?”)
3、一半先生的太太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她是怎么样做事情的呢?(她是一个做事做一半的人,做饭做一半,做裤子做一半的人。)
四、讲述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
1、两个做事情做一半的人在一起过日子,会互相喜欢吗?
2、讲述故事后半部分。(“一半先生扯开嗓门嚷嚷”至结束)
3、一半先生喜欢一半太太吗?一半太太喜欢一半先生吗?(没有人喜欢做事情做一半的人。一半先生、一半太太也不喜欢做事情做一半的人)
4、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心里都在想一个问题,是什么呢?
五、大家来说说。
1、通过讨论,让大家想出办法来帮助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改掉做事情做一半的坏毛病。
2、各自说说自己想出的办法。
3、小结:小朋友各自说说自己平时有没有做一半就不做的事情。
六、活动延伸。
幼儿阅读幼儿活动材料《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
大班语言活动设计《动物的语言》
活动设计:《动物的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动物叫声的含义,满足模仿动物叫声的游戏愿望。
2、通过人和动物对话的模拟表演,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亲密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情景表演一:师幼两人表演。教师扮演狗的主人,幼儿扮小狗。主人用手抚摸小狗的毛,然后拿起肉骨头放在地上说:“吃吧,小狗。”小狗朝着主人“汪汪汪”地叫了三声(意为:谢谢主人,好吃,好吃)。啃起了肉骨头,吃完后又朝着主人“汪汪汪”地叫了三声(意为:我吃饱了,我要睡觉了),然后趴在主人脚旁睡着了。
2、情景表演二:一名幼儿表演小狗。小狗站在家门口,急促地叫个不停。
活动过程:
一、听听小狗的叫声
1、请幼儿观看情景表演一(只有口型,没有声音)。猜一猜,老师和小朋友表演的是谁?他们在说什么话?
2、幼儿根据表演者的口型及动作进行猜测。
3、观看有声表演,师幼一起揭晓小狗的叫声所代表的意义。
二、你演大家看
1、动物的叫声就是他的语言,他在说什么呢?请个别幼儿来扮演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一边做动作一边发出叫声,请的大家来猜一猜,你表演的是什么动物,在说什么。
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设计情节让大家猜测,猜后再由表演者揭示设计原意。
3、观看情景表演二,小狗的叫声变得怎么样了?好像发生了什么事?小狗在说什么呢?
三、我和动物聊聊天
1、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也和动物聊聊天。幼儿2―3人一组,分别扮演人和动物的角色,运用动作和语言进行“交流”。
2、角色交流时,教师注意角色的语言和动作,尤其是动物角色,应注意发出富有意义的叫声,教师适时参加能力较弱的一组。
语言活动设计――红秋千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讲述并教育幼儿在游戏时要遵守秩序。
2、发展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图片四幅。
活动建议: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并讲述图片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小动物们为什么跑了?小猪在玩秋千时发生了什么事?
二、教师配合图片讲故事。通过提问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小猪想把小动物吓跑?(小猪不想排队玩秋千,它想自己玩)森林里为什么只剩下小猪自己了?(小猪戴上大灰狼的面具,把小动物吓跑了)小猪在玩秋千时发生了什么事?(拴秋千的树枝断了,小猪从秋千上重重的摔了下来。把胳臂摔伤了)小猪伤好以后它是怎么想的?(我以后再也不这么自私了)教育幼儿玩游戏时要遵守规则,有秩序的玩。
三、让幼儿为讲述的内容取名,发展语言概括能力。
渗透方式:
1、带领幼儿到户外荡秋千,让幼儿有秩序的玩。
2、将图片贴在活动室内,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讲述、并提醒幼儿遵守秩序。
多元智能大班生成活动设计――语言活动“家“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具备初步的审美观知识整合资料,他们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时不时会蹦出一两句充满诗意的句子,让我产生记录下来的愿望。加之幼儿对琅琅上口的儿歌特别感兴趣,我也把儿歌教学当作锻炼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开启想象力的重要教学手段。《纲要》中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就生成设计了语言活动《家》。
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绿绿的草地是小羊的家,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红红的花儿是蝴蝶的家,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引导幼儿信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3.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个大家庭,每个小朋友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大幅背景图,制作多媒体课件。
2.制作好的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贴绒学具。
3.根据内容制作的头饰若干。
活动指导: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家”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各是谁的家?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等回家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歌《家》,要求幼儿倾听时想像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表现阶段
1.集体朗诵交流讨论:诗歌里讲了哪些家?(幼儿回答后,教师出示背景图)
诗歌时说的这些家,分别是谁的家?(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巾,把白云、小鸟、小羊、小鱼、小蝴蝶、小朋友分别送回家)
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认的家?
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每个小朋友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让自己喜欢的头 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
例:当诗歌里说“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时,扮演白云的幼儿便可想像白云回家的动作,飘呀飘地回到蓝蓝的天空上去。(注:蓝天也由幼儿扮演)
3.出示尝试题,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诗歌里说:“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密密的树林又可以是谁的家?(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幼儿的仿编诗句进行组合,并把诗歌念给小朋友欣赏)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符合幼儿的形象思维,又符合幼儿的生活情趣。教师紧紧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幼儿不断变换活动情境,让幼儿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的。创编儿歌的环节,幼儿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在自主、快乐和谐的氛围中自由表达。教师在活动中也做到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