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设计――聚宝盒
发布时间:2019-12-17 小班幼儿语言活动方案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方案 幼儿园小班活动设计方案活动目标:1.感受故事内容的丰富性。2.培养幼儿专心倾听的能力。活动准备:1.故事:《故事啊故事》[[]附]。2.任选一本故事书。3.装故事书的盒子,事先装饰好“故事聚宝盒”。活动过程:1.先讲述《故事啊故事》这一故事。2.然后展示准备好的“故事聚宝盒”,告诉幼儿这个盒子里会跑出来很多好听的故事。教师从盒中抽出一本故事书,讲给幼儿听(亦可把故事书复印后,放在盒子里,再从盒中一张张拿出来,增加讲故事的趣味)。3.故事讲完后,将“故事聚宝盒”放到语言区,并告诉幼儿这个盒子里还会跑出很多好听的故事,有兴趣的幼儿可到语言区自由探索。 活动建议:1.教师可选择不同类型的故事,放入“故事聚宝盒”中,增加故事的多样性(如:神话、冒险、自我成长、认知概念等类型的故事)。2.先讲故事聚宝盒的由来,再通过上述方式介绍故事,各幼儿园可根据本园的时间安排调整。活动评价: 1.能说出听故事的感受。 2.能专心聆听故事。[[]附]故事:故事啊故事 从前地球上没有故事可听,所有的故事都是天帝“纳米”的。他把故事关在一个金盒子里。蜘蛛人阿南斯为了要向天帝买这些故事,就织了一张网通到天上。天帝要阿南斯拿牙齿锐利的豹“敖西宝”、尖刺火辣辣的大黄蜂和没人见过的仙女“毛阿提亚”来跟他交换。阿南斯知道敖西宝喜欢玩游戏,就和它玩捆来捆去的游戏,趁它被粗藤捆住时将它吊起来。接着阿南斯拿香蕉叶当伞,遮在头顶上,再把葫芦里的水往头上倒,假装下雨了,请大黄蜂飞进葫芦避雨,捉住了大黄蜂。然后,阿南斯刻了一个拿碗的小木头娃娃,他用很粘很粘的乳胶涂满小木头娃娃的全身,又在碗里装满捣烂的番薯。他把小木头娃娃放在仙子跳舞的大红花树下。毛阿提亚跳着舞到了树下,吃了小木头娃娃的番薯泥,她跟小木头娃娃道谢,可是小木头娃娃并没有理她。毛阿提亚生气了,用手打它,还想用脚踢开小木头娃娃,结果反而被牢牢地粘住了。阿南斯织了一张网把敖西宝、大黄蜂和毛阿提亚兜住,又织一张网通到天上,把他的俘虏带去献给天帝。天帝宣布:“从今以后,我的故事都是阿南斯的。”于是,阿南斯拿着装故事的金盒子回到村子里。他一打开盒子,所有的故事――包括这一个――就流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了。
小班语言活动设计――聚宝盒yjS21.cOM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大班语言活动设计――动物聚会
目标1.能按一定的方位顺序较连贯地讲述。2.感受动物聚会其乐融融的热闹氛围。准备挂图,分别用三张纸遮着。过程1.池塘里的动物。――森林里真热闹,许多动物在聚会,让我们去看看吧!――打开中间画面的遮盖,说说池塘里有些谁,他们在干什么。――根据幼儿讲述,教师小结。2.大树周围的动物。――池塘一边的大树上有些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引导他们对动物的特征、动态、神态进行仔细观察。3.玩跷跷板的动物。――猩猩和小猫在河边干什么,他们看上去怎么样?――乌龟和谁在玩跷跷板,乌龟好像要掉下水去,这是怎么回事?哪两个动物正在看他们玩跷跷板?――请个别幼儿试着讲述这个场景,教师作适当补充。4.木桌附近的动物。――谁坐在木桌旁边,他们在干什么?――小猴看见鳄鱼向他们游过来,想了个什么主意?5.洗澡的动物。――大象妈妈和小象在干什么?小象看上去怎么样?――教师和幼儿一起对这个场景作一描述。6.动物聚会。――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图片。――幼儿看着幼儿活动材料自己讲述,教师注意幼儿的讲述顺序。――请个别幼儿来讲述。建议1.根据图意讲述,教师应该引导幼儿鲜明表达动物的本身特点以及人格化的动态和神态特点,如小猴攀枝时表现出的顽皮,大象妈妈和小象之间流露出的亲情,乌龟玩跷跷板时又憨又惊的神态,小野猪流露出的顽皮而又幸灾乐祸的神色,等等。2.“讲述参考”仅仅是参考,不能要求每一名幼儿都达到这样的讲述水平。附讲述参考:森林里有一个大池塘,天气真好,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出来玩了。池塘里,一只河马悠闲地躺在气垫上,气垫上还插了一顶遮阳伞,另一只河马“哎呦,哎呦”地推着气垫。大河马张着嘴巴,呵呵地笑个不停,岸边的两只仙鹤朝池塘里看去。啊,大鳄鱼朝小猴子游过去了。池塘的一边,有棵茂密的大树,大树上的松鼠一个劲儿地叫好,原来是三只顽皮的小猴正攀着树枝,树枝被压得一颤一颤地,可他们还不停地“忽悠忽悠”,啄木鸟医生顾不上给大树看病,正瞧得入神。嘿嘿!一条大蟒蛇在树的背后偷偷地张望呢!大树的旁边,野猪和猩猩正在钓鱼,他们笑眯眯的,肯定钓了不少的鱼。正在这时,听到“啊――”的一声,正在玩跷跷板的乌龟好像要掉到水里去了,小野猪在跷跷板的那一头暗暗地笑,原来这是小野猪在捉弄乌龟。长颈鹿和老虎在旁边看着,真为乌龟捏把汗。池塘的另一边,一群狐狸和猴子围坐在木头桌子边吃着香甜的水果,看见一条大鳄鱼朝他们游来,他们喊:“鳄鱼大哥,来一个!”准备把果子往鳄鱼的大嘴巴里扔去。不远处,大象妈妈用长长的鼻子把水喷向小象。哈哈,小象一边哼着歌一边洗澡,舒服极了。
大班语言教案――动物聚会
小班语言活动设计――咪咪
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能清楚地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2.愿意克服困难,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准备图片、故事磁带。过程1.聆听故事开头。――咪咪很胆小,故事的开头是怎样讲咪咪胆小的?(不敢自己出门,总是要妈妈陪)2.看图片完整倾听故事。――猫哥哥和小伙伴不等咪咪就先走了。妈妈怎样鼓励咪咪自己出门去?(别害怕,也许路上会碰到小伙伴们)――咪咪在路上遇到了什么?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帮助幼儿重点欣赏第九小节至最后,理解咪咪的心理活动变化――被萤火虫吓了一跳,心里想:一定是伙伴的眼睛;看见树叶上露珠映出的月亮光,心里想:一定是小伙伴躲在树上。――咪咪走着走着,为什么会觉得一个人出门没什么可怕?(黑暗里到处是自己的伙伴)――咪咪回家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他已经是只勇敢的小猫了?(他自己敢在黑夜里走路了)3.谈话:你怕黑吗?――你敢一个人留在黑暗的房间或在黑暗的地方走路吗?――你希望自己成为勇敢的孩子吗?怎样才是勇敢的孩子呢?――引导幼儿回忆自身的事例进行讲述。建议1.这个活动的问题情境设置重点是:眯眯的胆小表现在何处?――咪咪抱着何种心态出门?(既害怕,又想追赶同伴)――咪咪遇见哪些害怕的现象,又是怎样安慰自己的?(把可怕的所见都看作是伙伴在与自己“玩”)――“猫哥哥想了什么办法”等不宜设置提问,以免将幼儿的思考引向“机智”。2.有条件的教师可以把故事做成动画,做出夜晚的效果,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3.与家长联系,鼓励幼儿在家也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如:自己睡觉、夜里自己上厕所等。4.年幼儿童胆怯往往是由于缺乏经验所致,故事展现的是咪咪在大家的倡导和鼓励下,通过一次独自走夜路的经历变得勇敢起来了。要让幼儿在故事的影响下,产生积极尝试、锻炼自己的愿望。5.独自面对黑暗对孩子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伴随着故事中的“咪咪”从胆小怕黑到逐步战胜害怕,幼儿仿佛也置身其中,与角色心心相连。6.教师可以在活动中根据幼儿听完故事后的反映,设置一系列“支架”式的提问,帮助幼儿逐步理解咪咪战胜害怕的心理历程。附:咪咪咪咪是只胆子很小的猫,他的伙伴们都开始学捉老鼠了,他还不敢自己出门呢。“妈妈,你陪陪我,我怕!”咪咪常这样喊着。“这么胆小怎么行呢?”猫妈妈和小伙伴们都很着急。猫哥哥想出一个好办法,悄悄地告诉了大家。晚上,风儿轻轻地吹着,咪咪靠在妈妈身边听她讲故事。“咪咪,快,快!”伙伴们冲进来,大声喊道:“山那边正开联欢会呢,我们都去。”说完,小伙伴们就走了。咪咪急了:“等等我呀。”可伙伴们都走远了。“你自己去吧,咪咪。”妈妈亲切地说:“别害怕,也许路上会碰到伙伴们的。”咪咪太想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参加联欢会了,他终于自己出门了。“呀,那是什么?”咪咪被一只萤火虫的亮光吓了一跳,“噢,一定是我的伙伴,一定是我伙伴的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亮。”咪咪不怕了,又向前走。他不停地向四周望去,希望再碰到伙伴们。“嘻,那儿有闪闪的亮光,一定是我的伙伴躲在树上呢!”咪咪笑着说。其实,那是树叶上的露珠映出的月亮光。咪咪想,我的伙伴们到处都有,一个人出门没什么可怕的。他走呀走,走到了山那边。可那儿冷冷清清的。“一定是来晚了。”咪咪只好往回走。回家的路上,咪咪一点都不害怕了,他知道自己已经是勇敢的小猫了。回到家,咦,家里挤满了小伙伴。“哈,联欢会正在家里开呢。”咪咪高兴地喊着。猫哥哥把一束鲜花送给他,祝贺他变成一只勇敢的小猫。
小班语言活动――咪咪
小班语言区角活动设计
区角活动:小班语言
题目:变色蜗牛
1、目的:
(1)、知道一些常见物体的名称以及对物体颜色的认识。
(2)、在认识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看图讲故事,并根据物体的颜色进行创编句子。
(3)、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2、材料的介绍
A:提供材料
(1)、图书一本(按故事内容完整的一本书)
(2)、在每张画面里按蜗牛的变化夹一张塑封的白纸条
(3)、根据图片中蜗牛的颜色变化提供相应颜色的图片
B:材料使用
(1)、幼儿根据图片所示,用完整的句子讲述
(2)、在会讲的基础上,根据蜗牛的颜色变化在塑料篓里选择一种与蜗牛颜色一样的实物图片,放在塑封的白纸条上,然后进行创遍句子。
3、教育功能
(1)、帮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物体,巩固练习对颜色的认识以及物体读一颜色的配对。
(2)、根据蜗牛的变化选择实物图片,然后学说一句完整的话。
(3)、在会说的基础上,学习创编句子。如:在塑封的纸条上画上与蜗牛颜色相应的物体,然后进行创编句子。
指导重点: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能说一句完整的句子,如:蜗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东西,变成了什么颜色的蜗牛。
托班语言:神秘宝盒
神秘宝盒
目标:1、练习拧、拔、抠、盖等动作,发展宝宝手指的灵活性和双手协调配合的能力。
2、说出常见玩具的名称,以丰富名词。
准备:1、装有玩具的瓶子、牙膏盒、小礼物盒、胶卷盒、大的食品包装盒(如:饼干盒、月饼盒等)。
2、常见玩具(如:小汽车、小青蛙、乒乓球、弹球、小飞机等)。
过程:一、出示已准备的装有小盒的大盒,摇一摇,引起幼儿兴趣。
1、 教师到小朋友中间摇一摇装有小盒子的大盒,使之发出声音,“小朋友,听一听,什么声音呀?”……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2、 教师:“这个宝盒摇起来怎么会发出声音呢?你们想知道这个宝褐里是什么东西在响吗?”
二、看一看,想一想。
1、 教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个宝盒里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响呢?”(幼儿思考,回答)
2、 教师:“怎么才能打开呢?”教师示范打开大的宝盒,先取出里面的小铃铛,“哦,原来有一只小铃铛在里面响。”小铃铛可以用来敲出很好听的声音。“教师敲打小铃铛。
3、 教师出示大盒内的小盒,“这里还有一个小宝盒呢!”摇一摇,“也有声音,我们再想办法打开这个小宝盒,看看这里面又有什么东西呢?”教师打开小宝盒,取出小宝盒的玩具:“这是什么?”(小狗)“小狗是怎么叫的?”(汪汪汪)“小狗最爱吃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三、做一做,说一说。
1、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打开这些神秘的宝盒呢?”
2、 教师:“现在你们来动动手、动动脑把这些宝盒里的东西拿出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打开宝盒。
3、 教师:“从宝盒里取出东西后,请你说一说,你取出的是什么,可以用来干什么。”引导幼儿说一说:“我拿的是X X,可以用来X X。”
四、延伸
幼儿玩一玩自己从宝盒里找到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