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话说游戏主题的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园的主题游戏。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游戏教学越来越流行。幼儿园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幼儿教育专业团体对游戏活动应作出肯定,促进社会对游戏的广泛认同。对于幼儿园游戏的好处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话说游戏主题的来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游戏主题是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是游戏的灵魂,决定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也决定着游戏的发展。游戏主题的来源有以下几种:

课程内容“引”主题

案例:“汽车城”

“各种各样的车”是中班的一个课程内容。在进行这一活动时,我先讲了“汽车”的制作方法,然后让小朋友利用双休日在家里完成的。星期一早上,孩子们把制作的“车”都带来了,有卡车、有面包车、有公交车等。孩子们非常兴奋,相互介绍着车子的名称、用途。上课了,孩子们手拿自己制作的车辆,不知道放在哪里,大胆的吉宇民说:“老师,我们把车放在玩具架上可以吗?”我回应说:“可以呀。”就这样,全班的孩子都把“车”放到玩具架上。下课时,吉宇民、苏康、周吉鑫等几个小朋友冲到玩具架旁,大声吆喝:“卖汽车喽,卖汽车喽。”“汽车城”这一游戏就这样诞生了。

在课程活动过程中,只要留意观察,就可以捕捉到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和环节,找出幼儿表现出来的兴趣点,作为积极游戏的生长点,引出积极的游戏主题,展开游戏情节。实现游戏与课程内容的互相融合、充实、促进和转换。

提供材料“诱”主题

案例:“卖鸡蛋”

教室旁边有个海洋球池。一天晨间活动时,阳阳用袋子装了大半袋的海洋球,坐在门口的蘑菇凳上,嘴里吆喝着“卖鸡蛋啦,卖鸡蛋啦!”随即,辰辰、熙熙从教室里拿来小篮子,来到阳阳面前说:“鸡蛋怎么卖呀?”阳阳说:“一块钱一个。”一会儿,阳阳面前排了一个长长的队伍,孩子们捧着“鸡蛋”笑眯眯在走廊里走来走去……突然,融融大声叫起来:“卖五香鸡蛋啦!”只见融融站在玩具架旁,把刚“买”来的一篮“鸡蛋”放在玩具架上。不一会儿,鑫鑫、辰辰、熙熙也把一个个装满“鸡蛋”的小篮子整齐的排在玩具架上。从教室搬来小椅子坐着,吆喝着:“卖五香蛋啦,好吃的五香蛋啦!”……

丰富的游戏材料,不但为幼儿游戏的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更是诱发游戏主题的媒介。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操作所提供的材料,将生活中的经验在游戏中再现和再创造。幼儿在自己生成的游戏中自娱自乐,愉悦身心。幼儿自发玩的很多游戏都是由材料诱发的。

游戏过程“生”主题

案例:“咖啡店”

有一次在玩“烧烤店”时,向羽买了肉串,边走边吃。随后他到教室里搬来一张椅子,还拿了一个杯子说:“丁老师,我可不可以边吃肉串边喝饮料啊?”我回应道:“可以啊。”第二天,有几个孩子从家里带来了咖啡杯,有一个孩子带来了“香飘飘”的奶茶杯。我们在楼梯下给他们提供了一张桌子和一张玩具台,这样“咖啡店”的游戏就玩起来了。

游戏的主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在与各相邻游戏的共同发展和碰撞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游戏生发游戏,类似于课程中的主题网络,原先的主题为主干,随着游戏的发展,幼儿不断产生新的兴趣和需要,联想生发新的主题。WwW.yJS21.cOM

生活环境“导”主题

案例:“电脑”

自由活动时,小昱手臂夹着一张16K对折的黑卡纸,走到我面前很神气地说:“这是我的笔记本电脑(边说边打开),这是键盘,这是我的网友。”只见她在对折纸的一页用铅笔画了很多小方方,这就是她向我介绍的“键盘”。第二天,她手拎一盒水彩笔(盒盖、盒身都装着水彩笔),在走廊里走来走去。不一会儿,把水彩笔靠墙放在地上打开盒子,盒盖自然而然靠在墙上,她两手在盒身上敲打着,一会儿叫起来:“我赢了!”后来班上很多孩子玩起了“电脑”游戏。

家庭和社会环境是幼儿产生游戏主题的又一渠道。幼儿的游戏都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是真实生活的写照,由孩子生活的环境“导”出的游戏主题是水到渠成的。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扩展阅读

巧用五个来源,深化角色游戏情节


幼儿园角色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幼儿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能为幼儿适应社会做好准备。但在幼儿园,很多幼儿到了大班还在重复小班的游戏内容和情节,不利于他们社会性的持续发展。为此,我尝试从以下五个来源获取信息,力图促进角色游戏情节和内容的深入。

一是从幼儿游戏错误信息中来。幼儿年龄尚小,社会经验欠缺,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做法。如果教师视若无睹,这些错误的信息就会在幼儿之间扩散,歪曲幼儿的认知。

在一次游戏中。宁宁跑来对我说:“老师,多多生了白血病了,医生正在给她开刀呢!”哦,对了,最近幼儿园里确实有一个孩子生了白血病,全园小朋友还给他捐款了呢。显然,这个信息被幼儿运用到游戏之中了。可是,生了白血病就要给病人开刀吗?在游戏讲评时,围绕这个问题我请幼儿进行讨论,并和幼儿一起上网查阅了资料,了解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共同认识到给白血病病人开刀是不正确的做法。于是,在以后的“娃娃医院”里,就有了给“病人”“血透”等情节的产生。

二是从幼儿游戏创意中来。幼儿游戏时,有些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会想出一些富有创意的游戏情节来。如果这个信息不被教师及时关注并推广,一个好的游戏点子在下次游戏中就不一定能闪现。

在一次游戏中,我看到荣荣小朋友跪在地上用四肢爬着走路,嘴巴里还发出了“汪汪”的声音.并紧紧跟着娃娃家的妈妈。我觉得非常好奇,一问才知道荣荣小朋友做了妈妈的宠物狗。多好的一个创意啊,但由小朋友来扮演小狗并在地上爬着走并不合适。在游戏结束时,我介绍了这个做法,并引导孩子讨论,这样做有什么不好,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个好玩的做法保留下来。最后,我们一致决定用毛绒玩具代替小朋友做宠物。于是,小猫、小狗被孩子从家中带了过来。接下来,宠物商店、宠物医院、宠物美容院也随即产生。商店里的宠物饰品也热销了起来,到医院里给宠物看病的人多了起来,宠物美容院的生意可好了,游戏情节丰富而有趣。

三是从幼儿游戏矛盾中来。在游戏中幼儿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大家各执己见,相持不下,有时甚至影响到游戏的进程。

一次娃娃家为了给娃娃过生日,爸爸和妈妈为在家过生日还是到饭店过生日而僵持不下。我及时走进娃娃家,送了一个蛋糕,建议爸爸、妈妈中午在家给娃娃过生日,就三个人过;晚上到饭店里去过,还可以邀请朋友一起去。矛盾解决了,娃娃家顿时又忙碌了起来。以后每次娃娃家娃娃过生日时,家里很热闹,饭店里也很热闹。

四是从幼儿游戏冷门中来。有时候,有的游戏角会非常冷清。如我班在“喜羊羊小吃店”的生意最近不是很好。在小吃店里“上班”的小朋友近来总是无所事事。针对这样的冷门现象,在游戏讲评时我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喜羊羊小吃店”的生意好起来。经过讨论,大家想出了许多办法,如增加自助烧烤等吸引顾客,或者是提供上门服务。于是,“喜羊羊小吃店”的生意逐渐火爆起来了。

五是从现实生活时尚因素中来。现实生活是丰富游戏的灵感来源,尤其是一些时尚的、健康的因素一旦引人角色游戏,特别能促进游戏情节的生成,如抽奖、赠消费券、演艺饭店、茶座、旅行社、卡拉OK厅等。以“抽奖”为例,若发现哪个区角的游戏比较冷门。我就把抽奖箱放到哪个游戏角里。而抽奖的内容自然应具有奖励性,能够鼓励孩子到冷门的游戏角去玩,如免费到“游乐场”玩一次,在“理发店”理发三次可获赠“喜羊羊小吃店”抵用券30元等。这样的方式既丰富了比较冷门的游戏角。又促进了各个游戏角之间的互动。

小班主题游戏的开展


主题游戏是通过一系列活动不断向外扩展延伸最后形成的一个有机的动态的网络系统。几年来,我园开展的主题游戏常是为应付观摩活动,幼儿在教师的按排下被动地接受游戏。本学期,我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关心的焦点和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生成有教育价值的主题游戏。并按主题游戏的网络联系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好教育的时机,开展起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

一、构建主题网络,平行游戏练习。

小班幼儿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阶段,游戏方式大多以平行游戏为主。在幼儿对某一小主题产生游戏欲望后,便可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在同一层面投放多种游戏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需要去选择活动材料进行练习。平行练习的过程是幼儿根据自已的意愿,用不同材料,不同方式来表现同一主题的创造性活动,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当我们带着孩子外出散步时,孩子们在草地上欢呼雀跃,有追赶蝴蝶、大声叫喊的;有采来野花戴在头上的;还有伏在地上学小虫爬的。由于每次散步时间短,孩子们玩得意犹未尽,于是产生打扮春天的游戏主题。在组织幼儿认知了春天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打扮春姑娘、快乐的小池塘、绿绿的草地、小鸡出壳等一系列表现春天的网络图。针对每一个主题游戏,我们都开展了平行游戏活动。如在打扮春姑娘时,我在美工区进行扩展,让每个幼儿有机会参与这一游戏。在教室的六张小桌上投放了多种用来装扮的材料,有即时贴,绸带,野花,柳条,旧纱巾,夹子等,孩子们各自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材料,有的用野花夹在头上,用柳条盘成辫子;有的将绸带系在腰间,将纱巾披在肩上;还有的幼儿能够在即时贴上剪花,贴在额上、脸上,打扮得花枝招展。通过这种平行练习,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提高,热爱自然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审美能力。

二、围绕主题网络,分组游戏活动。

分组活动是在平行练习过多个小主题的基础上,同时提供多种游戏内容,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结合开展的游戏活动。开展分组游戏活动是加强幼儿兴趣性,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有效途径。我们以区域活动的形式将各个小主题用简单的标记区分,让幼儿以插游戏牌的方式选择区域,支配材料。例如,我班幼儿玩过打扮春姑娘,快乐小池塘,绿绿的草地,小鸡出壳等一系列主题游戏后,我们在活动室设置了四大块游戏区,幼儿拿到游戏牌后很快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主题内容和游戏材料,幼儿在玩过一种内容游戏后,还可按意愿与别的组员进行交换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即玩得兴致勃勃,又增强了深入主题游戏的愿望,更使活动区域成了童心的驿站。

三、深化主题网络,综合游戏活动。

综合游戏活动是在游戏的进行和发展中,通过教师主导作用,将一个个小主题有机结合,使幼儿获得新的、整体的、有联系的经验。综合游戏活动并不是主题游戏的一个终结,而是游戏发展和幼儿创造的需要。当孩子们玩过一系列游戏后,产生了一种主动探索春天的欲望,有孩子问我:“老师,春天有西瓜吗?”对于这类问题,我觉得有必要让幼儿明白,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些水果、蔬菜植物可以反季节栽种,这些问题容易引起幼儿认识上的混淆,为了加深幼儿对春天的认知,我利用家庭教育资源,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家长们积极参与,有的带了图片、书籍;有的带孩子外出郊游,通过放风筝等活动,不但丰富了孩子的知识,而且为孩子的游戏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使幼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而综合游戏活动为孩子们创造了这种机会。在小组游戏活动的基础上,孩子们把自己获得的新信息经过重新组合,融入到游戏玩法的创新中去,如:孩子们在画小河时,有的用毛笔配颜料涂上小蝌蚪,在操作材料上剪下小青蛙;有的用泥工捏了小鱼,用皱纹纸搓了小草,孩子们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技能,共同组建了想象丰富的春天场景;鱼儿在水中游,小蝌蚪在寻找青蛙妈妈,小鸟在歌唱,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通过这种小主题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幼儿的社会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满足了幼儿探索和创造的需要。

浅谈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游戏的融合


摘要]

《纲要》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我们选择"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融合的策略"作为贯彻《纲要》的切入点,就是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研究中,吸收新鲜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经验,改变以传统知识为核心的课程观,把教育过程构建为让参与其中的所有人,尤其是幼儿、教师都能共同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区域活动;主题活动;融合;材料;环境创设

幼儿园的区域游戏和主题活动游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讲区域游戏关注的是区域材料的使用和挖掘。主题活动和游戏是关注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因此,将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形成教育整体,有效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丰富扩展。反过来又促进幼儿在区域中探索体验,实现教育价值的提升。

一、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的含义

区域活动是教师以教育目标,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吸引儿童自主选择并在活动区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我学习、探索、发现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和摆弄玩教具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

主题活动是围绕着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中心内容即主题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它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打破学科领域的界限,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充分地利用区域活动 [①] ,将主题中儿童自主探索和操作的内容与区域活动融为一体。这样的融合将极大地拓展儿童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增强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区域活动的开放性,主题活动的很多目标才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延伸与补充。

二、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关系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先行者”。

作为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孩子,因为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只有了解了孩子,设计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需要,促进他们的发展。当我们确定好主题以后,不仅要先思考一些教学活动,还要想想在区域活动中作出哪些调整,将一些旧的主题材料换掉,投放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新材料。在了解孩子对此活动的兴趣时,让孩子通过区域活动,发现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自主探索。 [②] 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已有经验等,再进行梳理,将一些符合孩子兴趣的、有价值的东西生成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交流与提升经验,将一些幼儿可以在自主探索思考下完成的东西作为区域活动的内容。

如进行大班主题活动“我爱我的家乡”时,我们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玩高跷、沙包、跳绳、踢毽子等材料,就生成了“我收集的民间玩具”、“好玩的玩具”、“高跷大比拼”、“沙包的多种玩法”“我来做玩具”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玩具的玩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使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再比如我们在进行“树叶变变变”主题活动时设计了一个本土化的集体教育活动“树叶贴”,老师把树叶贴画先投放于美术区内,发现大多数幼儿只是模仿范例贴画,小部分幼儿能进行创意,根据树叶的不同外型制作成“公鸡”,“蝴蝶”“跳舞的人”等画面。只有一位幼儿想利用剪刀进行修剪树叶创造出富有创意的“小帆船”。于是,在集体活动中,我们让幼儿先欣赏区域活动中的幼儿作品,再把活动重点放在引导幼儿根据树叶造型进行充分想象,看谁想的和别人的不一样。最后再出示那位小朋友制作的“小帆船”作品,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路,使幼儿在制作树叶贴画时思维活跃,进行自己独特的创意。

2.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但是,有时受到材料的局限,不得不分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许多被动型的幼儿在这时就只能被动地观望,无法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那么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些反应慢的幼儿才刚有些开窍,可是由于时间的不允许,被迫终止探索,那么便可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再有,集体教育活动结束,个别幼儿对探索的内容,意犹未尽,还想深入下去继续探索,区域活动就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的需要,使其的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比如在小班时我们组织的主题活动“我有一双小小手”中的美术活动《我的小手会作画》,让幼儿在课堂上用自己的小手作画,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在一堂课的时间里,难以让所有的小朋友一个个进行解说介绍,有的小朋友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时我们就把这一教学内容放在区域活动中,利用区域活动的时间,让没完成的幼儿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幼儿还可向小伙伴们解说介绍其作品,并相互进行交流讨论、修改。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区域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集体授课的形式。

教育的出发点从教师转向幼儿,强调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也为孩子对于主题内容的掌握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

三、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融合的策略

在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可以将两者进行融合,共同作用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一)结合主题创设区域活动

在设计时,我们根据预设的主题活动,不仅要考虑到主题活动中哪些内容适合运用于自主性较强的区域游戏,而且要体现多层次的活动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符合自己水平的玩教具和活动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爱好去做自己喜欢的活动。而我们教师则需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帮助和指导,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并提高幼儿对主题的认识和关注。

《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应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围绕主题教育目标,师幼共创动态、变化的活动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尤其是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适宜的动态、变化的环境和材料可以有效引发和促进幼儿的发展。 [③] 因此,围绕主题教育目标创设动态、变化的环境尤其重要。

例如,大班主题《我的生活我做主》活动目标为:从不同的角度,采用有效手段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鼓励幼儿展示与众不同的自己;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任务意识以及责任感,激发幼儿自豪感和积极向上的愿望,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感受他人的关爱,乐于与同伴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学会感恩,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其他小朋友的关怀以及对周围人的感激之情。

围绕主题教育目标,我们更加突出游戏化、生活化、自主化,师幼共同参与,特别关注幼儿自主游戏、习惯养成、经验积累等方面的培养,创设了多元化的活动环境。

主题环境墙饰有:情绪记录表(教师、幼儿每天用简笔画表情脸谱记录自己的情绪,看看谁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我的优缺点(让幼儿通过图文表述、绘画等将自己的优点、缺点展示出来,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意识);我的爱好(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物品陈列出来,大家相互欣赏,彼此交流看法,了解更多知识);奇妙的大自然(师幼共同收集各种自然现象的图片,扩展幼儿知识面,开阔幼儿眼界);我的梦想(展示幼儿表演的图片和自制的图书,让大家了解各自的梦想);感恩的心作品展;我喜欢的运动(展示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的各种体育图片)等。

主题区域环境设置:益智区(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用品图卡,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生活用品,并了解其用途;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玩分小花、摸棋子游戏,供幼儿进行9、10的分合练习;提供九方格图、记录单,引导幼儿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出九方格图案;提供实物卡片,让幼儿算出两群物体的总数;提供种子供幼儿进行种子分类和制作种子粘贴画)、语言区(提供有关蚕宝宝的书供幼儿阅读,引导幼儿制作蚕宝宝生长、活动过程简介图;提供有关动物游泳的图书,了解各种动物有趣的游泳姿势,丰富相关经验;投放有关自然现象的卡片,下面写有相应的汉字,供幼儿看图片认识汉字;提供纸和笔,鼓励幼儿先用绘画的形式创作“亲一亲”画面,再交流仿编的故事,将幼儿创作的内容订成一本书,供幼儿阅读讲述;提供一些寓言图画书,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特点。)、种植区(提供种子实物和植物卡片,让幼儿进行“这是谁的种子”的配对活动;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制作各种不同材料的尺子,并用尺子学习测量植物宝宝的高度。)、美工区(提供颜料、纸、笔等,引导幼儿印染风筝,练习用对印画的方法表现蝴蝶的造型和色彩的对称、创作七色花;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制作风车;展示各种茶叶罐并引导幼儿设计装饰茶叶罐;提供手工材料硬卡纸、蜡光纸,让幼儿制作小铜人、小蜡人;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设计手套、衣服;提供油泥、纸及废旧物品制作家具、衣服、裤子等,引导幼儿分类摆放;制作给新朋友的礼物)、自然角(饲养小蝌蚪,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变化;提供盆栽植物、小金鱼等,让幼儿做动植物是否需要空气的实验;多提供一些春季盆栽植物供幼儿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表演区(结合歌唱活动《买菜》,引导幼儿在表演区开设菜场,幼儿结伴买菜体验买菜的乐趣;提供安全场地、音乐磁带、一些塑料道具、服饰等,引导幼儿模仿杂技演员简单的表演动作,增强幼儿身体的灵活性,教师注意指导与保护;提供小军装、军帽、玩具手枪等,供幼儿表演解放军英勇战斗的故事;结合语言教学活动,与幼儿共同准备各角色头饰、服饰、道具等进行故事表演活动;将情境表演的材料放置在小舞台中,让幼儿自由扮演角色。)、才艺展示区(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地进行才艺展示;开展“小小电视台”游戏,让幼儿体验竞选主持人和当主持人,也可以轮流体验当主持人。)

上述主题环境墙饰与主题区域环境设置并不是同一时间呈现,而是结合主题活动相关内容的开展情况同步或作为延伸活动设置相应内容,注重动态性、参与性、教育性 [④] ,防止了环境创设内容的片面化,孩子们在教师新创设的环境中通过与区域活动材料互动、与同伴相互交往,使主题环境创设、主题区域活动开展得更加有趣、生动,真正将孩子的生活还给孩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区域活动材料,拓展区域活动内容。

主题区域活动的开展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分组的形式展开的,根据孩子们的个体差异,需要教师为班级内的每个幼儿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而这么多的材料单单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容易完成的,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发动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情况提供一些就可以解决区域活动材料不足的问题。在优化区域活动环境时 [⑤] ,根据主题内容提前告诉家长与孩子一起准备材料,怎么准备,什么时候用,目的是什么,同家长讲清楚,家长是家园共育中的响应者、参与者、教育者,合理利用家长资源,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区域活动材料收集过程中,让他们与幼儿共同参与,既能丰富区域活动材料,又能拓展区域活动内容,因为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专长和爱好,能成为协助我们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教育资源,也是区域活动材料最重要的提供者。

例如,在中班主题区域活动活动《春天和夏天》展开前,我们利用家长园地和班级QQ群,提前告诉家长近阶段主题目标和要开展的主题区域活动,了解废旧材料的教育价值,重点是需要和幼儿一起收集什么材料、共同制作什么玩具、需要参与哪些区域活动、目的是什么,让家长对区域活动的方式和途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和幼儿共同收集材料时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宜性。很快,家长结合主题活动目标和要求,收集了系列的活动材料成品与半成品:和幼儿一起收集了有关蜗牛的知识与图片展示到主题墙上;带来了许多方便幼儿观察的动植物并带到班级自然角,如小蝌蚪、蚕、野生小鱼、泥鳅、甲壳虫、蜗牛、迎春花、洋葱、土豆、大蒜、豌豆等;收集扑克牌放到益智区让幼儿比大小、按数字顺序排列或玩接龙游戏;带来了筷子和弹子放在生活区让幼儿开展夹弹子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获得快乐,又锻炼运用筷子的能力,也可让幼儿学习计数和比较数量的多少;带幼儿出游时认识春夏季常见花卉并拍下来,布置到活动室里;收集了动植物标本并让孩子带到幼儿园与大家分享;收集了蝴蝶的邮票、印刷品、标本等资料,放到班级展板供孩子们相互交流欣赏;收集了有关京剧扮相、剧照、图片资料带到幼儿园充实京剧角,供幼儿欣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京剧艺术;

正是因为有了家长们的支持,班级的的主题区域环境才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也进一步丰富了区域活动内容。另外,每阶段主题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了解家长参与活动后的感想,只有理解了他们的想法,才能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才能巧用办法去激发家长参与班级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为以后开发和有效利用家庭资源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二)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调整区域活动的内容和材料

有时区域活动的内容和材料不能有效的支持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形式与内容的脱节会导致幼儿的学习缺乏连贯性和可操作性,因而显得盲目、无所适从。这时我们教师应充分作好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要善于观察、善于调整 [⑥] ,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性环境以及丰富的可操作材料,满足幼儿探索、操作、求知的需要。如在“我爱我的家乡”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的需要,在自然角增加了“种子宴会”“我种的植物”“丰收角”等内容,通过幼儿的观察、思考、讨论、记录等,使幼儿相互交流,集思广益 [⑦] ,初步尝试以自己的能力照顾植物,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培养了幼儿的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认识了大兴的特产植物,并将它们放在丰收角进行展示,形成了较好的自我学习的氛围。这些内容的增加,推动了主题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使幼儿对家乡的认识更加深入。

此外,我们在布置区域的时候要舍得丢弃,有些陈旧的东西就该毫不留情的收起来或扔掉。不要以为放满东西就是好,孰不知一些没用的材料会给幼儿带来困惑,占据幼儿活动场地,同时影响幼儿操作时的注意力。如在“搭建大兴的建筑”的操作活动中,在建筑区放了很多小动物、小汽车模型等,有些幼儿就会忍不住玩玩小动物、小汽车模型,操作重心会明显的转移,势必影响幼儿对搭建建筑物的专心度。所以,我们班在有重点地开展区域活动时,往往提前排除干扰因素,使幼儿专注于某项或某几项操作活动中,保证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一些有益的知识经验。

(三)在区域活动中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材料的投放者和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及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材料投放,通过观察,发现某些学习内容是大多数幼儿的兴趣点,同时,发现幼儿在操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是零碎的、表面的,但却具有继续探索的价值。于是,就有了提升幼儿经验的需要,从而生成了集体教育内容。

如“好玩的瓶瓶罐罐”这一活动就来自于孩子在表演区进行的表演活动,一位幼儿无意间敲打几个我们做实验用的瓶子时,发出了悦耳的声音,孩子们高兴极了,有节奏的敲打着瓶子,引来好多小朋友围观,第二天有几位小朋友也带来了好多瓶子,在表演区进行表演。我发现他们对这个特别感兴趣。于是“好玩的瓶瓶罐罐”这个主题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而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补充和拓展,已成为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但以往的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往往独立进行,缺少相联性、互助性,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最大教育价值。在幼教改革大步向前的今天,我们将重新审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探讨两者间的有效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主题下的区域活动这以研究内容,它能让幼儿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

实现主题学习与游戏的融合


随着幼儿园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主题学习与游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只有真正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主题学习与游戏的融合”。我认为,幼儿在两种活动中的感受体验是不同的,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游戏可以是一种无意学习的方式,而主题学习也可以通过游戏化的形式展开,两者应该“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一、追求学习活动中的“玩中学”

在主题学习活动中,我尝试着以游戏为切入口,充分利用游戏所具有的教育和玩乐两大功能,寓教于乐,创设相应情境,以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游戏机会,使单一的学习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并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音乐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小蝌蚪长大以后又会变成什么?当幼儿好奇地问教师这些问题时,教师应该用什么方式、开展什么活动帮助幼儿寻找答案呢?在小班主题活动“小花园”中,我尝试用音乐游戏作为有效载体,让幼儿体验“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

所有幼儿先装扮成一群黑黑的有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寻找着自己的妈妈。“我的妈妈到底长什么样呢?”在聆听故事中幼儿渐渐地明白:“哦!原来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此时,小蝌蚪兴奋地都想变成青蛙。“咦!尾巴不见了,长出四条腿,变出了白肚皮,穿上了绿衣服。”就这样,听着音乐节奏,幼儿用自己的动作大胆表现,运用美工技能装扮自己。不一会儿,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青蛙出现了。

在音乐游戏中,幼儿不仅了解了小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也表达了小蝌蚪爱妈妈的情感。音乐元素和美工技能也自然地渗透在整个音乐游戏中,促进幼儿情绪和音乐能力的综合发展。

配对游戏“找朋友”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来认识和区别事物,受这种思维特点的影响,幼儿认识物体时需要通过自身对物体的直接感知以及自身的实际动作。在活动“找朋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老虎、豹子、斑马、奶牛这四种动物的皮毛背心,这些材料突显了四种动物不同的皮毛特征,幼儿选择并穿上皮毛背心后,对这四种动物的外形充满了好奇。

这时我们的配对游戏“找朋友”开始了。首先,幼儿可以从颜色上区分、寻找和自己相同的朋友,还要根据花纹特征找到和自己相同的朋友;找到朋友后,老虎和豹子抱一抱,斑马和奶牛亲一亲。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巩固了关于动物皮毛特征的认知经验,体验与同伴交朋友的快乐。虽然四种动物的皮毛特征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挑战,但幼儿投入的神情让我们感受到在游戏中学习给他们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以游戏化的方式呈现教师预设的学习活动,同时又在游戏中生成更多的学习内容,因此,“玩中学”可以说是实现“主题学习与游戏的融合”的好途径。

二、鼓励幼儿将学习经历融入游戏中

●由“挑食”引发的游戏

在进餐环节,教师经常会发现小班幼儿的挑食现象,很多幼儿不喜欢吃蔬菜,家长对此也伤透了脑筋。针对这个情况,我带着幼儿一起去逛了逛菜场,说说认认一些常见的蔬菜。“圆圆的番茄我喜欢,我爱吃番茄;长长的茄子我喜欢、绿绿的黄瓜我最爱。”在菜场里,幼儿七嘴八舌地说着,兴奋不已。

“她是谁呀?”文文好奇地问。聪聪说:“她是卖菜的阿姨呀。”“对呀,菜场阿姨又是怎样卖菜的呢?让我们来问问她吧。”所有幼儿抬着头瞪大眼睛仔细地观察着卖菜阿姨的工作过程。就这样,幼儿逛了一圈菜场后,积累了很多有关菜场的经验,也体验到了“卖菜”是怎么一回事。

当所有幼儿还热衷于蔬菜这个话题,回味着逛菜场的情景时,我就趁着这个火候,和幼儿一起开展了角色游戏“菜场”。他们卖菜、分菜,还不停地叫卖着:“红红的番茄谁喜欢?长长的茄子谁要买?”渐渐地,幼儿对蔬菜有了好感,喜欢上了这些“蔬菜宝宝”,挑食的现象也越来越少。

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的学习经历与游戏实现了有效融合,我们也见证了幼儿对蔬菜从不喜欢到喜欢的转变过程,同时,幼儿在学习与游戏中也获得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养成了较好的进餐习惯。

将主题学习中的探索兴趣延伸至游戏中

中班幼儿在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中充分感受到家给自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后,开始对房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了解了一些房子奇特的造型后,他们开始画房子、用积木搭房子,想象着一幢幢属于自己的房子。于是,我便组织了一次亲子活动,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来造房子。大家大胆想象,尽情发挥,许多“别墅”“庭院”映入眼帘,幼儿和家长都沉浸在自己的“设计”中。

有一天,浩浩对我说:“老师,我们来卖房子吧。”“怎么卖呢?”“要向别人介绍房子,还要给房子标上价格,就能卖出去了……”于是,我们的角色游戏中又多了“售楼中心”这一由幼儿自发生成的内容。

主题学习与游戏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这样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当主题学习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开放性的游戏活动时,师生都会积极忘我地投入其中;当“学”的过程变为“玩”的过程时,幼儿的“学”也会变得更加有效。

专家点评:

游戏和学习

游戏和学习,在现实中似乎是相冲突的两件事。因此,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会简单地划清游戏和学习的界限,使两者并列,相对独立,呈现“教归教,玩归玩”的态势。然而,伴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体会到,在顺应幼儿游戏意愿、满足幼儿游戏需要的过程中,用一种支持游戏进程的手段充分鼓励幼儿参与到与课程相应、与幼儿需要相符的活动中,让幼儿体验“玩”的乐趣,让教师清楚自己要“教”什么,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在游戏中走进“我们的城市”》让我们看到了幼儿不断发展的游戏过程,也看到教师不断回应幼儿的创意,并能对幼儿获得的关键经验进行归纳与分析;而《实现主题学习与游戏的融合》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如何运用教学游戏推进幼儿的发展,教师从中也发现了游戏可以巩固幼儿的学习经验,成为幼儿反复操练的过程……

如何达到游戏与学习相融合的境界,我认为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种专业能力:

第一,能共享幼儿游戏,乐意“当真”参与到游戏中,不刻意制订每天的游戏目标,充分享受幼儿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

第二,善于准确地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在判断幼儿原有经验的同时,又对幼儿发展的“大纲”以及各种主题学习的关键经验烂熟于胸,能游刃有余地分析出幼儿可能的发展方向。

第三,运用多种方法睿智地推进幼儿游戏,或提供帮助,或组织讨论,或传授经验等。

第四,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学习中不一定有游戏,游戏中一定有学习”,真正在游戏与教学中建构动态联系,让游戏成为幼儿发展、学习的重要方式。

最后,我们倡导教师适时适度地落实回应教育。事实上,避免游戏中“该放手时却牢牢把握”而“该出手时却错失良机”的窘态是很多教师的愿望。可如何规避呢?很简单,当幼儿能玩、会玩时,就给予充分的认同与宽容;当幼儿缺乏道具时,提供材料支持与物质保障;当游戏主题陷入低迷、出现混乱甚至错误的经验时,不妨引发一些新情节或和幼儿一起“化解困惑”;而当幼儿缺乏经验时,则当仁不让地传授一些新经验……其实,回应的时机与方法还有很多很多,作为游戏中的玩伴,提供一些适宜的回应是对教师智慧的考验。

(上海市幼儿游戏教育研究所徐则民)

表演游戏与主题活动的整合


导读:表演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巧(语言、动作、手势、表情)再现作品内容的创造性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的需要。

长汀实幼:蓝婉娟

表演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巧(语言、动作、手势、表情)再现作品内容的创造性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的需要。但由于表演游戏是对文艺作品的再创造,孩子往往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去扮演角色,反映作品的内容。但由于孩子的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往往想渲染某个情节却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尝试将表演游戏和主题活动整合在一起,通过主题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在表演中能够把在主题活动中理解、掌握的知识应用到表演中,使表演更鲜活生动,更丰富自然。

回顾以往的教学,我们发现表演游戏的开展往往是和主题活动相分离的,往往偏向表演游戏自身的特点脱离主题,相对独立的纵向操作。如何真正将表演游戏和主题活动整合在一起?如何更好的开展表演游戏?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研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力求表演游戏的目标与主题目标相整合

有了明确的主题目标才能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预成主题时,主题根据生成原因,主题价值等因素制定主题目标,选择各领域内容(包括游戏),所以表演游戏与主题是从属关系,表演应为主题服务。表演游戏在主题大目标的指导下,在考虑游戏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在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上努力与主题目标整合。如:刚开学不久,班上来了不少新生,孩子是很需要伙伴的,陌生的环境中让他们感到孤独。小班的孩子自我的意识正逐步形成。在这一特殊的时刻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来关心周围的朋友,让新来的朋友感受的集体的温馨我们进行《好朋友》的主题活动。主题目标为:体会微笑面对朋友的快乐;乐于和同伴交往和同伴一起分享快乐;体验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乐趣等等。为此,我们从孩子内心需求出发,选择设计了表演活动《下雨的时候》该表演活动的情感目标为:通过表演活动体验帮助朋友的快乐。这一目标正好和主题中的目标吻合。又如我们在开展《亲亲一家人》的主题活动时在活动中我们强化亲情呵护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集合,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感受着妈妈的爱,家人的关怀。幼儿在家常常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被宠爱,被保护,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幼儿也应该学会感激、学会报答、学会爱。从这一主题目标上我们选择了《小兔乖乖》这一表演的内容。一是因为这个故事经典的故事情节很符合小班孩子的兴趣需要,二是因为在这个表演游戏中,幼儿可以体会到妈妈的爱,可以感受家庭的温馨,家庭成员团结的力量。这一目标也和主题中的目标吻合。

二、整合主题内容丰富游戏内容

任何主题必然包含各种因素,有些比较显形,有些比较隐性,需要对其认真分析,发掘主题中和表演相关的因素,挖掘表演中和主题中吻合的内容丰富表演游戏。在《下雨的时候》表演游戏中一些主题活动中的儿歌、歌曲等都很自然地整合在其中。如:在表演避雨的那一段只有几句枯燥的对白,可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把主题活动中《共伞》的情节增加到了表演中,孩子们增加了紧紧抱在一起的动作,增加了卷裤子的动作。当雨停后孩子们又选择了主题活动中的一首儿歌《互相帮助别忘记》还有些孩子做起了主题活动中的一些游戏。在表演《小兔乖乖》时兔妈妈去拔萝卜,本来兔妈妈提起篮子交代后就自己走出了家门。可在老师引导幼儿回忆了主题活动中《我爱妈妈》的故事情节后,幼儿在表演时增加了帮妈妈提篮子,帮妈妈开门,请妈妈慢走,妈妈回来后请妈妈喝水,坐下来歇歇等互动的环节。有一个扮演妈妈的孩子还帮一只小兔整理衣领,一切的表演是那么的生动自然。在表演中孩子还提出了大灰狼来了的时候用手机通知妈妈,大灰狼很懒惰不干活只会在家看电视等一些很符合生活实际的想法。一些简单的表演内容反复了几次幼儿往往会索然无味,但一旦有了孩子们来自主题活动内容的整合,那表演真正的乐趣就有了。孩子们增加了创造性的语言和情节给表演注入了新的生命,内容也更贴近幼儿让幼儿更喜欢表演。

三、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表演道具制作,场景安排上我也跳出了以往的框框,我和孩子一起讨论表演中需要什么,每个角色需要怎么装扮,我想把孩子绘画、手工、想象的技能都用上。虽然孩子由于年龄和经验的影响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并不都合适,但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他们感觉到了参与的快乐,成了表演游戏的小主人。于是桌子、椅子、袋子、报纸等都成了我们的道具。需要肯定的是孩子们的一些想法可以拓宽我们老师的思维,许多孩子还提出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他们一起做。

四、家长的支持是表演游戏得以丰富的源泉

家长的支持成了我们表演游戏得以丰富的源泉。当小朋友提出请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游戏的道具时我只是报着试试看的态度。首先我发给家长每人一份表演故事单,请家长配合辅导孩子熟悉故事情节。没想到第二天就有家长提出要制作道具的愿望,这使我万分高兴。因为幼儿的年龄较小,如果可以在家和家长配合制作出表演的道具,将是多好的事情呀。于是我每天都把幼儿从家里带来的道具展出,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接连一个星期都有道具陆续地带到班级。为了使家长了解表演的情况,我还把家长请到了班级来观看幼儿的表演,一些家长还参加了表演,增加了游戏的开放性。幼儿表演的积极性也高涨了起来。

经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我们班的孩子有了较大的进步,自主愉悦游戏的兴趣浓厚,增强了同伴间的交往,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由于受幼儿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的限制幼儿创造性表演还不够,表演的内容还不够深入。相信随着表演次数的增多和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读中、大班时他们的表演会变得不再拘谨平淡,他们会把模仿文艺作品改变为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主题活动内容创造性地表演故事,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动作重新组织表演,他们再现的角色也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创造性。我相信也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游戏主题《瓶子变变变》


一.幼儿发展情况

我们大(1)班是由原中(1)班升上来的幼儿组成,从小班开始我们进行的是“在本体性游戏中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研究,通过两年的不断探索,我们的游戏已从原来固定区域模式走出来。幼儿从玩简单的情景性游戏逐渐发展到了自主地提出游戏建议,收集游戏材料,大胆地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并逐步自行建立、执行游戏规则。幼儿在本体性游戏活动中的兴趣浓厚,参与的积极性高。随着他们游戏经验的不断丰富与积累,他们会自主地开展一些小型的主题性游戏活动,如“娃娃淋浴房”、“造汽车”等,并能体现一物多玩,充分地表现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活动背景与条件

在中班上学期我们游戏研究中把重点放在分区活动的规则意识的培养上,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孩子们对分区自选游戏已有了很大的兴趣,而且规则意识也增强了,各区有明确的目的,固定的场地,幼儿能按意愿选择喜欢的活动区。本学期我们把重点移向“开放材料”——即把游戏材料归类后集中放置,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材料,选择空间,进行自主游戏。游戏中我们建议孩子们先选好自己的同伴后选择材料,允许他们推着整理箱到任何一个适合的地方搭建自己的游戏区开展自主游戏。改变形式后幼儿对游戏更有兴趣,而且会协商着找邻居,分工合作玩得很开心。

于是后来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共同收集了各类纸盒、瓶盖、烟盒等废旧材料,为便于幼儿游戏还提供一些半成品如:做了一半的纸杯娃娃等。集中放置在整理箱中,游戏时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材料,精心制作新颖、独特的作品,他们会用胶卷盒做火车,药盒做汽车、小床等。利用废旧材料做做玩玩,即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又让孩子们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开放游戏材料后幼儿游戏不受区域的限制,图书架可以拿到楼上平台处看,可以拿着橡皮泥到娃娃家制作点心,可以用雪碧瓶做一些装饰品,孩子们玩起

来自由度大,共享空间,创造性发挥更大。然而在孩子们的自主游戏中我们发现,一般的动手做做的游戏老师只会把漂亮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供孩子们观赏,而且有时还会提醒“不要碰”以防弄坏等。这样做我们发现孩子们动手做的兴趣会消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孩子们的创造性的发挥,没有体现它的真正价值,所以我们设计了 “瓶子变变变”这一主题活动,各种瓶子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收集起来变废为宝,让幼儿展开想象→动手做做→创造性地玩玩→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游戏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根据自己的瓶子的形状进行设计制作玩具,并尝试用各种工具和废旧辅助材料进行装饰。

2.让幼儿利用自己“变”出的玩具进行游戏,尝试一物多玩,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3.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地与同伴和老师交流自己游戏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团结协作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四.环境布置与材料

(一)环境创设

给幼儿一个温馨自由的活动空间。

(二)材料准备

各种瓶子、即时贴、图画纸、记号笔、油画棒、布、蛋壳、毛线、牙刷、小木梳等。

五.游戏组织与指导

(一)游戏组织

1.开始部分

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揭示主题。

2.基本部分

主题游戏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探索


自"九五"以来,我园一直在研究主体性教育,探讨如何通过适宜的策略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我们先后开展了关于师幼互动中的适宜应答策略、区域游戏中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观察幼儿的有效策略等研究。通过研究,教师的观念在逐渐转变,幼儿的游戏更加自主、多元。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样一些现象,例如,有些幼儿看似在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但经常是简单的重复,兴趣性、专注性、坚持性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教师学会了尊重和放手,但是放手了,对幼儿游戏的支持又不够了。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游戏中,一部分幼儿并没有投入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游戏中,或者说游戏材料或内容并没有真正激发起幼儿深入游戏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观念的转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基于此,近几年,我们开始探索如何让幼儿玩自己的游戏,并且在游戏中能实现深度学习;同时,让教师在实践中更有抓手。关于主题游戏的探素就是我们在实践研究中的一种尝试。

主题游戏不是一个新提法,我们所强调的主题游戏是指以幼儿为主体的,从幼儿的兴趣中生发的,能支持幼儿进行深度游戏和学习的有主题的集体、小组或个别游戏。主题其实就是一种情境,它赋予了幼儿的游戏以更加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让幼儿的游戏更有意思、更有意义。

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对我园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了简单梳理,大致可以概括为4种情况。(见表1)

通过上述梳理,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我园幼儿的游戏状态,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我园教师在支持幼儿深度学习方面的主要问题。

第一,如何深入细致地观察幼儿,识别幼儿的真兴趣?

第二,如何基于幼儿的游戏兴趣,分析其中蕴含的"学习机会",引导幼儿生成游戏主题?

第三,如何基于幼儿的游戏表现,发挥主导作用,持续推进幼儿游戏,引发幼儿深度学习?

围绕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持续的实践研究和探索。我们的研究是在"发现问题--反思调整--再实践--发现问题"这样的循环中螺旋上升的,研究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促使我们边实践,边反思,边研究,边调整。

问题1

如何让幼儿的游戏更有意思、更有意义?--主题的生成

实践中的现象

在日常深入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的两种游戏状态:一种是,一进入教室,安安静静的,有的幼儿看似在玩自己的游戏,但是从他们的表情、专注程度、互动等方面观察,并不是很积极;还有一种,进入班级后发现大部分孩子都热火朝天地在忙碌着,很积极,很投入,很自主,而且愿意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透过现象看本质

看似都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游戏,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在哪一种状态下幼儿能获得更大的发展?于是,我们分析是什么影响了幼儿的游戏状态和游戏中的发展。研究中我们发现,主题的引入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幼儿兴趣的主题能够很好地调动幼儿自主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让幼儿有更多的思维参与和更加持久的探索和学习。

我们的实践与尝试

我们从区域游戏入手,尝试将班级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整合,支持幼儿玩有主题的游戏。我们发现幼儿的游戏更加有目的、有计划了,而且游戏更加投入和持久。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个别主题如何能满足不同幼儿的游戏兴趣,如何在游戏中处理个别幼儿的兴趣和班级主题的关系?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反思,我们认识到,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要转变我们的观念,要进一步落实"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以幼儿的游戏兴趣和需求为依据确立主题,而不能以一个统一的主题框住幼儿的游戏。(案例《屋顶的秘密》,详见本期第27页)

我们的收获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主题游戏的核心是"游戏",而不是"主题",主题只是一个媒介,一个能让幼儿的游戏更加有目的、有计划、有意思、有意义的载体。主题可大、可小;在同一个主题下,可以融入幼儿不同的兴趣点;主题会随着幼儿游戏的进展而不断推进或者变化。那么,主题从何而来?我们通常的共识是:主题从幼儿的兴趣中来。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是到底什么是幼儿的真兴趣,如何在兴趣的基础上生成主题,这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摸索的。正像杜威强调的,兴趣是"儿童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是"儿童已发展到什么状态的标志",真正的兴趣蕴含着对意志和努力的要求。

1.主题的生成

通过对实践案例的剖析,我们尝试梳理出主题游戏中"主题"的生成过程:关注孩子的话题、问题--识别孩子的"真兴趣"--分析游戏中蕴含的发展价值--找到游戏中蕴含的"学习机会"--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想法--和幼儿一起明确游戏的主题--在游戏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拓展主题,生成新主题。

2.主题的类型

在本阶段的实践研究中,我们认识到幼儿的兴趣是多元的,由兴趣生发的主题也是多元的,我们不能以统一的主题取代幼儿的个性化兴趣,而是要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支持幼儿开展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主题游戏。例如,从主题游戏的参与主体划分,可分为个别幼儿的主题游戏、小组的主题游戏、集体的主题游戏;从主题游戏的内容上划分,可分为探究类、创意类、体验类……

不同类型的主题游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在实践中往往是并存并行、互为促进的。主题游戏中蕴含着孩子的多种想法、多种选择、多种学习的机会和多种发展的可能性。

问题2

如何支持幼儿在主题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主题游戏的推进

●实践中的现象

幼儿的游戏有了主题的支持,他们的游戏状态更加投入,表现也更加多元了,我们看到的是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更加生动的表现。但同时,幼儿的表现又引发了我们深入的思考,在表面的"繁荣"背后,幼儿到底有了什么发展?

●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主题"对幼儿游戏的价值,但是我们可能只关注了主题的多元化,而忽视了幼儿在主题游戏中的深度学习和发展,也就是说幼儿在游戏中到底探究了什么?是如何探究的?获得了哪些经验?促进了哪些方面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要关注的根本问题。

●我们的实践与尝试

在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之后,我们的研究再一次回归到幼儿的真游戏当中,去观察和分析幼儿的游戏过程。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采取典型案例研究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持续跟进与研究,探索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案例《搭建小帐篷》,详见本期第28页)

●我们的收获

从案例中我们看到,幼儿游戏的每一步都蕴含着学习。而在幼儿的深度学习中,一定能体现出以下特点:有问题情境、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有认知冲突、有问题解决、有原有经验的调动和新经验的获得。作为教师,要当好幼儿游戏的"催化剂",采取适宜的策略引导幼儿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学习。

1.主题游戏发展脉络记录表

要支持幼儿进行深度学习,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观察者,在观察和识别幼儿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价值判断,进而采取有效的支持策略。为了支持教师深入、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幼儿的游戏过程,进而推进幼儿的主题游戏,我们尝试制作了主题游戏发展脉络记录表(见表2)。

在该工具的支持下,教师能清晰地记录幼儿主题游戏的发展脉络,也更加明确应该发挥何种支持作用。

2.教师支持的路径及注意要点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在关于幼儿深度学习的论述中指出: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追随和放任儿童的兴趣,而是要分析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所包含的学习机会,把握好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努力的程度,甚至引进"具有激励性而不是使其丧失信心"的"困难"或"问题",使儿童的活动复杂化。

在实践和研究中,我们认识到教师支持幼儿开展主题游戏的两种路径:第一,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分析其中蕴含的"学习机会",并将其与教育目标对接,拓展和深化幼儿的游戏;第二,预设目标,并将其物化于环境、材料、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和情境当中,引发和拓展幼儿的游戏。

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1)善于深入观察幼儿的游戏,捕捉有意义、有价值的兴趣点;(2)与幼儿有效互动,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3)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幼儿深入思考;(4)为幼儿创设交流分享的平台,拓展幼儿思路,推进游戏开展;(5)持续跟进游戏,把握游戏节奏,帮助幼儿理清思路;(6)明确目标,抓住契机,不断拓展主题或生成新的主题。

问题3

如何整合各课程要素支持主题游戏的开展?--课程要素的整体建构

●实践中的现象

在支持幼儿开展主题游戏的过程中,老师们又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因为班级里同时有多个主题进行,所以很多时候很难聚焦问题;第二,主题游戏鼓励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尝试去实现自己的想法,但是班级原有的环境布局与材料有时不能支持幼儿的游戏;第三,幼儿主题游戏进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出现"瓶颈期",进行不下去了……

●透过现象看本质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认识到以往的课程组织实施方式,例如集体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不能很好地满足每一名幼儿深度学习的需求;固有的班级环境创设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幼儿的游戏,因为,教室的环境布局是教师从成人的视角,按照材料的性质和功能进行设计的,而不是从幼儿游戏的角度来设计。看来,主题游戏的开展不能就主题说主题,就游戏说游戏,要真正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还需要我们从课程的角度,整合思考课程的几大要素,包括目标、环境创设、内容、组织实施方式等,整体建构课程。

●我们的实践与尝试

基于上述思考,在实践中,我们尝试从幼儿的游戏需求出发,进行调整。一方面,尝试调整班级环境布局、材料;另一方面,尝试探索灵活多样的课程组织实施方式;第三,给幼儿搭建更多、更大的游戏平台,支持幼儿延伸兴趣、深度学习。

●我们的收获

1.整合环境资源,支持幼儿自主游戏

适宜的环境能够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并能延伸幼儿的游戏。如何让环境更加吸引孩子,让材料更能引发孩子的兴趣和深度学习呢?我们对于班级现有的环境进行分析,尝试整合环境资源,让幼儿玩得更多元,更便利。(案例《从"娃娃家""甜甜屋"到"家"》,详见本期第30页)

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环境是为幼儿的游戏和发展服务的,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随着幼儿的游戏需要随时调整。

2.搭建多元平台,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在幼儿进行班级主题游戏的基础上,我们尝试给幼儿创设更多交流和分享的机会,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从而拓展幼儿的兴趣,延伸幼儿的学习,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北海市场"是我们在幼儿游戏的基础上为幼儿搭建的多元平台之一。案例《发生在北海市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的多元学习和发展。(详见本期第31页)

3.探索适宜的课程组织实施方式,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我们给予幼儿更大的空间,支持幼儿玩自己的游戏,于是幼儿呈现了个性化的表现;但同时,在支持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原有的课程组织实施方式,如集体活动,有时候不能很好地解决幼儿的个性化问题。于是,我们尝试跟随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探素更加适宜的组织方式。例如,在北海市场活动中,由于孩子们对北海摊位的设想是个性化的,他们遇到的问题也是个性化的,孩子们的活动进程、学习速度、水平层次,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根据孩子的问题,支持他们分组解决遇到的问题。

课程组织实施方式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但是我们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而是要依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灵活调整,优化设计。

教育的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于主题游戏的探索,让我们一方面从课程的角度去思考幼儿的游戏;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尝试去整合思考课程的几大要素,实现几大要素的联动。

我园关于主题游戏的探索,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如何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支持幼儿玩自己的游戏,做真正的自己。我们的探索还在延续,有些尝试也是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不足,或许还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只要能促进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自主、全面且富有个性地发展,我们一定会坚持。

幼儿主题游戏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生性爱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也这样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我们都知道在游戏中,孩子可以不受限制地模仿各类人物,模拟各种事件,他们的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得察觉他们的需要”。下面拟就本班幼儿在主题游戏——“烧烤”中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及相应的分析,与同行切磋。

时间:11月13日下午(第一次游戏)

地点:大三班教室门口“钓鱼台”旁

人物:天家凡

教师实录:

在钓鱼台边,有三位幼儿在拿着钓到的鱼玩,钓鱼已经玩过很多次了,他们看似有些无聊。这时容天走过来拿起一条鱼,左右看了看,这时元元拿着一把玩具刀经过,容天就拉着元元说”我们来剖鱼吧!”元元欣然同意了,两人就开始刮起鱼鳞来。过了一会,元元匆匆走开,两分钟后回来了,手里竟拿着一个玩具灶,她兴奋地对容天说”我们来烤鱼吧。”说着就把一条鱼放在灶上,这时家凡走来问:”你们在干什么?”“我们在烧鱼,你要吃吗?”“好,我也来帮忙。”家凡去拿鱼,元元吆喝道”谁要吃烤鱼?新鲜的鱼哦!不要钱的。”我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呀?”“我们在烤鱼呢,要吃吗?很便宜的”这时灶上已经堆了好几条鱼,满满的,元元正忙着在翻烤着,”哎呀,那么多的鱼堆在一起,这面都焦了,那面还没熟!”我惊讶地说。他们没人理我,继续烤他们的鱼。

教师分析:

从上述观察可知,”烧烤店”这一主题的生成十分自然。小朋友们对钓鱼台游戏的兴趣在逐渐地减弱,因无意间幼儿发现了玩具刀,并灵机一动马上玩起了”剖鱼——烤鱼”的游戏。我们认为,这从某一角度反应了该幼儿有较丰富的游戏经验,同时这与他们平时处在一种较为宽松的游戏氛围中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他们平时的游戏氛围并不宽松的话,他们敢这样”肆无忌惮”地玩起这游戏吗?但此时他们的游戏显然带有明显的嬉戏成分,游戏的情节更多地停留在无目的的摆弄上。因受其经验的制约还未作深入的开展。此时,虽然我以”顾客”的身份间接介入指导,所起的作用也仅是帮助他们确定了玩”烧烤店”的游戏,他们对”顾客”的我所提出的建议不加理会。作为教师也就悄然退出不再介入游戏了,而是观察他们到底对这游戏有多大的兴趣?观察他们会怎样玩?小朋友们看到”老师”的我没有表态,猜测老师默许了他们的行为,也就继续很快乐地游戏。而周围的孩子都和我一样对这件事感兴趣,所以这个主题游戏项目一下子成为热点,在幼儿群体中被广泛交流宣传,我们静等下次游戏的发展。

时间:11月17日周一下午(第二次游戏)

地点:大三活动室“渔家烧烤”

人物:、阳阳、乐乐、萌萌、汶江、元元、宁远

教师实录:

开始游戏时,烧烤店里人数较多,阳阳、乐乐、萌萌、汶江在制作烧烤材料,宁远做服务员负责烧烤。我经过时,宁远举起手中的一样东西,“你要吃烧烤吗?”“这是什么呀?”“鱼片”宁远想了想回答。说真的,一点也不象鱼片,一整块橡皮泥堆在细细的烧烤棍上,我询问:“我不要你们的鱼片,我可以自己做鱼片吗?”“可以”我在旁边也拿了块橡皮泥做了起来,(我把橡皮泥搓长后又压得很扁,然后用竹签一上一下地串在上面,这下象鱼片了)“好了,你帮我烧烤好吗?”其他小朋友看我在做,都好奇地看着。“我再做个鱼丸串”看我做完后,他们又回去做他们的东西了。当我从其他区域转回来的时候,看见宁远很负责地守着烧烤炉,将别人的鱼片、丸等烧烤好了再送去给他们。“我的鱼片好了吗?”“好了,给你。”旁边的元元递了一根鱼片给我。“呀,怎么没味道呢?”我假装吃着。“忘了给你放盐了。”宁远假装放了些盐。“好了,给你。”“真香!谢谢。”元元开始与宁远一起看烧烤炉,并帮他们涂油、上调料。看游戏井然有序地开展着,我悄然退出了游戏。

教师分析:

游戏前,我们重新布置了活动环境,增添了烧烤的架子(纸盒制作)和各种烧烤品种的原材料等等。并请幼儿观看了从烧烤店里拍下的录像,组织幼儿讨论了烧烤店是怎样烧烤的,幼儿说“他们的用铁架子来烤的”“要用棍子插着烤的”“烧烤的东西都是很小的”“有人吃时才放在铁架上烤,其他的食物放旁边。”“不能都拿去烧烤的”“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最后幼儿提议:鱼要切片或做鱼丸,还可以添加其它食物,用细竹签做烧烤棍。

在上次观察的基础上,我觉得他们对这游戏很感兴趣,但在经验方面还有待于老师给予整合、提升。此次游戏前我就有意识地先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在“唤醒”他们已有经验的同时,也让他们对游戏情节的进程有个大致的安排。在活动中,我以顾客的身份参与游戏,进行指导,既有利于游戏的开展,又保护了幼儿游戏的兴致。从这次游戏活动的开展来看,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时间:11月24日周一下午(第三次游戏)

地点:大三活动区域

人物:、钦淳、小宝、元元、小舒、晨晨、铭洁

教师实录:

一开始,幼儿自己进行了角色分工:钦淳当老板,负责烧烤;小宝负责宣传;元元、小舒是服务员;晨晨站在门口作迎宾小姐。餐厅里新增添了各种调味品:有辣酱、甜酱、胡椒粉等(用不同的瓶子表示),还有各种饮料。

游戏已经玩过几次了,今天的顾客较少,钦淳在餐厅里转了几圈,和两位服务员商量:“要不我们重新装修漂亮些吧,这样就会有客人来吃了。”他们把餐桌重新换了个方向,在桌上放了一瓶花,装修完后,钦淳发现还是没有多少顾客光顾,就对小宝说:“你去看看有没有人要烧烤,拉些人来!”小宝就答应了,四处问“你要吃烧烤吗?”“要吃烧烤吗?很便宜的。”并把一些客人拉到烧烤店,烧烤店的迎宾小姐和服务员就出来热情地欢迎。晨晨帮铭洁带了一个头饰,唱起生日歌,听说是“过生日”,许多人来凑热闹,一下子店里来了很多客人,餐厅里显得很热闹,游戏红红火火地开展着。

教师分析:

随着游戏的深入开展,幼儿对烧烤店的了解逐渐加深,游戏内容进一步丰富,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以前的游戏经验进行有一定服务性质的活动。在活动中,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会想办法去解决,游戏达到了高潮阶段。

时间:11月27日周四下午(第四次游戏)

地点:大三活动区域

人物:阳阳、文杰、卢怡

教师实录:

最近好几位幼儿带来了“迷宫”之类的书,今天大部分幼儿都围在一起玩”走迷宫”,其它区域的人也相对减少,烧烤店也没什么顾客,阳阳、文杰、卢怡做服务员,因没顾客显得无精打采的样子。后来,卢怡干脆把一些鱼放在一旁并吆喝着:”卖鱼啦,谁来买鱼啊,新鲜的鱼啊!”一些小朋友围过来买鱼了,烧烤就快演变成鱼市了。

教师分析:

游戏由一开始的生成、开展、丰富、高潮,现又转入低谷。到今天为止,这一游戏项目已经开展了近个把月了,幼儿的兴趣已经发生了转移,兴趣降温,幼儿又开始寻找别的游戏项目了。此时,我们要做的还是静静地观察、了解,并在幼儿需要时帮他们一把……

后记:

当一个游戏产生或进行的时候,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轻松的心理环境、尝试着做一个旁观者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并给予孩子们以适当的帮助,以孩子的兴趣为支点生成游戏主题,使得游戏自始至终洋溢着他们的自主、自信和积极性。

主题背景下角色游戏的开展策略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它是幼儿时期最典型、最有特色、最符合幼儿意愿的一种游戏形式。依据《指南》精神,教育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必须立足于幼儿,并从幼儿出发,去思考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问题。我们在开展“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课题研究中,以主题活动为切入点,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势利导地支持他们在自主性游戏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策略1:主题活动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与情节

由于幼儿知识经验不足,角色游戏情节往往无法得到拓展,限制了幼儿的游戏兴趣,阻碍了幼儿交往的范围。我们把角色游戏与主题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可以在角色游戏中进行灵活运用和迁移,游戏情节不断得到延伸,幼儿的游戏水平逐步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迈进。

在《美食街》主题活动中,幼儿进行“食物大搜索”“家乡美食调查”等探究过程,经历了到超市买卖的活动及将各类食品归类摆放等相关经验后,幼儿对火腿肠、贡圆及烧烤用具很感兴趣,商议在角色游戏中开设“烧烤屋”。他们共同协商,创设环境,准备材料,游戏主题“烧烤屋”自然产生了。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大方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已有经验,比如,如何烧烤食物,如何招待客人等,并根据已有经验准备材料,布置环境,实现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认为“烧烤屋”生意比较好,应摆些小餐桌让顾客品尝;有的认为“美食街”只有“烧烤屋”,商铺太少了,应该再增设“小吃店”“饮料店”。于是,美食一条街就产生了。连续三个店铺,创设一个大的品尝区,幼儿可以自由品尝各种美食,交流感受。角色游戏的情节就这样随着幼儿经验的丰富不断深入。幼儿在游戏中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不由自主地将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

策略2:角色游戏推动主题活动不断深入

主题活动为幼儿的角色游戏提供了充分的经验支持,反过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产生的需要也推动主题活动不断深入。以大班主题“西游记”为例,经过一系列的预设和生成的活动之后,孩子们对“西游记”的兴趣达到了一个高点,相对应的,区域活动也正以丰富的形式展开:表演区有“三打白骨精”,语言区有“话说西游”,美工区有“西游连环画”“兵器大制作”…这一番热闹场景的映衬下,角色游戏“偏安一隅”。面对陈旧的“娃娃家”、毫无特色的“超市”、无人光顾的“照相馆”,幼儿已无游戏兴趣。于是,教师和孩子们商议、讨论,大胆地进行调整:“超市”变成了“西游记博物馆”“照相馆”,还有新增设的“梦幻西游摄影组”等,提供了各种道具和操作材料,一时间,新的角色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孩子们创造性地游戏着,推动了主题向纵深发展。

策略3:角色游戏与其他创造游戏整合

创造性游戏包括建构游戏、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三者都是幼儿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所以三者应该是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在创造性游戏中,建构游戏同角色游戏的关系很密切。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公共汽车”“幼儿园”活动中,幼儿通过商量讨论,用几把椅子拼成一辆“公共汽车”,用积木围成“娃娃家”等,利用建构材料布置游戏场景,然后再进行角色游戏。幼儿在主题建构游戏后,也常常加入角色和情节,发展成为角色游戏。这个转化和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游戏的完整性。

比如,幼儿在完成主题建构“游乐园”后,就开始参观游赏:门口设售票处,里面有“导游”详细地介绍娱乐设施,带领游客参观游玩。又如在角色游戏“美美服装城”活动中,幼儿发现,要让服装店变成有一定规模的服装城,需要搭建很多的店铺。于是一起动手,利用各种建构材料搭建了一座“服装城”。“服装城”由许多创意服装店组成,每间服装店再搭建一些货柜架,可供角色游戏中“服装店”的服务员摆放各种款式的服装并进行销售活动。刚开始,生意较好,服务员忙得不亦乐乎,每天经理们都到银行存了很多钱。渐渐地,由于服装没有变化,生意渐渐清淡,幼儿又想到开设服装厂,一些设计师在那儿设计各种款式的服装。为了角色游戏情节的需要,孩子们商讨在“服装城”里搭建一个舞台,举办时尚动感的“时装秀”,为“美美服装城”的老板搞服装促销活动而准备。这样,不知不觉中又转入了建筑舞台的活动,舞台建好后又转入表演游戏“动感服装秀”。

总之,创造性游戏之间是互相转换、互相补充、互相延伸的关系,这样的整合,不仅提高了幼儿游戏的兴趣,而且促进了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策略4

幼儿对某一问题的兴趣有一个发生、发展、减退的过程,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捕捉新的兴趣点,发掘新的游戏主题,使幼儿自主性得到发展。另外,幼儿自主性也有受暗示影响的特点,教师不失时机的语言提示或暗示,往往能活跃幼儿思维,激发其新的需要和动机,从而促使新游戏主题的产生。如在“娃娃家”中,幼儿一开始对做饭、喂饭感兴趣,玩了几天之后,游戏发展到“娃娃生病”,爸爸妈妈送娃娃到医院看病的情节。在幼儿对这个情节的兴趣越来越大时,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如何给娃娃看病”“你生病了怎么办”等问题。接着孩子们建构“医院”主题游戏区,玩“医院”游戏,这样,一个新的游戏主题便产生了。幼儿在已有主题情节的演化之中,总会不断产生新的主题,比如,在玩“医院”主题中给病人送鲜花,这一情节如果表现得很深入,可能就会产生“花店”主题。

总之,教师要多观察,多思考,要设法了解孩子的想法、需求和兴趣,对幼儿的自创活动予以支持,引发幼儿的创造性行为,支持游戏的发展。

幼儿园游戏《话说游戏主题的来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游戏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主题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丰富角色游戏情节的五个来源 如何丰富并深化角色游戏的情节?笔者经过实践探索,主要通过以下五个来源获取信息,以有效促进游戏情节的深入。 一、从幼儿游戏错误信息中来 幼儿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在角色游戏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做...
    2019-12-16 阅读全文
  • 简单分析端午节的来源和意义主题作文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又是新一年端午佳节来临,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对于写端午节由来的作文你有什么灵感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简单分析端午节的来源和意义主题作文”,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2022-05-10 阅读全文
  • 巧用五个来源,深化角色游戏情节 幼儿园角色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幼儿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能为幼儿适应社会做好准备。但在幼儿园,很多幼儿到了大班还在重复小班的游戏内容和情节,不利于他们社会性的持续发展。为此,我尝试从以...
    2019-12-16 阅读全文
  • 春天的电话说课稿 中班语言活动设计:春天的电话(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活动《春天的电话》首先说我的设计意图。 【说设计意图】 《春天的电话》是一则童话故事,用小动物打电话的形式向幼儿报告...
    2020-01-20 阅读全文
  • 打电话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语言说课稿:打电话 说活动设计:在上周,孩子们都很关注班上每天来了哪些小朋友。点名后,我们老师会和小朋友说说每来幼儿身体状况,在家休息情况等。由此,在小朋友心中产生了相互关爱的情感体验。最近...
    2020-03-09 阅读全文

如何丰富并深化角色游戏的情节?笔者经过实践探索,主要通过以下五个来源获取信息,以有效促进游戏情节的深入。 一、从幼儿游戏错误信息中来 幼儿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在角色游戏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做...

2019-12-16 阅读全文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又是新一年端午佳节来临,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对于写端午节由来的作文你有什么灵感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简单分析端午节的来源和意义主题作文”,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2022-05-10 阅读全文

幼儿园角色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幼儿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能为幼儿适应社会做好准备。但在幼儿园,很多幼儿到了大班还在重复小班的游戏内容和情节,不利于他们社会性的持续发展。为此,我尝试从以...

2019-12-16 阅读全文

中班语言活动设计:春天的电话(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活动《春天的电话》首先说我的设计意图。 【说设计意图】 《春天的电话》是一则童话故事,用小动物打电话的形式向幼儿报告...

2020-01-20 阅读全文

幼儿园小班语言说课稿:打电话 说活动设计:在上周,孩子们都很关注班上每天来了哪些小朋友。点名后,我们老师会和小朋友说说每来幼儿身体状况,在家休息情况等。由此,在小朋友心中产生了相互关爱的情感体验。最近...

2020-03-0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