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与华爱华教授再谈游戏

发布时间:2019-12-16

游戏与幼儿园。

随着社会的发展,游戏在幼儿教学的比例越来越重。幼儿园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幼儿才是游戏的真正主人,主动权应转向幼儿。你觉得开展幼儿园游戏教学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华爱华教授再谈游戏,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接受本刊采访时曾经谈到一个在幼儿园游戏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误区:幼儿阶段最典型的角色游戏和重要的积木建构游戏减弱了。

时隔两年,幼儿园的游戏研究和儿童游戏的现状是否有所改善?带着疑问,记者又一次采访了华爱华教授。

记:华教授,您好! 2009年曾与您谈及幼儿园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时隔两年,您认为目前幼儿园在游戏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是否有所进展?

华:整体来说仍然不容乐观。我说的不只是这两年,而是包括教育改革以来的十年。比如说,孩子在幼儿园的游戏不能保证。这有两层含义,一是时间上不能保证。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游戏时间少得可怜。二是形式上被异化了。当教师用各种各样规定玩法的所谓游戏让孩子去操练、去机械地实现一些目标的时候,孩子还会认可这是游戏吗?

记:那么,您认为幼儿园是否应该让孩予以自主性游戏为主?

华:这要谈到游戏种类问题。有两类游戏,一类完全是孩子自发生成的游戏,即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自发开展的游戏,其中有潜在的、可能的教育因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本体性游戏。它以游戏本身为目的,没有游戏之外的目的,是一种幼儿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表现的活动,也是幼儿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力所能及的探索和创造。这种活动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是非功利的,因此它没有来自外部的压力。一类是教师设计的游戏,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组织的游戏,其中有游戏的体验,有游戏般的乐趣,我们可以称之为游戏化教学,但是以游戏为手段,服务于特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这种活动的进程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有对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考虑,只是幼儿年龄小,不能过早承受压力和紧张,所以必须淡化实现目标的功利意识,不要求过于注重结果,更不要求追求统一的结果,以求一种寓教于乐的境界。

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是本体意义上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里虽没有发展的特定指向,但它却凝聚着发展的全部趋势。经常参加这类活动,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因此,幼儿园必须给幼儿充分开展这类游戏的机会。

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游戏,能让幼儿学到我们要求他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促进幼儿按一定方向发展。但为了有效地促进发展,为了避免压力给幼儿造成的心理损害,幼儿园以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或者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游戏般的体验极其重要。

这两类游戏的时间和频率不能一概而论,它们在幼儿园活动中所占的比例受制于两个因素。

其一是年龄的问题。年龄越小,就应越多地以自发自主游戏的方式体验直接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过渡到以实现明确的教学目的为主的学习活动,以至从以游戏为主的学前期进入以学习为主的学龄期。

其次是活动内部结构问题。同样是教学游戏,幼儿在不同的教师、不同的组织方式以及不同的组织结构中,对游戏的体验是不同的。由于教师对活动过程的控制程度不同,以及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被允许的自由程度和所获得的游戏体验的强弱不同,所以活动过程从开放的到封闭的、从低结构的到高结构的,可表现出多种形式。

记:为什么教师认为“活动区就是儿童游戏区”,已经给了孩子足够的游戏时间,而孩子却完全感受不到呢?您能谈谈这个问题吗?

华:对活动区实际上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活动区就是游戏区,孩子的活动应该是自由的。还有一种是将活动区作为个别化学习区域,孩子选择的内容是受限的,玩法是老师已经规定好了,供孩子选择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达成一个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操练。这种个别化学习被部分老师称为游戏,但它绝对不是自主游戏,我认为就是孩子的作业、操练。相应的,你再去看一下活动区,教师投放的很多结构化材料是没有意义的,不投放,孩子照样能发展。

记:怎样让自发游戏也成为有效的学习呢?

华:这要求教师不是只看见自己预设的学习成果,也要能看得见孩子自发游戏中的学习因素。

有一个我在南西幼儿园听到的例子,有的孩子在搭动物园的围墙:红黄红黄……搭到一半这种颜色的积木不够了,这实际上就是孩子在探索模式排序。这个时候教师让小朋友去借红黄色的积木,最终还缺好几块。教师就建议幼儿把积木拉松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虽然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是幼儿认为围墙有空隙,就不安全了,小动物要跑出去的。怎么办?有两种办法,一个可以用绳子绕,将围墙间的空隙封闭起来:还有一个办法,在间隔中插入蓝色积木来补空。缺几块?怎么补?这就是测量,对规律的认知。这些都是学习啊!并不是弄个画板,让孩子对应按规律摆的训练才是学习。

记:您认为怎样提高教师的游戏组织能力?

华:主要的方式应该是园本培训、园本教研。园本教研也面临转型,要从任务驱动向问题导向转型,从行政式到发展性转型,通过解决教师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比如说在一些幼儿园,自然角、活动区这样一些非常常见的评比,其评价标准往往都是呈现在眼前的可以看得见的东西,而不是孩子和教师教育素养的发展,其实质就是对教育问题的扭曲,将教育问题演变成为管理问题。

我还有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餐后的一段时间教师既要关注吃得快的孩子,又要注意吃得慢的孩子。先吃好的孩子在教室里闹,一片混乱。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过去就是搞评比,但教师发现评比之后没几天,问题又来了。教师们后来讨论的结果是星期一折纸日,星期二图书分享日,星期三美工活动……这种形式有没有解决问题?表面上看解决了,安静。但是有没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没有。采用的仍然是行政管理的方法。恰巧我有一个本科生在幼儿园实习也遇到这个问题:“华老师,先吃好饭的孩子应该在图书角看书.为什么他们都不看书?一人手上拿一本书,就在那里闹哄哄地玩?”我对她说:“你去观察,孩子们在闹什么?”她回来告诉我:“孩子们在游戏,游戏的内容全部跟手上的图书有关。有的在学奥特曼,有的在玩‘扮演恐龙’的游戏”……那么我们就要提出问题了:为什么孩子拿着书不看,而是拿着书玩?如果你认为餐后睡前应该安静活动,不应该玩,那么我们就要考虑怎样才能让他看书而不是拿着书玩,我们先要清楚什么样的材料诱发的是孩子的游戏,什么样的材料诱发的是孩子的探索。我们知道,游戏是幼儿已有经验的反映,所以孩子非常熟悉的材料引发的一定是游戏,陌生的材料、新颖的材料引发的才是探索。下一步马上访谈老师:这批书放了多久?如果更换掉一批书的话,再看看孩子是游戏还是探索(看书)。陌生的书籍引发的肯定是孩子的探索行为。他会重复地看书,直至这本书对他认知方面的价值已经都实现了。除了更换图书,我们还要清楚的是,为什么熟悉的材料引发的是游戏?因为幼儿面对陌生的材料想的是“这是什么”,所以探索,而面对熟悉的材料,想的是“我能用它来干什么?”“还能用它来干什么?”游戏的特点就是要研究我们用什么材料来引发他的什么行为,当材料被孩子熟悉之后,我们还能用什么材料来替代、不断地替代,孩子会玩出好多好多的新花样来。如果你想让孩子安静活动的话,除了更换图书,你可以投放一些纸和笔,因为对熟悉的图书,孩子除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图画书,还会用画图来表达,会模仿绘本上的图,或者在纸上表达对图画书的理解,涂鸦也是一种游戏啊。

记:玩往往需要材料作中介,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什么材料来支持幼儿的玩呢?

华:提倡给幼儿提供没有设计过的非结构材料。这个时候教师要做的是两点,首先是去看幼儿是怎样玩的,你这个材料投放下去,幼儿自己已经玩出多少种花样,然后分析每一种玩法对幼儿发展的实际意义。先做第一步,然后再做第二步,即判断与介入,教师判断“我要做什么”。每个游戏的价值和意义都是不一样的,脱离了具体的游戏情境是没有办法去评判游戏的价值的。只有在明确了游戏的意义以后,才能判断这里面需不需要教师的介入,用什么介入方法。

记:那么,您能否谈一谈目前游戏的介入方式问题?

华:这取决于老师对孩子行为的判断。介入有几种效果。一种是有效介入,第二种是无效介入,还有一种是负效介入。有效介入是顺应孩子游戏变化,推动游戏发展的;无效介入没起到作用,孩子不理你,还是我行我素;负效介入干扰了孩子的游戏,硬要孩子转到你的思维上来。怎么才能做到有效介入呢?必须是顺着孩子本身的游戏情节和意愿展开,使他的游戏更好地开展下去,既帮助他解决了发展的问题,又推动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展开。有些情况是非常确定要介入的,但确实存在吃不准的时候,到底要不要介入,这个时候尝试性介入也未尝不可。当尝试性介入之后,发现孩子不理你,或者不理解你要做的事情之后,就马上退出。

但很多教师还不具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更多地是在做预防游戏纠纷的工作,比如在游戏之前给孩子限定很多的规则来尽量防止游戏纠纷的发生。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出现纠纷而置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于不顾。当然我并不是说规则不重要,相反规则很重要。只不过我们必须要分清哪些规则是必要的,是有助于孩子游戏发展的,哪些是限制孩子发展的规则。

记:有幸聆听您关于幼儿园游戏教育及其相关问题的精深解答,受益匪浅,也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编辑推荐

游戏与课程


Youxi yu kecheng

游戏与课程(play and curriculum) 幼儿固课程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为幼儿设计和组织的、期望幼儿获得的、能使幼儿获得应有发展的、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全部学习经验。经验不仅是指知识或对于外部事物的认识,还包括关于外部事物的信息,人的认知结构、情感态度与技能等在内的复合性构成物。经验是由学习获得的,是学习的结果。幼儿的经验是在其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与事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其中一些可能是无益的或不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的。于是,幼儿园课程对幼儿学习经验进行规范,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而不是无益的或有害的学习经验。

游戏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游戏生成课程与课程生成游戏。

①游戏生成课程。幼儿园教师在对具体的幼儿进行教学时,既要以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课程标准、大纲等作为依据,同时还要考虑到本班幼儿具体的学习与发展状况,形成和发展适宜于本班幼儿的具体课程。游戏是幼儿发展的一面镜子,通过游戏可以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与需要,确定教什么等具体问题,因此,可以通过游戏生成课程。教师根据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学习需要、兴趣,及时地组织和引导幼儿展开相应的学习活动,帮助幼儿扩展、丰富、深化有关的学习经验,使幼儿园课程更适合幼儿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较好地解决课程的目标、内容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现有水平之间的“相称”或“匹配”问题。

这种生成具有自然性,课程来源于幼儿的学习兴趣与需要,因此,能较好地解决教育与发展之间的相称问题。这种自然生成的课程一方面对教育机制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以对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学习兴趣与需要的了解为基础来建构课程。

生成的前提是对幼儿学习兴趣、需要的了解。首先,由于家庭环境、所在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条件的差异、先前生活经验的不同以及遗传素质、个性特点的差异,使得即使是同一年龄的不同班级之间,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的兴趣与需要也不会完全相同,不同的幼儿之间更是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此,必须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游戏是教师了解幼儿学习活动的特点、需要与兴趣的最好途径。其次,因为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地与环境相互作用,探索材料的各种可能性,产生关于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与争论,这样就为教师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为课程的自然生成创造了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建构新的课程,使课程自然生成于游戏活动之中,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生成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敏感地觉察和关注到幼儿在游戏中表现或显露出来的学习需要与兴趣,适时地加以引导、支持和帮助,从而使课程在游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②课程生成游戏。课程生成游戏是依据幼儿园课程标准、大纲等制定的幼儿园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将游戏作为课程实施或教学的基本途径,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有意义的通过游戏学习的环境,精心设计与组织专门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促进和引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专门的游戏。

课程与游戏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教育工作者应改变过去那种游戏与课程互不相关的观念,改变按照预先设计的教案一丝不苟、一成不变地去上课的习惯,学会把幼儿的需要与兴趣适时地纳入到课程中来,使课程既具有计划性,又具有灵活性。

游戏与非游戏的区别


任何一个儿童天生都是游戏者,都有游戏的冲动与本能。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游戏是幼儿的基本人权,这已经被国际法承认且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拥护认可;从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游戏在正规幼儿教育机构中的地位从一开始就得到尊重并随着心理学对儿童游戏的研究进展而日益得到强化,现今的幼儿教育领域的思想与实践无不将游戏作为建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模型的核心价值取向和基本成分,可以说,游戏已经成为区分幼儿教育阶段和其他教育阶段的基本标志。 游戏具有多方面的发展价值,能满足儿童学习发展的基本需求,为儿童的世界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在他们的生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方面游戏让儿童在玩乐中超越现实,使生活的领域无限扩展;另一方面这种扩展又激发出新的需求,促成新的发展可能。在游戏中,孩子们自由自主地做出选择、判断和决定,没有外在目标的压力,不需要担心错误或失败,无拘无束地沉浸在他们营造的世界里,享受与人、物之间的互动,充满激情和奇思妙想。

游戏是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幼儿期和童年期的标志,这也是幼教工作者的共识。儿童在自发状态下也会游戏,从历史的角度和教育的角度来看,自发状态下的儿童游戏在进入正规教育机构的时候,都被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改造和筛选。 由于游戏并不是儿童唯一和全部的行为,其他类型的非游戏行为也有独特的发展价值,且不能被游戏取代。为此,游戏进入幼儿园,带给实践者的难题之一不是认识游戏的发展价值,而是如何区分儿童的游戏行为和非游戏行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便会产生将儿童的所有行为都贴上游戏标签,而忽视其他类型行为的儿童发展价值。

一、游戏的概念

游戏是一种很容易被意会但很难被定义的概念,著名的游戏学者Garvev自觉很难给游戏下定义,有一天就问她的儿子什么是游戏?她儿子回答:"这个问题这么简单,你怎么不知道?游戏就是好玩的东西;游戏就是我喜欢及所选择的事情;游戏就是我所做的事情。"牛津字典对游戏至少有116种不同的解释,除了这些外延的游戏定义之外,游戏真正的内涵通常比较模糊。对游戏下一个抽象的定义对实践者的意义不是很大,于是很多研究者尝试从外显行为的角度来界定游戏,以及区分游戏和非游戏行为。一般认为典型的游戏行为有:

1.游戏是一种超越现实的行为。在儿童的世界里,游戏是不会被现实羁绊和局限的,儿童会用假装和想象来构造超越当下现实的自己的世界,从而将现实和假想的世界很好地融为一体,幼小的儿童经常自己都很难分清楚这两个世界。他们在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之间自由穿梭,用自己的语言和内心形象幻想出许多假想性的任务,不断丰富游戏。例如:儿童可以幻想自己是"女王""仙女"或者太空战士,将小棍当做魔法棒或者把木马当做太空船让自己点石成金或者遨游太空。

2.游戏是内在动机驱动的行为。儿童主宰自己的游戏世界,不受别人支配,他们的观点是"我要玩,不是你要我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欲望、追求、意愿而改变游戏方式、情景和玩物,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玩"。

3.游戏是重过程轻结果的行为。游戏不以强烈的目的性为驱动力量,也不需求做出某种可见或者不可见的作品,它只需要专注于充满不确定性和乐趣的过程中,以享受这种过程为最主要的目的。

4.游戏是具有正向情感的行为。孩子在游戏时欢欣溢于言表,玩再久也不会厌烦、叫累,难怪人们会说"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游戏能够带给儿童欢笑、愉悦及快乐,他们在游戏中因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获得快乐,在自娱自乐中,全身心投入,身体处于最佳、最自然、最轻松的状态,自由而享受。

5.游戏是注重自我,创造刺激的行为。儿童在游戏中从不安于现状,也从不考虑走寻常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打破日常生活的边界,寻求新的刺激和乐趣,不断形成新的看法、体验新的感觉、产生新的愿望、参与新的冲突,约定新的规则,求变求新在开放的世界里创造可能。

综上所述,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由内心的需要和冲动而来,它是儿童整个生活中所特有的,因好玩而选择去做的事情。儿童是游戏的主人,他们充分发挥着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决定和控制着游戏的进程与方式,并在其中享受欢乐、自由、满足、获得内部和外部的平静。

二、非游戏行为

然而,幼儿的活动并不都是游戏,以幼儿游戏行为的角度加以观察,实践者可以从产生儿童活动的动机、选择及目标达成几方面去判断儿童活动的性质。可以说,凡是有外在动机导向、不是幼儿主动发起,需要达成一定目标的活动都应属于非游戏行为。而这种非游戏行为同样可以让儿童了解周围环境与世界,满足儿童认知发展的需求。非游戏行为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无所事事。当幼儿没有任何目的地东张西望、四处走动、或者静静地呆在一旁无事可做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种行为称为非游戏行为。通常这种行为发生在低龄阶段的幼儿,他们或坐在椅子上拉扯自己的衣服纽扣,或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或者他跟随在老师背后走动,却不愿拿任何玩具玩耍。又或许因为年纪小、性格内向、不熟悉环境,在集体中,他们对自己不了解的游戏或者活动不愿参与,暂时在一边观看。

2.探究与问题解决。在日常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对不熟悉的材料、工具或者玩具发生强烈的兴趣,常常会对摆弄或探究这些材料。他们会通过摸摸、看看获取这个物体的相关讯息、内心充满疑虑和好奇:"这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用的呢?"这个过程不能看作是儿童的游戏,它只能说是由于孩子受到新材料的吸引并因探索物体特征所引发的非游戏行为。而当他们一旦熟悉了这个玩具或物体后,游戏才会真正开始。除此此外,孩子们在使用教育类的学具、玩具以完成成人所交给的任务与问题解决时,都不能构成是一种游戏,因为此类活动不属于儿童自发,它完全是由成人把控所达成一定目标的活动。

3.闲聊与交流。儿童在相互接触中,会有语言交流的要求,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和对认知活动情景功能上的要求。有时,我们会看见有的孩子在别人玩耍游戏时,他只在旁边观看,偶尔会向正在玩耍的孩子询问或者交谈但自己始终不参与游戏。另外,还有的孩子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只愿意跟随身边的成人或者喜欢的同伴闲聊交谈,不做其他的事情,这样的行为也应该是一种非游戏行为。

三、游戏与非游戏的融合

从行为的角度来界定幼儿的游戏,并将游戏与非游戏行为进行区分是有依据和可能的,这种区分也是有意义的。但是也不能否认目前的这种区分是不彻底的,还是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总体来看,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它的意义更多是让我们看到游戏和非游戏的各自价值,而不是过分强调游戏或者其他类型行为的价值。游戏行为和非游戏的行为自然地统一在真实儿童的真实生活中,两者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存在交叉重叠的地带。但是我们没必要因为这种现实状态而将游戏概念泛化和滥用,强加在幼儿其他性质的行为上而遮蔽阻挡其他行为的表现与发展,出现一日行为皆游戏的模糊认识,甚至神化游戏对幼儿发展和幼儿教育的价值。我们需要通过外显行为来尽可能确定和守护游戏行为的边界,让儿童在不同性质的活动中实现完整的发展。

游戏警察与司机


游戏警察与司机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正确使用反义词,丰富幼儿的反义词词汇,能在游戏中快速地说出反义词,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警察与司机教案吧。活动设计背景

冬天到了,我们进入了“我们爱运动”主题,语言游戏活动《警察与司机》就是这个主题中的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正确使用反义词,丰富幼儿的反义词词汇。

2.能在游戏中快速地说出反义词。

3.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反义词,丰富幼儿的反义词词汇。

难点:培养遵守游戏规则的自觉性,能够服从“警察”的指挥。

活动准备

红绿灯指示板

活动过程

一、英语游戏:Traffic Lights。

二、学习反义词。

1.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2.教师出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幼儿说出相反的词或句子。

3.由幼儿代表出题,其他幼儿对反义词。

三、学习游戏:警察与司机

1.学习儿歌:警察与司机。

2.与幼儿一起讨论,归纳出游戏的规则。

a.警察说出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后,司机必须说出相反的词或句子。

b.如果司机回答正确,警察就亮出绿灯,汽车即可通过。否则反之。

3.引导幼儿游戏。

a.运用游戏对话语言,逐步学习一对对反义词。

b.与全体幼儿进行游戏。

四、幼儿自主游戏。

让幼儿自由结伴,轮流扮演警察和司机,进行独立游戏活动。

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在活动开始就带领幼儿复习了一首小班就学过的英语歌曲:Traffic Lights,正好借助这首歌帮助幼儿回忆一下已掌握的交通规则。没想到小朋友对这首歌记忆尤深,且饶有兴趣地边唱边做着动作。

这个语言游戏是要求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反义词。我们平时接触反义词的机会并不多,事先我也没有让小朋友回家做任何准备,我并不了解小朋友究竟有多少有关反义词方面的知识,所以在第二环节学习反义词时,我先请一位幼儿解释了一下“反义词”。这位小朋友解释得很对,她说:“就是意思相反的词”。知道了这个意思,我就开始带小朋友来玩对反义词的游戏了,我先出一个词,然后请小朋友对反义词。小朋友对得很好,而且很感兴趣。于是我又让小朋友出题,开始也出得很好,小朋友也能对出来。不久我就发现有的幼儿出的并没有反义词,对的幼儿也索性在他出的词前面加个“不”字,意思不就也相反了吗!发现问题,我立刻纠正,告诉他们意思相反的词并不是就在原来的词前面加个“不”,而是要说出另一个与它相反的词;出题的小朋友也得注意,在给别人出题时,自己得先知道答案。掌握了这一原则,小朋友出题、对题更欢了,且词汇是越来越多。

于是我引出了第三环节学习游戏《警察与司机》,让小朋友通过这个游戏,从而丰富更多的反义词词汇。我先是让一两个孩子玩,后来发现游戏过程中冷落了一些孩子,就让一组幼儿做司机、另一组幼儿做警察玩游戏,又发现另两组孩子等的时间太长。

为了能够面向全体,顾及到每个孩子,我就带小朋友到操场上,每人找一个朋友玩游戏,然后交换。这样每个孩子都有了游戏的机会,且不要作任何的等待。同时还培养了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每人掌握的反义词词汇也越来越丰富了。此活动结束后,我在下课和户外活动时间还经常看到小朋友在结伴玩这个游戏。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游戏的组织与思考


导读: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幼儿就是在不断地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的,因此,科学的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保证。

一:科学合理的投放游戏材料

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幼儿就是在不断地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的,因此,科学的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保证。

怎样科学的投放才来哦?首先,所投放的材料是符合中班幼儿发展的需要,其次,所投放的材料一定是幼儿所感兴趣的,适时的根据还的需要,进行改动,满足孩子的需要。

。今天,纸艺工作室内有增加了新的材料,自制的本子,一些彩色的图画,还有糨糊,胶水等,让孩子制作图书。添添、燔燔,还有李熠能选择了纸艺工作室。三人到活动区后,就开始寻找自己想要制作的东西。添添选择了这次新投放的东西:制作图书。添添拿出剪刀、糨糊、彩色图案纸,而后就开始进行制作。添添将自己觉得喜欢的图案用剪刀剪下,而后用糨糊粘贴在自制的本子上;而燔燔则选择了折纸,他选择了一张正方形的纸,他告诉我他要折一个小飞机。而李熠能却拿出了三根彩带,要编今天刚学会的小鞭辫子。因为孩子们都是很投入的在制作着,所以,今天的纸艺工作室是最安静的活动区。活动结束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品。都很有成就感。

。已经连续几天,“拼拼玩玩”没有孩子来光顾了。今天游戏结束后,我就孩子门一起讨论,为什么没有孩子来到这个活动区来,凡凡说,是因为他更喜欢其他的游戏,毛毛说,因为这里的拼图,他都已经会拼,所以觉得没有意思,而后,有许多孩子也表示,主要原因是大家都已经会拼了,所以没有兴趣了,于是,我们通过谈论决定,暂时将这个活动区取消,如果有更加难的拼图,再增加这个活动区。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投放不同的材料来影响孩子的学习。如发现活动区的内容孩子都掌握了,或是材料太简单了,孩子不感兴趣了,即应投放新的材料,加强操作的难度,就能重新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二:关注幼儿,关注游戏过程,以及游戏中的生成。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给予适宜的指导观察、观察、认识、了解幼儿。这其中,不仅要去看,还要去询问,去倾听,从而了解儿童在游戏中身心的发展,做好观察记录。

。下午,陈琰、兔兔选择了花花菜场。我注意到由于陈琰的性格很活泼、热情,在许多时候,花花新村的爸爸妈妈来买菜,都是陈琰在很热情的招呼着,有时,兔兔刚想与“爸爸、妈妈”招呼,就被陈琰很热情的接了过去。于是,我与陈琰商量一起帮助兔兔,也当个热情的营业员。陈琰点头同意了,于是,有小顾客来时,陈琰就对兔兔说,去问问是买什么的。由此,我想,在游戏中一定要观察每一个孩子,注意孩子之间的差异,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要有所发展。

。在今天的“花花图书馆”发生了一些新鲜的事,“花花图书馆”有新村里的爸爸妈妈来看书,于是,两位小朋友非常热情的接待了他们,邀请他们看好看的图书。这样,在两个区之内形成了互动。我们没有加以阻止,仔细观察了两个区的活动情况,发现,花花图书馆的孩子因为有了小顾客的光临,而显得更加的积极。孩子的活动的主动性更强了,于是,在活动结束后,我们提议花花图书馆可以有小读者到那去看书,而且,图书官的孩子有了新的任务,就是接待小读者,在活动区内,新投放了“借书证”,看书的读者必须了解借书的过程。

活动的思考: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有一些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有一些是我们阻止的。我们常常提出,进行游戏活动。一切为了孩子,满足孩子的需要,正确的引导孩子。

通过在活动区中生成自己的游戏或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更活了,兴致盎然,回味无穷,产生的效益常常是教师们所不能预想的。然而,幼儿的自然生成一旦为教师所发现,有的放矢地投放活动区中,很容易转化为教师预设的活动;而教师预设的活动,也常常发现被孩子生成出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方法,产生出不同的效益来。

三: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情感。

自选游戏的特征之一是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外界的限制,讷讷挂钩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操作材料,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在游戏的过程中,师幼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游戏的乐趣,而所谓这样,并不是让孩子放任自由,而是教师要已平等的身份,与幼儿交往,特别是教师已一种人物形象出现与幼儿进行交往,幼儿会感到非常的融洽、亲切,使还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更大的乐趣,身心得以充分的发展。

。今天,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我是以记者这一身份出现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于是,在进行区域活动指导时,孩子们一见到我就非常热情的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参加游戏,西饼屋的营业员邀请我,说:“记者,你来品尝我们制作的点心吧!”

而花花新村的妈妈爸爸热情的邀请我到他们家做客。与以前教师直接的去参与指导相比,孩子们的情绪更为的快乐,他们喜欢教师以一种角色参与游戏,而不是主观的对他们的游戏行为等进行制止或其他。

四:关注游戏结束后的活动评价。

往往游戏结束后,我们会让孩子们说说,今天在游戏中,有什么快乐,可以与同伴、老师一起分享。同时,教师也将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

。在今天的“花花图书馆”发生了一些新鲜的事,“花花图书馆”有新村里的爸爸妈妈来看书,于是,两位小朋友非常热情的接待了他们,邀请他们看好看的图书。这样,在两个区之内形成了互动。我们没有加以阻止,仔细观察了两个区的活动情况,发现,花花图书馆的孩子因为有了小顾客的光临,而显得更加的积极。孩子的活动的主动性更强了,于是,在活动结束后,我们提议花花图书馆可以有小读者到那去看书,而且,图书官的孩子有了新的任务,就是接待小读者,在活动区内,新投放了“借书证”,看书的读者必须了解借书的过程。

活动的思考: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有一些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有一些是我们阻止的。我们常常提出,进行游戏活动。一切为了孩子,满足孩子的需要,正确的引导孩子。

总之,游戏是幼儿在园的主要活动,关注幼儿,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种种表现,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工作中重要的部分。

游戏与幼儿自由说话


二十一世纪,是个充满竞争、交流、合作的社会。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必需掌握如何去充分表达自己,如何去顺利地与别人交际的技能。而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显示出其重要的价值。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期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幼儿园的语言启蒙教育便笼罩上了耀眼的光环。同时,美国著名教育家玫琳?凯指出:二十一世纪是儿童的世纪。这又充分告诉我们,新世纪的学前教育完全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孩子在教育中应是自由、愉快的。语言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在本学期教研工作中,如何引导幼儿自由说话,成为我们的探讨点。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活动,我将就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说话的体会,加以总结,与大家研究分享。

一、游戏本身的性质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幼儿自由说话提供了机会。

新版《纲要》中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源于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的这种观念,近几年来已经普遍地为我国幼教工作者所接受。可以说,儿童的语言也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而游戏,这一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正提供了这样的活动环境。它以其自发性、自由性、愉悦性和假想性,深受幼儿喜爱。在进行游戏活动时,幼儿处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这使儿童会主动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材料交互作用,自然地开口说话,表达情绪或进行交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同时,游戏过程的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儿童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并随时会出现儿童与成人,与游戏伙伴间的双向互动过程。这无疑是与一种“人”的环境的交互作用。

另外,游戏活动本身的进行、深入,又不断使幼儿有丰富的谈话内容,或不断调整、重组语言结构,使自己可以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相应的语言反应。在调整过程中,幼儿有“顿悟”,有“错位”,也有“创造”。在尝试中适时调整语言策略,掌握、更多的说话技巧。

简言之,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练习说话技巧的好机会。而让幼儿有说话的机会则正是引导幼儿自由说话的先决条件。在我们班的每次区角活动中,都充分证明这一点:即使最腼腆的幼儿也会自觉地与环境互动,运用语言与别的幼儿交往,表现出其最自然的一面。

二、在游戏中,细心观察,加强幼儿自由说话的实践。

游戏中的幼儿,总在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愉快地和同伴交往、合作。语言作为其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自始至终伴随其中。这不失为幼儿进行自由说话实践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

1、多创造讨论交谈的机会,鼓励幼儿在共同游戏中充分进行自由交往语言的实践。

在游戏的开始,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及角色的分配等,都可交于幼儿讨论决定。让幼儿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仔细倾听同伴的意见,在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达到统一。如在美工角的活动,材料充足,并且幼儿的美工水平不断提高。完全可让幼儿讨论决定玩什么,选什么样的材料。而各角色游戏区也都让幼儿自己去商谈角色分配,使每个孩子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另外,增加各游戏区间的互动,让幼儿有更多交谈机会。各游戏区间存在着一定的“业务往来”,势必会更多地发生交流。这样,孩子说话的范围会得以扩展,自由说话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再者,鼓励幼儿将幼儿园、家庭及社会活动中习得的词汇、语句加以运用、练习,转化为幼儿本身的积极词汇,发展幼儿自由说话的水平。如在快餐城中,幼儿进入角色后,会运用“欢迎光临”等餐饮服务的用语。有的“服务员”还会推荐水果拼盘,告诉你拼盘“美味可口,很鲜艳”等。这都是一种对习得的语言符号的强化运用。

2、细心发现游戏中常独自言语的幼儿,正确引导,促使其自由说话行为加强。

独自言语常常发生在幼儿初期,独自游戏阶段中。但在大班幼儿中,由于缺乏自信,或性格使然,也常常会遇到爱独自游戏独自说话的孩子。对这样的孩子,发现后,应先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耐心地与其交流,再扩展孩子说的话,加强其说话行为,如可引导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等,并帮助他推广给别的孩子,增加其自信心,策略地为其扩大交往,扩大说话范围打下基础。

3、教师在指导中,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游戏纵深发展,引发幼儿说话。

幼儿在其游戏过程中,常常由于经验的缺乏,会出现一些“瓶颈现象”,即游戏老是重复到一定程度,便停滞不前。这时,孩子往往会放弃游戏,或一言不发地处于一种等待之中。老师必需及时介入,通过提问或提议,引发孩子再次发言,讨论,并逐步将游戏推向更高的层次水平。我班的超市,在学期中就常常出现这些问题,我向“售货员”、“服务员”提出“为什么不能便宜些呢?”的问题。孩子们商量后,决定“一块钱”可以买两样。这一“举措”果然使“生意”好起来。幼儿的很多行为、语言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给孩子们一个机会,他们会报答我们一个惊喜。

三、在平时的正规性的语言活动中,从儿童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广而浅”,多角度地确定儿童语言的教育内容,使幼儿有话可说。

正规性的语言活动中,可以使幼儿习得运用更多的口语词汇、语句,使幼儿的语言表达更加趋于完善。同时,也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语言交往更加丰富。

第一角度:选择幼儿自我认识及日常生活经验为幼儿语言教育内容。

如谈话:“我爱去的地方、我喜欢的动画片”等。这些来自于幼儿自身及日常生活的内容是孩子相当熟悉的,通过老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能让幼儿在回忆相关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处理有关信息,加以整理组织成较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同时又引导儿童对自身及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关注、概括和交流。

第二角度: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社会信息为语言教育内容

如让幼儿认识一些交通标志,结合看图讲述,谈论希望工程等。诸如此类的内容都让幼儿感到新奇,孩子们极愿表达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常常为之此发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这类语言活动不仅使儿童的语言得到发展并使其社会性情感得到完善。

第三角度:选择幼儿可接受的科技发展信息为语言教育内容

综合组织幼儿可感受的、可理解的科技发展信息,深入浅出地予以引导,并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及其他多方面发展服务。“最寒冷的南极”“家用电器”“取暖工具”等等,这类语言教育内容有较大的信息量,不仅使幼儿的语言表述、运用的量大大增加,而且对思维的加工、概括十分明显。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得到整合有效发展。

自由说话是语言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当语言综合水平得以提高,幼儿自由说话才会跨上新台阶。无论是在游戏中,还是在正规性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及生活活动等等方面,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只要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多种形式的说话机会,并加以合理引导,定能培育出“敢说”,“乐说”,“会说”的新世纪儿童!

游戏与幼儿教育


Youxi yu you’er jiaoyu

游戏与幼儿教育(play and ear childhood education)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人们的教育价值观与教育实践活动的不同,对游戏的教育价值的认识不同,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也不同。

历史与现状 19世纪之前,幼儿游戏不是以“自然”面貌进入幼儿教育领域,而是经过了“筛选”。一些教育家认为游戏是符合幼儿天性的自然活动,教育应追随、适应自然,让幼儿游戏,但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是好的、符合教育的目的与要求的,因此,应当对幼儿的游戏进行筛选,选择与引导幼儿的游戏。在此思想的指引下,游戏被分成好的和不好的,好的游戏受到鼓励,不好的受到抑制。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采用了这种利用游戏的方法。

19世纪以后,随着托幼机构的建立与发展,促使人们探索科学、有效的幼儿教育理论与方法。一些教育家认为仅仅筛选是不够的,还要改造游戏,即还要抽取出在教育上有价值的游戏因素,设计和编制出符合教育者意图的教育性游戏。以福禄贝尔(F.W.A.Froebel)、蒙台梭利(M.Montessori)的幼儿园教学体系为代表采用了这种利用游戏的方法。

随着20世纪初美国托儿学校运动和美国幼儿园课程改革运动的发展,一些教育家认为应当再造幼儿游戏,即教师应创设模拟或自然的游戏环境,减少对幼儿游戏的不必要的直接干扰,保持幼儿自然游戏的风格与特点,让幼儿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游戏。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幼儿的自然游戏被引入幼儿园的教室,成为合法的教育活动,托幼机构的环境逐渐成为一个以拥有多种游戏材料为特征的环境。

以上无论哪一种策略的倡导者都认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卢梭(J.J.Rousseaus)等都把游戏看做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认为,游戏是母育学校时期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手段。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以来,幼儿园课程模式多样化,由于各种课程模式所依据的幼儿发展理论与教育理论不同,因此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也不同。尽管这些课程模式对游戏的利用程度与方式有差异,但都把游戏看做是幼儿适宜的学习方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周围环境,与成人和伙伴互相作用。

游戏在中国 通过几十年来对国外幼儿教育理论与现状的研究、借鉴,对自身幼儿教育的不断反思与总结,中国幼儿教育从20世纪印年代以来,从观念到实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强调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

国家教育部在1981年10月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游戏是解决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它最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任务与要求,是通过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完成的,不可偏废;要纠正忽视游戏等重要活动的偏向。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L最易接受教育。游戏在幼儿园整个教膏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

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89年6月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这一部分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在第二十四条对游戏做了专门论述,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当前,中国幼儿教育理论对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的基本观点是:游戏对于幼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占中心地位。对于这一观点,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理解:

①游戏是以幼儿为主导的、基本的活动,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②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是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向幼儿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或说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③游戏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不能把它和学习、劳动等活动对立起辣,必须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相辅相成的教育手段。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是学前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

④游戏是幼儿自我表现的良好形式,也是教师了解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反映的瓣。幼儿虽然在游戏当中能自然地获得―些知识经验,但只有在成人的支持、帮助与引导下,他们的游戏水平才会提高、游戏方向才会健康。教师要充分运用游戏,充分发挥游戏的自身价值和教育价值。

游戏与儿童的发展


摘要:游戏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它不仅具有娱乐的作用,而且能影响儿童在语言、认知、情绪、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游戏的特点与童年的情绪性、模仿性、易变性、幼稚性相近。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激动人心的,能使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发展游戏对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爱玩、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国着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就曾经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这充分说明游戏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一.游戏的作用(一)游戏提高儿童的探索力和观察力儿童在捉迷藏的过程中学会了细致地思维,认真地观察和排除假象去寻找目的物。儿童智力的发展离不开肢体的活动能力,而游戏是身体和心灵共同参加的学习。人的大脑思维的灵活性是与肢体手脚的灵活性相联系的。一个行动迟钝、呆板的孩子不可能学习超群。

(二)游戏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有身体运动的参与,使儿童身体的各种器官得到活动,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骨骼和肌肉的成熟,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游戏活动发展了儿童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儿童根据自己不同的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游戏活动,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发展了运动能力,再根据已经提高的运动能力提高游戏内容的难度,进一步发展其运动能力。游戏还发展了儿童的反应能力和注意力。可见,游戏的这种练习机能就是对自身运动发展需求的一种满足。

(三)游戏实现了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1、游戏促进儿童的感知能力的提高。感知觉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儿童来说,不能指望通过阅读图书、通过成人讲述就可以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处于直觉动作思维阶段的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以及动作来进行思考的。游戏就是一种通过操作物体来感知事物的过程。

2、游戏发展了儿童的思维能力。积极参与游戏的儿童要不断的思考,思维一直处于解决问题的活跃状态。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实验、比较、操作、判断、思考,充满了变通性,有助于儿童灵活的解决问题。儿童在游戏中广泛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巩固、加深他们的知识,并且在游戏中,发展着自己的口头语言,锻炼着其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四)游戏培养了儿童良好个性1、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开展有趣味的游戏则有利于逐步的让儿童产生独立活动的意识,从而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及克服依赖的情绪。

2、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坚持性及克服困难的品质。通过游戏儿童持之以恒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个问题,并努力地去弄清楚问题,这种个性是做任何事情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游戏的过程儿童既可学会利用线索与策略,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又可克服困难,锻炼意志,还可以发现和了解自己的能力,产生胜任感与成就感,更进一步有利于儿童自信心与进取心的培养。总之,游戏可以扩大儿童的知识面,掌握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技能,调节和治疗儿童情绪失调,可以促进儿童想象力、创造性、耐心和持久性、灵活性以及人与人交往能力的发展。通过游戏,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在游戏中,促使儿童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锻炼和培养自己的个性品质。家长们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引导儿童参加不同性质与主题的游戏项目,并且与儿童共同游戏,还孩子一个游戏的空间。

二.游戏的理论。

(一)早期的传统理论-霍尔的复演说--是古代人类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

-席勒-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发泄体内过剩精力。

-彪勒的机能快乐说--从行动中获得机体愉快的手段。

-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是一种本能的练习活动。

-拉扎鲁斯-帕特瑞克的娱乐放松说--不是源于精力的过剩,而是源于放松的需要。

(二)当代的游戏理论o弗洛伊德的游戏补偿说-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逃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发泄现实中不被接受的危险冲动,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修复自己的精神创伤。

o皮亚杰的认知动力说-是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提高认识和技能的方法。认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性决定了游戏方式。如练习游戏、象征性游戏、有规则的游戏。

桑代克的学习行为论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

(三)中国心理学家的观点o游戏是适合于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

o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对社会活动的初级模拟,游戏是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心理发展。

o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翻版,可以充分地发挥想象力。

o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的活动,摆脱了成人的强制性。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由展开、自发交流游戏的情节、内容等;有权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等。游戏的主导者应该是幼儿,幼儿游戏的主题、玩具的选择及游戏的进行都应由幼儿自己来确定,教师只需为幼儿自主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帮助,幼儿才是自主游戏的真正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总之,撒开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的去选择游戏的方式方法、规则要求、角色材料,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做到"放"、"导"结合,会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浅谈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游戏的融合


摘要]

《纲要》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我们选择"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融合的策略"作为贯彻《纲要》的切入点,就是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研究中,吸收新鲜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经验,改变以传统知识为核心的课程观,把教育过程构建为让参与其中的所有人,尤其是幼儿、教师都能共同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区域活动;主题活动;融合;材料;环境创设

幼儿园的区域游戏和主题活动游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讲区域游戏关注的是区域材料的使用和挖掘。主题活动和游戏是关注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因此,将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形成教育整体,有效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丰富扩展。反过来又促进幼儿在区域中探索体验,实现教育价值的提升。

一、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的含义

区域活动是教师以教育目标,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吸引儿童自主选择并在活动区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我学习、探索、发现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和摆弄玩教具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

主题活动是围绕着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中心内容即主题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它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打破学科领域的界限,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充分地利用区域活动 [①] ,将主题中儿童自主探索和操作的内容与区域活动融为一体。这样的融合将极大地拓展儿童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增强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区域活动的开放性,主题活动的很多目标才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延伸与补充。

二、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关系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先行者”。

作为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孩子,因为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只有了解了孩子,设计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需要,促进他们的发展。当我们确定好主题以后,不仅要先思考一些教学活动,还要想想在区域活动中作出哪些调整,将一些旧的主题材料换掉,投放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新材料。在了解孩子对此活动的兴趣时,让孩子通过区域活动,发现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自主探索。 [②] 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已有经验等,再进行梳理,将一些符合孩子兴趣的、有价值的东西生成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交流与提升经验,将一些幼儿可以在自主探索思考下完成的东西作为区域活动的内容。

如进行大班主题活动“我爱我的家乡”时,我们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玩高跷、沙包、跳绳、踢毽子等材料,就生成了“我收集的民间玩具”、“好玩的玩具”、“高跷大比拼”、“沙包的多种玩法”“我来做玩具”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玩具的玩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使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再比如我们在进行“树叶变变变”主题活动时设计了一个本土化的集体教育活动“树叶贴”,老师把树叶贴画先投放于美术区内,发现大多数幼儿只是模仿范例贴画,小部分幼儿能进行创意,根据树叶的不同外型制作成“公鸡”,“蝴蝶”“跳舞的人”等画面。只有一位幼儿想利用剪刀进行修剪树叶创造出富有创意的“小帆船”。于是,在集体活动中,我们让幼儿先欣赏区域活动中的幼儿作品,再把活动重点放在引导幼儿根据树叶造型进行充分想象,看谁想的和别人的不一样。最后再出示那位小朋友制作的“小帆船”作品,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路,使幼儿在制作树叶贴画时思维活跃,进行自己独特的创意。

2.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但是,有时受到材料的局限,不得不分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许多被动型的幼儿在这时就只能被动地观望,无法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那么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些反应慢的幼儿才刚有些开窍,可是由于时间的不允许,被迫终止探索,那么便可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再有,集体教育活动结束,个别幼儿对探索的内容,意犹未尽,还想深入下去继续探索,区域活动就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的需要,使其的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比如在小班时我们组织的主题活动“我有一双小小手”中的美术活动《我的小手会作画》,让幼儿在课堂上用自己的小手作画,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在一堂课的时间里,难以让所有的小朋友一个个进行解说介绍,有的小朋友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时我们就把这一教学内容放在区域活动中,利用区域活动的时间,让没完成的幼儿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幼儿还可向小伙伴们解说介绍其作品,并相互进行交流讨论、修改。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区域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集体授课的形式。

教育的出发点从教师转向幼儿,强调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也为孩子对于主题内容的掌握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

三、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融合的策略

在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可以将两者进行融合,共同作用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一)结合主题创设区域活动

在设计时,我们根据预设的主题活动,不仅要考虑到主题活动中哪些内容适合运用于自主性较强的区域游戏,而且要体现多层次的活动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符合自己水平的玩教具和活动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爱好去做自己喜欢的活动。而我们教师则需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帮助和指导,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并提高幼儿对主题的认识和关注。

《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应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围绕主题教育目标,师幼共创动态、变化的活动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尤其是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适宜的动态、变化的环境和材料可以有效引发和促进幼儿的发展。 [③] 因此,围绕主题教育目标创设动态、变化的环境尤其重要。

例如,大班主题《我的生活我做主》活动目标为:从不同的角度,采用有效手段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鼓励幼儿展示与众不同的自己;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任务意识以及责任感,激发幼儿自豪感和积极向上的愿望,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感受他人的关爱,乐于与同伴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学会感恩,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其他小朋友的关怀以及对周围人的感激之情。

围绕主题教育目标,我们更加突出游戏化、生活化、自主化,师幼共同参与,特别关注幼儿自主游戏、习惯养成、经验积累等方面的培养,创设了多元化的活动环境。

主题环境墙饰有:情绪记录表(教师、幼儿每天用简笔画表情脸谱记录自己的情绪,看看谁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我的优缺点(让幼儿通过图文表述、绘画等将自己的优点、缺点展示出来,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意识);我的爱好(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物品陈列出来,大家相互欣赏,彼此交流看法,了解更多知识);奇妙的大自然(师幼共同收集各种自然现象的图片,扩展幼儿知识面,开阔幼儿眼界);我的梦想(展示幼儿表演的图片和自制的图书,让大家了解各自的梦想);感恩的心作品展;我喜欢的运动(展示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的各种体育图片)等。

主题区域环境设置:益智区(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用品图卡,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生活用品,并了解其用途;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玩分小花、摸棋子游戏,供幼儿进行9、10的分合练习;提供九方格图、记录单,引导幼儿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出九方格图案;提供实物卡片,让幼儿算出两群物体的总数;提供种子供幼儿进行种子分类和制作种子粘贴画)、语言区(提供有关蚕宝宝的书供幼儿阅读,引导幼儿制作蚕宝宝生长、活动过程简介图;提供有关动物游泳的图书,了解各种动物有趣的游泳姿势,丰富相关经验;投放有关自然现象的卡片,下面写有相应的汉字,供幼儿看图片认识汉字;提供纸和笔,鼓励幼儿先用绘画的形式创作“亲一亲”画面,再交流仿编的故事,将幼儿创作的内容订成一本书,供幼儿阅读讲述;提供一些寓言图画书,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特点。)、种植区(提供种子实物和植物卡片,让幼儿进行“这是谁的种子”的配对活动;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制作各种不同材料的尺子,并用尺子学习测量植物宝宝的高度。)、美工区(提供颜料、纸、笔等,引导幼儿印染风筝,练习用对印画的方法表现蝴蝶的造型和色彩的对称、创作七色花;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制作风车;展示各种茶叶罐并引导幼儿设计装饰茶叶罐;提供手工材料硬卡纸、蜡光纸,让幼儿制作小铜人、小蜡人;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设计手套、衣服;提供油泥、纸及废旧物品制作家具、衣服、裤子等,引导幼儿分类摆放;制作给新朋友的礼物)、自然角(饲养小蝌蚪,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变化;提供盆栽植物、小金鱼等,让幼儿做动植物是否需要空气的实验;多提供一些春季盆栽植物供幼儿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表演区(结合歌唱活动《买菜》,引导幼儿在表演区开设菜场,幼儿结伴买菜体验买菜的乐趣;提供安全场地、音乐磁带、一些塑料道具、服饰等,引导幼儿模仿杂技演员简单的表演动作,增强幼儿身体的灵活性,教师注意指导与保护;提供小军装、军帽、玩具手枪等,供幼儿表演解放军英勇战斗的故事;结合语言教学活动,与幼儿共同准备各角色头饰、服饰、道具等进行故事表演活动;将情境表演的材料放置在小舞台中,让幼儿自由扮演角色。)、才艺展示区(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地进行才艺展示;开展“小小电视台”游戏,让幼儿体验竞选主持人和当主持人,也可以轮流体验当主持人。)

上述主题环境墙饰与主题区域环境设置并不是同一时间呈现,而是结合主题活动相关内容的开展情况同步或作为延伸活动设置相应内容,注重动态性、参与性、教育性 [④] ,防止了环境创设内容的片面化,孩子们在教师新创设的环境中通过与区域活动材料互动、与同伴相互交往,使主题环境创设、主题区域活动开展得更加有趣、生动,真正将孩子的生活还给孩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区域活动材料,拓展区域活动内容。

主题区域活动的开展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分组的形式展开的,根据孩子们的个体差异,需要教师为班级内的每个幼儿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而这么多的材料单单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容易完成的,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发动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情况提供一些就可以解决区域活动材料不足的问题。在优化区域活动环境时 [⑤] ,根据主题内容提前告诉家长与孩子一起准备材料,怎么准备,什么时候用,目的是什么,同家长讲清楚,家长是家园共育中的响应者、参与者、教育者,合理利用家长资源,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区域活动材料收集过程中,让他们与幼儿共同参与,既能丰富区域活动材料,又能拓展区域活动内容,因为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专长和爱好,能成为协助我们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教育资源,也是区域活动材料最重要的提供者。

例如,在中班主题区域活动活动《春天和夏天》展开前,我们利用家长园地和班级QQ群,提前告诉家长近阶段主题目标和要开展的主题区域活动,了解废旧材料的教育价值,重点是需要和幼儿一起收集什么材料、共同制作什么玩具、需要参与哪些区域活动、目的是什么,让家长对区域活动的方式和途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和幼儿共同收集材料时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宜性。很快,家长结合主题活动目标和要求,收集了系列的活动材料成品与半成品:和幼儿一起收集了有关蜗牛的知识与图片展示到主题墙上;带来了许多方便幼儿观察的动植物并带到班级自然角,如小蝌蚪、蚕、野生小鱼、泥鳅、甲壳虫、蜗牛、迎春花、洋葱、土豆、大蒜、豌豆等;收集扑克牌放到益智区让幼儿比大小、按数字顺序排列或玩接龙游戏;带来了筷子和弹子放在生活区让幼儿开展夹弹子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获得快乐,又锻炼运用筷子的能力,也可让幼儿学习计数和比较数量的多少;带幼儿出游时认识春夏季常见花卉并拍下来,布置到活动室里;收集了动植物标本并让孩子带到幼儿园与大家分享;收集了蝴蝶的邮票、印刷品、标本等资料,放到班级展板供孩子们相互交流欣赏;收集了有关京剧扮相、剧照、图片资料带到幼儿园充实京剧角,供幼儿欣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京剧艺术;

正是因为有了家长们的支持,班级的的主题区域环境才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也进一步丰富了区域活动内容。另外,每阶段主题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了解家长参与活动后的感想,只有理解了他们的想法,才能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才能巧用办法去激发家长参与班级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为以后开发和有效利用家庭资源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二)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调整区域活动的内容和材料

有时区域活动的内容和材料不能有效的支持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形式与内容的脱节会导致幼儿的学习缺乏连贯性和可操作性,因而显得盲目、无所适从。这时我们教师应充分作好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要善于观察、善于调整 [⑥] ,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性环境以及丰富的可操作材料,满足幼儿探索、操作、求知的需要。如在“我爱我的家乡”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的需要,在自然角增加了“种子宴会”“我种的植物”“丰收角”等内容,通过幼儿的观察、思考、讨论、记录等,使幼儿相互交流,集思广益 [⑦] ,初步尝试以自己的能力照顾植物,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培养了幼儿的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认识了大兴的特产植物,并将它们放在丰收角进行展示,形成了较好的自我学习的氛围。这些内容的增加,推动了主题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使幼儿对家乡的认识更加深入。

此外,我们在布置区域的时候要舍得丢弃,有些陈旧的东西就该毫不留情的收起来或扔掉。不要以为放满东西就是好,孰不知一些没用的材料会给幼儿带来困惑,占据幼儿活动场地,同时影响幼儿操作时的注意力。如在“搭建大兴的建筑”的操作活动中,在建筑区放了很多小动物、小汽车模型等,有些幼儿就会忍不住玩玩小动物、小汽车模型,操作重心会明显的转移,势必影响幼儿对搭建建筑物的专心度。所以,我们班在有重点地开展区域活动时,往往提前排除干扰因素,使幼儿专注于某项或某几项操作活动中,保证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一些有益的知识经验。

(三)在区域活动中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材料的投放者和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及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材料投放,通过观察,发现某些学习内容是大多数幼儿的兴趣点,同时,发现幼儿在操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是零碎的、表面的,但却具有继续探索的价值。于是,就有了提升幼儿经验的需要,从而生成了集体教育内容。

如“好玩的瓶瓶罐罐”这一活动就来自于孩子在表演区进行的表演活动,一位幼儿无意间敲打几个我们做实验用的瓶子时,发出了悦耳的声音,孩子们高兴极了,有节奏的敲打着瓶子,引来好多小朋友围观,第二天有几位小朋友也带来了好多瓶子,在表演区进行表演。我发现他们对这个特别感兴趣。于是“好玩的瓶瓶罐罐”这个主题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而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补充和拓展,已成为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但以往的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往往独立进行,缺少相联性、互助性,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最大教育价值。在幼教改革大步向前的今天,我们将重新审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探讨两者间的有效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主题下的区域活动这以研究内容,它能让幼儿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

结构游戏的种类与指导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结构游戏的种类与指导》,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游戏无论从材料、玩法还是在结构造型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塑料接插,金属螺丝结构,等等,结构游戏的概念扩展了。凡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都称之为结构游戏。幼儿园常用的构造材料有积木、积塑、积竹、金属材料、泥、沙、水、雪,等等。一般可根据结构游戏中运用的材料来确定构造游戏的类型,当然某种结构游戏往往不止用一种材料,我们在区分时不能绝对化。

1.结构游戏的种类

(1)积木游戏:用各种积木或其他代用晶作为游戏材料进行的结构游戏。积木的式样很多,有大、中、小型积木,有空心或实心型积木,有动物拼图积木等。这种结构游戏在幼儿园开展较早,也较为普遍。

(2)积竹游戏:指将竹子制成各种大小、长短的竹片、竹筒等,然后用它们进行构造物体的游戏。积竹可构造“坦克、火车、飞机”,还可建“桥梁、公园”,构造出的物体同样栩栩如生,富有情趣。我国南方盛产竹子,积竹游戏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3)积塑游戏:用塑料制作的各种形状的片、块、粒、棒等部件,通过接插、镶嵌组成各种物体或建筑物模型。积塑轻便耐用,便于清洁。

(4)金属构造游戏:以带孔眼的金属片为主要的建造材料,用螺丝结合,建造成各种车辆及建筑物的模型。

(5)拼棒游戏:用火柴杆、塑料管、冰棒棍或用糖纸搓成纸棍等作为游戏材料,拼出各种图形的一种游戏。

(6)拼图游戏:用木板、纸板、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不同形状的薄片并按规定方法进行拼摆的一种游戏,如可拼摆动物的房屋、故事情节等画面。传统的七巧板就属于这类游戏。

(7)玩沙玩水玩雪的游戏:沙土是一种不定型的结构材料,幼儿可以随意操作,幼儿也可利用水、雪玩划船、堆雪人、打雪仗等游戏。玩沙、玩水、玩雪都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结构游戏,在城市、农村都可以广泛开展。

2.结构游戏的指导

(1)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生活中的多种建筑,感知各部位的名称、形状、结构特征、组合关系与色泽特点。如楼房是有层次的,房顶有尖的、平的,也有圆的,桥梁是桥面和桥墩组成的,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2)引导幼儿掌握结构造型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结构造型的能力

①识别与使用材料的技能引导幼儿认识结构玩具,识别结构元件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会选用结构元件去构造物体,会灵活使用材料。

②结构操作技能引导 幼儿学会积木的排列组合(平铺、延长对称加宽加长加高围合,盖顶、搭台阶等),积塑的插接、镶嵌(整体连接、交叉连接、端点连接、围合连接等),以及穿套编织,粘合造型等技能。这是幼儿构造物体的基础。

③设计构思能力引导幼儿整体构思构造计划,使幼儿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构造活动。在构造实践中能根据需要修改、补充,以取得结构成功。

④掌握结构分析技能使幼儿学会看平面图纸,能把平面结构变为立体结构,会评议结构物。

⑤集体构造的技能引导幼儿在集体构造中学会分工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针对不同年龄的特点,具体地指导

小班幼儿对结构的动作感兴趣,常常把结构材料堆起垒高,然后推倒,不断重复,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他们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无目的地摆弄结构材料,只有当有人问他“你搭的是什么”时,他才会注意自己的结构物,思考“这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对结构的物体加以命名。因此,小班应侧重认识结构材料,学习初步的结构技能,稳定结构主题并建立结构游戏的规则,学会整理和保管玩具材料的最简单方法,养成爱护玩具材料的好习惯。

中班幼儿不但对动作过程感兴趣,同时也关心结构的成果,目的比较明确,主题比较鲜明。因此应在进一步掌握结构技能的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共同构造,并能相互评议结构成果。

大班幼儿已有了较强的结构技能,目的明确、计划性较强,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长时间的结构活动,合作意识增强。因此大班应侧重引导幼儿开展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的大型结构游戏,并引导幼儿进一步美化自己的结构物。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与华爱华教授再谈游戏》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游戏与幼儿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再谈孩子吃饭问题 再谈孩子吃饭问题上篇博文《就这样解决吃饭问题》我的本意是看了电视真人秀节目超级保姆SuperNanny得着启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规矩立好,并且态度坚定的执行,奖惩分明。因借着孩子吃饭这个大家...
    2020-11-04 阅读全文
  • 游戏与课程 Youxiyukecheng 游戏与课程(playandcurriculum)幼儿固课程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为幼儿设计和组织的、期望幼儿获得的、能使幼儿获得应有发展的、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全部学习...
    2019-12-16 阅读全文
  • 游戏与教学 Youxiyujiaoxue 游戏与教学(playandteaching)幼儿园教学是指教师以各种方式方法(包括言语的和非言语的)对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可能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幼儿学习活动施加影响,有目的有...
    2019-12-16 阅读全文
  • 游戏与非游戏的区别 任何一个儿童天生都是游戏者,都有游戏的冲动与本能。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游戏是幼儿的基本人权,这已经被国际法承认且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拥护认可;从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游戏在正规幼儿教育机构中的地...
    2019-12-16 阅读全文
  • 游戏警察与司机 游戏警察与司机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正确使用反义词,丰富幼儿的反义词词汇,能在游戏中快速地说出反义词,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游戏活动...
    2019-12-25 阅读全文

再谈孩子吃饭问题上篇博文《就这样解决吃饭问题》我的本意是看了电视真人秀节目超级保姆SuperNanny得着启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规矩立好,并且态度坚定的执行,奖惩分明。因借着孩子吃饭这个大家...

2020-11-04 阅读全文

Youxiyukecheng 游戏与课程(playandcurriculum)幼儿固课程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为幼儿设计和组织的、期望幼儿获得的、能使幼儿获得应有发展的、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全部学习...

2019-12-16 阅读全文

Youxiyujiaoxue 游戏与教学(playandteaching)幼儿园教学是指教师以各种方式方法(包括言语的和非言语的)对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可能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幼儿学习活动施加影响,有目的有...

2019-12-16 阅读全文

任何一个儿童天生都是游戏者,都有游戏的冲动与本能。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游戏是幼儿的基本人权,这已经被国际法承认且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拥护认可;从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游戏在正规幼儿教育机构中的地...

2019-12-16 阅读全文

游戏警察与司机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正确使用反义词,丰富幼儿的反义词词汇,能在游戏中快速地说出反义词,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游戏活动...

2019-12-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