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再谈孩子吃饭问题

发布时间:2020-11-04

小班教育笔记吃饭。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再谈孩子吃饭问题”,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再谈孩子吃饭问题上篇博文《就这样解决吃饭问题》我的本意是看了电视真人秀节目超级保姆SuperNanny得着启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规矩立好,并且态度坚定的执行,奖惩分明。因借着孩子吃饭这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引来了积极地回应。留言中许多提到孩子吃饭过程中的问题我们xx都有过,比如边吃边玩,要追着喂饭,一餐饭吃一个小时,阶段性厌食。留言中还有家长说“请教”,实在不敢当。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妈妈。第一次育儿,遇着问题也是边翻书,边请教,边学边做,谈不上经验,只能说有一点心得。留言和纸条中的提问恕不一一回复,写这篇博文就是根据朋友们提的最多的问题再和大家唠唠,算做回复。

如果可以,小朋友会愿意把吃饭当做游戏。瞧那些刚会用手抓食物吃的宝贝们,总把要吃的东西在手里捏了又捏,一部分送进嘴里,一部分涂在脸上,身上,餐椅上,一顿饭后满世界都沾着食物。除了要用嘴品味食物,还要用手体验食物的质感。当我们为他们擦手擦脸搞卫生时,小家伙没准还在一旁流着口水笑呢。这是天性,宝贝生来就喜欢边吃边“玩”。

大人的立场则不同。吃饭是严肃的事情,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吃饭时少说话,吃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夹菜要夹离自己最近的,不要把菜汁滴得到处都是……不管我们是否赞同,工作以后出去和朋友,同事,客户吃饭时,不得不承认一个餐桌礼仪好的家伙会让人感觉愉快并且在心里为他加分。做家长的都知道好习惯从小培养,因此我们要为孩子吃饭立规矩。

个人认为吃饭立规矩的第一步就是要坐餐椅。让孩子明白吃饭的地方是固定的,不能像游击战似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有坐在固定的地方吃饭才不会乱跑,也便于收拾卫生。餐椅应该从刚会坐的时候就培养坐,到了饭点就把孩子抱到餐椅上,养成好习惯。餐椅中那种高脚的比较好,因为椅子高,不能轻易下来。再有就是高一点的椅子可以看见大人们的餐桌,把餐椅拉拢让宝贝成为餐桌中的一员会让他们很开心。如果吃饭没有固定的地方,或让孩子坐在容易上下的地方,就不能怪他吃饭的时候乱跑。

xx两岁以后有一阵子就算能乖乖坐在餐椅上却不能好好吃饭。手上总要拿着点什么玩,或是要边看手机边吃,要不然就边看智慧树边吃。这一点不能怪她,是我们的问题。不给玩具,手机,不开电视是大人能做到的。如果以前有这待遇,后来没有了,孩子肯定会以哭闹来反抗。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说好不能玩就不玩,说好不给看就不看,孩子一旦感觉到家长的决心,再以贴画,泡泡等小朋友喜欢的玩意儿作为遵守规矩的奖励,几次以后是能改过来的。

至于一顿饭吃一个小时xx也是有的。吃着饭她有时拿着一根豆芽菜甩半天,有时拿朵菜花在桌子上搓来搓去,有时嘴里吃着一个花生米,手上捏着一把花生米当豆子玩。总而言之,玩的花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做不到。两岁以前没有进入“反抗期”还比较好管理,只要严肃的告诉她食物是不能玩的,并且把食物拿远一点就算了。过了两岁随着个人意识增强,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动她玩的食物肯定会引发一场“风暴”。现在我们的做法是她要玩就玩,大家装作没看见,继续吃饭。玩两次没人搭理,自己感觉没劲就不玩了。家长千万不要反应过激,或大声“教训”小孩,这样正中下怀,因为他们就喜欢看见大人因为自己的一点动静就“跳”起来。不过事后在xx心情好时我会轻言细语的跟她讲食物是吃的,玩食物是不好的做法。并让她看着我的眼睛答应以后不再玩食物。慢慢的就能改掉边吃饭边玩食物。

小孩一般都没有时间观念,我们觉得一顿饭吃半小时差不多,他们没有这样的概念。因此需要我们适当的引导一下。以前吃完饭我就对xx说:“快点吃,要收桌子啦!”小家伙总是不为所动,该吃吃,该玩玩。如果多催促几次,人家干脆就不吃了。后来我换了个说法:“xx,我们吃完了,再等你五分钟就要收拾桌子啦。”中途再提醒一下还有三分钟,还有一分钟。提前告知而不是急于催促效果就好很多。遇着有她喜欢吃的菜,一听还有五分钟就狼吞虎咽起来。遇着她不喜欢吃的菜,马上就说吃饱了要下来。不管吃的多少我们都不劝菜劝饭,吃多少是她自己的事。如果没吃饱,可以用水果作为补充,但绝不会给零食。

还有就是阶段性厌食。每隔几周xx会有那么几天不愿意吃饭。听老人说孩子在“换肚”,大意是胃肠在做调整,应该少吃,吃的清淡,让肠胃好好休息。不知道这么说有没有科学依据,不过据我观察是有一定道理的。xx不想吃饭的时候多数嘴里会有一点味道,舌头伸出来能看见一层白色偏厚的舌苔。中医书上说孩子舌苔白而厚是身体有寒,黄而厚是身体有热。如果积食消化不良也容易出现厚的舌苔。只要孩子不愿意吃饭一定是有原因的,不能勉强。这方面我做过蠢事。有一次xx说不想吃饭,那天晚上外婆做了她最喜欢吃的海带排骨汤,xx还是说不想吃。外婆流露出失望的神情,我为了让外婆高兴,边逗xx边唱歌哄着吃了一碗饭。到了晚上,女儿一直说肚子难受,脸红扑扑的,我心知不妙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夜里十二点xx开始发高烧,哭了一阵子后“哇!”的大口吐起来,把晚上吃的东西连带胃酸都吐了出来。看着她满头大汗,疼苦的表情,又想到晚上她那么懂事明明不想吃饭还要配合我吃了一大碗,真是后悔的要去撞墙。现在的孩子没有听说过饿病的,倒是有吃多了“撑”病的。所以,如果有那么几天孩子说不想吃饭,就让其调整一下吧,只需准备清淡的食物即可。零食可不能多给,千万千万。

为了让小朋友吃饭吃的香还有几点是我们尽量要做到的。首先,食物的花样多些,荤素搭配,宝贝大多喜欢换口味。其次给一些蔬菜起好玩的名字。比如在看了一集熊猫吃竹子的纪录片以后我问芊,芹菜长的很像竹子,绿色的,长长的,吃着还会和熊猫一样发出脆脆的声音是不是?xx笑着高兴的说:“是!”以后吃芹菜我就要xx要像熊猫吃竹子那样咬芹菜咬的脆脆的。不知不觉她就喜欢上了吃芹菜。最后,宝宝只要有吃饭的积极性都要鼓励。有的孩子喜欢用手抓着吃,有的孩子用勺子,筷子用不好,家长不要一味的说他们。以前我看xx老用手吃饭就鼓励她用勺子,前几分钟能用好,吃着吃着就用手抓,说的次数多了她不爱听,有时候甚至耍性子把勺子扔掉。她外婆退休前在幼儿园工作多年,对我说:“幼儿园三岁到四岁小班的孩子很多吃饭时都是手和勺子并用,到了中班和大班,你让他用手抓饭他们还会不好意思呢,不要影响孩子吃饭的积极性。”

一顿饭看事小,实则倾注了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爱。表达关心和爱的方式有不同,但心情却都是一样的,就是希望我们的小宝贝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孩子吃饭的问题让我深感羞愧和自责


关于孩子吃饭的问题,我真是深感羞愧和自责…

孩子一岁左右,自已去抓饭吃,弄的满地都是,我们会冲孩子,都认为他在捣乱、不讲卫生。于是总是给他喂饭吃,想着等大些了再让他自已吃,就这样孩子对吃饭没有兴趣了,因为总是只要一掉饭,总要“挨批”,而我们(我、婆婆、公公、老公)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导至这个坏习惯的开端,后来稍大些了,想让他学着拿勺子自已吃,刚开始还会自已吃两口,可不到一会又跑了。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多吃点,可怎么办呢,孩子老不想吃,后来爷爷奶奶想出来“好招”让孩子边骑单车或一边拼玩具一边喂饭,这招可好使了,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一会就吃完一碗饭,每当爷爷给孩子喂完一碗饭时,都会很自豪的对我们全家都宣布:“你们看,这么多全部吃完啦。”后来爷爷一直喜欢用这种方式“骗”孩子吃饭,甚至有时候到开饭时间了,奶奶会说:“现在他不会吃的,我们先吃,等会让爷爷给他骑车子“骗”吧。就这样孩子养成了不好好吃饭的习惯,一到吃饭就开跑,因为他准知道爷爷等会会来“追”的。还有,孩子吃饱了,可爷爷奶奶觉着就剩这么一两口了,可不能浪费呀,怎么也得把他吃掉。也就因为多了这两口,孩子晚饭总是没有味口,大些时候会说话了,他会自已说:“奶奶,我不想吃饭”,可奶奶还会说:“不好好吃饭,会长不大的,并且奶奶也不给你买糖了(我家孩子最爱吃糖),你把饭吃了奶奶去拿糖给你吃”。就这样,孩子经不住诱惑和吼吓,强迫自已又多吃了几口。周而复始,每顿饭孩子都处于饱和状态,完全没有饥饿感,这样孩子怎么能好好吃饭呢!因为通常孩子都是老人带,所以吃饭这一方面我开始还没有意识到,想着让他去了,只要吃了就行。现在想想真是无比的自责!!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如果连吃饭都觉的不是自已的事,需要别人来完成,那他哪来的责任感呢”真是失败,各位妈妈可千万要引我为戒啊。

所以总结了三点,要持续改进:

1、从小让孩子自已吃,允许手抓(当然前提是要洗净手),千万别想着等大了再让他自已吃。

2、一定不要“追”着喂,更不要“骗”,要告诉孩子,吃饭是自已的事,吃完了再玩。如果不吃收起来,什么零食都不要给他吃,直到下一顿饭。

3、不要强迫孩子多吃,只要他说吃够了,就应该停止,不要因为怕浪费了而勉强多吃一口。因为这多吃的一口会直接影响孩子下一餐的食欲。

4、吃饭时间应谈一些愉快的话题,要避免指责和教导,否则孩子也会不愿意和大人一起用餐的。

不良的习惯已经形成,好在意识到了,所以要改!

不要总是强迫孩子吃饭


我精心为孩子做了各种食物都无济于事,孩子越来越瘦,越来越虚弱。当时他除了喝饮料、吃零食外基本上不吃饭。每到吃饭时间我都要端着碗到处追着孩子喂。有几次实在是没有办法,我把勺子扔到院子里就哭了起来。当时真是伤心透了。

有一次,我在广播里的幼儿教育节目中听到“不要总是强迫孩子吃饭”。当时我觉得要是不强迫孩子吃饭的话,孩子可能会饿死,但我还是下决心听从专家的建议。之后的两天里,我痛苦地看着孩子,生怕他出事。到第三天,孩子终于主动要求吃饭,我就顺其自然地给他盛了饭。从那时开始,孩子爱吃饭了,身体也越来越结实了。

如上所述,在吃饭问题上最重要的是不要强迫孩子吃饭。孩子什么都想自己尝试,这是本能,但是请一定不要错过孩子自己想吃饭的那一段时期。

刚过周岁的宝宝喜欢用双手扶着饭桌站起来,然后用手抓东西吃。这时候可以做小小的肉丸或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到孩子面前。一开始,宝宝只会用手抓,而且很多食物都会掉到地上,可以在宝宝坐着的地方铺上报纸或塑料布,这样吃完后也比较容易收拾,慢慢地他就能学会用勺子或叉子了。有的妈妈嫌宝宝自己吃饭太费事,收拾起来也麻烦,就直接给宝宝喂,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吃饭的主动性。

不管是谁,一开始做事时都不会太熟练。没有练习的机会怎么能熟练地应用呢?给宝宝一个笨手笨脚的机会吧。宝宝自己吃完后,妈妈不应该说:“怎么搞的?掉的比吃的还多?”而应该说:“哎呀,宝宝太了不起了,都能自己吃饭了!”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认可,他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这样父母就不会因为吃饭的事每次都要跟孩子进行一场战争了。

对于不爱吃饭的孩子,妈妈要狠下心来,把饭菜摆好后先叫孩子来吃饭,如果孩子不过来,也不要理他。一开始孩子可能还以为妈妈会像过去那样到处追着喂,即使不吃,也会给别的零食。但只要家里人都不理睬孩子,孩子总有感到肚子饿的时候,到时他们自然会主动要求吃饭。

这看上去虽然有些残忍,但父母必须意志坚定。一般情况下,孩子肚子饿时就会主动想吃饭了。这点父母倒可以放心。

孩子吃饭拖拉怎么办


首先,在0—2岁,孩子想自主吃饭的时候,可能家长怕孩子弄脏乱,总是喂,而这个敏感期过去以后,孩子渐渐大了想让孩子自己吃了,孩子已经不想自己吃了。

其次,只要看见孩子吃少一点,都要催促孩子多吃一口,让孩子对吃饭感到压力。

最后,平时是否吃了过多的零食。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平时不断的催促,孩子在用磨蹭和拖拉来被动抵抗父母的催促和指责。从这位妈妈谈到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这个原因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然后,再谈到学习,其实本质跟吃饭差不多的,因为从这两件事件都可以投射出家长对这两件事的重要性和焦虑程度,家长有多焦虑和重视,孩子可能就有多抵抗。因为其它的事情你们可能没有要求太多,孩子没有压力,所以他愿意去做,于是就会出现“平时挺乖的,让他帮忙做什么事,立马就去做了”,但一旦碰到你们焦虑和重视的事,他就有阻抗。这个道理很简单,你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的上司不断的催促你工作,你的积极性肯定会经常受挫,也许会用磨洋工来应对上司。但如果你的上司经常鼓励和夸奖你,你的工作积极性就会高很多。

有几个小建议可供参考:

1、建议父母可以做一个角色扮演游戏:即先由一方扮演孩子,另一方扮演妈妈或爸爸的角色,扮演爸妈的一方就一件具体的事情不断催促孩子,指责孩子(语气要按照平时对孩子所用的着急的语气)。最后双方交流感觉。之后再交换,双方交流感觉。

这个游戏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处境,真正能理解孩子,这是改变的第一步。

2、停止催促和指责,让孩子跟随自己的速度去学习和吃饭。同时让孩子自己去承担相应的后果。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因为爸爸妈妈要上班,你吃饭速度稍微快一点,到七点我们就收,不然你就只能迟到,让家里其他人送你(或者只能饿肚子),因为爸爸妈妈迟到也是会被骂的。”

而学习更是如此,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需要做的就是陪伴和支持,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可以帮孩子一把。我知道有位家长特别聪明,她孩子也是同样的问题,在我提醒过她之后,她忍住了每天催促孩子写作业的冲动,而只是平和地问了一句:“你写作业了吗?”,孩子说玩一会再写。然后她就该干吗就干吗去了。一晚上都没再问,孩子很高兴的玩到了到上床睡觉时间。到第二天早上才想起来作业没写,早上吃饭怨妈妈:“你干嘛不催我了?”妈妈说:“我提醒过你了,而且妈妈以后也不再催你,你自己的事你自己负责。同时,以后妈妈可能会提醒你可能不会提醒你,但自己决定写作业的时间,但只能是晚上10:30之前,因为这个点之后一定得上床睡觉”可想而知,上学后,孩子肯定挨了批评。可是,却改变了写作业拖拉的毛病,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作业写完再玩,因为他自己体会到没写作业的后果。当然,这个方法不是适用于每一个孩子,因为这位妈妈的改变并不是一句两句话就完了,她也是经历了比较长时间的学习和反复的磨合,才渐渐放下自己的焦虑,平和地去对待这件事情,才能跟孩子平静坚定地去协商。

所以,我们常常说父母只要一改变,孩子慢慢就会发生变化,所以首先家长可以试着从停止催促开始。希望能给予你一定的提示。若需要进一步厘清,也可以找专业心理咨询师处理。

一二年级的孩子普遍会存在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的情况:

首先,希望家长多观察一下孩子,在平时玩游戏或者做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维持的时间大概多久,如果可以玩10分钟以上,那从一些注意力游戏和行为养成的角度,就可以对孩子吃饭和写作业存在的问题起到帮助作用。

建议如下:1.您可以买一个小沙漏放到孩子桌上,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而言,不能很好的把握时间长度,40分钟对于孩子而言一方面有些长,同时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放一个30分钟左右的沙漏,利于孩子更清晰了解时间长度和掌握时间的概念。2.吃饭问题上,不要老催孩子,对于孩子而言,看到父母一直督促自己,或许反而是一件“好玩”“受关注”的事情,所以从行为养成上来讲,说一遍,孩子不吃,就不要再说了,同时强调一遍,现在不吃饭,今晚也不能吃,并严格执行。(如果晚上孩子实在饿了,可以吃水果,不要给零食)3.您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些亲子注意力训练的小游戏,一方面陪伴了孩子,同时也会对孩子注意力起到训练作用,对孩子目前出现的情况都会有帮助。

观察孩子只在吃饭和写作业这两件事情上比较慢还是在其他事情上也都会慢些。

孩子如果在没有任何要求的情况下会用多长时间吃完一顿饭,同样的作业量,其他同学用多长时间完成。可能平时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比较少,所以,孩子会比较珍惜和您在一起的时间,比如吃饭时间,写作业时间。对于孩子来说,他是无法区分家长给我的关注是正向的关注还是负向的关注,只要是关注我就好。所以,当他吃饭慢、写作业慢的时候,您的关注就来了,慢慢的,他就学会了我只要吃饭慢、写作业慢,就能得到妈妈来看我,来跟我说话,尽管她是在批评我,那我心里也高兴。所以,孩子是在用慢、磨蹭来寻求家长的关注与爱的。

请您想象下,我手上拿着一张A4白纸,白纸上面有一个黑点,当我问:“您看到了什么?”的时候,请您真诚的回答看到了什么?当然,我是听不到您的回答,但是您的内心是可以听到您的答案的。以往我问出同样的问题时,有人这样回答:“我看到那个黑点儿!”也有人会回答看到一张白纸,有的人会回答一张白纸上有个小黑点儿。那么这三种回答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只是每个人的注意力的方向不同而已,看到黑点儿的人是把注意力放在细致的事情上,看到一张白纸的人,是把注意力放在全局上,那个黑点儿对于他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看到一张白纸上有个小黑点儿的人是非常接纳的人,既看到全局,也看到细节。所以说,注意力的方向会让我们产生“焦点”,也会导致“盲点”的产生。那么,您是选择常常关注好的“焦点”呢,还是常常关注不足的“盲点”呢?如果您每天关注到的就是孩子慢、磨蹭,孩子就会越来越慢,因为您的注意力方向就在慢上,孩子就会向慢的方向发展。

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在您的信念系统中,您可能是害怕孩子出现慢、磨蹭等现象的出现,所以,您会很充满善意的提醒孩子,“快点儿,快点儿”,那么孩子在您的高焦虑状态下,能够100%的接收到您的焦虑状态,并用自己的行为去验证您的行为,让您体会到自己的焦虑,只可惜,孩子做出的这些“牺牲”您还没有看懂,没有接收到。作为家长,我们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是青蛙、有的孩子是豹子、还有的孩子是蜗牛,那么您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呢?您对孩子的状态有多少的了解呢?

规定孩子的吃饭时间和写作业时间,是对孩子的要求,但是让我感受到的是家长的高压状态,给人是一种压制的感觉。如果把一个没有任何防护装备的人的头部按进水里的时候,您猜这个人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是不是一定会反抗,一定是拼尽全力要把头部从水里拿出来,因为这是唯一生存下来的举动,否则就要溺水而亡了,对吗?所以,建议跟孩子要建立平等的关系、保持协商的态度,以完全接纳孩子一切的问题的心态来爱孩子。

尝试让孩子在没有任何要求的情况下吃饭,这样也可以保证孩子的胃肠功能比较好,营养吸收的也比较好。我们来做一个记录,那就是记录孩子的吃饭时间。仅仅是记录时间,而不是计时,我相信这两个词之间的差别您能理解!举例说明下:当孩子在没有任何要求的情况下吃完饭用了40分钟,您就记录在一张纸上,然后,在下一顿吃饭的时候,再记录,假如说孩子用了39分钟,那么,您就可以鼓励孩子说“宝贝儿,这顿饭你用了39分钟就吃完了,比上一顿少用了1分钟,妈妈祝贺你,节省了1分钟的时间。”后面的每一顿饭都这样记录,都这样给孩子正确的反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达到您和孩子的注意力方向进行调整。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要达到目的上,而不是放在与目的相反的方向上。

给自己一些耐心,给孩子一些耐心,允许自己和孩子都慢一些,好的行为和习惯养成后,想让孩子慢下来都不容易呢?

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一位妈妈的育儿经: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吃饭战争

2012年5月,我作为一名焦虑不已的妈妈,开始学习正面管教。那时候威威不到两岁,几乎每顿饭都是一场战争—吃饭时,威威必须老老实实坐在他的餐椅上。同时,我听奶奶指挥:“你喂饭,我喂菜!”。奶奶在左边喂一口菜,妈妈在右边喂一口饭。威威夹在中间,嘴巴紧紧闭着,一会头扭到左边,一会头扭到右边,避开送到的嘴边的任何东西!一顿饭下来,他吃进嘴里的屈指可数。奶奶和妈妈也很累!而且,在威威没有吃完之前,我几乎吃不到一点东西。一顿饭喂下来,我常常累得一口都不想吃。

这样的情形,几乎每顿饭都会发生。一到吃饭时间,我的心就会紧张的像上紧了发条,不停在揣测:这顿饭威威会不会顺利张口啊?今天能吃几口啊?看到他吃了几口,就会稍微放松点。要是孩子一口不吃,我的心情就会拧巴成一团,但却毫无办法。

我曾决心改变这样的状况,买来了十几本“宝宝食谱”,还有教导“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之类的书。用过各种温柔的办法,结果他还是不吃!

我也用过惩罚—“你不吃就是你不饿,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吃完,就收走!”结果到了晚上,威威饿的哇哇大哭,我不给他吃东西,他哭了一个小时,居然累到睡着了!那一刻,我又心疼又痛苦,觉得自己就像个后妈。

这种痛苦和纠结,促使我到处寻找方法,最终,走进了正面管教家长课堂。

原来吃饭是痛苦

正面管教家长课堂有个父母帮助父母环节,那是我第一次在课堂上做角色扮演。我演威威,Elly和另一个学员演“威威奶奶”和“威威妈妈”(也就是我)。当“我”被两个大人夹在中间,完全动弹不得,一边伸过来一只手,被逼迫着吃饭、吃菜,“我”的感觉坏极了!紧张、压抑、痛苦、无力。“我”的本能反应,就是紧紧闭着嘴巴,扭着头,一口都不想吃!

天哪!角色扮演让我一下子理解了我的孩子,原来对威威来说,每次吃饭都是这么痛苦的一件事儿!大人的紧张和压抑完完全全传导给了孩子!

吃饭本来应该是一件轻松、幸福、开心的事儿,吃饭本来应该是享受美食,享受和全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氛围。但由于大人的紧张和焦虑,孩子完全感受不到吃饭的乐趣,孩子又如何爱上吃饭呢?

享受吃饭

我的第一步尝试,是放松自己的心态。

在饭桌上,我不再盯着威威到底吃了几口饭,几口菜,而是把权利交给他,告诉他:“妈妈相信你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你想吃什么菜,可以告诉妈妈,妈妈夹给你。”当然,这并不容易。一开始的时候,我嘴上不说,但是心里还是会衡量——“这顿饭他吃了多少口,到底吃没吃饱?”但我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我需要的不是一步到位,而是Babystep,一次进步一点点。

同时,我也学会了照顾好自己。以前,我都是先照顾孩子吃饭,他不吃完,我几乎吃不上饭,常常把自己累得半死,喂完他,我就不想吃了。现在,我会让他吃他的,我吃我的,他需要我帮助,我就帮助,他不需要,我就照顾好自己。这样他也轻松,我也轻松。

中国人非常讲究吃饭,饭桌常常是一家人交流与增进感情的场所,温馨、和谐。但现在大部分家庭,孩子成了一家人的中心,孩子感受到关注的同时,也增添了很多的压力。我跟老公改变了做法,吃饭时不再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成年人之间更多的情感交流。当吃饭的氛围发生了变化,散发出轻松、快乐的能量,孩子自然而然的就被吸引过来了——没有人会拒绝家庭的温暖气氛!

当我们开始真正享受吃饭,不仅仅是享受美食,还有吃饭时的愉快心情,孩子也会学会享受吃饭这件事儿!

自己吃VS老人喂

二岁八个月的时候,威威在老家住了四个月的时间。我辞掉工作去奶奶家接威威时,发现他又不会自己吃饭了,吃饭都是奶奶喂。

我纠结要不要像奶奶那样喂饭。奶奶也觉得不高兴—妈妈一来,威威就不好好吃饭了—眼看着宝贝孙子原本胖乎乎的小脸儿,一天天消瘦下去,奶奶无比心疼。

而且,原本威威不抗拒奶奶喂饭,但妈妈来了,威威很清楚妈妈的做饭和想法,跟奶奶完全相反,他也感到了困惑、不安和不知所措!反而引发了更糟糕的状况——威威开始抗拒奶奶喂饭,怎么哄都不肯吃,同时也不自己吃!

这时的我,已经是个正面管教家长讲师,我开始意识到我和奶奶的不同:我的想法——“孩子应该自己吃,他自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想吃,所以不用喂,饿了自然就吃了。”奶奶的想法——“孩子自己吃,会吃不饱,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吃多少,所以必须得喂他,还得把碗里所有的饭都吃完了才不会饿着。”我俩不同的想法,导致了不同的行为,同时也导致了冲突。

我开始思考,我的想法真的是100%正确的么?奶奶的想法真的是100%错误的么?当然不是!从奶奶的角度想,她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Belief!每个人的Belief都是主观的,没有对错。

那奶奶又是基于什么,产生这样的想法呢?——因为爱,因为对孙子发自内心的爱和关心!

想到这一层,我释然了,被奶奶喂饭真的是那么天大的不可接受的一件事儿么?奶奶想喂当然可以喂,这是她爱的方式,她不会、也不知道,还有其他的方式。

那我该做什么?我需要跟威威好好谈谈。

于是,我找了个时间,问威威:“奶奶喂你吃饭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威威说:“开心!”

我吃了一惊!我以为孩子不喜欢被喂饭,完全没有想到他的感觉是“开心”?!

“为什么?”我脱口而出。

“因为奶奶很爱我。”

我们总是急于改变老一辈跟我们不同的做法,担心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但孩子真的会受那么大的影响么?孩子先感受到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爱,不会伤害孩子!真正让孩子困惑、甚至不知所措的,是当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对一件事的看法不一致时,所表现出来的相互的不谅解,不尊重,这才对孩子有弊无利。

老一辈的爱,我现在看到了。

我停止了对奶奶不同做法的干涉,从心里感激她对威威的爱和照顾。也清楚了自己的定位,现在在奶奶家,以奶奶的做法为主导,这并不会对我的孩子造成什么本质的影响。

很快,威威不再抗拒奶奶喂饭,这种吃饭战争,也消失了。

重新开始习惯更好

回到深圳,威威开始还是带着老家的习惯,希望我喂他,不喂就不吃。我并不着急纠正他,而是选择相信:他可以慢慢学会照顾好自己。

每次吃饭,我都确保给他提供足够丰富的菜品,这是当妈的责任。但我并不强迫他吃多少,而是告诉他:“威威,吃饭是你自己的事儿,妈妈相信你可以照顾好你自己,所有的菜你都可以吃,如果你觉得自己吃饱了,就可以不吃,妈妈会让你离开饭桌。”

一开始,威威会自己戳吧几口,然后,还是习惯性的让我喂。没问题,他需要我喂的时候,我会喂他,不批评、不指责、也不说教。只要他说:“妈妈,我吃饱啦。”不管他吃了多少,有没有吃完全部的饭,我都按照我的承诺,让他离开饭桌,也不提醒“你不吃饭会饿哦,饿了就没吃的了哦!”

开始的几天,他小心翼翼的测试我,有时随便吃了几口,就说自己吃饱了,然后就下去玩了,发现我真的不教训他,也不强迫他。过了一会儿,又说自己饿了。

我也很淡然,饿了就吃,我提供饭,也提供一些面包、水果之类的,他真的饿了可以吃的东西。

“吃饭的时候没吃饱,饭后就不能给任何东西”这是很多育儿书上提供的方法,但我没有使用。我不用“不能吃饭”来惩罚孩子,而是让孩子学会感受自己的身体,身体是有自己的规律的。

这个方法,从表面难以察觉,因为它是“不说、不做”的方法。让这个方法有效的,也是最关键的,是我的新态度——平和、坚定、自然、轻松的态度,“带着爱放手”的态度。

在平和、坚定、自然、轻松的态度下,我的具体做法很简单。每顿饭提供足够的菜和饭,我的责任是“提供”。吃和不吃,是孩子的权力。我不再催他吃饭,也不强迫他吃饭。开饭后,准备好孩子的碗筷,跟大人一起吃。他吃他的,我吃我的,我会跟爸爸聊天,他也会参与其中,每顿饭的氛围轻松愉快,每个人都享受这样的家庭时光。只要他说吃饱了,就可以不吃,我不会问他“你是真的吃饱么?”也不会计较他到底吃了多少,有可能他中午吃的多,晚上吃的少,也有可能昨天吃的多,今天吃的少。他的身体会告诉他,自己应该吃多少。

同时,所有的劳动,我们都共同参与,威威会跟我一起买菜,做饭时帮我淘米或者洗菜,开饭前帮忙把碗筷摆好,自己爬到餐椅上去,吃完饭帮忙擦桌子和洗碗……他不再是一个需要别人围着他转的“中心”,而真正成为了家里的一份子,可以做出自己积极贡献的一份子!

回到深圳三个星期的时间,威威不仅不需要我喂了,还可以自己用筷子吃完一大碗面条,有时一顿饭吃的比我还多!以前挑食,所有的青菜剁的再碎,他都会一点一星的挑出来,扔在桌子上不吃,现在可以大口大口吃整棵的上海青,几乎什么菜都吃。两岁八个月上小班,老师第一天就告诉我,威威是小班的小朋友吃饭最好的那个,不仅吃的最快,而且从来都不剩饭,吃完饭还能喝完一碗汤,老师从来都没有因为威威吃饭而发过愁。

我把威威自己拿着筷子吃面条的画面拍成了视频,给爷爷奶奶发了过去,爷爷奶奶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当看到威威每顿饭都自己大口大口的很享受的吃饭,爷爷奶奶发自内心的笑了,“很放心,很开心,再没有比自己孙子大口吃饭更开心的事了!”

这个过程漫长又艰辛,但是很值得。我看得到,因为我的改变,威威不再为别人吃饭,而是发展出了自律:知道吃饭是自己的事儿,不依赖他人;更能在这么小的年纪,理解了:独立、照顾好自己。他不为了别人而吃饭—这是他一辈子的财富。

中美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吃饭


任何国家,不论大人或小孩,每日必经三餐。大人每天在饭桌上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身心所产生的烙印远比学校的功课更要深刻。

中国人重视吃饭。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喂,只要孩子多吃就好,自古如此。中国父母喂孩子吃饭,小时候在自己嘴里嚼软,再喂进婴儿口中;稍大之后,一勺一勺喂;再最后是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可见祖母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饭。而喂孩子的最大年龄可达十一岁。就是到现在,仍有绝大多数父母会利用中午哪怕只有一个钟头的时间,穿人山过车海,赶回家去给孩子做顿中午饭。当然,除了多吃,还要吃好,父母可以挨饿,但孩子碗里肉一口都不能少。能看着孩子咂嘴吃香,父母心里更是甜如蜜糖。

美国的家长也关心孩子一天的饮食,但跟中国父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美国人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更绝对想不到给孩子吃燕窝,因为大人也不吃。受教育程度高的美国家庭,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也都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软饮料,还不许多吃糖。不同的是,美国孩子从能够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会去管。而且,美国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中午就在学校吃午饭,根本不会有家长跑回家给孩子做饭。家庭贫穷的学生在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孩子在学校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都是自己决定,家长看不见也不知道。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带饭到学校,大多数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块甜点。孩子怎么吃,吃了多少,又丢掉多少,家长一无所知,也根本不问。

美国家庭吃饭,桌上摆几样菜,孩子喜欢吃哪样或者不喜欢吃哪样,都由自己决定。美国家长把孩子当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事实上,几乎所有美国孩子都不喜欢吃青菜,有的美国家长会要求孩子吃一些,如果孩子坚持不吃,也就不吃了。尽管美国父母也知道青菜的营养价值,但他们绝对不会强迫孩子去吃。美国孩子吃饭,自己说吃饱了,就可以立即放下刀叉,甚至离开饭桌。美国家长不会在孩子说吃饱后,还连哄带骗的逼孩子多吃几口才许离桌。

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作法,体现了美国儿童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孩子吃饭,必须自己决定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吃饱。如果明明没有吃饱,而是为了贪玩而不再吃,那么过一会儿他挨饿,就活该了,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必须自己承受后果,真正尝到苦处,下一次就不会重犯。美国人爱说,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儿童教育学对这一认识尤其重视。美国家长相信,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孩子只能过自己独立的生活。所以必须尽早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与此相反,中国家长则认为孩子年纪尚小,缺乏生活经验,没有能力做出正确选择,所以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决定。比如孩子们不喜欢吃青菜,那大人肯定会逼着他们吃;孩子才吃一碗饭,大人就一定要逼他们再多吃。

在这样两种不同生活环境里,美国孩子可能免不了经常挨饿,中国孩子从早到晚肚子都饱饱的。美国孩子因为不吃青菜,营养要靠维他命补充,中国孩子营养在饭菜里都吃够了,要补的只有燕窝和人参。美国孩子从小懂得,自己应该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是饥还是饱;中国孩子从小明白,大人知道的事情比小孩子多,所以时时处处要听大人话。美国孩子从小有什么说什么,不想吃就说不吃,吃饱了就说吃饱了,他们有充分的自信,也能得到父母的信任;中国的孩子从小明白,自己说什么也不会被信任,时时刻刻要等待大人的命令。每天都要讨好大人,不喜欢吃也说真好吃,吃饱了也说还要吃。

结果,美国孩子长大后,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知道,我会”。中国孩子长大后,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听话,我是好孩子”。美国孩子半饥半饱,独往独来,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国孩子则肚皮鼓鼓,面色红润,长大后服从领导,兢兢业业,领导让说什么就说什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美国家长不管孩子吃什么,饱不饱,却严格管教孩子的吃相。美国人吃饭时,不许端起盘子放在嘴边,不允许张着嘴咀嚼然后双唇作响,不许大声吸面条、稀饭或者其他液体,不许含着满嘴饭菜含混说话,更绝对不许进了嘴的东西再吐出来。孩子从小就开始训练拿刀叉把排骨、鸡鸭、鱼虾之类在盘中剥净,只叉肉或虾仁入口,而且剥离肉和骨头时还不能在瓷盘上切出声响,一但“砰”的一刀切到盘子上,父母就瞪起眼睛,孩子必须赶紧道歉。

中国家长讲实惠,注重孩子吃什么,吃多少,一般对吃相不太在意。大人小孩,吃得热热闹闹,咂嘴吸汤,剔牙打嗝,十分尽情尽兴。

美国孩子长大后注重仪态修养,尊重他人;中国孩子长大后讲究自我,看重己欲。

吃饭,影响人的一生。

中美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吃饭?


任何国家,不论大人或小孩,每日必经三餐。大人每天在饭桌上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身心所产生的烙印远比学校的功课更要深刻。

中国人重视吃饭。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喂,只要孩子多吃就好,自古如此。中国父母喂孩子吃饭,小时候在自己嘴里嚼软,再喂进婴儿口中;稍大之后,一勺一勺喂;再最后是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可见祖母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饭。而喂孩子的最大年龄可达十一岁。就是到现在,仍有绝大多数父母会利用中午哪怕只有一个钟头的时间,穿人山过车海,赶回家去给孩子做顿中午饭。当然,除了多吃,还要吃好,父母可以挨饿,但孩子碗里肉一口都不能少。能看着孩子咂嘴吃香,父母心里更是甜如蜜糖。

美国的家长也关心孩子一天的饮食,但跟中国父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美国人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更绝对想不到给孩子吃燕窝,因为大人也不吃。受教育程度高的美国家庭,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也都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软饮料,还不许多吃糖。不同的是,美国孩子从能够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会去管。而且,美国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中午就在学校吃午饭,根本不会有家长跑回家给孩子做饭。家庭贫穷的学生在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孩子在学校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都是自己决定,家长看不见也不知道。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带饭到学校,大多数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块甜点。孩子怎么吃,吃了多少,又丢掉多少,家长一无所知,也根本不问。

美国家庭吃饭,桌上摆几样菜,孩子喜欢吃哪样或者不喜欢吃哪样,都由自己决定。美国家长把孩子当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事实上,几乎所有美国孩子都不喜欢吃青菜,有的美国家长会要求孩子吃一些,如果孩子坚持不吃,也就不吃了。尽管美国父母也知道青菜的营养价值,但他们绝对不会强迫孩子去吃。美国孩子吃饭,自己说吃饱了,就可以立即放下刀叉,甚至离开饭桌。美国家长不会在孩子说吃饱后,还连哄带骗的逼孩子多吃几口才许离桌。

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作法,体现了美国儿童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孩子吃饭,必须自己决定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吃饱。如果明明没有吃饱,而是为了贪玩而不再吃,那么过一会儿他挨饿,就活该了,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必须自己承受后果,真正尝到苦处,下一次就不会重犯。美国人爱说,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儿童教育学对这一认识尤其重视。美国家长相信,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孩子只能过自己独立的生活。所以必须尽早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与此相反,中国家长则认为孩子年纪尚小,缺乏生活经验,没有能力做出正确选择,所以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决定。比如孩子们不喜欢吃青菜,那大人肯定会逼着他们吃;孩子才吃一碗饭,大人就一定要逼他们再多吃。

在这样两种不同生活环境里,美国孩子可能免不了经常挨饿,中国孩子从早到晚肚子都饱饱的。美国孩子因为不吃青菜,营养要靠维他命补充,中国孩子营养在饭莱里都吃够了,要补的只有燕窝和人参。美国孩子从小懂得,自己应该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是饥还是饱;中国孩子从小明白,大人知道的事情比小孩子多,所以时时处处要听大人话。美国孩子从小有什么说什么,不想吃就说不吃,吃饱了就说吃饱了,他们有充分的自信,也能得到父母的信任;中国的孩子从小明白,自己说什么也不会被信任,时时刻刻要等待大人的命令。每天都要讨好大人,不喜欢吃也说真好吃,吃饱了也说还要吃。

结果,美国孩子长大后,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知道,我会”。中国孩子长大后,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听话,我是好孩子”。美国孩子半饥半饱,独往独来,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国孩子则肚皮鼓鼓,面色红润,长大后服从领导,兢兢业业,领导让说什么就说什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美国家长不管孩子吃什么,饱不饱,却严格管教孩子的吃相。美国人吃饭时,不许端起盘子放在嘴边,不允许张着嘴咀嚼然后双唇作响,不许大声吸面条、稀饭或者其他液体,不许含着满嘴饭菜含混说话,更绝对不许进了嘴的东西再吐出来。孩子从小就开始训练拿刀叉把排骨、鸡鸭、鱼虾之类在盘中剥净,只叉肉或虾仁入口,而且剥离肉和骨头时还不能在瓷盘上切出声响,一但“砰”的一刀切到盘子上,父母就瞪起眼睛,孩子必须赶紧道歉。

中国家长讲实惠,注重孩子吃什么,吃多少,一般对吃相不太在意。大人小孩,吃得热热闹闹,咂嘴吸汤,剔牙打嗝,十分尽情尽兴。

美国孩子长大后注重仪态修养,尊重他人;中国孩子长大后讲究自我,看重己欲。

吃饭,影响人的一生。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问题的投射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父母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

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银幕,当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问题,那是你自己问题的外在投射。

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

家长意味着“头脑”,孩子代表着“心”。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那是“头脑”出了问题。没有你的角度、判定、认为,你眼中会有有问题的小孩吗?如果你眼中有有问题的小孩,那是谁的问题?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小孩?

是你,你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然后你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看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

如果你认为你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一定先反过来,在你自己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

就像你看到银幕上有一些瑕疵,先看看投影仪的镜头上有没有问题。

从孩子吃饭看父母的失败


每次带宝宝出去吃饭,别人都会看着她笑。然后有的人还互相讨论,说:“你看那小孩儿自己吃的多好!”

的确,在涵涵吃饭这件事儿上,我几乎没有操过什么心。可是身边很多朋友的孩子,关于吃饭问题很让父母头疼。

有的小孩要拿着手机,边看边吃,这样才能安定下来。而更多的孩子需要大人追着喂,更神奇的是我亲戚家有个小孩,他奶奶不停地喂,他也不拒绝,可过一会儿就会吐出一大把到他奶奶手里。

你若非亲眼所见真的无法想象,原来小孩子的嘴巴可以临时储存那么多东西!

在小孩子吃饭这件事儿上,失败的父母各有各的缘由,但成功的理由却只有一点:那就是吃饭从来都是小孩子自己的事情!

很多人都在抱怨:“你看你家娃吃的多好,我家小孩自己就不会吃!”

小孩儿怎么就不会吃东西了?他从几个月开始处于口腔敏感期的时候,不是整天拿着东西往嘴里放吗?所以吃东西是人与生俱来的本领,根本不用大人帮忙,就算你一直喂,我就不相信等到七八岁他还是不会吃!

不要怕脏、乱、慢,鼓励孩子自己吃!

涵涵快一岁的时候,除了稀饭其他我都不给她喂着吃了。每次吃饭她爷爷只要看见娃洒的到处都是,就在那里说说说,全程各种唠叨!后来爸爸回来了,看见这种情形,也不支持我让宝宝吃手抓饭。

再后来过了一岁的某一天,我丢给她一把勺子,她一开始也是掉的多,吃进去的少,甚至有时舀上饭后,往嘴里放的那一刻还会把勺子翻过来!家里人又是各种唠叨!什么弄的到处都是啊,什么吃得太慢啊……

他们只看见了浪费,只看见了脏乱,却没有看见小孩子自己吃手抓饭时,触摸到食物,认识了食物,了解了它的软硬、形状,最后终于吃到嘴里的那种惊喜!

孩子用勺子时,他们只看见了浪费的比吃进去的还多,却没有看到宝宝一次次锲而不舍地努力,自己摸索中学习的快感,终于熟练用勺子后的成就感!

我至今记得涵涵第一次用筷子吃饺子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得意!

所以,如果你能忍受得了脏乱慢,那就鼓励孩子自己吃,哪怕是从手抓饭开始,只要保证吃饭前把手洗干净,并多准备几件罩衣,吃完饭就换一个!坚持的结果就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吃完饭再去玩,不然就别吃

后来涵涵吃饭很熟练了,又开始贪玩了,常常吃着吃着就跑到别的地方拿玩具玩。

说了很多遍都不管用后,我就不理她了,你要玩就去,我吃完饭就把碗筷收拾了,那你就饿着去!

这期间她也会要求自己坐在除了饭桌外的别的地方,让我给她喂,那我就喂呗!小孩子任性撒娇,让你抱抱的时光也就那么几年,干嘛不满足她呢?

爷爷奶奶看见此情形又开始唠叨了,这么大了还让喂,吃饭乱跑,上幼儿园咋办?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上了幼儿园她饿上两次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如果她到那时都适应不了环境,反而饿肚子,那她就不适合上学,更别说以后踏入社会了!

零食可以吃,但要先吃饭

零食的安全问题确实令人堪忧,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点也不能吃!从小家长这也不让吃,那也不能吃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喜欢吃零食的,你越禁止什么她就越渴求什么,总有你看不住的那一天。

所以我们可以选一些相对安全的零食来给孩子吃,但是前提是要吃完饭,才可以吃!

我一开始还担心,鬼点子多的涵涵给我耍滑头,只吃几口饭就说吃饱了,要零食吃。却发现,小孩子的心地很单纯,只要你给她讲清楚规则和为什么,她不会轻易去违反的。

看清楚这一点之后,我就把零食从藏起来,变成了放到她自己可以拿到的地方。有时买回来后,我甚至叫她自己放,我只说明什么时候可以吃,一次吃多少,她很少违反规定。

我想这样做,我首选给予了她充分的信任,让她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满足。其次,也有利于让她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当然小孩子的自控能力毕竟有限,对于一些她抵挡不住的诱惑,比如:糖和巧克力,我还是会收起来,把发放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反正自从有了这样的协定后,几乎很少出现因为吃零食过多而不吃饭的情况!

当然有时候不在我视野范围时,她会吃一些熟人给的东西,那我的规定就是,你可以吃别人给的东西,但是咱家里所有的好吃的都归我所有了。既然说到,我也就做到!

小孩子还是会权衡利弊的,心里的小算盘一打,觉得不划算,她就不要别人东西吃了!

因此孩子独立自主吃饭这件事,本来就是很简单自然的事情,就是因为家长想太多,掺和太多,把它复杂化了,于是就给小孩贴上了“不会吃饭”的标签!

不过,你爱喂就喂吧,我不相信等到他上小学了还会叫你喂,去了幼儿园饿上两天,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吃了!

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一到吃饭时间,很多家里出现这样的场景:小的在前面跑,大的在后面追,就算小逃兵被强按在餐椅上了,也是东张西望,一刻不肯安生。等到好话说尽,手段使完,家长们已经是精疲力竭了。难到吃饭就这么难吗?兔兔也总是听到家长朋友们说过这些问题,我来分享几个高招希望可以帮到家长们。

挑食偏食背后的原因

1、 内因:☆小儿胃肠道发育不如成年人完全,挑食可能是他们的一种本能保护机制☆儿童品尝到食物的味道与成人不同,他们的味觉非常敏感,更喜欢味道淡一点的食物2、 外因的模仿和学习:☆40%~60%的家长有挑食和偏食的习惯☆错过克服“对新食物的恐惧感”的机会☆电视的宣传☆环境对食物的评价,母乳喂养时包含了母亲饮食偏好的信息,从而影响了孩子的饮食行为☆孩子的不良进食体验。对孩子挑食的不满情绪,强迫进餐方式。会促使挑食程度加重

培养小儿良好饮食习惯,改善喂养技巧

尝试新事物

初喂宝宝辅食需要耐心:不要轻易改变新食物,允许拿出15次以上。最终宝宝接受。注意观察宝宝进食的反应和身体语言:15分钟之内不吃应拿开。整个吃饭时间≯25分钟。注意观察宝宝对食物的过敏反应:呕吐、皮疹等。选择良好时机:在宝宝感到饥饿时提供膳食(应有饥饿体会,才有饱腹感觉)。

进餐好气氛

为宝宝进食创造良好氛围:避免分散注意力(注意语言、电视等);让宝宝感觉进餐是愉快的,不要强迫喂养,越追着喂饭挑食越严重。妈妈不要暗示某种食物不好吃造而成宝宝偏食、挑食,妈妈本身也应积极地对待食物;不要过分关注宝宝进食,不要有期盼、焦虑等表情,给宝宝进餐的权利。忍受孩子的进餐狼藉,不要总去擦宝宝嘴。

宝宝来参与:

鼓励独立进餐:提供勺子、让宝宝参与餐前准备工作(擦桌子、放碗等);给不喜欢的食物起个好名字。和宝宝一起在花园或花盆中种一些菜,到超市让宝宝自己选择一两样菜等。自发组织亲子活动。小区内、亲友家,小宝宝们一起吃饭,气氛热烈又觉饭菜香甜。

妈妈最关心的两大吃饭问题:

不爱吃鸡蛋和蔬菜怎么办?

解决办法:1. 对不爱吃蔬菜的婴儿,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给孩子换着花样做;2. 用炖肉汤做的面条或菜汤,孩子会很爱吃的;即使不爱吃的婴儿闻到饭桌上的饭菜味,都会着急的;3. 把孩子放在大人吃饭的饭桌上一同进餐会增加孩子的食欲;4. 主食和副食分开喂,会增加婴儿食欲,让婴儿品尝出不同食物的味道,如都是放在一起,饭菜混合着,孩子就总是吃味道不明确的饭食,不利于刺激孩子吃饭的兴趣;5. 吃一口饭,吃一口菜,喝一口汤,婴儿会在不断的饮食变换中增加进餐兴趣;每天要尽量吃不同的食品,一6. 周尽量不重复上一周的菜谱,如果种类相同,做法要更换一下。

到嘴里的饭菜吐出来怎么办?

解决办法:这说明宝宝的自我意识强了。小小婴儿大多是妈妈给什么吃什么。随着月龄的不断增长,个性越来越明显,在饮食方面也有了自己的选择,爱吃的就会很喜欢吃,不爱吃的就会吐出来,这是很正常的反应。如果婴儿是很理性地把饭菜吐出来,而不是呕吐,也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多是表示自己不爱吃或不想吃(不饿,吃饱了都会这样)。这不是疾病,是婴儿自己的选择。如果婴儿把喂进去的饭菜吐出来,父母就不要再喂了。

相信《再谈孩子吃饭问题》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班教育笔记吃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怎么解决孩子吃饭不老实问题 导读:吃饭时不老实,这是宝宝正在长大的一个象征。父母很在意宝宝的吃饭问题,而宝宝自己则满不在乎。 宝宝快满周岁时,吃饭常常成为使父母头疼的一件事情。这时的宝宝对拿饭勺、把手伸进碗里、把杯子推倒、或把碗...
    2021-08-18 阅读全文
  • 教师随笔:如何解决孩子吃饭难问题 如果把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分为三大模块,活动、吃饭、午休,那其中吃饭难就是一个普遍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看幼儿吃饭难的表现: 晨俊是一个自我意识特别强的人孩子,挑食现象很明显,每次只要饭...
    2021-07-10 阅读全文
  • 我准备这样对待孩子的吃饭难问题 我准备这样对待孩子的吃饭难问题我所有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的一桩烦恼事——儿子长得特别瘦小,胃口特别差。 我试过各种办法,但要么无法坚持要么因为觉得麻烦而放弃。此间种种,难以细述。现在,我有了一个新思路。...
    2020-12-07 阅读全文
  • 孩子吃饭的问题让我深感羞愧和自责 关于孩子吃饭的问题,我真是深感羞愧和自责… 孩子一岁左右,自已去抓饭吃,弄的满地都是,我们会冲孩子,都认为他在捣乱、不讲卫生。于是总是给他喂饭吃,想着等大些了再让他自已吃,就这样孩子对吃饭没有兴趣了,...
    2020-10-03 阅读全文
  • 观察记录:吃饭是个问题 时间:**年**月 地点:教室 对象:部分幼儿 观察者:李老师 老师的注意: 午餐时间常常是让老师最头痛的一段时间,在孩子们吃饭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出现。 我们班的孩子们吃饭的时候常常要讲话...
    2021-05-15 阅读全文

导读:吃饭时不老实,这是宝宝正在长大的一个象征。父母很在意宝宝的吃饭问题,而宝宝自己则满不在乎。 宝宝快满周岁时,吃饭常常成为使父母头疼的一件事情。这时的宝宝对拿饭勺、把手伸进碗里、把杯子推倒、或把碗...

2021-08-18 阅读全文

如果把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分为三大模块,活动、吃饭、午休,那其中吃饭难就是一个普遍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看幼儿吃饭难的表现: 晨俊是一个自我意识特别强的人孩子,挑食现象很明显,每次只要饭...

2021-07-10 阅读全文

我准备这样对待孩子的吃饭难问题我所有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的一桩烦恼事——儿子长得特别瘦小,胃口特别差。 我试过各种办法,但要么无法坚持要么因为觉得麻烦而放弃。此间种种,难以细述。现在,我有了一个新思路。...

2020-12-07 阅读全文

关于孩子吃饭的问题,我真是深感羞愧和自责… 孩子一岁左右,自已去抓饭吃,弄的满地都是,我们会冲孩子,都认为他在捣乱、不讲卫生。于是总是给他喂饭吃,想着等大些了再让他自已吃,就这样孩子对吃饭没有兴趣了,...

2020-10-03 阅读全文

时间:**年**月 地点:教室 对象:部分幼儿 观察者:李老师 老师的注意: 午餐时间常常是让老师最头痛的一段时间,在孩子们吃饭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出现。 我们班的孩子们吃饭的时候常常要讲话...

2021-05-1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