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游戏教学越来越流行。幼儿园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幼儿教育专业团体对游戏活动应作出肯定,促进社会对游戏的广泛认同。对于幼儿园游戏的好处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而我们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让这个游戏世界得以实现和日趋完善。在一次幼儿创造性游戏活动展评中,我有幸作为评委,换了一个角度,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幼儿游戏中呈现的情境,游戏组织者对创造性游戏的独特见解,给了我很大的冲击。精彩纷呈的游戏犹如一顿丰盛的大餐,让我在学习之余对创造性游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引发了我对本次游戏展评所透出的游戏信息的思考。

有创意的教师才能带出有创意的孩子——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

我们一直提倡在游戏中进行退位指导和隐性指导,但这也使得有的教师因误解而游离于孩子的游戏之外。而一个游戏是否玩得开来,能否将游戏的价值进行提升,教师的引导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

1.开始部分的引导

游戏的开始是否能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能否体现出游戏的主旨,能否引发孩子游戏的愿望,教师的引导是一个关键,甚至会影响整个游戏的进程。

有创意的教师有很多种方式来开启整个游戏:用游戏的方式直接将孩子带人角色情境,如直接带孩子开着车进入“停车场”游戏;用角色身份开门见山地进入游戏情境,如教师以导游身份展开混龄游戏“娃娃游北京”;用问题情境引导孩子进入游戏,如把猫妈妈的来信作为“贝贝秀”游戏的一个引子……不管用什么方式,都体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教师引导语简短精练,直接切入重点,把大部分的游戏时间和空间留给孩子自由发挥。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1)观察者:有创意的教师能及时“发现”。

游戏中,教师大都采用拍照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游戏观察,过后再展示照片并调整。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适时根据自己的观察引导幼儿调整,点燃游戏创造的火花。如表演游戏“白雪公主”中,负责场景的孩子因搭建物体色彩搭配的问题而出现争抢现象,教师敏锐地用建筑师的身份介入游戏,及时引导孩子们解决,引发了孩子们对搭建城堡更深层次的探索。

(2)协助者:有创意的教师能协助孩子提升游戏价值。

游戏“贝贝秀”中,教师一直是孩子服装创意的协助者,从孩子们随意地剪、贴,到有目的地剪和有序地粘贴,孩子们的服装成品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惊喜。建构游戏“我眼中的恐龙园”,教师的有意识引导,把孩子随意搭建的小花、恐龙、建筑物,规划成了错落有致、富有建筑美感的恐龙园。

幼儿游戏不是教师计划中的演出,孩子们随时都会有新的内容增加或兴趣点的转移,有创意的教师往往能敏锐地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协助幼儿推动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展开。在游戏“娃娃游北京”中,教师最初只提供了故宫、长城等几个经典景点的游戏场景,随着孩子在“游玩”过程中假想拍照等情节的出现,教师及时提供了照相机、野餐垫子、篮子等物品,引导孩子们开始“景点摄影”“野餐”等新的游戏。游戏“停车场”,从搭建平面的停车场,发现无法满足每个孩子的停车需要,转而引领孩子们自发地讨论,用问题情境把孩子们引向搭建立体停车场的更高游戏层次。

3.游戏评价中的指导

有创意的教师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如照片记录、过程录像、评选、作品(服装)展示等等。这种基于幼儿游戏真实记录的评价,能够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和同伴游戏的真实状态,也更能激起孩子们对游戏深入开展的再讨论,便于大家总结经验,发现新的游戏增长点。

材料是游戏的支撑——多元化、合理化的材料投放是游戏的基础

开展创造性游戏,材料提供是整个游戏开展的支撑,材料提供得恰当,幼儿游戏的质量相对就高,成就感就强。如建构游戏“家乡的路”,教师提供的彩色插塑、塑料屋顶、轨道等辅料,无论在色彩还是构建方式上都非常适合搭建建筑物,使得游戏虽然偏离了“路”的主题,但是幼儿搭建的成品质量较高。那么,怎样的材料才是适合孩子的?或者说,如何为幼儿游戏提供适合的材料呢?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投放适当的材料

如中班游戏“我眼中的恐龙园”,提供多种小型插塑;大班游戏“白雪公主”,提供大型插塑和多种几何形木块;中小班混龄游戏“家乡的路”,既提供大型屋顶、轨道等辅料,又提供色彩鲜艳的小型插塑。这样,不管从手部肌肉发育还是认知、能力等方面,都照顾到孩子的年龄特点。

2.了解孩子的能力,提供有挑战性可操作性的材料

游戏“王府井美食一条街”是在该园幼儿平时区域活动中制作过饺子、面条、糖葫芦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教师在材料柜中投放了所有的制作原料,幼儿可根据原有的经验进行适当的选择。这个游戏如果放到其他没有基础的幼儿园进行就比较难开展。游戏“开汽车”对于各年龄段孩子来说都比较熟悉,教师就在车厢设计上动脑筋,设计成4节游览车,必须4人合作,还要兼顾能力比较弱的孩子的位置,富有挑战性,很好地调动了幼儿的游戏兴趣。

3.巧妙设计材料,解决游戏难点

剧场游戏“快乐游常州”,教师投放了做成盒子形状的活动大书,幼儿可以参照图片进行讲述,观众可以边看画面边听,甚至可以自己上去讲。教师的设计将比较难开展的环节变成孩子平时的看图讲述,非常适合幼儿的能力。不同难度的大书,孩子们几乎都能够上去讲一段,获得了很多幼儿的喜爱,改变了平时剧场比较冷清的局面。

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创设游戏平台——游戏的主动性掌握在孩子的手中

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真正地将游戏还给孩子,但也始终摆脱不了对幼儿游戏的高操控。我们希望游戏是有序的,于是游戏环节被固定;我们希望游戏是热闹的,于是游戏场景被排练……让游戏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游戏,我们应该认识到,游戏中的教师就如同是仆人,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一切,游戏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孩子手中。

将主动权还给孩子,就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考量游戏内容的选择、游戏的玩法和评价,而所有的设置与选择都必须建立在观察孩子的基础上。否则,我们认为有趣的游戏,幼儿无动于衷;我们创设的高雅情境,幼儿无所适从;我们提供的丰富材料,幼儿无从下手……以下是老师们对于表演游戏“小红帽”的点滴感悟。

感悟一

这次游戏,从成人的角度看也许不那么成功,甚至有点“乱糟糟”的,但它真实地反映了孩子们学习的过程。没有“乱”的过程,怎么会有成功的教育?

感悟二

其实这次表演游戏,我完全可以让其看起来井井有条,但这并不是我们这次活动的宗旨。在新《纲要》实施若干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用十几年前的游戏模式来展现孩子们的活动吗?

感悟三

游戏不是“表演”,不是为了让观看的人满意,而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演”的乐趣。受幼儿年龄特点的限制,表演能力弱,协调能力差,但这些并不影响他们表演的热情,还是顺利地表演完了故事,这就足够了。

感悟四

游戏“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孩子们“乱”了之后,老师也“乱”了。孩子们的“乱”在若干次游戏后肯定会有改观,但教师“怕乱”的观念却将是教育的一种悲哀。

的确,让游戏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游戏,游戏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孩子自己,游戏表面上的“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怕乱”的观念。

当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会体验到不一样的教育心态,会感受到游戏“乱”中蕴含的成长,感受到孩子的快乐!当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和孩子们一起发起游戏,发掘游戏的过程,体验游戏的成功,我们会感受到游戏在孩子生活中的价值。我想,展评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等奖、二等奖,而更多是对游戏活动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层面的价值提升。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延伸读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游戏——走进孩子的生活


自从那次“直升机”的建构游戏之后,柯臣便开始了他的航天游戏:先是变着法子用积木拼搭各种型号的飞机,然后开始构想如何建造一个航站楼,不停地跟我讨论:“老师,我长大以后要造一个飞机场,需要多少钱?要做哪些准备?爸爸说我可以做董事长!”围绕着这个话题,柯臣不断构思新的游戏情节,甚至在户外滑滑梯的时候,他也会缠着我讨论如何在滑梯周围划出一个飞机的跑道、停机坪以及旅客等候登机的航站楼……

整整一个学期,这个中班的孩子,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这个梦想,不管玩什么样的游戏,他随时都会把“飞机场”的相关情境迁移过来,担任某个角色,玩得不亦乐乎。他几乎把这个游戏看做是人生的一个追求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着。柯臣对“飞机场”游戏的执著,令我惊奇,忍不住想:为什么仅有柯臣对这个游戏情有独钟?其他孩子的自发游戏是否也有像柯臣这样独特的个人倾向?常常说,游戏是儿童的生活方式,是儿童的一种特殊生活样态,蕴含着丰富的儿童文化韵味,那么,我是否可以从游戏中看到属于每一个孩子个体的文化特质?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理解游戏中的儿童文化

从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来说,人的本质乃文化性。每个家庭都有家庭文化的存在,婴幼儿从一出生开始就在这个具体的文化环境中,逐渐积淀人类的文化因子,受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在经历文化习得与文化适应的过程中,儿童逐渐由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我们常说,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说的就是家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克翰热衷于消防游戏,经常一个人在那里练拳击,在教室里跑来跑去,甚至试图爬到窗台上,他说“我是消防队员,正在救火……”;晋希常常和我们讨论各种名牌服饰和车辆,从“阿玛尼”到“保时捷911跑车”还有“阿斯顿马丁”;尚彬一开口就嗓门很大,每次游戏他都是主角,指挥着一群男孩子冲锋陷阵……从游戏中的孩子身上,我隐约看到了他们的家庭生活和父母的文化背景:克翰的父母是运动型的,“阳光父教”活动,克翰爸爸选择的教学内容就是“跆拳道”;晋希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生活中接触到的多是奢侈品牌;而尚彬的爸妈,当然就是大嗓门,每次和他们交流,都能感觉到那种强势的气场……

孩子们的游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们生活经验的再现和对成人生活的模仿,它不仅是一种幼儿娱乐方式,也体现出一种浓郁的儿童文化气息。柯臣的父母,掌管着不小的一家企业,柯臣多少会受到家庭生活背景和周围环境文化的影响,立志做“董事长”,在游戏中扩展他自己的“企业”……我似乎找到了一把解读幼儿游戏的新钥匙:儿童游戏来源于他们的生活,我可以借助主题活动的引导,拓展孩子们的游戏主题和游戏内容,也可以借助游戏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需求并通过玩具和游戏材料的调整满足他们个体发展的特殊需要。

下雨了,我和李老师忙着把几个布钻筒连在一起,准备在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玩“钻地龙”的游戏。“老师,我们玩穿越的游戏吗?这两个圆圆的钻筒连在一起,就像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接轨一样……”柯臣又联想起他的航天梦想了,他的想象还真有那么一点意思:“嗯,好!准备好了,我们就从地球穿越到太空,到太空以后你会发现什么,要告诉大家!”孩子们雀跃着玩起了“穿越”游戏。从“地龙”的这头钻到另一头,从地球穿越到太空,从现在穿越到未来……哈哈,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想象讲述,清晰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事件,神十上天,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太空授课,这些,都成为孩子们的游戏内容,影响着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正如鲍布•哈格斯所言,“童年是一段要穿过陌生境地的旅途,儿童是这段旅途中的游客,而游戏是他们进行探索发现的工具,是其同所处的文化环境接触的过程。”

从文化支持的视角推动游戏中的幼儿学习

柯臣迷上航天游戏,始于那次有关“直升机”的建构游戏。曾经坐飞机去泰国旅游的经历,爸爸给他买的有关飞行器的书籍,神舟十号的太空之旅,这一个个生活因子连接成一个紧密的文化链条,帮助柯臣一点点拓展游戏内容,设想游戏情节,寻找替代物制作道具,和伙伴合作进行角色扮演……于是,我帮助柯臣收集与航天有关的资料,给他提供一片场地建设机场,和他一起招募飞行队员,组建旅行团……整整一个学期,柯臣带着男孩子们阅读有关飞行器的书籍,在区域活动时根据图谱折各种飞机、用螺丝拼接飞机模型,在建构区用积木搭飞机、建飞机场……角色游戏中,孩子们扮演消防员用直升机扑灭森林火灾,扮演导游带大家乘飞机到各个地方去旅游,甚至还用无人机运送物资到四川地震灾区……我发现,游戏与文化其实是一个双向构建的历程,孩子们的游戏反映了他们生活中的文化背景,同时游戏又构成了孩子们的文化生活。理解了这一点,对于幼儿游戏主题的生成和游戏内容的扩展就很容易去架构了,让生活中的文化因子在游戏中成长并展开,不正是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学习的最好方式吗?

有一段时间,几个男孩子总喜欢跟着尚彬在教室里追逐打闹,他们说:“我们在玩警察抓小偷!”如何在满足孩子游戏愿望的同时保证孩子们的活动安全?我引导他们观察马路上警车的巡逻:“警车巡逻的速度是慢慢的,警察抓小偷的方法更多使用视频监控,警察会用各种方式提醒人们注意安全……”果然,尚彬自然而然地成为“队长”,分配“队员”分别负责巡逻、监控、安全宣传等任务;逸涵带来了一套“医生”玩具,这让她拥有了绝对的角色分配权,这引起了很多想参与而被她拒绝的孩子的不满,集体拒绝到“小医生”那里去看病。“病人选医生”的情节发展出乎我的意料,却也给了我另外一份惊奇:有几个孩子开始在教室里寻找替代物扮演医生(用铅笔做针筒、用穿线玩具做输液器),逸涵也调整了分配角色的策略,她让孩子们轮流做“医生”和“病人”,有时则用猜拳的方式分配角色……

在我们的班级里,没有固定的游戏场所和游戏设施,所有的游戏都是随机生成的,孩子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我并不担心游戏因随机而缺乏持久性,使孩子无法从游戏中获得社会性的发展。正好相反,这种完全由孩子自主决定的游戏,恰恰最好地体现了幼儿游戏的特质——独立性、体验性、愉悦性和创造性。我发现,孩子们自主游戏的主题。一般都与班内近阶段学习与生活所体验的内容相关,幼儿会自己根据场地调整角色的分配和游戏的进程。当然,孩子们经常会在游戏中发生矛盾和冲突,但那正是孩子们重要的游戏性体验,他们在矛盾和冲突中学习人际交往。在达成自身职责、言行与身份、扮演角色的协调一致的尝试中,努力克服着自我中心,学会理解他人,规范意识和伦理精神也得到最初的启蒙。这样的游戏让我感觉到非常大的挑战性,我必须随时保持警觉。才能敏感地觉察到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关注点,发现新游戏的生成点,推动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新探索。

从文化适应的视角激励儿童的游戏创造

儿童游戏实质上是儿童通过游戏而进行的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他们在游戏中彼此传递和沟通着讯息,使其在沟通中增进认识。游戏不仅为儿童提供了彼此交流的机会,发展了其他“有价值”之素质,而且向儿童展示了特定文化下的行为框架,并让其学会如何联系所处情景来看待行为。

早晨,查克翰搭了一个四个轮子组装起来的小轮子,举着跑来告诉我:“老师,你看我搭的!”我瞄了一眼:“是不是搭的四轮车呀?不错!你再想办法搭大一点。”之后,我就只顾着指导这边一组小朋友用雪花片搭的建构作品了。很快。到户外活动时间了,我播放音乐提醒小朋友收积木。查克翰又跑过来:“老师,我能不能把这个放到展示柜上?”我一看。还是那样简单的四个轮子连在一起的模样:“你的这个搭得太简单了,拆掉吧。”一听我这话,查克翰马上就抱紧了他的作品:“不,我好不容易搭出来的!”见我忙着和小朋友一起整理积木,他又捧着他的作品转到我面前:“老师,你让我放上去吧,求你了!”看着他那眼泪都快要掉下来的样子,我心软了:“要不,等一下你给小朋友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吧,放到展示柜上的作品要大一点,复杂一点.才像中班小朋友的建构作品呢!”

我知道,对于克翰来说,把作品陈列在展示柜上,是其游戏主动性的内在激励,但作品必须有创意,却是全班幼儿约定俗成的一条游戏规则,克翰必须适应并遵守游戏规则。第二天,我陪着克翰一起搭,手把手地教他搭出了一个较复杂的手推车,让他自豪地把手推车送到了展示柜上。接下来的几天,克翰都坚持在那里搭车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会向旁边的小朋友请求帮助。第五天,他终于自己独立搭出了一辆小轿车。后来。每次搭积木,克翰都会举着他的作品来给我看:“老师,我还可以怎么搭?”他再也不随便要求我把他的作品放到展示柜上去了,而是努力地把他的作品搭得更新颖,更复杂。

自由与创造是儿童游戏的精神内核。同时也是孩子之所以乐此不疲地进行游戏的原动力。就如同上例中的搭积木游戏,作为教师,往往会关注结果——孩子们搭出了什么,而孩子,往往更享受结构游戏的过程,或许游戏的结果会相同,但每个人每一次的结构过程一定是不一样的。譬如今天,晋希先拿了一块积木在桌子上敲:“我把桌子钉牢,这里的钉子有点松了。”敲了一会儿,又从筐里拿一块积木连接在一起:“切菜喽!”“切”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块积木搭成三角状,拿在手里当枪瞄准:“叭!”一会儿,他又把积木当成三明治啃了起来……最后收积木的时候。他展示给我看的成品是——一把宝剑!整个结构过程,晋希自由地假想了多个情节。再譬如,苏苏在搭积木的时候常常目的性很明确,她会先告诉我“今天我要搭××”,完成以后也总会把作品上的细节变化告诉我。这些,都是幼儿创造性的游戏表现。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儿童游戏并非是以往经验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即儿童透过游戏来创造游戏,这是一种创造与再创造的文化活动。作为教师的我们,既要理解这种充满游戏性的儿童文化,更要尊重这种表达了儿童文化价值观的儿童游戏。

假装游戏,让孩子认识世界


孩子是在与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比较中逐渐认识自我的,所以她手中的洋娃娃往往就是她自己,而她自己所扮演的就是她妈妈的角色了。她在假装游戏中不断地进行不同角色的扮演,学习“换位思考”,对她的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而且你大可以加入她的游戏和她一起玩,甚至可以听听她的奇思妙想,还可以帮她“出谋划策”。如果有你的参与,必定会增加孩子的游戏兴致,让她玩得更开心,学到的东西自然也更多。换个角度来看,这既是你了解孩子内心世界,增进理解的最佳时机,又分享到了孩子的欢乐,可以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在陪孩子一起玩假装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参照我们的以下意见:

1、孩子的想象主要是围绕玩具展开的。孩子见到什么玩具,就会随之想象出相应的游戏。所以你可以启发她更多地运用玩具来展开想象,锻炼她发散性思维。同时,在你的语言中可以刻意地多加些丰富的描述性的语句,比如在名词的前面多使用一些生动浅显的形容词。在这样的语言氛围中,孩子接触到大量的形容词、关联词和逻辑语言,可以发展她的语言能力。

2、孩子的思维能力不是很强,经常只是一味热衷于模仿成人的某些动作。比如孩子会学你的样子抱着娃娃,给娃娃喂药什么的,却并不明白这个举动的真正目的,和“妈妈”这个角色的真正意义。所以你需要在游戏中悄悄地引导她认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比如给她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妈妈为什么要给宝宝吃药呀?”“警察叔叔是干什么的呀?”这能帮助她认识某些行为的因果关系,从而加深对这个角色的认识。

3、孩子的兴趣转移得很快,往往不能坚持自始至终地担任同一个角色,而是凭着对动作的兴趣不断地变换角色,还常常会混淆角色,玩着玩着就搞不清自己担任的角色。这一方面是由于孩子对角色不够理解,另一方面是她年龄尚小,在游戏中有许多无意识的行为。他们会偶然地说出一句话,或者做一个动作,可一会儿工夫,脑海里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平时应多带孩子观察、模仿,加深印象,帮她积累丰富的角色经验。

4、利用家里现成的一些道具,和孩子一起来演绎他所熟悉的童话故事吧!比如小马过河、三只小猪等等。孩子喜欢让你给她反复地讲她所钟爱的故事,对某几个故事,她早已烂熟于心。这时你们就可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故事分角色演绎出来。这样的游戏可不是玩一次就没用了,一定会让孩子反复尝试,乐此不疲,并且还会有不断地创新呢!茶余饭后,亲友来访,何不表演一段,可更是笑声不断,其乐融融了!

在游戏中走进“我们的城市”


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形式,在游戏中学习是幼儿的学习特点,游戏的过程就是幼儿的学习过程。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将主题活动与游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一直是教师比较困惑的问题,以下以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为例,介绍我们如何以游戏为学习的载体,在游戏中推动主题活动的进展,使幼儿从中获得关键经验。

新式的车

“新式的车”是“我们的城市”大主题下的小主题,也是班里男孩子们最关注、最感兴趣的内容。天天、津缘、乐乐等几个男孩子每天都会开着自己用椅子搭建的公共汽车、小轿车、警车在马路上忙碌地行驶着。当教室里有了地铁之后,他们更是兴奋不已,地铁安检人员认真地用扫描检测棒为乘客安检,乘客也会自觉地刷卡后乘地铁。

参观上海世博会之后,他们对教室原有的这些车辆感到不满足,提议要造环保能源车和海宝车,在教师的帮助下,教室里出现了这两辆新型车,他们还要想象并设计更多未来的车。

在游戏中,幼儿获得的关键经验是:有观察和了解各种车辆特点的兴趣;体会到现代车辆越造越新奇,大胆想象未来的车。

畅通的道路

“新式的车”自然引发了另一个小主题“畅通的道路”。小林、欢欢、真真这几个建筑师用自己灵巧的手搭建了高架环形立交桥,小林开心地对同伴说:“我们的立交桥把城市都连接起来了。”关于好朋友住在什么路上,幼儿通过游戏“找一找、认一认”去了解:关于马路上的一些交通法规,幼儿则是通过扮演小警察等角色去进一步感知与理解。

在游戏中,幼儿获得的关键经验是:关心城市道路的变化,体会畅通的道路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了解各种不同的信号和它们的作用,并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路边新事

马路上有很多新鲜事物,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将这些路边的新鲜事物都融入游戏中,于是,我们又进入了小主题“路边新事”。在游戏中,香香用薯片罐及盒子制作城市中的“消防栓”,她说:“万一着火,消防员叔叔马上能在消防栓上接上水带进行灭火。”小修用盒子制作城市中的“公共厕所”,她说:“行人走在马路上,想上厕所马上就能找到。”段段用饼干盒为城市做了个“大钟”,他说:“没带手表的人走在马路上就能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还有投币售货机、自动取款机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

在游戏中,幼儿获得的关键经验是:有了解自己身边的各种新事物的兴趣,乐于主动收集新的信息;关心周围生活的变化,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而感到高兴。

老房子新建筑

以上几个小主题活动都是幼儿在游戏中自发生成的,但“我们的城市”中还有一些内容是幼儿完全不感兴趣的,如“老房子新建筑”,我们则通过开展远足活动“朱家角一日游”来激发幼儿关注老房子的兴趣。

在朱家角古镇上,幼儿拿着画笔描绘他们眼中的古镇,在观察老房子与新建筑的过程中,体会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

在游戏中,幼儿获得的关键经验是:有兴趣地观察周围不同的建筑,了解它们的特征;体会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感受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丽。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可以看到,幼儿关键经验的获得不仅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同样也可以通过游戏这一途径。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自己认识并了解了垃圾筒、消防栓、地铁安检、东方书报亭等,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了解了城市中各种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遵循一定的行为规则,并且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增添了一份喜欢和爱护之情。

当然,游戏不仅是幼儿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经验的契机。教师要把握好游戏与教学的关系,首先就要把握游戏与教学的内涵,要善于转换游戏与教学的契机,并将两者有机转化及整合(结合主题、结合课程,把游戏活动延伸为进一步的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与教学才真正融为一体。

假装游戏:孩子认识成人世界的镜子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假装游戏决非简单的儿戏,它可是孩子认识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

孩子是在与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比较中逐渐认识自我的,所以她手中的洋娃娃往往就是她自己,而她自己所扮演的就是她妈妈的角色了。她在假装游戏中不断地进行不同角色的扮演,学习“换位思考”,对她的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而且你大可以加入她的游戏和她一起玩,甚至可以听听她的奇思妙想,还可以帮她“出谋划策”。如果有你的参与,必定会增加孩子的游戏兴致,让她玩得更开心,学到的东西自然也更多。换个角度来看,这既是你了解孩子内心世界,增进理解的最佳时机,又分享到了孩子的欢乐,可以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在陪孩子一起玩假装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参照我们的以下意见:

1、孩子的想象主要是围绕玩具展开的。孩子见到什么玩具,就会随之想象出相应的游戏。所以你可以启发她更多地运用玩具来展开想象,锻炼她发散性思维。同时,在你的语言中可以刻意地多加些丰富的描述性的语句,比如在名词的前面多使用一些生动浅显的形容词。在这样的语言氛围中,孩子接触到大量的形容词、关联词和逻辑语言,可以发展她的语言能力。

2、孩子的思维能力不是很强,经常只是一味热衷于模仿成人的某些动作。比如孩子会学你的样子抱着娃娃,给娃娃喂药什么的,却并不明白这个举动的真正目的,和“妈妈”这个角色的真正意义。所以你需要在游戏中悄悄地引导她认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比如给她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妈妈为什么要给宝宝吃药呀?”“警察叔叔是干什么的呀?”这能帮助她认识某些行为的因果关系,从而加深对这个角色的认识。

3、孩子的兴趣转移得很快,往往不能坚持自始至终地担任同一个角色,而是凭着对动作的兴趣不断地变换角色,还常常会混淆角色,玩着玩着就搞不清自己担任的角色。这一方面是由于孩子对角色不够理解,另一方面是她年龄尚小,在游戏中有许多无意识的行为。他们会偶然地说出一句话,或者做一个动作,可一会儿工夫,脑海里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平时应多带孩子观察、模仿,加深印象,帮她积累丰富的角色经验。

4、利用家里现成的一些道具,和孩子一起来演绎他所熟悉的童话故事吧!比如小马过河、三只小猪等等。孩子喜欢让你给她反复地讲她所钟爱的故事,对某几个故事,她早已烂熟于心。这时你们就可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故事分角色演绎出来。这样的游戏可不是玩一次就没用了,一定会让孩子反复尝试,乐此不疲,并且还会有不断地创新呢!茶余饭后,亲友来访,何不表演一段,可更是笑声不断,其乐融融了!

小游戏带宝宝走进数学王国


学习如何运用金钱

“钱”对宝宝来说,刚开始可能只是能用来买东西的工具,不过,爸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经验,慢慢让宝宝了解钱不是凭空而来的,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年龄再大之后,可以进一步教导他试着学

会存钱以及爱惜物品的观念。

游戏1:认识钱币

游戏方法:

1、先准备1角、5角、1元不同的硬币。

2、教宝宝排列形状,由小排到大或大到小。

3、并教他认识上面的数字。

4、告诉他数字越大代表越有份量,可以买比较多或贵的东西。

游戏目的:

教给他简单的数字概念,并认识钱币的不同,同时可利用钱币的大小,让他知道,少的面额形状比较小一点,多的面额形状大一点。

游戏2:跳蚤市场

游戏方法:

1、爸妈先准备一些要卖的物品,例如娃娃、玩具、铅笔。

2、然后准备一些零钱(也可以用假币)给宝宝。

3、由爸妈来扮演老板,宝宝演客人,请宝宝来买东西。

4、对于小宝宝,爸妈可以把每个东西都定一样的价格,例如全部定价1角或1元。若宝宝对于数字、金钱很有概念,则可以依照不同东西、不同定价来让宝宝来买东西。

游戏目的:

通过买卖可让宝宝建立买东西要使用钱的常识,也让他知道钱用完了就不能再买东西,同时,建立简单的物品价值观念。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走进幼儿园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走进幼儿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强调指出,幼儿园要“利用民间游戏,适当地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的民族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的精华,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民间体育游戏浓郁的趣味性、娱乐性,可以满足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还可以促进幼儿感知、了解传统文化,增加民族自豪感,同时还可发挥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强身健体的作用,可以说,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具有其他体育游戏不可替代的作用。

怀柔地处京郊,有两个满族乡聚集在这里,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资源十分丰富。精彩的“满族二魁摔跤” “满族撞拐”“抓嘎拉哈”“满族双飞舞跑”“满族杨木杆舞”,以及汉族的舞龙、踩高跷、跑旱船、鼓舞等,应有尽有。

为此,我园从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人手,将其作为“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健康教育特色课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实幼儿园的体育游戏项目,以此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体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体育运动习惯,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观,激发幼儿对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兴趣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活动内容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必须以情感体验为基础。”家乡文化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对他们一生的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我园的孩子绝大部分出生、成长在怀柔这片土地,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对他们来说是触手可及的,这为我们在幼儿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奠定了基础。

为了激发幼儿对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兴趣,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体验,我们多次带领幼儿参观怀柔满族民间艺人表演的二奎摔跤、撞拐等游戏。满族二魁摔跤又称“乔相扑”,是满族的表演性节目,是一种赛体力、赛智力和灵敏性的娱乐性体育游戏,在清代的时候表演者以双腿双臂分别扮成两个人的下肢,背负一个木架,装扮成两个假人,着不同服装,互相抱臂摔跤,经过多年的流传,现在也可以由两个人分别扮演两个角色进行表演。满族撞拐又称“格噔”,是指搬起一只脚,用一只脚蹦跳,并以膝盖互相冲撞的游戏,被撞倒则败。在观看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浓厚,脸上洋溢着兴奋、喜悦之情。在观看满族撞拐游戏的时候,孩子们边看边聊:“这两个人在干什么呢?抬着一条腿,太有意思了!”“咱们也试一试吧。”说着就模仿着玩了起来……

我们还带领幼儿到北部山区长哨营满族小学,观看哥哥姐姐们表演富有特色的杨木杆舞。在哥哥姐姐们的脚下,几根木棍就像有魔力似的,不停地变换着,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

住了。我们还邀请民间艺人到幼儿园表演踩高跷、舞龙等民间体育游戏项目。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欢呼雀跃,边看边兴奋地鼓掌。

通过参观、观看演出,幼儿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直观的感受,这使他们快速地喜欢上了民间体育游戏,并唤起了他们参与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收集整理,让民间传统游戏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

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有了丰富的感知之后,兴趣逐渐浓厚,这激发了他们进行民间体育游戏的热情。于是,孩子们在老师的支持下,开展了民间体育游戏的收集行动。老家在怀柔北部山区的幼儿,周末回家乡时,向爷爷奶奶询问怀柔地区都有哪些传统的体育游戏;有的幼儿回家后,请爸爸、妈妈帮忙,上网查找、了解当地民间传统游戏;我们老师则带领幼儿到怀柔博物馆,详细了解怀柔的传统民间体育文化,查阅相关资料;老师还组织幼儿参加怀柔的满族风情文化节活动,观看当地民间艺人表演满族的各种传统游戏,等等。

通过多种方式,我们收集、整理了十几种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如前面提到的满族二奎摔跤、撞拐等,还有“抓嘎拉哈”(又称“抓子儿”,清代是用动物鹿、猪、羊等的骨头制成并涂上各种颜色,现在人们就用石子代替骨头进行玩耍)、满族“双飞舞跑”(又称二人三足赛跑、三条腿走路等)、满族“杨木杆舞”,以及踢毽子、跳皮筋、舞龙、跑旱船、跳格子、滚铁环、摔泥炮、建碉堡、滚蒲墩(蒲墩是用玉米皮编成的圆形小坐垫,很厚实,可以滚着玩)、跳板凳、推车轮、跳竹竿等等。

这么多的民间体育游戏,如何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呢?哪些游戏适合小班,哪些适合中班,哪些适合大班。通过研讨,教师们达成一致意见:首先要充分了解不同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在此基础上将收集到的体育游戏进行分类整理。小班幼儿普遍喜欢在有儿歌伴随的情景下进行活动;中班幼儿大多活泼好动,喜欢有情节的活动;大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喜欢竞赛性、挑战性的活动。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我们引导小班幼儿玩简单的有儿歌伴随的游戏,如“拉大锯…点牛眼”等;而跳皮筋游戏中的“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投沙包、抽汉奸等游戏,趣味性、游戏性较强,同时又有一定的难度,中班幼儿对这些游戏表现出了比较浓厚的兴趣;汉族的舞龙、跑旱船、鼓舞、跳皮筋游戏,满族的二魁摔跤、撞拐、抓嘎拉哈、双飞舞跑、杨木杆舞等游戏需要两人或多人的配合与合作,更符合大班幼儿喜欢挑战性、合作性、竞争性游戏的特点,他们对这些游戏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

在对民间传统游戏进行分类整理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利用户外活动时间,玩起了他们各自喜爱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游戏中,孩子们体验着民间传统游戏带来的快乐,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更大的兴趣。老师们感慨地说,孩子们在游戏中非常快乐与自主,自己创编游戏玩法,自己选择游戏场地,自己选择游戏伙伴……和孩子们一起玩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自己也仿佛回到了童年!

创新,让民间传统游戏带动幼儿全面发展

随着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展,孩子们对体育游戏的兴趣逐渐浓厚,喜爱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幼儿受特殊的生理结构、身体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都适合孩子们玩。一方面,老师会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对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进行适当的改编,使之更适合幼儿游戏。另一方面,孩子们自己也会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创造性地对民间传统游戏进行改编,玩出自己的创意。

例如,杨木杆舞中的杨木杆数量较多,幼儿玩起来难度较大,于是老师们撒掉了一些杨木杆,降低了游戏难度。又如,原来的满族二奎摔跤游戏主要是由一个人同时扮演两个角色,这种形式不太适合孩子们玩,老师们就将这个游戏改为两个人玩,并且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主要以上肢力量摔跤为主,锻炼孩子们的臂力。

在跳皮筋游戏中,开始时孩子们只是简单地跳皮筋,后来他们将日常喜欢的儿歌引入到了游戏中,边说儿歌边跳皮筋。逐渐地,他们又将原来的跳皮筋游戏中的儿歌“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进行改编,用自己熟悉的词汇来替换,使之变成为“小朋友,一起跳,蹦蹦跳跳身体好……”。而且,孩子们跳皮筋的花样也在不断地翻新,出现了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撑皮筋的跳法。又如,在玩满族撞拐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开始时只是简单地两个人互相撞着玩,在有了丰富的游戏经验之后,他们开始创造性地开展了分组游戏,玩起了撞拐对抗赛,形成了小组多人游戏。再如,在观看汉族大鼓表演之后,幼儿对大鼓产生了兴趣的浓厚,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鼓舞的游戏,将打鼓和舞蹈融为一体,创造性地开展了鼓舞运动,并且在怀柔区阳光体育展示中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孩子们大胆探索、创新玩游戏的意识逐渐增强。例如,他们将跑旱船游戏进行改编创新,自己动手制作了形象的旱船,有小车型、有船型等多种形式的旱船。传统的跑旱船游戏主要是以表演为主,孩子们在其中加入了跑旱船竞赛、跑旱船赛歌等新的游戏形式。他们还将“抓嘎拉哈”游戏改变为摆花样、对抗赛等多种游戏方式。许多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如二奎摔跤、撞拐、杨木杆舞、打鼓等,都分别被创编成了幼儿喜爱的儿童摔跤,撞拐、竹竿舞、鼓舞运动等。

改编、创新后的民间体育游戏,更加适合幼儿的生理特点,更富有儿童情趣,因此也更受孩子们的喜爱,真正起到了娱乐、体育运动相结合的作用。孩子们的游戏兴趣浓厚,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等品质逐步展现。

此外,我们还将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与各领域有机结合。例如,在开展舞龙、跳竹竿、跑旱船等民间体育游戏之后,组织幼儿进行语言谈话活动、艺术绘画活动等。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大胆地表达他们舞龙时的自豪、跳竹竿时的新奇与快乐、“抓子儿”游戏(即“抓嘎拉哈”)赢了时的兴奋……每天他们都有谈论的新内容。这样的语言活动,孩子们是在说自己的游戏、自己的话题,因此“喜欢说、有的说”。在绘画活动中,孩子们画出了惟妙惟肖的舞龙游戏(二龙戏珠、神龙摆尾、游龙在天等),画出了快乐的跑旱船、跳皮筋游戏……由于都是亲身感受,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充满了活力和灵性。

总之,我园充分利用怀柔当地的乡土资源,深入挖掘,为我所用,使民间传统游戏瑰宝在幼儿园里重放异彩。在开发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对家乡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也促进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幼儿的动作更加协调灵活,体能更加强健,性格更加积极向上、活泼开朗,体验到了合作、团队的力量;更愿意表达游戏中快乐的事,口语表达能力迅速提高,等等。

几年来,我园通过开展将民间体育游戏引入到户外体育活动中的深入研究,通过举办三届民间体育节等多种方式,使园所逐步形成了民间体育特色,也使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里绽放了新的生机!

了解 支持 参与——引领家长走进班级区域游戏初探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很多家长不理解动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幼儿园就是让幼儿在小角落里自顾自地玩,那是教师在偷懒,教师应该多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为小学打好基础。如何让家长了解区域游戏活动,怎样引领家长走进区域游戏活动?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引导家长了解班级区域游戏

(一)向家长宣传区域游戏的意义及功能

将幼儿在高结构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未能完成的活动,以个别指导的方式放进区域游戏这样的低结构活动中,是注重差异化和和个别化的教育。首先,我们要让家长知道,区域游戏是通过创设含有丰富刺激的、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使幼儿有机会通过动手操作和周围“有准备的环境”的互动实现有意义的学习,进而获得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其次,在家长园地和班级主页上,向家长对外宣传的窗口上设立区域游戏关注栏,让家长对区域游戏有感性的认识。最后,教师在家长会上安排一些小型讲座,如谈谈“区域游戏与幼儿素质教育”,观看其他示范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录像,分析区域游戏观察与指导智慧,定期组织、帮助家长提升对区域游戏的理论认识。

(二)开放班级区域游戏

在家长园地中设计好“家长区域游戏关注栏”,把本主题本周区域游戏的设置种类、材料的投放、与教师的互动、幼儿的探索能力与学习能力等在栏目中一一注明,让家长主动地学会与栏目交流,提高认识。

在区域游戏开放前,教师事先集中家长,重点介绍所要开放的区域以及每个区域的主要内容,侧重指导家长观看材料的投放与幼儿的操作能力,以及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游戏常规习惯,注重过程观察。在观摩中,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家长记录并思考一些问题:你的孩子喜欢玩什么?怎样玩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如何?玩好游戏以后有没有整理好游戏材料?等等。观摩结束后,还可以请家长把想法或者疑问用书面形式进行交流。

(三)观摩其他班级区域游戏

如果只在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观摩,家长往往更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很少去关注别的孩子,就会出现评价不客观、角度单一的问题。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家长除了观摩自己孩子班级开展的区域游戏外,也可以通过跨班级观摩让家长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材料的教育功能有客观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区域游戏对孩子的教育价值。

二、鼓励家长支持班级区域游戏

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物化于活动区环境和操作材料中,在了解了区域游戏角的功能后,我们开始引导家长和班级教师共同创设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和材料,努力使每一块区域游戏墙面都能与幼儿对话;家长共同收集区域游戏材料,使之与幼儿互动。如在“妈咪宝贝亲又亲”这个主题中有需要孩子在“看看讲讲”(语言区)中收集一些自己成长阶段的照片,感受妈妈养育孩子的辛苦。了解了这一宗旨后,家长们纷纷拿来了自己怀孕时的照片和孩子各成长阶段的照片,有的家长甚至把自己在怀孕期间做的超声波照片都带来了,丰富了语言角的材料。

在材料的收集与提供上,我们将每月所需收集的材料打印好发给家长,让家长在一定的时间里一次性收集,不给家长增加麻烦。我们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材料,这对培养孩子广阔思维和独到见解都有明显的效果,注重收集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家长和孩子一起将果冻壳、牛奶瓶、饼干内盒、废旧光盘、糖纸、海绵等材料,分门别类地按功用有序地摆放,洗净后带入班级的“百宝箱”中,这样既让孩子学会勤俭,学会珍惜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又为孩子的游戏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引领家长参与班级区域游戏

(一)共同参与班级区域游戏环境创设

学期开始,我们向家长介绍了本学期要开展的几个主题与开设的几个区域,让家长共同为我们出谋划策,讨论区域的名字叫什么,就比如美工区的名字——“动动手吧”就是我们班陆成玮小朋友的妈妈取的,她本身就是一位心灵手巧的裁缝师傅,其他家长觉得这个名字既符合美工区的主旨,又很亲切,有号召力,大家一致通过,孩子们也欣然接受。海门是建筑之乡,于是我们和有建筑设计经验的家长根据教室大小、所要创设的区域的功能以及采光等综合因素共同统筹规划,创设了合适的区域活动环境,为我们建议哪一处空间可以做些点缀,哪一片天地可为孩子所用而不显得拥挤嘈杂。

(二)共同构建班级亲子区域游戏日

我们开展了亲子区域游戏日活动,首先做好亲子区域游戏的大幅宣传海报,让家长了解我们本期的主题、所要开放的区域以及每个区域的主要内容。我们将班级家长分两批参加我们的亲子区域游戏开放日,家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区域。在活动过程中家长是以和幼儿一样的身份来体验区域游戏所带来的快乐和魅力,同时又为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区域游戏管理的协助者和区域游戏常规的表率者,起到了榜样作用。我们在游戏过程中让家长思考游戏材料的提供是否适合幼儿,游戏内容的选择幼儿是否感兴趣,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保持是否较长等,活动结束后我们和家长通过交流会、班级主页上的家长论坛等平台及时交流沟通,便于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好班级区域游戏。

通过实践,家长们由不理解、不习惯幼儿区域游戏到现在的热情高涨地主动参与区域游戏。通过探索,我更深切的体会是,在家园互动中,教师要善于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搭建和谐的家园互动桥梁,提高家园互动的实效性。

走进民间体育游戏 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民间体育游戏作为我园的子课题,通过教师与家长、孩子共同参与、改编、创新和发展,以崭新的面貌走入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广泛收集、整理民间体育游戏

深入开展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教师、家长是关键。首先在教师们中间进行了如何开展民间游戏理论学习,让大家思想达成共识,明白什么是民间体育游戏,充分认识到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中间开展的重要性,以及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教育价值。然后我们召开了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们重温童年生活,回忆小时候都玩过哪些民间体育游戏,讨论的场面非常热烈,大家一时都沉浸在幸福的美好回忆中,《丢手绢》、《我们都是木头人》……等一系列民间体育游戏,展现在大家面前,有的家长说:“以前只知道带孩子去买高档玩具,玩上几天就没兴趣了,怎么就没想起教孩子玩一玩咱们小时候的游戏呢,又省钱,又能让孩子多运动,又能使孩子身心各方面得到发展。”大家一致赞成让民间体育游戏走入幼儿生活,并表示一定全力支持与配合,保证给幼儿创造一定氛围和空间。

二、创设民间体育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环境是对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它能给幼儿提供便利的活动条件。我园户外场地宽阔,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在平整场地上,画上了富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圆圈”、“方格”,孩子们入园、离园时不由自主地就玩上几次“跳圈”、“跳格子”等游戏。教师们为了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的需要,还精心设计、筹划、丰富活动区材料,供幼儿活动时采用。

三、科学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有效保进幼儿健康发展

1、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体能发展。

民间游戏的种类繁多,又富有兴趣性,形式简单,便于操作,深受广大幼儿喜爱,科学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能够增强幼儿体能,开发幼儿智力,增进友谊,丰富幼儿生活,还能培养幼儿的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的性格。训练幼儿钻跳能力,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这些民间体育游戏不仅保进了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巧。

2、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能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

我们面对的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所处的环境都很优越,再加上个性的差异,有的孩子表现出任性,对自己喜欢的器械霸为已有,不与同伴一起玩;有的孩子喜欢扮演自认为“本领大”的角色,不想充当一些“弱小”的角色;例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他总喜欢扮“老鹰”,不愿扮演“小鸡”的角色;还有的小朋友不愿和大家一起游戏,总愿意自己玩。这时,老师必须参与正确引导,让他们学习自己分配角色,相互商量,团结合作,针对上述现象,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必须通过合作好才能玩的游戏,如《抓大鱼》的游戏等,要通过密切合作才能完成。通过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原来较霸道的小朋友也能与同伴友好的相处,喜欢扮“本领大”的角色的小朋友也能与同伴互换角色,幼儿的良好品格,得到有力地促进。

3、开展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有益于稳定幼儿的情绪。

由于民间体育游戏以其活泼,有趣而又简单易行深受幼儿的喜爱,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可玩。由于晨间课间游戏的时间较短,游戏的人数相对分散,我们主要选择了小型分散游戏,例如《剪子、包袱、锤》、《炒黄豆》、等。另外,每天晚饭后家长来接孩子以前的一段时间里、孩子们情绪特别高涨、为稳定幼儿情绪,我们选择一些比较安静的民间体育游戏,例如:《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露白牙》等,当孩子们陆续接走以后,有的家长因有事未能及时接孩子离园,剩下的几个孩子就自发地一起玩民间体育游戏,当家长看到孩子快乐地游戏时,心里感到很欣慰,孩子的身心即能健康地发展,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肯定。

4、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是架起家园沟通的桥梁,促进家园共育。

课题实施以来,我们在收集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交流,架起了家园交流的桥梁。每隔一段时间针对课题实施情况要向家长进行开放展示活动;有版面宣传(孩子活动照片、教师的活动设计、观察记录等),有集体游戏,分组游戏、家长与孩子的亲子游戏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时师生、家长好像一个大家庭融为一体,其乐无穷。原来孩子们回家后不是看电视、练琴就是画画、搭积木,很少进行体能锻炼,自从我们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以来,有的孩子还把我们的民间体育游戏带回家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玩,有的孩子与邻居家的小伙伴们一起玩,大家的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了,充分发挥了民间体育游戏的作用。

高甲戏走进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结合我县的地方特色与本园实际,为挖掘本土音乐教育资源、弘扬家乡文化特色,培养幼儿对地方音乐的初步了解与兴趣,让幼儿接受戏曲文化的熏陶,我选择了“高甲戏”这一古老文化。“闽南安溪高甲戏,一夜倾倒北京城”,蜚声中外的高甲戏,其优美的唱腔、卡通样的风味、高超的表演,精湛的技艺,深深地吸引了天真浪漫的孩子们。在省级“审美与快乐”式音乐课题组的指导下,我大胆地进行了在幼儿园开展“高甲戏”活动的尝试。

一、选材生活化、本土化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所选编的教育内容应是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这是当前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和关注本土文化的课改方向。只有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的课程学习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高质量的参与,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安溪高甲戏在全国富有盛名,尤其是舞台上丑角的表演更是好评如潮。观看和欣赏高甲戏是安溪人文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高甲戏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那些旋律简单、形象鲜明、贴近生活、易于理解高甲戏都是很好的素材。越是具有趣味性、游戏性的教材,越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学起来更会主动、积极。如:从《老鼠嫁女》、《群丑献艺》、《玉珠串》等戏剧中,精挑细裁出符合孩子们接受能力的“丑老鼠”、“献丑歌”、“送珠”、以及服饰、脸谱、民间器乐等主要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多个主题活动。而且每个主题的选择都是幼儿需要的,能整合各个领域,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二、教育资源整合化、游戏化

我们课题组带着幼儿走进高甲剧团、安溪艺校;走进社区,观看高甲戏演出。并鼓励家长及高甲剧团人员走进幼儿园,走进课堂,参与到活动中,让幼儿身临其境,营造主动学习的气氛,一同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如:为了让幼儿更深刻地了解丑角的主要特征以及一般的表演技巧,在高甲剧团的配合下,我们邀请剧团的男女丑角演员各一名,参与“戏曲歌舞《群丑献艺》”活动。幼儿平时只能看到电视、录像、图片、舞台上的高甲戏表演,当演员亲自来到孩子们的中间,孩子们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兴奋。见到演员出场,激动万分,摸摸戏服、擦擦戏鞋,瞧瞧脸谱,“咦,怎么这么奇怪!”有些平时不易察觉的“丑角”特征和微妙动作,都能很快被幼儿发现,从而增进了幼儿的直接体验,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愿望。另外,我还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发挥家长的业余爱好,经常邀请家长与幼儿一同观看电视上、舞台上的高甲戏演出,并与幼儿一起模仿高甲戏某一角色的表情、动作,学唱一、两句主要唱腔,时时为幼儿创设富有“高甲戏”特色的学习气氛,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此外,我们课题组还尝试着将高甲戏活动融进幼儿园的游戏中,让高甲戏活动变成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如:通过欣赏《老鼠嫁女》活动,我们设计了戏剧游戏——“抬花轿”,幼儿随着高甲戏音乐,扮演小老鼠,走着八字步,抬着大花轿,走街窜巷,其乐无穷。一节活动下来,孩子们都意犹未尽,觉得时间太短了,他们围着我跳着说:“不,我们还要再来一次!”如此游戏,不但提高了幼儿对“高甲戏”活动的兴趣,又在游戏中发挥幼儿的自我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要。

三、幼儿活动主体化、积极化

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通过参观、访问、游戏、探索,把自己所获得的新经验以图画、图表、游戏、故事、制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表达,并与同伴共同分享。如在“傀儡丑”探索活动中,幼儿在探索制作傀儡丑的面部表情时,经过认真观察,他们能很仔细地画出来。为了尊重孩子们这种内心语言的表达方式,我积极地为他们提供材料,准备工具。并与幼儿一起布置高甲戏“傀儡丑”展览台,供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收集到的实物、照片、图片等。幼儿看见自己的探索成果,总是情不自禁地向同伴、教师、家长介绍,与大家交流,分享他的成功秘诀与快乐。而我们在整个活动中,注意记录幼儿在探索中的表现,组织幼儿在小组、集体活动中开展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保存、整理幼儿的作品,记载活动的全过程,及时反思总结,为下一个活动方案做精心准备。

总之,大胆地进行“高甲戏”主题活动的尝试,不仅使音乐教育贴近幼儿生活、回归生活,充分利用家乡的有利资源,更增强了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的“一切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把教育与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教育理念,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信《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游戏,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孩子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走进孩子的世界 别看小小班的孩子看似什么也不在乎,什么也不懂,但当我们静下心来,悉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世界。 如果老师抱了别的孩子没有抱他,他就会认为老师喜欢别人,不喜欢他; 如果老师叫了别人回...
    2021-05-28 阅读全文
  • 游戏带宝宝走进音乐世界 一谈到宝宝是否能够学音乐,妈妈们总是感到很神秘。其实,任何人都是有“音乐细胞”的,只不过是多与少而已。阳光育婴亲子早教中心的早教专家孙宁表示,对于0-3岁的小宝宝来说,身体尚没发育完全,学习舞蹈或画画...
    2021-10-29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走进孩子的小小世界 教育随笔:走进孩子的小小世界 做幼儿教师这么多年,我最喜欢带的还是小班的孩子。因为他们的可爱与纯真常常打动我。跟他们在一起,忘记了很多烦恼。看着小小的他们时常跑到我的身边,说说这件事,聊一聊那件事,仿...
    2021-05-22 阅读全文
  • 爱使我走进孩子的世界 爱能拉近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走进孩子的世界。早上一入园我们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孩子上课保表现好时我们一个赞扬的眼神;孩子不小心摔倒时我们一声关心的问候……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却能让他们感受的老师...
    2020-11-2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丢丢丢手绢,轻轻的放到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今天户外活动我带着小女孩玩“丢手绢”的游戏,在愉快的歌声中,孩子们玩得开心极了! 这时,我发现一伊小朋友...
    2021-05-08 阅读全文

别看小小班的孩子看似什么也不在乎,什么也不懂,但当我们静下心来,悉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世界。 如果老师抱了别的孩子没有抱他,他就会认为老师喜欢别人,不喜欢他; 如果老师叫了别人回...

2021-05-28 阅读全文

一谈到宝宝是否能够学音乐,妈妈们总是感到很神秘。其实,任何人都是有“音乐细胞”的,只不过是多与少而已。阳光育婴亲子早教中心的早教专家孙宁表示,对于0-3岁的小宝宝来说,身体尚没发育完全,学习舞蹈或画画...

2021-10-29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走进孩子的小小世界 做幼儿教师这么多年,我最喜欢带的还是小班的孩子。因为他们的可爱与纯真常常打动我。跟他们在一起,忘记了很多烦恼。看着小小的他们时常跑到我的身边,说说这件事,聊一聊那件事,仿...

2021-05-22 阅读全文

爱能拉近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走进孩子的世界。早上一入园我们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孩子上课保表现好时我们一个赞扬的眼神;孩子不小心摔倒时我们一声关心的问候……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却能让他们感受的老师...

2020-11-28 阅读全文

“丢丢丢手绢,轻轻的放到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今天户外活动我带着小女孩玩“丢手绢”的游戏,在愉快的歌声中,孩子们玩得开心极了! 这时,我发现一伊小朋友...

2021-05-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