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整合公共游戏区域资源 彰显“隐性课程”价值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园游戏区域。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游戏成为幼儿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儿园游戏有利于小朋友手眼脑协调能力更加和谐。教师应多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你收集了哪些有趣好玩的幼儿园游戏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整合公共游戏区域资源 彰显“隐性课程”价值”,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自主游戏。一种“隐性课程”,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功能。但在班级狭小的空间设置角色游戏区域,往往存在许多弊端,如幼儿没有充足的游戏空间。区域活动时有干扰,活动形式单调,幼儿不能有效参与活动等。为了弥补班级游戏区域的这些弊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利用幼儿园的门厅、走廊、通道、平台等空间,以年级组为单位,创设了幼儿互动开放的公共游戏区域。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如何有效优化整合资源来设置区域。实现“隐性课程”的教育价值,我们有了一些思考。

一、进行优化组合,整合教师资源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通过优化组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群体中每个人的力量。我园共有78名专任教师,来源多元,具备各个领域的特长。我们在创设公共游戏区域时,遵循人尽其才、各尽其用的原则,根据教师的经验、能力进行优化整合,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如中班区域“菜场”中的各种蔬菜、小班区域“果园”中的各种水果,教师在材料准备研讨时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经过整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会手工缝制的教师制作的水果、蔬菜惟妙惟肖,经久耐用。再如,我们每周开展一次“区域活动问题沙龙”。让教师一起谈谈组织幼儿区域活动时遇到的困惑。大家共同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活动使教师在开放自我、表达自我和对同伴质疑的过程中开拓了思路,在取长补短、反思中有效调整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依托职业特点,盘活家长资源

家长是教育资源中的人力资源,家长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他们的参与可以和教师形成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可以开阔幼儿眼界,丰富幼儿经验,拓展幼儿学习途径。如设置“小医院”区域时,我们联系做医生的家长,组织幼儿参观医院,预设参观的主要内容与细节,请医生家长讲解各个角色的职责,并请家长帮助设置区域、提供材料,参与游戏指导等。设置“小吃店”游戏区域时。我们组织幼儿来到家长开的小吃店里,参观体验,观察服务员和厨师的工作,然后邀请家长和教师、幼儿一起收集、制作小吃店的食品、角色道具,一起布置小吃店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熟悉小吃店的食品。并通过一些角色身份的标志帮助幼儿建立角色意识。游戏中,教师和家长以顾客的身份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邀请家长参与游戏,不仅增进了家园沟通,缩短了家园距离,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育儿观念在逐步转变,育儿方法更趋科学。

三、直接参与推动,激活幼儿资源

任何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区域活动也不例外。记得中班第一次开展活动时,幼儿兴趣很高,争先恐后进入区域,你争我抢,活动区域里,叫声、笑声、哭声、吵闹声乱成一团,最后活动在一片混乱中草草收场。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是使活动得以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中班年级组让幼儿对进入公共游戏区域的规则进行讨论,各班幼儿纷纷想出很多办法,最后经过整合,确定凭卡人区的方法,于是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卡片。有用名字的,也有用自己的自画像的,还有的把人区卡设计成小树叶、小星星等形状,将卡区布置成“美丽的秋天”“神秘的夜空”等美丽的画面。

四、根据主题内容,调控材料资源

区域活动中,需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供幼儿开展活动。于是各年级部发动家长收集材料。家长的参与支持,为我们开展游戏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主题内容。进行主题性区域材料的操作,我们还将不同区域的材料进行优化整合,并随着活动的深入,不断调整材料。例如,在小班主题“娃娃家”的开展过程中,将幼儿在美工区里制作的“花被子”放到生活区中。幼儿可以在生活区中练习“晒被子”“叠被子”,等等,将生活区与美工区做了一个很好的融合。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编辑推荐

游戏发展价值


Youxi fazhan jiazhi

游戏发展价值(developmental value of play) 学前期是一个人一生中特殊的、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游戏是处于这个时期幼儿固有的、快乐的活动。游戏除了能给幼儿欢乐之外,还能促进幼儿的生长,是幼儿全面发展,尤其是主体性发展的适宜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发展价值。

表现 游戏的发展价值最集中表现在游戏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上。在游戏与儿童的发展关系上有3种说法。首先,不断成长的儿童的游戏行为可以看做是儿童发展的一扇窗户,揭示出在目前状态下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简而言之,游戏反映了儿童的发展。其次,游戏可能是儿童获得或巩固和加强某方面发展的条件或中介物,简而言之,游戏促进和增强了儿童的发展。最后,游戏被看做是发展变化的工具,游戏能够使儿童的生理结构功能或组织发生质的变化,简而言之,游戏引起了发展。以上3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而不是彼此孤立的。有时,游戏能够引发发展,有时游戏能够促进和巩固发展,有时反映了儿童的发展,而有时游戏既引发又增强了儿童的发展。要准确地把握和认清儿童的发展价值必须以全面深入的研究做基础。

游戏与幼儿发展 游戏虽然是幼儿在身心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从事的活动,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它并不是发展的附属物。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JI.C.Bbirotckhh)曾指出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游戏孕育着新的发展的可能性,幼儿的发展可以在游戏中不断得到建构、生成。通过游戏,幼儿在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克服、战胜各种来自身体技能、认知发展等方面的困难,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历史上,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予以了肯定。早期的希腊思想家们把游戏看做是幼儿学习的工具。他们相信,游戏是重要的,通过游戏,幼儿能使―些机能得到锻炼,而这些机能是成年人所必备的。洛克(J.Locke)曾指出游戏不仅在保持健康、改善身体的适应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能使幼儿体验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能做些什么或不能做什么。福禄贝尔(F.W.A.Froebel)也指出游戏不仅是幼儿内心活动的自由表现,是幼儿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还是幼儿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

游戏与幼儿主体性发展 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当代研究者们指出游戏的发展价值不仅在于它促进了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更在于它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直观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表现为主体对外部世界以及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主动的掌握。主体性是人的发展的核心,是人类超越其他动物、成为万物之灵并不断获得发展的根本特征与原因。一个人不可能在各方面都获得均衡的发展,但是主体性却是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内容,是全面发展或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的核心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及今后的社会更需要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因此,主体性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的目标。

主体性是从活动中生成的,而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幼儿主体性的生成须从适合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的活动中获得。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其本质特点.:就是活动的主体性。游戏帮助幼儿按照自己特有的模式去成长、发展,鼓励幼儿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的地位,能够不受来自现实世界的限制与约束,自己选择游戏活动;能够自己组织安排并且体验各种冒险、奇遇,如果出现了反常状况,也可以对它进行测验、鉴定。其主体性体现在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的选择、决定,对环境的主动探索和经验的主动建构等各个方面。因此,游戏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由新课程理念分析教师指导幼儿区域游戏的行为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指导行为

摘 要:近几年来,幼儿园游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与幼儿教学活动的指导同等重要,教师的指导行为发生了质的转变。从几则游戏中,我感到教师的变化表现在:一、教师及时到位的“出手”,让幼儿游戏的开展顺利前行。二、教师开启创造的“心门”,让幼儿游戏水平得到自我提升。三、教师适时适度的“等待”,让幼儿游戏的空间得到自由拓展。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的游戏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作用无论是在教学过程还是游戏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并要求我们做到“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通过游戏和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并与人交往,从中获取多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发展。”因此, “满足与发展”成为大家在幼儿游戏观摩中经常探讨和交流的关注点。幼儿是否在游戏中得到了“满足与发展”?教师的指导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我就在幼儿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教师及时到位的“出手”让幼儿游戏的开展顺利前行。

孩子的智慧之火是要靠教师用教育的智慧去点燃的。小班幼儿协调能力较差,在游戏中教师应以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要相信孩子的智慧,适度让他们尝试解决游戏中遇到的矛盾。孩子只有真正体验到区域游戏的自主选择和解决问题的成功,才能获得快乐而喜欢它。

在娃娃家里炒菜、煮饭、摆弄刀具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模仿家长烹制各种食物。这不,游戏刚开始,一群孩子冲向了娃娃家。教师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孩子们的动向:玲玲已经捷足先登,拿起了围裙准备当妈妈;乐乐从小床上抱起了小娃娃;欢欢、政政、苏苏和杰杰这时也挤了进来。看来要热闹了,一个娃娃家出现了这么多人,他们争执了起来。教师边观察边考虑自己该不该介入?又该如何介入?这时,几位孩子跑向教师:“老师,老师,我想到果果家当爸爸,你帮帮我好吗?”“老师,我也想到果果家当爸爸,他们不让我进去。”……

看来教师得介入了。教师抑制自己想直接“分配”的冲动,没有马上帮助解决,而是问他们“那你们告诉我一个家应该有几个爸爸妈妈?”

“一个爸爸,一个妈妈”。

“现在果果家已经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了,现在你们看该怎办?”

欢欢和政政看看教师,撅撅嘴巴,甩甩头走了。还剩下苏苏和杰杰仍站在那儿没有离开的意思。两个孩子同时睁大眼睛看着教师,在请求教师的帮助、定夺。

教师笑笑说:“家里除了爸爸妈妈还会有谁呢?”

苏苏立刻叫了起来:“我来当奶奶,你当爷爷。”杰杰跟着说:“好,我当爷爷,我们都可以去玩喽!”就这样在教师的及时而到位的“出手”下,“果果家”显得是那样的热闹而快乐。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原因:一方面是小班幼儿好模仿,区域环境与孩子的现实生活接近,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孩子对家长模仿的欲望。另一方面是小班幼儿能力有限,形象逼真的娃娃和操作材料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特点,因而使娃娃家成为大家的宠爱、争相选择的对象。矛盾也由此产生,教师没有放任不管,在估计到孩子解决矛盾的现有水平后,及时到位的“出手”给孩子们游戏提供了帮助,使游戏得以顺利开展。

为什么会产生矛盾?一是娃娃家数量太少,不能满足孩子游戏的需要。孩子们都靠争、挤,进入游戏区活动,老师还要不断去做许多协调工作,让孩子互相谦让着玩。从一些孩子的表情中能感受到:很多孩子为了当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一味谦让,总是玩不到自己喜欢的游戏。在小班要适当增加娃娃家区域设置数量,满足更多孩子想参与到游戏中的欲望,不要让孩子一次次的失望。二是娃娃家内部设计空间太小,一家三口人在其中显得很拥挤,孩子在游戏时不时碰倒这样那样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游戏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区域游戏时,要特别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及环境的创设,使其真正成为孩子的乐园!

二、教师开启创造的“心门”让幼儿游戏水平得到自我提升。

游戏本身的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游戏是幼儿自主探索、创造性的活动,并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在假想的情境中活动得到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既要和幼儿一起制定游戏规则,确保游戏顺利进行;更要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开启幼儿创造“心门”。教师不能强制幼儿这个不能玩那个不能玩,限制太多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教师更不能随意否定幼儿的成果,打击孩子创造活动的积极性。

在美工区里玩橡皮泥,既有创造性又有挑战性,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那里提供了许多操作材料,他们可以自由地塑造属于自己的作品。区域活动一开始,很多孩子都会选择到美工区,玩起五彩的有水果香味的橡皮泥。教师仔细地观察着孩子们的操作,这时浩浩走向教师:“老师,我想捏个小蜗牛,你帮帮我好吗?”浩浩拿着橡皮泥在小手上翻来转去,不知从何处下手。“老师,你帮我做一个吧!”这是孩子们遇到困难时的习惯用语。面对孩子的求助,教师没有立刻帮助,而是放慢了“帮助”的速度问他:“你告诉老师,想捏的小蜗牛长得是什么样子?”

浩浩:“长长的身体,背上有个圆圆的壳”

教师:“那你把长长的身体捏给老师看看,”

浩浩:“长长的身体我会捏。”浩浩拿着一块黄色橡皮泥搓成了长长的身体。

浩浩:“圆圆的壳,我也会捏。”浩浩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块红色橡皮泥搓成了长长的,然后把它卷了起来,变成了圆圆的壳,然后把它放在长长的身体上面。

教师:“那小蜗牛的头上还有什么呢?”

在教师的启发下,浩浩在辅助材料里找到了四根火柴棒,分别插在身体上。这时,碰到了问题:小蜗牛总是倒向前面。浩浩又用一双大眼睛望着教师,想寻求帮助。

“蜗牛的眼睛有这么长吗?”教师笑着说了一句。

浩浩领会了教师的提示,立刻在材料盒子里找了起来,找到了二根短一点的火柴棒重新插上,一只小蜗牛终于稳稳地站了起来。浩浩的脸上有着掩饰不住的激动,他别提有多高兴啦!就这样,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在浩浩手里诞生了。虽然小蜗牛身体外表有些粗糙,但毕竟是孩子自己探索、制作成功的,教师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是幼儿行为的鼓励者、支持者、研究者、记录者。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找准了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没有直接教给孩子制作的技能,而是不断地抛出几个问题,激发了幼儿去一步步进行力所能及的探索、尝试、创造。让浩浩获得:抓住蜗牛的主要外形特征进行塑造以及如何利用辅助材料的学习经验。

不足之处是教师的启发不够大胆,在游戏指导中,教师要放开思想,采用多元化的指导形式启发幼儿进行活动;要大胆放飞孩子的想象,尊重他们的活动成果。让幼儿充分利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教师适时适度的“等待”让幼儿游戏的空间得到自由拓展。

瑞吉欧有句教育箴言:“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一会儿,给儿童学习让出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儿童的所作所为,从中有所发现、感悟;而后,你的教学就可能不同于往常。”这也就告诉我们: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过程中,要懂得耐心等待、细心观察,为孩子的活动创造广阔的空间。让孩子在游戏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次区域游戏活动,教师走进班级的生活区,很认真地观察着孩子的活动。悠悠、仔仔在那儿给小动物喂食,悠悠用小汤匙挖米粒喂小鸡,还比较熟练。仔仔用筷子夹豆子喂“小猴”,小手协调性较差,夹得非常吃力,好半天也未喂进一个;悠悠说:“别着急,我也用筷子试试。” 仔仔高兴地回答:“好的。”再看洋洋和清清玩串珠子:有点意思,洋洋只顾在那儿穿,对选什么珠子,穿成什么样无暇顾及和考虑,珠子之间排列没有规律。不一会儿,把一根长长的线就穿满了。转身对清清说:“看我穿得多快!”这时,他好像发现了什么,看看清清得木珠,又看看自己的。他发现清清是用排序的方式在穿珠子,觉得很还看。他用非常快的速度拉下了自己穿好的珠子……。冉冉等小朋友在给娃娃穿衣服,扣纽扣,嘴巴还在念叨:“小纽扣,要扣好,从下面,往上扣,一颗颗,要扣牢……。”教师发现冉冉儿歌念得很顺溜,但扣纽扣却很吃力。这就是小班幼儿手口不一致的典型特征。教师静静地看着他很投入地“工作”,没有去打搅他们,到另一区域去了。

在这次游戏中我发现:教师适时适度的“等待”给孩子的活动创设了广阔的空间,教师没有过早干预与替代幼儿做事和解决问题。小班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时间不长,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不同,能力发展水平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每个幼儿在操作中所需的时间也就不同,表现出的水平就不一样。此时,教师在观察的同时能耐心等待,给孩子们相互之间有足够的时间练习、交流、讨论,使幼儿有机会思考、尝试、修正和创新。在生活游戏区,教师提供了与幼儿密切相关的操作材料,创设了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生活游戏很适宜小班幼儿的能力水平。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幼儿很比较容易获得成就感;孩子们在自由广阔的舞台上尽情表现,最大限度凸显每个孩子的潜能,培养自信。

游戏作为一项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可见它的重要性。幼儿园安排游戏的目的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为了借助游戏这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中,要善于不断调整指导行为,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充分挖掘游戏活动在培养幼儿个性和创造性方面的功能,使之真正成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石。

公共区域与班级区角的衔接融合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幼儿园的空间资源,许多幼儿园都把各个公共区域创设为“公共活动区”,我园也在探索尝试公共活动区的设置和活动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学习,我们也发现了容易出现的问题,摸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一、幼儿园公共活动区容易出现的问题

内容重复

公共区创设之初,老师大多会结合当地或本园特色设置成超市、手工艺坊、小吃一条街,或者是以儿童五大领域的发展为线索,创设类似于美工区、建筑区、交往区、科学区、语言区(大多为图书区)等班级区角活动的内容。由于这些区域的设置和班里开展的区角游戏内容比较雷同,因此,孩子们的活动兴趣不高、游戏方法缺乏创新。

材料固定

公共区材料的投放通常是由各班的老师们共同商议后,有目的地进行一次性的投放,之后再根据材料的消耗进行补充。由于材料相对固定,孩子们一开始的新鲜感就会逐渐消失,兴趣越来越弱。

活动割裂

公共活动区的材料种类和数量都很丰富,但活动相对独立,与班里组织的活动主题和内容没有衔接,完全处于割裂的状态。

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共区独特的教育功能呢?新学期开始了,在重新利用幼儿园二楼的L形平台建立公共区之初,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孩子们:既然是孩子们的游戏,那孩子们究竟想玩什么、想怎么玩呢?我们中班六个班的老师决定从“观察各班孩子喜欢玩什么”入手,做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

二、公共活动区的调整策略

与班级区角活动有机结合

班级的区角活动一般都来源于各班孩子喜欢的游戏内容。那么,在班级区角活动中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是什么?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由于班级空间、材料、人员等方面的限制,有没有实现起来有困难的地方呢?中一班和中四班的老师在观察本班孩子的游戏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在家庭区游戏的时候,总是有走出家庭区到外面去野营的冲动。中一班的孩子干脆将一块布铺到教室的空地上,从家庭区拉来箱子,推来餐车,抱着宝宝去野餐了。而中四班的孩子也用一个纸箱当烤串的箱子烤起了羊肉串儿。然而,由于空间的限制,孩子们既不舍得将班里其他现有的活动内容去掉,又没有更大的空间来增加他们想玩的游戏。于是,我们想,如果在公共区开辟一块儿场地,专门用来野餐和露营,那孩子们一定会非常喜欢。

当我们分别和自己班的孩子谈起公共区可以有专门的野餐露营地时,孩子们兴奋极了,马上就跃跃欲试起来!当问起孩子们那里都需要些什么时,孩子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立刻列举了出来:露营的帐篷、烧烤的箱子、钓鱼的池塘和野餐的垫子……当问到还需要什么时,孩子们却回答说:“我们可以在班里做好了点心,串好了烤串儿到那里去。”

原本以为还需要准备更多、更细致的材料,孩子们才可以游戏,但听了孩子们的话,我们想: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也是在家里准备好吃的、用的、玩的东西,然后到一个虽然没有太多设施,但山清水秀的地方去露营、野餐吗?就这样,在孩子们的设计和共同参与下,一个有大树、有池塘、有帐篷、有白云、有彩虹的地方就成了孩子们露营野餐的小天堂。

最后我们根据各班不同的活动主题和孩子们的兴趣,分别创设了“巴拉拉小剧场”“爱心超市”“顽皮度假村”和“魔幻游乐场”。我们发现:通过跟随孩子游戏的脚步而创立的公共区原来可以这么自然地成为班级区角活动的延伸与拓展。

动态调整活动内容与材料

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没有将各个公共区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材料固定下来,而是追随孩子的兴趣及时进行调整。中二班创建的“爱心超市”在设置之初只有一些货架和大家一起收集的各种商品包装。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喜欢将箱子里各种各样的商品分类摆放在货架上,然后再由前来购物的小朋友自选商品。在“购物”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带来的钱币总是不够。在游戏后的讨论中,孩子们认为应该有一个可以随时取款的ATM自动取款机,因为爸爸妈妈就经常到那儿取钱用。于是孩子们一起动手查找取款机的资料,一起寻找适合的材料,一起制作,并将取款机安装在超市最显眼的地方。当看到小朋友到这里排队取钱的时候,孩子们真是高兴极了!

不仅材料可以调整,活动区的游戏也处于动态调整中。“魔幻游乐场”开展了一段时间后,随着孩子们兴趣的改变(孩子们更喜欢汽车)以及游戏中的实际需求(游戏中孩子们有喝水的需求),原来单一功能的游乐场被重新组建成孩子们更为感兴趣的“汽车城”和“水吧”。

幼儿自主计划公共区的活动

公共区的活动内容确定了,那么全年级好几个班的活动如何安排?这里的活动又该如何与班级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讨论中,老师们认为:班里的活动区都是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做计划,那么公共区也可以尝试由各班的小朋友自己来做计划,然后和其他班的伙伴们一起游戏。在尝试中我们发现,这种方式竟意外地推动了班级内活动的开展,不但丰富了公共区的活动,也丰富了班内的活动。

我们班的几个小伙伴相约周四的时候带着“娃娃”一起去“顽皮度假村”野餐,而准备活动从周一就开始了。他们在计划单上用绘画的方式记录着各种准备工作:要准备蛋糕和小点心,要给娃娃准备好牛奶和玩具,等等。一连几天孩子们都在积极做着各种准备。而隔壁班的孩子们为了到度假村烧烤,这几天也正忙着穿各种羊肉串儿、蔬菜串儿呢!

周四早饭后,只见孩子们推着装满食物的小车,拎着装满烤串儿的篮子,抱着垫好尿不湿、穿好外套还包着被子的娃娃,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顽皮度假村”。孩子们烧烤的烧烤,钓鱼的钓鱼,看娃娃的看娃娃,玩得不亦乐乎!当一首优美的《小白船》音乐响起,孩子们知道游戏的时间就要结束了,于是一起动手收拾各种带来的材料准备回班……

就这样,当我们将公共区活动的创设与组织权利交还给幼儿时,公共区的活动就流动起来,它从班级内“流”出来,又“流”回到班里。在流动中,孩子们的经验也变得丰满起来。

——学前教育 2015.09

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开展区域活动


我园地处宜兴市湖滏镇,素有“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天世界”之美誉,近几年更是规划了以山、水、洞、竹、茶、农、情为特色的“阳羡生态旅游区”。这使我园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乡土文化教育资源。也让我们开始深入思考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问题。

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从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创设富有乡土生活气息的区域活动环境

幼儿的游戏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阳羡生态旅游区特有的乡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游戏内容。热衷于角色游戏的孩子们,随时都会发起“卖山货”“泡山茶”等游戏情节,山区取之不尽的土特产,成为孩子们最经典的游戏玩具。吊瓜子、竹笋、笋干、百合、板栗、白果、阳羡茶……“山里人家”的娃娃家游戏也很自然地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有风格。在参观了幼儿园周边的土特产商店之后,我们和幼儿一起动手策划布置“大地春土特产”“阳羡茶馆”“山里人家”等游戏活动区域。“山里人家”的竹椅、竹台、竹碗、竹勺,由竹器加工厂的家长们亲手制作;“阳羡茶馆”的茶艺表演,由爷爷奶奶们轮流客串主持,同时还附带展示各自珍藏的紫砂茶器;“大地春土特产店”的所有商品,全来自于孩子们的日常“收藏”……我园正处于阳羡生态旅游区的中心,周边皆是张公洞、陶祖圣境等自然旅游景点,但我们觉得,这些天然钟乳石溶洞的旅游资源并不贴近幼儿的生活,而竹海公园、茶博园、竹博园等自然环境,恰好是孩子们感受大自然景美的最好教材,与之相关的自然风物也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之中。因此,我们在设置区域环境的时候,更多地展现了孩子们对乡土旅游的设想。譬如,把自己家周边的环境作为旅游点,邀请朋友到自己家游玩,据此设计了“竹海公园新景区”,供孩子们玩“旅游”的游戏。再譬如,我们根据孩子们的讨论创设了“竹器一条街”,由孩子们自己收集各种竹制品用于游戏。

孩子们喜欢玩什么,我们就为孩子们创设怎样的游戏环境。基于这样朴素的想法,我们在区域环境中尽可能地呈现家乡风貌,呈现民俗文化,呈现乡土风物,使区域活动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孩子们需要做什么?从关注幼儿的关键经验出发。提供富有挑战而又有特色韵味的区域活动材料

幼儿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积累关键经验,我们提供的材料都必须贴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因此,我们在提供区域材料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比如小班的幼儿年龄比较小,动手能力比较弱,我们选取了一些形象生动、颜色多样的种子、树叶等物供孩子们玩相关游戏。如:分类游戏——将不同的种子混合,然后让孩子们给他们分类,黄豆归黄豆,绿豆归绿豆,花生归花生;排序游戏——根据种子名称进行排序游戏,比如按“黄豆一赤豆一绿豆”这一顺序进行以下的排序操作;比较大小游戏——将相同的种子或不同的种子进行大小比较,根据大小进行排序;声音游戏——把种子装进标有数字的旺仔筒上,盖上相应的盖子,摇一摇,听辨不同的声音;探索游戏——在一个瓶盖子里放不同的种子,然后做好记录,探索相同的盖子里为什么有时可以放5颗花生米,有时却可以放6颗花生米,或者为什么有时可以放得下10颗绿豆,有时却只能放得下3颗银杏。还有依样接画游戏:根据教师提供的样式,如红枣一黄豆一绿豆,完成操作。也可以自己想象出不同的样式“红豆一花生一白果……"进行操作。“糖果表演区”,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系列自制的竹器打击乐,孩子们可以自选进行打击乐表演;“糖果创意屋”,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收集来的种子、叶子等,供幼儿进行粘贴组合的创意活动,不同颜色的种子可粘贴组合成熊猫、热带鱼、美丽的春天等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土豆、红薯、蚕豆、花生、豌豆等可以进行飞机、刺猬、毛毛虫、金鱼等创意造型活动。

再比如,中班幼儿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已不仅仅停留在借助一些形象的材料进行简单的操作摆弄上,他们在活动中有强烈的语言表达和积极探索的愿望,特别是对充满幻想和神秘色彩的童话故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们在“创意美工区”提供了大小不同的竹子、竹片、竹圈和竹棒,孩子们把大小不同的竹圈拼成蝴蝶、毛毛虫;把长短不同的竹片拼成小花、小树;把一根根长短不同的竹片连接起来变成小路、花园、房子、小鸟……一幅幅美丽的竹子拼图在孩子们手下展现,他们边拼边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有“装饰竹筒”的活动,小朋友在竹筒上自由绘画,或用彩色纸装饰竹筒娃娃、竹筒汽车,甚至用竹竿跳起竹竿舞。

竹做的户外体育器械如高跷、竹马、竹梯、竹锤子、竹圈、竹棒等,更是孩子们户外体育活动的最爱,有的在草地上滚竹圈,有的用竹圈做乌龟壳表演乌龟爬,有的把竹圈当跳圈,也有的用竹圈玩开汽车,还有的踩着高跷玩“高人走矮人走”的游戏,用竹梯作“小桥”,用竹棒作“小沟”……

大班的幼儿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强,交往合作的需求日益明显,而且以物代物的活动水平很高,他们能根据活动的要求对材料多方面的特点加以综合取舍,用它来代替不同的物品,完成一个更具有创造性的想象过程。因此,我们为大班幼儿提供了可塑性比较强的稻草以供他们自由选择。如在“创意巧手屋”中,教师提供了稻草、草绳、草帽、草辫、草莆让幼儿自由选择。有的用草绳由里往外旋转制作蜗牛,一起玩“看谁的蜗牛爬得高”;有的用草莆制作“我喜爱的小动物”如小猪、小鸡、小熊、小兔子等;有的用稻草制作稻草画:有的用草帽进行装饰活动……孩子们制作的草裙和草龙更是一绝,每个孩子都喜欢在“金色小舞台”上表演草裙舞、草龙舞,可神气了!

多姿多彩的乡土自然资源不仅为我们的区域环境增添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气息,更为孩子们的区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材料,我们的区域活动也因此而变得更富有生活气息,充满创意,充满活力。

田野课程中种养区域活动的开展


种养区域活动是我园田野课程一个重要的内容,它的开展满足了孩子们亲近自然的兴趣与探究的需要,同时,孩子们从中也能获得丰富的经验。

一、种养区域活动的内容选择

1.遵循季节和地域的特点。

我们首要考虑季节的因素。教师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了解四季适合种植的植物及特点,以便在与幼儿讨论时给予适合的建议。如冬天可以种植包菜、青菜等不怕寒冷的蔬菜;清明前后,种植各种各样的豆子和瓜果,还可以种植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

我们还要考虑地域的差异。选择身边熟悉的动植物,贴近孩子生活。如我们种养南方常见的茼蒿、菊花脑、洋花萝卜、蚕宝宝、龙虾、小鸭子等。

2.适宜幼儿观察与照料。

我们强调种养活动是孩子的而非教师的,因而种养之地是能让孩子走得进,种养之物是适宜孩子观察和照顾的。首先,这些动植物对于孩子来说是安全的。其次,品种是丰富的。选择不同品种、不同形态、不同变化的动植物,保证种类的丰富性,为孩子获得多样化的经验提供可能。再次,生长变化是较为明显的。如植物从种子、秧苗、花朵到果实,动物从小到大再到繁衍后代。幼儿在观察与照料中培养情感、发现变化、获得完整的经验。最后,是富有特点和容易成活的。

3.符合幼儿的年龄与认知。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种养什么?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在种养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又是怎样的?每个年龄段的种养经验之间有没有层次性?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小班孩子,适合用点种的方法种植,在确定的小坑里放上种子,盖上土是他们能胜任的,比如点种萝卜、大蒜、红豆。在点种的植物上做上小标记,这样孩子们就可以照料和观察自己种的那株植物,发现植物的变化。中班孩子,可以用撒播的方法种植芝麻,春天在地里较为均匀地撒下种子,秋天收获。大班孩子,可以尝试在一条一条的陇上按一定的距离播种茄子、西红柿等。

在饲养方面,小班的孩子比较适合饲养较大的小动物,比如兔子、鸡、鸭等,这些动物适合小班孩子集体观察,也适合幼儿个体饲养。中班的孩子可以饲养蚯蚓、仓鼠等动物,通过较长时间的饲养,培养孩子们的爱心、细心和坚持性。大班孩子在饲养过程中的要求更加细致。如:饲养蚕宝宝,在花园里寻找蝴蝶,动手制作网状的饲养角,观察蝴蝶的活动及变化。

二、种养区域活动的实施要点

1.整体规划是种养活动的开始。

种养什么?在哪儿种养?怎么种养?这些是由班级教师和孩子们商量决定的。种养内容往往和班级开展的课程内容相关。比如,中班在“蚯蚓日记”主题活动中,就开展饲养蚯蚓的活动,饲养中经验的获得,不仅丰富了主题活动的经验,也使饲养活动更具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园种养区小组负责全园种养区域活动的整体规划,种养区小组成员包括行政人员、年级组长、教师、有种养经验的专业人员和家长。大家根据季节规划全园种养的内容、空间场地、工具材料等。

2.充分的空间利用是种养活动的基础。

幼儿园的所有空间都可以成为种养的空间。种养区的空间是全域化的,我们关注室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如幼儿园的池塘、廊道、花坛、草地、平台等,在有些空地上放上轮胎、花篮亦或是可移动的种植池。

同时,我们考虑空间和植物的立体性及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在不同季节种养的需要。如在种植园地、果园等相对稳定的种养空间,除了考虑土壤、水源、光照等基本条件,还考虑所种植物的高矮层次及植株间的距离。低矮植物则需种在高大植物的南面,保证阳光不被遮挡。

3.循序渐进的经验获得是种养活动的关键。

在种植方法上,孩子的经验是从尝试最简单的方法开始。如小班孩子会用点种的方法种植,他们用小勺子,雪糕棒等在自己的种植盆中挖坑,再把种子放在坑里,埋上土。中班孩子在点种的基础上,尝试用撒播的方法种植。而大班的孩子则会在点种、撒播的基础上,尝试用条播的方法在平行的陇上进行种植。

在工具的使用上,幼儿的经验也由易到难。如小班孩子的种植一般使用小号铲子,这种铲子方便孩子在盆子、轮胎等较小的空间挖坑。中班使用的铲子就可以较小班的稍大一些,还可以使用小耙子,在种植园地里翻土和挖坑。大班孩子可以使用小锄头锄地,用工兵铲把大一点的植物从土里铲除。给植物浇水时小班使用小洒水壶,能满足小区域中少量的植物对水的需求。中班可以用小水桶,浇水的面积大一些,保证把每株植物浇透。大班的种植面积相对大,植物也更茂盛,他们可以用自来水喷枪给大片的麦子、高处的丝瓜等浇水。

在观察和记录方面,经验的获得也是循序渐进的。孩子们用眼睛看、使用放大镜观察,用绘画、记录表、照相、录像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小班幼儿通常采用集体记录的方式,教师用照相或图文的方式记录幼儿的活动和发现,展示在班级环境中或是放置在活动档案中;中班幼儿可以用绘画,泥工等方式进行记录,教师在幼儿的记录旁用简短的文字辅助描述;大班幼儿开始用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假期,教师通过影像、照相等方式记录果实的成熟,开学之后,教师与孩子们分享记录的内容。

游戏与课程


Youxi yu kecheng

游戏与课程(play and curriculum) 幼儿固课程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为幼儿设计和组织的、期望幼儿获得的、能使幼儿获得应有发展的、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全部学习经验。经验不仅是指知识或对于外部事物的认识,还包括关于外部事物的信息,人的认知结构、情感态度与技能等在内的复合性构成物。经验是由学习获得的,是学习的结果。幼儿的经验是在其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与事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其中一些可能是无益的或不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的。于是,幼儿园课程对幼儿学习经验进行规范,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而不是无益的或有害的学习经验。

游戏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游戏生成课程与课程生成游戏。

①游戏生成课程。幼儿园教师在对具体的幼儿进行教学时,既要以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课程标准、大纲等作为依据,同时还要考虑到本班幼儿具体的学习与发展状况,形成和发展适宜于本班幼儿的具体课程。游戏是幼儿发展的一面镜子,通过游戏可以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与需要,确定教什么等具体问题,因此,可以通过游戏生成课程。教师根据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学习需要、兴趣,及时地组织和引导幼儿展开相应的学习活动,帮助幼儿扩展、丰富、深化有关的学习经验,使幼儿园课程更适合幼儿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较好地解决课程的目标、内容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现有水平之间的“相称”或“匹配”问题。

这种生成具有自然性,课程来源于幼儿的学习兴趣与需要,因此,能较好地解决教育与发展之间的相称问题。这种自然生成的课程一方面对教育机制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以对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学习兴趣与需要的了解为基础来建构课程。

生成的前提是对幼儿学习兴趣、需要的了解。首先,由于家庭环境、所在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条件的差异、先前生活经验的不同以及遗传素质、个性特点的差异,使得即使是同一年龄的不同班级之间,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的兴趣与需要也不会完全相同,不同的幼儿之间更是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此,必须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游戏是教师了解幼儿学习活动的特点、需要与兴趣的最好途径。其次,因为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地与环境相互作用,探索材料的各种可能性,产生关于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与争论,这样就为教师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为课程的自然生成创造了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建构新的课程,使课程自然生成于游戏活动之中,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生成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敏感地觉察和关注到幼儿在游戏中表现或显露出来的学习需要与兴趣,适时地加以引导、支持和帮助,从而使课程在游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②课程生成游戏。课程生成游戏是依据幼儿园课程标准、大纲等制定的幼儿园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将游戏作为课程实施或教学的基本途径,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有意义的通过游戏学习的环境,精心设计与组织专门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促进和引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专门的游戏。

课程与游戏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教育工作者应改变过去那种游戏与课程互不相关的观念,改变按照预先设计的教案一丝不苟、一成不变地去上课的习惯,学会把幼儿的需要与兴趣适时地纳入到课程中来,使课程既具有计划性,又具有灵活性。

主题区域活动与教育资源融合的探索和实践


自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来,幼儿园的主题区域活动已经上升到与集体教学活动相提并论的地位。要使区域活动的开展更好地为集体教学服务并真正成为主题教学活动的延伸,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仅靠原有传统的班级区域活动和幼儿园教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把区域放大,把区域活动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于是我们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如何让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展开了探究和实践。

主题区域活动与教育资源融合的途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实施主题区域课程时,我们注重发挥以班级为基本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带领孩子走到户外、走向社会,从而实现了幼儿经验的延伸和拓展。我们把幼儿主题区域活动具体划分为园内、园外两大区域,其中园内区域又分为班级区域和幼儿园共享区域(户外、阳台、楼道、功能厅),园外区域又分为家庭区域、自然区域和社会区域(社区和周边教育资源),真正为幼儿创设了与之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游戏环境,营造了更适宜、更自由的发展空间。

(一)利用家长资源优化区域活动课程

在区域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引进家长资源,将家长作为幼儿园的“编外”教师。结合课程的需要,幼儿园每学期都邀请家长做助教,到幼儿园参与活动,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开拓了幼儿的视野。特别是当主题开展中遇到一些专业问题教师无法解决时,往往由幼儿发起或由教师邀请家长到幼儿园为幼儿解答问题。如开展“交通”主题时,请交警家长亲自为幼儿培训安全常识、规则意识、指挥手势并创设了“十字路口”情境等。专业人员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弥补了教师专业知识的不足。

(二)利用自然资源感染幼儿,促进其自然和谐地发展

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大自然中的一石、一草、一木、一叶,无不是幼儿学习、活动与成长的丰富资源,然而受生活环境、教养理念、安全卫生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感觉现在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我们非常重视把幼儿从封闭的室内、从枯燥的书本中解放出来,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如结合我园地域特点和优势,我们通过开展游新滨公园、中海写生、保护母亲河等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幼儿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三)利用社区资源,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社区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与幼儿的生活、成长息息相关,它以一定的形态完整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又以不同的方式时时刻刻作用于幼儿。我园地处市中心,周围银座超市、小学、医院、邮局、银行、理发店等应有尽有,这样就为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根据主题内容,我们每月至少安排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真正实现从生活中学习、在做中学习。如在开展“什么联络你我他”主题时,我们带领幼儿参观了邮局,认识了邮筒、邮包、邮车等,体验了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及辛苦;在开展“我上小学了”主题时,带孩子们走进学校亲身体验,激发幼儿上学的欲望;此外还组织幼儿参观蛋糕房、纺织厂、武警支队、银行等,让幼儿感受各行各业工作的辛苦,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四)共享园内教育资源,让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

我们结合园所特点,利用幼儿园特定的大型场地及班级与班级间相邻的楼道、阳台等空间开辟了共享区域,从而实现了全园区域活动空间、材料和经验的共享,也为幼儿提供了更多互动的机会。

1.运动区——户外

结合幼儿园户外场地优势,我们尝试开设了户外活动区域,以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主要开设了投掷区(小剧场西侧草地)、平衡区、沙趣区(沙池)、一物多玩区、运动总动员(小型和大型玩具区)、趣味Baby(足球场),在每个区域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多种材料。

2.饲养角——院子一角

我们在户外角落开辟了饲养角,为每个班级划分了小田地,老师带领幼儿栽培植物(花卉、蔬菜),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劳动,饲养小兔子、鸽子、小鸡等动物。通过饲养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征,丰富幼儿有关动物与植物、人与动物、动物与天气条件的关系等方面的经验,同时增进幼儿的责任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服务能力。

3.阅读区——图书阅览室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了满足幼儿个性化需要的阅览室,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经典故事书和优秀绘本,让幼儿借助精美的配图和优美的语言感受书本的无穷魅力,培养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了幼儿的阅读能力。

4.益智区——科技操作间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操作能力的不同,划分为五大活动区域:观察区、探索区、机械区、发现区、生活区。每个区域投放了丰富的操作材料供孩子观察、操作。

5.创意坊——美工区

幼儿园创建了专用活动室——“创意坊”,主要分成五大区域:泥塑区、纸艺区、木艺区、布艺区和自由手绘区。每周创意坊开放时间各班级轮流使用,供幼儿自主选择。意在通过创意坊的活动,让孩子们的双手在一次次制作、创造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灵巧起来,让孩子们的心灵在无数次的欣赏、浸染之后变得更纯净美好起来。

6.楼道和阳台特色区域

每个班级在进行主体区域创设时,都是结合主题开展的需要、幼儿的发展特点以及本班教师的优势进行,并推荐一个特色区域设置在楼道内供同级部幼儿共享。小班级部楼道内特色区域侧重于感知操作、生活学习、自理能力、情感体验、生活习惯养成等;中班级部侧重于操作探索、发现变化、做事能力、集体意识、学习习惯养成等;大班级部侧重于探究创造、欣赏表现、整合经验、合作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等。除了楼道共享外,我们还充分利用两个班级之间公共的阳台空间,开设了建构区、表演区、角色区等多种共享区域,打破了班级界限,实现了资源共享,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发展的需要,增强了孩子间的交往合作。

主题区域活动与教育资源融合的方法及内容

在主题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合作模式,力争使园内园外的每一种可利用资源不再孤立、零散。一是充分发挥班级家委会、园级家委会的榜样示范、组织带动作用;二是以育英“爱飞扬”志愿团为依托,下设社区服务、结对帮扶、环境保护和活动带动四个小团队。为主题区域活动与教育资源融合提供了有效保障。

下面以大班“多彩的秋天”主题区域活动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利用教育资源来推进主题区域活动开展的。

1.活动开展前的信息征集

每一个主题区域活动开展前,为了了解掌握幼儿的已有经验及在新主题中关注的兴趣点,我们会下发信息征集表,让家长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让家长了解本主题的家庭延伸活动,并调查是否有可利用的资源。信息征集表将成为我们下一步制订本主题计划、创设区域的依据,同时也成为我们优化教育资源的重要参考。(附表)

周次

区域活动

兴趣度(☆☆☆☆☆)

我了解了

我还关注

家庭资源利用

其他可利用资源

第周

美工区叶子拓印、叶子标本

☆☆☆☆☆

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学会了用树叶画画;我会听天气预报了,还会在班里给小朋友做预报; 知道了树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乱砍树。

为什么有的树落叶有的树不落叶?

为什么叶子会在秋天从树上落下来?

体温表和温度表为什么不一样?

人们是怎样知道今天下雨,明天晴天的呢? 为什么有的树在我们这里长不活呢?

周末或放学的时间带孩子到户外搜集落叶;

每天晚上与孩子一起在家看天气预报;

坚持每天户外锻炼或饭后散步。

带孩子一起到老家采摘园采摘各种秋天的果实。

益智区:撒花片

☆☆☆☆☆

科学区:天气预报员

☆☆☆☆☆

阅读区:阅读与树有关的书

☆☆☆☆

户外活动:树叶与风、编花篮

☆☆☆☆

2.制订主题预设活动月计划

每个主题的月计划表中涉及了生活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环境创设、区域活动、家园共育、园内资源利用、自然资源利用和社区资源利用等内容。

3.班级区域创设

教师结合主题目标和预设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家长主动参与到班级相关区域创设中。例如大班创设了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种植区、角色区——小医院,其中在美工区我们要开展菊花写生活动,这时家长主动帮忙提供菊花;在益智区“我是天气预报员”活动开展前,我们联系了在气象局工作的家长,为孩子们提供了参观气象局的机会;在创设“小医院”区域时,为了进一步明确医院工作流程和规则,我们特别邀请医生或护士家长指导我们如何创建本区域,使得挂号——就诊——治疗的流程更贴近生活,更科学规范。

4.根据班级月计划和班级区域创设优势。由教研室统筹安排共享区域活动和园外活动

例如“多彩的秋天”主题区域活动与其他资源的整合见下表:

园内资源利用

1.阅读区:去幼儿图书阅览室,给幼儿提供有关秋天的图书、绘本。(介绍秋天天气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植物的变化、动物的变化、大人和小朋友在穿着上的变化)

2.益智区:科技操作间,请幼儿观察各种植物种子、树叶标本、小动物的标本;观察太阳系模型,了解地球的公转与季节的变化。

3.美工区:创意坊,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树叶粘贴画、种子粘贴画、树叶标本,进行树叶拓印等。

4.饲养角:去小菜园请幼儿观察并收获秋天的蔬菜,观察各种植物,和孩子们一起种植小油菜、小菠菜、大蒜、大葱等蔬菜。

家园共育

1.请家长帮忙搜集各种废旧物品,丰富区域材料。

2.父母与孩子共同制作“秋天的树叶”或“秋天的画面”。

3.请家长提醒孩子在家中对老人要尊敬,不住在一起的要经常探望、打电话问候。

4.请家长配合搜集“世界粮食日”材料,教育孩子养成不浪费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5.请家长利用周末带孩子到郊外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6.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植物种子传播方式和动物自我保护方法的资料。

自然资源利用

1.教师带领幼儿到中海公园、新滨公园、黄河岸边等地方写生,让孩子感受秋天,发现秋天的美,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郊外的田地里挖地瓜、拔花生、掰玉米,体验收获的快乐。

3.走进大自然进行采摘活动,进一步感知秋季水果、蔬菜的特征。

社会资源利用

1.我们创设了小超市,带幼儿到银座超市参观、购物,以帮助我们制订小超市购物流程及活动规则。

2.参观气象局,了解气象常识,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

3.结合重阳节开展敬老院送温暖活动。

主题区域活动与教育资源融合的价值体现

通过探究与实践,我们初步形成了主题活动与资源整合的常规运行模式,具体价值体现在:

(一)促进幼儿发展

资源的整合为幼儿拓展了活动空间,提供了更多有效、完整的教育信息,通过园内幼儿间的互动、幼儿与大自然的接触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发展了幼儿与人交往、语言表达和独立生活等各方面的能力,推进了幼儿对社会生活的探索,更多地培养了分享合作的亲社会行为能力。

(二)提高教师素质

每一个主题区域活动开展前,要做到各项资源的利用,其中信息征集、家长宣传、材料准备、活动基地联系等工作都由老师自主完成,教师的专业素质已不再仅仅体现在幼儿园内区域活动的组织上,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参与活动的组织,锻炼了教师对外交往和沟通的能力,促使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三)促进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共育目标的落实

每一次走向园外的活动,我们会确定活动的目标,并把这一目标与社区联络员和工作人员沟通,同时向家长做好宣传。例如在重阳节当天,我们社区服务部组织了去敬老院送温暖活动。活动前与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家长代表共同制订了活动方案,确定了培养幼儿关爱老人的活动目标。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带领幼儿参观了老人们的生活环境,家长们为老人准备礼物,为老人洗衣服、剪指甲,教师和孩子们为老人表演节目、和老人一起做游戏。幼儿园、家长、孩子与社会充分互动,各尽其能,真正落实了三位一体的共育目标。

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同样有推广的价值。

一、民间游戏及幼儿民间游戏的特点

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模式。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幼儿的民间游戏具有以下特点:

1、幼儿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由于民间游戏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游戏中所配有的儿歌一般都是当地的语言,这些都使得民间游戏具有相当明显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2、幼儿民间游戏具有丰富的内容、取材方面、简便易行的特点。如一粒石子、一根绳子,这些随处可以得到的东西便可以使游戏开展起来。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

3、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一特点使得儿童在自发的状况下也乐于游戏,让他们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许多游戏还配有琅琅上口的儿歌和口令,儿童在这其中边玩边吟唱,情绪积极,始终处于欢乐之中。

4、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它往往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的局限,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想做游戏,愿意玩,幼儿就可以在走廊或活动室的一角、花园及家里,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的玩耍。

5、幼儿民间游戏具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特点。例如踢毽子,不论大小都可以玩,年龄小的幼儿在毽子上系一根绳子,用手拎着踢;年龄大的幼儿则可以直接踢,还能踢出许多花样来。“跳房子”就更简单,只要用树枝或瓦片在地上画上格子,就能进行单脚跳或双脚跳,乐趣无穷。提起这类民间游戏,您一定倍感亲切,这些熟悉、富有乐趣的游戏,为什么不传给可爱的孩子们呢?

二、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从幼儿教育的层面上来看,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语言、社会性等发面的发展。体能、语言、感知方面的发展一般都能从现代游戏中得到体现,而民间游戏中所蕴含的社会性教育价值,是现代游戏所不能比拟的。

(一)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

民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认识生活、了解他人、亲近社会的过程。如有一次去上海幼儿园观摩的时候,我亲眼目睹了幼儿在游戏《推磨磨》中,准备豆子、洗豆、泡豆、准备小石磨等工具、磨豆子、加工豆浆的过程。幼儿以游戏的方式,经历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生活劳动片断,了解着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的效果,经历着豆浆的制作过程,感受着劳动者的工作和价值,体验着分工合作的乐趣,享受着劳动与成功的快乐。

(二)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儿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员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间建立深厚的感情。”首先,民间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炒黄豆》、《跳皮筋》等,幼儿可以从中满足合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其次,民间游戏所独具的特点,促使幼儿形成分享、合作、助人、谦让、遵从等亲社会行为。幼儿必须克服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学会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牺牲与分享、援助与服从、理解与宽容等,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积体、参与游戏。

(三)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积极情感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民间游戏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幼儿就容易产生挫折感,不过幼儿好胜心强,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又深深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四)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

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家长和社区中的人们,对儿时的游戏往往都难以忘怀而且津津乐道,这对幼儿园征集和开展民间游戏推动极大。在家庭里,家长怀着愉悦的情感,带着耐心和爱心,去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同时也能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及在幼儿园的发展状况等。在社区中,好玩的民间游戏自然的能把大人和小孩凑在一起,互教互动,尽情游戏。这对于现代生活在“鸽子笼”里的独生子女,获得的可是宝贵的社会交往机会,民间游戏发挥了其他教育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

三、运用和组织民间游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民间游戏的独有特点,它的运用和组织还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一)在搜集、改编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由于民间游戏产生在民间,流行于口头,存在着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在对搜集到的民间游戏进行改编时,那些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应加以改进,或者重新编写,赋予新的含义,并使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运用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度性

在具体运用民间游戏时,应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一日活动中的不同时间、不同条件和幼儿的需要,以及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不同内容的民间游戏,以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三)在组织幼儿民间游戏时,还应该注意安全性

对于幼儿民间游戏的动作设计、场地的选择、玩具的使用与制作等反面,都应该加强安全性的检查。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将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它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是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驾驭价值是高的。

总之,幼儿民间游戏蕴含着的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值得我们重视和不断研究。

初探表演游戏和主题活动的整合


长汀实幼:蓝婉娟

表演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巧(语言、动作、手势、表情)再现作品内容的创造性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的需要。但由于表演游戏是对文艺作品的再创造,孩子往往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去扮演角色,反映作品的内容。但由于孩子的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往往想渲染某个情节却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尝试将表演游戏和主题活动整合在一起,通过主题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在表演中能够把在主题活动中理解、掌握的知识应用到表演中,使表演更鲜活生动,更丰富自然。

回顾以往的教学,我们发现表演游戏的开展往往是和主题活动相分离的,往往偏向表演游戏自身的特点脱离主题,相对独立的纵向操作。如何真正将表演游戏和主题活动整合在一起?如何更好的开展表演游戏?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研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力求表演游戏的目标与主题目标相整合

有了明确的主题目标才能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预成主题时,主题根据生成原因,主题价值等因素制定主题目标,选择各领域内容(包括游戏),所以表演游戏与主题是从属关系,表演应为主题服务。表演游戏在主题大目标的指导下,在考虑游戏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在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上努力与主题目标整合。如:刚开学不久,班上来了不少新生,孩子是很需要伙伴的,陌生的环境中让他们感到孤独。小班的孩子自我的意识正逐步形成。在这一特殊的时刻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来关心周围的朋友,让新来的朋友感受的集体的温馨我们进行《好朋友》的主题活动。主题目标为:体会微笑面对朋友的快乐;乐于和同伴交往和同伴一起分享快乐;体验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乐趣等等。为此,我们从孩子内心需求出发,选择设计了表演活动《下雨的时候》该表演活动的情感目标为:通过表演活动体验帮助朋友的快乐。这一目标正好和主题中的目标吻合。又如我们在开展《亲亲一家人》的主题活动时在活动中我们强化亲情呵护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集合,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感受着妈妈的爱,家人的关怀。幼儿在家常常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被宠爱,被保护,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幼儿也应该学会感激、学会报答、学会爱。从这一主题目标上我们选择了《小兔乖乖》这一表演的内容。一是因为这个故事经典的故事情节很符合小班孩子的兴趣需要,二是因为在这个表演游戏中,幼儿可以体会到妈妈的爱,可以感受家庭的温馨,家庭成员团结的力量。这一目标也和主题中的目标吻合。

二、整合主题内容丰富游戏内容

任何主题必然包含各种因素,有些比较显形,有些比较隐性,需要对其认真分析,发掘主题中和表演相关的因素,挖掘表演中和主题中吻合的内容丰富表演游戏。在《下雨的时候》表演游戏中一些主题活动中的儿歌、歌曲等都很自然地整合在其中。如:在表演避雨的那一段只有几句枯燥的对白,可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把主题活动中《共伞》的情节增加到了表演中,孩子们增加了紧紧抱在一起的动作,增加了卷裤子的动作。当雨停后孩子们又选择了主题活动中的一首儿歌《互相帮助别忘记》还有些孩子做起了主题活动中的一些游戏。在表演《小兔乖乖》时兔妈妈去拔萝卜,本来兔妈妈提起篮子交代后就自己走出了家门。可在老师引导幼儿回忆了主题活动中《我爱妈妈》的故事情节后,幼儿在表演时增加了帮妈妈提篮子,帮妈妈开门,请妈妈慢走,妈妈回来后请妈妈喝水,坐下来歇歇等互动的环节。有一个扮演妈妈的孩子还帮一只小兔整理衣领,一切的表演是那么的生动自然。在表演中孩子还提出了大灰狼来了的时候用手机通知妈妈,大灰狼很懒惰不干活只会在家看电视等一些很符合生活实际的想法。一些简单的表演内容反复了几次幼儿往往会索然无味,但一旦有了孩子们来自主题活动内容的整合,那表演真正的乐趣就有了。孩子们增加了创造性的语言和情节给表演注入了新的生命,内容也更贴近幼儿让幼儿更喜欢表演。

三、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表演道具制作,场景安排上我也跳出了以往的框框,我和孩子一起讨论表演中需要什么,每个角色需要怎么装扮,我想把孩子绘画、手工、想象的技能都用上。虽然孩子由于年龄和经验的影响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并不都合适,但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他们感觉到了参与的快乐,成了表演游戏的小主人。于是桌子、椅子、袋子、报纸等都成了我们的道具。需要肯定的是孩子们的一些想法可以拓宽我们老师的思维,许多孩子还提出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他们一起做。

四、家长的支持是表演游戏得以丰富的源泉

家长的支持成了我们表演游戏得以丰富的源泉。当小朋友提出请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游戏的道具时我只是报着试试看的态度。首先我发给家长每人一份表演故事单,请家长配合辅导孩子熟悉故事情节。没想到第二天就有家长提出要制作道具的愿望,这使我万分高兴。因为幼儿的年龄较小,如果可以在家和家长配合制作出表演的道具,将是多好的事情呀。于是我每天都把幼儿从家里带来的道具展出,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接连一个星期都有道具陆续地带到班级。为了使家长了解表演的情况,我还把家长请到了班级来观看幼儿的表演,一些家长还参加了表演,增加了游戏的开放性。幼儿表演的积极性也高涨了起来。

经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我们班的孩子有了较大的进步,自主愉悦游戏的兴趣浓厚,增强了同伴间的交往,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由于受幼儿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的限制幼儿创造性表演还不够,表演的内容还不够深入。相信随着表演次数的增多和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读中、大班时他们的表演会变得不再拘谨平淡,他们会把模仿文艺作品改变为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主题活动内容创造性地表演故事,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动作重新组织表演,他们再现的角色也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创造性。我相信也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整合公共游戏区域资源 彰显“隐性课程”价值》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区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初探 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以幼儿生活体验为基点的动态生成开发、围绕主题教育的线性开发、以区域人文资源为线索的发散性开发是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 一、幼儿园课...
    2021-04-30 阅读全文
  • 让区域与课程走向融合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区域活动内容常常与集体教育活动的内容相一致、相融合。 一、区域活动可以是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 1.营造公平环境,给每个幼儿提供操作、体验和...
    2019-12-16 阅读全文
  • 游戏发展价值 Youxifazhanjiazhi 游戏发展价值(developmentalvalueofplay)学前期是一个人一生中特殊的、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游戏是处于这个时期幼儿固有的、快乐的活动。游戏除了...
    2019-12-16 阅读全文
  • 由新课程理念分析教师指导幼儿区域游戏的行为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指导行为 摘要:近几年来,幼儿园游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与幼儿教学活动的指导同等重要,教师的指导行为发生了质的转变。从几则游戏中,我感到教师...
    2019-12-16 阅读全文
  • 公共区域与班级区角的衔接融合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幼儿园的空间资源,许多幼儿园都把各个公共区域创设为“公共活动区”,我园也在探索尝试公共活动区的设置和活动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学习,我们也发现了容易出现的问题,摸索出解决这些问...
    2019-12-16 阅读全文

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以幼儿生活体验为基点的动态生成开发、围绕主题教育的线性开发、以区域人文资源为线索的发散性开发是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 一、幼儿园课...

2021-04-30 阅读全文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区域活动内容常常与集体教育活动的内容相一致、相融合。 一、区域活动可以是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 1.营造公平环境,给每个幼儿提供操作、体验和...

2019-12-16 阅读全文

Youxifazhanjiazhi 游戏发展价值(developmentalvalueofplay)学前期是一个人一生中特殊的、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游戏是处于这个时期幼儿固有的、快乐的活动。游戏除了...

2019-12-16 阅读全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指导行为 摘要:近几年来,幼儿园游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与幼儿教学活动的指导同等重要,教师的指导行为发生了质的转变。从几则游戏中,我感到教师...

2019-12-16 阅读全文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幼儿园的空间资源,许多幼儿园都把各个公共区域创设为“公共活动区”,我园也在探索尝试公共活动区的设置和活动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学习,我们也发现了容易出现的问题,摸索出解决这些问...

2019-12-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