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游戏辅导中的放松活动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幼师格外重视幼儿园游戏。游戏让小朋友能够在轻松自在的游戏教学氛围中,快乐学习成长。幼儿教师应该加强游戏教学的多样性和游戏环境的改善。作为幼教,你会怎么开展幼儿园游戏教学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游戏辅导中的放松活动》,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戏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倾向,游戏是一种行为,一种情境。游戏对儿童心智上统整功能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可使儿童人格特质的组合达到自动化。在《情感性社会技能缺乏幼儿的短期团体游戏辅导》课题实践中,我们在1---2个月的时间内,运用一些游戏指导技术,调节儿童发展过程中社会技能发展结构的失衡,促进儿童大脑的全面发展。我们希望通过游戏辅导,发展孩子们的团体信任;让他们学会自我接纳;容忍别人;学习作出决定并接受其结果;减少孤独感;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增强关怀别人的能力;学会善解人意;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等等。

游戏不等于游戏辅导,因为辅导是有明确目标和明确设计的,并不是每一个游戏都可以称为是一种游戏辅导。在辅导中,教师不是领导,不是权威,而是幼儿的帮手和朋友。教师不会支配幼儿或干预幼儿的决定,更不会直接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辅导需要平等、和谐、愉快的心理情境,需要开放、互动的人际关系。因此,我们每一次活动都在开始安排放松环节。别小看了这不起眼的放松时间,通过我的实践,我发现良好的放松的活动能够很好地调节团体气氛,帮助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也让他们更乐意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一次游戏辅导,我用真诚的微笑和亲切的话语迎接可爱的孩子们。我希望孩子们从看到我的第一眼起,就能感受到我对他们每一个人的热情和关注。放松活动时,我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方式:首先让幼儿找到自己最放松的姿势(可以坐在地板上,也可以躺着)。扣紧足趾,放松;并拢膝盖,紧压,放松;压臀置于地面,放松;中拉,忍受,放松;上升肩至耳朵,放松;紧握拳头,放松;做鬼脸,放松。起初,小朋友们对这种新颖的方式很好奇,也很配合我。但差不多7、8分钟过后,有3个小朋友注意力分散,他们似乎发现这没什么意思,只不过是跟着老师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动作。10分钟后,跟着我继续做放松运动的小朋友也大都漫不经心(第二次放松活动我依然按照第一次的方法,结果也和第一次差不多)。两次活动后我进行了思考,这样的放松活动我的孩子们并不感兴趣,要他们安安静静跟着我一个个动作坚持下来,他们做不到,显然也是没有达到有效的放松目的。

第三次放松活动我改用了做课间操。课间操是每一个孩子都熟悉的,以前他们是在操场上做,今天他们居然发现游戏辅导区也为大家准备了熟悉的课间操音乐。当我打开音乐,每个孩子都很高兴,并且跟着节奏很好地表现,当我表扬了他们之后,他们做得更起劲,并把这种满足延续了较长时间。事后我思考,这次的放松调动了所有孩子的兴趣,看起来已经很好地与孩子之间产生了良好的互动。可似乎动起来的只是孩子们的身体,如果能让孩子们的脑也动起来,企不是更好。

第四次的放松活动我选择了动物模仿。由我说出任一动物的名称或做出其典型动作,让幼儿模仿动作或猜动物名称。当我说出兔子时,大家会用手竖起当耳朵并蹦蹦跳跳;当我说乌龟时,大家会在地上慢慢爬;当我双手合拢上举,扭动身体时,他们会说蛇来了(还有的说蛇精、美女蛇);当我一跳一跳,双手拍打地面并张大嘴巴“呱呱”时,他们会说是青蛙(还有的说青蛙王子、牛蛙)。老师很夸张地表演各种动物,小朋友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各种动物。这一次的放松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我发现平时很害羞的王春昕小朋友今天活跃了。也许是她被其他孩子表演老虎时都张牙舞爪、又吼又叫的气氛所感染,在我请她表演孔雀时,她大方地表演了孔雀喝水的动作。辅导结束后,我回想活动,又进入了思考。动物模仿小朋友都喜欢,好像我说出名称孩子们模仿动作,是让他们进行思考后的表达,但仔细想想大家表演的动作都差不多,几乎都仅仅停留在课堂学习的表演上。而且这些动物模仿游戏孩子们平时玩得可多了,没有什么新意,根本不需要思考他们就能模仿得很好。

第五次放松活动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的开端(LILY是个长着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小女孩,她今年五岁了,读幼儿园大班。一个晴朗的早晨,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小鸟喳喳地叫醒了还在梦中的LILY------),我给出这样的开头,让孩子们帮助我继续讲这个故事,并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各种各样的情节都从他们的脑袋里蹦了出来。我根据大多数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上幼儿园的情节主线。小朋友们表演了各种在幼儿园发生的故事,有自己经历过的,也有看到过的。亮亮模仿了老师上课的情景;梅子康模仿了吃点心的情景;唐晟模仿了他们班一个女孩子早上来幼儿园哭鼻子的情景,都特别有意思。最后我综合了大家的内容,和孩子们一起表演了《幼儿园的一天》。

第六次放松活动前,我正巧看了奥运吉祥物五福娃的诞生。我想起在书上看到的一段话:“要让孩子享受到童年的快乐,从小就应该有一颗爱别人、关心社会的心灵,而不能让孩子的生活里只有学习。”我想让孩子们也了解他们生活的社会,让他们关心身边事身边物。在第六次放松活动时,我选择了奥运为主题。没想到孩子们对奥运还有不少的了解,2008、北京、福娃的名称、福娃的象征他们都知道不少,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在肢体动作环节,我选择了奥运比赛项目。让孩子们扮演运动员,随意表演各种体育动作。真没想到孩子们知道那么多的体育项目:跳水、跑步、游泳(蛙泳、仰泳)、射击、滑冰、体操、篮球、摔交------孩子们知道很多,也表演得很好。他们争先恐后让我为他们的“优美”动作评分,为他们所了解的知识而鼓掌。我觉得这次的活动真是选择很成功。不但达到了放松幼儿身心,打开幼儿思维的目的,而且让他们了解了中国举办奥运是国力强大的象征,大家都要为中国加油,为中国争光的社会意义。

从我进行的六次游戏辅导中,我感受到了放松活动的变化,也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变化。孩子们从最初的“跟我做”到后来的“我能做”、“我会做”、“我思考”、“我联想”等等。每多做一次,我都能发现孩子情绪变得更积极;每多做一次,我也能发现孩子更多的自主和思考。

积极、和谐、自由、开放、轻松的心理气氛是建构理想师幼心理关系所必须的心理背景和前提条件。游戏辅导中的心理气氛,是由教师和幼儿群体中绝大多数人共同的态度、情感体验等组成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具有弥散性、辐射性、内隐性等特征,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看起来不起眼的放松活动,也包含了不少教育内容和意义。如果不进行思考,它可以是很肤浅;但只要用心对待,也能发现它的深度和内涵。努力为游戏辅导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对于有效开展游戏辅导实践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游戏阅读

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开发幼儿的智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也是提高孩子智力的极好手段,因为幼儿期随意动作、口语及感知觉等都迅速发展,3—6岁的幼儿已经有了自主游戏的能力,并出现最简单的想象,记忆思维也逐渐增强,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充满自由、自主和愉悦,可以说,游戏是幼儿特有的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体验着成功与失败,不断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人格的内涵,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游戏的内容也很广泛,有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角色游戏等,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幼儿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因此,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开发幼儿的智力呢?我认为作为我们老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幼儿创造合适的游戏运动环境,从游戏中促进幼儿动作和技能的发展。

在幼儿喜欢的活动环境中,幼儿玩起来就非常主动、认真、投入。还有我们在选择图片时,因选择含有故事内容的图片,或图书。配合能跟着念的儿歌,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还能训练他的音乐节奏感,培养艺术意识。幼儿时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我们老师,要“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游戏是促进幼儿良好的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游戏中,让幼儿认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坚持完成角色任务,可以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如扮演妈妈,要耐心细致地照顾娃娃;扮演售货员,要认真负责,态度和蔼可亲;扮演警察,则要表现勇敢坚强。通过这些“规则”可以锻炼幼儿意志,培养自我控制能力。要让幼儿在游戏中有选择角色的自由,并注意培养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时,要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游戏角色,自由搭配小伙伴,并且支持他们的选择。又如,针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小朋友,则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委托他们做一些经过努力可以做的事情,孩子经过锻炼,从成功中得到激励,外在的影响内化为个体的素质,性格也就慢慢变得活泼开朗了。

二、让幼儿多看、多听、多动手,启发幼儿多提问、多思考。

游戏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游戏指导者我们必须意识到,幼儿是其游戏活动的主人,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诸多表现,成人不应苟求与责备,而应给予更多的宽容与理解。我们必须坚持“寓教于乐”,将游戏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基本活动和手段,最大限度激发幼儿发展的潜力,促使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充分运用游戏这门艺术,积极开发幼儿的智力。智力开发总是离不开知识的掌握,而要获得知识,必须通过看、听、摸等感知活动。应让幼儿多接受自然环境,多动手以亲身感知事物,促进智力发育。幼儿听故事时,会听得津津有味,我们应抓住孩子的好奇,求知的这一心理,经常给孩子讲些有趣易懂的故事,这样可增长幼儿的知识。我们应鼓励孩子大胆说话,引导他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求和感觉。好奇、多问是儿童的天性,有些孩子喜欢提问,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我们要耐心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而不能敷衍了事,有些孩子提不出什么问题,我们应设法启发他们,让他们自己提问,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提一些问题,让孩子思考回答。在给孩子讲述故事时,要鼓励孩子提问和插话,以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及思考能力。

三、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

幼儿需要照顾、教育和管理。但是如果约束过紧,过度干预他们的活动,幼儿潜在的智能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幼儿在做游戏时,我们应鼓励孩子大胆的去创造,引导幼儿自己想象着做,如幼儿在拆弄玩具时,我们不能“全责备”,应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观察、去理解,幼儿的这种表现往往就是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幼儿创造的欲望仅仅开始萌发,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引导,如完全按照大人的要求模式做,则会抑制孩子的创造精神。幼儿的认知发展,是幼儿本身知识结构连续不断地构建的过程,认知结构的不断构建,有赖于幼儿认知机能的作用,即通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等的功能认识事物,发现问题,获得知识。例如,在折纸游戏中,幼儿会惊奇地发现一张三角形的纸,可以反复折成许多个小三角形,这些小三角形又可以一个个展开来,变成一个大三角形。带幼儿到户外玩沙时,孩子会发现:抓一把沙子在手中,沙子会从手指缝里往下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沙子是一粒一粒的,相互之间不会粘连,因此,沙子很容易从手指缝里往下流。我们应注重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手、脑并用,提高幼儿的思维和活动能力。

游戏活动中教师角色的错位与归位


游戏活动中教师角色的错位与归位

[摘 要]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常常出现错位,主要表现在教师常不由自主地由游戏的组织者变为游戏的控制者,由游戏的参与者变为游戏的表演者。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游戏材料、全面观察幼儿游戏、与幼儿多元互动重新回归游戏组织者、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关键词] 游戏;角色;组织者;观察者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是幼儿成长的引导者,是幼儿生活中的伙伴和陪伴者。[1]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尤其是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常常出现角色错位的问题,致使预定的教育目标不能实现,幼儿成长受阻,值得幼儿教师警惕和深思。

一、游戏活动中教师角色错位的表现

(一)由游戏的组织者变为游戏的控制者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者,这意味着幼儿教师在游戏开展过程中首先具有引领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必须控制游戏开展的节奏,牢牢把握游戏活动的各个环节。但当前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往往成为教师开展活动的工具,而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游戏往往成为教师控制下的教学活动。教师也就由组织者和引领者变为了导演者和控制者,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改变着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走向,干扰或中止幼儿正在进行中的游戏活动,影响幼儿游戏的情绪或改变幼儿原先自主游戏的设想,最终导致幼儿创造欲和愉悦感的消失。[2]

(二)由游戏的参与者变为游戏的表演者

幼儿园游戏由于教师的控制,尽管表面上呈现更强的节奏性、目的性和有序性,但由于幼儿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所以往往演变成为教师花大量的时间思考和装饰的“门面”,不论游戏场景、框架建构得多么漂亮,忽略“幼儿爱玩吗”这一问题,就使得幼儿园游戏成为一种华而不实的空架子。这种游戏活动实际是游戏工具观在教学中的必然反映,它使教师的教学仅仅停留在游戏开展的层面,而不能与幼儿成长有机结合。幼儿教师也不是游戏活动的参与者,而成为游戏互动的表演者。

二、游戏活动中教师角色归位的策略

幼儿教师往往为了游戏的开展绞尽脑汁地设计游戏的内容,同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布置游戏的环境,而对于游戏开展的效果却甚少关注。可见,教师重游戏前的物质准备,而轻游戏开展前的经验准备和游戏过程的指导,导致很多孩子成了游戏的“傀儡”,教师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游戏的主宰。要打破这种格局,提升教师的理念,让教师角色归位,就必须让教师成为游戏活动的组织者、观察者和引导者。

(一)合理利用游戏材料,做运筹帷幄的组织者

作为游戏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必须为幼儿营造安全、愉悦、宽松的游戏活动环境,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进行探索与学习。[3]同时,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幼儿与活动材料的互动来实现的,因此材料的巧妙投放应是教师关注的着重点,教师也就应从环境和游戏材料入手,扮演好幼儿游戏组织者的角色。

首先,教师应善于创设标识性游戏环境。所谓“标识性”环境是教师和幼儿因地制宜,根据某种约定俗成的学习生活习惯与规则而创设的环境。如在区域游戏时为了控制进区的人数,教师可在区域的人口处粘贴若干脚印图案或设置进区卡,让幼儿自己判断是否还能够参加该区域的活动。[4]

其次,教师应把握材料投放的尺度,吸引幼儿持续参与。材料是支持幼儿学习的支柱。在实际开展游戏时,教师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上往往只求“多”和“新”,而没有考虑区域材料的投入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既不能把材料一股脑儿全部投入进去,也不能过于频繁地变更材料,否则很可能导致幼儿片刻的兴奋,而后就丧失对材料的兴趣。总之,教师应分期分批地投放,并依计划不断地更新材料,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数量要适宜,新旧材料要保持一定的比例,成品半成品的比例也要恰当,同时要鼓励孩子们创造性地使用材料,以不断提高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与逐步深入探究的兴趣。

第三,教师应善于“变废为宝”,能够挖掘材料的多元价值。在游戏活动中,昂贵精致,要花费大量时间制作的材料不一定就是好材料,相反以幼儿发展为本、经济适用、方便快捷、高效省力应是教师投放材料时的基本观念。为此,教师应充分挖掘现有材料的可利用因素,将材料稍加改动,变成幼儿所需要的学具或玩具。如用方便面盒子做成手工游戏中的收纳盒,也可以在建构区做成建筑工人头上戴的安全帽等。

(二)全面观察幼儿游戏,做别具慧眼的观察者

观察是走进幼儿内心、了解幼儿需要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了解幼儿所处的发展水平。只有当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和水平来设计游戏活动、调整游戏活动、指导游戏活动时,才能真正实现以幼儿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相反,离开观察的游戏活动可以说只是成人的一厢情愿,离开观察的游戏指导也只是盲目的指导。因此,观察是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角色归位的灵魂,是教师充当游戏活动组织者、观察者、引导者的前提。首先,教师应事先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点。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作为游戏的组织者、支持者、观察者,在设计和开展游戏之前要把自己变成孩子,深入幼儿世界、细致观察幼儿的言行,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不同兴趣爱好和潜在发展的可能,做幼儿心声的倾听者,寻找并发现幼儿近期的爱好、兴趣点,敏感地捕捉有价值的生长点,借助游戏的土壤让其生根发芽。

其次,教师应全面观察,把握游戏的适宜性。在游戏开始后,教师应就本班开展的游戏进行全面观察,内容包括游戏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考虑到动与静的结合、开放与封闭的结合、独立与组合的结合;区域之间有没有相互干扰;投放的游戏材料能否引起和持续激发幼儿的兴趣,尤其是创造性游戏中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能否很好地支持幼儿游戏;是否存在有的区域很“火爆”,有的区域却异常冷清等情况。通过这种全方位观察,教师可以对游戏作出适当调整,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三,教师应深入观察,抓住介入的最佳点。作为游戏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要做到火眼金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游戏过程。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才能抓住介入的最佳点。如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同伴间有矛盾冲突时,游戏材料对幼儿失去吸引力或生成新的兴趣点时,教师应能给予有的放矢的引导,既不破坏游戏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又使游戏得以延伸,能够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与幼儿多元互动,做机智聪明的引导者

在细致深入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以敏锐的思维对幼儿的反应做出直觉判断,并进行机智的引导,有时以玩伴的身份与幼儿互动,有时巧妙引导幼儿间的互动,有时借助材料的暗示,有时以教师的身份引导游戏深入开展,真正成为幼儿的良师益友。首先,教师应学会横向平行互动。当幼儿对某一游戏活动缺乏兴趣或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以玩伴的身份参与游戏,和幼儿一起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则发挥暗示、指导的作用。例如教师提供了雪花片等插塑玩具后,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没兴趣了。这时,教师就可利用这些雪花片组装出滑梯、坦克、汽车、火箭等,以再次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孩子们活跃起来,急着想掌握新本领。

其次,教师应善于开展纵横交叉互动。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标时,教师可以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例如在玩“医院”游戏时,药房药品用完了,孩子们的游戏便卡壳了,没法进行下去。这时,教师可以追问一句:“药是从哪里生产的?我们可不可以在药房旁开个制药厂,加工生产出各种各样的药呢?”孩子们在教师启发下自己动手用橡皮泥来制造药丸,不仅解决了游戏“卡壳”的问题,而且促使自己的游戏向更深层次发展,玩得更精彩。

第三,教师应会利用材料暗示互动。当幼儿对某一游戏缺乏兴趣时,或对某一游戏缺乏经验时,教师可投入一些特征鲜明的材料,暗示幼儿游戏可以怎么玩。例如在“医院游戏”中,幼儿玩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视觉疲劳,对游戏的兴趣逐渐减弱。此时,教师就可以在“外科”投放一些“绷带”“夹板”等,并增设“输液室”“放射科”,让一些孩子假装骨折,然后由“医生”带“患者”去拍片子、上夹板等。可见,新材料的投入能够激发幼儿新一轮的兴趣,促进游戏的深入开展。

总之,儿童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就是幼儿的存在方式。从哲学层面而言,游戏具有神性和超越性。[5]基于此,在儿童教育中教师必须改变游戏被边缘化的状况,充分重视游戏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更全面、更适宜的儿童游戏观,进而在游戏中掌握游戏组织与指导的技能技巧,扮演好组织者、观察者、指导者、研究者的角色,让游戏真正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树叶中的亲子游戏


秋天来了,色彩斑斓的树叶一片片随风飘落下来,飞扬的树叶常常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他们会追逐树叶或捡些落叶当玩具玩耍。这一亲近自然的时刻正是教育孩子的大好时机。双休日,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玩些什么有意义的游戏呢?

游戏一:落叶的秘密

家长可以利用晚饭后的散步时间或双休日,带孩子在小区里看树叶飘落、观察地上的落叶等。在与孩子一起观察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思考:为什么地上会有那么多的树叶呢?这些树叶是从哪里来的呢?孩子在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与季节联系起来,此时,家长就可以将落叶与季节之间的关系告诉孩子,丰富孩子这一方面的知识。同时,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树叶飘飘”的游戏,感受树叶飘落的美感。

游戏二:树叶像什么

和孩子一起收集不同的树叶,在收集树叶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启发孩子仔细观察树叶的形状,请他说一说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大胆地想一想树叶像什么(如杨柳树的树叶是细细长长的,像小白兔的耳朵;梧桐树的树叶是大大的,像我们自己的小手掌;银杏树的叶子很独特,像把小扇子等等)。

游戏三:制作树叶标本

和孩子收集形状与颜色各异的树叶,先将捡来的各种各样的树叶一片片夹在书里压平,然后找一些简易相册将树叶小心地摆放到相册里,一本制作简易、观赏方便的的树叶标本就做成了。家长还可以做一个有心人,和孩子一起给每一种树叶标本贴上标签,写上名称,以便孩子今后拿出来观察欣赏。

游戏四:美丽的树叶画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用一起收集的各种树叶,制作漂亮的树叶剪贴画,也可以先想好剪贴画的主题,再根据需要收集树叶。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剪刀、双面胶和彩笔等材料,让孩子尝试着自己动手制作一幅属于自己的树叶剪贴画,在孩子碰到困难时,家长可给予适当的指导或辅助,帮助孩子一起完成树叶画。这个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而且可以让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相应的锻炼。

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一、游戏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指南》中提到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载体,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天性爱玩爱闹,视游戏为生命,一日活动也都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肢体动作的精准性,也让身体变得灵活、强健;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玩耍的乐趣,也在集体交往、合作中促进了其自身的社会性发展;游戏中不仅积累了人生经验,也在创造性的游戏中丰富了想象力和探索能力。游戏是令人愉悦的、促人发展的,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满足幼儿身心需要的,因此新时期的幼儿园都十分重视开展各种室内外的游戏活动,将游戏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让幼儿跟着游戏“动”起来,并在情绪高涨中学会知识、积累经验、体验快乐、收获成长。

二、游戏在一日活动中的应用

《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尝试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而幼儿因此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兴趣与参与度都令人满意。

(一)教学活动中

1、音乐活动:创设游戏情境打造活力教学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运用感性经验,通过情境演示化抽象为具体,使幼儿的情感与音乐内涵相结合,幼儿因此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和体悟,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歌唱活动“小羊”,活动一开始,教师先出示羊妈妈和小羊的卡通图片,为幼儿创设了相关情境,幼儿们一下子就被小羊可爱的形象以及小羊和妈妈亲昵的动作吸引了。然后播放音乐,让孩子们仔细边听音乐中的歌词边观察图片。听完音乐后,教师边念歌词边进行相对应的肢体动作,模仿小羊咩咩叫的样子,幼儿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开始架着羊角做吃草的动作。之后教师就让两个活泼点的幼儿一个扮演小羊一个扮演小羊妈妈跟着歌词内容进行自主角色扮演游戏。幼儿们都被他们的表演吸引了,对歌词的印象也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幼儿一起演唱这首歌曲,直到结束活动。

教师通过创设贴近主题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自主感受,自主体会,让幼儿与情境、同伴、教师之间产生良性的游戏和情感交流,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在音乐课堂中活动起来。

2、阅读活动:表演绘本游戏提高幼儿兴趣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将绘本内容改编成戏剧,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来表达、再现绘本中的情节。在表演或观看表演的游戏体验中,幼儿必然对绘本内容加深了理解,降低了阅读和理解的难度,阅读起来自然轻松有趣。

在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阅读之前,我准备好道具大饼和动物头饰,在活动开始前,我给幼儿们开了个头:小猪做了一张好大的饼,还没来得及吃一口就累得睡着了,等他一觉醒来后发现大饼被咬了一口,是谁咬的呢?之后,幼儿们戴上帽子开始了表演:“小猪”逐一问:“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兔子”、“大灰狼”都用夸张、有趣的动作在大饼上咬了一口,而其他观看的幼儿也对各种动物的表演印象深刻。表演完之后,我问大家:“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不同的动物牙齿都长得一样嘛,他们咬过的牙印又是怎么样的呢?带着疑问开始了寻求答案的阅读之旅,认真观察图片,从而了解了不同动物的嘴巴和牙齿的区别。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和感性认识,之后教师的提问让他们的阅读有了明显的目的性,因此利用表演游戏,先演后读既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又提升了阅读的效果。

3、体育活动:增加游戏情节创新运动内容

在体育活动时,活动的内容容易一成不变,那么再有趣的游戏也会让人觉得枯燥、无趣。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幼儿体育兴趣和实践能力的游戏活动,这将保持幼儿对体育的新鲜感。

“追躲”是户外体育活动中经常开展的进行身体锻炼,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活动之一,但这种活动简单单调,不易引起或长时间保持幼儿游戏热情。对此,我想到了增加游戏情节,让幼儿边游戏边进行体育锻炼。我先给幼儿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游戏情节:“小兔子”要去森林里采蘑菇,可是去采蘑菇的路上有个隧道,里面住着只“大灰狼”,“大灰狼”会随时醒来抓“小白兔”,只有跑的比“大灰狼”快才能达到安全地带采到蘑菇。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们都兴致勃勃的参与到游戏中,并认真有序的穿越“隧道”,“大灰狼”醒来就开始逃跑,逃到了安全地才开开心心去“采蘑菇”了。

新的游戏情节给幼儿新鲜感,参与的欲望和积极性大增。因此,教师在幼儿园户外体育的组织中,应该注重创设宽松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幼儿与游戏、同伴、教师之间产生良性的情感交流,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体育活动的主动性。

(二)过渡环节:组织手指游戏避免消极等待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过渡环节需要部分或者全体幼儿等待,如幼儿来学上学离园回家的时间不一,用餐进度不一,这些时间段的管理较为松散,幼儿自身状态也较为放松,常规观念比较淡,稍不注意就出现失控现象,既增加了管理难度,又容易形成安全隐患。此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操作,娱乐性强又相对安静,活动量小,使幼儿动静结合的手指游戏,以迅速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放松心情,稳定情绪以避免出现消极等待。

手指游戏种类丰富、取材方便,而且一般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等条件的限制,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很大的灵活性。如“手指变变变”、“数数”、“手影游戏”等手指游戏。手影游戏是一种独特又简便的艺术形式,不要复杂的设备,只要在烛光、灯光,或是在阳光下用手做一些简单的形状,投影在背景上就会出现非常形象有趣的画面,通过手势的变化,创造出种种事物的形象。

在过渡环节开展的小游戏必须所需材料简单、人数灵活、场地自由,幼儿无需过多的准备,随时都可以在过渡的点滴时间内自由玩耍。最为重要的是,这些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兴趣,易于操作,以吸引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并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还可以让幼儿获得愉悦的心情和体验,安抚幼儿烦躁、激动的情绪,把他们的状态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三)随机开展:巧设多元游戏实现无形教育

幼儿园的其他时间,如进餐环节、餐后集体散步时间也可以根据时机和需要随机开展多元化的游戏,利用各色游戏将行为习惯、文化知识渗透其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在排队吃饭时间,我就让幼儿们玩起了音乐游戏《吃饭歌》:“小宝宝吃饭了,小手快点洗洗好,细细嚼慢慢咽,一粒一粒不浪费!”通过游戏,教育他们要养成餐前洗手讲究卫生,吃饭要细嚼慢咽不慌不忙的好习惯,并让他们树立珍惜粮食不浪费的美好品德。吃完饭后,可以播放《漱口、擦嘴歌》,让他们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节拍游戏,在游戏中潜移默化了要养成良好的餐后习惯,及时漱口擦嘴,保持口腔卫生,保护牙齿健康的教育思想。

在小班,每到孩子们进餐时,教室里经常是一片狼籍,不是这里菜碗翻了,汤碗倒了,就是那里两手一弓等着老师喂。于是,我们马上开展了“宝宝自己吃”“小碗扶扶牢”的游戏活动,在看图讲述中,教师将教学活动中的儿歌《羞羞羞》进行了改编:“小鸭自己吃饭饭,棒棒棒。小猫自己吃饭饭,棒棒棒。小猴自己吃饭饭,棒棒棒。宝宝要妈妈(老师)喂,羞羞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自编儿歌,例如:“小饭碗,扶扶牢;不掉饭,不掉菜;一口一口吃饭饭。”结合这些儿歌游戏,在孩子们进餐中,教师还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励孩子们自己吃,不挑食。如:“你的牙齿真厉害!”“宝宝真像一只小老虎!”等语言刺激,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吃饭问题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菜打翻、掉饭粒的现象少了,而且挑食的现象也很少,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可见,将简单有趣的游戏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随机开展,有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自理能力和习惯。

三、结语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它对教师在幼儿中组织有效教学,规范行为,养成习惯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对幼儿自身的身体和智力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因此对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合理运用的实践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更需要深入研究,以便教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合理安排游戏,充分体现游戏的意义和价值,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快乐,体验成长。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观察什么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尝试、发现与表现。他们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因此游戏的世界是一个真正的童心世界。正因为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游戏才被看成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是衡量幼儿发展的标尺。所以,不仅幼儿需要游戏,作为教师也更需要理解幼儿的游戏,看懂幼儿的游戏行为。

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关键。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教师可以获取关于幼儿游戏的丰富信息:幼儿喜欢的游戏类型,幼儿喜欢的玩具和游戏设备,幼儿喜欢的游戏空间,幼儿乐于参与的游戏主题,幼儿与同伴、教师互动的方式以及有关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认知与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有价值的信息。

材料的投放是否恰当

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所用玩具和物品的总称,也称为玩具材料。它是儿童游戏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它,游戏难以进行。因此,教师要正确恰当地投放游戏材料。

游戏实录一:两天前参观了平行班的游戏后,马茹芸和张子琪就提出在理发店的边上再开一个美容院。今天她俩把桌子当美容床,拿出昨天收集到的美容小工具开始为客人服务。只见她们两个人,一人找工具,一人为颜廷筠服务:先用粉扑为她朴粉,又拿出眉笔、口红为她画眉毛、涂口红。当张子琪从美容箱里拿出面膜纸递给马茹芸后,马茹芸拿在手上反复地看了又看后,又还给了张子琪,说:“我要镜子。”然后接过镜子对颜延筠说:“好了,你觉得好看吗?”颜廷筠看了看镜子,笑嘻嘻地拿出银行卡,刷卡离开了。

游戏实录二:今天马茹芸和张子琪又一起做美容师了,只见她们一个为王佳怡按摩,一个为王佳怡敷面膜,忙得不亦乐乎!

教师分析:在美容院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投放了粉扑、口红、眉笔和面膜等游戏材料。其中的粉扑、口红、眉笔,幼儿在生活中经常会看见成人使用,对于它们的使用方法很清楚。而对于教师提供的面膜纸对幼儿来说则是相对陌生的,因此在第一次游戏时,幼儿并没有使用它,而是把它弃置一旁。经过了几次游戏,回到家中看妈妈做美容化妆,明白了面膜纸的用途后,幼儿的游戏情节开始丰富了,有按摩和做面膜了。可见,恰当的材料投放对丰富幼儿游戏情节,扩大幼儿的生活经验,促进幼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的兴趣点是什么

兴趣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应,找出兴趣点,确定指导方式与时机。

游戏实录一:平台上“我型我秀”的化妆间挤满了人,很多女孩都在那里挑选彩色的羽毛、腰带、帽子等,录音机里播放着音乐,然而舞台上却没有人表演。观众席上只坐了三四个人,其中有一个没坐一会儿也到化妆间去打扮自己了。“怎么没有表演?”观众席上有人开始不满了,“我们还没打扮好!”演员们回答道。

又过了一会儿,观众席上剩下的二三个人也离开了。这时老师坐到了观众席上,“表演可以开始了吗?我等了很长时间了3”老师问道,“开始了,开始了。”有人答应着。马上就有八个打扮各异的女孩上台表演了,“你们穿的衣服怎么都不一样呀?我在电视里看见人家表演舞蹈时都穿一样的衣服,既整齐又好看。”老师对着台上表演节目的幼儿说道,台上的八个女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回答,“是不是还没准备好,我等你们一下,你们统一好服装后再表演一次吧!”没等老师把话说完,台上的八个人就往化妆间里赶了,不一会儿,每人只系了一根腰带就上台表演了。“太好了,舞姿优美,服装统一,谢谢你们的表演!”老师在看完表演后表扬了这八个女孩。舞台上表演的节目一个接一个,而观众席上的人也渐渐地多了起来。

教师分析:“我型我秀”的游戏开展初期,幼儿的兴趣是在舞台上表演,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后,幼儿的兴趣从台上转到了化妆间。有个别幼儿把能穿的、戴的,全部穿戴到自己的身上,造成了台上没人表演,化妆间人满为患,观众看不到表演。这时教师把握住幼儿的兴趣,以角色身份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使幼儿明白了表演并不是穿戴得越多越好,而是既要统一又要恰到好处。

生活经验丰富的程度

俗话说:聪明的孩子会玩。这是因为幼儿的游戏水平与身心发展水平是同步的,游戏是幼儿已有经验的表现,游戏行为则是幼儿发展水平的反映。

游戏实录一: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一次又一次地从超市里往家里搬东西,快把小小的娃娃家堆满了,连边上医院里的医生也开始要找人顶班去买东西。而超市里的陈鹏飞“经理”则忙得满头大汗,他不停地把下层的货物搬到上层来,眼看超市里的货物快要没了。

“超市里买东西送粘纸。”娃娃家的“爸爸”胡梦迪伸出贴满粘纸的手背到处让别人看,弄得不能离开岗位的幼儿羡慕不已。

教师分析:自从有了美食屋后,超市已不再是幼儿们喜欢光顾的地方了,每次只有娃娃家的人去买些东西,就在前一天还发生了娃娃家到美食屋叫外卖,不去超市买菜的事,超市“经理”陈鹏飞一笔生意都没做到。今天,老师看他还要做超市“经理”,就觉得奇怪,原来他已经想出了“买东西送粘纸”的办法,把超市的东西都卖了出去。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买××送××”的事,陈鹏飞正是把这种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中来了,正是这种生活经验的丰富,发展了幼儿的游戏情节。

游戏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在幼儿游戏时要仔细观察幼儿遇到了什么困难,用合适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引导,解决困难,促进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

游戏实录:娃娃家里一团糟,小被子在沙发上,买来的菜堆在桌子上,碗筷掉在地上。“叮咚”,老师按响了门铃,“请进。”颜延筠和马茹芸同时迎了出来,“我来找娃娃家的‘妈妈’一起去美容,‘妈妈’在吗?”老师问道。“我们有两个‘妈妈’,你找谁去?”熊罡问道。“一个家怎么会有两个‘妈妈’?”老师继续问。

“马茹芸是妈妈,颜廷筠是‘假妈妈’。”张子琪说,“她把我们家弄得乱七八糟。”听到琪琪说这话,筠筠一下子大哭起来了。“噢!你们家里是不是有一个‘妈妈’,还有一个是‘妈妈’的‘妈妈’也就是外婆,对不对。”听了老师的话,筠筠破涕为笑了,“今天我要和‘妈妈’一起去美容,请‘外婆’把家里整理干净并烧好饭,等美容完了,我们要来吃饭的。”说完,老师就带着筠筠到美容院去了。

教师分析:当观察到娃娃家里的情况时,老师就已经估计到问题出在筠筠身上了。筠筠出生后父母就离婚了,她母亲从不愿意来看她,因此,在她的生活中没有母亲的印象,但她又十分羡慕别人有妈妈,只要她在幼儿园,娃娃家的妈妈就一定要让给她做,不然就会又哭又闹。由于她从没和妈妈相处过,因此她对妈妈这一角色的认识是空白的,她所表演的‘妈妈’角色也是不称职的。

教师以角色身份介入幼儿游戏,通过对话,帮助幼儿巩固了已有的生活经验(外婆是妈妈的妈妈,妈妈要听外婆的话),在满足筠筠当“妈妈”的愿望的同时,又为她找了个游戏中的“妈妈”,让她从游戏中感受从未感受到的母爱。

教师以角色身份介入幼儿游戏,通过邀请娃娃家“妈妈”一起做美容,把筠筠带离了娃娃家,使其他幼儿能在娃娃家中正常开展游戏。

出现了什么矛盾

当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行为时发现幼儿间出现矛盾时,要分清是什么矛盾,用合情合理的办法化解幼儿间的矛盾,使得幼儿游戏正常地开展。

游戏实录游戏开始了,幼儿们都在搬自己需要的物品,只见蔡雨轩和董麒悦在抢方向盘,眼看两人就要出手相向了,老师拿了一个方向盘在他们面前走了两圈,这时蔡雨轩马上松开与董麒悦抢方向盘的手,到老师这里拿走了另一个方向盘。

教师分析:蔡雨轩和董麒悦都想要方向盘,这是游戏材料的缺失所造成的矛盾,当老师观察到两人的情况时,就马上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及时简单地化解了他俩的矛盾,使得他们很快忘记了不愉快而重新投入到游戏中去。

当教师观察到幼儿的矛盾时,应该及时、有效、不露痕迹地化解幼儿间的矛盾,使他们积极、愉快地投入到游戏中去,并从中获得经验的积累。

在游戏中幼儿的一切行为常是外显的,情感是外露的,因而极易被观察、被感知。对游戏中幼儿言行与情感进行观察、记录,能使观察者通过幼儿的外部表现而进入幼儿的内心世界,获得对幼儿身心发展、对幼儿游戏水平的真实了解,从而为教师指导游戏,提高幼儿游戏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提供依据。

(作孝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大地幼稚园)

多维度切入观察点,细化观察内容

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是教师组织游戏的一个重要环节,幼儿在游戏中是自主地玩还是消极被动地玩;是创造性地、独立地玩,还是模仿别人、跟着别人玩;和同伴相处的关系如何?语言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怎样?角色意识、角色之间的关系、游戏情节的发展变化等等,都是教师所必须观察的。

1.观察游戏时间与空间的安排

观察活动时间是否恰当安排,一般活动要半小时以上。观察活动空间是否美观,合理利用隔断进行隔离,满足幼儿活动的空间,既不影响旁边的幼儿,又能自己专注于活动。例如,适用于地面的活动就应设置在地面上,适用于墙面的就应设置在墙面上,该悬挂的就应悬挂在天花板上,交叉有序、合理美观。

2.观察游戏中内容的设置

观察活动内容设置是否体现课程经验的平衡,体现内容的科学性。例如,活动中大多都以关工区的形式呈现,那么就可以适当增加音乐区、探索区等内容。同时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季节特点、主题内容等进行设置。

3.观察区角游戏中幼儿的反应

观察活动中的幼儿是否能专注于某个活动;是否对所投放的材料感兴趣;是否能与同伴合作游戏;是否能自己解决活动中的问题与困难等。总之,要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的投入程度、互动机会、面临的挑战与幼儿的学习习惯。

4.观察活动目标的达成度

依据活动目标来观察它的达成度,教师心中要有目标,及时进行对照、比较。当没有达到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材料或内容等,点拨和推进幼儿的发展。

5.观察幼儿游戏常规的遵守

在游戏中,是否能在成人提醒下遵守游戏的规则;幼儿是否能自觉遵守游戏的规则,爱护玩具;幼儿是否能行为有序,及时收放材料,做到物归原处。

游戏指导中应注意的三中关系


游戏是幼儿一日的主要活动,教师只有在游戏中适时适度的给予幼儿指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指导结果。因此教师在游戏指导中应理顺以下三种关系。

一、指导目标上——理顺结果目标与过程目标的关系

指导的过程目标强调的是促进幼儿游戏过程中主体体验的获得,指导的结果目标强调的是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方向。两种目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过程目标的实施是结果目标达成的必要准备,而结果目标的达成则是过程目标实施的必然结果。良好的结果要靠良好的过程来实现,只有既重视结果目标,又重视过程目标,才能带来良好的指导结果。

二、指导内容上——理顺根本内容与基本内容的关系

游戏是幼儿自由自在的活动,其主题内容的产生、玩法步骤等都是幼儿自己决定的。但主题内容的产生受幼儿的经验及其所处的环境制约。不同年龄、不同时期,幼儿游戏的主题内容显示出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的指导内容不应落在游戏主题、玩法的主观确定上,而应落在如何促进幼儿游戏内容的自发生成与发展上。这一根本性的指导内容必须通过几方面的基本内容来实现:其一,情感方面的引导,主要激发并维持幼儿游戏的兴趣;其二,能力方面的引导,主要启发幼儿想象、创造,指导幼儿提高游戏技能,鼓励幼儿友好合作;其三,品质方面的引导,主要鼓励幼儿独立自主、坚持到底等;其四,习惯方面的引导,主要引导幼儿爱惜物品等。理顺指导的根本内容与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在指导活动中重视全方位的、整体的指导内容,从而打破传统指导内容单一和狭隘的框框。

三、指导方法上———理顺按需介入与间接指导的关系

按需介入与间接指导是游戏指导活动中教师必须遵循的原则,前者是首要原则,后者必须在坚持前者的前提下实施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游戏是幼儿自主性极强的活动,当游戏顺利时,不需要教师的介入;只有当幼儿遇到困难影响到游戏顺利进行时,教师的介入才可谓是雪中送炭,遵循了按需介入的原则。然而,教师按需介入并不等于适度指导。因此教师介入之后,还需进行间接指导,即以引导者、支持着及玩伴的角色融入幼儿游戏之中,使幼儿在无外在压力的情形中受到指导、得到帮助、获得满足,由此推动幼儿游戏的自然发展。实际上,按需介入主要解决了指导的适时性问题,间接指导主要解决了指导的适度性问题。

生活中的音乐亲子游戏


在平时生活中反复地使用音乐语言。在每天的生活中,你可以用童谣或儿歌的形式来提醒孩子该做什么事啦。试试看,帮助孩子自控,让他们养成好习惯,这可是一种颇为有趣的方式呢!

探索高音和低音:

抬起双手(同时伴以大声的指令),示意孩子大声地演奏自己的乐器,然后放下双手(伴以轻声的指令),示意孩子轻声演奏。这可以让孩子体会到高音和低音的区别。

将自己的身体当作乐器:

用击掌、拍腿、轻拍胸部等动作来演绎音乐,告诉孩子用这些动作和声音可以创作出一个节奏类型来。例如:击掌、击掌、拍腿、拍腿或击掌、拍腿、轻拍胸部等(一边做这些动作时,嘴里可以一边唱)。你要多多鼓励孩子创作出他自己的节拍来。

鼓励孩子自己填写有趣的歌词:

大多数童谣的曲调都琅琅上口。在学会了一首童谣之后,鼓励孩子自己填上新的歌词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哦!这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可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呢!

训练孩子对语言的反应能力:

用自己制作的乐器组成自己的乐队,和孩子一起来演一出音乐剧,孩子可以演一本书中的故事,也可以自己编故事自己演,让一种乐器代表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比如讲三只小熊的故事时,用三种乐器分别代表他们。如果笛子代表熊妈妈,那么,每次讲到“熊妈妈”时,拿着笛子的人就吹起笛子。

一日活动中怎样合理选用民间游戏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一日活动中怎样合理选用民间游戏》,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基于个体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游戏,它给许多人带来了童年的欢乐。 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一: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许多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例如:“跳绳”、“萝卜”、“城门几丈高”等。一部分民间游戏能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例如:“抓籽”、“吹羽毛”、“弹蚕豆”等。 其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研究表明:积极的伙伴之间的社会化更可能出现在自由游戏中,而不是出现在成人组织或设计的活动中。民间游戏使幼儿三五成群一起游戏,通过互相协调、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使幼儿助人、合作的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并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其三:促进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民间游戏的顺利进行,取决于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取决于幼儿的自我评价及别人的监督。这就发展了幼儿辨别是非,正确评价自我及他人的能力。同时在游戏中,幼儿会不断克服自身弱点,遵守规则,选择并忍受当前的挫折和不安,锻炼自己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 综上所述,民间游戏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活动,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可以大力提倡、合理使用。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从来园到离园的整个过程,包括体锻、学习、游戏、进餐、午睡、离园等各项活动 。这些活动对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激发求知欲,萌发幼儿情趣,促进其社会化,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那么,在一日活动中怎样按各环节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呢?经过几年时间的探索,我认为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用。 第一: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选用 民间游戏内容广泛而丰富。其中有许多游戏能促进大肌肉发展,如发展跑、跳、钻爬、平衡等动作。在预设逐日计划时,可以按目标适当选用适合年龄特点、班级实际情况的民间游戏。例如:中班上学期促进动作发展目标之一为——跑,“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此目标分别制定在月、周计划中,最后落实于日计划中完成。在预设活动时,可以按班级实际情况分别选择“猫捉老书几更天”、“荷花荷花几时开”、“萝卜”等民间游戏。它们能基本实现“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的目的,且游戏形式生动有趣,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发展跑的动作,达到目标要求。 第二:户外小型分散游戏中的选用 户外小型分散活动一般以玩运动器具、小型体育玩具和小游戏为主。这其间,一般可以安排一些活动量适宜,或可以培养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精神的民间游戏。例如:“跳皮筋”、“炒黄豆”、“跳格格”等,幼儿可以根据意愿,自由寻找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规则、改变玩法。 第三:活动角自选游戏中的选用 来园是幼儿愉快的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为丰富活动内容,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发展幼儿小肌肉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民间游戏。如“挑棍”、“弹蚕豆”、“烟盒三角块”、“抓籽”等。 第四:零散间隙时间中的选用 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 园前、饭后、各环节过渡时,这时可以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如“翻绳”、“捉猴、”“找东南西北”、“石头、剪子、布”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灵活地贯彻在一日活动中,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得到充分的自由。

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自信心


导读:具有自信心的幼儿能感到自身的价值,能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敢于大胆探索,乐于与周围人交往,能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自信心对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一)小班(3—4岁)幼儿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往往缺乏主动性,胆小、懦弱,做事情常常依赖于成人的帮助。这是由于3—4岁幼儿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较低;同时,这一时期又是幼儿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生活环境改变了,在各方面要学着自理、自我服务,感到诸多不适应。除此之外,幼儿缺乏自信心,缺乏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而取得成功的情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实践证明:具有自信心的幼儿能感到自身的价值,能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敢于大胆探索,乐于与周围人交往,能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自信心对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忽视对幼儿包括自信心在内的心理品质培养的现象较为普遍。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自信心培养的意义所在,但又往往缺乏具体方法,无从下手。

(二)随着幼教改革的日益深入,教师已逐步树立了目标意识,注意结合幼儿自身的需求和发展规律实施教育。但是,如何将目标指向幼儿的一日活动和游戏活动及目标与游戏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何、目标与游戏活动的结合点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旨在寻找一个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方法。

二、理论依据

第一,小班(3—4岁)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而游戏恰恰能满足幼儿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还可以多次重复所感兴趣的动作。

第二,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课题与任务时,幼儿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3—4岁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决定了要对幼儿实施以自我服务能力、良好卫生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等为内容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尤其是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更是密不可分。

三、实施过程

(一)观察评估幼儿最初的自信心水平。

开学初,在对班上幼儿情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评估依据。评估依据来自两方面:一是实际观察,从实际中来;二是参照借鉴有关幼儿自信心评价的指标。观察评估力求全面、准确,并具一定代表性。

试点班老师对幼儿生活活动、教育活动、游戏活动中包含自信心因素的方面进行了观察评估,对幼儿在自信心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以便有的放矢,使教育更具针对性。

(二)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出发,调整幼儿一日活动结构。

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出发,一日活动以游戏为主。具体表现在减少集体组织的活动,减少幼儿集体等待的时间,把幼儿从束缚的空间、时间中解放出来,给幼儿更多的游戏时间,增加幼儿自选玩具、自由结伴、自由交谈的活动。

(三)挖掘各类游戏活动中潜在的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因素。

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是否敢于表达或表现自我;娃娃家、小医院、美发厅等角色游戏中,幼儿是否敢于与同伴交往、大胆想象;在“玩玩做做”的活动中,幼儿是否能运用材料大胆表现、创作等等。

(四)创设与培养幼儿自信心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1。在环境创设上,遵循把环境创设作为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的原则,注重活动室环境布置与有关自信心的主题结合,突出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内容。

如“好孩子自己走”、“我会吃饭、我爱睡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教师以直观、形象的形式,给幼儿粘贴小红花或幼儿熟悉的小标志及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形象等,增加趣味性。

2。在精神环境创设上,鼓励幼儿自选活动,以自主、自愿为原则,选择自己喜爱、感兴趣的活动。

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因此,成人应以肯定与信任的态度对待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这是形成幼儿自信心的关键。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注意运用旨在满足幼儿的需要、使幼儿感到自我价值的积极语言,并注意运用眼神、笑容、身体接触等无声语言肯定幼儿的积极行为。例如,一名幼儿偶然来到语言角,她学着别的小朋友,从布口袋里拿出几个手指偶,套在手上,不连贯地讲起来。老师观察到这一情况,就走上前去,充分鼓励她说:“你讲得真好,老师真爱听!”小女孩受到了鼓励,忽然扬起头,高兴地说:“我最喜欢讲故事啦!”幼儿的一个随意行为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便得到了强化,幼儿从这种鼓励的态度中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

3。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意愿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游戏区,投放游戏材料。

(1)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将拼插玩具当做“话筒”,举在嘴边,非常投入地“演唱”,从而了解到幼儿有表演的兴趣和愿望。于是,用皱纹纸为幼儿做成美丽、鲜艳的百褶裙、头花儿等装饰品,用废旧纸筒、布头儿制作成“话筒”,把幼儿熟悉、喜爱的歌曲和儿歌串录下来,并找来响板、撞钟、铃鼓等小乐器。这样,“小小舞台”诞生了。新增设的表演游戏角,充分给幼儿提供了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与条件。

(2)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

同样是玩建筑游戏,大班幼儿能分享、合作、共同协商来建构,而小班幼儿由于具有好模仿的特点,则以独立游戏、平行游戏为主。因此,在小班(尤其是第一学期),教师把积木分成几筐,用纸制的小建筑帽或小脚印等标志控制幼儿人数,使到建筑区的每一名幼儿都有一份数量充足的建筑材料,并给幼儿投放小汽车、小树、花、人物、动物等辅助材料,丰富游戏内容。

(3)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

开学初,一名幼儿来到穿珠组,由于他拿的线绳头部散开了,他穿了半天没穿上,扭过头对身后的老师说:“我……想回家……”这表明游戏材料与幼儿的小肌肉发展水平相比有较大的难度,幼儿经过努力未能完成,活动本身没有给幼儿带来快乐与满足,因而幼儿变得担忧和焦虑。

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是让幼儿能经常获得成功的经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成人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感。同时,教师提供的材料要有难易之分,如“小巧手”组,教师根据幼儿小肌肉的发展水平,投放沿直线剪“”(窗帘、拉花)、沿斜线剪“△”、“△△△”(小草),还为幼儿提供了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造型简单的轮廓线,如小鸡、小鱼、小房子等,包含直线、斜线甚至弧线。教师在尊重幼儿兴趣、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幼儿的能力和水平适当进行引导。

四、认识体会

第一,合理调整幼儿一日活动结构,是使游戏成为幼儿基本活动的基本保证;

第二,注重挖掘、分析各类游戏活动中潜在的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因素,是使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信心得以落实的主要途径;

第三,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让幼儿置身于丰富多采、充满生机、富有情趣的环境中,处在活动的主体地位,以积极的情绪面对各种问题,便于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并得到满足与愉悦,从而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第四,游戏区的设置、材料的投入,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意愿,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并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游戏辅导中的放松活动》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体育活动热身放松小活动 3-6岁正是孩子们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孩子们身体发展,还能让孩子们放松。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几种小游戏。 1、游戏名称:小朋友,耶! 游戏过程:组织队形,排两队或四队,每人拉开一定...
    2020-01-03 阅读全文
  • 在“逻辑狗”游戏活动中的成长 “逻辑狗”在中国的引进和推广已有十年之久,十年来,我亲身感受到老师们对组织“逻辑狗”活动的兴趣,以及孩子们对”逻辑狗”的喜爱、专注。孩子们通过玩“逻辑狗”,各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为他们的发展奠定...
    2019-12-16 阅读全文
  • 游戏活动中教师角色的错位与归位 游戏活动中教师角色的错位与归位 [摘要]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常常出现错位,主要表现在教师常不由自主地由游戏的组织者变为游戏的控制者,由游戏的参与者变为游戏的表演者。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游戏材料...
    2019-12-19 阅读全文
  • 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开发幼儿的智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也是提高孩子智力的极好手段,因为幼儿期随意动作、口语及感知觉等都迅速发展,3—6岁的幼儿已经有了自主游戏的能力,并出现最简单的想象,记忆思维也逐渐增强,在游戏的过程中幼...
    2019-12-16 阅读全文
  • 放松的妈妈,快乐的宝宝 导读:为孩子身上发生的很多问题的忧虑,实际上来源于我们对孩子心理世界的一知半解,来源于我们“以己之心,度子之腹”而生的自以为是的误解。放松心情,其实孩子和自己都会添更多快乐。 妈妈心语:儿子的内心我如...
    2021-09-10 阅读全文

3-6岁正是孩子们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孩子们身体发展,还能让孩子们放松。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几种小游戏。 1、游戏名称:小朋友,耶! 游戏过程:组织队形,排两队或四队,每人拉开一定...

2020-01-03 阅读全文

“逻辑狗”在中国的引进和推广已有十年之久,十年来,我亲身感受到老师们对组织“逻辑狗”活动的兴趣,以及孩子们对”逻辑狗”的喜爱、专注。孩子们通过玩“逻辑狗”,各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为他们的发展奠定...

2019-12-16 阅读全文

游戏活动中教师角色的错位与归位 [摘要]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常常出现错位,主要表现在教师常不由自主地由游戏的组织者变为游戏的控制者,由游戏的参与者变为游戏的表演者。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游戏材料...

2019-12-19 阅读全文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也是提高孩子智力的极好手段,因为幼儿期随意动作、口语及感知觉等都迅速发展,3—6岁的幼儿已经有了自主游戏的能力,并出现最简单的想象,记忆思维也逐渐增强,在游戏的过程中幼...

2019-12-16 阅读全文

导读:为孩子身上发生的很多问题的忧虑,实际上来源于我们对孩子心理世界的一知半解,来源于我们“以己之心,度子之腹”而生的自以为是的误解。放松心情,其实孩子和自己都会添更多快乐。 妈妈心语:儿子的内心我如...

2021-09-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