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宝物排排看

发布时间:2019-12-12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长短、粗细、大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感知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形。

2.引导幼儿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并能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粗细不同的金箍棒、长短不同的九齿钉耙、大小不同的芭蕉扇等卡片每人一组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三样宝物,请你们猜猜有什么?导入。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第一件宝物:金箍棒

(1)请幼儿说出金箍棒的名称、作用、特征

(2)出示一组金箍棒的图片,请幼儿说出相同以及不同点。

(3)让幼儿按照由粗到细、由细到粗的顺序分别进行排列,验证,并说出排列的规律。

2.出示第二件宝物:九齿钉耙

(1)请幼儿说出九齿钉耙的名称、作用、特征

(2)出示一组九齿钉耙的图片,请幼儿说出相同以及不同点

(3)让幼儿按照由长到短、由短到长的顺序分别进行排列,验证,并说出排列的规律。、

3.出示第三件宝物:芭蕉扇

(1)请幼儿说出芭蕉扇的名称、作用、特征

(2)出示一组芭蕉扇的图片,请幼儿说出相同以及不同点

(3)让幼儿按照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顺序分别进行排列,验证,并说出排列的规律

4.游戏:排排队

教师请几名幼儿玩游戏,另外找出一名幼儿为这些小朋友排队并说出是按照什么规律进行排队的,游戏进行两次。

5.游戏:谁的尾巴长

(1)出示挂图:谁的尾巴长,请幼儿说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几号的猴子尾巴第几长?

三、结束部分:

让幼儿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教育幼儿要细心观察,并养成做记录的好习惯。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是一节大班科学活动,主要是锻炼幼儿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差异进行正逆排序,我在整节活动的进行中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自己探索、发现规律。其次,游戏活动也加深了幼儿的掌握,提高了课堂的活跃气氛。整节活动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让幼儿一步步进行掌握能理解的更扎实。

活动后有几点不足现总结一下:

1.在让幼儿排列后验证时没有让幼儿多说排列的规律,以至于出现幼儿会排列但说不清楚排列的规律,这是在以后课堂中应加强的。

2.课堂的时间掌握不够好,在操作环节时间不宜太长

3.老师的语言还要加强简洁,能够有力的去引导幼儿的语言需要加强。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图形宝宝排排队》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图形间隔排序的规律。

2、会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

3、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及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已会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列。

2.材料准备:ppt、图形宝宝、三角形和圆形贴纸。

重点难点:

1.在教师引导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2.按一定顺序排序。

活动过程:

一、导入ppt,激发幼儿兴趣。

二、图形排队,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1、火车已经开到我们班里啦,图形宝宝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出来跟我们班的小朋友认识了,我们一起睁大眼睛看一看。

2哪个图形宝宝来啦?出示圆形图形.来了几个.(1个)

3、教师边放圆形边说:圆形宝宝请你排在小花后面,圆形宝宝后面跟着谁?同时出示三角形图片。三角形宝宝请你排在红线上,三角形宝宝后面跟着…….出示圆形

4、圆形宝宝请你跟紧三角形后面,圆形后面会跟着谁呢?你们猜会是谁?(三角形)

5、圆形和三角形宝宝怎么排排队的呀?(一个跟着一个)

6、一个跟着一个,谁跟着谁呀,三角形跟着谁呀,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好吗?(伸出小手说)

7、谁排在最前面呀,圆形后面跟着谁呀,教师指幼儿念完,教师继续念空位的图形,哎呀,糟了,还有两个宝宝掉队了,我得赶紧把它找回来。

8、手拿圆形和三角形,这两个调皮的宝宝,一起跑出来了,谁能帮助它们呀,像前面的圆形宝宝这样,一个跟着一个交替的排。

9、请幼儿来操作,并集体检查。

三、.游戏"什么图形不见了"

1、记住它们怎么排排队的吗?小眼睛遮住,不许偷看哦,师将圆形藏入口袋。哎呀呀,哪个调皮的图形宝宝藏起来了?

2、集体检查,跟着幼儿找一找,边指边念。我们一起把它喊回来好吗?圆形宝宝快回来?

3、小眼睛闭起来,请一幼儿将图形宝宝藏好,哎呀,这次哪个调皮的图形宝宝不见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把它喊回来,集体检查。

四、开火车游戏

五、结束活动

师:图形宝宝今天跟我们小朋友玩的可开心了,你们开心吗?它们要回家休息了,我们跟图形宝宝们挥挥手说再见吧!

大班数学教案《看看排排》


活动目标:

1.能将物体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规律进行排序。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积木,雪花片,笔,彩纸,剪刀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寻找图片上的规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东西,请你们猜一猜我可能跟你们玩什么游戏呢?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哦,其实我今天要跟你们来玩一个排一排的游戏。

2.首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这个是什么?(太阳)这是一个红红的太阳,那请你们看看这个太阳上的光芒按什么规律再排呢?(长短长短)你们看出来了吗?我们来说说看,一根长,一根短,从上面开始说。 (一根长,一根短,一根长,一根短.....)这个太阳好看吧。如果这个一根长一根短随便排排,那这个太阳还会好看吗?(不好看)所以它有规律,你们发现这个长和短是几个一组的,一长一短,一长一短?(2个一组)你们来看看是不是?一长一短一长一短,2个是吧,而且还是间隔排的。

3.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张图片,这是什么?(栏杆)仔细看好哦,这个栏杆上的颜色有什么规律呢(红蓝红蓝)一根红一个蓝接着看一根红一个蓝,一根红一个蓝,它们又是几个一组的?(2个一组)如果这个栏杆红的归红的,随便它一会红一会蓝整齐吗?(不整齐)

4.再来看看最后一张图,这是什么地方?(花园)这个花园有圆圆的花坛,长长的凳子,我想问问看这个花坛和凳子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一个凳子,中间有个花坛再接一个凳子)我们一起来看看从花坛开始,一个花坛一个长凳一个花坛一个长凳,你们猜猜看接下去会是什么?它是两个一组一个花坛一个长凳是吧?

5.教师小结:这几张图片告诉我们,栏杆有规律了就好看了,因为太阳的光芒也有规律都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一长一短一长一短,栏杆呢一红一蓝一红一蓝,花园里一个花坛一个长凳,一个花坛一个长凳,它们都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

二、提供材料,按规律进行排列。

1.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一点东西,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材料也来按这个规则排一排,行吗?一定要像图片上一样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但是作为大班的孩子我是有规则的,听清楚:1.随便选材料在自己的位置上排列。2.必须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有规律的排。行不行?有问题吗?好,再想想第一个规则是什么?第二规则是什么?然后排在哪里呢?

2.幼儿找材料排列,教师指导。

3.排出来真好看,有没有都按两个一组的规律来排呢?谁来说说看?彩纸是谁排的?你是怎么排的?(一个红一个粉)我们帮她一起来检查一下(一张红一张粉一张红一张粉)有规则吗?再来检查花片,我们一起来说(红蓝红蓝)是不是一个一个间隔,两个一组的?她选的是花片按照颜色来排的,花片还有吗?你怎么排的?(一白一红)接着我们来说说别的?这是什么?(水杯和笔)谁排得?(一水杯一笔)同意吗?他选了几种材料?(2种)但是也可以2个一组一支笔一个水杯一支笔一个水杯也可以这样间隔。真了不起,一种材料可以按颜色,两种材料可以按照它的名称来说。

4.剪刀还没有说过?谁排得?(一把粉一把蓝一把粉一把蓝)怎么样?同意吗?如果接下去排应该是粉剪刀还是蓝剪刀?我再想啊,如果今天我没有粉剪刀,只有蓝剪刀,那应该怎么排呢?能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吗?请幼儿示范(一把朝上一把朝下)如果不能朝上朝下,你们还有办法吗?(一把左一把右)这样也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还有办法吗?怎么样才能两个一组?(一把开一把合)嘴巴一起说(一把开一把合一把开一把合)如果还有一把是什么?

5.教师小结:你们真了不起,我想考考你们,把你们难倒,结果难不倒哎,原来选择同样的材料,2种材料来表示2个一组间隔排,也可以一种材料按颜色间隔,还有有的时候就一种材料、颜色都是相同的照样能够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

三、用身体与语言进行间隔排列。

1.我就喜欢和你们做游戏,我想给你们材料太简单了,难不倒你们,现在我们不用材料就用我们的身体能不能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排?请幼儿示范。需要请人来帮忙吗?谁能接下去?要帮助他完成哦。还有什么办法吗?(一男一女)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吗?(一蹲一站)

2.找朋友也不稀奇了,现在谁上来一个人完成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自己来哦。我们不请你讲,让我们自己来猜好不好?幼示范(2只脚一前一后)谁再来试试?(朝前朝后)是不是两个一组?现在我来试试,我挑战一下,我手不动脚不动,什么也不动,看好哦。(喵,汪,喵,汪)谁猜出来我有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事情?(一个喵一个汪)一个喵一个汪是什么动物的叫声?猫和狗两个一组。现在我我又要提高难度了,猫叫狗叫不行,换其他的说话,说说马路上,说说天上,说说水里,也要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行吗?

3.你们真棒!我再来挑战你们一下。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排列书,和排列是有关的,刚刚我们做了那么多的排列,想想有2个一组,间隔排列故事里会有吗?

4.教师讲故事。

5.故事讲完了,有没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事情?排了什么呢?哪里?再找找出了排的东西,说话有没有2个一组,间隔排列的?谁说话有两个一组的事情?(妈 妈叫了一个:sam吃饭啦,sam说等一分钟哦)哦,猜出来了,真厉害。我来做妈 妈:sam吃饭啦。幼儿:再等一分钟。好,好玩吗?我们会教学再来玩这个排一排的游戏。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宝物排排看》课件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长短、粗细、大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感知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形。

2.引导幼儿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并能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粗细不同的金箍棒、长短不同的九齿钉耙、大小不同的芭蕉扇等卡片每人一组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三样宝物,请你们猜猜有什么?导入。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第一件宝物:金箍棒

(1)请幼儿说出金箍棒的名称、作用、特征

(2)出示一组金箍棒的图片,请幼儿说出相同以及不同点。

(3)让幼儿按照由粗到细、由细到粗的顺序分别进行排列,验证,并说出排列的规律。

2.出示第二件宝物:九齿钉耙

(1)请幼儿说出九齿钉耙的名称、作用、特征

(2)出示一组九齿钉耙的图片,请幼儿说出相同以及不同点

(3)让幼儿按照由长到短、由短到长的顺序分别进行排列,验证,并说出排列的规律。、

3.出示第三件宝物:芭蕉扇

(1)请幼儿说出芭蕉扇的名称、作用、特征

(2)出示一组芭蕉扇的图片,请幼儿说出相同以及不同点

(3)让幼儿按照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顺序分别进行排列,验证,并说出排列的规律

4.游戏:排排队

教师请几名幼儿玩游戏,另外找出一名幼儿为这些小朋友排队并说出是按照什么规律进行排队的,游戏进行两次。

5.游戏:谁的尾巴长

(1)出示挂图:谁的尾巴长,请幼儿说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几号的猴子尾巴第几长?

三、结束部分:

让幼儿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教育幼儿要细心观察,并养成做记录的好习惯。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是一节大班科学活动,主要是锻炼幼儿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差异进行正逆排序,我在整节活动的进行中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自己探索、发现规律。()其次,游戏活动也加深了幼儿的掌握,提高了课堂的活跃气氛。整节活动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让幼儿一步步进行掌握能理解的更扎实。

活动后有几点不足现总结一下:

1.在让幼儿排列后验证时没有让幼儿多说排列的规律,以至于出现幼儿会排列但说不清楚排列的规律,这是在以后课堂中应加强的。

2.课堂的时间掌握不够好,在操作环节时间不宜太长

3.老师的语言还要加强简洁,能够有力的去引导幼儿的语言需要加强。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排序》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使幼儿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幼儿能轻松愉悦的参与操作活动,充分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排序的科学现象。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背景图、小兔图片、几何图形若干、双面胶、各色彩纸若干张、木棒10根

活动过程实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小朋友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游戏吧!”教师做拍手、跺脚的动作,引入课题。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老师做了什么动作,小朋友可以跟老师一起来做动作。”

提问:“刚才老师做了什么动作,拍手后又干什么了?跺脚,那老师做拍手、跺脚的动作有没有规律?”

幼儿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做的动作规律是:拍两次手,跺两次脚,拍两次手,跺两次脚……小朋友可以试试按照这个规律做做动作。

幼儿尝试根据规律做动作,教师指导。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小手、小脚丫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教师:“刚才小朋友已经记住我们做的动作了,为了加深记忆,现在我们用小手和小脚把刚才的动作记录下来,拍手我们用小手来记录,跺脚用小脚丫来记录。”

教师引导幼儿用小手、小脚丫记录两组,并提问:

(1)、小朋友看看我们把小手小脚排在一起有没有什么规律?

两只小手、两只小脚,两只小手、两只小脚

(2)、继续有规律的排列两组。

(3)、幼儿发现规律。

(4)、引导幼儿明白什么是有规律的排序?

2、出示背景图,小兔图片,几何图形卡片,引导幼儿掌握规律。

教师:“小兔子饿了,要回家吃饭了,可是,它回家的路被大水冲断了,正在抢修,但还没有修好,我们小朋友一起帮它把路修好,让它回家,好不好?”

出示背景图,森林里一条没有铺好的路。

引导幼儿发现规律,说出规律,并把路修好。

请幼儿说说修好的路的规律。

3、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明白在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

三、分组操作活动

教师:介绍不同的操作材料,强调操作要求(要按一定的规律来排序)。

1、铺路。

2、水果运动会。

3、制作糖葫芦。

4、我是小小设计师。

四、结束部分

游戏“音乐会”结束本课。

活动小结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帮小兔修好了回家的路,它非常开心,它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参加森林音乐会,小朋友想去吗?那我们就出发吧。”

要求小朋友有序排好队:一位女生两位男生的规律排队。

幼儿有规律的排队,去参加森林音乐会,结束本课。

幼儿百科:排序是计算机内经常进行的一种操作,其目的是将一组“无序”的记录序列调整为“有序”的记录序列。分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若整个排序过程不需要访问外存便能完成,则称此类排序问题为内部排序。反之,若参加排序的记录数量很大,整个序列的排序过程不可能在内存中完成,则称此类排序问题为外部排序。内部排序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扩大记录的有序序列长度的过程。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图形宝宝排排队》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图形间隔排序的规律。 2、会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 3、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及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已会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列。 2.材料...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大班数学教案《看看排排》 活动目标: 1.能将物体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规律进行排序。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
    2019-12-23 阅读全文
  •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宝物排排看》课件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长短、粗细、大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感知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形。 2.引导幼儿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并能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粗细不同的金箍棒、长短不同的九齿钉...
    2022-02-23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排序》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使幼儿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幼儿能轻松愉悦的参与操作活动,充分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
    2020-09-29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排序 活动目的: 1、继续感知物体的排序,进一步理解标记图。 2、探索按物体大小排序的规律,并在观察、操作中体验发现的快乐。 3、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幼儿操作材料(附后) 活动过程...
    2019-12-1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图形间隔排序的规律。 2、会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 3、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及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已会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列。 2.材料...

2019-12-1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能将物体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规律进行排序。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

2019-12-23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长短、粗细、大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感知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形。 2.引导幼儿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并能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粗细不同的金箍棒、长短不同的九齿钉...

2022-02-23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使幼儿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幼儿能轻松愉悦的参与操作活动,充分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

2020-09-29 阅读全文

活动目的: 1、继续感知物体的排序,进一步理解标记图。 2、探索按物体大小排序的规律,并在观察、操作中体验发现的快乐。 3、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幼儿操作材料(附后) 活动过程...

2019-12-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