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00字通用

发布时间:2022-12-24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讲的课学生们爱听,能学习的更好,一般来说,提升学生的效率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幼儿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00字通用”,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学习2、3、5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2、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4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活动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小朋友,还记得小熊维尼的请求吗?(课件出示:二年级二班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能帮我一个忙吗?我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那一天,我想请大家吃果子串。可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能不能帮帮忙,按照我的要求?(每串请串4颗果子,每桌小朋友串9串)

你完成了吗?

帮助了小熊维尼,你感到开心吗?(适机进行情感教育)

请仔细观察你们串的果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先请3名同学进行示范提问。

你们会看着果子提问了吗?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请四人小组试一试!需要帮助的小组请举手。(四人小组活动)

请2个四人小组来汇报活动成果。

师:谁来评一评,他俩说得怎么样?如果你们四人小组说得跟他们一样棒,请你送给自己一些掌声!你们小组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你帮助了别人,你感觉怎么样?

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课本第39页。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弄清余数概念。

难点:理解余数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国庆节,飞行大队举行了一次飞行表演(课件演示)

师:飞行员叔叔的表演精彩吗?

师:飞行员员除了有强健的身体,还有渊博的文化知识,他们知道二(3)班的同学个个

都非常聪明,出了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二、自主探究

出示第一个问题。

同学们能独立列式计算吗?

教师指名列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出示第二个问题。

请同学们用小棒表示飞机摆一摆,看看可以分成几组?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出示第三个问题。

请同学们把15根小棒分成5组,看看每组有几架飞机?

教师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出示第四小题。

请同学们继续用小棒来摆一

摆,老师看看谁能出色的完成这个任务。

完成后,教师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交代写法,帮助学生认识余数。交代读法。

议一议:

剩下的3架飞机还能再分吗?余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实践应用

今天,飞行员叔叔出的四道难题,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同学们能不能用解答这四道题的方法来解答其它的题呢?

出示第一道练习题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在课堂练习本上。

出示第二道练习题

师:同学们能独立完成这道题吗?

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4

时分的认识

教学内容:时、分的认识,97页

教学重点:钟面的认识,并认识钟面上的时刻,熟记1时=60分。

教学难点:几时几分的读写

教 具:实物钟、游戏卡片、多媒体课件、纸条、纸钟、口算纸

学 具: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师: 小朋友们,这个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如果我们珍惜它,好好地利用它,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不珍惜它,让它从身边悄悄地溜走,那么,什么事都干不成,请猜一猜,这是什么?(生:是时间)

师:很好,答案就是时间,他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但是,要掌握好时间,和时间交朋友,首先要认识它的单位,你们知道时间的单位有哪些吗?

(生:时、分、秒)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兄弟,哥哥叫时,弟弟叫分(板:时分的认识,齐读)

二、 新授

A、认识钟面

1、 师:在生活中有一位好朋友,能准确地告诉我们时间,猜一猜,它是谁?(钟表)

(出示纸钟)

师:你能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吗?(12个大格,小格,时针、分针、12个数字)

2、 数大格和小格

师: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几个大格?(12个)

请跟着老师一起数,数的时候从12开始,1、2..12

师:每个大格里面都有几个小格?(5个)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60个)我们一起来数一数,5个、10个、.60个。

3、 认识时针与分针

B 认识1分、1时

1、认识1分

师:这又细又长的分针是怎样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想一想,分针走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长?

(多媒体演示分针走动的动画)

师:能做出手势表示分针走的方向吗?

(让学生做出手势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符号 )

这样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齐读。

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长?(1分,贴出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

现在老师让大家听1分钟优美的音乐,感受1分钟到底有多长,请闭上眼睛。

(放音乐)

师:刚才,我们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了1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动动脑筋,在日常生活中,1分钟的时间除了可以听一段音乐,还可以干些什么事情呢?

(生举例:看一段文字、画画、写字)

师:大家的发言都非常精彩,原来在短短的1分钟里面,我们可以做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珍惜每1分钟的时间,从现在做起。

2、认识1时

师:分针是这样走的,时针又是怎样走的呢?请看

(多媒体演示)

师:时针走的方向和分针一样吗?(一样,也是顺时针方向)

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多长?(1时,板,读)

C、时分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分和1时,现在老师要考一考大家,请猜一猜,在钟面上,时针走的时候,分针会不会跟着走?(会)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多远?请你猜,请你.(2-3个)

师:要想知道正确的答案,请看:(教师出示实物钟)

现在时针和分针都从12出发,请仔细观察,时针从12走到1,分针走了多远?(教师演示)

师:现在时针和分针同时停止了,请告诉老师,刚才时针从12到1走了1大格,分针走了多远?(1圈,也就是60小格。)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小闹钟,先把时针和分针都拨到12,然后再拨动时针,观察时针走1大格,分针跟着走多远。)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时针走1大格,分针跟着走60小格,想一想,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几时?(1时)分针走60小格的时间是几分?(60分)

刚才,时针和分针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虽然他们走的路程不同,但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也就是说,1时和60分的关系怎么样?(相同)

(板:1时=60分)齐读后阅书。

师:小朋友们通过仔细看,想和猜,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认识了时间单位时与分,还知道了时与分之间的关系,下面我带大家来认识钟面上的时刻。

D、认识时刻

1、认识整时

(师拨动时针和分针,让时针指着1,分针指着12。)

师: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几?(时针指着1,分针指着12)

我们说这时的时刻是1时。(齐读:1时)

(师拨动时针和分针,让时针指着2,分针指着12)

你知道这时的时刻是几时吗?(2时)

(1)请你们说出钟面上的时间(教师拨出4时、8时.)

(2)请你拨出钟面上的整时。7时、5时

(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拨出,其余同学拿出小闹钟试拨)

(3)教学整时的写法:1:00、 2:00

学生练写。

2、认识几时几分

(师拨动时针和分针,让时针指着2,分针指着6)

师:现在时针指着几?(2)是几时?(2时)分针从12开始,走过了几小格?(30小格),是多少分?(30分)所以这时的时刻是多少?(2时30分,齐读 )

(师拨出4时40分,让学生说出。,再拨出几个时刻,让学生抢答)

(1)请学生用自己的小闹钟拨出几个时刻让同桌说出;然后老师在电脑出示几个钟面,让学生说出时刻;质疑;

(2)请学生拨出同桌所说的时刻;然后老师说出几个时刻让学生拨出;质疑;

(3)教学几时几分的写法,强调左边表示时,右边表示分,不够10分用0补写,让学生写出几个时刻;质疑。

三、 练习

1、提高性练习

(1)什么时候,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会重合在一起?(让学生先试拨,再回答)

(2)什么时候,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会成一直线?(让学生试拨,四人小组讨论再回答。)

2、游戏:找朋友

规则:5个学生手拿纸钟站讲台,轮流说:我的朋友在哪里?

其余学生如果手上的卡片时间和他相同的,便站起来说:在这里,( )时( )分

四:总结

师:今天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学习新知识,你能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让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总结:希望学习了这课以后,我们都能遵守时间,掌握好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了解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1克的具体观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学会简单的化聚。

3.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并渗透实践第一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克和重量单位的化聚。

2.难点:建立1克的具体观念。

3.关键:让学生亲自感知1克的重量。

三、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苹果、梨、天平、洗衣粉(1千克)、幻灯片、硬币、鸡蛋、台秤。

2.学具:洗衣粉、学生每人带10个2分硬币、一支粉笔、数粒黄豆。

四、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趣

1.师:今天小兔和小象要到小猫家做客,看看它们都带了些什么呢?(出示:苹果、梨)

小兔:我的苹果又大又圆,一定比你的梨重。

小象:我的梨比你的苹果高,一定比你的苹果重。

师:小朋友,你们说,苹果和梨哪个重呢?(议论)

怎么办?(用手掂一掂,学生意见不一)

2.到底谁重谁轻?光靠手掂很难说准确,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裁判,叫天平。

(二)指导探索

1.认识天平。

(1)师:它很像一个机器人,长着一对长长的手臂,两只大手托着两只盘子,叫秤盘,可以上下摆动。头上长着一根指针,当两边盘子里物品一样重时,指针就指向哪儿?(中间的刻度线)

(2)下面我们就来称一称,(把苹果和梨同时放到天平的两个盘子里),观察指针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指针向左偏,说明左边苹果的重量比右边的梨重)这跟小朋友玩过的什么差不多?(跷跷板)通过天平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2.认识重量单位克。

(1)天平除了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来称物体的重量。这时就要用到重量单位,我们已经学过的重量单位是什么?(千克)老师这里有1袋洗衣粉,大家看看它的重量是多少呢?(1千克)请每个小朋友轮流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板书:1千克)

(2)再请一些小朋友掂一掂苹果或梨的重量,有没有1千克那么重?师:不到1千克的物体重量,我们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生:克)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克。(板书:克的认识)

(3)那1克到底有多重呢?(出示)这是砝码,它用来称物品的重量,它们大小不一,标的刻度也是不一样的。有100克、50克、20克、10克、5克。再看横在这儿的叫游标,也可以帮助我们称物品的重量。老师把它移到1,就是(1克)。(板书)(克的单位符号g)(齐读)这是一个2分硬币,(轻轻地放到左边),你发现了什么?(一样重,一个2分硬币重1克)(板书:1克:1个2分硬币)

3.体会1克的实际重量。

(1)掂一掂:每人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很轻,有一丁点儿重,几乎没有感觉)

(2)称一称:在我们的桌上还有许多黄豆。大家拿出一个2分硬币和一粒黄豆,掂一掂,一粒黄豆有1克吗?(不到1克)那几粒黄豆的重量大约是1克呢?(小组合作试着称一称)

(巡视)师:大概几粒?(3粒、4粒、5粒)这样吧!老师请1位同学上来,轻轻地往里面放黄豆,看看放几粒的时候差不多1克重,好吗?(学生尝试放黄豆)指针在中间,看来,大概几粒黄豆是1克?(板书:5粒黄豆)把5粒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记住它的重量是多少?

4.感受几克、几十克等重量。

(1)师:老师还想称一下物体。把游标拨回0(出示鸡蛋)先猜猜看,鸡蛋大约有多重?可以拿起来掂一掂。

(2)看谁估计得比较准确呢?我们可以称一称。一般把物品放到这一边,(放好)砝码放到那一边。各小组商量一下,先放哪个砝码比较合适。这个砝码是多少呢?(50g)也就是说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每个小朋友轮流掂一掂。

(3)其实,我们身边很多物品都有把它的重量标出来。请大家把自己带来的物品的重量介绍给大家。

(4)刚才我们知道了很多物体的重量。现在我们用手去掂一掂,按次序轮过来,每人把每件物品都掂一遍。感觉到了吗?

(5)应用:估计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在()里填上千克或克。

梨盐啤酒排球

150()1()300()250()

5.克与千克的换算。

(1)(出示两件500克重的物品)刚才我们知道了这两件物品的重量都是500克,合起来一共是多少呢?怎么算?500克+500克=1000克。我们用台秤来称一称,看看一共有多重呢?(1千克)所以1千克和1000克,怎么样?(板书:1千克=1000克)(注意读法)

(2)那2千克等于多少克呢?(出示)为什么?

(生:因为1千克等于1000克,2千克就等于2000克。)(师:2千克里面有几个1000克?2个1000克就是2000克。)

(3)巩固:那么3千克=()克,1千克200克=()克呢?你是怎么想的?

(4)我们再来看看这瓶油,重3500克,相当于几千克几克?

A.想一想:3500克=()千克()克

B.你是怎样想的?

1000克=1千克,3500克里面有3个1000克还多500克,所以3500克=3千克500克。

(5)试一试:8000克=()千克(读准确),4208克=()千克()克

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6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第1课时数数(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课件或挂图)、计数器。

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

2、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顾旧知

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2、探索新知

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

(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课件(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说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

③填一填。

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20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2)认识一万。

①数一数。

教师:你会一千一千地数吗?谁来数数看?然后出示课件(或实物、挂图)演示,师生一起数一数。教师介绍计数单位“万”。

出示例2示意图。一摞纸是1000张,这里一共有多少张?学生在示意图上独立一千一千地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0、2000、3000??10000。

3、整体认知计数单位,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

(1)看一看、读一读。

教师出示计数单位对比图(第3页例3),让学生看着图,读一读:一、十、一百、一千、一万。

(2)拨一拨、说一说。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次体验一、十、一百、一千、一万产生的过程。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互相说一说。

()张1角是1元,()张1元是10元,()张10元是100元,10张100元是()元,10个一千元是()元。

(2)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4题,学生独立思考,试做。然后小组交流,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集体反馈,评价课堂活动。

[点评: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3)挑战题:看图思考。

10箱里面有多少个乒乓球?

四、课堂小结

教师: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

教师引导学生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也对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经验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描述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初步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1、螃蟹赛跑。

(课件展示),看!螃蟹选手们已经来到了起跑线上,要开始赛跑比赛。小朋友猜猜看,你认为哪一只螃蟹跑得比较快?(学生说出不同的意见。)

2.引入课题。

师:现在你们有不同的意见,这是很正常的。事实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是肯定的,它们一定会发生,或者不可能会发生;有些事情是不能肯定的,它们有可能会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活动体验,深入探究

过渡:那么哪些事件一定会发生,哪些事件不可能会发生,哪些事件可能会发生呢?这里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找一找其中的规律。首先,我们一起来做摸球游戏。

一摸球游戏

1、任意摸一个,全是红球。

(1)小朋友,袋子里面是什么颜色的球?(出示装有六个红球的透明塑料袋)

大家看到了,袋子里装的全是红球。现在老师把它装进一个布袋里,如果请小朋友从这个袋子里任意地摸一个球,注意:任意摸一个,就是不看口袋里,用手在口袋里把球搅拌一下,然后随便摸出一个。那么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呢?

指名学生来摸球(要求摸出后说说摸到的球是什么颜色),摸出后再放进口袋。

(2)(几人摸后)师:如果继续任意摸一个,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呢?能确定吗?为什么?

(3)小结:因为袋子里全是红球,(贴画)所以任意摸一个,摸出的一定是红球。(贴上一定是○)

2、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

(1)小朋友再来看这袋球,(出示装有3个黄球,3个绿球的透明塑料袋)里面有什么颜色的球呀?

老师也把它装在布袋子里,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师指着布袋说)在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能不能摸到红球呢?

(2)交流:谁来说一说,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能不能摸出红球?(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不能摸出红球。)你能肯定摸不出红球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在没有红球的袋里,(贴图)任意一个,不可能是红球。(贴上不可能是○)

2.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小组活动)

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能给合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发展学习有关方向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难点:根据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策略与方法: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材中创设了1路车站台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了1路车的路线图,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起点说出1路车所经过的地点,使学生看懂简单的路线图。以教材中的路线图为例,将往返路线、回家路线这一系列的认识路线和方向的教学活动融于春游这一大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在这样一个大情境中学会知识、认识路线,并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3教时

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

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和1个()组成的。

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

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3页授课日期__年__月__日__星期__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

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课本P43页第一题)

(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页第4题)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比,这样手脑并用,学生效果就更明显。

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3)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摆的圆片,在小组中讨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该怎样想?

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学生解答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1)

(2)

3、教学例3。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有3个2,那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2)师:如果只告诉我们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第二行有几个2?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3)小组讨论: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圆片,应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课本第76页:做一做练习。

先让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列式计算。

2、课本第78页第1题。

学生练习时,多举一些实例,结合操作学具,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3、小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知识?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案例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一个卡通形象,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动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学生活动,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有3个女同学,男同学的人数有2个3,那么我们就说男同学的人数是女同学的2倍。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地紧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借助直观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倍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倍的概念。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整节课的教学,都能围绕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的教学上,为了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第一行参照的数量都2,并且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通过直观形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时,也是学生借助直观演示,再结合以前所学生的知识,从而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认真看、动手摆、积极说,使学生的脑海里产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从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

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比较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这类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新课

1.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值日生把教室打扫得真干净。我很想知道我们班与别的班级相比较,卫生成绩处于第几名?

生:第二名。

生:第一名。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出示表格)

生:我们班最多16面。

师:用统计表很容易看出各班的卫生成绩。

3.师:那你还可以知道其他班得红旗情况吗?(表格下面被树遮住)

生:二(2)班比我们班少3面,

生:二(1)班比我们班少5面,

生:二(4)班比我们班少1面,

4.师:知道他们班红旗比我们班少,可以算出他们有多少面吗?(补上问题)

学生计算。

师:为什么这样算?同桌讨论一下。

甲生:我是这样想的:二(2)班比我们班少3面,就是.我们班多,我们班的面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二(2)班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二(2)班多的3面,从16面中去掉比二(2)班多的3面,剩下的就是和二(2)班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二(2)班面数。列式:16-3=13(面).

乙生:我是这样想的:假设我们班和二(2)班同样多都是16面,再去掉我们班比二(2)班多的3面,也就是二(2)班面数。列式:16-3=13(面).学

出示课件。再请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路.

5归纳.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你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可以把较大数分成两部分,去掉比较小数多的部分求出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也可以把较小数假设和较大数同样多,再去掉比较大数少的部分就是较小数.因此,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二、巩固练习.

师:比15少8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生:15-8=7,比15少8的数是7.

师:比30少6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生:30-6=24,比30少6的数是24.

(三)巩固反馈

1.拍手游戏.

(1)老师拍6下,同学们比老师少拍2下,同学们拍几下?

(2)同桌同学仿照上面的做法,进行拍手游戏.

2.出示书23页,做一做。

(1)国庆节促销,每个球优惠8元。

(2)让学生提出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把思考过程小声说给同学听一听.

(四)合作练习

幼儿园教案《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00字通用》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最新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提前把教案准备好。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和作业,您一定也对写好教案很感兴趣吧!在这里,你不妨读读最新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2022-12-16 阅读全文
  • 关于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 教师在课堂中应当要将准备工作做得尽量充分,教案要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进行编写。教案的形式不一样,细节也不一样。如何编写一份好的教案呢?请阅读由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你编辑的关于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2022-12-21 阅读全文
  • 关于最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500字集锦 幼儿教师教育网专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推荐内容。金秋的硕果离不开园丁的照顾,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在老师教学时,教案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教案可以增强教育活动的目的性,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最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12-18 阅读全文
  • 优选: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 册数:二年级下册教师姓名:任教班级: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教学计划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
    2022-05-17 阅读全文
  • [参考]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650字) 《镜像对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时(第69、70页内容)。教学目标1. 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2. 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教学重难点体会镜像对称...
    2022-05-12 阅读全文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提前把教案准备好。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和作业,您一定也对写好教案很感兴趣吧!在这里,你不妨读读最新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2022-12-16 阅读全文

教师在课堂中应当要将准备工作做得尽量充分,教案要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进行编写。教案的形式不一样,细节也不一样。如何编写一份好的教案呢?请阅读由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你编辑的关于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2022-12-21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专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推荐内容。金秋的硕果离不开园丁的照顾,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在老师教学时,教案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教案可以增强教育活动的目的性,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最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12-18 阅读全文

册数:二年级下册教师姓名:任教班级: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教学计划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

2022-05-17 阅读全文

《镜像对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时(第69、70页内容)。教学目标1. 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2. 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教学重难点体会镜像对称...

2022-05-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