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情绪行为观察分析与措施。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多动症患者的自卫行为分析”,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多动症儿童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行为异常和学习困难,常遭到老师的训斥,家长的打骂及同学们的讥笑讽刺、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习成绩下降,考试常常出现不及格。失败和挫折的经历使他们害怕再次遭到挫折,从而采取退缩、回避的方法作为自我防卫的措施,以试图改变处处受责难的局面。从而表现为拒绝学习,不做作业,逃避考试,甚至逃学。儿童的这种逃避行为常会被父母及老师认为有意对抗,从而加重处罚,增加了额外作业负担,更加重了多动症儿童的退缩回避行为。

(1)退缩、回避:多动症儿童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行为异常和学习困难,常遭到老师的训斥,家长的打骂及同学们的讥笑讽刺、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习成绩下降,考试常常出现不及格。失败和挫折的经历使他们害怕再次遭到挫折,从而采取退缩、回避的方法作为自我防卫的措施,以试图改变处处受责难的局面。从而表现为拒绝学习,不做作业,逃避考试,甚至逃学。儿童的这种逃避行为常会被父母及老师认为有意对抗,从而加重处罚,增加了额外作业负担,更加重了多动症儿童的退缩回避行为。

(2)幻想和孤独:由于多动症儿童在学校环境中得不到应有的乐趣,他们便会为自己创造一个幻想世界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满足,进而出现幻想及孤独症状,整日少言寡语、忧郁、自卑、失望,不与同学交往,甚至对母亲等也不予以交往、交谈。

(3)过度补偿行为:多动症儿童为了克服自卑情绪,以补偿自尊心受到的伤害,就会依仗自己的组织能力、体力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小团体,强制其他同学入伙,在课堂上起哄,欺负其他同学,对老师恶作剧,甚至斗殴。这种带有攻击性的举动,是用来显示自己的能力,从而否认自己的不足,补偿自身的缺陷。

(4)掩饰和否认:多动症儿童为了逃避责难,当老师和家长批评时就开玩笑,以阻止别人的注意力。有的多动症儿童完全否认自己的不良表现,把自己的成败归罪于家长的打骂。这种掩饰和否认行为都会无形中加重了多动症儿童的多动症状。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多动症症状:患者易出现食物过敏


(路透社医学新闻)据美国学者报道,对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症(ADHD)儿童,其发生食物过敏的几率是正常儿童的7倍。

华盛顿Georgetown大学医学中心的JosephA.Bellanti博士指出,食物过敏可能诱发儿童发生ADHD。

研究人员对17例7-10岁ADHD儿童进行了食物过敏原的致敏试验,结果发现56%的ADHD儿童试验阳性,而正常儿童中阳性率仅为6-8%。而且,当询问受检儿童及其父母是否对某些食物过敏时,4名父母(23.5%)称其孩子存在不良食物反应史。

Bellanti博士认为,食物过敏可能与儿童ADHD存在一定联系,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但是,美国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卫生研究院的David

Fassler博士指出,该研究样本较小,而且以往有关ADHD的许多研究不支持该结论,因此该结论有待于进行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多动症儿童常见的异常行为


孩子一天一天地长大,由整天抱在手中,变得会满地跑了,活泼灵动的身影,在爸爸妈妈的生命中飞扬。望着一天天长大的孩子,望着他们顽皮的身影,是否一种身为人父人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呢?但是,倘若孩子非常调皮,却也不能掉以轻心。

孩子异常调皮家长不能掉以轻心

四岁的静静是个顽皮的女孩子,特别当家里来了客人时,她显得更加活跃,一会儿蹿上了沙发,一会又在床上蹦高,把妈妈的劝告当成耳边风。对于女儿的过分调皮,妈妈有时也怀疑孩子患了多动症,但又觉得也许是因为孩子年纪太小,等长大了就好了。

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科专家杨健说,在学龄前,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顽皮不易区分,但上学后,差别就明显了。多动症儿童到了二三年级以后,学习变得格外吃力,他们上课精神不能集中,老师讲课听不进去,考试成绩差,此时才引起家长的注意,带着孩子到医院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多数患儿在服药治疗三年后才有可能效果,”杨大夫说,“而此时孩子小学快毕业了,功课也耽误了不少。”

多动症患儿长大后问题多

据北京地区1980年的调查,小学生中多动症的患病率为8.6%;而上海南市区1982年调查竟高达13.6%。多动症患儿男比女多,约为4—9:1。国内曾有人对1292名违法犯罪少年进行调查,发现978人在学龄期曾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75.53%。说明患多动症的儿童易产生心理问题、品行障碍,甚至违法犯罪。在国外,1/4—1/2的多动症患儿成年后有人格障碍、反社会行为、吸毒、易冲动、焦虑等。杨大夫分析,儿童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若患儿在学校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厌学、逃学、成绩下降,学不到更多的知识,长大后也会因基础知识的贫乏,难以学到生活必需的技能,导致就业困难,影响终生幸福。

在学校里,多动症儿童因惹是生非、不服老师管教、欺负小同学,经常受到家长的打骂,其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因而容易产生逆反、敌对心理而自暴自弃。走向社会后,这类孩子也会因为适应能力差、自控能力差,容易受社会不良影响而误入歧途。

(1)活动过多,但体育成绩很差。

这类孩子不论在任何场合都处于不停的活动状态中,如上课不断地做小动作,敲桌子,摇椅子,舔铅笔,切橡皮,撕纸头,拉同学头发等。平时走路急促,爱奔跑,经常无目的地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虽然这类孩子活泼好动,但体育成绩很差,如果老师考跳绳,那他肯定不及格。

(2)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常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则走神,老师讲课他听而不闻。做作业时边做边玩,随便涂改。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做事常有始无终。

(3)冲动任性。

这类孩子情绪极为不稳,不服管束,常惹是生非。高兴时又笑又叫,又唱又跳;当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常常发脾气。这种喜怒无常的表现,常使同学害怕他,不愿意接近他,致使他越来越不合群,久而久之可造成其逆反心理,常常发生自伤或伤人行为。

(4)学习困难。

这类孩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注意听讲,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未听清楚,以致做作业的时候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部分患儿可能有不同种类的认识功能障碍,如语言功能障碍、空间功能障碍、思维功能障碍等。

(5)行为异常。

这类孩子多伴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异常问题,如说谎、逃学、偷窃、离家出走等等。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不讲礼貌,欺负弱小,排斥他人,因此在同龄儿童中属于不受欢迎的人。

孩子反抗行为的分析与教育


有些孩子,反抗行为特别强,父母说东他偏说西,你让他干的事情他偏不干,你不让他干的事情,他偏要干,尤其是许多3~8岁的男孩子,更加普遍。孩子为什么有反抗行为呢?

一、孩子反抗行为的分析

怎样看待孩子的反抗行为呢?家长看到孩子这种表现,特别生气,觉得自己怎么摊上这么一个孩子,真是倒楣。

其实,孩子有反抗行为并不稀奇。心理学家认为,3岁幼儿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3岁孩子几乎是与“反抗”连结在一起的。这期间的幼儿正意味着人生第一次“危机来临”。此期间孩子不管什么事都要反对,无论叫他做什么,他都说“不”;即使自己喜欢的事物,只要别人先说或先做了,他就不高兴。当家长的对这类“反抗”要有正确认识;孩子并非故意反抗,他们是有理由而反抗的。1~2岁时,体力逐渐增强,到3岁时许多事情都可自己做了,他希望能把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但却被压制着,因而反抗;2~3岁幼儿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想法”,想把他们的“意欲”表现出来,但常被父母阻止和责骂,孩子的想法被成人社会的“规范”压制了,所以他不得不反抗。欲求不满足,常会发之于哭、嚷、生气,大人认为孩子太任性了。这时候的孩子就这样困扰在自己的意欲与社会规范的矛盾中,仿佛像个“小大人”了。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反抗行为是孩子必须经过的阶段,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心理学家曾在2~5岁儿童中挑选100名反抗性较强者,以及100名几乎看不出反抗性的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前者有84人意志较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和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后者仅有少数人意志较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作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反抗行为要有一个正确认识,不要生气,不要急躁。

二、怎样教育反抗行为强的孩子

那么,怎样才能引导、教育反抗行为强烈的孩子呢?教育孩子安然度过这个反抗期,就要让“自我服务”不偏离“唯我独尊”的意识,孩子的反抗便会自然地逐渐消失。如果强迫压制他的反抗,将会“内攻”,反抗心理一旦“内攻”,便长久蕴酿在孩子心里,甚至终使孩子一辈子成为“反抗儿”或懦弱儿。因此,对孩子的反抗行为,要多加以正确引导。

1.让孩子完成一件事情

“自我”心理使孩子什么都要自己做,只要情况许可,应尽量使他“如愿以偿”;鼓励孩子把一事从头到尾做完,即使成效不好,也要夸他几句。3岁孩子能把一事做完全是了不起的。例如穿鞋着衣,穿外套等均可训练。

2.让孩子帮忙做事

家长可让孩子帮助做简单的事,如“抹桌面”,虽然孩子不能把桌面抹得非常干净,但也要允许孩子去做。家长要注意他们尚不太关心做事是否完美的特点,例如,孩子戴歪了帽子,根本不愿意大人把它矫正过来,他做的事,很不愿意大人重新再做一次。孩子因为尝到自己可以同大人一样做事的满足,就可以保持很长时间的良好情绪。

3.凡事都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

不管做什么,家长要尽可能尊重孩子意见,不要过分干涉他,让孩子自己来。有些事情明知孩子不可能做得好,也让他去体验一次。例如:此期幼儿尚无“大小观念”,但有时却会吵着要把大洋娃娃装进一个比娃娃小的盒子里。成人不要一下就说“这样不行”,还是让他自己去试装一下,等他试过后就会“知难而退”。这些方法并非讨好孩子、迁就孩子,而是细心地启发。不要用压制他们来度过“反抗期”,只要坚持下去,不要多久,孩子便会有很大进步的。

育儿观念:幼儿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


育儿观念:幼儿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

一、行为概论

行为是人类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及具体的生活方式,它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在社会文化制度,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或对内环境因素刺激所作出的能动反应。

人们通过行为与外部世界进行联系,实现相互作用,进而适应外部世界,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受个体发展水平所限以及周边环境的变化,人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进而通过各种不当的行为表现出来。

幼儿不当行为涉及幼儿生活和学习等诸多方面,对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形成巨大的威协。要矫正不当行为,首先需要弄清楚行为的来源。

二、行为观察与行为矫正

观察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幼儿行为观察是研究者有目的地运用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获得研究资料的过程。研究者通过幼儿行为观察,可以对幼儿的个性、需要、兴趣等不同方面进行了解,以便调整教育行为和教育策略。幼儿行为是解开幼儿行为密码的一把钥匙。

三、幼儿生活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

陶行知说过:“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在这一阶段中,幼儿的很多行为都行以养成,逐步定型为习惯进行伴随其终身,如幼儿的卫生、进餐和学习等,将对幼儿未来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其中,生活行为直接关乎幼儿的生活质量和文明修养。是学前阶段重点培养的任务之一。幼儿的生活行为是指幼儿在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具体包括的内容涉及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纲要》中明确指出:“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康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应通过幼儿园的教育和家庭的通力合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教育工作:

1.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样的生活行为习惯是好习惯

2.栓视自身行为是不是幼儿的好榜样

3.注重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方法

4.家园合作为幼儿提供连贯的教育环境

四、幼儿的学习分析与教育对策

对于幼儿来说,学习重点不应该是书本知识,而是以知识做载体帮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学业表现、语言能力、适应行为、社会情绪与行为等。由此可见,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为幼儿上小学做准备,还要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加德纳的研究成果让我们知道,人人都能够合理和利用七种不同的智力,使自己有所成就。

1.语言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身体运动智力

6.交际智力

7.自省智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必苛求幼儿样样精通。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测试能够衡量或预测出人的智力潜能,对于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教师不能单凭幼儿的暂时行为就定义幼儿智商高低,因为幼儿是发展中的人,潜能还有待于开发,教师的责任就是相信幼儿,尊重幼儿的智力结构,认同幼儿学习模式,因势利寻让每一位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

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

1.视觉型学习方式

2.听觉型学习方式

3.运动型学习方式

五、幼儿社会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

幼儿园是儿童从家庭走入社会的第一站,交往范围逐渐扩大,儿童的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案例中的幼儿已经萌发了社会行为的意识,他们在积极地尝试解决发生的问题,教师应牢牢抓住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敏感期,帮助其顺利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渡。

幼儿社会行为指导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基础性原则

3.生活性原则

4.游戏性原则

5.强化性原则

六、幼儿品格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已经开始显示出他们自身的品格了。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李得曾经说过:“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能拥有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品格;播下你的良好品格,你就能收获良好的命运。”幼儿期间,教师应培养幼儿哪些品格呢?

1.合作的品格

2.守时的品格

3.信任的品格

4.接纳的品格

5.明辨的品格

6.超越的品格

7.孝敬的品格

8.服从的品格

9.仁爱的品格

10.毅力的品格

七、幼儿情绪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及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得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对幼儿而言,对一件玩具表现出是喜欢不是厌恶,对一只小动物表现出是亲近还是恐惧,对一种行为表现出是快乐还是愤怒等都是情绪。情绪是幼儿适应生存重要的心理工具,不同的情绪激发,会驱使幼儿做出不同的行为。

教师如何帮助幼儿学习情绪管理?

第一步,帮助幼儿识别自己的各种情绪。

第二步,认同幼儿的情绪。

第三步,正确面对情绪。

总之,幼儿阶段是情绪培养的关键期,关系到以后智力、意识和整个人格的发展。这一时期,幼儿的情绪不稳定,智力活动和行为很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和影响。因此,关注幼儿的情绪发展,培养幼儿控制、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至关重要。

八、幼儿异常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

在幼儿群体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行为异常的孩子,他们承受着这些异常行为所带来的困扰,不能同正常孩子一样快乐地生活。异常行为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既难过又无法控制的事情;对于家长来说,要付出比正常孩子的父母更多的爱和努力;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件件的小麻烦事。所以对于行为异常幼儿,教师要不嫌弃、不放弃,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让孩子能够融入集体之中,并使其行为得到逐步控制和调整。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多动症患者的自卫行为分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情绪行为观察分析与措施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多动症症状:患者易出现食物过敏 (路透社医学新闻)据美国学者报道,对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症(ADHD)儿童,其发生食物过敏的几率是正常儿童的7倍。 华盛顿Georgetown大学医学中心的JosephA.Bellanti博士指出,食...
    2022-03-02 阅读全文
  • 多动症儿童常见的异常行为 孩子一天一天地长大,由整天抱在手中,变得会满地跑了,活泼灵动的身影,在爸爸妈妈的生命中飞扬。望着一天天长大的孩子,望着他们顽皮的身影,是否一种身为人父人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呢?但是,倘若孩子非常调皮,却...
    2022-04-09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 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 一、研究前个案分析 我在一幼儿园小班实习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儿李廷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
    2021-05-18 阅读全文
  • 小超市游戏行为分析 今天瑶瑶仍在小超市游戏,她正在教欣欣和靖靖摆货架上的物品。她看见欣欣把饮料瓶放在了巧克力盒旁,急忙大叫:“你不能把饮料瓶放在那儿,那儿是放巧克力的。”欣欣听了,眼睛一瞪说:“放那儿有什么要紧,你烦死了...
    2021-04-20 阅读全文
  • 孩子反抗行为的分析与教育 有些孩子,反抗行为特别强,父母说东他偏说西,你让他干的事情他偏不干,你不让他干的事情,他偏要干,尤其是许多3~8岁的男孩子,更加普遍。孩子为什么有反抗行为呢? 一、孩子反抗行为的分析 怎样看待孩子的反...
    2022-01-18 阅读全文

(路透社医学新闻)据美国学者报道,对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症(ADHD)儿童,其发生食物过敏的几率是正常儿童的7倍。 华盛顿Georgetown大学医学中心的JosephA.Bellanti博士指出,食...

2022-03-02 阅读全文

孩子一天一天地长大,由整天抱在手中,变得会满地跑了,活泼灵动的身影,在爸爸妈妈的生命中飞扬。望着一天天长大的孩子,望着他们顽皮的身影,是否一种身为人父人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呢?但是,倘若孩子非常调皮,却...

2022-04-09 阅读全文

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 一、研究前个案分析 我在一幼儿园小班实习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儿李廷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

2021-05-18 阅读全文

今天瑶瑶仍在小超市游戏,她正在教欣欣和靖靖摆货架上的物品。她看见欣欣把饮料瓶放在了巧克力盒旁,急忙大叫:“你不能把饮料瓶放在那儿,那儿是放巧克力的。”欣欣听了,眼睛一瞪说:“放那儿有什么要紧,你烦死了...

2021-04-20 阅读全文

有些孩子,反抗行为特别强,父母说东他偏说西,你让他干的事情他偏不干,你不让他干的事情,他偏要干,尤其是许多3~8岁的男孩子,更加普遍。孩子为什么有反抗行为呢? 一、孩子反抗行为的分析 怎样看待孩子的反...

2022-01-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