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心得。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孩子也有社交困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KK的妈妈这几天觉得,KK似乎在幼儿园里遇到了什么难解的问题。有一天,KK回家时眼睛红红的,显得很不开心。妈妈问她怎么了,KK只说是“和小朋友闹了别扭”。4岁的孩子也可能有烦恼吗?事实上,人都是社会的动物,小朋友也是有烦恼的,在幼儿园或学校的大范围里,则可以被称为“社交困惑”。

现象实录:

也许很多家长都没注意到,小孩子也有他们的社交困惑。记者采访发现,他们不但有困惑,而且还挺影响情绪呢。

困惑一:好朋友也会背叛?

今年6岁的琳琳在幼儿园里有一个一直非常要好的朋友小佳,两个人经常一起玩,谁带了什么好吃的也一起分享,琳琳有时候不小心摔了,小佳还帮琳琳揉腿呢。可最近,琳琳午睡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最喜欢的Hello

kitty橡皮筋不见了,那可是妈妈去日本时走了好多地方替她买到的,琳琳平时都不很舍得戴呢,这一丢,可让琳琳难过极了。老师帮着琳琳找,也问了其他小朋友,却很久都没找到,结果过了几天老师终于发现,竟然是小佳“偷”拿了琳琳的橡皮筋,藏在了自己的枕头下面。问小佳的时候,小佳只说是“替琳琳保管的”。小孩子的事也许很难说清楚,但这次琳琳真的觉得很纳闷:最好的朋友怎么会拿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呢?

困惑二:不想去幼儿园

小新4岁时才上幼儿园,之前一直由家里的奶奶带着。所以小新对于幼儿园的环境特别不适应,还是喜欢家里自由自在的生活。上幼儿园的头几天,小新总是哭鼻子,而老师怎么劝也劝不好,就吓唬小新说:“你再哭就把你扔到楼下去”,还让其他小朋友一起说小新是个“爱哭精”。结果,小新不但没有喜欢上幼儿园,反而对于去幼儿园产生了更大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困惑三:被大家“孤立”了

林小姐来信诉说了自己的烦恼:“我儿子今年5岁,平时很活泼的,无论在家里和幼儿园都跟小朋友很玩得来,可是前几天我看见他自己一个人在幼儿园的健身架旁边发呆,孤零零地看着其他小朋友,没跟他们一起玩。我觉得好奇怪,就问他,结果儿子说某某叫别的小朋友不要跟他玩。唉,这么小的孩子就会这一套了?”

困惑四:不擅交际怎么办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家长都为孩子的“害羞”而困惑,有的小朋友“上厕所都不敢和老师说,平时也是自己一个人躲在一边玩,别的小朋友找他玩也不搭理”。有的小朋友“很怕生,一有叔叔阿姨逗他,他就哭个不停”。有的小朋友明明“很开朗”,却“常常一个人,没人找他玩”。让家长们很担心。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好方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日常生活中,细心的父母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让孩子学习与陌生人说话

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吃亏、学坏,认为还是关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与人接触传染疾病,情愿将孩子闭门独处。

事实是,只有与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不安全的。所以父母应该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放手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玩耍,让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譬如:和经常左邻右舍打个招呼,问个好;和熟悉的、性情温和的、年龄稍大几岁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再慢慢过渡到走亲访友,去公园和同伴嬉戏,利用乘车、散步的机会和陌生人接触等。

引导孩子购物

3至7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购物。例如让他买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孩子在与售货员交流的时候,也学习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如果孩子一开始有困难的话,妈妈可以在一边鼓励,教孩子说“请售货员阿姨拿一下那个玩具狗”、“请问要付多少钱”、“谢谢”等话,渐渐地让孩子自己能开口说。

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

现代父母常有一个误区,就是想时刻保持一个整齐完好的家。所以,父母们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邀请左邻右舍的小朋友来家玩,最多也是在小区里简单交往。如果父母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孩子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处理游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纠纷。

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小朋友家去做客

孩子的交往也如同成人的交往,既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两者同样重要。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给别人添麻烦,您可以让孩子带些小礼物去小朋友家,这样既周到、也礼貌,还能让孩子学会分享。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如果您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有些孩子喜欢和比自己小一点的孩子玩,有些孩子喜欢和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玩。

有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如果和比他大一些的孩子玩会吃亏,就限制自己的孩子和大孩子玩。但事实更可能是:孩子与比自己大些的孩子玩耍能学习小哥哥小姐姐的交往方式;与比自己小一些的孩子交往又可能学会了照料别人。

所以,请您充分尊重孩子,赋予孩子自由选择小朋友的权利,您只需在必要的情况下帮助做些参考。

带孩子到处走走

旅游能扩展孩子的交往范围,增加他的交往对象。同时,多走多看也会增加孩子对于异域文化或风俗的了解。

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形成谦虚有礼的行为方式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礼貌用语,如与人打招呼、接电话的用语,如何回答别人的问题、向他人问路、请教等等。

当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面前能够很好地使用礼貌用语的时候,通常会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这对增强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处。当孩子得到别人的赞扬和鼓励的时候,他也会更乐于交往,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动交往的机会,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修正交往中的不当行为

和大人们一样,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当行为,如欺负小朋友或者过分吝啬等。这些交往中的不当行为都可能使孩子在小朋友中不受欢迎。这时,父母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帮助他改进行为,重新获得持久的友情。

尊重孩子的交往个性

尽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孩子的成功和快乐都非常有益,但请您不要过分干涉孩子交往的方式。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不只是朋友数量上的增加。您应该知道,即使是个人独处,也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您的孩子愿意用他自己的方式与人交往,您就应该尊重他。

抓住孩子社交障碍的“元凶”


这是一个2岁多孩子的详细案例,说明了孩子几个时间段的行为表现特征,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8个月孩子由于想象力开始丰富,本来很小的事情被他们一想像就变得特别夸张、可怕,如果是敏感的孩子,这种体验就会更丰富;随着自我意识发展,到了2岁左右孩子会出现害羞的情绪,别说陌生人,就是见到熟人都会把头扭一边。这是孩子发展的正常现象,但家长因为不了解,不理解,不接纳,把自己“你要懂礼貌”的理念强加在孩子头上,长期的说教竟然把孩子逼成了社交封闭……宝宝社交障碍,“元凶”竟是家长在中心咨询,工作人员给我预约了这样一个孩子:2岁1个月的女孩乐乐(化名),年前一直都很好,过年后怎么都不进中心。最近几个月好点了,能来上课了,可是只要有人靠近,她就抱父母大腿,和她打招呼,乐乐会把脸扭到一边不看人,连上课的老师想靠近她都不行。看来情况很严重啊!在中心见到了乐乐,果真如见面所说的,我和她打招呼她直接缩回姥姥身边,我在她身边玩各种大球来吸引她的注意力,她也不过来,反而只要我看她一眼,她就马上停止手上的任何游戏回到姥姥身边。大人不行,那就上小孩!我让小七在她身边玩,她居然不但没有模仿行为,还紧张地躲开小七,死死拽住姥姥的衣角。而全程姥姥都在不停地说“快去,Kelly老师和你打招呼呢…你去和老师玩…你看,老师那个球很好玩吧…别躲在姥姥身边,这样不礼貌,老师一直在和你打招呼呢…”“快去,小妹妹玩得多好啊,你也吊高高一个…你都是姐姐了,妹妹做得那么好,你会不会啊…”我觉得再观察下去没有更多进展,于是请姥爷过来看孩子,领着姥姥进屋里谈。就在这时,乐乐被一旁小姐姐的玩具吸引,拉着姥爷的手站在半米远处观看。虽然能感觉到她真的很想玩,但她就这么静静地拉着姥爷的手站着,像有什么东西无形地拦住了她。我感觉机会来了!于是请姥姥过去做了一个小小的动作,乐乐竟然马上坐了下来!我顺势又请奶奶做了一个动作,乐乐居然开始和姐姐一起玩起玩具了!!(想知道吗,妙招最后会揭晓)我心里有了答案,请姥姥进屋详聊。在后来的交流中,很多细节浮出水面,乐乐出现现在的情况一点都不意外:据姥姥讲乐乐之前性格挺好,年后突然就怕人,一算年龄,当时她大概18个月左右。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想象力开始丰富,于是本来很小的事情被他们一想像就变得特别夸张、可怕,如果是敏感的孩子,这种体验就会更丰富,会比一般的孩子表现得更明显。小七就属于这样敏感的孩子。在她18个月的时候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形:路边车子一响,她就能吓得发抖;买菜的爷爷离着有10米远,她就紧张地要“抱抱”;如果哪里有装修的声音,那是绝对把我搂得很紧很紧。我了解到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会经历的一个阶段,所以没有给小七太大压力,她感到害怕的时候我就带她离开,然后告诉她“那个只是汽车要开的声音,不用害怕,你要是觉得紧张,可以靠在妈妈肩膀上,妈妈会保护你。”就这样过了一个半月左右,小七的“害怕”阶段终于顺利度过。乐乐在这个阶段就没有那么幸运。听姥姥描述,当乐乐见人不打招呼,还把脸扭一边时,她会觉得孩子很不懂礼貌,于是就会教育她:“宝宝,你这样不行啊,不对啊,见到人怎么可以不打招呼呢!”原来孩子还只会抱大腿或要抱抱,最近几个月,孩子竟然一出门就绕远道,直接避开可能会见到大人小孩的地方。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随着孩子2岁自我意识发展,孩子会生发出害羞的情绪,原来见到别人(哪怕是熟人,和7、8个月的认生不一样)都会打招呼,现在却恨不得各种躲,恨不得马上和对方说“bye bye”。孩子心里想的是:你别看我了,再看人家都害羞了!在乐乐18个月出现害怕情绪的时候,家长没有及时疏导,那会儿在社交上出现了个槛,加上到2岁左右开始害羞了,乐乐姥姥没有理解孩子的心理,逼着孩子打招呼,不打招呼就训斥,说个没完。乐乐当然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但姥姥的说教让她很难受,为了避免这种难受,叛逆期的她干脆选择“我走别的路,这样我就不用和别人打招呼了,我就不会挨姥姥训了。”久而久之,因为打招呼就会引起不愉快,那我干脆把自己封闭起来。这是一种对抗家长的自我保护。玩耍本是孩子的天性,看到姐姐玩的玩具,乐乐心中有千万种想玩,这种想法在心里奔腾,跳跃,但因为姥姥的说教, 乐乐已经被这种自我封闭绑住,和家长的对抗竟然战胜了玩的天性!玩的天性都可以因为对抗而压制,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改变,乐乐在意识层面慢慢就不能感觉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她会愤怒、会无助,这种情绪会藏在潜意识里,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在此,我也解开了姥姥的几个心结:1、孩子不和别人打招呼,特别是很熟的人,别人会说家长没教好。“您也是姥姥,您的朋友也会带着孙子孙女下楼玩耍,如果几次没有和您打招呼,您会记恨吗?”“那倒不会。”“所以不打招呼别人是不会在意的,您的心态调整好了,就没事啦~~帮助她度过这个时期,乐乐会是个懂礼貌的孩子。”2、想把孩子下个月送幼儿园,让她提前适应适应。“据我观察,乐乐其他方面发育都挺不错的,唯独社交。幼儿园是个集体环境,需要孩子具备基本社交技能,现在乐乐在社交上已经有个槛了,如果不给她疏通,去了幼儿园说不定会给她加很多槛,到时候反而得不偿失。”“这样啊,那我要考虑考虑。”我该怎么做能帮孩子消灭这个槛呢?“方法很简单。”1、调整您和家人的心态,不把乐乐不和人打招呼的事情看得太重,让乐乐自己解压,走出自我封闭。这时为了让对方不难堪,可以说“乐乐,不着急,我们准备好了再和奶奶打招呼”,如果乐乐就是不说话,那就和对方说“不好意思,孩子今天还没准备好”,相信能得到对方的理解。2、少说教,多给乐乐做示范。在观察时,我让您拉着乐乐手坐在小姐姐的玩具旁边,她是不是马上就坐下了?说明她需要您告诉她这个可以做,紧接下来我又让您给她示范怎么玩这个玩具,她就知道怎么做了,您示范几次之后她不是就拿起了小笔在那画?”(当当当,答案揭晓)打个结:18个月左右孩子想象力开始丰富,于是敏感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各种无缘由的“害怕”,这个时候就要接纳他们的害怕,帮助他们找到原因,打破太过丰富的想象:宝宝,你看,老奶奶不会特别在意你的,她只是买菜路过,没有你想的那么可怕;到了2岁左右随着孩子自我意识发展,会出现害羞的情绪,不和别人(哪怕是曾经的熟人)打招呼是非常正常的,不要强迫,“宝宝,你准备好了和叔叔打招呼吗?”“今天还没准备好啊,那下次再打招呼吧,和叔叔说bye bye 好吧?”乐乐就是卡在了这两个槛上,才会出现这样的社交封闭,希望看完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管住自己训斥孩子的嘴,给他们理解,帮助他们度过这个时期。文中涉及到几个孩子的成长规律,7、8个月后开始认生;1岁半后想象力开始丰富,变得敏感、害怕;2岁左右进入自我意识期后,开始变的害羞这都是孩子成长的表现、认知能力的提升,只要家长不将其视为问题、强化问题、制造问题。能做到接纳孩子,适时的给予恰当引导,就不会成为问题,最怕的就是家长制造出来的问题如给孩子贴标签:这孩子害羞、胆小、越大越酸了……孩子小时候对自己的认知主要是来自于成人对自己的评价。给孩子贴了什么标签,孩子基本就认为自己是什么样子,最后就真的成了这个样子即便家长不了解、记不住,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哪些规律、特点、表现。但只要能做到从心里真正的尊重孩子、接纳孩子,相信孩子是天生向善的,别总盯着孩子的表现,多关注孩子行为表现背后的诉求,也能避免总是自己制造出更多问题

您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困惑?


昨晚和妈妈的一番长谈,让我彻底被震惊了。起因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妈妈叙述了孩子在老师和同学心中的现状,班主任和其他老师见到放学接孩子的妈妈时,一脸的无可奈何和不断的摇头,说孩子上课从来不听讲,不知道神游到什么地方去了,经常不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好不容易看到孩子举手回答问题,赶忙叫起来,让孩子回答,结果,孩子站起来大声说:某某同学上课脱鞋。老师顿时被气得七窍生烟。

孩子现在二年级,其他同学的家长,早早的给孩子报巨额的补习费上各种补习班,某某家长,为了孩子上好初中,一个暑期班就缴了6万的学费;某某家长,知道孩子学习不好,早早的去了美国,确定了孩子将来留学美国的学校,某某家长,早早就安排好了高中的去向。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不好,连和其他同学玩的权利都没有,干脆没有同学和他玩,和他玩的几个同学都是学习不好的同学。在别的孩子眼中,只愿意和学习好的同学玩,孩子这样的情况,已经被孤立了。你又没有能力给孩子选择学校,你又掏不起高额的补习费,你只有放任孩子。孩子学习不好,你不关心,孩子撒谎,你觉得没什么,孩子就一心想着打游戏,你从来不管。孩子未来怎么办?不要让孩子到了40多岁的时候还活成你这个样子。孩子是男孩,他是要对未来的家庭付责任的,不要让孩子将来埋怨你,爸爸,我小的时候,你为什么不管管我?我也不至于活成现在这幅样子。请你醒醒吧。

是我固执吗?是我心中的教育理念出问题了吗?是我认可的建立孩子的自尊体系的逻辑出了问题了吗?

扪心自问,我觉得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期间,学习成绩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起他自觉,找寻自己内心能量的源泉,更我重要。玩游戏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管理自己时间的能力。撒谎不重要,他感觉到有压力,很多时候父母的皮肉教训孩子也不在乎,他只是会痛一会,而他想避免的是父母无休止的唠叨。

举例一:

有一次周末,我们全家人去逛街,难得大家都很清闲,回家后打算包饺子,可是时间稍微晚点了,我和老公一起动手,我负责和面,老公负责择韭菜。

老公认为好不容易全家人周末在家休闲,他很享受这种生活,一边看电视,一边悠闲地择菜。可是我着急,心里认为时间晚了,还不快点择,还在那看电视,于是就催他:“老公,快点择,别看电视了。”老公不答话,继续边看边择,我又催的时候,他有点情绪了。

后来他说本来自己干得挺开心,我一催他,感觉好像是在为我干活,有些抵触,从而就会择菜择得更慢。

细想挺有道理,如果我在干活,旁边有人一直催我,甚至挑我点毛病,我心里肯定也会不舒服,而且可能还会说:“你干的好,你来干!”

大人和孩子是一样的,他们也需要尊重,需要掌握主动权,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做事。

而在反思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在孩子教育中,我确实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陪孩子读书。之前孩子小的时候,我总坚持给孩子讲故事,当时还特别得意自己的耐心,但是,有一个重大的失误是:我用的都是没有文字,只有图案的《父与子》,期初我还觉得自己讲解的很过瘾,每一次都用自己的想象来给孩子不重样的讲解。现在反思有巨大的问题,因为没有把孩子的注意力或者是好奇心引导到文字上来,从而提高他阅读的好奇心。

为了对比,我们来看看尹建莉老师的做法:

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

我想,对于白纸一样纯洁的孩子来说,任何词汇于他都是全新的。我们认为“通俗”的或“不通俗”的,于他来说其实都一样。“大灰狼悠闲地散步”和“大灰狼慢慢地走路”,在刚学说话的孩子听来,并不觉得哪个更难理解。我们最初灌输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了什么。

有的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怕孩子听不懂,把书面语转化成通俗的口语,这其实没必要。正如一个从小讲汉语的人面对英语时会为难,而一个从小听英语的孩子却从不觉得听英语是件困难的事一样。所以千万不要担心,孩子天性中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给他“读”或给他“讲”,对他来说同样有吸引力。

我给圆圆讲故事始于她一周岁前,不知最初给圆圆读书时她听懂没有,但我每次给她读书时,她都听得如醉如痴,明亮的双眸里充满愉悦的光泽。我给她买的书被我们一遍遍地读着,每次我都一字字指着读,到圆圆开始说话,就跟着咿咿呀呀地鹦鹉学舌,越来越能把妈妈给讲的故事一句句地背出来,还经常自己装模作样地读书。

清楚地记得在圆圆一岁八个月时,爸爸的同事来串门,圆圆站在叔叔身边给自己讲故事,很投入地读着《丑小鸭》。她用小手指着书上的字,一字字读道:“小鸭孤零零的,无精打采地走到河边……”她一页一页地翻着,“读”得基本上一字不差。叔叔见状大为惊奇,以为她识字。

我笑说:“哪里,她把我给她读的内容都背会了。”她当时肯定没有文字的概念,估计她当时并不知道嘴里的念念有词和手指所指有什么关系,只是在机械地模仿妈妈讲故事时的声音和动作。

就这样,我一直以“读”的方式给圆圆讲故事,并注意声情并茂。随着她慢慢长大,我发现以“读”代“讲”丝毫不影响她的理解,还丰富了她的语言词汇。她在说话间总是能找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很少有小孩子那种想要表达却不知如何说,或者词不达意的困难。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她开始认识一些字了,这使我确信了“读书”的好处。

于是又进一步,从由我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改成由她指着我来读。她指到哪,我读到哪。逐渐地,圆圆理解了文字的作用,把故事与文字联系到了一起。文字在她的眼里一点也不空洞枯燥,文字是有内容的,文字就是故事,是有趣而生动的。

同时,当我们带她到公共场所时,总是不失时机地指给她一些文字看,比如在火车站我给她读“禁止吸烟”,告诉她这里人很多,空气不好,这个牌子告诉大家不要在这里吸烟;逛动物园时一起读指示路牌,然后我们就找到了想要看的动物;进了百货商场,先一起看购物导示牌,顺利地直奔我们要去的楼层。

天长日久,圆圆养成一种习惯,看到字就想读出来。每次我带她乘公共汽车时,她都会一路不停地读着马路两旁看到的店铺名和广告牌,不认识的字就问我,我也总是兴致勃勃地和她一起读那些招牌,读到一些有趣的店名,我们还会一起谈论一下。

没统计过圆圆在什么时候认识了多少字,凭印象,她在五岁以前认识的字都是零零散散的,不会自己看书,总是由我来给她讲。五岁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也许是某个偶然因素促成,比如说她要我给讲故事,而我说没时间,让她先自己看吧,于是她开始自己看书了。

对书中内容的强烈好奇,使她顾不上文字的生疏,囫囵吞枣看个大概,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我及时夸奖她识了那么多字,会自己看书,再把她不认识的字给她读一读,这个故事就被她吸收了——她从完全个人的阅读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自此有点一发不可收的势头,书越读越多,字也越认越多。

圆圆到小学二年级后,阅读能力就相当于中学生的水平。当班里绝大多数同学还在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生字的时候,她已开始一本接一本地读长篇小说了。

当然她也常常读错别字,以至于我们戏称她为“白字大王”。我提醒她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爸爸妈妈,她因为急于读故事,不影响理解的字一般都不问我们,我们也不在意,随她的便。

事实上,读得多了,许多“白字”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到圆圆十周岁小学毕业时,她已读完了金庸全部的武侠小说,十四部共约三四十本;郑渊洁系列童话故事数本;此外还有外国名著如《简爱》《鲁滨逊漂流记》及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等,其他零散的儿童文学书籍以及各类报刊杂志则不计其数。

由于圆圆读的书多,理解力好,所以其他各门功课也都很优秀,学习上始终很轻松。她读完小学二年级,直接读小学四年级,仍然是班里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她在班里岁数最小,但她做事的成熟度及认识问题的水平,却仿佛比实际年龄大几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 P Ausubel)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提出“有意义学习”,这是一个和“机械学习”相对立的概念。他的重要论断是:有意义学习才是有价值的。依据他的理论,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所以是低效学习。

而把识字和阅读割开了,可能会早早地破坏孩子识字的兴趣和自信心。

总结一下: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中,游戏、电视、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注意听讲,本质上都是因为割裂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把本应该很美的文字割裂成了一个个枯燥的形容词,名词,动词或语法,而孩子们无法体会到组合成故事的美感时,自然会把注意力投射在别的易吸引他的地方。

家长教育孩子的困惑是什么


我想,家庭教育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家长的理念不对。

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但结果会比较统一,就是跟孩子无法交流。造成代沟的出现。

我感觉,家长也是需要学习的。不是因为是家长说的都正确。主动学习之后,才会发现,不仅在知识方面。

所以,理念不对不怕,主动去学去改变,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有希望改变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孩子成长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与家庭教育缺失有关。一些孩子虽然得到了父母物质上的溺爱,却又陷入情感交流上的贫乏。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误区?有何破解良方?

管吃管穿管不了“心病” “非职业”家长“无证上岗”

“吃好,穿好,上最好的学校”,这是王先生的教子经,也是大部分家长认同的教育方法。这些家长认为,做一个好家长,就是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翟红娟老师认为这种教育方法有失偏颇,她说:“父母要明确自己的教育地位和责任,你不仅是孩子的保姆,还是第一任启蒙老师。”因此,她建议家长在嘘寒问暖之外,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由于父母没通过培训便在家长这个“职位”上走马上任,以致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有些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林女士的儿子在一所寄宿制学校读初中,一个月回家一次。“我现在天天都在担心他,一个人在外面有没有吃饱穿暖?碰到什么困难没有?”为此,林女士每天给儿子打一个电话。

有些家长则是对孩子的不良嗜好无能为力。孙女士自认是个失败的妈妈,因为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却连自己的儿子都教育不好。虽然戒网瘾机构鱼龙混杂,但教子无方的她只好病急乱投医,狠心把儿子送进一家戒网瘾机构,希望通过强化体力劳动尽快把这棵长歪了的小“树苗”扶正。

还有些家长是因为无法与孩子沟通而发愁。“每天都为了孩子忙乎,可孩子还是对我爱理不理。”家长辛苦,孩子却不领情:“整天只知道问分分分,你最关心的是分,不是你孩子。”甚至有无奈的家长表示:“谁能帮我教育孩子?出多少钱都可以。”

“替不了”的爹妈“顾不上”的学校 谁来补齐家庭教育短板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青少年时期性格、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此过程中,家长的作用又无可替代。”石家庄市十五中班主任张丽表示,相同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在性格、交往、学习等多方面表现出较大差距,这跟父母的言谈举止和对子女的教育方法有很大关系,因此家长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石家庄市十五中教育处主任张寿明说:“家长不能把学校当成托儿所,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家长要多和老师沟通,及时根据孩子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有些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落后,方法不够科学,而学校又不可能替代家长。”据翟红娟老师介绍,为了解决家长不会教的问题,目前国内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专门为家长传授教育知识。

翟红娟说,家长学校一般有面授、网上家长学校、广播家长学校、电视家长学校四种形式。有些家长学校还自编了教材,我省的省家长学校组织编写的《家庭教育手册》就是其中较完备的一套。

是否有必要上家长学校,家长学校的实际教学效果如何,是当前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对此,省家长学校张艳辉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孩子染上坏习惯就像生病一样,刚发现症状时不去医院诊治,等到晚期就难办了。”参加过家长学校的一位家长对笔者说:“以前孩子总和我对着干,我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听老师讲完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后,我试着和他交流了几次,没想到我们爷俩居然能心平气和地谈话了。”据这位家长介绍,在家长学校,能得到教育专家权威指导,听优秀家长介绍经验,还能和其他家长一起讨论好的教育方法,很有针对性。

成人教育还是义务教育? 家长学校“夹缝求生”

教学方式形式各异,专业教材针对性强,可家长学校的发展却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乐观。据省家长学校张艳辉介绍,全省有1000万中小学学生家长,但进入家长学校学习的只有1%左右。

根据相关文件,家长学校是“为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而组织的成人教育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中小学、幼儿园主办,校务委员会负责家长学校的管理”。属于成人教育机构,却脱胎于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注定家长学校在成人教育和义务教育之间有扯不清的渊源。身份不明,家长学校一“出生”便预示了其尴尬处境。

“根据义务教育全免政策规定,如果被界定为义务教育性质,那么家长学校绝对不能收一分钱。但实际上,家长学校的学员为家长也就是成年人,理应按照成人教育政策对待。”虽然据有关规定,“家长学校的办学经费,除主办单位和主管部门下拨外,可不以营利为目的,收取少量的办学经费,同时可筹措社会资金”,但目前资金压力仍让家长学校运营捉襟见肘。据家长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省家长学校中的广播和电视部分由省财政拨款,但慈善机构承诺的慈善基金目前还没到位。为了维持运营,学校向每位家长每年收取50元钱,包括一本教材、一年每周发行的家庭教育报、一张网络课堂上网卡和一年8节课。然而就是和成本相当的这50元钱,却引发颇多争议。个别家长抱怨:“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教育不好就是老师的问题,怎么还让我掏钱来学习?”

专业师资的匮乏也是家庭教育面临的一大瓶颈。家长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类高校中并未设置家庭教育专业,从事家庭教育培训工作的人员也多为教育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出身,家庭教育资格认定在国内也尚无统一标准。

电话拜年提高孩子社交能力


春节,给亲朋好友送一个问候,捎一句新年祝福,报一声平安,是联系亲情友谊必须的“人之常情”。年轻的父母们可利用这一最佳时机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利用“称呼”培养孩子亲情

孩子问候他人,就需要恰当的称呼。叔叔、阿姨、舅舅、姑姑等经常来往的熟悉的亲人,孩子称呼起来可能很熟练。但是不经常见的“祖辈”亲人或者不常见的朋友,让孩子称呼起来比较拗口。这就需要训练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用电话模拟,多练习几次,到孩子真正打电话的时候,就觉得自然了。

现在的年轻父母,注重友谊较多,但较少注重亲情。其实亲情是相伴永远的,教育孩子知道什么是亲情,当你老了,你的孩子也会注重亲情。要知道,一个连亲情都不会感受的孩子,将来在社交中会缺乏真诚。

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

让孩子给亲朋好友电话拜年,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庭成员,锻炼孩子今后积极参与团体生活,不会孤僻,性格开朗。可以让孩子知道除了爸爸妈妈,还有很多很多人和自己熟悉。

也有不少的家长担心孩子讲得不好,或担心浪费长途电话费,不让孩子“捣乱”;也有人认为孩子胆小不愿意,家长就顺势不让孩子尝试,总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参与。其实,孩子的胆量、开朗要靠大人培养。

父母可以让孩子先从熟悉常见亲人好友入手,当你的亲人接到孩子的拜年电话,肯定会表扬孩子,孩子就会有成功的喜悦。然后再叫孩子打电话给不熟悉的亲朋好友时,孩子就没有抵触情绪,很快形成良性循环,孩子渐渐变得大胆,开朗,爱与人交往。

训练其实非常容易,就通过做游戏的形式:用家里的固定电话和你的移动电话做道具,和孩子一起做“打电话给XXX”的游戏,轮流扮演“孩子”、“亲人”,孩子真正打电话祝福就会顺利多了。

训练孩子的“口才”

孩子打电话给亲人拜年,完全让孩子说,说得多了,孩子的口才自然得到锻炼。一开始可先从简单做起,让孩子复述。孩子因为好奇都会喜欢抢着听电话,家长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如果在不急的情况,一定要教育孩子这样接电话:“您好,请问您找谁?”如果对方是亲人,自然会逗孩子说话,不理解你家庭情况的,则在旁边对孩子这样说:“电话找谁你就通知谁”。

最重要的是训练孩子主动打电话,不同年龄的孩子要求不同。

3岁以下孩子,只作简单要求:“我是XXX,祝你新年快乐!”“新年好!我是XXX,我问候你!”“我和爸爸妈妈祝福您新年好!”等简单的语言就可以了。

3岁以上孩子,则让孩子转述:“XXX,我代表爸爸妈妈问候您新年快乐!祝福您新年健康、幸福、美满!”祝辞可以因人而异,尤其是春节,对老年人祝健康,中年人恭喜发财,青年人祝事业有成;做生意的祝生意兴隆、在单位的祝步步高升等,不同的人用什么贺词,还有对方是什么职业用什么贺词,打电话之前都要训练孩子。

我相信,教育孩子多了,孩子的口才就会进步,表达能力就会增强。

相信《孩子也有社交困惑》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记住孩子也有自尊 亮亮是我们班这学期才来的新朋友,由于六岁时的一场脑炎使他成了一个残疾孩子,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他不是一个自卑的孩子。对于这个孩子,我一直小心的保护着他开朗的性格。有一此起床了,孩子们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
    2020-09-24 阅读全文
  • “惩罚”孩子也有智慧 有个孩子,3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 妈妈再打,他也要坚...
    2021-04-12 阅读全文
  • 帮助孩子学习社交技能 导读:孩子的社交技能是在实际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孩子可以在与同伴交往中通过同伴的反映(即同伴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受同伴欢迎的友好行为会得到加强,而不受欢迎的不友好行为会逐步减少。 孩子的社交技能是...
    2021-11-09 阅读全文
  • 好方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日常生活中,细心的父母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让孩子学习与陌生人说话 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吃亏、学坏,认...
    2021-04-05 阅读全文
  •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某幼儿园曾做过5次测试:请数名幼儿从指定的幼儿手中取玩具。结果,有90%以上的幼儿是动手抢或求助老师去取,只有极少数幼儿采取语言商量或用其它玩具交换的办法获得成功。许多幼儿一方面只会把布娃娃等玩具假想...
    2021-12-24 阅读全文

亮亮是我们班这学期才来的新朋友,由于六岁时的一场脑炎使他成了一个残疾孩子,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他不是一个自卑的孩子。对于这个孩子,我一直小心的保护着他开朗的性格。有一此起床了,孩子们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

2020-09-24 阅读全文

有个孩子,3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 妈妈再打,他也要坚...

2021-04-12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的社交技能是在实际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孩子可以在与同伴交往中通过同伴的反映(即同伴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受同伴欢迎的友好行为会得到加强,而不受欢迎的不友好行为会逐步减少。 孩子的社交技能是...

2021-11-09 阅读全文

日常生活中,细心的父母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让孩子学习与陌生人说话 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吃亏、学坏,认...

2021-04-05 阅读全文

某幼儿园曾做过5次测试:请数名幼儿从指定的幼儿手中取玩具。结果,有90%以上的幼儿是动手抢或求助老师去取,只有极少数幼儿采取语言商量或用其它玩具交换的办法获得成功。许多幼儿一方面只会把布娃娃等玩具假想...

2021-12-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