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怎么给孩子扎头发。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给孩子的胜过教孩子知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这比知识更重要。

1.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在的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

2.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3.每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都发展出了一整套保护自己的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是成熟的、强大的,也可以说是不成熟的、脆弱的。

这是武汉中德医院的创始人、国内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曾奇峰总结出的三句话。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创办的心理治疗学派,对一般人来讲,既博大精深又晦涩难懂,但曾奇峰认为,整个的精神分析学说可以概括为这三句话。

这一期的文章,先主要阐述第一句话。

“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在的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

这句话中所谓的客体关系,指我们心理中内化的“我与重要亲人的关系”。“我”是主体,而重要的亲人是客体,这个关系就被称为客体关系。

一般而言,最重要的客体就是父母,而这个客体关系,主要是指一个人内化的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它基本在一个人5岁前完成。

这个客体关系有三个部分:“内在的我”、“内在的爸爸”和“内在的妈妈”。它们之间关系的性质,决定着我们长大后与其他人交往的方式。如果童年时,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模式比较健康,那么我们长大后与别人相处时也会比较健康。如果童年时,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模式不正常,那么我们长大后就难以与别人健康相处。

因:父母不喜欢她

果:上司不喜欢她

在4月29日的“健康·心理”版的《三年被炒七次,为什么》一文中,提到过一个叫阿云的女孩,她每进入一个公司时,上司和同事都比较喜欢她,但是,工作没多久后,上司和同事都开始疏远她,她最后会在公司中成为孤家寡人。

这种情形,完全拷贝了她童年时的人际关系模式。她的父母忽视她,而将大部分的爱给了她的弟弟。她内在的客体关系中,“内在的我”不相信会得到“内在的父母”的爱,而且一旦要与弟弟竞争的话,她永远都是失败者。结果,在她现在的现实人际关系中,她也不相信能得到上司的爱,而一旦要与其他同事竞争,她一样永远都是失败者。

但是,这种人际关系,其实是她“营造”的。

其实,每进一个公司的一开始,她的上司和同事多数都对漂亮的阿云颇有好感。但因为早已经形成的不良的客体关系,她不相信她能赢得上司和同事的好感,她接下来会有意无意地做很多事情——常见的是拖延和遗忘,最终把她在公司的关系变得和她童年时在家里的关系一模一样。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知识:如何教孩子守规矩?


育儿知识:如何教孩子守规矩?

跟孩子约法三章,他根本就不听。屡战屡败的“守规矩大战”,让妈妈头疼不已:肯定不能让孩子继续这样下去,但该怎么办呢?

国际著名育儿专家给出一种新颖的办法——积点制度。程度制度是什么?就是孩子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积点,累积积点后可以换取奖励的过程。以这样的方式,使得孩子生活和学习变得有序、有效,是一种孩子的自我管理引导。积点制度总结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是先买一副纸牌当作积点。可以是普通的纸牌,也可以是数学课上用的纸币类。

二是写下孩子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开始时,列出每天都要做的有规律的事。一天最多五六个,内容只包括孩子的日常生活事项。比如几点起床(不要多于二次催促)、自己穿衣、自觉刷牙洗手等。列的清单要符合孩子的年龄水平,如果定的任务,连续三天都不达标,爸爸妈妈就要调整任务清单了。

三是和孩子谈谈心,让孩子列出他最想要的奖励,记录下来。当然,如果孩子列出不合适的奖励就不要答应。大部分奖励是不需要花钱的。比如多看会儿动画片、晚睡一会儿、晚起床一下……

四是给任务的特权分配积点。最简单、耗时最短的任务按一个积点计算。以此为参照,对比其他任务,根据所花时间和精力匹配相应的积点。然后再列出达到多少积点可以获得什么奖励。

只要计划是合理的,孩子的一系列行为问题就会随之减少,会有更好的事情发生。如果孩子三四次还是不愿意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调整积点,并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

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掂量怎么取舍,就会学会守规矩。

育儿知识:怎样教孩子尊敬老人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从小教育孩子养成尊敬老人的品德,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呢?

1。首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带头人,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认识肤浅,判断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心理活动带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们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因此,父母在与老人相处中,态度应谦逊、彬彬有礼、关心照顾、体贴入微。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他们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

2。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养成习惯。

练习是强化记忆痕迹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将良好的行为转化为习惯,长久保持下来。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必须处处留意,对孩子从“小事”入手,加强培养。如:经常让孩子帮老人做事情,用礼貌语言与老人交往(常用“您好”、“再见”、“谢谢”、“请慢走”等),关心、慰问生病的老人等等。多次训练,日积月累,孩子的良好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3。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容易出错,常常做出对老人无礼的举动,如对老人发脾气、摔东西、不理睬等。一旦发现这些问题,成人一定要舍得管教,严肃批评,耐心说服,使孩子认识错误。尤其不放过“第一次”,严格把关。迁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过错,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4。建议老人多与孩子交往,增进感情。

有些孩子不是对老人敬而远之,就是漠不关心,这往往是交往甚少、感情不深的缘故。在交往中,常常要在父母的提醒下,才随之行事,非常被动。作为老人,也应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关心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交谈,缩短两代人的心理距离,不能居高临下。对孩子只有“动之以情”才能使其主动关心、尊敬老人,自觉听从老人教导,努力做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

育儿知识:怎样教孩子读绘本故事?


我们先要来了解一下绘本。绘本也叫图画书,“绘本”这个词来自于日文,与英文对应的是“picturebook”。一般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有这样几个特点:

1.画面漂亮,空白点多,给孩子无穷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

2.画面连续、完整,以画面为主要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3.语言简洁,句式或段式经常采用反复的方式出现。

4.故事的情节和内容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

5.和传统意义上的童话故事不同,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很多绘本是国外的作家创作的,因而说教意味没有这么浓。

6.阅读的视角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读绘本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任务。该怎么读?我以《月亮的味道》这本绘本做示范,告诉朋友可以怎么给孩子阅读。

第一步:家长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之前,最好自己先“备备课”。

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看看有哪些阅读点可以针对自己的孩子的实际情况在阅读中加以注意。

比如顺顺的数字概念比较差,所以现在这个阶段在讲这个故事时,我就抓住故事中出现的9个小动物给他灌输“加法、减法”的概念渗透。可以先让他数数第一页出现的动物眼睛有几只?然后告诉他,眼睛可以一双一双的数,一双就是两只,让他再数数有几只小动物?出现了一个大海龟之后,让他算一算:一共有9只小动物,现在出现了一只大海龟,还有几只动物躲在下面?等到画面中出现了其他动物的时候,让他说一说:来了大海龟,来了长颈鹿,现在一共来了几只小动物?

这样一来,绘本的故事特点就没有了,我把它变成了孩子的数学书了!

当然,最初讲这个故事可不是这样的。这个故事顺顺已经读了很多遍了,差不多都能背了。现在再和他一起阅读我就要有效的利用资源,合理的开发了。

第一次读的时候,顺顺还不到3岁。那时纯粹以我讲为主,记得那时只提了一个问题:猜一猜,月亮的味道是怎样的?

后来发现顺顺的语言不是很突出,我就有意识的利用绘本故事中语言反复的特点来和孩子一起阅读。

海龟还是够不着,他叫来了大象。

小海龟说:“大象,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月亮想:这是和我玩游戏吧!

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轻轻地往上一跳。

大象还是够不着,他叫来了长颈鹿。

……

从第一次出现这个语段开始,就让孩子关注它的语言特点,第二次妈妈讲的时候着重反复的部分。第三次第四次和孩子一起边想边说。第五个出场的动物开始,就可以让孩子模仿着说了。

利用绘本故事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效果真的是特别好。

这些可都是妈妈在“备课”时要关注到的哦!

第二步: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

要创造适合的时间、场合,妈妈可以采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阅读。《月亮的味道》这个故事和顺顺一起阅读了几遍后,有一阵子他特别喜欢表演。我就让他模仿大海龟怎么爬,大象的鼻子怎么伸,长颈鹿的脖子怎么伸……边读边玩,既加深了孩子的印象,又让他读一读、动一动,他的兴趣自然就高涨了。

第三步:充分利用绘本的画面。

跟我们承认阅读不同的是,首先吸引孩子目光的是绘本故事书中那生动有趣、夸张传神的画面。我们就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无意注意,并由此入手和孩子一起进入奇妙的阅读之旅。家长不单单要读文字给孩子听,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自己去看画面,想象画面,补充一些合理的大胆的情节,这样,才是真正地体现的“绘本”的特点。

第四步:让孩子参与实践中来。

这一步其实也是孩子阅读绘本的一个延伸,也是从激发兴趣的角度出发的。《月亮的味道》这个故事读了后,有很多次机会我都让顺顺观察月亮:

圆圆的月亮让他想想月亮的味道有多好?圆圆的月亮像什么?端个脸盆来让他看看水里的月亮;中秋的时候给他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背一背写月亮的小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再来看看水中的弯月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弯月;唱一唱“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每次观察月亮后,顺顺总是会想起《月亮的味道》这个故事来,他都会很开心地到书架上找到这本书,拿来让我带着他再次阅读的。

第五步:有条件的话可以开展“同伴阅读”的活动。

就是说,让几个孩子一起来读这个绘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看问题的视角,在阅读这件事上也是如此。大家你说说我说说,绘本的质感就丰满起来了。

育儿知识:给孩子失败机会


育儿知识:给孩子失败机会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终归会有面对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许多父母们可能会一笑了之,或者帮他把问题处理掉,甚至干脆让孩子放弃,因为父母们认为,这时孩子的能力还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等他再大一些,就完全能够胜任了。

但英国人麦克夫妇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常常会让孩子去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情。麦克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过失败的艰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只有一步步成功,孩子才能真正地长大。"

麦克的儿子查理就是这样长大到10岁的,如今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在中国,这些东西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池里洗碗,感到很好奇,拉着麦克的腿,不愿和妈妈回到客厅去。见此情景,麦克干脆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来吧,查理,你来洗碗好了,看看你能干得怎么样!"查理挺听话,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都湿了个透,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如果换成是我们,大概早已经把孩子抱走了吧!可麦克没有制止他,也没有指点他该怎么做这种工作,一直站在旁边,笑着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

开始时,查理还在笑,觉得坐在洗碗池里玩是件有意思的事。可是,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很不舒服。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查理无聊地把水泼到水池外面,把碗推到洗碗池一角,把水笼头打开……终于,他再也忍不住地哭了起来。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送他去洗澡,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旁边,自己戴好围裙,把洗碗液挤到水里,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抹干。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这不过是小儿科,比较危险的是烧水。

水壶放在煤气灶上,壶里的水被烧得滋滋响,麦克用一块手巾垫在手下,把壶拿了下来。

查理也要做。那时他4岁,对于他来说,这是件非常危险的事,不但可能烫到手,还可能会把整壶水倒到身上,造成大面积烫伤,甚至由此引发生命危险。麦克知道,查理对已烧开的水壶很感兴趣,他原本也同意像妻子所说的那样,不让查理接近水壶就行了。可是,他能保证查理在自己视线之内,不动那装满了开水的水壶,但谁又能保证,查理在大人们的视线之外,不去动那个水壶呢?因此,麦克决定,教查理正确的拿水壶的方法,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危险,并具备躲开这种危险的能力。

他把水壶里的水换了温水。

告诉理查,水开时的水汽会把水壶把蒸热,所以要垫上毛巾才能拿,水很热,要注意,不能让水壶倾倒下来。第一次尝试时,半壶水都倒在了查理身上,由于是温水,所以只不过烫红了查理的胸膛和手臂。

"这是因为你的力气不够,"麦克说,"你需要用两只手。"

说完,麦克又为他换了壶温水。

"不,爸爸,我再也不拿水壶了,"查理胆怯地后退着,"我知道,这很危险,我再也不碰了。"

"你一定要再试一试,你有这个能力。"麦克鼓励他,"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

在麦克的指点下,查理又试了一次。这次,他安全地把水壶取了下来。

麦克的想法非常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他成功了,因为,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育儿知识:该给孩子怎样的鼓励


每个孩子都期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肯定,而我们老师也常常会发一些小东西,如:小红花、贴纸等做为鼓励孩子进步的奖励。可是近些时间,我发现这种奖励也有些变味了:有的孩子得到小红花是为了应付爸爸妈妈每晚的检查;有的孩子则是为了攀比谁多谁少;还有一些孩子对这些奖励漠不关心,不一会就掉在地上找不到了……

遇到这种情况我也忧心忡忡,究竟该给孩子怎样的鼓励能够让孩子更有进步表现,要好的心理呢?我不禁将一些常见的鼓励方式拿出来细细分析一下:

小红花:它虽然价值不高,但却也是只能在幼儿园表现好时才能得到,所以它在幼儿心目中孩子有很高地位,幼儿都喜欢得到。如果能够提醒幼儿好好保管,应该还是很好的。

口头表扬:口头表扬不是什么物质奖品,但是应用最广,基本没什么成本(主要是老师观察孩子的时间成本)。口头表扬是需要技巧的。表扬孩子一定要真诚、到位。敷衍的表扬没有价值,泛泛的表扬不能传达正确信息。比如孩子问“老师好”,你表扬“好孩子”,这是不到位的表扬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降低你的威信。

体态表扬。比如拍拍孩子头(大班以下适用)、拍拍孩子后背、对孩子竖起大拇指、拥抱亲吻等等,都是有效的奖励方式。孩子也愿意接受。不要吝惜你的体态表扬,孩子可能会记一辈子的。当孩子在成人之后还常想起小时候老师的温馨接触,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贴纸。贴纸是最受孩子欢迎的。这个一定程度上是受小学生的影响。粘贴涵盖内容十分广泛,有动画片的各种形象,也有成人化的符号表征,如美女、恐龙、红心、星星等等。价格便宜,孩子喜闻乐见,效果不错。但教师在选择时最好能选择一些适宜幼儿年龄的贴纸进行分发。

机会。机会包括表现机会、表演机会、劳动机会。某孩子不自信,背后做个准备,让他回答问题,大加鼓励,是一种表现机会。讲故事时,让表现好的孩子或者有针对性地请一些比较弱的孩子做故事的主角,是一种的表现机会。做值日、整理教室,孩子们争着做,是很好的劳动机会。运用此法一定要一碗水端平,机会均等。

鼓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我想只要我们细心寻找,一定会找到合适孩子的奖励。

育儿知识:少给孩子“立规矩”


育儿知识:少给孩子“立规矩”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在儿童教育中,则是“规矩太多,难成方圆”。童年是一段特殊的时光,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纯美的原生态世界,具有谜一样的潜能和无数的发展可能,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开发这种潜能,并努力保护个人的幸福感。

幸福感是生命最大的营养品,“孩子和成年人之所以幸福,完全在于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自由”。所以无论从潜能的挖掘还是幸福感的扩容,童年的首要任务不是“学规矩”,而是发展自由意志,这要求家庭生活必须减少约束。

一个孩子,如果他最初接触的世界不能让他轻松自在,而是小心谨慎,就是被抛入一场能量消耗战中。天性要他扩展自我,探究世界,环境又处处约束和限制,让他小心谨慎。他既本能地想听从内心的召唤,又要被动地迎合别人的要求,这令幼小的孩子疲于招架,不知所措,成长正能量被无端消耗,心理秩序被扰乱,严重的甚至会无法完成自我成长。

有位学历不低的妈妈,对孩子的培养很用心。从智力到习惯,从饮食到举止,每个方面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对孩子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教育。并说服孩子父亲、爷爷奶奶等家人,一起不溺爱孩子,严格规范孩子所有的生活细节,以期把孩子培养成才。

比如,孩子两岁以后,她就尽量不去抱孩子,告诉孩子说,你是男子汉,不能娇气,以后走路要尽量自己走,只有累了才可以让父母抱。但孩子常常故意耍赖,明明不累,却要妈妈抱,她坚决不答应,任凭孩子怎样哭,都绝不妥协。

为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和劳动能力,孩子从4岁开始,被要求必须把天天换下的内裤自己洗干净。哪天孩子不想洗,要放到第二天两个一起洗,妈妈不许,告诉孩子,今天的事情必须今天完成。

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修养,吃饭必须在餐桌上吃,偶尔孩子饿了,饭也做好了,可动画片还没演完。孩子想一边看一边在电视前的茶几上吃,妈妈不许。要么强行关闭电视,理由是吃饭的时间必须吃饭,不能一心二用;要么宁可大家都不吃,一直等着,到动画片结束,再把凉了的饭菜重热一遍。无论如何,这碗饭必定要规规矩矩坐在餐桌前吃,并且在吃饭中,要遵守餐桌礼仪,不说话不洒饭粒不可以发出咀嚼声音……诸如此类的规定很多很细,几乎每件事都有一套家长制定的标准。

她的孩子刚5岁,智力出色,确实养成了很多“好习惯”,但慢慢地,孩子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偏执,几乎不接纳任何稍有变化的或常识里没有的事。比如有一次姥姥洗好葡萄,递给他一小串,接的过程中,有一颗掉了下来,滚到地上,他就不答应,要求姥姥把这一颗再接回到串上,姥姥说接不回去,他就哭得不依不饶,另给一串也不行。好说歹说都没用,只能以一顿暴打结束他的无理取闹。

还比如爷爷每天接他从幼儿园回家都走同一条路,有一天妈妈开车去接,想要绕道去超市买点东西,他不允许,说回家只能走那条路,不能走别的路。妈妈不听他的,把车开到超市,他哭着不肯下车,要求妈妈必须回到幼儿园门口,走原来的路回家……总之,类似的不可理喻的行为非常多。幼儿园老师反映,虽然孩子很聪明,但很孤僻,不合群,一天难得见到他笑一下,总是一脸冷漠,也不会和小朋友玩,总是玩不到几分钟就发生冲突,最后只能躲到某个角落,独自玩一个什么东西。老师甚至小心地提醒家长,是不是应该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

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作为人的自然天性从开始就被压抑,规矩的框子已开始把他的心理挤压得变形,那么孩子所表现出的不体恤,拒绝合作,膜拜“规则”,逆反冷漠等等,几乎是必然症状。如果家长一直对此没有警醒,一直“规范”下去,后果真是令人担忧。

英国教育家A·S·尼尔认为:“严酷的家庭法则就是对健全心智的阉割,甚至是对生命本身的阉割。一个屈从的孩子不会长成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因手淫而被惩罚的孩子,将来也得不到高度的性快感。”面对幼小的孩子,如果家长不能首先想到如何给孩子自由,而是如何对孩子进行规范,尤其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细节上,向孩子提出大大小小的各种规则和要求,并且经常为孩子不能达到这些目标、不遵守这些规则而去批评孩子、惩罚孩子,那么他几乎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只可能打造出一个刻板者、自卑者和偏执狂。

社会很少对刻板者和偏执狂给出太多偏爱,社会愿意容纳的,是人的宽容心和变通力。所以越是具有宽容心和变通力的人,越容易成为社会主流人群。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认为,一个人愈健康、愈接近正常,当他的努力在某一特殊方向受到阻挠时,他愈能另外找寻新的出路。只有神经病患者才会认为他的目标的具体表现是:“我必须如此,否则我就无路可走了。”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接受的是严苛的家庭法则,自由意志早早萎缩,那么你能指望他用宽容和变通的方法来面对世界吗?

现在,家长们文化程度越来越高,也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奇怪的是,很多家长像上面这位妈妈一样,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和良好的社会地位没有让他们对儿童教育这件事有更好的领悟,反而抑制了体内的原始本能。面对孩子时,感觉迟钝,既缺少母爱的直觉,又缺少文明进化后的体贴和修养,生搬硬套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把“立规矩”当作教育,使事情陷入本末倒置中。

童年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一个人的童年可以在物质生活上贫穷,不可以在精神生活上苦难。物质贫寒在某种程度上能锤炼人的意志,精神压抑只能扭曲健全心理。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太强势,孩子凡事要按家长画好的道道来,那么父母越认真,对孩子的自由意志剥夺就越彻底,给孩子带来的精神损伤越严重——为什么很多“多动症”、“自闭症”儿童出自高学历、高收入、严要求家庭,答案常常在这里。

哲学家弗洛姆说过,“教育的对立面是控制”,现实中却有太多的人把控制当作教育。

如果有人对他说不要给孩子定太多规矩,要让孩子自由成长,他会立即反驳说,不给孩子立规矩行吗?难道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他打人、偷东西、随地大小便也不要管吗?持有这样极端思维的人,其话语逻辑令人无法招架,“人之初,性本善”在他们看来是胡说八道,所以他们只能这样理解,孩子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给三分颜色就开染坊,所以要严加管制,不管就是不负责任。

避免用琐碎的规矩束缚孩子,和纵容孩子做坏事,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犹如一个老板对下属充分赋权,充分给下属在工作上自由决断的空间,这和他允许下属做违法乱纪的或损害公司的事完全没关系一样。人文社科领域的话语重在理解,不能抬杠,不能走极端,一切讨论必须基于基础概念的相同和基础价值观的相近,否则就失去了讨论意义。在这个问题上,我也会常常遇到一些温和的反驳,如,孩子不能完全没规矩,适当的规矩还是需要的。这样的反驳看起来既客观又理性,却同样没有意义。

事实是,没有谁说过孩子应该完全没有规矩,也没有谁会认为不给孩子立规矩就是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需要。极端思维和庸俗思维都是缺乏思考力的一种表现,背后的外部成因往往正是这些人从小经历了太多的“规矩”,致使思维狭隘。

没见识过美好柔和的教育,也失去了用最天然的心去体会另一个天然的人的能力,不相信一个人的自发选择会是善的。对人性的不信任,常常是一些人跨不过“立规矩”这道坎的根本原因。所以面对一个具体的孩子时,尤其面对孩子的过失时,不知道离开了惩戒,还有别的办法。

虽然每个儿童都会出于无知和调皮,在某一阶段某些事上“没规矩”,尤其男孩子,更愿意探索和挑战,更显得“不听话”,甚至具有破坏性。但一个单纯的儿童从来不会没底线,只要孩子心理健康,对人对事没有恶意,就不会有过度的挑衅,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能变得习惯良好,行为得体。很多精英人物,在回忆童年时,上树掏鸟窝,到地里偷西瓜,甚至三天不洗脸,打架等等,所有这些“坏行为”都是有趣的童年记忆,却完全影响不到他们成年后的道德面貌和行为能力。

家园共育《给孩子的胜过教孩子知识》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么给孩子扎头发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育儿知识:如何教孩子守规矩? 育儿知识:如何教孩子守规矩? 跟孩子约法三章,他根本就不听。屡战屡败的“守规矩大战”,让妈妈头疼不已:肯定不能让孩子继续这样下去,但该怎么办呢? 国际著名育儿专家给出一种新颖的办法——积点制度。程度制...
    2020-08-25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怎样教孩子尊敬老人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从小教育孩子养成尊敬老人的品德,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呢? 1。首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带头人,给孩...
    2020-08-14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怎样教孩子读绘本故事? 我们先要来了解一下绘本。绘本也叫图画书,“绘本”这个词来自于日文,与英文对应的是“picturebook”。一般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有这样几个特点: 1.画面漂亮,空白点多,给孩子无穷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
    2020-06-20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给孩子失败机会 育儿知识:给孩子失败机会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终归会有面对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许多父母们可能会一笑了之,或者帮他把问题处理掉,甚至干脆让孩子放弃,因为父母们认为,这时孩子的能力还不足以完成这个任...
    2020-08-22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该给孩子怎样的鼓励 每个孩子都期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肯定,而我们老师也常常会发一些小东西,如:小红花、贴纸等做为鼓励孩子进步的奖励。可是近些时间,我发现这种奖励也有些变味了:有的孩子得到小红花是为了应付爸爸妈妈每晚的检...
    2020-07-22 阅读全文

育儿知识:如何教孩子守规矩? 跟孩子约法三章,他根本就不听。屡战屡败的“守规矩大战”,让妈妈头疼不已:肯定不能让孩子继续这样下去,但该怎么办呢? 国际著名育儿专家给出一种新颖的办法——积点制度。程度制...

2020-08-25 阅读全文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从小教育孩子养成尊敬老人的品德,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呢? 1。首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带头人,给孩...

2020-08-14 阅读全文

我们先要来了解一下绘本。绘本也叫图画书,“绘本”这个词来自于日文,与英文对应的是“picturebook”。一般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有这样几个特点: 1.画面漂亮,空白点多,给孩子无穷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

2020-06-20 阅读全文

育儿知识:给孩子失败机会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终归会有面对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许多父母们可能会一笑了之,或者帮他把问题处理掉,甚至干脆让孩子放弃,因为父母们认为,这时孩子的能力还不足以完成这个任...

2020-08-22 阅读全文

每个孩子都期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肯定,而我们老师也常常会发一些小东西,如:小红花、贴纸等做为鼓励孩子进步的奖励。可是近些时间,我发现这种奖励也有些变味了:有的孩子得到小红花是为了应付爸爸妈妈每晚的检...

2020-07-2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