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促进小宝宝聪明的重要因素

发布时间:2022-02-11

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促进小宝宝聪明的重要因素”,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宝宝聪明,是每一位父母所期望的。我们知道,智力一方面来自先天遗传,另一方面来自后天培养。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后天往往是更重要的。

先天的因素无法更改,但后天可以弥补。一个人的体质、智力等多方面,都与遗传因素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一般情况下,父母智商高的,他们的子女智力也好;父母智商低的,子女智力也比较差。

单卵双胞胎的孩子,他们的智商常比较接近。德国科学家曾对1万名儿童的智力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母智力为优秀者,其子女约70%的智力为优秀;父母智力偏低者,70%的子女智力也是偏低的。有人对1500名平均智商在140以上的成人进行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他们所生的孩子平均智商也在120以上。

人的智力与脑细胞数量、神经系统结构、神经递质、记忆分子等都有密切联系,而这些都决定于遗传的物质基础—-脱氧核糖核酸即DNA。当然智力在遗传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子女的智商与其父母相比,更接近于普通人群的平均值,即高智商的父母所生的子女,其智商要比正常人高,但比其父母要低,而低智商的父母所生的子女,其智商要比正常人低,但比其父母要高。另外,智力在遗传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变异,所以有的父母智力都很好,但生下的孩子却是白痴,而有不少智力一般的父母,其子女的智商却比较高。

有人认为智力是天生的,后天的教育只能增加知识,而不能提高智力。例如,中国科技大学少年预备班里的学生,有些孩子在2岁时其智商就高达240,他们的智力在进行早期教育之前就是超常的。而有人则认为智力取决于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和必要的教育起决定性的作用。其有力的证据就是印度“狼孩”的故事,“狼孩”卡玛拉在回到人世间9年之后,才学会了45个单词,其智力水平甚至无法与1岁的孩子相比,原因就是他在出生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教育。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科学的早教能提高孩子的智商。以上两种观点都是不全面的,应该说智力的发育,遗传是基础,后天的教育及环境是条件,二者都不可忽视。孩子出生后,来自先天的智力因素已经固定,而这种先天的智力因素能否成为现实,还受到文化背景、周围环境、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有人做过调查,发现智商比较高的孩子,约60%--70%出身于有良好家庭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因此,有人将智力超常的儿童划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他们本身具备优秀的遗传因素,第二种是智力遗传因素一般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第三种是具有优秀的遗传因素再加上良好的后天教育。所以不难发现,后天教育同样可提高孩子的智力。

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智力和性格等,有的是受遗传影响,生来就有的,有的是在出生后从周围环境中学习而掌握的。如孩子的心理素质方面,是急躁还是稳定、是开朗还是抑郁、是怯懦还是勇敢,主要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后天教育很难改变。而孩子的思考力、判断力、创造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受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并且通过环境熏陶和教育可掌握智慧性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其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每个家长都应该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早期教育,提高他们的智力。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


我们家长不妨问问自己,是否更关心孩子如何变得让自己“有面子”?是不是更希望他能考高分,却很少关注他是否快乐,有没有朋友?这些关怀的缺失,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是有层隔膜,孩子总是表现叛逆,总是和父母“对着干”。在孩子长大后,和父母之间“没话说”“聊不来”。

亲子关系是一项难以驾驭的学科,但又确实是一门非常具有艺术性的科学。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上都存在着误区:重视教育,忽视亲子关系;重视孩子的成绩,忽视孩子的心理。这就导致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家长觉得孩子越来越难管教。

亲子关系在青少年时期胜过许多教育,甚至决定孩子教育的成败。据研究,如果孩子在十二岁之前没有和父母建立很亲密的亲子依恋,那么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很难建立。尤其是六岁之前,如果父母没有拿出足够的精力陪孩子,亲子之间很难再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和依赖。

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

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很多父母说怕和孩子关系太亲密了,容易导致溺爱,而且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严。但是,强势家长往往会教育出弱势、有问题的孩子。现实生活中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因为母亲太强势,孩子的性格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分裂,甚至成年以后也未能摆脱母亲的控制,从未获得真正的自我。这真是母爱的悲哀,也是孩子的悲哀。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强势的父亲,为了显示自己教育孩子有多厉害,沾沾自喜地跟我说他把吵着要买玩具的女儿关在门外,任由他女儿哭得喉咙哑掉,一直关到晚上才放她进来,从此以后,他女儿再没敢吵过要买什么。这位父亲常常在人前炫耀这件事,来显示自己教育孩子水平的高超。

但是我跟他说:“我为你女儿感到悲哀,有这么不讲道理的爸爸,她以后估计很难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同时我更为你感到悲哀,你女儿不再让你买东西是怕你,却不是尊重你认同你。”

每个家庭应该都会遇到孩子吵着要买东西的情况,我自己也遇到过,一般我也不会完全满足孩子,我相信延迟满足对孩子今后的人生更有帮助。但是我不会粗暴地拒绝,我会在现场和孩子们好好解释好好商量,回到家后还会跟孩子们认真解释这件事。而到了合适的时机,我可能会把孩子们之前看中的东西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同时附上一封信或者一张小卡,写满我对孩子们的祝福和爱。

严惩、恐吓、隔离甚至暴力,这些简单粗暴的方法只能说明父母没有耐性及理性,这样做往往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也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那个小女孩可能再也不会要求什么了,但也会让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任何事情不敢主动争取,不敢表达,成为一个做人做事都很被动的人。

孩子出问题多与亲子关系有关

犹太人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而且要求孩子遵守规则,但是他们和孩子关系亲密,时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一位犹太妈妈,她有两个孩子,大孩子四岁多,小孩子一岁多。邻居常常发现,无论手中正做着什么事,只要孩子需要,她都会立刻放下,先照顾孩子。那个大孩子永远都全副精力地探索世界,小的也精力旺盛地在抓、拉、爬,认识世界,而她总是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让孩子在需要她时能看到她,但同时,她也不干扰孩子。

这位犹太妈妈曾问邻居:“你能发现我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吗?”邻居问:“有什么不同?”

她说:“我的孩子不用回头找妈妈,而很多孩子都会害怕妈妈不见了,总是回头找。”

总是回头找妈妈的孩子,跑不远,也不会勇往直前,充满信心。

孩子小的时候,母亲不离开孩子,孩子永远在母亲的视线内,孩子的呼唤妈妈永远都能及时地回应;等到孩子长大些了,探索的范围更大,孩子需要的时候,也能在妈妈劳作的地方找到妈妈,不会产生离开妈妈的焦虑,直到他有足够的能力,不再时时依赖母亲的呵护。

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一条隐蔽的信息链,虽然是潜在的,却非常重要。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的很多问题都直接和亲子关系有关。父母在教育孩子、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一定要先赢得孩子的心。

亲子关系 关键在于“定位”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家长要摆正自己的身份,在孩子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不要总是高高在上,给孩子留下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家长可以选择和孩子做朋友,多进行沟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形象,疼爱和严格教育相结合,恩威并重,拒绝家庭暴力,形成正确的教育方式。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已经是过去式了,我们现代父母,理应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

我相信最好的教育就在你和孩子的相处中,在你和孩子坐着一起吃饭的时候,在你和孩子轻松聊天的时候,在你和孩子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在你和孩子一起看电影的时候,在你和孩子一起为某件事共同努力的时候……

只要你付出真心,和你血脉相连的孩子怎么会感受不到父母深切的爱呢?只是这个爱也要把握一定的度,并非一味地顺从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父母的爱没有条件,但是要有原则。有智慧的父母要善于在有原则的爱中维护和谐的亲子关系。

好方法促进小宝宝交往


交流是宝宝与生俱来的本能,但并不是每个宝宝在长大后都具有良好的交往习惯。想培养一个与人友善的孩子,从他一出生就要开始了。

刚出生的小宝宝都是友善的,就像一句古话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他们来到了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会继承父母的性格和特征。但同时,他们天生也带有与人交流的能力,这是一种本能,这样,在爸爸妈妈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回应。换句话说,就是无论是父母还是新生的小宝宝都能影响对方,这为他们将来能够与人友善交往打下了基础。

只有父母才能够培养出小宝宝善于与人交往的气质。孩子们通过模仿我们成年人表现出他们的友善。他们会模仿我们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和各种各样的行为,所以,我们所有的行为动作都要表现得夸张和有戏剧性,以便吸引他们去模仿。

在宝宝出世后这短短的一年里,他将能够认识到很多的社交技能和礼节。小宝宝天生就对人类的说话声有反应,所以,我们要一开始就不停地对他们说话。你的谈话将能够培养出你的宝宝非常友善的性格。

鼓励你的宝宝与人交往

刚出生

你的脸要靠近小宝宝的脸,最好的距离是20到25厘米,满足他想看和想听的愿望。你可以和他自问自答地交谈,要面带微笑地回答他,可以高兴地欢呼,或者对他点点头,你的这些行为将会鼓励他对你作出回答。

12周

教给你的宝宝什么是回报。当他对你笑或者高兴地踢腿、挥动小胳膊的时候,你的回应应该是给予他多多的拥抱,语调缓和令人欣慰。当然,不要忘记看着他的眼睛。

16周

演出开始了。从现在开始,你的一举一动要充满戏剧性。模仿你的小宝宝的各种动作,夸大自己的面部表情,使他确实感到你对他的关注是专心致志的。他会非常喜欢你和他在一起,而且他将停止哭闹。当你走近他时,他会高兴地扭动着身体。

20周

如果你的宝宝开始认生了,你就要先把宝宝抱在怀里让他有安全感,然后再把所有陌生人一一向他介绍。如果他只是听,没有任何反应,那么你可以弄出一些柔和清脆的声音来引起他的兴趣,比如播放轻柔的音乐,或者轻轻摇动风铃。

24周

你的宝宝在这个阶段已经能够做出一些明显的甚至有些好斗的动作了,比如拍、敲、抓、打。你要做的是帮助他学会更多的动作,你可以给他做出一些新动作的示范。比如,在你把他抱起来之前,特意伸直你的双臂。他会模仿你的。

28至36周

如果你的宝宝喜欢听童谣的韵律,那么重复播放给他听。如果他呀呀学舌,那你就发出一个新的音调,让他去模仿。他能够了解交谈是说和听的方式。而且在这个阶段,他能够第一次理解你用冷冷的声音说出不的真正含义了。

37周至1岁

用你的欢声笑语和有趣的笑话来培养小宝宝的幽默感;给你的小宝宝示范一些与人交往的礼节,比如早上醒来说你好,挥挥手说再见;还可以把你的孩子介绍给其他小宝宝认识,或者让你的宝宝单独和他不太熟悉的人在一起。否则,将来当你不在他的左右的时候,他就会有不安全的感觉了。

12至15个月

在这个时期就要开始教导你的小宝宝对人要客气。当你和其他人聊天的时候,可以把他放在婴儿安乐椅上,让他和你们在一起,他会很高兴的,偶尔还会嘣出某个字的音调呢。

15至18个月

在这个阶段他将可以自己玩了,并不非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会对家人、宠物或者玩具表现出喜爱之情。作为父母的你必须赞赏他这些表达爱的行为,并且鼓励他继续这么做,还可以让他帮助你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

18个月至2岁

在这个年龄段的小宝宝都会对分享这个概念感兴趣,所以你可以尽量让你的小宝宝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记住,你的宝宝肯定在与他人分享之前最先和你分享。当你看到他与别人分享的时候,应该马上对他这种行为表示赞赏。如果你的宝宝连抓带打只是为了想引起你对他的注意,那么你最好不要去严厉地责怪他。

2岁到2岁半

从现在开始就要教导宝宝如何礼貌待人,告诉他要尊重个人的私有物品。当你的小宝宝2岁以后,他就会本能地表现出与人对抗的心理,所以你要开始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一些能够使他懂得共同分享这个概念的游戏。如果他做不到,不用去理他;如果他做到了,就夸奖他。你说话的语气和腔调是使他能够表现出色的最佳妙方。

3岁

小宝宝到了3岁就需要懂得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了,因为这是使友谊牢不可摧所必需的品质。如果你的宝宝越来越表现得慷慨大方,并不自私自利,而且对伤心的人有同情心,你就要对他多多赞赏。鼓励他多多与家人共同分享,告诉他他是家庭成员中的一个,他有责任像其他家里人一样分享他所拥有的。这种团队理念将对他的一生都有正面的影响。

如果你的宝宝是这个样子,你怎么办?

→我的宝宝胆子太小了

害羞和胆怯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引起的。对于小孩子来说,通常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大人足够的正面评价。害羞行为的普遍类型包括不喜欢面对新事情的发生,不喜欢团体聚会,不喜欢和新认识的人讲话,很难和别人交往成为朋友。

作为父母的你,不要认为害羞是宝宝的性格缺陷或者心理不健康。很多适应能力强和善于自我调整的成年人也会害羞的。所以,对待这种情形的最好办法是有意给你的宝宝安排一些他很可能遇到困难的场合,不要批评他,也不要强迫他做出改变,而是要鼓励他。

过分的胆小和害羞并不表明你的宝宝发育缓慢,你应该避免使自己变得太焦虑了,也不要过分地去保护他。时间和耐心是可以使你胆小的宝宝发生改变的。

→我的宝宝爱发脾气

不快乐的宝宝发脾气的次数要比快乐宝宝频繁得多,而且这些不快乐的宝宝也不能从他们的经历中学到任何东西。通常2岁到3岁的宝宝大发脾气是一种受挫感的发泄方式,当他们的野心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就会受到挫折,从而大发脾气。

事实上,宝宝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判断力,不能控制自己的意志力,也不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感受。乱发脾气通常情况下是因为受到挫折、生气了、妒嫉了或者不喜欢而引起的。

→我的宝宝太好斗

一些小孩子有时候看起来凶巴巴的,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肯定是曾经有人这样对待过他们,所以他们在一味地模仿。另一方面,如果他们的父母经常忽视他,经常不在他身边,对他过于严厉和苛求,或者总是动手打他也会使小孩子变得有时候面露凶相。

大多数小孩子有些时候都会很好斗,他们表现在言语上,或者表现为攻击冲撞其他的小朋友,而且往往这些小朋友都比他年龄要小。儿童心理专家们认为,小孩子的挑衅行为,欺负弱小者和破坏性行为是另一种哭喊着寻求帮助的行为方式,并不是小孩子自己的错。所以,父母应该不去责怪他,而是试着今后及时发现他挑衅前的征兆,然后避免这种行为的发生。千万不要惩罚他或者打他一顿,这只能使他更倾向于暴力行为。

父母的态度要坚决,明确告诉他你们不能容忍这种行为,如果他继续这样,爸爸妈妈将拒绝他的任何要求,但是如果他有所改变,他将会得到奖励,父母也会对他付出的努力而称赞不已。如果你觉得这些对你的宝宝没有任何作用的话,你就需要马上寻求儿童心理医生的帮助了,及时给他一些治疗。

聪明小宝宝需要脑力开发


别以为「智能提升从零岁开始」、「3岁定终生」或是「6岁决定一生」只是宣传标语喔!

NO!根据研究,人类在胚胎期,脑部神经就是最早发育的,即使呱呱落地之後,也处在迅速发育的阶段,以新生儿来说,大脑约重四百克,已经占了成人脑重量(约一千五百公克)的四分之一强;到了一岁脑重量约九百公克;到三岁时脑重量便已发育到60%强,到了六岁大约重1200公克,逐渐接近成人的脑重了。

可见得0-3岁是人一生中脑部发展的重要黄金期,也深切影响著未来智力潜能的发展,如何把握这段黄金期,施予婴幼儿早期教育,促进脑细胞的增加分化与脑神经的突触紧密连结,是非常重要的。

脑力刺激的实证曾有名为巴甫洛夫的专家做了一个实验,他把同时生下来且同样体重的小白鼠分成两组,一组放於较大、光线充足的空间,提供丰富的声响、有滚筒、滑梯等玩具,让小白鼠自由追逐玩耍;另一组小白鼠,则关於没有光线的笼子里,没有玩具、没有同伴,虽然提供同样的食物营养,不过经过19天的测试,智力的表现却是大相迳庭的。

结果显示:前一组小白鼠机敏灵活,人抓不住它们。後一组小白鼠,则呆滞迟缓,即使人去抓它们,也不知逃跑。抽样解剖发现,前一组小白鼠因常接受丰富的信息刺激,它们的大脑生出了许多突触发展出紧密的连结;而後一组小白鼠则因少受刺激,脑组织竟呈现萎缩状态,脑重量及体积也相对变小。

巴甫洛夫这个实验的结果,主要是用来映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一旦错过了生长发育期的发展,脑组织结构就会趋於定型,潜能发展也将受到限制,即使拥有优越的天赋,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什麽是智力潜能

到底「智力潜能」是什麽呢?

根据大陆方面的研究专家表示:智力潜能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许多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所以,即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拥有特殊能力和专长,例如,只会读书而缺乏生活应变的能力,这样都不等於拥有真正的智力。

如果孩子没有一定的智力,就难以掌握较多的知识,就如,孩子如果缺乏注意力及观察力,就无法正确的认知;没有记忆力,就无法将吸收的知识保存下来转为己有;没有思维力,就无法对事物有深刻的体会、无法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缺乏想像力,自然就没办法创新。

台北市立妇幼医院儿童心智科翁菁菁主治医师也表示,要提升宝宝高度的智力潜能,不能只给予大脑单一能力的刺激,而在於是否能提供大脑各功能区域全面且足够的刺激,如此,宝宝的智力潜能才有全面发展的机会。

知识快乐送给小宝宝


刚出生的宝宝

虽然看起来只知道睡觉,但内心渴望良性刺激。父母如能贴心地给宝宝触觉、视觉、听觉方面的良性刺激,宝宝会在心里“偷着乐”,并对以后生理、心理健康成长大有益处。

2-3个月宝宝

宝宝已经知道如何把快乐写在脸上--他开始出现微笑。这种微笑通常是在看见父母后出现,如果对这种微笑及时做出反应,逗他哄他,宝宝会更快乐。30厘米是妈妈喂奶时,宝宝眼睛和妈妈脸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是宝宝最喜欢的。所以,妈妈千万不要一心二用,让宝宝快乐的做法是微笑地看着他,母婴间浓浓爱意会在这种注视下弥漫开来。

3-6个月宝宝

宝宝发现自己的双手是最好的玩具。玩各种用手抓、握的玩具会让他很开心。另外,宝宝开始喜欢到户外活动了。不过,宝宝会在此时“认生”,千万不要对此头疼,这是父母和宝宝建立亲情的最好时刻。此外,宝宝会用“咯咯”的笑声表达快乐。

6-9个月宝宝

宝宝会经常发出悦耳动听的笑声,能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周围的事物也非常感兴趣,多让宝宝接触外界,会让他感到很快乐。但是,最让宝宝快乐的还是和父母游戏,如挠痒等有身体接触的活动。

9-12个月宝宝

宝宝已经站立和学说话了,并且更加想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尝,什么都想摸,作为父母要满足孩子这种探索世界的欲望,这样才能让宝宝开心。此时的宝宝可能比较调皮,父母要尽可能地容忍这种“淘气”,因为调皮的宝宝其实是最“自由自在”的。另外,阅读也是一件让宝宝快乐开心的事。

塑造小宝宝时间观


一 分阶段塑造宝宝时间观念

每天有无数的爸爸妈妈都在精疲力尽地和宝宝们的“拖沓”或“混乱”作战,有没有双赢的法子让大家携起手来,轻松愉快地珍惜时间、合理清醒地安排时间呢?

宝宝时间观念形成的不同阶段

刚出生

此时,宝宝要面对从子宫搬家到外界的“适应期”,一切以宝宝的自然生理反应为主:饿了吃,困了睡,不舒服哭。不过即使是这个阶段的宝宝,如果能得到及时的满足,宝宝对父母的信任感会强烈些,会为日后的配合做好准备。

满月

宝宝醒着的时间逐渐增加到4~6小时了,开始对妈妈说话的声音熟悉了,如果妈妈足够仔细,一定能发现孩子一次能吃多少,吃的时间有多长,一次睡眠时间持续多久。

这样的观察可以帮助妈妈确定每次喂奶的间歇、休息的规律,让妈妈主动来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

6个月后

宝宝通常可以睡整晚,不再需要半夜吃奶,白天玩耍的时间也相对多了。这时,父母要增加跟孩子交流的机会,比如睡前固定的讲故事时间,或者放唱轻柔的催眠曲,都是提醒宝宝睡觉时间到了的好方法。

周岁后

宝宝开始行走和呀呀学语了,对爸爸妈妈的语言和动作很感兴趣。至于时间的概念,他们并不了解,但会明白宝宝肚子饿了,该出去玩了,宝宝要睡了这些具体的要求。

2岁以后

宝宝有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了,也会看小画书了。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来制作精美别致的小挂钟或者有图画的时间表,放上一天里具体的安排。这个时候孩子虽然对时间的几点几分还不太明白,但他已经很理解每天都有起床、洗漱、吃饭、玩耍、讲故事、睡觉等大概的项目。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宝宝的时间形成有如下规律在满月以前:宝宝负责满足自己,父母负责及时提供满足,铺垫培养时间观念的基础;

1~6个月时:

父母应注意仔细观察,及时调整和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

6个月~1岁时:

父母可就睡眠时间的固定,用暗示的方式给孩子逐步引入时间的概念;

1岁~2岁时:

父母针对孩子对语言和动作感兴趣的特点,用强调和重复的方式,宣布和固定作息时间;

2~3岁:

让宝宝做时间的主人,父母用配角的方式参与支持。

二 培养宝宝时间观念三步走

在帮宝宝竖立时间观念时,妈妈们要顺应宝宝的生物钟时间灌输时间和秩序的概念。每一个步骤都对下一个环节进行提示,以强化宝宝的时间观念。

0~1岁

0~1岁的宝宝,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宝宝1个月时就会随妈妈的生活安排产生初步的时间观念,如饿了,便知道喝奶的时间到了;吃奶后过了一段时间要排尿,宝宝会哭着要妈妈换尿布;吃饱、睡醒以后又哭着要求大人抱;玩累了入睡……如此反复循环。对时间的认知,宝宝主要依靠自身的生物钟来完成。

巧妈妈对策

1.顺应宝宝的生物钟。

出生后不久,宝宝就形成了按时吃奶、睡眠、玩耍等生活规律,妈妈按照宝宝的生理需求来安排他吃、喝、拉、撒、睡,不要随意调整他的作息时间,以免打乱生活秩序。否则,宝宝不能对时间建立很好的条件反射,也不可能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能理解诸如“妈妈先跟我打招呼,然后给我喂奶,再给我洗澡”这类的秩序概念,因此,周岁之前是向宝宝灌输秩序概念的最佳时间。如果你随意改变计划,秩序被打乱,宝宝就会以发脾气、哭闹的方式进行“抗议”,拒绝合作。为此,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不妨给他讲述做事情的过程,如“现在我们穿鞋,然后去公园”;需要做另一件事时,提前给他提醒:“故事讲完后,就是洗澡时间啦。”让宝宝从秩序概念中理解时间概念,一点一点地积累逐渐形成时间概念。

2.帮助宝宝用活动区分时间段。

1岁左右,宝宝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多了许多活动时间。这时你可以调整他的作息了,如固定白天玩耍、睡午觉的时间,晚上陪他进行较安静的活动,如看画报、讲故事等,作为睡前的信号。让他初步感知用玩耍、睡眠等活动来区分白天与黑夜。

1~2岁

周岁以后,宝宝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想法了,对时间的认知有了快速发展,虽然对几点几分的数字化时间仍没有概念,但已经能认识一些特殊活动的时间了,如午餐时间、睡觉时间。他还可能知道一周有7天,如果你说这天不用上班,他可能会说这是周末。

巧妈妈对策

1.指导宝宝用动作和语言来建立时间概念。

如早上,宝宝起床后会要穿衣,随后指着毛巾要洗脸、洗手,走到桌边吃早餐,挥手向上班去的爸爸妈妈说再见;晚上累了会走到床边要求睡觉。慢慢地,你会发现,宝宝不需要你的指点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了,表明他已经形成“运动定型”,这将使他养成遵守时间、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2.带宝宝出游前制定出游的过程,并用语言描述给他听。

如:我们到车站乘公交车去公园,然后一同吃午餐,之后一起做游戏……让宝宝理解时间的相对概念:现在、之前、之后,等等。

3.使用形象化计时工具,如计时器、闹钟等。

先将时间设定好,时间一到就发出声响,宝宝会作出反应:“哇,时间到了,我要快一点儿。”也可以选用图像化的挂钟,如以十二生肖代表数字的钟,用它来提醒宝宝:“当短针走到”老虎“的时候,你就要把饭吃完。”这个时候的宝宝思维还停留在具体形象化阶段,将抽象的时间具体为声响与动物,更容易理解,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能理解诸如“妈妈先跟我打招呼,然后给我喂奶,再给我洗澡”这类的秩序概念,因此,周岁之前是向宝宝灌输秩序概念的最佳时间。如果你随意改变计划,秩序被打乱,宝宝就会以发脾气、哭闹的方式进行“抗议”,拒绝合作。为此,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不妨给他讲述做事情的过程,如“现在我们穿鞋,然后去公园”;需要做另一件事时,提前给他提醒:“故事讲完后,就是洗澡时间啦。”让宝宝从秩序概念中理解时间概念,一点一点地积累逐渐形成时间概念。

小宝宝的情商培养方法


随着宝宝的成长,教育相关的问题升级为家庭中重要的环节,可是当妈不容易,也会犯些小错误,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在培养宝宝情商问题上,宝妈常犯的8个错误。

1|吓唬孩子

在生活中,孩子不愿意执行妈妈的指令很常见,但是有时候你为了让他顺从,可能会想出一些比较恐怖的事情,来吓唬孩子,以让他屈服。

邻居家的小朋友每次听到警车鸣笛声就会哇哇大哭,我感到很奇怪,又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通过询问才知道,原来每次晚上他不睡觉的时候,妈妈都会吓唬他说“你再不睡觉,警察叔叔就把你抓到黑屋子里关起来”,孩子老老实实的躺下睡觉,曾经这位妈妈还一度为自己的这个方法感到骄傲。但后来发生的这些状况,则让她后悔不已。

这种类似恐吓的情况在现实中很常见,妈妈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编造谎言,还自以为是善意的谎言,实际上可能造成诸多不良后果。曾经有人呼吁家长,不要再用警察来吓唬孩子,要让孩子知道警察是保护他们的,因为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某一天孩子遇到危险,却不敢向警察求助,让他怎么办?

建议:当孩子不想按照你的指令做事情的时候,比如不想上床睡觉,首先给予共情,“宝贝,你现在正玩儿的高兴,还不想上床睡觉,对吗?”他会点点头,“可是,到了这个时候,挖掘机、罐车都去睡觉了呀,这样第二天起来干活才有劲儿那”,“我们上床去看看《晚安,工地上的车》吧”,给予引导才是正确的做法。

2|只说不做

上周朋友带女儿到家里玩,只要儿子拿一样玩具,她就抢走,儿子换另外一件,她立刻扔下手里的,过来抢这件。朋友对她说“把玩具还给哥哥,不然我就把你的玩具没收了”,之后就回过头来继续和我聊天,我一般对于孩子的这些事情都不会去管,相信他们可以自己处理好,更重要的是,在自己家里,也不好说什么。接下来孩子仍然抢儿子手里的玩具。

像朋友这样的行为,属于典型的“只说不做”,只是一遍遍的威胁孩子不要做某事,却迟迟不采取行动。这时孩子的想法是“我要尝试一下这样做多少次,妈妈才会让我停下来”,也就会一遍又一遍的挑战你。

建议:先给予警告“如果你再抢哥哥的玩具,我就把你的没收”如果他真的又做一次,那么直接把玩具拿走,如果她哭闹,那么抱着她离开,并告诉她,什么时候停止哭闹,并且不再抢哥哥玩具后再回去,也就是保持说和做的一致性。只有说到做到,你的话在孩子眼里才具有权威性。

3|和爸爸唱反调

在家庭教育中,往往爸爸表现的过于严厉,而妈妈又过于溺爱。

孩子早饭没有好好吃,爸爸说“不好好吃饭,上午就饿着吧,什么都不要给他吃!”可是妈妈却担心孩子挨饿,过了吃饭时间没多久,妈妈就拿零食给他吃,爸爸不让吃,却硬要给,摆明了和爸爸唱反调。

这种双方不一致的现象,可能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如果爸爸再强硬一些,双方可能发生争吵,从而引来家庭的不和谐。如果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更加不利,让他失去安全感,可能产生更多的不良行为。

建议:和爸爸统一战线,即便有不同的看法,此刻也要和爸爸站在一起,然后私下里和爸爸讨论,得出最后大家一致的做法。

4|自己前后矛盾

有些时候是父母双方对待一件事情的观点不一致,可是也有的时候,妈妈自己一天内对待同一件事情的态度却也有不同,这样造成孩子的混乱,搞不懂到底是对还是错。

孩子看电视这个问题,妈妈心情好的时候,可能会说“嗯,宝贝,看会儿电视没事儿的”,可是一会儿由于某些事儿,变得心情很糟糕,看到孩子在看电视,又说“怎么又看电视啊,眼睛还要不要啦”,妈妈自己前后的矛盾,让孩子觉得很困惑,到底能不能看电视?原来是要看看妈妈的心情啊。这对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不利。

建议:任何时候,你的态度和观点都应该保持一致性,而不是由心情左右。可以提前制定好规则,以后按照规则执行。比如看电视,提前制定一份看电视的规则表,每天什么时间可以看,每次看多久,都提前约定好,当孩子想看的时候,统统按照时间表来执行。其实,很多时候,孩子要比我们自己更守规则。

5|诱惑作为奖励

孩子不吃饭也是让很多妈妈头疼的问题,你有没有这样做过:

“宝贝,如果你把这碗饭吃完,我就奖励你一块巧克力。”通过这种诱惑,来让孩子吃饭,让他觉得只要吃饭,就可以得到一块巧克力,以后每到吃饭的时候,他都可能会说“那你给我拿巧克力来”,或者“今天我不想吃巧克力,你给我买棒棒糖,没有棒棒糖我就不吃饭”。

这种诱惑不利于吃饭习惯的养成。

建议:适当的奖励可以让行为得到强化,这是对的,但不是作为诱惑。当孩子坐在餐桌旁乖乖的吃饭,表现很好的时候,你可以说“今天宝贝吃饭表现很好哦,没有乱跑,而且把一碗饭全都吃光了,妈妈真为你感到骄傲。”这种鼓励的话,能够让孩子真正的喜欢上吃饭,而不是为了得到零食。当然,物质奖励并不是不能采用,但次数和时机一定要把握好,以免得不偿失。

6|犯错误必须受到体罚

很多妈妈觉得只要孩子犯了错误,就一定要受到体罚,这样才能记住教训,下次才不会再犯。

隔壁家的小男孩有个打人抓人的坏习惯,只要有不顺心,就会出手,小区里的孩子经常被他打哭抓哭,每次妈妈都会狠狠打他的手掌,同时让他向被抓的小朋友道歉,每次道歉都很顺利,可是没过多久,就又能听到另一个小朋友被抓哭的声音。

可见,这种体罚只能暂时的起效,之后又会再次发生。所以,体罚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有用。

建议:我们的真正目的是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而非体罚。当孩子打人的时候,及时的制止,并跟他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许他打人只是不知道应该如何跟小朋友相处,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你可以教给他正确的方法,当他做到的时候,并及时给予鼓励,以此改正不良行为。所以,犯错误并不一定要受到体罚,只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可。

7|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妈妈总爱别人家的孩子来说事儿:

“你看看人家明明,这么乖,都不会抢玩具,不会打架,你看看你,你什么时候也能像他那样啊!”

这种比较会导致孩子的仇恨,不仅学习不到和小朋友和平共处,甚至会变本加厉,让结果更糟糕。

建议:对于那些表现好的孩子给予表扬和鼓励,引起你的孩子的重视,让他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是会受到表扬的,这样才会愿意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是主动去学习好的行为,而不是被你压制着去学习。

8|带情绪管教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会让你很恼火,甚至暴跳如雷,当你的情绪不能受到控制的时候,大脑的反应也只能是最原始的,也就是攻击,你很可能在盛怒下体罚孩子,而不是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上面我们说到,体罚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另外,当你发脾气的时候,也会将孩子对不良行为的关注转移到你的愤怒上,让他觉得害怕,而不是感觉到自己做错了。我们也常常在说,孩子为什么总是爱发脾气?其实这和父母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他会学习你处理问题的方式,当他遇不高兴的问题时,也会发脾气,可见,在带有情绪的时候来管教孩子是很不明智的。

建议:当孩子的不良行为让你愤怒的时候,暂时离开一会儿,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只有冷静后,大脑才能正常的工作,才能想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同样可以影响到孩子,有助于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孩子会犯错,我们做父母的也一样,不用为自己的过错感到过于内疚,也不用为孩子一时的错误感到失望,把犯错看做学习的机会,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从而改正不良行为。当然,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就ok了。

小小宝宝有本事


15-24个月自己脱衣

此时孩子能够单腿站立且不摔倒,并能控制自己两臂、双手和两腿的活动。

提供帮助:孩子不是天生就会脱衣或穿衣,而是要经过观察、学习和接受指导。尽量给他穿无纽扣、拉链、摁扣和无系带的衣服,这样,即使宝宝自己脱衣也不至于带来危险或麻烦。另外,当孩子把套头衣服的袖子从胳膊上拽下来时,母亲应协助将其从头部脱下;当孩子试图把裤子的前面拽下来时,母亲应示意孩子如何将后面的裤子也脱下,以及如何摆脱脚的阻碍。到18至24个月时,宝宝通常会试图自己穿衣,此时,母亲可告诉孩子扣子的作用,以及穿衣的技巧。

12-15个月自己吃饭

此时孩子活动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能力都有所增强,已能握住杯子、勺或叉。

提供帮助:从宝宝12个月开始(有时甚至更早),每次就餐时给宝宝一个小勺、一份浓稠的饮品,如酸奶或者大米粥,以锻炼他驾驭餐具的能力。另外,教宝宝用杯子喝牛奶,也是培养其使用杯子的好机会。

15-18个月自己洗澡

孩子开始有能力协调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将洗澡泡泡涂在身上。

提供帮助:给宝宝提供毛巾、香皂和冲洗用具。然后再由妈妈进行最后的全身冲洗。如果孩子每晚都洗澡,也可以选择一周的两天作为宝宝的独立洗澡日(当然,母亲要陪在身边),其他时间由妈妈代劳。但要注意,当宝宝在浴盆中时,父母绝不能掉以轻心,需要时刻陪在宝宝身边。

15-18个月自己整理玩具

此时的孩子可以自己行走,带着东西在屋子里转,也能完成一些简单的指令。

提供帮助:将装玩具的盒子或袋子摆放在宝宝房间,让宝宝整理起来更容易,再给玩具做个标签或图片,以更好地帮助宝宝归类摆放。教宝宝整理玩具,应该坚持不懈,每天养成习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进行整理,如晚饭前或晚饭后。当孩子完成时,让他意识到自己做了件不错的事。

15-18个月帮助妈妈

孩子能够拿着东西来回走,并乐意模仿你每天的家务活动。

提供帮助:在妈妈的监督下,给孩子指定些小任务,如给他干净的抹布擦小桌子或椅子腿;让孩子拿来铺桌子的桌布或餐纸巾;将脏衣物放入洗衣篮;协助你整理、折叠干净的小毛巾。不要在意宝宝是否真正圆满完成了你交代的任务,重要的是,他能习惯于甚至乐于帮助你完成家务。

18-24个月自己洗手

孩子开始学会沾湿双手、打肥皂、冲水和擦干。

提供帮助:为方便宝宝自己洗手,在水槽边准备一个小凳子,把香皂和毛巾放在宝宝伸手可及的地方。如果水龙头是冷暖水并用的话,需要指导孩子如何开到适合的水温(妈妈也需时刻检查水温是否适宜)。专家指出,洗手时间应该为30秒,这样才能彻底杀灭细菌,为了让宝宝耐心洗完,可以给他唱儿歌,如“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18-24个月自己刷牙

当他可以抓住牙刷,并随之掌握手臂平衡时,就可以用牙刷在嘴里来回刷牙了。

提供帮助:依然在水槽附近准备小凳子和婴儿牙刷。挤少量牙膏到牙刷上。用稍微夸张的动作为宝宝比划自己如何刷牙。确保牙刷干净,每次都要为宝宝完成最后一道刷牙程序---再彻底给他刷一次。

小宝宝也需要情感交流


新生宝宝天生就拥有很多能力,看、听、触觉、味觉、嗅觉、运动和模仿等等,这就使宝宝生后具有了与父母交流的可能。尽管他们暂时不会说话,可千万不要以为“宝宝什么都不懂”,从而忽视与初生宝宝的交流。如果爸爸妈妈能坚持每天与宝宝交流半小时,对宝宝日后的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呢。

常用的交流方式

在觉醒状态下与宝宝眼对眼的注视是互相交往的开始。

当新生儿看到母亲亲切的面孔时,他的眼睛不再东张西望,不再发呆或昏昏欲睡,他会极力张大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妈妈脸上。当妈妈抱起新生宝宝面对面注视时,妈妈可以用温柔的语言和宝宝在注视中亲切地交流,你可以和宝宝这样说话:“宝宝看到妈妈了吗?”、“宝宝笑一笑”……,这时宝宝可能会像很懂事地凝视着你,听妈妈喃喃说话。他们有时会闻到奶香,寻找奶头获得食物,有时还会张开小嘴露出短暂微笑。因为经过了胎内十个月的交往,宝宝知道妈妈是自己最可亲的对象。

在与宝宝眼对眼注视时,最佳距离为20~30㎝。妈妈还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慢慢移动自己的面部,让宝宝的头和眼球随你而转动。这个动作虽然不难,却有着重大的意义,能够锻炼宝宝的敏感性,通过经常的训练有助于宝宝的智力开发和感觉发展。

不失时机地与宝宝交谈,传递亲人的声音。

每次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洗澡时,妈妈都要抓紧时机与宝宝谈话。“宝宝吃奶了”、“宝宝乖”“我们现在开始洗澡咯”……,以此传递母亲的声音,增进母子间的交流。虽然宝宝不会说话,但他们天生就具有听觉能力,宝宝能感知到妈妈的语言。有的宝宝在生后感受到胎内曾听到的声音时,就会改变吸吮的速度,所以宝宝生后要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个丰富的投入感情的语言环境,利用各种机会给宝宝以丰富多彩的情感生活。在每日的照料中,喂奶、换尿布、擦脸、洗澡……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很好的语言交流的机会,妈妈要抓住这些情境,把你的爱意通过语言传递给你的小宝贝。

肌肤相亲,温柔抚触是一种爱的交流。

哺乳时尽量与宝宝肌肤相亲,使宝宝感受到妈妈的怀抱是他最安全的场所。他会安静地满足这种依恋,并形成早期记忆。吃母乳的婴儿,只要妈妈每次用固定的姿势抱他,宝宝就会主动寻找乳头。爸爸妈妈轻轻抚摸宝宝的小手,传递爱意的同时还能让宝宝感受到皮肤的触觉,还能有利于他们的抓握反射,提高宝宝的灵敏度。这对今后宝宝的经验积累,心理发展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有益的。

用丰富的表情刺激,让宝宝进行模仿。

宝宝出生后,对人脸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如果爸爸妈妈的脸在宝宝适宜的视线范围内出现,小家伙会饶有兴趣地注视。而且宝宝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如果这时爸爸妈妈对着他微笑,宝宝也会露出浅浅的微笑来呼应你哦,可能他们的微笑不太明显,只是嘴角稍微抽动了一下,但是这是他们在和爸妈交流呢。如果朝宝宝做眨眼睛、吐舌头之类的动作,宝宝们也会尽自己的所能来模仿呢。爸爸妈妈和宝宝的这种交流,能够促进宝宝的模仿能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宝宝更会通过模仿这一能力,学会更多的东西。

宝宝的交流需要

哭是宝宝主动与父母交流的形式。

宝宝另一个与父母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哭。新生宝宝常常爱哭,正常新生儿哭声响亮婉转,生病的宝宝哭声可以无力、高、尖、沙哑……,而且宝宝的哭有很多原因,譬如:饥饿、尿湿,不舒服等等,还有在睡前或刚睡醒时不明原因的哭闹……,细心的父母就会在与宝宝的交往中分辨出不同哭声所代表的不同要求。有人认为新生宝宝要避免多抱,而应当让他尽量躺在小床上,否则易养成要抱的习惯,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有时宝宝的哭是想主动和爸、妈亲热一下,想让爸爸妈妈抱一下,所以这时千万不要拒绝孩子。正确的做法应当把宝宝抱起来,给宝宝以安慰,并与之交流。有研究发现:抱起生后2~3天的新生儿,80%以上的宝宝会趋安静,宝宝会在与成人的交往中辨别不同的人物、语言,辨认不同的人脸、不同的表情,使之保持愉快情绪,促进宝宝的发育。

爸爸的交流很重要

新生儿的成长需要爸爸的参与。

在与宝宝的交往中,千万不要忽视爸爸的作用。爸爸和宝宝的交往风格常常不同于妈妈,妈妈可能更多地会使用语言,温柔的抚触和宝宝进行交流,爸爸则更爱在嬉玩中与宝宝交流。爸爸的拥抱能使宝宝感受到爸爸有力的臂膀是他安全的港湾;爸爸用带有胡渣的脸轻轻地亲亲宝宝,会让孩子感受到不一样的皮肤触觉;爸爸的幽默风趣通常能赢得欢笑。因此作为父亲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宝宝亲密接触一下,通过接触照顾宝宝,爸爸才会真正感受到宝宝和自己的亲密程度,宝宝与自己是联系在一起的,惊人的感情共鸣会渗透在父子之间。

当然还有许多与宝宝进行交流的方式,这些交流是自然真情的流露,对父母、婴儿都是一种心灵的需要。新生婴儿行为、感情的发育发展需要父母共同来关怀和诱导,所以不管是准爸爸妈妈还是新手爸爸妈妈,都要学会用心养育自己的宝宝,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行为锻炼,培育出聪明和健康的宝宝。

怎样做到初识您的小宝宝


小宝宝降生了,年轻的父母常常因缺乏新生儿方面的知识而出现不必要的焦虑,有的还因偏信他人之言对宝宝做出错误的处理,甚至个别家庭还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实只要您稍有些新生儿方面的常识,就可以放心地做快乐的父母。下面就教您认识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特征。

怎样做到初识您的小宝宝

出生后23天,大多数婴儿面部及躯干开始出现轻度黄染,710天左右逐渐消失,这种情况称为“生理性黄疸”,不需要作特殊处理,但如果您的宝宝黄疸出现过早、过重、进展过快,迟迟不退或者退而重现,则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请儿科医生为您的宝宝诊治。

有的新生儿口腔牙龈上可见黄白色小颗粒,俗称“马牙”,硬腭中线上也可见几个小白点,这属于正常现象,可以自行消失。新生儿面颊部两边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吸吮,很多家长对以上现象认识不足,错误地进行挑割,导致出血、感染甚至死亡的并不少见。

所以,当您的宝宝吃奶减少、不吃奶、哭闹时要请儿科医生为宝宝做详细的检查,科学地治疗。

有的妈妈为新生儿护理时,偶然发现宝宝的乳房有些长大了,甚至有少量的乳汁,外阴部出现白色分泌物或血性分泌物,一时间紧张得不知所措,其实您不必担心,也暂时不用特殊处理,这是新生儿的特有现象,会慢慢消失的。

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宝宝的双腿被家长牢牢地包扎捆绑,究其原因呢,是担心宝宝长大了脚会变弯,结果,却使得宝宝双脚不能动弹,甚至,有的宝宝在较长时间的捆绑后出现了下肢的水肿、硬肿、皮肤褶烂。我们想告诉您:宝宝出生后几个月内自然状态下双下肢常呈弯曲状,不必捆扎,应该让宝宝肢体自然舒展,这样更有利。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促进小宝宝聪明的重要因素》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 我们家长不妨问问自己,是否更关心孩子如何变得让自己“有面子”?是不是更希望他能考高分,却很少关注他是否快乐,有没有朋友?这些关怀的缺失,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是有层隔膜,孩子总是表现叛逆,总是和父母“对...
    2021-07-22 阅读全文
  • 好方法促进小宝宝交往 交流是宝宝与生俱来的本能,但并不是每个宝宝在长大后都具有良好的交往习惯。想培养一个与人友善的孩子,从他一出生就要开始了。 刚出生的小宝宝都是友善的,就像一句古话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他们来到了这个世界...
    2021-04-05 阅读全文
  • 聪明小宝宝需要脑力开发 别以为「智能提升从零岁开始」、「3岁定终生」或是「6岁决定一生」只是宣传标语喔! NO!根据研究,人类在胚胎期,脑部神经就是最早发育的,即使呱呱落地之後,也处在迅速发育的阶段,以新生儿来说,大脑约重四...
    2022-02-11 阅读全文
  • 小宝宝的语言发展 阶段1:0~2个月 宝宝会用不同的哭声表达感觉,可能是饿了、尿尿了,或是要人抱他;而当宝宝感到开心、舒服时,也会发出愉悦的声音。在语言发展历程中,哭声和愉悦声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阶段2:2~3个月 宝...
    2021-08-21 阅读全文
  • 0-3岁小宝宝 这样陪玩才聪明! 相信大家都知道,父母与孩子的互动越早、越多,越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感官能力、运动能力和智力。妈妈与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游戏。 科学研究发现,婴儿时期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高峰期。出生后12个月,婴儿脑部发育比...
    2019-12-16 阅读全文

我们家长不妨问问自己,是否更关心孩子如何变得让自己“有面子”?是不是更希望他能考高分,却很少关注他是否快乐,有没有朋友?这些关怀的缺失,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是有层隔膜,孩子总是表现叛逆,总是和父母“对...

2021-07-22 阅读全文

交流是宝宝与生俱来的本能,但并不是每个宝宝在长大后都具有良好的交往习惯。想培养一个与人友善的孩子,从他一出生就要开始了。 刚出生的小宝宝都是友善的,就像一句古话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他们来到了这个世界...

2021-04-05 阅读全文

别以为「智能提升从零岁开始」、「3岁定终生」或是「6岁决定一生」只是宣传标语喔! NO!根据研究,人类在胚胎期,脑部神经就是最早发育的,即使呱呱落地之後,也处在迅速发育的阶段,以新生儿来说,大脑约重四...

2022-02-11 阅读全文

阶段1:0~2个月 宝宝会用不同的哭声表达感觉,可能是饿了、尿尿了,或是要人抱他;而当宝宝感到开心、舒服时,也会发出愉悦的声音。在语言发展历程中,哭声和愉悦声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阶段2:2~3个月 宝...

2021-08-21 阅读全文

相信大家都知道,父母与孩子的互动越早、越多,越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感官能力、运动能力和智力。妈妈与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游戏。 科学研究发现,婴儿时期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高峰期。出生后12个月,婴儿脑部发育比...

2019-12-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