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做客的教育契机
发布时间:2021-12-25 教育孩子诚实的故事 带孩子去幼儿园工作总结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会经验,锻炼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类活动对孩子说来很有益处。但有的孩子在做客时不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致使聚会不欢而散,令父母难堪。那么,应该怎样指导自己的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呢?以下几点请参考:
一、做客前指导孩子。
1、向孩子提出要求,明确在外做客时应有的文明礼貌举止。要让孩子知道在外面做客,和在家里做小主人不同,各家的生活习惯和规矩是有区别的,要守规矩懂礼貌,别人家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拿、翻,有些事情不可自作主张。
2、给孩子介绍去做客家的情况,特别应介绍对方小伙伴的情况和如何称呼等基本情况,如对方是哥哥姐姐要尊敬,是弟弟妹妹要爱护。
3、指出孩子之间玩耍时的注意点:小客人一定要尊重小主人的意见,要多用商量、征求的口吻,如:“好不好?”“可以吗?”“我能玩一会儿吗?”……并可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给予重点强调要求。如孩子平时好强,事先就要告诉孩子与小伙伴玩时要谦和、忍让;有的孩子较胆小,家长要鼓励孩子不要害怕,如“大哥哥很喜欢你,我相信你会和他玩得很开心”。
二、在做客中指导孩子。Yjs21.COm
做客过程中父母也要关心自己的孩子,不能任随孩子自己玩,放手不管。可从侧面观察孩子在与小伙伴玩耍中的情况,作一些适当的指点、暗示,帮助孩子矫正一些不适宜的言行举止。如果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争吵、矛盾,小问题,可以在大人的提醒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发现是自己孩子做得不对,也可把孩子带到一边,慢慢讲道理,善意地提出批评,并指导孩子该怎么做。如需要道歉的话,也应鼓励孩子勇敢承认错误,言归于好。如果发现错误不在自己孩子,并吃了亏,大人也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告诉孩子“你没有错,但我们是客人,能谦让就谦让。”要真是没法一起玩,暂时可把孩子带开。
三、做客后及时作出评价。
对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时的表现要及时地评价,明辨哪些行为是好的,加以肯定;哪些行为不应该,指出为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改有方向。如果孩子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再三告诫也不听从,也可以取消下次做客机会,并明确告诉孩子“等你知道怎样做客,怎样对待小伙伴时,我们才能带你去,否则主人不会欢迎你的。”带孩子在外做客,对孩子来说是他们喜欢的活动,这样的惩罚也可作正面教育的补充手段,相信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多带孩子做客提高交往能力
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会经验,锻炼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类活动对孩子说来很有益处。但有的孩子在做客时不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至使聚会不欢而散,令父母难堪。那么,应该怎样指导自己的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呢?以下几点请参考:
一、做客前指导孩子。
1、向孩子提出要求,明确在外做客时应有的文明礼貌举止。要让孩子知道在外面做客,和在家里做小主人不同,各家的生活习惯和规矩是有区别的,要守规矩懂礼貌,别人家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拿、翻,有些事情不可自作主张。
2、给孩子介绍去做客家的情况,特别应介绍对方小伙伴的情况和如何称呼等基本情况,如对方是哥哥姐姐要尊敬,是弟弟妹妹要爱护。
3、指出孩子之间玩耍时的注意点:小客人一定要尊重小主人的意见,要多用商量、征求的口吻,如:“好不好?”“可以吗?”“我能玩一会儿吗?”……并可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给予重点强调要求。如孩子平时好强,事先就要告诉孩子与小伙伴玩时要谦和、忍让;有的孩子较胆小,家长要鼓励孩子不要害怕,如“大哥哥很喜欢你,我相信你会和他玩得很开心”。
二、在做客中指导孩子。
做客过程中父母也要关心自己的孩子,不能任随孩子自己玩,放手不管。可从侧面观察孩子在与小伙伴玩耍中的情况,作一些适当的指点、暗示,帮助孩子矫正一些不适宜的言行举止。如果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争吵、矛盾,小问题,可以在大人的提醒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发现是自己孩子做得不对,也可把孩子带到一边,慢慢讲道理,善意地提出批评,并指导孩子该怎么做。如需要道歉的话,也应鼓励孩子勇敢承认错误,言归于好。如果发现错误不在自己孩子,并吃了亏,大人也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告诉孩子“你没有错,但我们是客人,能谦让就谦让。”要真是没法一起玩,暂时可把孩子带开。
三、做客后及时作出评价。
对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时的表现要及时地评价,明辨哪些行为是好的,加以肯定;哪些行为不应该,指出为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改有方向。如果孩子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再三告诫也不听从,也可以取消下次做客机会,并明确告诉孩子“等你知道怎样做客,怎样对待小伙伴时,我们才能带你去,否则主人不会欢迎你的。”带孩子在外做客,对孩子来说是他们喜欢的活动,这样的惩罚也可作正面教育的补充手段,相信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父母把握餐桌上的教育契机
提到餐桌上的教育,以前我总以为就是让孩子吃得饱一些,不挑食,至多是再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罢了。如今,随着女儿的长大,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努力,我发现餐桌上的学问可大啦,不仅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可以对幼儿进行认知能力、动手能力、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教育和训练。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今的家长,对幼儿的吃饭问题可能都感到头疼,常常是孩子在前面跑,大人端着饭碗在后面追,嘴里还不停地说:“乖宝宝,再吃一点……”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三餐要准时,严格控制零食。
为了让孩子养成按顿吃饭的习惯,尽量使孩子在吃饭前产生饥饿感,吃饭香,除了家中有特殊情况外,三顿饭都有准钟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一到点就会嗲声嗲气地催促我:“妈妈,到点了,宝宝要吃饭了。”同时我还要求孩子每顿饭能在20分钟左右吃完,既细嚼慢咽,又不磨蹭。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还要注意“饥饱适度”。一个健康的儿童,只要饮食有规律、运动量适宜、进餐时愉快,就别怕他饿着,吃多吃少顺其自然。孩子说饱了,就可以下桌。当然有个前提:不吃饭,别指望零食(除了上午9点钟和下午3点钟吃点点心和水果,其余时间均不提供零食)。
2.言传身教,发挥榜样作用。
幼儿的模仿性强,尤其喜爱模仿成人的行为。每次吃饭时,我都会夸张地说:“今天的菜真香呀!”女儿往往也受到影响,嚷嚷着:“我要吃……”在吃饭时我从不说:“海带真难吃呀!”“鱼刺太多啦!”等话,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影响孩子的食欲。
另外,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例如,不挑食;不边吃饭边看电视;不离开餐桌,边走边吃等等。让孩子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成人的做法。
二、拓展孩子的知识面
每天吃的食物我都一一教女儿指认,让她说说颜色、形状、名称、味道,了解各种菜的营养,吃了有什么好处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带和秧草是女儿不喜欢吃的菜,可自从我给海带取名为“美人鱼的飘带”,秧草取名为“小羊宝宝吃的草”后,女儿对这些富有童趣和诗意的称呼很感兴趣,总是很乐意地吃下它们。
三、鼓励孩子多动手,充分发挥自主性
当孩子还不能灵活地使用餐具,把饭粒撒得满地都是的时侯,我就让她学习自己动手吃饭。虽然这样比喂饭更辛苦(擦桌、擦嘴、捡饭粒等),但我知道,孩子从不会到会总得有一个过程,这是充分发挥女儿的自主性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她的小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啦。
四、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和尊重长辈的情感
以前凡是孩子喜欢吃的菜,我总是放在女儿的面前,一是让她方便够得到;二是说实在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总是希望孩子能把菜吃个底儿朝天,可以长得壮一些。可是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做法。先生和女儿都很喜欢吃松花蛋。有一天,女儿先坐好后先生刚要坐下,女儿忙把盛松花蛋的碗移到自己的面前,且嚷嚷着:“松花蛋我要吃的,爸爸你不要来吃喔。”独生子女独占的倾向在我女儿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克服这一点,我首先做孩子的表率,每逢有好吃的,我总是端给公公婆婆,让他们先尝。日积月累,现在,女儿有了爱吃的东西,再也不会象以前那样据为己有,总会学着我的口气对奶奶说:“奶奶,您吃点儿。”
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每次吃饭的时间,就是我们全家人交流感情的时候。我会问问孩子今天去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东西等等。虽然女儿还不能把一件事情完整地表达清楚,总要让奶奶从旁解说,做“翻译”,但我逐渐发现了孩子在观察、记忆和语言方面的进步。首先她乐于和我交谈,不论是高兴的事情,还是自己犯的错误,都愿意让我知道。其次,是她开始用自己的视角去看世界,并能运用“好”和“不好”去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这种谈话使我们母女俩的感情更加亲近。
六、换个角度让孩子感受生活的快乐
女儿天生喜欢音乐。吃完饭后,我常常有意识地为孩子准备碗、筷子、勺子,用筷子或勺子敲击碗和盘子等餐具,让她感觉声音的不同。有时,我也会即兴表演一段“打击乐”,孩子会愉快地和我一起玩。她学敲击的动作还挺像那么回事呢!而且,我发现她的节奏感增强了,对声音的辨别能力也慢慢地提高了。
只要家长有心,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蕴含着教育契机,如果能把握住这些机会,进行适宜的教育,你的孩子就一定会健康成长!
抓好教育孩子的“时机”
导读:所谓的“火候”就是孩子对这个问题最感兴趣的时候,而最佳的“炒菜”时间就是回答孩子问题的时间。俗话说“热炒热吃好消化”,当孩子对难题最有兴趣,最想知道答案的时候,父母只需利用很短的时间,耐心地为孩子讲解,就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什么光能让我们看见东西?”“什么是宇宙大爆炸?”当孩子看完科幻动画片后,总会带着一大堆“问号”去找爸爸妈妈。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是立刻回答他的问题?还是先让他“一边玩去”,忙完自己的事情再说?建议你选择前者,因为,教育孩子和“炒菜”一样,一定要抓住火候。
要知道,教育孩子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时甚至还会事与愿违。这里除了方法以外,还有一个时机问题。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论著《学记》首先提出“学其可之谓时”,强调了教育要抓住时机。确实,教育孩子的时机就同炒菜时的火候一样,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却直接影响菜的色、香、味。因此,父母教育孩子不一定非得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只要善于捕捉教育孩子的时机,就能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其实,所谓的“火候”就是孩子对这个问题最感兴趣的时候,而最佳的“炒菜”时间就是回答孩子问题的时间。俗话说“热炒热吃好消化”,当孩子对难题最有兴趣,最想知道答案的时候,父母只需利用很短的时间,耐心地为孩子讲解,就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当孩子发问时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火候,即使答不上来,也要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你可以自己查资料,找答案,也可以全家人一起讨论。孩子提问题,说明他在思考,这个时候家长决不能泼冷水,否则会伤害了积极性,久而久之孩子就丧失了思考、探索的勇气。
此外,教育孩子还应贯穿在日常生活之中,抓住各种有效时机,随时随地、见缝插针地去进行,例如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大都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父母如果是有心人就会发现在孩子的评论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此时用浅显易懂的言语及时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问题,效果也会很好。
当然,光能抓住火候也是不够的,家长也要切实做好“炒菜”前大量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说,要先孩子一步进行大量的知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更从容地为孩子“烹”出佳肴。
教育孩子的七大好的时机
教育孩子一直是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但是应该在什么时候教育孩子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应该重视。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学大的专家精心的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七大最佳时机的一些资料,帮助大家更好的教育孩子。
如果能选择比较好的时机去教育孩子,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为教育孩子的七大最佳时机:
第一:在孩子取得成绩时
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时定会处于兴奋的状态,家长一方面要对他的成绩给予积极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具体的任务,由于孩子此时心情舒畅,一般比较容易接受。
第二:在孩子对某一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对某一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做事情的主动性会大大提高,因为这是他发自内心愿意做的事。此时,家长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励孩子深入钻研,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三:在孩子看到他人取得成绩时
看到别人取得成绩,孩子往往会暗自下定决心:我也要做出成绩来,而且要做的比他好!家长要抓住这一时机,和孩子一块分析别人取得成绩的原因,然后对孩子提出适当的目标要求,最后一起探讨如何才能实现目标。
第四:和孩子一起外出旅游时
孩子在和家长一起外出旅游时,心情一般会比较舒畅,家长在给他讲解旅游景点的来历或故事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教育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不能攀折花枝、乱涂乱写、用食物或脏物投掷动物、乱丢瓜皮果壳等。
第五:当孩子出现过错时
孩子犯了错误后,内心会产生愧疚感,此时对家长的教诲容易接受,也愿意改正自己的过错。家长要和孩子一块对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明确指出孩子的问题所在。但要注意,千万不要过分唠叨,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孩子,循循善诱常常会收到振聋发聩的效果。
第六:在孩子遇到困难时
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孩子往往容易失去信心。此时,家长要积极地肯定孩子的成绩,对他的不足之处予以点拨,一块探讨解决困难的方法,帮助他重新树立信心,走出困境。在战胜困难后,孩子的自信心会大大提高,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也会知道如何去解决。
第七:在新学期开始时
在新学期开始时,孩子会进入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求知欲望,此时家长若因势利导,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通过上面的学大的专家精心的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七大最佳时机的一些资料,家长们应该注意在这七个时刻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会鼓励孩子。
春天里要带孩子做的事情
谈季节变化 有幼儿园做过这样一个练习:让孩子们在画册中找出“春天开放的花”。许多孩子茫然不知所措,因为根本不知道哪些花开在春天,哪些花开在夏天,又如何辨认得出呢? 春天,让孩子到自然中去,通过观察季节的变化,来培养孩子的季节感,这不仅可丰富孩子对大自然周期性变化的知识,而且促使孩子将各种现象加以联系,由此认识到大自然变化的因果关系,对孩子逻辑思维的形成也是有帮助的。 建议: 在春天,带孩子到户外收集并谈论和春天相关联的物品。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做风筝,谈谈燕子、蚯蚓,收集各种各样的种子等等,让孩子们认识到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帮助孩子认识季节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带孩子在不同的季节到同一个地方散步,观察那里发生的变化。可以每个月去一次,并拍下照片,如春天小草变绿了,柳树抽枝了,冰雪融化了;夏天万物生长茂盛等等。通过照片让孩子回忆以前这里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样的,这样他们可以逐渐意识到季节的变化,时间的流逝。
种些植物 “这是什么花呀?”“那种花什么时候开呢?”孩子常常会饶有趣味地问这些问题。据幼儿教育专家测试,大多数孩子都喜欢植物,喜爱植物的孩子,大都富有好奇心,而好奇心,则是获取知识最宝贵的内在驱动力。 建议: 春天里,不妨在某个角落开辟一块土地,种点向日葵、西红柿等植物。播种时,先让孩子看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出芽、长叶后,引导孩子继续观察,给他讲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空气、水、阳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收集关于植物、花卉的儿歌、童谣、儿童歌曲,和孩子一起吟唱。 当然,孩子也会很乐意干些浇水、拔草的工作,让他们去干,还可以借机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让他们学会初步的劳动技能。
养只小动物 幼儿园的动物角养了几只小白兔,亮亮三番四次地往那儿跑,看了一遍又一遍,妈妈接他回家时,他都要先去和小白兔告别,然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妈妈,小白兔怎么是红眼睛呢?它吃什么东西呢?”妈妈告诉他小白兔吃草,亮亮就到处给小白兔拔草吃。 当孩子喜欢上某种小动物,他会投入感情去照料它,悉心留意小动物的生活习惯、生长变化,这本身就是在丰富孩子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体验到愉快劳动的同时,还会与小动物建立良好的感情,这有助于在培养孩子智商的同时,使孩子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建议: 帮助孩子养些金鱼、蝌蚪、小鸡,让孩子亲眼看到小动物在自己的照料下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让他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惯、生长变化过程和饲养方法,并邀请孩子讲讲他的小动物。孩子通常会非常乐意和你分享他的心得,纵然是性格内向的孩子,也会绘声绘色地说他的动物故事。
教育孩子的十个最佳时机
一、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能力,此时家长因势利导,当会“旗开得胜。”
二、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三、孩子感受委屈的时候。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了。
四、老师来访的时候。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指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地“告状”。
五、孩子有困难或遭遇失败的时候。家长不应训斥,而应肯定成绩,对不足之处给于点拨,帮其走出“困境”。
六、孩子有较大过失的时候。这时家长的理解、同情、体谅是孩子最需要的,很多时候,循循善诱能收到振聋发聩的效果。
七、孩子对某些事物怀有浓厚兴趣的时候。家长应积极支持、鼓励,用兴趣推动孩子去寻求知识,激励孩子深入钻研。
八、有较大集体活动的时候。这是教育孩子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培养集体观念的极好时机。
九、他人取得成绩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暗下决心“我也要做出成绩”,家长要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提出适当目标要求,使其一时热情变为持久的行动。
十、外出作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候。一般的孩子都喜欢听好话,不愿在别人面前现丑,所以这时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客人面前“揭短”,多谈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恰当提出希望。
节日带宝宝做客的8项注意
外出做客没规矩,不仅会破坏当时的喜庆气氛,还会让妈妈爸爸颜面扫地。所以,出门前妈妈一定要给宝宝打好“预防针”,还可以利用路上的时间,适当强调一下“规矩”,教宝宝使用礼貌用语“您好”、“您早”、“谢谢”、“再见”等,做个有礼貌的小客人。
1、进门先向主人问好
到亲友家做客,见到主人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招呼、问好、拜年,并能正确的使用称呼,如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未经主人允许,不要到其他房间走动,更不能只顾自己开心,在沙发上、床上一通折腾。大人们谈话聊天的时候,宝宝不要随便插嘴,如果有事情要告诉妈妈,大大方方说出来,不要咬耳朵,这是不礼貌的表现。
2、不和小主人抢玩具
小主人对自己的玩具自然有支配权,到人家做客,小主人提供什么玩具就玩什么,不要肆意乱翻。看到自己没有的“好玩意儿”,可不要想着据为己有,征得同意后再拿过来玩,之后还要记得放回原处。如果一件玩具两个宝宝都想玩,妈妈应该规劝自己的宝宝不要挣抢,要学会用商量的语言与小主人沟通。
3、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平日,妈妈就要教导宝宝养成讲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到亲友家做客,吃东西剩下的果壳、果皮要主动扔到垃圾筒里,或者放到指定的地方,不要随手乱扔。饭前饭后要洗手,如果手上沾上了果汁、菜汤,更要及时清理干净,以免弄脏桌布或家具。
4、做热情的小主人
如果有小客人随父母到家里做客,宝宝应该如何接待呢?最好的表现自然是热情大方地接待喽。宝宝的得体举动,自然会引来客人们的好评。
5、主动问好
有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宝宝要跟随父母在门口迎接,热情问好,因为你是小主人呀。如果客人带来了礼物,接受的时候可一定记得道谢。很多客人会问宝宝一些问题,比如“叫什么?多大了?在哪里上幼儿园?”要大大方方回答,不要扭捏。
6、和小朋友分享乐趣
事前和宝宝约定好,如果小朋友来了,应该主动拿出自己的好吃的、玩具和小朋友分享,这才是有风度的表现。不要做对小朋友不友好的事情,更不要说对小朋友不友好的话。
7、才艺展示增强自信
客人来了,正是宝宝展示才能的最佳时刻,也是锻炼宝宝“胆量”的好机会,为客人们背诵儿歌或古诗,表演舞蹈或者唱一首歌,都能为聚会增添欢乐气氛。
8、不乱发脾气
事先告诉宝宝,爸爸妈妈对其他小朋友的夸奖和表扬是出于礼貌,宝宝可不要为此而觉得父母冷落、忽视了自己,甚至大吵大闹,非要争个第一才心满意足。更不能借着家里有人的时候,向父母要这要那,提出物质要求,甚至无理取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