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3-4岁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

发布时间:2021-12-17

幼儿故事3岁。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3-4岁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3~4岁的语言和游戏能力发展极为迅速。他们变得特别爱说话,即使一个人玩的时候也会自言自语地边说边玩,跟小朋友或大人在一起时,话就更多。对这个时期的幼儿来讲,他们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太阳、月亮,地上的树木、小河或公园里的动物、秋千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谈的对象。

例如,他们会对飘走的云彩招手说:“请再来玩”会对被雨淋湿的童车同情地说:“你在哭吗?我来帮你打伞好吗?”这就是幼儿心理最突出的特点。到了4岁,幼儿的话题会更多,他们会交换看电视节目的感受,并会互相夸耀:“我坐过碰碰车。”“爸爸给我买了把冲锋枪。”他们之间可谈的话题越来越多。

游戏是3~4岁幼儿的主导活动。由于这个时期幼儿想象活动异常活跃,因而他们的游戏也非常有趣,他们可以给任何一样东西加上他们所想象的象征性意义。

例如,一片树叶在过家家时可以当作盘子,在买东西时可以当钱用;一块木片,一会儿当火车,一会儿当手枪,一会儿又当木头人。幼儿在一起游戏时,一块积木宝宝掉到地毯的大海里,马上会有一辆纸盒急救车开去救援。每一种游戏都有孩于自命的意义,任何一个游戏里都藏有打开孩子心灵大门的钥匙。这个时期幼儿游戏的另一个特点是共同游戏,他们不再像1~2岁幼儿那样各玩各的。Yjs21.cOM

3~4岁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们开始学习性别的区分。起初,孩子由于男女间身体上的差异和行为特点而对性的区别发生兴趣,随后幼儿便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开始习得同自己的性别相适应的态度和反应。在幼儿习得性别区分的过程中,父母及周围人给予的赏罚起着直接而巨大的强化作用。幼儿往往以同性家长为榜样,求得同样的行为和感受。女孩子们模仿母亲玩当妈妈的游戏,尽量地学着母亲的温柔、能力和女性的性别行为;男孩子们则模仿父亲的男子汉态度和行为,希望自己像父亲那样严厉、果断。

这个时期孩子在伙伴中体验到了完全不同于父母及其他成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在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知识、想象力和各种社会能力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这种在伙伴帮助下的自主活动能使幼儿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为幼儿创造同众多的伙伴相互接触的机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是孩子们结识伙伴的好场所。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培养3-4岁孩子的注意力


3岁后,孩子的注意力初步形成,但稳定性低,持续的时间短。一般情况下,小班孩子只能集中注意力3~5分钟,中班孩子10分钟左右,大班孩子10~15分钟。

孩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孩子睡眠不足或感到疲劳,天热、口渴、生病或某种原因引起的情绪不安等都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2、孩子不善于转移注意力。如:孩子在听完一个有趣的故事后,可能受其中某些情节的影响而忽视了妈妈的提问,出现分心现象。

3、外界干扰引起的。如:环境繁杂、喧闹等使孩子的注意力不易集中。

4、教育内容、方法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太深,孩子不能理解,或太浅缺乏新鲜感,都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另外,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不注意动静搭配,或活动要求不够明确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家长应分析原因,采用相应的方法防止孩子注意力分散。

1、保证孩子充分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使孩子有充沛的精力从事学习活动。

2、创设安静、整洁的环境。在孩子学习时,不要把无关的东西,特别是孩子喜欢的玩具放在一边,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3、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手脑并用,让孩子的活动有张有弛,动静交替。

婴幼儿存在“喜爱重复”的行为,这种“一成不变”的行为究竟是怎么回事?

1

为引起父母的注意。

孩子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爱而“喜欢重复”,这种原因,在很多家庭里都会发生。一些孩子一天到晚拿着同一本书让父母念给他听,其实他们并不乎书中是什么内容,他们想要表达的真正意图是:“请你时刻注意我,爱我!”婴幼儿从重复行为中获得关注,爸妈也在孩子的这种重复要求中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因为在一读再读的亲子互动里,充满着爱和关注!

重复中不断地以自己的速度吸收、学习。

有时候孩子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比较差,他们想在重复中不断地以自己地速度学习。较细心或替孩子做成长记录的父母可以发现:婴幼儿的重复行为总会在持续一段时间后的某天,出现了学习上的跃进。也许他突然会抓住物体、会唱出哪首歌了,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会翻身了……在亲子共读中,这种“突然”发生的学习跃进,也会在他不断地要求成人重复阅读的行为后出现。

所以,他们一定会在重复共读中,以行动或语言来表示他已获得或学会的某些东西。或许您在重复一段时间后,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已经会背一整段儿歌

适合3-4岁孩子朗读的故事书


朗读是亲子阅读中的一个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而且我发现睡前朗读比睡前看图画书更有助于孩子入睡。

我从好好3岁后开始尝试给她朗读,最初她喜欢听孙幼军的作品,《三个冰淇淋大王》(作品集)、《小贝流浪记》等等。其他经典童话故事象《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等等,我也会时不时选择一些适合的来给她读(我认为那里面并不是所有故事都适合读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小口袋文学》里面的故事,也是好好非常喜欢的。

家里有一本《中国神话故事》(浙江少儿社任溶溶主编),我觉得在现在同类书里面算制作得比较用心的,弥补了我心中一直觉得没有好的中国传统故事书的遗憾。有段时间,每晚都选一两个适合小孩子的故事读给好好听,好好从这里面知道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我也在读的时候忍不住心中发出感叹,我们祖先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啊!

以前囤过一套50本的“大师名作绘本”(河北教育出版社),好好4岁半以后,我选出一些适合这个年龄孩子的几本(并不是都适合读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泰戈尔的《纸牌王国》、屠格涅夫的《小鹌鹑》、欧.亨利的《圣诞礼物》等等。

好好最近特别喜欢的朗读故事有:《霍莉和艾薇的故事》(蒲蒲兰绘本馆、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精灵鼠小弟》和《噢,原来如此》。《噢,原来如此》是我很早以前“囤”的,最近被好好翻出来。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专门给孩子写的童话,虽然作品写得较早,但是语言非常活泼有趣,故事的长度也非常适合读给4岁的孩子。好好最喜欢里面的《大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和《独来独往的猫》。

3-4岁与4-5岁聪明孩子的奇思妙想作品


对于孩子,爸爸妈妈都有三个心愿:健康、聪明、开心。健康和开心,都能看得见摸得着。唯有聪明,我们总是从各种情境和作品中,和孩子一起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莱奥的思维小士兵

莱奥,是金源馆的一名摩比宝宝。这两个小人儿来自莱奥的思维王国。莱奥告诉妈妈,这两个小人身上有好多看得见的数学思维:两个小人,一字排开以"对称"形式站开;他们有很多手,"平均分"在身体的两边,为了避免小手打架,小手"平行"地伸展在身体的两侧。

思维名词:

平行--指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不相交时的关系。

平均分--把物体分成每份一样多就叫平均分。

对称--分为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吴琼老师说,这两个神奇的小人有那么多只小手,加上聪明的脑袋,能帮助莱奥和妈妈完成多少事情啊!

二、王冠棋的魔法翻转花园

王冠棋,是奥亚馆的一名摩比宝宝。

两块普通的图形片,一块叫梯形,一块叫圆形。在冠棋小朋友的手里,出现了神奇的变化。冠棋小朋友,拿起一支彩笔,简单地"翻转"了几下,就出现了一朵绿色的太阳花。

翻转:是图形的一种运动形式,也是拼摆图形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杨婕老师说,在冠棋的魔法翻转花园里,不止一朵太阳花噢!

三、摩比的农庄

果果(左)和靳镓伊(右)是奥亚馆的摩比宝宝。

她们的眼里,世界都可以由各种图形宝宝变成的。小树是三角形的,小鸟是圆形和半圆形的,小狗是圆形、半圆形和长方形的,小草是三角形的……瞧,两个小朋友为摩比建立了一个花园。

图形拼摆:通过模仿观察和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空间能力。

岳琳老师说,孩子眼里的世界是奇妙的!

四、地震了

董玙幡,是中坤馆的摩比宝宝。小玉米,是孩子非常喜爱的思维创作道具。一点点水,就能把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触手可及的美丽作品。董玙幡把小玉 米在纸上撒开,固定好,告诉大家作品完成。小伙伴们看了半天,没有看懂,有的甚至都着急了。董玙幡说:我的作品,名叫《地震了》。这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 都惊呆了!

于英英老师说,不要因为看不懂,就以为孩子有问题。其实,也许是我们的思维太局限。

五、撕出来的森林(对称)

一个摩比宝宝,摘出一颗摩比树。

谁说森林只有绿色,谁说树木只有绿色,它们也可以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张薄薄的纸,经过摩比宝宝的小手,对折,歪歪扭扭地撕出一个缺口,打开!你的小树是红色的,像太阳;我的小树是棕色的,像大地;她的小树是粉色的,像小伙伴们的小脸蛋!

六、花蝴蝶(对称)

一堆彩笔,几张复写纸。孩子们简单做了几个动作:对折--画几条弯弯曲曲的线--再点上几点--把纸重新打开。忽然间,几只美丽的花蝴蝶,翩翩起舞。

孩子们说,这叫【对称美】!

七、变形金刚(对称)

这是一位聪明的摩比宝宝。他的作品顶呱呱。你若要问为什么?瞧瞧!

第一眼,一个机器人。

第二眼,平均分布在中心线两侧的立方块。

第三眼,数量对称分布在中心线两侧的立方块。

第四眼,数量、位置对称分布在中心线两侧的立方块。

第五眼,颜色、数量、位置对称分布在中心线两侧的立方块。

我们说,孩子的思维无限广!

八、神奇蜘蛛侠(规律)这是一位绝顶聪明的摩比宝宝。

他的面前,摆了一堆立方块。只有用心看,才能看出里面神奇的秘密:

这是一只蜘蛛侠,由16个立方块组成,平均分为两组,一组红色,一组蓝色。两种颜色数量相等。这里面有几个规律,让我跟你读一读:

红、蓝、红、蓝--你知道后面是什么吗?

3、5、5、3--你能摆出后面的规律吗?

只有用心观察的人,才能找到答案噢!

九、1张A4纸(图形的拆分与拼合)这是一位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超强的摩比宝宝。

一张A4纸,是什么形状?只有长方形吗?这位摩比宝宝告诉大家,一张A4纸里不止一个长方形,而是有好多个长方形。而且不止只有长方形,还有三角形、正方形、梯形。

小伙伴们,你们也发现了吗?

十、小黄和小蓝(规律拼摆)这是一群聪明的摩比宝宝。

黄色和蓝色的立方块,按照ABAB的规律,能摆出多少种图案?你有一种,我有一种,他还有一种。原来大家的智慧聚集在一起,就会无穷大!

小伙伴们,你们还能摆出其他图案吗?

更多精彩请点击查看:

3-4岁儿童数学思维秋寒课程班 4-5岁儿童数学思维秋寒课程班

让您的孩子与更多聪明的孩子一起快乐学习成长!

4~5岁幼儿健康心理行为的培养


(一)积极情绪培养的重要性

4~5岁幼儿的情绪情感正处在发展关键期,对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较弱,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发育成长有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喜悦、愉快的情绪能明显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悲伤、恐惧等情绪会危害其健康。对于情绪影响健康的问题,心理学家作过不少研究。例如有人对情绪和消化功能的关系做实验,证明人在进餐时情绪愉快,能使胃液分泌增多,食欲增强。相反,进餐时情绪恐惧不安,会抑制胃液分泌,从而使人不思进食。

积极的情绪情感不但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近年来,幼儿因情绪变化而影响其求知欲、智力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

最后,幼儿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形成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期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开始时期。情绪经常处在良好状态的幼儿,对成人的各种提示一般都乐于接受,这样就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形成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独立活动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积极情绪培养的方法

1.要保持家庭中和睦愉快的气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情感习得的启蒙学校,是人类情感最美好最丰富的资源所在地。孩子情感起源于父母的抚爱和家庭温馨氛围的熏陶,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是培养孩子积极情绪的重要条件。

2.减少接触恐怖、血腥的影视及图书的机会

尽量少让孩子接触恐怖、血腥的影视节目和图书,这类影视节目和图书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其不利,它们都会引起孩子消极的情绪。

3.要给幼儿有“情绪准备”的时机

我们要站在孩子的位置去体会他们的心理,在尊重、了解他们的情绪的基础上培养积极情绪。

4.要时常引导幼儿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其体验“成功”的欢乐情绪

例如让孩子帮助家长干些简单家务劳动,并给予及时的认同和表扬,让孩子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欲与愉快感,有助于形成其积极的情绪。

5.要注意防止幼儿产生恐惧、胆怯等消极情绪

如家长要多花一些时间在孩子身上,不要让孩子感到孤独。

总之,我们要帮助幼儿消除和克服不良情绪,使其保持和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在生活中,幼儿难免会遇到新奇、陌生或恐惧的事情而产生情感压力。例如一个幼儿遇到父母生病、家庭离异时可能会变得垂头丧气;一个家长对幼儿期望过高,幼儿感到力不从心时会造成严重的精神压力……遇到这些问题时,家长和老师首先要设法尽快帮助幼儿消除不良情绪,给予抚慰,恢复愉快心境;再者是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向其他方面,吸引幼儿去完成他能完成的任务,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以解脱紧张状态。对于那些缺损家庭的幼儿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更要多观察、多亲近、多“偏爱”。缺损家庭的幼儿常具有自卑心理,极易形成忧伤、孤独、畏缩、胆怯情绪情感,做事缺乏自信心;有心理缺陷的幼儿更多具有伤感心理,常常神经紧张、自卑沮丧,或对人对事冷淡漠然。对于这样的幼儿要想方设法培养他的兴趣,发挥其长处、特长,帮助消除和转移不良情绪情感,用爱心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使他们变消极为积极,变沉默为活泼。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具有积极良好的情绪情感,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

(三)情绪训练游戏

游戏①:情绪释放—放声吼叫

游戏目的:让孩子无拘无束地释放出情绪能量,发展其良好的个性,培养开朗的个性。

游戏内容:

a.选一个清晨或黄昏,带孩子到空旷的场地,让他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如果是有回声的场地,效果更好。

b.启发孩子想象一下,没有语言的猿人是如何表达高兴、害怕、愤怒、喜爱的感情的,然后与孩子交替发出表达这些情绪的吼声。

注意事项:家长要提醒孩子音量不可过大,要保护自己的嗓子。

游戏②:情绪识别—“他们怎么了”

游戏目的:协助孩子认真体验内心的情感,并及时适当地表露出来。

游戏准备:数张图片或照片,表现人们各种各样的情绪,如哭泣、开怀大笑、勃然大怒或惶恐不安等。

游戏内容:

a.和孩子讨论图片中人物的情绪,讨论他们这个情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b.将所有图片整齐排好,正面朝下。

c.让孩子翻开第一张图片,并依据手中图片表演相关的表情,不能说话。

d.你来猜测孩子正在表达的情绪。等你猜对后,和孩子互换角色,继续往下玩。

游戏③:情绪识别与表达—我来编故事

游戏目的:协助孩子由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到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请孩子想一想哪些事情让他人的情绪有变化。

游戏准备:硬纸板、彩色纸、剪刀、纸盘、胶水、彩色笔。

游戏内容:

a.从硬纸板上剪下圆形,并用彩色纸剪出表达各种情绪的五官的形状:如快乐的及悲伤的眼睛;微笑的及不悦的嘴巴等。

b.请孩子在圆形纸上排列组合这些五官,以创造出快乐、悲伤、生气、害怕、无聊、疲倦的表情;也可以添加几笔,让表情更生动。

c.请孩子依据这些表情编一个简单的故事。

d.和孩子一起讨论在怎样的情况下,人们会有喜悦、寂寞、愤怒、得意的情绪出现。请孩子想一想:

·什么时候会觉得骄傲、快乐、伤心、无聊、寂寞、兴奋、生气、难堪?

·参加生日派对,进入教室,看电视,赢得比赛的时候,心情好不好?

·怎么样去判断某人正在伤心(得意、兴奋、寂寞、难堪)?

2~3岁幼儿容易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说话晚

说话晚是指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的正常水平。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表达性语言发育障碍、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前者能理解语言,但不能表达语言;后者的理解及表达能力均落后。

说话晚的儿童,一般表现为1岁6个月时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到2岁时还不能说出3~5个字的句子,如“爸爸抱”、“我要”,即可确定为说话晚。这些孩子常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如要喝水,就用手指自己喝水的杯子。仅有表达性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到1岁6个月左右能根据他人的指令,指出或拿来某个物体;而有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的患儿,仍不能理解给他的简单指令,也不能根据语言的要求进行活动。但经医生检查,这类儿童的听力无明显的异常。

说话晚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生理因素—这可能与脑组织的某些感知觉功能的损伤有关,也有人认为是听觉记忆、听觉整合等脑功能发育缺陷所致。

环境因素—家长性情孤僻,与孩子缺乏交流,或孩子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接受语言教育和训练的机会,都可能影响孩子言语的正常发展。

性格因素—外向、易合群的孩子一般说话较早,而那些性情文静、内向者通常说话较迟。

我们可采取以下策略对说话晚的孩子进行干预。

(1)加强语言交流

对于有语言问题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不能怕麻烦,要循序渐进,慢慢与孩子交流。

(2)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训练

对有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重点在于训练对语言的理解、听觉记忆、听觉知觉。对有表达性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重点在于模仿别人讲话的训练。训练技巧可以采用游戏、比赛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孩子说话。

(3)创造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

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给他提供一个可以无忧无虑的说话环境。要经常向他们提一些启发性、诱导性的问题,当他们语言表达有困难时,不要向孩子发脾气。

应该指出,大多数说话晚的孩子,智力发育均属正常。表达性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大,不经特殊干预也可逐渐改善,预后良好。而存在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需要经过特殊教育培训才有可能获得语言能力,但年长后在语言功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可能会有某些缺陷,预后较差。

发脾气

发脾气是指孩子在受到挫折以后,出现又哭又闹,甚至摔物打人的现象。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以幼儿期和学龄期儿童最为常见。

发脾气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

1.过度溺爱,使发脾气成为要挟家人的手段,是构成本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

这种儿童在家中常常受到娇宠,当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出现大声哭闹,又喊又叫,地上打滚,以头碰壁,撕扯自己的头发等过火行为,家长一方面由于心疼孩子,缺乏耐心,或者是为了不伤家长自己的面子(例如孩子在公共场合、有客人在场等情况发脾气)进行了让步,满足了孩子的要求,终止了孩子发脾气。然而却增加了儿童下次又以发脾气为手段,要挟家长让步的可能性。家长的让步对这种不良行为起到了强化作用。

2.教养方式中的过度限制和严厉

有的父母或抚养者对孩子十分严格,要求过多、过高,或者严格限制孩子的活动与交朋友的范围,使得孩子的某些需要(例如被关爱的需要、被人尊重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等)得不到重视和满足时,如大人坚持要他做他不愿意的事情,或者大人坚持不同意他的合理要求时,就会采用发脾气来宣泄其压抑的感情。尤其是不善于或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孩子,更容易用发脾气来宣泄自己压抑的感情。

3.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

有的儿童在遭遇挫折后感到愤怒、难受或恐惧时,不懂得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控制冲动。

4.某些特殊心理障碍

如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男孩子多数智力低下、女孩子多数智力正常,他们面部的特征是脸长、前额突出、耳轮大,性格特征为多动、急躁、倔犟等),儿童孤独症(以语言严重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为主要表现)等儿童,常常性格急躁,脾气倔犟,容易出现发脾气。

儿童发脾气主要表现为在自己的某种要求、欲望没得到满足时,或者是遭受挫折时出现,常常无法劝止,一定要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后,或在无人理睬的情况下,大闹很久才能自行停止。

要培养一个孩子用不发脾气的方式处理问题,那么每次当孩子通过发脾气的方式处理问题的时候都让他达不到目的,同时语言上告诉他发脾气是不对的,还要教育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发生的事情。因此带养人在否定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必须树立良好的行为,从而用良好行为代替不良行为。如果只有否定而不树立,孩子又可能尝试其他的不正确方式来解决问题。处理孩子发脾气的问题时,家庭成员之间一定要达成默契,不能一个人要纠正,另一个又放纵。纠正孩子发脾气的行为要具有及时性,不能等事情发生较长时间以后再来教育,而要现场教育。

对经常发脾气的孩子,及早改善教养方式可以早期矫正;对于程度较重者,可以采用行为疗法;对特殊心理障碍儿童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1)改善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爱的方式要恰当,注意不要溺爱;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的行为,有些父母带养孩子时对其过多的约束,会引起情绪上的对抗而导致发脾气;平时父母要多和孩子一起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可及时给予帮助,进行情绪辅导,这样有助于孩子少发脾气。

(2)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日常教养孩子的时候,要给孩子树立控制情绪的榜样。如果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就大发脾气、大声吆喝,会影响孩子今后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要帮助孩子学会表达难受、愤怒情绪的技巧,鼓励他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助于安抚孩子的情绪冲动。

(3)行为矫正。对发脾气的孩子,可以采取淡化、转移注意力,即对其行为不予理睬,使孩子觉得没趣,通常情况下他的哭闹行为会逐渐平息下来。如果孩子仍然哭闹不止,可将其暂时隔离,让他待在一间安静的、安全的,又没有孩子感兴趣的物品的小房间。一旦孩子停止哭闹,即终止隔离。

害羞

害羞是指儿童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阻碍了与他人之间的正常交流。

正常儿童在面临新的、陌生的环境或见到不熟悉的客人时,常常会变得迟疑和顾虑重重,出现羞怯感。这一类的羞怯感并不是什么坏事,而是孩子的一种自我防御反应。有明显身体残疾的儿童,因为自卑和“见不得人”而产生羞怯感,长此以往,孩子的自我评价较低。父母应对此予以重视,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情绪辅导,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发展。如果很有自信心的儿童突然出现羞怯感,应引起关注,因为这种迟疑、退缩的表现可能是严重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症)的征兆。

儿童害羞问题的产生与几种因素有关:

(1)自我防御意识

当儿童在面临新的环境,或对他人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会由于某种“危险感”而产生一种本能的自我防御。他们在与熟悉的人相处的时候会举止自如,不会感到害羞;但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就会因为害怕他人的敌意或恶言恶语等各种攻击而说不出话来。

(2)气质原因

生性比较内向,气质特征偏向消极,情绪敏感及感受性强的儿童,往往见到生人就脸红,常怀有胆怯的心理。

(3)与人接触少

因教养者过分约束孩子与人交往或居住环境的原因,与外界接触少的孩子更易产生羞怯感。

我们可采取以下策略对害羞的孩子进行干预。

(1)不要对孩子的害羞行为进行责备或威吓。家长若常用指责性的语言埋怨孩子,如“那么大了都还那么不好意思,真是……”或“舌头坏掉了,不会讲话,是不是”等,会使孩子担惊受怕、顾虑重重,更加羞涩。

(2)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家长和老师应经常鼓励孩子,使其充分认识到,他同其他孩子一样,也有足够的才能和本领去对付和处理一切;要经常强调孩子已经显露出来的优点和长处,对其每一次进步都表示肯定和赞扬。

(3)多与别的孩子接触。父母要让害羞的孩子多参与活动,多接触人,特别是让他参与同伴们的游戏,在不断地接触和交流中,羞怯感也会逐渐消失。

(4)培养孩子在新环境中最初几分钟的应变能力。害羞的孩子与陌生环境接触的最初几分钟是最难熬的。家长应该教给孩子在开始的几分钟里的一些具体应对方法,如可以让孩子主动邀请别的孩子一起做游戏;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别人玩,等等。

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指侵犯和攻击他人的行为,包括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男孩子多为身体攻击,女孩子则常为言语攻击。

攻击行为表现为伤人、破坏物品、虐待动物、抢夺他人物品等,这类行为与单纯的发脾气不同,常造成对别人的伤害或物质的损坏。这些儿童常常好动、容易惹是生非、情绪易激怒、以自我为中心,当受挫折或愿望不能满足时就以发怒、伤人、毁物来发泄心中的怒气,对家长和老师常有不服从和违纪行为。

以下几种因素是引起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常见原因:

(1)困难型气质特征

这种儿童的情绪反应强烈,易冲动,自控能力差。

(2)教养方式不当导致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在放任型家庭中的儿童,由于最初的冲动和破坏性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逐渐形成不良行为问题。

(3)专制型家庭的儿童

由于家长常常忽视他们的正常需求(尤其是情感需求),而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这样的儿童就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4)溺爱型家庭的儿童

过分溺爱容易形成自私、唯我独尊的心理特征,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

(5)缺少爱的儿童

从小没有得到应有的关心和呵护,往往感情淡漠、性情粗暴。

对攻击性行为儿童的矫治主要采用行为矫正疗法:

(1)鼓励合作行为。创造机会让孩子相互合作,对他们的良好行为,如分享、合作、帮助别人等,及时肯定、赞扬,使孩子的良好行为得到强化。

(2)暂时隔离。当儿童有较严重的攻击性行为时,就应该给予必要的惩罚。把他一个人关在屋子里或限制他的行动范围,直到他自己平静下来。应该强调的是,必须明确告诉儿童他被隔离的原因。

(3)加强品德教育。让孩子听“攻击受罚,合作得奖”的故事,或看这一类的影视片、连环画等,使孩子从具体形象中受到品德教育。

正常婴幼儿心理行为的发展特征有哪些


正常婴幼儿心理行为的发展特征有哪些

动作发展

婴幼儿的动作包括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刚出生的新生儿(满月后至1岁止一般称为婴儿)应具有一些简单的动作反射。婴儿应会吮吸塞入口中的奶头,转向触及嘴角的物体,握紧放在手掌上的东西。满20天时,俯卧着的婴儿可以把头平举起来;足月时,婴儿凭借自身的力量可移动所躺的位置;4个月时,婴儿借助支撑可坐1分钟;6个月时,婴儿应能独自坐;7~8个月时,婴儿能用手和膝爬行;9~10个月时,借助支撑可站起来;11个月时应能独自站立;12个月时应能由别人拉着走;13个月时应能独立行走;18个月时应能独自爬楼梯。到2岁时,幼儿应能从地板上拾起一个物体而不跌倒,并能奔跑和向后走。

语言发展

新生儿最初的语言是哭声。一个新生儿应能通过哭声,向成人表达其饥饿、排泄、疼痛或身体不舒服。大约从第4个月起,婴儿应开始咿呀学语,把声母和韵母联结成一串音节,并且不管其父母操的是什么语言,他们说出的似乎都可能是一种“世界通用语”,即“mama、baba、dada、gaga”等。到接近第12个月时,婴儿一般可理解性地使用“妈妈”—一个含义丰富的词,同时这个词也代表了一个句子的含义。到18个月左右,婴儿应能说出双词句,如“妈妈水”、“吃果果”等。从第18个月到24个月,婴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应有迅速的发展。他们将开始使用由3个词或3个以上词组成的短语或句子。这时,他们的词汇量应从约20个迅速扩大到300个以上。在2到3岁期间,幼儿应具有使用各种基本类型句子的能力。在3到6岁,幼儿语言的发展将进入关键期。在这段时期,幼儿通过游戏、学习、日常生活等活动,迅速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他的语音迅速变得准确,而且,在没有任何人专门教授的情况下奇迹般地掌握母语的语法,并操一口地道的母语。

认知能力的发展

新生儿的学习只局限在一些条件反射上,如巴宾斯基反射,即当婴儿的脚底受到轻轻拍击时,大脚趾伸展,其他脚趾呈扇形展开。到了4个月左右,婴儿应表现出越来越“聪明”的行为。他应该会对一切人,甚至对物体发出微笑;能把来自不同感官的信息结合起来,如把愉快的脸和愉快的声音联系起来,把愤怒的脸同愤怒的声音联系起来。在出生后7~12个月之间,婴儿应能认识他们以前看见过的刺激,即记忆的形成,从而能意识到在物体和人的世界之外,存在一种独立分离的现象,如物体和人会消失不见,又会重新出现。

到2岁的时候,幼儿应能以心理意象的形式来描绘出自己的体验。例如,当通向某一目标的道路受阻或改变了,幼儿就会去寻找新的路线。这是一种心理符号的控制和理解活动,它使得幼儿能以可预见的、一致的、可调节的,甚至是反射的方法来作出行动,用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来解释,就是前概念思维。前概念思维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大约在2~4岁之间),通过同化与顺应的作用,幼儿直觉思维便会接着发展起来。这时,幼儿的年龄大体在4~6岁之间。

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

通过学习社会生存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发展自己的社会性,以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人的这种社会化过程既是儿童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系统的途径以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社会化是贯通人的一生的连续过程。

人在婴幼儿期,需要获得吸引父母注意力的社会生活方式;对同辈和成年人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这种个人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体验,包括积极的情绪情感和消极的情绪情感,如喜、怒、哀、乐等;带领、跟随同辈人,与他们合作和竞争;对成就有自豪感;从事角色扮演等活动。为此,他们应具备必需的先天生理素质,以便能在出生后的1个月内就能对说话声有反应,对人脸特别注意。到2个月左右,婴儿应开始对人发出社会性微笑,即当照料者亲近他或满足某种需求时而发出的微笑(这跟与生俱来的嘴部笑容行为是不同的)。到第4个月时应能产生认生感,即对陌生人产生恐惧。半年后,婴儿应能明显地显示出依恋环境中特定人物的迹象,其首要的依恋目标通常是照料他的母亲。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到满1岁时将达到第一个高峰,这个时候母亲的出现会给婴儿带来很大的安全感。与此同时,父亲如果亲近婴儿,关注婴儿发出的信号并给予照料,婴儿对父亲的依恋感也应能牢固地建立起来。到2岁时,有违拗、违抗照看者要求和指挥别人的现象发生,其情绪表达形式应表现出多样化,并且能够学会关心和爱护其他儿童,开展社会性游戏活动,具有移情能力。在3~6岁期间,幼儿应开始形成道德情感和标准,并建立同伴关系。

3-4岁幼儿培养逻辑思维和注意力


3-4岁的幼儿是培养其逻辑思维和注意力的重要时期,那么家长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注意力呢?

多给孩子念图画书和说话

家长必须注意在生活中尽量多地对孩子讲话,就象对大人一样,用正确且条理清晰的语言对他们说话,使他们能够由此产生逻辑性的思维。除了对孩子说话,父母应多给他念图画书。要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他对文字的兴趣,使他自发地产生想读书的兴趣,念图画书使最好的。

单纯的玩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因为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第二把手个高峰期,如果外界给予发育中的大脑以各种刺激,一方面可使大脑的发育更快更好,另一方面大脑优秀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又会反过来作为其智能发育的基础,表现为孩子的高智能。如果孩子只是单纯的玩耍将会错过大脑发育的这个高峰时期,由此导致孩子将来的智能打不到应有的程度。

重视家庭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

在家里,要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家长无论是教孩子收拾,放置物件,或是使用各种劳动工具,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并且给予具体的指导,使他做事有始有终,作出结果。

在游戏中培育孩子的注意力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游戏不仅可以寓教于乐,还可以通过家长的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就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而言,游戏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家园共育《3-4岁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故事3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适合3-4岁儿童的亲子游戏 适合3-4岁儿童的亲子游戏 No.1哭笑娃娃 游戏目的:在迅速反应中发展思维的逆向性和流畅性。 游戏玩法:和孩子一起玩经典的老游戏“石头、剪刀、布”吧!不过,这次要做点小小的改动。 每一次,胜利者都要...
    2020-11-26 阅读全文
  • 3-4岁优秀亲子活动方案 一、走线 活动目的: 1、增强身体的平衡力,控制力。 2、培养幼儿能随音乐节奏,安静地进入课堂。 活动准备:几圆形的蒙式线,及与幼儿人数相等的脚丫。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分别站于线圈上,听令做相应的...
    2020-10-31 阅读全文
  • 适合3-4岁孩子的语言亲子游戏 1.以字连词 目标:启发宝宝的联想,练习使用名词。 方法:由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提出一个字,然后让宝宝说出和这个字相连的词,说的越多越好。如:“花”字,可以联想说出:花篮、花环、鲜花、花坛、花布、花手绢...
    2019-12-16 阅读全文
  • 3-4岁宝宝,计数可以怎么玩? 3岁宝宝是数概念发展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给孩子最正确的计数方法特别重要。前几周试听课,我让孩子用不同的方法伸2根手指,引导多角度思考。 可总有些孩子伸出“大拇哥”和食指告诉我:“小鹿老师,这是8!不...
    2019-12-16 阅读全文
  • 3-4岁亲子游戏:空间方位游戏 3-4岁亲子游戏:空间方位游戏 活动内容: 父母准备一把椅子、一只玩具狗、一辆玩具卡车和一只纸箱子(没有玩具狗可以用其他动物玩具代替)。父母用讲故事的形式对孩子说:”小狗累了,想坐到椅子上去休息,你能...
    2020-10-31 阅读全文

适合3-4岁儿童的亲子游戏 No.1哭笑娃娃 游戏目的:在迅速反应中发展思维的逆向性和流畅性。 游戏玩法:和孩子一起玩经典的老游戏“石头、剪刀、布”吧!不过,这次要做点小小的改动。 每一次,胜利者都要...

2020-11-26 阅读全文

一、走线 活动目的: 1、增强身体的平衡力,控制力。 2、培养幼儿能随音乐节奏,安静地进入课堂。 活动准备:几圆形的蒙式线,及与幼儿人数相等的脚丫。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分别站于线圈上,听令做相应的...

2020-10-31 阅读全文

1.以字连词 目标:启发宝宝的联想,练习使用名词。 方法:由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提出一个字,然后让宝宝说出和这个字相连的词,说的越多越好。如:“花”字,可以联想说出:花篮、花环、鲜花、花坛、花布、花手绢...

2019-12-16 阅读全文

3岁宝宝是数概念发展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给孩子最正确的计数方法特别重要。前几周试听课,我让孩子用不同的方法伸2根手指,引导多角度思考。 可总有些孩子伸出“大拇哥”和食指告诉我:“小鹿老师,这是8!不...

2019-12-16 阅读全文

3-4岁亲子游戏:空间方位游戏 活动内容: 父母准备一把椅子、一只玩具狗、一辆玩具卡车和一只纸箱子(没有玩具狗可以用其他动物玩具代替)。父母用讲故事的形式对孩子说:”小狗累了,想坐到椅子上去休息,你能...

2020-10-3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