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怎样对待爱猜疑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1-12-14

怎样教育孩子。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师资料种类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怎样对待爱猜疑的孩子?”,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种儿童不但怕生,而且疑神疑鬼,常使父母伤透脑筋。这种儿童过分猜疑,很容易被周围的同伴讥为胆小鬼,你愈骂他,他的猜疑心愈严重。

猜疑的小孩,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第一,是精神外伤型,曾经遭遇可怕的事情,恐怖的经历仍挥之不去,才变得疑神疑鬼的。比如: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被狗咬了。这可能使原来就怕狗的他,两三年都不敢一个人外出,深怕再遇上恶犬。有类似这种情况的应该带他去看专门的医生,由专家与家人共同来治疗他。一般说来,冲淡他心里的恐怖记忆是最需要的,但这事儿又急不得。家人应该以爱心及平静的口吻解说他害怕的经验,以减少他的恐惧。

第二,是疑心病传染型。这种小孩从小是爱猜疑的父母养育出来的;耳濡目染的结果,当然难逃猜疑之症。与其说小孩子的性格像父母,不如说父母的不安传染给小孩了。因而使小孩处于不安的状态,变得疑神疑鬼。尤其是胆小、不安的母亲,更应该特别注意,必须赶紧改正这种坏习惯。若不能马上消除,为了孩子的将来也应该继续改进,并且让小孩积极地体验生活,脱离疑神疑鬼的生活,进而产生自信心。

第三,是因为经常受到责骂、欺负而形成的。这种小孩大多由于经常受父母惊吓,老是受人欺负,比较软弱的缘故。小孩本身如果够坚强的话,则可以抵抗这种压力,若是他很软弱,就可能无法承受而离家出走,不然就是默默地忍受。要帮助被欺负而猜疑的孩子,首先应该给他找一些让他安心玩耍的同伴,让他在游戏中,一点一点地消除对人的猜疑、恐惧。假如是由父母的打骂惊吓教育而造成的,最要紧的当然是父母必须改变态度,不必要的惊吓要尽量避免。

第四,是为数最多的一种。这种类型的小孩从小就在家人的保护之下,缺乏突破困境的胸襟,一般由祖母抚养或独生子女都属于这种典型。这种备受保护的小孩,大多缺乏解决困难的能力及耐性,因此,单独行动对他而言相当危险。总而言之,造成他疑神疑鬼的最大原因是生活经验不够,必须让他多锻炼,培养信心和耐心。

疑神疑鬼的儿童有上述四种典型,为了消除这四种原因引起的毛病,必须分别对症下药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不能对症下药,可能会有不良的效果。

总而言之,幼儿大多会恐惧,只要年纪稍大一些,明白他所畏惧的真相后,就不会再害怕而猜疑了。其中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不可以随便骂他“疑神疑鬼”。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怎样对待慢吞吞的宝宝


孩子做起事来总是慢半拍,看在父母眼里是又急又气,真恨不得帮孩子把事做完算了;究竟孩子为什么总是慢吞吞的呢?有些孩子先天气质就是属于慢吞吞型的,这种类型的孩子并不容易去转变他的原有气质,反而是父母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来关注他的需要。

孩子之所以行动、做事缓慢,一定有其原因,追究形成原因,耐心去协助他,才是最重要的。

小玉生长在富裕的家庭,生活的一切事情均有人代劳,因此她从来不自己动手,所以变得依赖心很强。进入幼儿园以后,许多事都非得自己动手做不可,小玉因为从来没有做过,所以功课常做得比其他同学慢、也不能够得心应手,经常落在同学之后完成。上音乐课时,老师耐心地教小朋友们敲敲打打、扭动身体去感受韵律,此时小玉的爸爸妈妈就在教室外看着,他们发现小玉的反应和动作总慢半拍,完全跟不上老师的口令,甚至不太敢与同学互动,爸妈不禁开始担心小玉的学习状况……

慢吞吞的典型表现

表现一:基本动作慢

起床、吃饭、穿衣等速度慢。喜欢赖床,起来了又躺下;穿衣服总找不到前后。

表现二:注意力不集中

把任何事情都与玩结合起来。刷牙时喜欢玩牙刷牙膏;洗脸时喜欢玩水;穿鞋时喜欢拿着鞋子在客厅里跑一圈。

表现三:爱撒娇、等人帮忙

如果妈妈不在身边就不肯吃饭、穿衣;任何事情没有大人帮,就不愿意自己动手。

表现四:懒散,不知轻重

做动作,得先伸伸懒腰;四肢松软,如,穿鞋时,鞋拿在手上,手一软又掉在地上。遇事,从不着急。

动作慢有原因

孩子慢半拍、老是跟不上别人的速度,如起床、穿衣、穿鞋、收玩具等,总是丢三落四,非得等到大人发脾气才赶快做好。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慢吞吞的现象呢?

宝宝速度慢,没有时间观念,除了少部分是因为遗传外,大部分都与家庭教育、家庭环境以及宝宝个性培养有关。要使宝宝速度变快,关键在于父母在平时的生活、教育中如何进行正确引导。2-3岁是宝宝教育的关键期,到了上幼儿园后,宝宝很多已成习惯的东西只有靠强制的办法才能改变。

专家认为,造成孩子慢吞吞有下列几种原因:

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慢吞吞常跟着“漫不经心”一起出现,因为漫不经心所以显得动作慢。此外,有些孩子之所以慢吞吞,是因为注意力分散度低,当他专注于一件事时,无法一下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大人交代的事情上,如看电视时叫他去收拾玩具。有时才听大人把事交代完,又被另一件事吸引过去,这是注意力高度分散,所以,不仅无法用心完成大人交代的指令,还很快忘了前面的叮咛。

操之过急

父母过于心急,经常是一个指令出去,就要孩子马上做出回应。然而每个孩子发展不太一样,有的孩子动作发展较快,有的则思考方面较快,当孩子的思考动作协调不是很好,而家长却又要求严格,超出孩子动作能力时,家长会认为孩子慢吞吞,而孩子却认为他已经很快了。家长和孩子的标准不一样,常是求好心切的家长认为孩子慢吞吞的主要原因。

缺乏兴趣

孩子对他有兴趣的事动作就很快,没兴趣的事就慢吞吞,如今天要去动物园玩,他可以在3分钟内穿好衣服、袜子,还反过来催大人。如果换成要他去收拾地上玩具的话,他就开始慢吞吞,任你三催四请,直到你急得要发火了,孩子的动作才稍微快一点。

天生气质

外向的孩子其反应表现常是积极、勇敢、乐观活泼的个性,对一些学习活动总是充满好奇心;相反的,内向的孩子却表现出畏缩、害怕、害羞、沉默的个性,且不愿意与别人互动。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给予不同的协助,才能让孩子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并增进其学习智能。

积极改造“慢半拍”的孩子

从好的方面来说,慢半拍的孩子有他从容不迫、深谋远虑、谨慎细致的一面,不能一概说他不好,或是把他当成问题儿童。然而,若幼儿时期的迟钝没有及时纠正,一直到长大后还既迟钝又缓慢,可就要注意了。如果孩子做任何事情总是慢半拍、跟不上别人的速度,一定有原因存在。追究形成原因,让孩子更积极些、机灵点、速度加快点。以下提出几点建议供父母参考:

培养自理能力

孩子做事总是拖拖拉拉并非故意,也许是他小肌肉尚未发展成熟。此外,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吃得慢、吃得少,便主动喂他吃饭;急着出门时,干脆帮孩子将衣服、袜子、鞋子都穿好。孩子缺乏学习机会,一旦要自己做时动作当然慢。为了不剥夺孩子学习的权利,多给他自己动手的机会,在稳定的情绪下学习生活自理能力。

提供机会刺激学习

当孩子会爬的时候,父母可以把他喜欢的玩具,放在他再爬几步就可以拿到的地方,让他去拿、去抓,训练其手指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他再大一点时,用他喜欢的玩具跟他玩抓抢游戏,以刺激学习。若是孩子的学习速度比较缓慢时,父母应放慢脚步,给他更多参与的机会,才容易帮助孩子在学习上进步。

勿过度保护

有些父母过度保护及宠爱孩子,使他很少有外在的刺激,造成孩子在学习发展上有较缓慢的现象发生。如:觉得地板脏或太硬,爬了会伤害肌肤,就不让孩子爬,使其感觉统合失调;或觉得其他孩子不干净,禁止他们接触互动,影响孩子日后的社会行为发展。

增加同伴相处机会

孩子在一起玩,可以互相刺激学习。找邻居或朋友的小孩,彼此年龄差距不大,让他们一起玩,并从中观察孩子的反应如何,然后在互动过程中,找出谁最快?谁最努力?谁最勤劳?每个人都替他找出一个优点来。千万不要说谁第一名、谁最后一名,这样会让速度快的孩子更快,而速度慢的孩子更有挫折感。

找出原因、明确指示

当孩子慢吞吞,首先要了解他是故意的还是没有兴趣?如果确定是没有兴趣,就不要勉强他,而是要设法引起他的兴趣。如果是故意的,很可能是父母的压力造成孩子的反抗心理,调整情绪并明确指导他,或是清楚的示范给孩子看,让他明白事情进行的步骤。

给予正面的赞美

平时给予孩子正面积极的赞美,使他有充分的自信心。负面、否定的语调,如“你怎么动作那么慢,像个蜗牛在爬一样。”“你真笨,笨得像猪。”这只会使得孩子更加惶恐和担心。只要孩子有一点进步,就给予他适当的赞美及鼓励:“加油哟!妈妈相信你会做得到。”让孩子更有信心且主动学习。

树立良好典范

孩子模仿的对象大多来自家人或父母,所以希望孩子行为有所改善,父母必须先以身作则,树立好的典范,唯有良好的学习对象才能让孩子有一个模仿的榜样。

多关心,多了解

孩子行为有问题,并不一定表示他是故意的,客观评量孩子的发展特质,耐心地去协助他,调整自己的行为;此外,父母不要因为爱孩子,就帮他处理日常琐碎事情,这样反而害了他。让孩子从小对所做的事情负责,不管是快也好、慢也好,让他学着去承担,父母才能放心、放手。

怎样对待心理慢性症的儿童


导读:孩子不听管教是一种心理慢性症的表现,原因多是由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一些父母经常对孩子进行反复说教,实际是在不断给孩子以相同的刺激,这种唠叨式的说教使孩子形成了一种心理惰性。于是,父母的说教一旦出现再成为刺激,教育效果便随之下降或消失。具有心理慢性症的孩子,其父母在家庭中存在一定的通病。

一、什么是心理慢性症:

孩子不听管教是一种心理慢性症的表现,原因多是由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一些父母经常对孩子进行反复说教,实际是在不断给孩子以相同的刺激,这种唠叨式的说教使孩子形成了一种心理惰性。于是,父母的说教一旦出现再成为刺激,教育效果便随之下降或消失。具有心理慢性症的孩子,其父母在家庭中存在一定的通病。主要表现有三方面:

(1)教育语言使用欠佳:在批评孩子时,父母斥责的声调高而尖锐,语句反复。

(2)说教简单化:指责孩子时不讲清原因及道理,大话连篇,不明要领,使孩子不知错在哪里。

(3)抖萝筐式的训练:孩子犯一点小错,父母就抓住不放,并将孩子以往的所有错误重新数落一遍,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情绪。

二、如何防止心理慢性症:

(1)变换不同的教育语言来指出孩子的同一缺点。如对于孩子写作业粗心的毛病,父母用仔细点,不要再当马虎大王了,写算术式时不要把等号丢在脑后等,比反复说要用心,别粗心更有效。

(2)责备语调要比平常说话的语气低沉。低沉的语调能令人感到理性的存在,使亲子双方都能冷静下来。用与平常不同的语调还可以唤起孩子的注意。

(3)让沉默取代指责:那些听惯了父母责骂的孩子,在犯了错误之后,自然会等待着父母的打骂。如果这时父母真的责骂了,孩子反而会觉得松了一口气,产生又熬过去了的感觉。过后就忘了。父母保持沉默,反而会使孩子猜测父母的心态,紧张的情绪会保持一段时间,并开始反省自己的错误。

(4)使用强调性语言:在训教前用强调性语言说:我只说一遍。如孩子未听见,也不要重复,让孩子品尝不听话的苦果,下次他就会注意听了。不停地唠叨只会使孩子产生厌恶,父母力图纠正孩子错误的愿望不能实现。

(5)明确指出孩子错在哪里:很多父母在孩子犯了错误后,不讲清道理就批评一顿,说完之后又忙自己的事了。孩子糊涂地不知自己错在哪儿,或不知错误的危害,也就自然不把父母的话当回事了。

(6)只针对眼前的错误进行:很多父母往往只要孩子犯了个小错误,就把过去的错误重新数落一遍,新帐老帐一块算。这样不但使孩子对所犯的错误分不清主次,淡化了对这次错误的批评,还会影响亲子关系,抵消教育效果。

幼师怎样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案例一:

下午的美术活动是画《螃蟹》,浩浩的画画速度比较慢,因为他在画画时喜欢讲讲话,东张西望的,而坐在其旁面的晨晨早就画好了,当他离开位置的时候,一不小心撞了浩浩的手臂,浩浩马上质问晨晨:“你为什么撞我?”晨晨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浩浩不听,噘着嘴跑到前面来告诉我:“老师,晨晨推我的手,害得我画错了。”一副很难过的样子。

分析

首先,应当看到浩浩告状有他可取的一面。他懂得了上课的规则,这说明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想通过告状来求得成人的帮助,从而矫正同伴的不好行为。从这个角度讲,这是孩子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进步。但是,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到老师那里,这会引起同伴的敌视,也会削弱独立处理同伴间小纠纷的能力。

案例二:

中午,吃晚饭的孩子们在阳台上看图书,他们有的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同看一本书,有的自己选了一本书独自坐在一边津津有味地看故事。这时候,李炫突然很气愤地过来“告状”:“老师,《找相同》是我先找出来的,杰杰他不让我看。”杰杰也不甘示弱:“书是我先拿到的!”两个人在老师面前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谁。我先安定了一下他们的情绪,接着,转过脸来对杰杰说:“上次,你看《西游记》时,宝宝硬是不给你看,你心里感觉怎么样啊?”杰杰想了想说:“没得看书觉得很不高兴。”老师趁机说:“那你不让李炫看书,他也一样会很难过的呀!你们两个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让两个人都开开心心地看书?”李炫和杰杰听了,商量了一下,决定两个人一起看书,于是他俩就手拉手高高兴兴地坐到小椅子上看书去了。

分析

李炫是为了求得老师的公正解决纠纷,请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之间经常会出现意见不和、争夺玩具和书籍等纠纷。当这些纠纷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一方就会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公正裁决或给予保护。在活动中通过引导小杰反省,并换位思考,相互间要理解、宽容,让孩子不仅要知道别人的想法,还要理解他为什么要有这种想法,让孩子考虑一下他人的行为是否有合理的一面。给孩子创设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李炫和杰杰听了老师的话后,两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到小椅子上一起看书去了。

国外父母怎样对待孩子零花钱


孩子一天天大了,国内的父母开始担忧给不给其零花钱,什么时候给,给多少。国外父母对此似乎并无担忧,让我们一起来借鉴一下:

日本:用金钱传递“魔力”

日本的山本教授认为,孩子的零花钱作为一种文化中介工具,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孩子们通过使用零花钱来创造自己的生活。

在日本,父母对孩子零花钱的控制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定期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安排开销。第二种是根据孩子的要求或愿望来给孩子零花钱,每一次和孩子协调或者控制孩子的要求。

美国:从零花钱学理财

教孩子使用零花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做出消费决定的重要教育手段。父母尽可能将孩子的零花钱数量控制在与他的同伴大致相当的水平上。至于零花钱的使用,则由孩子全权负责,父母不直接干预。但孩子因使用不当而犯错时,父母不轻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因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懂得过度消费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

教会孩子如何存钱。通过减少送给孩子昂贵物品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向孩子解释:如果将来想拥有更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就不得不在当前放弃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存钱的习惯会使孩子珍视自己劳动所得。

为了帮助孩子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一些美国家庭还让青少年为自己的电话费和车费以及一部分家庭开支付账。孩子成熟后,父母常会翻开账本,告诉他家中的钱是怎么花的,以帮助孩子了解如何掌管家庭的“财政”。

新加坡:倡导储蓄

“节俭和储蓄是美德”,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在新加坡大人孩子中始终牢固不变。从银行存款额看,新加坡全国中小学生1992年参加储蓄的百分比超过53%,平均每名学生大约有1144新元存款。新加坡的学生如此会存钱,在于社会与家庭、学校的合力引导。教育部、

邮政储蓄和银行每年都开展全国性的校际储蓄运动。在这种环境下,许多孩子都成了储蓄迷,他们为了防止自己花钱大手大脚,连提款卡也不申请。

怎样对待“电视迷”宝宝


导读:美国小儿科医学会建议,别让两岁以下的小孩看电视,至于大小孩,建议只看优质节目,且一天不超过两小时。如何能帮助孩子不粘在电视机前?

电视为孩子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他们可以从电视节目中获取多种知识、信息。现今,电视这种视频传媒已经成为孩子开阔视野、启发智力、塑造完善人格必不可少的方式。但与此同时,电视也给孩子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孩子长时间“泡”在电视机前,不仅会搞坏眼睛,对体能、智力、脑力与性情也有影响。如容易使他们形成被动接受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其主动求索的能力;使孩子缺乏参与感,妨碍其自主自立意识的养成。而且,长久迷恋电视的孩子会减少与他人的交往机会,容易患上“电视性眼病“”电视综合征”,产生“听觉统合障碍”等,对他们的活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感知觉能力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美国小儿科医学会建议,别让两岁以下的小孩看电视,至于大小孩,建议只看优质节目,且一天不超过两小时。如何能帮助孩子不粘在电视机前?

1、先跟孩子订好看电视规则,包括看的时间和次数“。先说好规则,可减少争执和赖皮的机会。”史丹佛大学儿童学教授罗宾森建议。比如说,周末就和孩子讨论下周可看哪些节目。其它基本规则,像吃饭要去做功课,都要事先跟孩子说好,也要让照顾他们的祖父母或保姆知道,培养他们信守承诺的习惯。节目看完了,一定要关掉电视。

2、适当地与孩子讨论、交流对电视节目的看法。与孩子一起看电视,是一个很好的与他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可以发现并建立与孩子交流的共同话题,了解他的所思所想,帮其解答一些疑惑,使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也不要小瞧他们,因为他们也能在看电视特别是在看动画片时关注其中人物之间的交流,体味人物之间的情感,如当3岁左右的孩子看到小鹿被狮子追赶而没有妈妈保护时,会紧张地哭起来;当看到天线宝宝们相亲相爱地聚在一起跳舞时,也会高兴地手舞足蹈。同时,在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时,对于节目中出现的正面人物的优良品德,父母要明确表扬,对于反面人物的不当做法要及时否定,使孩子逐渐学会明辨是非,为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也可以引导孩子复述所看节目的主要内容,增强他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亲子关系更加密切。

3、以优质的DVD取代不好的电视节目。其实已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电视节目并不能提供孩子有益的内容,因此家长们愿意花钱购买或租借优质的DVD当孩子的教学工具。

4、别把电视当保姆。别因为无暇陪伴,就把孩子丢给电视。相反的,可请孩子来分担一部分家事。王女士注意到女儿一放学就趴在电视机前,叫也叫不动,而她又要忙着准备晚餐,没办法陪她。后来她想出一个好方法,和女儿一起准备晚餐。她也利用这段时间和女儿聊天谈心,了解她一整天发生了什么事。没想到是一举数得,一开始只是不想让她看太多电视,后来却教会她做菜,母女俩还因此变得很亲近。她也建议每个父母都要花心思想一下,如果没办法陪小孩,就该找事给他们做。当然,也别把电视当处罚或奖赏工具,因为那将增添电视的价值与神奇魅力。

5、大人也要以身作则,关掉电视,创造更多有趣的家庭活动。专家鼓励大家关掉电视,出去参加文艺活动,或是运动健身,更重要的是,增加与家人互动相处的时间。

6、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确定餐后看电视时间。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喜欢边吃边玩儿,如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但边吃饭边看电视会导致孩子因看电视分心而造成对食物咀嚼不够,从而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如果吃过饭后立即看电视,则会因为大脑兴奋中心转移而造成消化液分泌停滞,影响肠胃消化功能。所以,最好让孩子在饭后稍微休息一会儿再看电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日,孩子的食物应尽量丰富。特别是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猪肝、鸡蛋、鱼肝油等,它们能够使孩子视网膜中的杆状细胞获得充足的营养,增强孩子眼睛的调节、适应能力,促进其视力发展。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怎样对待爱猜疑的孩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教育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怎样对待孩子的撒谎 最近,我在班上发现了一个让我感到很意外的事情,那就是有个孩子有了说谎的现象,我意识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 刚开始时我对这名幼儿进行了说教,但是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于是,针对这一现象我搜集了许多资料,从...
    2020-11-02 阅读全文
  • 怎样冷静对待倔强的孩子 一般家长都喜欢乖、很听话的小孩,但有一种小孩却恰恰相反,任凭父母好说歹说,就是不理不睬,总是以白眼看人,你愈大声吼他,他就愈不听话。 有些母亲看小孩倔强,就跟着发火,好像和小孩斗气似的。小孩倔强也许还...
    2021-12-14 阅读全文
  • 应怎样对待调皮好动的孩子 大多数幼儿在一定时期内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频繁、目的性不专一、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爱发脾气,对此,家长不应抱怨,而要施加一些积极的心理影响,对孩子进行心理矫正,帮助孩子尽快改掉这些毛病,否则,一...
    2020-04-06 阅读全文
  • 怎样爱孩子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篇叫做《怎样爱孩子》的文章,说的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各种爱孩子的方式。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在家都是小霸王、小皇帝、小公主,家长更是都视自己的孩子为掌上明珠,孩子...
    2021-12-14 阅读全文
  • 怎样对待孩子打人和被打 怎样对待孩子打人和被打 在班集体里,总会有少部分爱攻击别人的孩子。其表现就是抢人家东西,什么都要抢先,爱打人等。一旦有了纠纷,他就动手打人,不会说理。攻击性行为更多是破坏行为,看见别人玩积木很开心,他...
    2020-11-12 阅读全文

最近,我在班上发现了一个让我感到很意外的事情,那就是有个孩子有了说谎的现象,我意识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 刚开始时我对这名幼儿进行了说教,但是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于是,针对这一现象我搜集了许多资料,从...

2020-11-02 阅读全文

一般家长都喜欢乖、很听话的小孩,但有一种小孩却恰恰相反,任凭父母好说歹说,就是不理不睬,总是以白眼看人,你愈大声吼他,他就愈不听话。 有些母亲看小孩倔强,就跟着发火,好像和小孩斗气似的。小孩倔强也许还...

2021-12-14 阅读全文

大多数幼儿在一定时期内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频繁、目的性不专一、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爱发脾气,对此,家长不应抱怨,而要施加一些积极的心理影响,对孩子进行心理矫正,帮助孩子尽快改掉这些毛病,否则,一...

2020-04-06 阅读全文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篇叫做《怎样爱孩子》的文章,说的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各种爱孩子的方式。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在家都是小霸王、小皇帝、小公主,家长更是都视自己的孩子为掌上明珠,孩子...

2021-12-14 阅读全文

怎样对待孩子打人和被打 在班集体里,总会有少部分爱攻击别人的孩子。其表现就是抢人家东西,什么都要抢先,爱打人等。一旦有了纠纷,他就动手打人,不会说理。攻击性行为更多是破坏行为,看见别人玩积木很开心,他...

2020-11-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