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表扬孩子要具体到事和行为

发布时间:2021-12-08 父母和孩子良好关系的建立 幼儿行为故事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学龄前儿童自我认知能力发展还不完善,他们的“自我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人尤其是父母对他的评价。因此,别人表扬他、说他好,他自然“自我评价”就高,也就更自信。听到这些,可能有一部分家长不解了:我们也天天表扬孩子,为啥孩子不仅没像你说得那么好,反而有的霸道,有的畏首畏尾呢?对此,则要反问您——

表扬孩子要具体到事和行为

从乐乐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饭、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第一次会背诵儿歌……到现在,刘先生已经记不清楚他对女儿说过多少回“你真棒”、“太聪明了”、“多乖”等类似的表扬话。现在看,他的这些表扬挺管用,不论在学校、家里还是外出,乐乐在人们眼里都是一个“乖乖女”。

不过,最近刘先生却为乐乐太乖发起了愁:她从不主动和人说话,一见陌生人就惶惶不安,也不像其他孩子对自己没尝试过的事充满好奇。他猛然发现,一向活泼、好动的女儿不知从何时起不见了。

“问题很可能出在刘先生对女儿的表扬上。”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副教授许慧说,表扬绝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贴上“聪明”、“乖巧”等标签,类似刘先生“贴标签”式的表扬太模糊了,孩子并不能理解真正让他赢得表扬的行为是什么。以至于以后,他可能为了成为家人眼里的“乖宝宝”或继续赢得表扬而一味地听从大人,不敢发表个人看法,更不敢尝试自己没有把握的新领域。

此外,“贴标签”式的表扬还会让有些孩子把家长对一件事情的好评当成对他整体的评价,可能导致其盲目自大。

许慧建议,家长表扬孩子一定要具体到事,还要让他有追求更高目标的意愿。比如,看见孩子扶起摔跤的小朋友,不妨对他说:“小朋友摔倒了,你帮忙扶他起来,妈妈很为你骄傲。以后,要继续这样热心地帮助别人!”

表扬孩子太频繁太夸张都不好

和同龄孩子相比,洋洋可算是个家务小能手了,他每天都帮妈妈扫地、收拾筷子、刷碗,尤其听到妈妈说“你真是个好孩子”的表扬,他干得更起劲。然而,有一天,徐女士白天工作太劳累,吃完晚饭就直接回屋睡觉了,也没顾上表扬正在扫地的洋洋。第二天早上起床,她到餐厅一看,油腻腻的碗筷摆了一桌。

“现在,不少家长已经意识到表扬能够激发孩子的动力,但却不知表扬太频繁太过分,也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和动力。”河南奇色花福利幼儿园业务主任魏慧敏说,过多的表扬容易让孩子上瘾,哪天家长没能及时表扬他,他也许就失去了做事的动力。此外,表扬用得太多,激发孩子动力的作用也会大大消减。

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常采取表扬的激励措施,比如哪天他按时完成作业了、自觉收拾房间,就会适时表扬,或给他奖个小红花等。刚开始,家长发现孩子些许进步时,确实都要及时表扬,但孩子慢慢养成习惯以后,最好逐渐减少表扬次数、拉长表扬的间隔时间。

“表扬还不能过分夸张了,否则,容易让孩子骄傲。尤其当孩子有一定评价、判断能力后,家长过分夸张的表扬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没有诚心。久而久之,表扬对他的激励作用将大大降低,甚至会因此反感、排斥父母。”魏慧敏说。

孩子成功进步时给他不附加否定的赞扬

现如今,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爸爸妈妈们的认可。但是,家长如何才能把握好表扬的“度”?除避免上面两点误区外,许慧还给家长们提出以下建议:

1.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判断去选择好的行为。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和支持孩子的选择,而不是替他选择,实际上也就是承认孩子的独立性,鼓励他探索的信心,当孩子有这种自豪的体验时,其实是对他最好的表扬。反之,孩子以后做事有可能战战兢兢,甚至成为循规蹈矩的“小机器人”。

2.找出确实能表扬激励孩子的东西。一旦你发现某种表扬对孩子很有效,可以经常使用。例如,你可以对一个孩子说“如果你现在听我的话,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你做游戏。”但对另一个孩子可能就要说“如果你现在听我的话,我们可以一起买东西。”对于不同孩子,你要留心他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样的表扬才能有效。

3.不附加否定的赞扬。孩子取得成功时,家长总希望他们要做得更好,往往会在表扬里添加那么一点否定。父母本意是让孩子做得更好,但孩子的感觉却是父母在批评他,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不如放弃。所以,当孩子成功进步时,最好给他诚心的不加否定的赞扬。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如何表扬和批评孩子


表扬=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贵性+表达感受+表达期望+身体接触表扬是让孩子继续努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须做对动作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个完整的表扬,必须按程序做对每一步:(1)陈述事实即孩子做对了什么事情,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他什么地方做对了,什么行为被肯定和欣赏。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被表扬,他下次可以继续做下去。(2)确认事实的可贵性即让孩子知道家长为什么要表扬他,让他知道被表扬的真实理由,知道自己行为的真实尺度,从而对自己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产生自豪感。(3)表达感受家长一定要表达为孩子高兴的感情。这种为孩子取得成绩而替孩子高兴的感受,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使孩子会继续把事情做下去。这里的关键是家长为孩子高兴(即家长说“我真的为你高兴!”),而不是家长自己高兴(即家长说“我真高兴!”)。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家长为孩子高兴,表明良好的行为和成绩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只是替孩子高兴,家长是旁观者而不是当事人。而家长自己高兴,传达了一个信息:孩子取得好成绩,家长就高兴,那么如果孩子不能取得好成绩,家长就不高兴。家长无形之中把自己牵扯进去了,家长成了孩子学习的当事人,孩子的学习是为了家长,这就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4)表达期望即家长表达完为孩子取得好成绩而高兴的感受之后,还要表达新的期望。也就是告诉孩子,只要他继续努力,他会做得更好。这里的关键是家长要表达宏观的期望,就是说家长应该笼统地说:“我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而不能提出具体要求。要知道,一旦家长提出具体的要求,孩子就认为家长对自己目前的成绩还是不满意,由此产生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的压力感,这就使得表扬的作用大打折扣。我们在这里一定要记住,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绝对不能让孩子感到他是为家长学习或为家长做事。家长只是为孩子高兴,他学习不好,家长也没有什么,这样孩子才能够轻装上阵。表达期望,实质是暗含着告诉孩子,学习无止境,他还得继续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家长对孩子学习潜力的信任。(5)身体接触在表扬孩子的场合,家长如果能够拥抱孩子或拍打肩膀或抚摩孩子的头发,那效果会倍增。我们知道表扬的目的是让孩子有向上的动力。身体接触,会让孩子直接感受到家长所传达的力量。人是一种奇妙的动物,身体的接触会比语言更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很多家长,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与孩子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冷淡,很少与孩子有身体接触。甚至,连温柔体贴的话都不说了,最后剩下的只是苛责埋怨与批评。在这种关系状态下,孩子的动力已经丧失殆尽。所以,家长们要记住,要想让孩子改变,那么家长必须先改变。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先突破自我的局限,做出相应的动作,我们才能指望孩子有优秀的表现。批评公式:批评=陈述事实+确认可罚性+表达感受(痛苦)+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期望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该掉缺点,以后不再重犯,并且能够做对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必须把批评的步骤都做对,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要实施一次有效的批评,必须做到:(1)陈述事实就是说要直接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事情,把他做错的事情说清楚,这是批评他的前提。(2)确认可罚性这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批评他,确认错误的严重性和对孩子以及别人伤害性,给出批评的理由。(3)表达感受主要是表达痛苦与愤怒的感受,这是要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使你感到非常痛心,由此让孩子找到痛苦,让他把他的错误行为与痛苦连接在一起。(4)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这是说让孩子认识到,虽然他的行为错了,但是你依然认为他是一个好孩子,并没有因为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改变了你对他的看法。在你心中,他的“行为”虽然出了错误,但是他的“人”还是个好人。这样他才有改变缺点和错误的动力。(5)表达期望这是告诉孩子,尽管他犯了错误,但是你依然对他有信心,并且你还期望他能够好起来。这是他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看到孩子好的一面,并且将他们的优点尽量放大。而对孩子的不足保持宽容和接纳,你的孩子会过得快乐一些。

教育孩子要褒还是要贬,表扬还是批评?


褒贬各有说法,到底是表扬效果还一些还是批评的作用更大?

鉴于小时候备受父母言语打击的惨痛经历,作为母亲,我特别赞同赏识教育。儿子自小就在我们的赞扬声中长大,快乐而自信。可进入五年级后,我发现了不好的苗头——这孩子有些超级自信了,直接表现就是盲目自大,自以为是。对于儿子,褒还是贬,表扬还是批评,这确实是个问题。

一学期,老师找了我五次,每次都是那几个缺点:听不得批评,受不了挫折,取得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等。同学也纷纷告状,说儿子瞧不起人,不合群。这些缺点以前他就有,但我过于重视扶优,淡化了对其缺点的修剪。五六年级的孩子已开始进入青春期,原先潜在的问题逐渐被放大凸显,特别是“听不得批评,受不了挫折”这条,明显就是听惯了我们种种表扬的后遗症,看来我们赏识过头了。

我和孩子爸赶紧亡羊补牢,开始加强批评力度,减少表扬次数。但效果很不好,因为听惯了好话的儿子常有抵触情绪,我的耐心渐渐消失殆尽,指责、不满、批评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这什么破字?蜘蛛爬吗?看看人家某某同学多出息,就你只长年纪不长能耐,你怎么这么不上进……”那段时间,家里阴云密布,全家人都唉声叹气。我天天责怪儿子:“看,这些不痛快都是你闹腾的。”儿子的小脸儿没了昔日的神采,低头耷脑的,间或掠过几缕愤恨。孩子身上的缺点没改掉,融洽的亲子关系倒跑到爪哇国去了。

我静下急躁的心,上网跑图书馆看育儿书,积极向有经验的朋友同事请教,渐渐梳理出症结所在:不是赏识教育不好,是我没有运用好,我太简单化的生搬硬套了。

那日,儿子放学回来,没腔没调地哼了两句歌词,我只听清句“我们都是好孩子”,就随口说了句:“你也是好孩子。”儿子忽然抬起头惊异地望着我,灰暗的小脸儿瞬间布满光泽,他怯怯地惊喜地问:“是吗?妈妈,我是好孩子?”那一刻,我无比深刻地感知到他幼小心灵对来自父母的肯定有着怎样强烈的渴盼!我不经意的褒贬在他心中又有着怎样的分量!我郑重点头:“我儿子是好孩子。”仿佛一瞬间他就长大了,端正地坐到桌前开始写作业。没想到一句“你是好孩子”能给儿子这样大的触动。回忆回忆,天啊,我竟有一年多的时间没像小时候那样表扬他了。这次之后,我开始隔三差五地摸摸他的头,亲切地说:“你是好孩子。”孩子倔强的愤世的表情和语言渐渐减少,有时候还会自言一句:“嗯,我是好孩子,我要把这件事做好。”渐渐地,老师不再找我,同学也不再告状,而我也再次明白了,对待孩子来讲,褒胜于贬。

现今,当我重新拾起赏识教育这根魔法棍时已不再盲目,经过这段弯路让我懂得:教育专家的观点都很好,但怎么运用却是大学问,对于孩子,褒还是贬,什么阶段褒什么阶段贬,褒与贬又该把握怎样的度确实要父母认真地琢磨,再琢磨。

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一味表扬也无益


有的年轻父母,早先对孩子要求极严极高,甚至近于苛刻,总是毫不留情地批评孩子。后来,听到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就改弦更张,一反常态,再也不批评孩子了,就是发现了毛病,缺点也不指出,而是采取一味地表扬的教育方法。孩子怎么做,都说“好、好”。简直成了“好好先生”。一味地批评孩子,孩子总是被父母否定,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丧失信心、上进心。越批评,孩子就越疲塌,越反感,越抵触。最后给父母来个“破罐子破摔”、“死猪不怕开水烫”,到那时,可谁也就没辙了。总是一味地批评孩子,从不肯定、表扬孩子,的确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但是,反其道而行之,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一味地夸奖,无论孩子怎么做都说“好、好、好”,这恐怕也不是教育好孩子的万应灵药。首先,从方法论的角度说,父母的眼睛只是看到了孩子身上的缺点和毛病,只看到了事物的“一点”而不及其余,那是片面性,是“形而上学”;同样,父母要是只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也不是全面看待孩子,照样也不符合“辩证法”。过去信奉“不打不成材”的教条,一味批评,那是违背教育原则的;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味夸奖,恐怕也不符合教育原则。第二,只是一味地夸奖孩子,从不批评孩子,那势必就得有这样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孩子所有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都是正确无误的。”而这样的前提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无误的,那还要我们教育者做什么呢?父母和教师不都成为多余的人了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吗?第三,任何的孩子,就因为他们是孩子,身上不可能没有缺点或毛病。因为就是我们成年人,不也同样是有缺点或毛病的嘛。有缺点或毛病怎么办?怎样才能去掉呢?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有缺点或毛病,不

指出来,不批评教育,孩子不知道是错的,不知道有什么危害,那怎么才能改正呢?当然,批评是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和风细雨,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第四,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只是一味地夸奖孩子,也就是说,孩子无论怎么说、怎么做,父母和老师都说“好、好、好”,就是不能批评,那不就是典型的迁就、姑息、放任、纵容吗?现在已经有许多孩子是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唯我独尊,“老虎屁股摸不得”,够难管难教了,难道娇惯得“火候”还不够,还要加温吗?真是咄咄怪事!第五,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请问:世界上有哪个人是天生的大圣人,大贤人?就连被历代人们所崇敬的大圣人孔夫子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有没生下来的孩子才没有过错。因此,“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种说法,既不科学,也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父母们不要盲从。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历来都是主张教育孩子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教育原则,永远不会变,谁也别想推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既不是什么教育原则,也不是什么教育艺术。要说对那些聋、哑、盲、弱智等弱势群体中的孩子要尽量多的夸奖,那是应该的。对正常的小孩子,还是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轻易伤害孩子就是了。 

您会表扬孩子吗?


孩子的成长需要赏识。然而,对孩子的赞美或表扬,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暗伤元素一:好话坏说,明褒暗贬 父母口头禅:“你今天终于没有做错,了不起!”“全部做好了,很好。从明天开始不要再做错了!” 伤害指数:★★★★★情景回放:您把照顾金鱼和给盆栽小西红柿浇水的任务交给了孩子,可他不是一天喂两次金鱼就是3天忘了喂食,更想不起要给小西红柿“喝水”了。但是最近3天,他却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您心里虽然满意,嘴里却说:“你这几天终于记住了自己该做的事,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明天可别再忘了!” 孩子“伤”情:这样的表扬很勉强,而且隐含着批评,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让他觉得好事做了也白做,爸爸妈妈的眼睛总是盯在自己的薄弱环节上,不得翻身。 纠错处方:孩子有了进步,本来是好事。如果给表扬加上阴影,就是家长的不是了。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不如将他的点滴成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突出他的长处,让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所以,对孩子责任心的提升,妈妈要一项一项地肯定:“嗯,给鱼喂食不多不少正合适,水也换好了,还刷了鱼缸;给西红柿早晚浇了两次水,看它的叶子都笑了,它们肯定会越长越壮!”孩子虽小,但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夸奖,希望家长看到自己所有的付出,一点一滴都不忽略。

暗伤元素二:无的放矢,盲目比较 父母口头禅:“你做得真棒,比××强多了。” 伤害指数:★★★★ 情景回放:孩子兴高采烈地拿着他在幼儿园画的画给您看,是《小白兔拔萝卜》的填色图,他的眼神期待着您,您煞有介事地说道:“画得真棒,你一定是你们班上画得最好的!” 孩子“伤”情:班上的孩子自身条件不一样,起点也不同,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显然有失公平,况且今天你表扬了孩子是班里最棒的,而明天他没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内心会很沮丧,这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这样大而空的夸奖并不能给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觉,反而可能造成他空中楼阁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负。他盲目地认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进而难以形成对事物恰当的判断和分辨能力。 纠错处方:表扬孩子做事的过程比表扬他获得的结果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鸣,便于他明白您更重视他是否努力,关注他的点滴进步,慢慢地帮助他建立起自信。通过细化过程,强化他所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找出对付弱点的办法,可以使孩子克服每一个挫折,平和地面对困难,避免被小小的不顺击得一败涂地。

相关推荐

  • 孩子要多鼓励和表扬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 "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康健成长,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犹疑。 作为教师,起首要看到孩...
    2020-11-06 阅读全文
  • 孩子需要表扬 一般来说,谁都喜欢听到赞美,而不愿接受批评。对于孩子更是如此。 孩子年幼,刚刚迈出生活的第一步,这时他们常常会失败。人们对失败的态度多半是批评,但如果把这种方式同样用在孩子身上就不适合了。因为孩子这时...
    2020-08-27 阅读全文
  • 孩子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表扬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陆续来了许多的新的小朋友。新入园的小朋友因为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哭是常事。我们做老师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各种方法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宣宣是小班的一个小朋友,前几天刚刚入...
    2020-05-27 阅读全文
  • 大人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犹疑。作为教师,首先要看到孩子的进...
    2020-09-01 阅读全文
  • 对孩子要多一些表扬 自开学以来,钦浩小朋友每天来幼儿园时,都表现的不高兴,不愿意进来,看到他这样,我都会想办法把他哄进来,问他爸爸他爸爸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找不出具体的原因,我自己认为也许刚开学的原因,等时间长了就好了...
    2020-08-03 阅读全文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 "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康健成长,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犹疑。 作为教师,起首要看到孩...

2020-11-06 阅读全文

一般来说,谁都喜欢听到赞美,而不愿接受批评。对于孩子更是如此。 孩子年幼,刚刚迈出生活的第一步,这时他们常常会失败。人们对失败的态度多半是批评,但如果把这种方式同样用在孩子身上就不适合了。因为孩子这时...

2020-08-27 阅读全文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陆续来了许多的新的小朋友。新入园的小朋友因为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哭是常事。我们做老师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各种方法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宣宣是小班的一个小朋友,前几天刚刚入...

2020-05-27 阅读全文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犹疑。作为教师,首先要看到孩子的进...

2020-09-01 阅读全文

自开学以来,钦浩小朋友每天来幼儿园时,都表现的不高兴,不愿意进来,看到他这样,我都会想办法把他哄进来,问他爸爸他爸爸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找不出具体的原因,我自己认为也许刚开学的原因,等时间长了就好了...

2020-08-0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