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长别打搅婴儿吃“手指”

发布时间:2021-11-09 幼儿园家长工作 幼儿园的家长活动方案 幼儿园家长进课堂活动方案

导读:对于婴儿吮吸手指,父母不必焦虑烦恼,更不用强行制止。如果孩子的行为实在过于频繁,父母可以经常对孩子的小手进行抚摩、摆动,以转移其吮吸手指的注意力;会拿玩具时可把玩具放入他的手中,逗引他摇动、摆弄玩具,把婴儿的双手占住,使他无暇去吮吸手指。

很多宝宝出生两三个月,最爱做的事情是“吃手”,专家说,婴儿与幼儿吮吸手指的意义是不同的。婴儿时期吮吸手指是婴儿智力发展的一个信号,是婴儿进入手指功能分化和手眼协调准备阶段的标志之一。家长不要轻易打搅孩子的快乐。

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主任医师李义民说,通常新生儿只会双手握拳,胡乱挥舞,其大脑尚不能指挥把自己的手放入嘴中。到2-3个月时,随着大脑的发育,婴儿逐步学会两个动作:一个是用眼睛盯着自己的手看,另一个便是吮吸自己的手指。对于他们来说,吮指是一种学习和玩耍。起初他们只是将整个手放到嘴里,接着是吮吸两三个手指,最后发展到只吮吸1个手指,从笨拙地吮吸整只手,发展到灵巧地吮吸某一个手指,这说明婴儿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大有提高。吮吸手指动作,促使婴儿手、眼协调行动,为5个月左右学会准确抓握玩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这一时期的婴儿主要是通过嘴来了解外界,婴儿认为手也是外界的东西,所以总爱将它塞进嘴里吮吸感知。

对于婴儿吮吸手指,父母不必焦虑烦恼,更不用强行制止。如果孩子的行为实在过于频繁,父母可以经常对孩子的小手进行抚摩、摆动,以转移其吮吸手指的注意力;会拿玩具时可把玩具放入他的手中,逗引他摇动、摆弄玩具,把婴儿的双手占住,使他无暇去吮吸手指。

专家提醒,家长需要做的是保持婴儿小手干净,保持婴儿口唇周围清洁干燥,以免发生湿疹。如果孩子到了三四岁,仍然经常吮吸手指,就可视为一种不良行为,需细心了解形成原因,耐心纠正。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孩子爱吃手,家长多引导


导读:0~3岁宝宝吃手,父母不必太过担忧!4~5岁宝宝吃手,细心诱导效果最佳!

宝宝吃手是很正常的,宝宝爱“吃手”,是让全球父母都感到头疼的坏习惯。除了把细菌吃进肚子外,父母更担心的是,吃手会不会影响宝宝长牙和齿型呢?以下来看看日本小儿牙科专家怎么说!

虽然有不少心理学家和医生将宝宝吃手的行为解释为“宝宝探索认知的第一步”,而一旦“吃手”变成了宝宝改不掉的坏习惯,父母就会担心起来:宝宝要咬着手指长大吗?吃手会影响齿型吗?牙齿会不会长不出来了……?

日本Midori小儿牙科医院院长和气裕之先生长期从事小儿牙齿健康的研究。他曾对日本9个小儿牙科健康门诊的1~6岁就诊宝宝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岁6个月的宝宝中,有19.2%的宝宝有吃手的习惯;3岁宝宝中,有10%的宝宝仍爱吃手;而3岁6个月的宝宝中,保留吃手习惯的比例下降至7.8%。由此可见,吃手的坏习惯在全球各地的0~6岁宝宝中都甚为“风行”。

0~3岁宝宝吃手,父母不必太过担忧!

和气医生说,3岁之前,宝宝正处于乳牙的初步发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宝宝的吃手行为,还不至于对宝宝日后的齿型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每个人都有第二次的长牙机会,即便乳牙长得参差不齐,只要长恒齿时多加注意,还是有机会长出一口漂亮的恒齿来的。但是,乳牙若发育不良,还是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后遗症,所以,父母最好能让宝宝在3岁前改掉吃手的毛病,确保日后的牙齿健康。

3~4岁宝宝吃手,易留下齿型后遗症!

这个年龄阶段,是宝宝牙床发育的关键期,吮吸手指的动作可能会导致恒齿前倾。因此,如果3~4岁的宝宝过度地吃手,就有可能导致恒齿的齿型缺陷,例如长出龅牙等症状。3岁宝宝如果还在吃手,父母除了用各种方法来协助宝宝改掉恶习外,也可以每天用手指有意识地为宝宝做牙齿按摩。按摩的方法是,用食指朝宝宝吃手时手指的反方向,做缓慢的按压动作,并注意确保成人的手部清洁。

4~5岁宝宝吃手,细心诱导效果最佳!

4岁的大宝宝还在吃手,父母一定会担心变成无法修正的顽固性恶疾。当你失去耐心时,也许会发现,越是强制地帮宝宝戒掉吃手恶习,越是适得其反。和气医生建议父母可以在宝宝吃手时,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导正;在日常生活中,切忌使用反复“提醒”(在宝宝没有吃手的时候,也一直唠叨着:“不要再吃手喽!”)的方式来强化宝宝吃手的意念;如果想让宝宝了解吃手的害处,可以透过讲故事或一些生活化的方式来讲道理。

一般来说,人的恒齿会在6~13岁之间发育完成,因此,在6岁之前让宝宝改掉吃手习惯势在必行。但在此要特别提醒各位父母的是,习惯并非一日养成,导正更需要耐心和方法,聪明的父母,祝你们成功!

婴儿语言能力发育的指标


婴儿语言能力发育的指标

语言是人通过后天模仿和学习而获得的一种能力,是重要的社会交流工具与产物。那么,婴儿的语言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那些指标?婴儿语言的发育是否存在所谓“关键发展期”?另外,家长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促进宝宝的语言能力呢?

婴儿语言能力发育

语言,作为一种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与产物,宝宝在降生后通过后天的模仿学习才逐渐掌握。在0-1岁期间,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迅速,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1.0-3个月——简单发音阶段:初生时,宝宝偶然会发出最简单的单音节,2个月大可能有m~ma声。出生3个月的宝宝还会有更多的元音,其中还会夹杂少量的辅音。

2.4-8个月——连续发音阶段:宝宝不但会发出更多的辅音,而且还会使用连续音节,如ba~ba,ma~ma。但这不是在叫自己的爸爸妈妈,仅仅是一种本能而已。

3.9-12个月——学话阶段:宝宝开始努力地模仿大人的语言,试图把学得的词汇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并开始探究这些词汇的涵义。

宝宝语言能力发育指标

所谓发育指标,简而言之,就是宝宝在多大时候能说什么类型的话。通过对大量0-6岁宝宝的研究,正常情况下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将遵循以下的指标:

1个月内

除了哭,宝宝还可以发出简单的单音节,如a。可分辨出父母的声音,喜欢听父母与他人交谈,偶尔发出咿呀声。

2个月

出现反射性的发音,且可以发出a、o、e 3个或3个以上。

3-4个月

3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发出自己觉得舒服的声音,如呵呵大笑,并且会发元音字母的声音,如ou、h、k、ai,或偶尔地轻声长啸。等到4个月大,宝宝们就乐意同大人说话,并经常自言自语。可以用大声地哭、笑来表达情绪,并会模仿音调。

5-6个月

当被大人呼唤时,宝宝会盯着大人看,并微笑;宝宝也会和自己喜爱的玩具说话,会模仿ma~ma之类的发音。这一阶段,宝宝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声音,他可以感知不同语气和不同大小声音,并做出不同的反应。如果受到责备,他也可以感知到。

7-8个月

本阶段,宝宝对语言越发敏感了,有更丰富的声音,会说ba~ba、ma~ma了。他已经具备一定地理解成人语言的能力,并试图把某些词语与它具有的涵义对应起来。熟悉的人,如父母,叫他名字时,他会回头,能区分父母与其他人的声音。对于成人不同的语气,他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

9-10个月

该阶段的宝宝,不但可以理解成人经常说的一些词语,还能用比较简单的语言和成人进行交流。这时的宝宝,应该已经可以主动叫妈妈了,会时常模拟大人说话,会反复地发出一个词语,并逐步学会了听从父母的命令。

11-12个月

宝宝特别爱说话,滔滔不绝。当不会用语言表达时,往往借助动作,即身体语言。现在他们不但会用词(大约5-10个简单的词语),还学会了造句。(大人可以观察宝宝说:“不”时,是否会摇头,用身体语言辅助声音语言。)

2岁左右

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从以前只会用单双词发展到现在可以使用完整词句,但是发音有不少错误。本阶段,宝宝应该可以在听完一个短小故事后比较完整地复述出来(哪怕是一些情节上有所出入或遗?),或可以背诵简单短小的儿歌或诗词。

3-4岁

宝宝的词汇量已经达到200以上,可以比较完整和流利地和大人说话,或完整地叙述某个事件,有的还会加一点自己对某人或某事的评价。这阶段的宝宝尤其爱说故事,会反复地描述自己认为有意思的段落。需要父母注意的是:宝宝对大人的模仿能力与日俱增,他们经常会将大人的一些词语和语气用于与同龄人的交流,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宝宝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辞。

5-6岁

爱听故事,也爱阅读故事。具备相当的归纳能力,能说出某个故事的内容梗概和中心思想;也有一定的语法知识,会理解抽象词汇的含义并试图运用。语言有了时间概念(有点类似英语中的“时态”),会描述“过去”和“将来”的事件,并可以指正他人的语法错误。

宝宝语言能力发育五大关键期

宝宝的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存在一种“关键发展期”,在这一时间段内注意培养这种能力,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能力也不例外。宝宝语言能力的发育有5个主要的“关键期”,它们分别是:

0-6个月

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宝宝会从外界吸收词语并在大脑中形成记忆,并且语言会同情感形成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父母要利用日常生活中一切可能的机会,来同宝宝进行语言交流。喂奶、换尿布、散步等等,都是父母通过语言与宝宝建立情感纽带的大好时机,可以帮助宝宝学会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建立对语言这一工具的最初印象。

1岁左右

1岁的孩子,开始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与情感。父母应当鼓励他们表达,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既不要打击他们的表现欲望,也不要强迫他们说话。

父母要告诉宝宝:说话时要看别人的脸和嘴,既是尊重他人的需要,也可以由此来纠正宝宝的发音。当宝宝的发音或表达不正确时,父母应当示范用正确的说法,要让他知道哪里不正确,正确的应该怎么说。如此反复,他就可以进行正确的表达了。

2-3岁

此时孩子已经可以同他人交流了。注意家长不要再用“吃饭饭,做车车”之类“童语”和孩子说话了,应使用成人语言和他们交流。,让孩子学习语言规范的用法。另外,要多鼓励孩子与他人说话,可以让孩子演出一些小剧(类似“过家家”),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强其对语言的认知能力,懂得不同社会角色的语言方式。

在这一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大人说话声音不能过大,不要使用暴力语言,否则容易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

4岁左右

宝宝开始愿意关注文字。在这一阶段,父母可以教宝宝阅读。阅读不是简单的“识字”,而是用文字的方来强化宝宝已有的生活经验,并把文字与口头语言联系起来。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给宝宝讲故事,让宝宝靠文字而不是图画来理解故事内容,必要时可以让孩子自编故事。

5-6岁

给孩子一个好的语言文字环境,有助于帮助孩子发展他的语言文字能力。父母可以陪伴孩子阅读,既可以给他们将故事的内容,也可以给予图画让他们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去探讨故事可能的过程与结局。看电视节目,此时也是一个有效的教育手段。父母陪同孩子观看节目,并积极引导孩子发表他对节目内容的看法。这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鼓励孩子即兴写下自己的观点想法,遣词造句有错误的,父母要及时纠正,避免错误的用词与语法一再被强化。

0-3岁婴幼儿亲子共读指南


亲子共度的时间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非常重要。家长应该尽量安排时间与孩子共度,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0-3岁婴幼儿亲子共读指南”,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0-3岁婴幼儿亲子共读指南

一、选书

那我们要怎么选择适合婴幼儿阅读的材料呢?

——获奖的绘本

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极具影响力的儿童绘本大奖,比如美国的凯迪克大奖、英国的凯特格林威大奖,德国绘本大奖,国际安徒生大奖等,还有国内的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信谊图画书奖。这些大奖的获奖图书就是优质绘本的品质保证,《我爸爸》、《大卫,不可以》、《团圆》等都出自这些大奖书单。

——大师的绘本

1.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等经典童话故事。

2. 艾斯奇尔·古里恩(Ezra Jack Keats):《波兹与激扬》、《鸽子王子》等优美绘本作品。

3. 谢瓦·普拉维尔(Shel Silverstein):《哪里的人可以巴拉巴拉辛巴达果果辣酱豚骨汤辣椒面?》、《给树吉娃娃念咒语》等奇幻有趣的诗歌绘本。

4. 基夫·尼尔·谢尔多尔夫(Jon Klassen):《黑暗中的骑士》、《三只绅士》等绘画风格独特的现代绘本作品。

5. 莫瑞·香克斯朗(Maurice Sendak):《哥哥噢哥哥》、《哥布林世界》等深受孩子喜爱的绘本作品。

这些大师级绘本作品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寓意,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想象力、阅读兴趣和价值观。

二、推荐绘本

0—3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眼睛还没有完全发育完成,无法清晰地看到彩色物体。然而,他们对鲜明的黑白对比色卡片非常敏感,因为这种对比强烈的色彩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4—6个月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婴儿来说,选择一些具有鲜艳色彩、可以触摸并且不容易撕扯损坏的布书或硬板书是非常合适的。这样的书籍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的感官发展和手眼协调能力。此外,硬板书能够抵抗撕咬和拉扯,更加耐用。

当然,在选择适合婴儿的书籍时,还要注意材质的安全性,尽量选择无毒、无刺激的材料,以确保宝宝的健康和安全。

6—12个月

在这个阶段,宝宝可以从书中学习很多东西。这是培养他们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时期之一。这里有一些建议可以帮助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

1. 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书:选择大字体、亮丽图画并且内容简单有趣的书籍。可以选择有质感的书,如贴纸书或有触摸感的书,可以帮助宝宝亲自参与阅读。

2. 创建读书环境:在宝宝的房间或家里设立一个特别的读书角落,放上一些鲜艳的图书和舒适的坐垫,让宝宝觉得阅读是一件有趣而舒适的事情。

1—2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语言和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绘本可以帮助他们扩展词汇,理解情节和日常生活中的场景。

例如:《给小兔找东西》、《蹦!》、《哇!》以及英语启蒙书《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Polar Bear,Polar Bear,What Do You Hear?》

2—3岁

在这个阶段,宝宝已经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开始产生对书籍内容的兴趣。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情感丰富、语言简单明了的故事书,以及带有可爱插图的绘本,这样可以让宝宝更好地参与其中并理解故事的发展。此外,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科普类书籍,如动物、植物和交通工具等主题的书籍,帮助宝宝了解周围的世界。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问题或与宝宝交流来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培养宝宝的阅读习惯也很重要,可以定期和宝宝一起创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每天为他们留出一定的时间专注于阅读活动。

推荐书籍:《噼啪乒乓嘭》、《如果我是一只狮子》、《小猫小猫睡觉吧》、《晚安,月亮》、《你好,安东医生》等

相关推荐

  • 手指游戏:手指打鼓 上敲咚咚鼓(双手运动食指), 下敲鼓咚咚(双手运动小指)。 上下一齐敲(食指小指同时运动)。 中间开了缝(食指、中指向上运动,无名指、小指向下运动)。 你敲鼓我敲锣(械手上下运动食指,右手上下运动小指...
    2019-12-19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手指游戏:手指打鼓 上敲咚咚鼓(双手运动食指)下敲鼓咚咚(双手运动小指)。上下一齐敲(食指小指同时运动)。中间开了缝(食指、中指向上运动,无名指、小指向下运动)。...
    2019-12-19 阅读全文
  • 手指游戏:手指一家亲 手指一家亲 爸爸是司机,开汽车,嘀嘀嘀 (双手大拇指单伸出来,向下按) 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刷刷刷 (双手食指单伸出来,做搓衣服的动作) 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砰砰砰 (双手中指单伸出来...
    2019-12-30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吃手指 教育随笔:吃手指 瑶瑶小朋友活泼、可爱,老师们很喜欢她,可是,最近我发现她没事的时候总爱把手指放进嘴巴里。是新添的毛病还是原来就有呢? 经过与其家长的一番谈话得知,孩子从小就有了这个习惯,家长多次说教...
    2021-05-10 阅读全文
  • 再也不吃手指了 我班里桂孝威小朋友论个头数一数二,论年龄偏大一点,在各个方面还比较好,但有一个坏习惯上课时总是把手指含在嘴里,每次上课组织活动时看到他那个样子,心里总有些不耐烦,因此,我下定决心帮助他改掉这个吃手的坏...
    2020-11-20 阅读全文

上敲咚咚鼓(双手运动食指), 下敲鼓咚咚(双手运动小指)。 上下一齐敲(食指小指同时运动)。 中间开了缝(食指、中指向上运动,无名指、小指向下运动)。 你敲鼓我敲锣(械手上下运动食指,右手上下运动小指...

2019-12-19 阅读全文

上敲咚咚鼓(双手运动食指)下敲鼓咚咚(双手运动小指)。上下一齐敲(食指小指同时运动)。中间开了缝(食指、中指向上运动,无名指、小指向下运动)。...

2019-12-19 阅读全文

手指一家亲 爸爸是司机,开汽车,嘀嘀嘀 (双手大拇指单伸出来,向下按) 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刷刷刷 (双手食指单伸出来,做搓衣服的动作) 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砰砰砰 (双手中指单伸出来...

2019-12-30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吃手指 瑶瑶小朋友活泼、可爱,老师们很喜欢她,可是,最近我发现她没事的时候总爱把手指放进嘴巴里。是新添的毛病还是原来就有呢? 经过与其家长的一番谈话得知,孩子从小就有了这个习惯,家长多次说教...

2021-05-10 阅读全文

我班里桂孝威小朋友论个头数一数二,论年龄偏大一点,在各个方面还比较好,但有一个坏习惯上课时总是把手指含在嘴里,每次上课组织活动时看到他那个样子,心里总有些不耐烦,因此,我下定决心帮助他改掉这个吃手的坏...

2020-11-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