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宝宝在学习上有优势
发布时间:2021-11-05 幼儿学习故事 幼儿学习 宝宝入园导读:许多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孩子多动是影响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似乎多动只能危害儿童的成长,而不可能给孩子带来任何好的方面。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这种观点是偏颇的。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因势利导,发挥多动儿童的优势,那么,孩子多动未必是坏事。
许多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孩子多动是影响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似乎多动只能危害儿童的成长,而不可能给孩子带来任何好的方面。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这种观点是偏颇的。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因势利导,发挥多动儿童的优势,那么,孩子多动未必是坏事。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多动儿童的每日活动量,不难发现他们的精力特别地充沛,身上好像有股使不完的劲,不停地活动,从不知疲乏和劳累。由于他们缺乏自制力,没有建立起适应不同情境(如在教室中上课,回家做作业等)的基本规则,所以常因多动而破坏课堂纪律,又降低了学习效率。近年来,儿科医生对此十分重视,采取不同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辅导等方法,帮助多动儿童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
一旦当多动儿童得到充分有效的治疗后,他们的优势就会渐渐地显露出来:学习成绩从低谷往上升,普遍拥有比较广泛兴趣,而且朝气蓬勃。国外的追踪研究表明:多动儿童长大成人后,在选择就业上也有一定的优势,比如那些耗费精力较多的职业(计算机软件制作、销售、股票经纪人、艺术家或科学家等等)。因此,希望全社会和家长不要轻视他们,要正确引导,让多动孩子发挥出他们自身的优势来。(唯美句子 Wei890.com)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幼儿园的宝宝学习重点在哪里?
幼儿园中传授给幼儿的知识都是粗浅的,但是面很广,包括社会生活和自然界方面的常识初步的数学知识等。那孩子在幼儿园又当把什么作为重点来进行吸收呢?有关社会生活方面,主要是教幼儿认识自己和别人,认识日常生活用品,附近的环境和主要建筑,认识周围成人的劳动,有关国家政治生活的常识。
有关自然常识方面,主要是教幼儿认识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认识常见的植物,动物,懂得有关安全,卫生的常识及常见的交通规则,知道日常生活中浅近的科学常识和物理现象,认识常见的水,陆,空交通工具。
有关数学的初步知识方面,主要是教幼儿认识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高低,宽容,深浅,轻重等,认识几何形体,认识时间,空间,认识10以内的数,学会10以内数的加减。
有关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简单知识,主要让幼儿知道怎样唱歌,画图等。
向幼儿传授知识时,教师应注意所传授的知识要具体,有顺序,具有科学性,教育性。
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从直接感知开始的,对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感知。所以,传授给幼儿的知识要具体,要以感性的东西为主,但不能杂乱无章。
教学时要注意知识的顺序性,即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顺序化的知识有利于幼儿形成条理性的思维,在各界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力,为今后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怎样让宝宝学习更有价值
导读:学习内容必须能最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必须是指向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必须是经过适合幼儿身心的教学法加工能有效地为幼儿所掌握的;是能直接地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的。依据这些准则,便不难找出对幼儿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学习什么内容最有价值,是一个与幼儿将付出多少学习代价有关的问题,也是一个有关幼儿学得值不值的问题。比较学习内容相对价值的核心准则是:
学习内容必须能最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必须是指向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必须是经过适合幼儿身心的教学法加工能有效地为幼儿所掌握的;是能直接地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的。依据这些准则,便不难找出对幼儿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思维运算水平还很低,他们还不能理解许多复杂和抽象的概念,他们必须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动作来学习。因此必须为幼儿的学习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让幼儿在感受、体验、操作等具体生动的活动中学习。
过早地把系统的学习知识按中小学的教学方式教给幼儿的做法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斯宾塞早就指出:父母们有了把经验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狭窄观念,就把入门课本提前几年教给小孩而大大地害了他们。他认为,书籍只起补充的作用,是在直接方式不能成功时取得知识的间接方式。他还认为对于儿童不停地观察的现象,不应当忽视或限制,而应当提倡,并使之尽量准确和完备。他批评教师和父母“坚持要使儿童眼中和思想中只有目前不能懂的和讨厌的东西。他们迷信知识的符号而不去探求知识本身,看不到只有到了儿童对家庭、街市、田野的事物和过程的接触已相当广泛的时候,才应该给他介绍书籍所提供的那个新的知识源泉。这不仅因为直接认识比间接认识价值大得多,同时也因为书中字句只有根据事先对事物已经有的经验才能正确地变成观念”。在此,斯宾塞清楚地指出了经验对幼儿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目前有些幼儿正在学习的内容并非都能确实地充实幼儿的心智,有些学习内容还有碍于幼儿心智的发展。有些学习内容似乎有益于或至少无碍于幼儿的心智发展,但幼儿为此付出了昂贵的学习代价,付出了太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虽然幼儿似乎因此而获得了某种“知识”,但实际上幼儿常常同时也产生了对学习的厌倦。因此,相对而言,这种学习并无实际的意义,有时还可能留下后遗症。幼儿能够学习的内容并不等于幼儿应该学习的内容。因为有时幼儿能够学习的内容并不是幼儿的发展所需要的。这种学习也必然地浪费了幼儿美好的童年时光。
因此,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不是让幼儿学习更多成人认为很重要的东西,而是让幼儿将自己想学的成人也认为合理的东西学习得更好、更全面、更深入、更具创造性,学习的方式更多样、更灵活、更有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学习对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有更大的促进。
宝宝为什么“多手多脚”
导读:宝宝在成长阶段,他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探索外界和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性就自然显露出来了。宝宝会通过听觉、视觉、触觉这几个方面来学习和增长知识,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认识和了解世界。
5岁的倩倩只要看到东西,就想拿到手里玩一番,尤其是和妈妈去超市购物。倩倩坐在手推购物车里,什么东西都要伸出小手抓。妈妈不让倩倩坐手推车,“小人儿”身手更加灵活,自己跑去货架前动手拿自己看上的东西。妈妈不准她随便拿,倩倩就大声尖叫,弄得妈妈很尴尬。
倩倩为什么喜欢“多手多脚”,妈妈该怎么办呢?
专家分析——
随着宝宝一天天成长,家长会为宝宝不断出现的“坏”习惯而困扰,如咬东西、扔东西、“多手多脚”摸东西等。可是慢慢地去观察,这些行为并非真的都是“坏”习惯,而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宝宝在成长阶段,他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探索外界和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性就自然显露出来了。宝宝会通过听觉、视觉、触觉这几个方面来学习和增长知识,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认识和了解世界。倩倩在超市“多手多脚”抓东西,妈妈会担心孩子的手弄脏了,或把物品抓坏了,因此会不准她随便拿,其实小孩子很单纯,她并不懂得去区分超市的物品是要购买才能拿走的,孩子这个行为的目的是去感受某样东西的软硬冷热等的触碰度,不是存心去搞破坏。
除了好奇和探索,宝宝行为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想模仿大人的行为。这就跟电话响了,宝宝抢电话听,坐车抢方向盘开一样,宝宝想成为一个大人,因此去做大人做的事情。妈妈在超市里购买东西,倩倩就去模仿,这是一种自娱自乐,当妈妈不准时,她就不乐意了。
专家支招——
1。要引导宝宝自己在抓玩中学会思考和观察。比如包子是软软的,不能用力抓;花瓶是脆的,松手就会摔破;饮料是可以流动的,容易倒出来;水果用指甲捏会坏的……这样不仅满足了宝宝认识事物的好奇心,也为他提供模仿学习正确生活常识的机会。
2。允许宝宝“犯错”。比如他把鸡蛋抓起来摔破了,家长可以引导他去认识鸡蛋的特点,让他在错误中学习,而不是指责他。孩子的思维世界与大人不同,他们的成长是需要体验的,如果不通过亲身体验,即使是父母告诉他一些生活常识,他也可能记不住,实际生活中,仍然会犯同样的毛病。
3。提供一些机会给宝宝模仿大人。比如协助她打电话给姥姥,购物时可让她去拿某样物品回来,结账时把钱给她,让她交给售货员等。
作为疼爱子女的家长,如果试着以宝宝的视角来考虑和探究宝宝行为背后的原因,烦恼的事情就比较容易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