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情绪异常的三个时机家长应该如何面对

发布时间:2021-10-27

小学三个年级数学教案大全集。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情绪异常的三个时机家长应该如何面对》,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当孩子为不合理的要求未被满足而哭闹时,你切不可因心软而改变立场。你可以走过去,用轻柔和同情的语气说:“你是不是很不开心?看见你这样,我的心里也不舒服。”就这样分享他的情绪。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拒绝你的关怀,你可以走开,一会儿再回来,仍然用同样的方式跟他说话。

用这种方式向孩子表明,你对事情的立场是坚定的,但在情绪方面,你愿意和他分享,因为你理解和在乎他的感受。甚至,你可以告诉孩子,他不开心,你也难过,因为你是很心疼他的。但他的要求不合理,是不可以答应的。用这样的方式,你可以慢慢地改变孩子的情绪模式,使他逐渐学会用更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同样的情况。

与心爱的事物分手时

心爱的玩具不小心被摔破、弄坏或丢失了,孩子免不了会号啕大哭,伤心不已,这时也是对他进行情绪教育的最好时机。

小孩子对时间和金钱的价值没有意识。一件只花了几元钱买回来的玩具,可能是他最心爱的,一旦摔破了,他的悲伤不亚于一个成年人一下子失去了价值数万元的东西时的感受。

可是,大人往往不明白这一点,而对哭闹的孩子说:“坏了就坏了吧,也不值钱。不要哭了,明天爸爸再给你买一个。”结果往往是孩子哭得更伤心了,因为他觉得父母一点儿也不理解他内心的苦痛。

既然孩子为摔坏的玩具哭泣,就说明这件玩具的价值对他来说是巨大到应该为失去它而哭泣的。父母应该肯定和接受他的情绪:“我看到你这么伤心,一定是因为你非常喜欢这件玩具。来,坐在我身边,跟我说说你现在心里的感觉。”

在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情绪感受后,应该向他做一些必要的解释,帮他明白以下的道理:

★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总有别离的一天。

★ 因此,和它在一起的时候,应该好好地对待它,也好好享受它带给自己的好处,珍惜和它在一起的乐趣。

★ 在它离去后,把美好的记忆好好保存起来,让它在心里陪伴自己过好以后的每一天。

当你火冒三丈时

有时候,孩子实在顽劣,弄得你火冒三丈。若没有及时控制住,就可能口不择言地呵斥孩子,甚至噼里啪啦地揍他一顿。结果,不仅破坏了亲子关系,也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创伤。

察觉到盛怒来临的迹象后,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家人带走孩子,或自己离开“事发之地”,然后:WwW.YJs21.Com

◆ 做10次以上深而长的呼吸;

◆ 出外散步10分钟;

◆ 对自己说“我会保持冷静”,然后回想过去自己曾经表现得很冷静时的情景,或者回忆一段轻松开心的时光。

看到父母能够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这对孩子是很好的榜样教育。你也可以把这种冷静技巧教给孩子,让他从小就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三个叛逆期


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三个叛逆期

越有思想的人越难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统治!同样,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开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见,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变得似乎“不听话”“叛逆”起来了。

其实,所谓叛逆,不过是大人一厢情愿的说法,对孩子来说那是人家成长的一个标志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长,你就不会再为此而挠头。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这样管!

1

第一个叛逆期:可怕的两岁左右

孩子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变得强烈,所以就会从之前的“小乖乖”变成一个令人感到无奈的“小恶魔”。凡事总喜欢以“不”字打头,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比如:“睡觉!”“不觉!”“吃饭!”“不饭!”“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妈妈说她的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叛逆了,那可能是因为妈妈在跟孩子交流时,总喜欢命令式的不要怎样,不许怎样,孩子就过早地学会了说“不”。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怎么样的,在他那里就会得到反射。所以改变孩子的关键,还是先改变自己!

而且孩子虽然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在与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比如当别人抢他玩具时,情急之下他会做出拳打脚踢的动作。一个是因为手脚敏感期,一个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道该怎样正确表达意见,慌乱中做出的随心所欲的反应。

那么父母该如何管教这一时期的孩子呢?

(1)切记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长似乎很民主,凡事都与孩子用商量的口气,我们去吃饭好不好?我们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这种情况下大都会回答“不好!”接着你又会开始发脾气或者讲道理,那宝宝会更听不进去。

(2)让孩子做选择题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选择方式,给出他两个选择!比如你想吃米饭还是面条?咱们现在出去,还是五分钟后出去?

当然,有的小孩会给出额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确地告诉他,这不是选择范围内的,然后很严肃地再重复一遍自己的命题。其实,很多时候小孩子也不想给家长太多的冲撞,一般此时他会根据你的范围来选择的。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孩子很好的引导,另一方面让孩子觉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

(3)不要总是用命令的口气交流

比如:不许把玩具到处乱扔!其实你直接说:“宝宝应该把玩具放好!”这句他更乐意接受。

家长粗暴,孩子就会跟着学习你的粗暴,接着就是无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长要首先改变1%,那宝宝就会改变99%。

(4)给出孩子做准备的时间

虽然孩子是以玩为主,但是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须立马停止的,你要给他做出反应的时间。

比如:出门前尽早提醒,5分钟后我们出门去哦!

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饭!不要磨磨蹭蹭的!”改为“宝宝,再过五分钟,我们要吃饭了哦!”

想想哪种方式孩子更乐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会不同!

(5)让更多的人参与孩子的成长

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一手带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妈妈的脾气秉性,所以能轻而易举地在“斗智斗勇”中取胜。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讲道理,只是陪他玩儿,做给他看,他自然会明白什么是规则,什么是规矩!

2

第二个叛逆期:7-9岁的小大人儿

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会了更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是个“小大人儿”了,极力想挣脱父母的掌控,于是就变得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

既然孩子变化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就得跟着变!不然头疼的是你自己,而且孩子还会因为没得到恰当引导,变得更加叛逆,甚至学习成绩也因此下降,最终无法挽回!

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长专权,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让他自己做主。

此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非常重要,比如饭前做作业,饭后看二十分钟电视,这些约定俗成的事情,有助于帮你更好地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

3

第三个叛逆期:12-15岁美好的青春期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初步成熟,而心理却未成熟,于是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感,心理变得更加矛盾,甚至烦躁!

父母如果此时强行管制,效果肯定是适得其反。而是要先试着跟孩子做朋友,真正理解他,尊重他,才能正确引导他。

不妨多给他看一些积极的励志书,比如名人传记等,让他内心有个学习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另外,他的社交圈虽然我们无法干预,至少可以给予他一个健康的社交氛围,比如多带他出去接触接触不同的人,去高校学府感受感受等等。

父亲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时更能赢得孩子的内心,比焦虑的母亲沟通起来要简单许多,所以父亲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不同时期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心理变化,所以我们的教养方式不能一成不变。做父母,也是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无论何时,请记得收起你的家长专制!

另外,夫妻恩爱是最好的家长,家庭氛围越是剑拔弩张,孩子就越容易叛逆!

宝贝情绪不稳定家长应如何面对


大海航行靠舵手,孩子的心灵舵手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我们鼓励、欣赏、赞许他们驾驭自身情绪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成为自己心灵舵手的过程。当他们能把七情六欲化合成一种动力、一种健康行为的时候,也就是他们能够担当起自身命运的责任的时候,他们就是自身情绪的主人了。

孩子有时候会突然爆发毫无理由的冲动、暴力、烦躁情绪,我们会心里发怵,不知该怎么办。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家长是以暴制暴,有的是任其发展。其实,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了解到他们情绪内在的原因,就不会误解孩子或随意处罚孩子。

负面情绪并非就是不良情绪

情绪会随着内在、外在的因素而时常发生变化。正面的反应就是心情舒畅、喜形于色,负面的反应就是怒、忧、思、悲、恐、惊。正负面反应随时都可能出现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再坚强、再乐观的人都可能有负面情绪。

虽然负面情绪是正常的,人人都会有,但是如果它反应过强、过度、过长,就会演变成危害人身心健康、干扰人的正常生活的不良情绪。

人的不良情绪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郁闷。郁闷走向极端就是抑郁症,抑郁症走向极端就是自杀。轻一点的郁闷是抑郁心境,主要表现在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心上总有一种抹不掉的灰暗基调,持续的时间还比较长。

二、焦虑烦躁。害怕发生什么事情,总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焦虑烦躁发作的时候,时常伴有出言不逊、摔东西、发脾气等情况,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等后果。

三、冲突。因为心里对什么人或事产生了一种愤懑,所以随时都想报复。冲突爆发时,对人对物都可能采取一种过激行为,这对社会和他人危害较大。

四、生气。轻则有点委屈、有点不快憋在心里生闷气;重则发生心身反应,与人闹得面红耳赤,给双方造成不愉快。

五、悲伤。这是由某种丧失引起的心理反应。比如物质的丧失,丢了巨款或者贵重物品,这是一种较为普通的悲伤。最大的悲伤有两种,一种是感情的丧失-失恋,另一种是至爱亲朋的丧失。悲伤是一种自然的负性情绪,但调控不好就容易伤心、伤身,给人造成沉重的打击。

六、恐惧。恐惧本身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比如怕火灾、怕煤气中毒,就会小心使用电器、煤气。但如果调节不当的话,也会人为地产生一些恐惧心理、恐惧症状,比如怕黑、怕高、怕异性、怕上级、怕空旷之地、怕幽禁之地,增添了精神负担。

中小学生的不良情绪有其自身特殊性

第一,中小学生的不良情绪与他们内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成人的情绪与外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没有外环境的刺激,很少会产生负面情绪;而处于成长发育的中小学生,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

小学时特点是,有不听话、不服约束、时而苦恼、发脾气、逃避惩罚的一面,又有一直控制力不强、判断力不强、容易接受家长、老师指导、调教的另一面,所以,小学时的不良情绪相对好调整一些。

中学生时期,孩子都处于性萌动、性成熟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变化直接导致了他们情绪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有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有人惹他,他会闹心;没人惹他,他同样也会闹心。那是因为他们的自我认知系统还不健全,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还跟不上生理、心理的迅速变化,不协调性就注定了他们会产生不良情绪。这是容易造成误解的年龄。

第二,他们的情绪与亲子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年时代的孩子依恋父母,青年时代的孩子回报父母,这是正常的亲子关系。青春期的孩子,虽然知道父母教育他们是为他们好,但是往往是关系越密切的人越跟你对着干--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往往造成了他们爆发愤怒情绪的根源。这是他们渴望第二次断乳的表现。孩子第一次断乳是生理断乳,第二次断乳是心理断乳。孩子第二次断乳就将成为真正的大人。这个时候,孩子越想成为大人,家长就越觉得他们不懂事,千方百计想把他们管服管顺,这就造成了亲子间的紧张关系及孩子的不良情绪。

第三,中学生的不良情绪与他们的伙伴变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时候,朋友的地位在他们心中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朋友对他们有一种类似精神支柱的作用。

第四,孩子的情绪与异性关系也很密切。

这里说的异性关系不是指恋爱关系,也不是失恋关系,而是孩子从孤独到寻找伴侣这样一个漫长的艰难的在黑暗中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老师、社会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有效的精神指南,不能适时地给他们的心灵减压。对异性朋友的寻找、追求及由此产生的苦恼,是青春期孩子不良情绪的症结或最大威胁。

最后,孩子的情绪与学业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习本来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内在需求,但是,有了这么多外在的人为压力,学习的原动力已经变味了,这就是他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厌学情绪。

家长要做孩子的心理咨询师

要帮助孩子找到产生不良情绪背后的真实原因,可以做以下几个联想:

第一是帮孩子做生理发育的联想。

孩子的郁闷、痛苦是不是和生理发育、生理疾病有关系?有了这方面的分析、联想可大大减少家长对孩子的误解和责难。有些家长动不动就责怪孩子不懂事,其实这是家长不懂孩子的生理规律的表现。

第二是要和孩子的至亲至爱的人做联想。

孩子的情绪与亲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孩子最亲的人是家长,但家长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是孩子不良情绪的根源。家长监护人的身份使他们很难反思自己的言行,这就形成了一个认识盲区--家长的坏作用是庐山,而自己又在庐山之中,不识自己真面目。

第三是要和孩子的老师、同学做联想。

在学校,老师既是教孩子知识的人,也是父母的替代者。如果孩子在家是宝贝,在学校却是被忽略的对象,那么种种被冷落的情况会使孩子的心备受伤害。真正的好学校,是学生能够得到老师真心关注的学校。

另外,还要关注孩子和孩子的关系。孩子中有强势的也有弱势的。如果是强势孩子心情不好,是不是因为欺负了人而感到内疚?还是怕人报复?如果是弱势的孩子,是不是在外被欺负了不敢让家长知道?

第四是要把孩子的情绪和周边的社会环境做联想。

看看是不是有社会青年、问题少年威胁孩子、敲诈孩子?如果是女生的话,还要考虑是不是有校外闲杂人员造成的麻烦?在周边环境复杂的地方,校外因素比校内因素对孩子的伤害更严重。

最后,还要把孩子的情绪和孩子的物质生活做联想。

比如,孩子的情绪是不是和这个地区的水和空气污染有关系?是不是吃了含有兴奋剂、刺激作用的食物?甚至还要考虑是不是与花花绿绿、含有异味的文具有关?

不良情绪是果,各种刺激是因。只有找到了不良情绪背后的原因,才有可能使正面情绪重新复原。

针对不同的原因,家长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

首先是容纳。情绪有正负之分,但没有应不应该产生这一说。情绪已产生,阻拦、堵塞是无用的甚至反作用的,明智的办法就是全部接纳下来。接纳不一定是快乐的,但不接纳肯定是痛苦。

其次,是体谅。体谅就是设身处地为孩子想:如果我是这个年龄、性别、这个模样,遇到相同的情况,我是不是也会有一样幼稚、可笑的表现。家长真的这么想了,就不会高高在上的训斥孩子。体谅会使自己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体谅至少能够阻止孩子向着更坏的方向发展;体谅还会使孩子在困境后得到心灵的抚慰。

再次,是理解。理解和体谅有区别:体谅是指不管问题的对错和来龙去脉;理解是指不仅知道孩子现在是一个什么状态,而且知道孩子不良情绪背后的真实原因。家长只能从侧面细细观察孩子,查看孩子开放的一切东西,而不能偷看孩子的日记、偷听孩子的电话,不能暗自侦查、雇用私家侦探。

最后,是同舟共济、共度情绪危机。陪着孩子理清不良情绪的来龙去脉,共同探索不良情绪的健康出口,从危机中走出来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就达到了情绪的升华--不仅没有被情绪所压倒,反而体验了走出情绪低谷的全过程,把情绪变成了寻找人生道路的动力。

不良情绪不应任意宣泄或压抑

任意放任孩子宣泄不良情绪,一是容易培养不良少年,二是容易导致孩子社会适应不良--在外不受欢迎、不受待见,在遭受别人的抵制、反抗、报复后,容易选择一种自卑的、报复的、甚至堕落的生活方式。

如果家长死死压制孩子的不良情绪,那就会使其不良情绪倍增。得不到宣泄的出口,积压下来就会产生破坏性的反应。即便由此产生的生理、心理疾病都治好后,还会出现交往障碍:在交往中,既不会表达喜悦,也不会表达愤怒,像个木头人。

孩子正常宣泄不良情绪的渠道有以下几种:

第一个渠道是孩子的叫喊声。

第二个渠道是孩子的哭声。

第三个渠道是让孩子把难受的事情说给至爱亲朋听。先进的教育是以听为主,落后的教育是以说为主。听清了孩子的话后,还要帮孩子做一些实事,单纯的讲道理或者单纯的宣泄都是没有用的,只有帮孩子接触了客观刺激源才能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绪。

另外,还需要给孩子提供各种条件,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让孩子的喜、怒、哀、乐、忧、思、恐、惊、爱和恨的情绪、情感有正常的渠道表达出来。

教会孩子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1. 要培养孩子的理智思路。不良情绪也是有作用的,它有时可释放人的内心压力,有时可让人看到自己对什么事情的反应,有时可控制周围人的态度,有时生气是给别人看的。

2. 要让孩子知道无效的控制策略有哪些。“我不吃饭”,“我不上学”,“我不和你说话”,“我不走正道,我上网成瘾”,这些行为虽然可以一时调节情绪,但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3. 要教给孩子一些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第一是对已产生的情绪不强行退回。第二是不顺着消极的情绪做出消极的事。第三是要让孩子知道,不论出现什么情绪,所有情绪都是会过去的。第四是要为不良情绪寻找一个有益的出口。未成年人在家是孩子,在学校是学生,在社会是小公民、预备公民,每一种角色后面都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要让情绪跟着角色走,而不是让角色跟着情绪走。

4. 此外还可以利用写日记、做喜欢的事情来舒缓。

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有很多,但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在释放不良情绪的同时,要推动健康的行动。

如何帮助孩子排解考试综合症?

考试情绪是在考前就酝酿好了的,所以应在考试前先调节。

第一,应该把考试成绩和孩子分开。我们爱孩子,不是爱分数。爱(不是指溺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这样就避免了孩子考试紧张、焦虑的本源。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要防止自己的情绪随着孩子的成绩而波动。如果我们随着孩子的高分而欢喜,随着孩子的低分而忧虑,孩子就会感到考试是件大事,不知不觉有很大压力。

第三,要帮助孩子解决产生紧张、焦虑情绪的客观因素。比如环境改变带来的不适应,在班级角色转变带来的失落等。家长要和老师多沟通,给孩子一些有益的帮助。

第四,在改善亲子关系同时,可借助专业机构的专业手段对孩子进行预先的调节训练。情绪不是理智设计出来的,情绪的消除同样也不是理智告诉的结果。考前对孩子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只有在平时多做一些心理调节训练,才能起到一定作用。

孩子是他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家长的附属品。我们对于孩子最大的爱和负责,就是培养他们成为自身情绪的主人。

要想长时间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首先不能苛求生命中只有快乐的情绪,要容忍痛苦和悲伤,要对负面情绪有一种乐观的算法,知道这一切都是自然。所谓乐观,并不是说生命中只有美好的一面,让我们的眼睛总能朝着乐的一面,让痛苦、悲伤成为欢乐生活的背景。

三个步骤应对孩子出现畏难情绪


在平常里,不难见到一个最常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逃避,这让很多家长极其苦恼,因为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甚至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而产生畏难情绪时,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如何疏导才能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

在遇到困难时,选择退缩或依赖他人,我们将这样的心理称为“畏难”。对于孩子而言,产生畏难情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家长自己的“想当然”

总认为“孩子是我的,就得听我的。”要么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使孩子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从而失去自信心;要么给孩子的任务太难,使孩子常常形成挫败感,导致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要么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做一些不感兴趣的事情,由于缺乏主动性,故遇难而退;还有些家长常常指责、训斥孩子“太笨了、懒……”,孩子年龄小,自我评价能力欠缺,往往会因为成人的“这几句话”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孩子。久而久之,甚至连本来擅长的事情也不如原来了,更不会主动尝试解决未知的难题。

二是家长的“过度溺爱”

总觉得“孩子还小,能做什么?”平时从生活上包办代替,事无巨细,使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心理上事事都替孩子安排妥当,不让孩子“为难”,从而养成孩子心理上的依赖感。慢慢的,孩子就会变得懒惰,缺乏主动性,事事都习惯于依赖家长替他解决,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孩子自身做事谨慎,性格胆小,常常缺乏主见,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要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在励志故事中,汲取战胜困难的勇气。

常言道:讲一小时大道理,不如读一分钟小故事!每天睡觉前、吃饭后,都是讲故事的好时机。讲故事时,家长的“目的性”不要太明显,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反而影响效果。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氛围,让孩子在温暖的怀抱中,在跌宕起伏的情境中贴近故事、感受故事;同时家长还可以和孩子边读故事边讨论,例如:

问题1:

“故事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认为他能解决吗?”如果孩子说“不能”,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其理由:“为什么?”,从而了解在遇到困难时孩子的真正想法,便于以后更具体的指导;如果孩子说“能”,家长要适时追问“你觉得他会怎么解决?”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和独特见解。

问题2:

“如果你也遇到了和他一样的困难,你会怎么做?” 提及孩子自身能让孩子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表达的过程其实就是孩子自我学习和明确自我意识的过程。

2在完成任务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成功练就自信,自信赢得一切。实践证明:过度溺爱使孩子缺乏责任心,过度保护使孩子胆小懦弱,过度帮助使孩子平庸无能,而过度压制使孩子丧失自信。因此家长要学会给孩子做事的机会,让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此,家长要注意:赞扬是孩子做事的不竭动力,刚开始无论孩子做得怎么样,家长都要及时的给予认可和表扬,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真没想到你的家务做得这么好!”“有你一起干,这些活一会儿就完成了。”;在得到孩子帮助时,成人应真诚的表示感谢,让孩子觉得自己就像个大人一样,受到了尊重:“谢谢你给我帮了个大忙!”;给孩子的任务要让他“跳一跳,够得着”,并且任务的难度要循序渐进,让孩子在体验成功来之不易的同时也能获得成功的快乐;选择的任务注意安全性,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什么活可以干,什么活不能干。

在学习反思中,提高家长的引导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里的老师,应该也包括了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教育引导策略尤为重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代替孩子做事不如教会孩子做事的方法。接到任务时,首先要让孩子明确任务内容:“我们要干什么?”然后引导孩子开拓思路,寻求方法:“我们都有些什么办法?”同时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制定计划的好习惯:“我们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在做事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困难,告诉孩子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找出问题的根源其它都会迎刃而解:“出现了什么问题?”再次找策略,在孩子看书、上网、查资料的过程中,知识和能力便会得到提高。带着方案解决问题:“我们来试一试!”在引导过程中,家长要多用“我们”这个词,让孩子从心里感到自己不是孤军作战,家长只需做一个傻同伴,学会提问和认可。

如何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


如何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儿子遇到不高兴的事就大喊或者发脾气,这样的事曾困扰我多时,给他讲道理吧,这种时侯他根本听不进去,旧嚷不误,任由他不理会,他会叫一段时间甚至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满脸通红。这时我都等他平静下来后再讲道理,但是对儿子来说印象不深刻,到时还会再犯呀!

上面所说的情况,其实小时侯很少发生,只是到了幼儿园之后,刚开始我以为是到幼儿园不适应或者说在外面无法发泄,回家后才有所表示,但几次下来,我觉得问题点不对,几次讲道理,但效果不大。

昨晚我们早早吃完饭,带着小自行车出去骑,天渐渐黑了,他的情绪也变得烦躁,几次下了车嚷着:“我不喜欢黑天呀!把月亮摘下来炒了吧?”我一听乐了赶紧接过去:“你很有创意呢?怎么才能把月亮炒得好吃呀?”“先把月亮切成块,然后加点葱姜蒜爆炒!”想了一下又补充,“还是再加点鸟肉吧?”“鸟肉?什么鸟呀?”我不解,儿子一听笑了:“不告诉妈妈,这是秘密!”我们笑作一团,儿子靠在我身上。我趁机说他:“儿子,你都是男子汉了,要调整好自已的情绪,天黑天亮,日月更替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人类无法改变,无论是白天黑天都好呀!白天工作,晚上休息,对吧?”儿子想了想点点头。后来又玩了一会,或许是没玩够而天又黑了吧,他又说起黑天的坏话了,又有点耍赖的感觉。这次我看着他蹲下身来说:“天黑了不好,我儿子都没玩够呀!”儿子一听我说连忙接上:“不对妈妈,天黑了,我们回家吧?”他倒来了个一百度大拐弯。我们拉着小自行车高高兴兴地回家,连上六楼他都自已上去,还给我唱了歌。

这让我很感慨,为什么以前发生这样的事,我说了同样的话效果不好。这次是因为我和儿子产生了‘共鸣’,我理解了他的感受,‘悲情或同情教育’顺着他的感受说,他一下子就心坦荡了。我这才想起,前几天看《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所说“和孩子沟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另外,还要有技巧:需要a同时照顾孩子和父母的自尊;b要先说出表示理解的话,然后再提出建议或意见。”这句话说得是多么的正确!!书没少看,但应用起来却总是不能利用到点上。这次总算用对了。沟通很需要技巧呀!

晚上洗完澡,他提出想玩回积木,我答应了他,他坐在床上摆着,过了一会儿好像有些困了,摆的积木倒下了,他又嚷上了:“怎么就光倒呀?站不住呢?”我看着他:“是呀,是原因呢?动动脑筋吧?”他看了我一眼,“妈妈,你抱抱我吧?!”“行,来妈妈抱!遇事不能急,要先动动小脑袋想一想!”我说他,他靠在我身上说:“我又忘记了!”我一听真乐了,瞧瞧这小子,已经开始接受我的教育了。我抱起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然后放下他,他高高兴兴地收拾好积木,又玩了一会橡皮泥,又重新洗漱,听了故事睡去。

想想,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家长首先要冷静,先同情说出他的感受,然后再提建议,有时也可以说出一些轻松的话或者只是抱起他,拍拍他的肩膀,他都会安静下来,这时再趁机讲道理,往往效果最好。

孩子一天天长大,要允许他犯错误,允许他发泄,只是要教会他学会如何控制和调整改善所谓的不良情绪,这才是最主要的事情。和孩子一起经历这些成长中的事情,感觉自已重生一样,有时连自已都觉得和儿子一起在成长呢。

孩子孤独症家长的三个误区


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连最亲的父母都很难走进,他们外表看起来纯净、漂亮,但接触起来却像星星一样冷漠,不可捉摸。相对于大部分正常家庭来说,这些孤独症孩子的父母从孩子降生就伴随着普通人无法感知的艰辛和痛苦,每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几乎被拖垮的家庭。如果家里的孩子不幸跟孤独症挂钩,家长可以做哪些弥补和努力?专家指出,一旦孩子患上孤独症,家长极易陷入三大思想误区,走出误区是关键。

误区1:不断求医寻偏方治疗

许多父母不愿意承认孩子已经患上孤独症这个事实,他们相信孩子可以痊愈,不断求医,千方百计找各种偏方、秘方给孩子治疗,让孩子受到很多无谓的痛苦。

虽然这是出于父母的一片爱心,但由于父母的态度给孩子一种缥缈的希望,随着希望的一次次破灭,也带给孩子一次次的打击和伤害。

你应该这样做→接受现实进而调整生活

福州资深特殊教育工作者、高级育婴师潘彩芸指出,孤独症孩子如果一直停留在医疗阶段,对于孩子以后的康复工作、教育及成长期都会受到连带的影响。

“家中有个孤独症孩子,多少会影响家庭正常生活,比如大量的医药费、父母的精力透支等,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长远的。”潘彩芸建议父母接受现实,并且适当调整家庭生活,做一个全盘的考虑和计划。如果在最佳时间内孩子得到专业的、科学的、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干预,大部分孤独症孩子是可以正常化的。“家庭固然要迁就孩子,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如何配合家人的生活,把影响减到最低程度。”

福建小风车儿童发展中心教学主任、心理咨询师谢巧菊则提出了特殊儿童家庭气氛的重要性。“父母的情绪与个性对孩子的心理与个性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能告诉孩子,‘不要怕,爸爸妈妈和你们在一起打这场仗,有什么困难我们一起克服!’这样的态度对孩子该是多么大的鼓励和安慰,当然,这些话不一定说出来,只要让孩子感受到就成了。”

误区2:老给孩子同情和特殊待遇

残障不是罪,谁也不愿如此,但很多父母得知孩子患上孤独症时,往往对自己有着自卑、内疚或羞耻等复杂心理,想以各种方式来弥补孩子。

于是,这些孤独症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总是成为同情和怜爱的角色。由于潜意识里老把他们当作“病人”,所以父母对他们格外宽容,即使犯了错,也姑息了事。

你应该这样做→及早训练孩子独立

一个婴儿出生几个月后,父母就会训练他坐、爬、走路、说话,再大的时候训练他大小便、自己吃饭等等。其实,残疾孩子也一样,不要老把他当成病人,事事都照顾,这样反而助长了他们的依赖心理。

潘彩芸认为,家长应该有一套家庭使用的“规范”来引导孩子独立,即使是他们犯了错,也应该给予适当的批评,否则很容易养成自怨自艾或霸气十足的性格。

“当然,有时由于孩子身体不便,或有实际困难,父母可以从旁辅助,但要尽可能地让这些孩子可以自己处理日常生活,进而引导他上街、买东西、代办事情、坐公共汽车等等。父母要舍得放手,如果不能培养孩子自立,当有一天你不在他身边时,谁来照顾他?”

误区3:怨天尤人痛苦逃避

家庭破裂、倾家荡产、把孩子当弱智和精神病治、求学无望……孤独症孩子,从降生开始就伴随着痛苦。选择放弃还是艰难前行?在最初的打击过后,则是摆在每个家庭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专家指出,早发现早训练,可以改变孤独症孩子的命运。通过科学的培养,许多孩子可以具有语言和自理能力,有特殊能力的孩子加以培训还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但令人遗憾的是,相当一大部分家庭选择了痛苦和逃避,他们的麻痹大意,也在耽误着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机。

你应该这样做→接纳孩子并激发他的潜能

苦难在表面看来固然是种不幸,但是老天往往借此机会磨炼我们的信心,激发我们生命的潜能,说不定反而有更大的作为,甚至于成就。

在中外历史上,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司马迁、左丘明,比如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海伦凯勒、贝多芬等等。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的缺陷,终其一生他们可能只是一个平庸的人,但因为这些刺激和打击,才使他们更加奋勇上进,刻苦自励,成为一代伟人。

当然,这些要落实到现实生活中要有着千百倍的坚强和勇气,但潘彩芸很坚定地想请这些父母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潜能,只要你引导有方,他们都有机会做得很好。像肯尼,虽然只有上半身,依旧可以骑摩托车、玩滑板、学好数学,其他孩子又有何不能呢?”

而谢巧菊也认为,“孩子既然不可避免地残障了,那么父母必须心平气和地面对,处之泰然。一个智商只有五十的人经过训练,也可以担负简单的工作,更何况其他。所以,父母对孩子要有信心,接纳他、相信他,相信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必然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肢体残缺只是某些器官无法使用而已,并不可悲,也不可怕。只要你愿意相信他是位天生的冒险家,他就有能力在满园的荆棘中栽出新绿。否则一味地呵护,结局只会使他的内心跟着残缺。”潘彩芸最后这样告诫这些特殊父母。

三个小妙招教你如何夜间哄觉


很多家庭有了孩子之后,就没睡过好觉。比如有不少妈妈在网上抓狂地求助:

娃晚上会醒两次,2点左右一次,5点左右一次,每次都大声嚷嚷55555。要么就得抱起来哄哄,2-3分钟以后睡着了再放下继续睡。要么就是嘬吧嘬吧奶,稍微一嘬吧就睡了,所以感觉应该不是饿了要吃,就是需要安抚而已。怎么训练他自己能接觉睡整觉呢?

白天不谈了,半个小时必醒,需要抱哄接觉,睡眠总量一直不达标。从两个半月开始,夜里一个小时一醒,不是饿,抱哄放床接着睡。现在四个半月,发展到四五十分钟必醒,不抱哄就小哭变大哭,不理他就嚎半个小时不睡,这是夜里啊!!!

相信有此疑问的不在少数。为什么我的宝宝晚上醒来就要抱着哄,而别人家宝宝晚上醒来可以不哭不闹自己睡过去?

如果宝宝能不依靠家长的帮助就能自己入睡,那么他就get了一个技能,叫做「自主睡觉」,掌握该技能的宝宝即使半夜醒来,通常也能无需他人帮助就睡回去,自动接觉。

大约60%的宝宝在6个月时就能做到这点了。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让宝宝自己睡眠会掉母子之间的好感度,事实上,只要在宝宝醒的时候,你足够关心他,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更小的宝宝可能还做不到睡整夜或者自己接觉,不过,家长可以在宝宝出生的3-4个月开始,逐步做好下面这3点,这样当你宝宝再大一点,就能很快睡整夜觉了。

帮宝宝形成昼夜感知

在宝宝困得迷迷糊糊时就把孩子放婴儿床里。

每天让宝宝在固定的时间吃、玩、睡。

宝宝在3-4个月时,睡眠会逐渐形成规律,很适合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当然,实际操作的时候也有一定弹性,像宝宝吃着吃着就睡着了,或者当宝宝不安的时候你抱着摇着把孩子哄睡,如果只是偶尔几次,那也是可以的。

下面依次介绍这3点。

1. 帮助宝宝形成昼夜感知

宝宝刚出生时,是分不清白天和夜晚的,所以新生儿可能会昼夜颠倒或者睡眠没有规律。但是,你可以帮助宝宝形成昼夜感知。

在夜晚,让宝宝的房间尽可能的黑暗和安静。

夜晚如果需要开宝宝房间的灯,请打开小夜灯或者台灯,不要打开大灯。

晚上如果宝宝哭闹,请以最快的速度哄他或者喂他。

晚上尽量不要陪宝宝玩,只在白天陪玩。

白天如果宝宝小睡,环境也要尽量保持安静,不要特别明亮,但是也不要把窗帘拉得完全不透光。

2. 在宝宝困得迷迷糊糊时就把孩子放婴儿床里

最好在3-4个月时就做到这点。

这样在宝宝困得迷迷糊糊时,他会把睡眠和床(而不是你)联系起来,即使半夜醒来,也能自己放松,沉沉睡去,当他断掉夜奶后,晚上即使频繁夜醒,也能自动接觉。

宝宝每40分钟醒一次是很常见的事情。不会自动接觉的宝宝,常常让家长整夜都不得安宁。

反之如果你一直把孩子抱哄或者奶睡了,形成习惯后,孩子半夜醒来时便会想要你抱着哄他。如果看不到你,他就会哭闹喊叫直到你过来。由于依赖你的帮助才能接觉,他也一直学不会自动接觉。

当然,宝宝学会自动接觉总有一个过程。在过渡期内,家长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给宝宝一些时间去适应和习惯。当你第一次把孩子放在床上哄睡时,它可能会哭闹,但是无论他怎么哭,家长都不要把孩子抱起来哄,至少先忍过几分钟。

家长可以尝试用手拍孩子,直到他睡着。

当宝宝逐渐适应之后,如果你发现宝宝在晚上醒来,不要急着去哄他,看看他是否能够自己接觉。有的孩子可能会哭闹,这时你可以给孩子设定一个几分钟的阈值,如果孩子哭闹时间超过这个阈值,再过去解决他的问题。

3.每天让宝宝在固定的时间吃、玩、睡。

宝宝小的时候是按需喂养,不过当宝宝三四个月时,已经可以形成喂养、睡眠的规律化了。让宝宝每天在同样的时间睡觉、玩耍、进食。这样可以帮孩子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

当你的宝宝睡醒以后,你可以做的事有:

喂食

换尿布

陪玩

宝宝累了,让他继续睡

下面几点也有助于宝宝自主睡觉:

1. 白天小睡要适当

小宝宝白天通常玩10-20分钟就可能累了。这时可以让宝宝小睡。但是时间不能超过4个小时,否则可能影响晚上的睡眠。

反之,如果宝宝很累了你还不让睡,有可能宝宝会过于兴奋,晚上也难以入睡。

2. 喂饱宝宝

新生儿一般2-4小时就要喂一次,喂饱了才能睡得更好。

如果宝宝已经吃饱了,但是两个小时还没睡着,你可以再等等。如果还是不行。尝试把孩子放回婴儿床之前,先抱紧他。或者尝试再喂他一次。

有的家长发现,如果在晚上10点到12点之间喂最后一次,那么孩子通常夜晚能睡更久。

3. 断夜奶。

6个月以上的宝宝理论上可以逐渐断夜奶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继续在夜里喂。

但是,尽量不要让宝宝叼着奶头睡,而是在宝宝昏昏欲睡时把他放回床上。

喜欢《情绪异常的三个时机家长应该如何面对》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学三个年级数学教案大全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三个叛逆期 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三个叛逆期 越有思想的人越难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统治!同样,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开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见,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变得似乎“不听话”“叛逆”起来了...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宝贝情绪不稳定家长应如何面对 大海航行靠舵手,孩子的心灵舵手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我们鼓励、欣赏、赞许他们驾驭自身情绪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成为自己心灵舵手的过程。当他们能把七情六欲化合成一种动力、一种健康行为的时候,也就是他们能够...
    2021-10-14 阅读全文
  • 三个步骤应对孩子出现畏难情绪 在平常里,不难见到一个最常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逃避,这让很多家长极其苦恼,因为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甚至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而产生畏难情绪时,应...
    2021-10-15 阅读全文
  • 如何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 如何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儿子遇到不高兴的事就大喊或者发脾气,这样的事曾困扰我多时,给他讲道理吧,这种时侯他根本听不进去,旧嚷不误,任由他不理会,他会叫一段时间甚至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满脸通红。这时我都等...
    2020-11-27 阅读全文
  • 孩子孤独症家长的三个误区 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连最亲的父母都很难走进,他们外表看起来纯净、漂亮,但接触起来却像星星一样冷漠,不可捉摸。相对于大部分正常家庭来说,这些孤独症孩子的父母从孩子降生就伴随着普...
    2021-12-22 阅读全文

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三个叛逆期 越有思想的人越难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统治!同样,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开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见,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变得似乎“不听话”“叛逆”起来了...

2020-09-30 阅读全文

大海航行靠舵手,孩子的心灵舵手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我们鼓励、欣赏、赞许他们驾驭自身情绪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成为自己心灵舵手的过程。当他们能把七情六欲化合成一种动力、一种健康行为的时候,也就是他们能够...

2021-10-14 阅读全文

在平常里,不难见到一个最常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逃避,这让很多家长极其苦恼,因为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甚至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而产生畏难情绪时,应...

2021-10-15 阅读全文

如何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儿子遇到不高兴的事就大喊或者发脾气,这样的事曾困扰我多时,给他讲道理吧,这种时侯他根本听不进去,旧嚷不误,任由他不理会,他会叫一段时间甚至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满脸通红。这时我都等...

2020-11-27 阅读全文

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连最亲的父母都很难走进,他们外表看起来纯净、漂亮,但接触起来却像星星一样冷漠,不可捉摸。相对于大部分正常家庭来说,这些孤独症孩子的父母从孩子降生就伴随着普...

2021-12-2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