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公共场合同样要给宝宝留面子

发布时间:2021-10-15

宝宝入园。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公共场合同样要给宝宝留面子”,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导读:为人父母者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孩子不懂事犯了错,会让大人觉得有理说不清。传统的做法往往是一棍子打下去就把问题解决了。虽然各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治家方式,外人也不宜多过问。但是我在这里强烈建议父母们不要在公众场合羞辱和打骂自己的孩子――这不仅会给孩子遭成伤害,会让他对父母产生抵触的情绪,而且一个习惯被当众羞辱的人是否以后也会对别人的欺负逆来顺受呢?何况这样做不但会给孩子树立不好的榜样,也会让孩子看到众人眼中父母的不良形象,这样的羞辱是双重的。

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看完后觉得故事中的场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现在我希望与广大家长一起分享这则故事,希望大家在看完后有所启发:

当时,我正和其他旅客一起排着长龙,等待办理安全检查的手续。突然传来非常尖厉的训斥声,原来是一位母亲因为儿子弄丢了什么,正在对他大喊大叫。由于这位母亲用的不是英语,在场的大多数人都不明就里,想着妈妈责备孩子一定有她的道理,也没有多加过问。但是斥责声越来越大,已经隔了七八分钟,这位女士还在气势汹汹地对着孩子喊叫,还用手用力地拧孩子的胳膊,对他推推搡搡。这回大家可有点看不下去了――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和,也不至于要当众这样羞辱他吧!因为和这位女士站得比较近,我就回头对她说:“请你小声点,差不多就行了!”这位女士倒是听懂了,稍加收敛,但是没隔三四分钟,又开始推孩子了。站在我身前的一位英国男士实在忍不住了,就跑到队伍前面去告诉了机场的管理人员,希望她们能出面制止。

没过一会儿,一位身材高大,穿着制服的女士就走了过来,开始询问这位妇女的情况,并且把她带到一边加以询问。这下子女人的怒火仿佛消了不少,跟工作人员嘀嘀咕咕,无非是这孩子如何调皮等等。工作人员对她说:“这次,因为孩子的缘故,我们可以让你少排一会儿队,到前面直接办理安检的手续,但是请你不要再对孩子这样大喊大叫了,这样也会妨碍公众秩序。”女人也知道自己错了,很不好意思的样子,讪讪地走到队前去接受检查了。

为人父母者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孩子不懂事犯了错,会让大人觉得有理说不清。传统的做法往往是一棍子打下去就把问题解决了。虽然各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治家方式,外人也不宜多过问。但是我在这里强烈建议父母们不要在公众场合羞辱和打骂自己的孩子――这不仅会给孩子遭成伤害,会让他对父母产生抵触的情绪,而且一个习惯被当众羞辱的人是否以后也会对别人的欺负逆来顺受呢?何况这样做不但会给孩子树立不好的榜样,也会让孩子看到众人眼中父母的不良形象,这样的羞辱是双重的。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园共育:你会在公共场合向他人介绍你的孩子吗?


在国外的很多家庭中,父母们都有介绍孩子的习惯,在大人介绍完孩子后,孩子们也彬彬有礼地向客人问好,然后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显得非常自然妥帖。

而在我国,许多父母都没有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中介绍自己孩子的习惯,他们可能认为小孩子不懂事,没有必要向客人介绍。于是,当有客人到来时,孩子只好靠边站,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忠实的“听众”,或者只是对孩子说道:“到一边玩去吧。”

为什么要做在公共场合介绍孩子?父母要学会介绍孩子,这既是尊重孩子的表现,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孩子言行上的规范。

我们经常听人说,国外的孩子为什么就显得那么稳重和成熟,为什么大多都能够在18岁之前形成自己的性格和锻造出适应社会的能力。

这虽然不能说与父母有意识地介绍孩子有直接的关系,但至少可以说与国外父母有意识地把孩子推到生活的前台,再加以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是分不开的。

小案例:大家都觉得婷婷是非常懂事和有礼貌的,在一次闲聊时婷婷妈妈这样说道:“我有意识地学着国外的父母,无论是有友人来访,还是在街头巷尾遇到同事,或是在一些聚餐上,都不失时机地向朋友介绍孩子。开始的时候,女儿有些不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渐渐适应了,在我介绍完她之后,她总是很礼貌地回应一声,待人处事也大方得体得多了。”

所以,培养孩子要从细微入手,从点滴做起,介绍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却是培养孩子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实践已经证明,作为父母要学会介绍自己的孩子,有意识地介绍孩子,长期坚持,必有益处。

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介绍孩子”这件事的话,这同样表现出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平时总在说孩子应如何尊重长辈,难道这不应该是平等的么?也许有些父母认为这样做会有损做家长的尊严,其实恰恰相反,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尊重、理解,久而久之你会拥有一个自信、独立、有礼貌、乐观、正能量的小孩。

“尊重孩子”从小事学起

① 如果想让孩子停止某个活动,并直接说:“把玩具收了吃饭。”那么他们很少会接受这个命令,要么坚定地拒绝,要么充耳不闻。他们非要听到:“等你把这张拼图拼好,咱们就去吃饭,好吗?”才会跟大人商量,继而接受建议。 “什么都依他,有什么好商量的!什么事都讨价还价,那还了得?”很多成年人都有这样的逻辑,“商量”就是一种妥协,而妥协用在孩子身上,便是娇惯。只要家长高高在上,孩子就会心服口服吗?不是!权威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② 尊重孩子,就是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人,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就是要满足孩子对独立的需求。当孩子做事情出差错或者不够完美的时候,应该接纳他、体谅他,而不是直接上手替代,否则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行,渐渐失去信心。

家长朋友们不如就此迈出第一步,向他人介绍一下你的孩子吧。

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四个步骤就能让他安静下来!


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四个步骤就能让他安静下来!

吵闹的孩子总有办法突破父母的忍耐极限。特别是在公共场合,父母还得去在意周围其他人的感受。最终,有些父母可能会去轻拍孩子的嘴,让他们安静下来。周围的路人有些会对此感到震惊,也有一些则心中暗喜:父母终于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行为分析师温德拉·惠特科姆·马什博士表示,这样管教孩子的言行可能会使得以后的育儿变得更加复杂。

马什博士说:“首先,它传达的信息是,孩子无法自觉地保持安静,必须要有成人干预。其次,它发出的信息是,年纪更大、更强壮的人的意志可以凌驾于年轻和弱小的人身上。第三,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孩子们未来可能也会按部就班地模仿和学习。最后一点尤为让人不寒而栗。”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让一个吵闹的孩子安静下来呢?马什建议了四个步骤,简称“4S”:停(stop),蹲(Squat),嘘(Shhh.)和唱(Sing)。

停(stop):父母应该立刻停止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到他们的孩子身上。观察孩子的状态,是兴奋?是烦乱?是饿了?还是感到不舒服了?

蹲(Squat):当父母平视孩子并且直视他们的眼睛时,孩子会感到自己正在被父母关心,并开始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神情。

嘘(Shhh.):父母需要微笑,减缓语速、降低音量,甚至可以做出“嘘——”的手势。这样不仅为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而且孩子可以逐渐平静下来,认真开始倾听父母所说的内容。

唱(Sing):如果孩子对环境感到不安和不适,父母可以尝试静静地唱歌。一首孩子熟悉且喜爱的歌曲可以极大舒缓他们的内心。

这四个步骤可以应用于任何场合,但是父母如果可以将孩子带离令他们倍感不适的环境的话,那么最好第一时间就这样做。

“离开电影院、游乐场或聚会,小心翼翼地抱着你的孩子让他们冷静下来,”马什建议道:“如果你不能离开,比如是在飞机上。那么把你的孩子安置在一个舒适的座位上,让自己的嘴巴靠近他们的耳朵,慢慢地、平静地低声诉说,或者以任何他们感到舒适的方式移动。孩子需要感受到被爱和安抚,而不是被拥抱压扁或一味的亲吻。飞机上的其他人之前也听过孩子哭泣吵闹,不用太过于担心他们。”

毕竟,父母的首要义务是对他们的孩子负责,而不是对周围陌生人的敏感负责。

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会宠坏一个孩子,但是,纵容孩子的每一个念头和优先尊重孩子的感受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把孩子的感受放在首位的父母更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而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信任父母的孩子更有可能平静下来。

孩子同样值得被尊重


尊重,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曾有“恋爱专家”就给年轻人支招说:约会时,先观察对方对待服务员的态度,再决定是否答应与其交往。这个说法确实不无道理,得以想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被尊重的重要性,也懂得了维护自己的权利。而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当然同样值得被尊重。

这种观念在二十年前似乎只有很少的家庭能够接受,如今已被大多数家庭所认同,很多家长摒弃了上一代人的教育理念,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开始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态度。那么,我们就来一起检查一下,作为家长,是否已经足够尊重我们的孩子?

是否尊重了孩子的独立性?

成长,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小到抬头、翻身,大到读书、识字,都是成长的一部分,每完成一项任务,孩子便会从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若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一项任务,所受到的激励则会成倍增加。

当孩子刚刚开始学着去做一件事时,当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接连失败几次时,当孩子用错方法似乎总是不得要领时,当孩子还很弱小,干什么都显得吃力时……当这些时候,家长的做法是什么?是急切的希望孩子直抵结果,因此有意降低难度,或者协助孩子尽快完成了任务?还是尊重了孩子的发展潜能,耐心的陪伴、轻声的鼓励,最终孩子独立的完成了任务?

当然,并不是所有任务都适合让孩子独立完成,但是,年龄越小,任务越基础,一旦孩子通过各种尝试独立完成,他们越能够感受到巨大的满足和激励,由此也越容易培养出孩子乐于探索、勇于尝试,不惧失败的品质。

有句古话这样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此,给与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尊重孩子的独立成长的潜能,最终帮助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

是否尊重了孩子的情绪?

成年人,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有的可以与人分享,有的只能独自消化,同样的道理,大大小小的烦恼和埋藏在心里的小秘密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曾经有网友调侃自己的外甥,明明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QQ签名却看得他一脸黑线,写的是:当繁华落尽,只剩下满地忧伤。

一个孩子,能遇到什么事?能有什么烦恼?都是瞎闹腾,现在的孩子电视剧看太多了,都早熟!家长们,你们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

然而,是谁说孩子不会有烦恼?是谁说孩子不该有心事?在成年人看起来毛毛雨的小事,在孩子的世界中可能就是狂风巨浪。我们始终在说,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虽然小,却也是个普通人,是普通人就会有烦恼和心事,因此,孩子们的心情会随着一天的境遇有起有落,有时他们会选择分享,有时也会选择沉默。任谁有烦恼时都希望得到安慰,孩子也一样,回想一下,当孩子像大人一样心事重重,一脸忧伤时,家长们是当个乐子一笑而过?是指责了孩子的表现?还是尊重了孩子的感受,尝试沟通帮助他们排解心事?

是否尊重了孩子的隐私?

若是在二十年前,很多家长对于孩子隐私的态度还是:你都是老子生的,讲什么隐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隐私对于孩子的重要性,那么,有些家长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不是主动打探,而是在无意间知道了孩子的小秘密,接下来该怎么做?

检查作业时看到了男同学给女儿写的情书;用电脑时不小心发现了儿子电脑里的小秘密;收拾房间时看到了一个带锁的日记本;找东西时翻到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的游戏机……这种时候,家长通常都是怎么做的呢?是直接把证据摆到孩子面前质问他们?是悄悄把东西放回原处,言语试探他们?还是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悄悄关注孩子的行为,适时的提示和指引?

所谓隐私,指的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那么尊重孩子的隐私,也就是尊重孩子那些不愿意家长参与的事情。家长在无意间发现的小秘密,并不是孩子主动交代的,因此它们仍旧是孩子重要的隐私,仍旧值得被尊重。虽然有些小秘密明显是错误的,并且需要及时被纠正,但您的反应和做法是否能够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帮助,是否足够尊重孩子,值得深思。

是否尊重了孩子的选择?

在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上,我们总是批评国内的家长不够民主,其实,在国外也同样有很多家长独断专行,就像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人物所说:我们不能让他们选择,他们是孩子!

缺乏生活经验的孩子在面临选择时,的确常常会出现问题,但是,他们作为独立的人,理应有选择的权利,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那么,当孩子们要做选择时,家长是否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否认真耐心的听完孩子的分析?是否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进行讨论?是否达成最终的共识?这些都很重要。

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这样不仅不能够增加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家长给出的选择可能也得不到孩子的认可。相反,如果只参与帮助孩子分析和讨论,而尊重孩子最终的选择,不仅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感,也能够让他们在日积月累中慢慢学会正确的分析方法,最终选择正确的答案。

家庭教育同样需要智慧


反思这段时间,对孩子的学习没有给予最大程度的关心,直到前几天她的语文老师提醒老公要提高晴晴的写字速度,才猛然醒悟。

晴晴平时就是个做什么事都很认真的小孩,写字质量要求极其严格,对自己写的字唯恐不漂亮,在我看来已经很工整的字了,仍然喜欢描来描去,或者用橡皮擦来擦去,有时缺乏耐心了,便会对她大发雷霆,可是效果一直不明显,她照样我行我素,磨蹭来磨蹭去。仔细想想对自己的态度也很不满,这种做法可能当时的磨蹭有所缓解,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孩子的问题。孩子的这种做法主要是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总认为自己写的字不够好,总想达到与书上的字一样好的最佳水平的结果造成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是起不了大的作用,只有鼓励她的自信,让她从心底里相信自己已经写得很好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她写字慢的毛病。反思之后,对孩子还是多些耐心,以表扬鼓励的方式为主吧。

与晴晴协商,在学习、生活上有明显进步可以通过奖励小红星的方法来激励她。每次作业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并且不用橡皮擦可奖励几颗星做了具体规定,并且也在收拾整理房间之类的自理能力依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奖励,通过这种积极地强化,使她在学习、生活上都能有所进步,对自己的表现充满自信。

没想到,这个方法第一次使用就有了明显的效果,字写得认真、漂亮不说,用的时间比原来少了很多,主要是描来描去、用橡皮的次数少了。这几天一直在坚持,晴晴每次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作业,写得好,不该有的小毛病也消失了,这不,这次语文测试只写错了一个字,数学取得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而且在生活自理方面也小有进步,想来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仔细想想,自己虽然对孩子的学习很关心,但并没有真正的用心去教育孩子,只是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教育,希望通过这次教育方法的改变,让自己从中明白:家庭教育同样需要智慧,需要耐心,需要爱!希望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能够更加用心,也希望好的效果能够一直持续下去,坚持不懈!加油!

育儿心得:给她面子


育儿心得:给她面子

给她面子就是给自己思考的空间。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当众出丑,这样孩子会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场合、方法和态度,注意口径一致,尽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与意志力相比是很脆弱的。我们在外保住了她的面子,同时也就留给自己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从而让我们更理智,处理问题时更会理解孩子。

潜力的培养。从小养成好习惯,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自信心能够帮忙孩子勇于应对困难、克服困难,使孩子更易于获得成功,这也能让孩子受益终生。但此刻的孩子大多不懂得礼让,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理上承受不起小小的挫折。长大后,终会离开父母独自走入社会,将很难在社会中立足。所以我们的教育中受挫折的潜力也是不可少的,需要我们家长从小去关注,放手让孩子尝试失败。

教育方法的使用。善用表扬和鼓励。孩子的进步有很多时候都是夸出来的,有时越表扬用心性越高、做得就越好。家长就应擅用正面的语言去引导和鼓励孩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会使批评都变得那么完美。

教宝贝不同社交场合的礼仪


每个场合都要求我们的孩子不吵不闹,保持安静,有相当的自控能力,虽然他们可能并不理解整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我们先看看一般社交场合可能遇到的情况,以及需要遵守的基本礼仪。

社交场合的基本礼仪原则

1.你排队等待问候主人时

排队等候经常发生在大型的聚会上,这是保证主人可以问候到每个客人的最快办法了。不过对年幼的孩子来说,这种所谓“快”的干等也是一种折磨。如果孩子排队等累了,想跑开,提醒他们这可能是他唯一面对面问候主人。让他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是他们自己的派对,而他们邀请的朋友甚至都不来问个好,他们的感受如何。

你可以选择握手或拥抱来迎接主人。不管你对主人多了解,这时都要让你的评论简短肯定。比如“恭喜。你今天看上去真漂亮。这个派对真棒。”记着你身后还有别人等着问候。此外,如果你在排队等候时看到陌生的面孔,要乐于做自我介绍,告诉他你和主人有何关系。

2.在招待会上一些建议

招待会在大型社交聚会上也很常见,像祖父母的金婚纪念,一次钢琴独奏会结束后,一次商业推广活动等等。这种场合大多数都提供酒、软饮料和食品。很可能是有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食物供享用,而人们则围着一个大型公共区域摩肩接踵,彼此交流。如果你带着孩子一起参加聚会,我有一些小建议给你:

★让孩子待在你身边,这样他就不会陷入麻烦或闹出意外。如果孩子不知道做什么,让他效仿你的一举一动。

★让孩子叫出名字及其适当的头衔,来问候正和你谈话的人,这样是尊重他人。当你们在交流时,告诉孩子不要嚷嚷要吃东西,或提想回家的问题或要求来打断谈话。

★提醒孩子不要乱跑,走路要稳稳当当。

★在桌子边坐好,安心地吃饭。最好不要在端着盘子、喝着水或从美食盘里咬一大口后满屋子走动。

★饭后处理垃圾,或把用过的盘子等餐具交还到指定的地方,或给正好经过身边的服务生。切不可把用过的器皿直接放回招待桌上去。

★离开前一定要问候主人,感谢他邀请你参加活动。

3.发生在自助餐桌旁的礼仪细节

在自助餐桌上迅速败坏你胃口的,莫过于那些粗鲁而毫不顾及别人的家伙。他们随便插队,把盘子堆得满满的(不可能吃得完),甚至用手指头去每个盘子里尝食品。

自助餐线一开放,要让老人和残疾人优先。你就花点时间顺着线排队吧。当你可以取食物时,尽可能快地做出选择,以免造成堵塞。你没有太长时间去研究一道特别的菜,尽快取一份刚好你可以吃完的量。如果有一道独特的菜很昂贵,比如小虾或者海味,即使你特别喜欢,也不要把你的盘子堆得高高的。自我克制总是比自我放任给人以更高雅的印象。通常来说,盘子的大小就是盘子能盛多少菜的好指示,大概也就能盛三到五种菜品吧。

提醒你的孩子不要触摸食物,如果触摸了就要放到他自己的盘里。选完食品后就迅速离开自助餐桌子,不让孩子围着桌子打转以免他想再拿一次。即使你看到附近有你非常想停下来聊天的人,也要从人流中走开,挪到边上去。我确信其他排队等待的人会欣赏你这种体谅他人的姿态。

通常,参加这样的活动会让你正常的用餐时间表延迟,所以做好计划,确保孩子不会因等得太长最后饥肠辘辘。我总是在皮包里带些小食品随时给我的孩子吃,以防他们饿了或渴了。因为饥饿有时可以把为别人着想的美好意愿抛到一边去。

4.拍照时的一些注意点

在特殊场合,尤其是整个特殊仪式中,在拍照之前要确认你是否被允许拍摄,特别是要用上闪光灯的情况下。在演奏过程中或某些宗教仪式中时严格禁止摄影的,因为相机的“咔哒”声和闪光灯会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因为大家关注的中心,应该是表演者或是演讲人,或是那对结婚的夫妻。

即时你得到主人许可,也还是有很多情况需要考虑。有些人不愿被拍摄,假如你在他们没注意时拍摄了其中的一位,他们很可能会觉得受到了冒犯而不愉快,所以要征得他们的许可。

如果你正被别人拍照,一定不要做鬼脸,或者突然在别人头后面竖起手指,那将还要给你重拍一次。直视摄影镜头,站直了,稍微让你的下巴低一点(对那些戴眼镜的人来说,这会减少镜片造成的闪光),还有,不要把双手揣在你的衣袋里。努力保持微笑,迅速遵从摄影师的指导,让他的拍摄尽可能轻松如意。

5.社交仪式过程中安静

通常我们被邀请到一个聚会主要就是为某仪式,而很多时候安静坐完整个仪式过程就是最困难的事,特别是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我建议你把太小而不能长时间安静地坐着的孩子留在家里,临时找个人照顾他,或者,随身带点什么东西,好让他静静地呆在座位上(比如一本图画书或迷宫书)。

对大些的孩子,要鼓励他养成这样的纪律:坐完整个仪式过程,注意其中每个部分的意义,这是对主人的理解和尊重。通常,我会在仪式开始前指导孩子找某些我们在仪式完后要一起讨论的东西。比如说,婚礼派对色彩主调是什么?这种颜色象征着什么?或者,在小提琴独奏会上要演奏的那个音乐片断叫什么名字?作曲家是谁?仪式中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我发现,相比起只被要求老老实实坐着等着时间流逝而言,孩子准备想办法以回答之后的问题时,他们可以更好地进入状态,安静参与仪式。

勿忘

注意选择契合接受者的兴趣和需要的礼物非常重要。活动完后,我们应该记得要向主人道谢;或者,如果你就是主人,要回过头感谢客人能来参加活动,并感谢其精心挑选的礼物。

几个特别场合

1.婚礼

这里介绍对客人的两个建议。一是准时到场。记住,列在邀请函上的时间就是婚礼音乐开始的时间,因此你大概要提前20—30分钟到场,确保自己找到座位。当你在来宾簿上签名、问候其他客人、入座时,让你的孩子安静地等着。教孩子问候别人、和别人讲话,坐着时要安静。另外一点是,离开前要确保你有机会问候新郎新娘,祝福他们,同时感谢他们邀请你参加他们的婚礼。

2.毕业典礼和接受奖励的场合

在参加毕业典礼或者某人接受一项奖励的场合,也请记住礼仪的基本原则。主人谦卑,在别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他身上时,他也不会只顾自己。客人,则应该使主人更显荣耀,不能只顾自己。接受毕业证书或奖品的人在被颁发证书或奖品后,当泰然自若地返回自己的座位,不过分炫耀,并且在典礼的其他时间,自自然然坐着。

3.葬礼

葬礼与其他社会场合不同,是件庄重严肃的事。你的孩子应该尊重死者和为此伤心难过的亲朋好友。因此你要帮着维护葬礼的庄重气氛。如果孩子还不能保持安静和礼貌,你最好考虑把孩子留在家里。不过,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安静和礼貌,他们就可以参加葬礼,让他懂得:死亡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怀着敬重的态度对待死亡。

不管葬礼的宗教性基调怎样,都有一些共同的礼节,来表达你对朋友失去亲人的支持。首先,给予口头吊唁,甚至发送信件或卡片专门吊唁。然后尽力帮助他,比如帮着准备膳食,帮着照看婴孩,帮着通知亲戚朋友。

在仪式当中,让你的孩子全程安安静静坐好,尽力维持庄重悲伤的氛围。虽然不再要求穿黑衣服出席,但让着装保持不打眼的暗色调,还是不错的主意。关于你对遭遇亲人去世的人如何表达自己想法,礼仪专家给出的一些建议如下:

对那些遭遇失去亲人的痛苦的家庭成员,我们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在葬礼之后继续长期保持联系,因为他们将一直体验着沉重的孤独感,以及因为所爱之人离去而造成的友情的丧失。而我们持续不断的友情表示和关心的表达,在他们的心理恢复过程中会有所帮助。

上述礼仪细节虽然众多,不过你只需记住精髓:细节只是我们“待人如己”黄金定律的外在行为表现。当你对礼仪有点不知所措的时候,只要想想最周全和最尊重人的态度和行为是什么,你就能坦然地面对任何社交场合了。

智慧的家长懂得给足孩子“面子”


现在好多家长喜欢把孩子的糗事当作好玩儿的事情来讲。比如孩子说什么童言趣语或者小大人一样的话了;比如孩子做了很么好玩的事情了等等,事无巨细但凡是家长觉得可以分享的,都会在亲人朋友间娓娓道来,而听到的人也都会随之哈哈大笑,被孩子的一举一动天真灿漫的模样所感染。

当然,把孩子的趣事分享,是一件让所有人都开心的事情,但是如果分享的事情是孩子的糗事或者孩子世界的秘密,家长还是要认真的去想一想。尤其是在孩子半大不大的年龄,听得懂大人说话却又对成人世界的幽默似是而非的时候,还是会出现一些小状况。所以,家长往往会很困惑,为什么孩子会莫名的发脾气或者赌气,为什么孩子会越来越不听话或者难以管理。

所有的事情出现结果一定是有原因或者触因的,当孩子出现莫名其妙的不配合时,家长一定要找准关键点,很多时候,都是发生了一些大人认为无所谓而孩子却非常放在心上的事情。所以,家长一定要学会在人前给足孩子“面子”,而不是认为孩子就是孩子,能懂什么的无所谓态度。

在孩子的同学面前,少说一些孩子的不足,少做一些相互间的对比;

在孩子的朋友面前,少说一些孩子的丑事,少渲染孩子在家中的负面信息;

在孩子的师长面前,少强调些孩子的缺点,要尽可能公平公正的正面评价孩子;

学会给足孩子“面子”,不是说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做好不同的应对方案,让孩子真切感受到作为家长的底线,然后,孩子会一次一次的企图碰触或突破底线,家长需要做到的是,坚守自己的承诺,努力让自己的言行一致。

比如,孩子为了要新玩具遭到拒绝后,在商场大哭大闹,甚至躺倒在地上不起来。很多家长要么发飙,要么妥协。其实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一定是他之前通过这种模式达到过自己的目的,或者他观察过别的小朋友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那么家长在发飙或者妥协之前,先想一想之前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发现孩子是还能够听进去家长说些什么,并且还会用小眼神时不时的看看周围的“观众”,那么其实就是孩子在企图碰触或者突破家长的底线。这个时候家长要坚定但温柔的表达自己的意图,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但是要把原因讲的清清楚楚,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自己不能得到这个新玩具。家长的声音不要过大,情绪不要过激,也可以适当的拥抱着孩子或者与孩子平视来讲话。

如果孩子听得进去并作出了自己的调整,就及时的表扬他,鼓励他,甚至可以给予一些他意料之外的小小物质奖励。

如果孩子没有听见去并继续自己的所作所为,或者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就需要家长快速判断一下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是什么。要么采取直接将孩子抱走,动作不可过急,配合适当的语速;要么搂着孩子,静静的在他身边等他平静下来。

最极端的方式是家长要离开任由孩子独自去表演,即便如此,也要在离开的同时告诉孩子,你会在哪里等他。千万不要脱口而出“你哭吧,闹吧,我不要你了!”

如果是在路上偶遇别人家孩子如此的“表演”,要在走过之后轻轻的和孩子互动分析,这个如此苦恼的小朋友做的对不对?如果不对,应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是你,你会不会如此这般解决问题?同时要告诉孩子,如果你是这个正在哭闹的孩子的家长,你也绝不会同意让孩子如愿以偿。因为孩子用错了沟通的方法。这样做可以防范于未然。

学会给足孩子“面子”,因为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他们无法判断出家长的一些善意谦虚。尤其是一些家长在一起,很多时候大家似乎都很谦虚的说自己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好等等,然后过多的夸赞别人家的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眼巴巴的小眼神。这时候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会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行为举止。其实孩子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抗议,“你说不好,那好吧,我就不好给你看看。”

学会给足孩子“面子”,孩子会在家长的认可和夸奖中越来越积极主动,因为他得到了自己精神上心灵上的满足,所以他也想要反馈给家长更好的自己!

你的面子受损,别让孩子买单


无论作为宝妈还是宝爸,应该都会有带娃出门的恐怖经历,无论购物旅游还是办事就餐,各种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上,只要带着小娃,不亚于带上一颗不知何时就会炸响的重磅小炸弹,甚至比炸弹更加麻烦——

也许是因为困了累了饿了,也许是因为什么事情没有遂了心意,也许是因为嘈杂和无聊,也许根本就是无端而来的心情不爽,小祖宗不知道被按错了哪个按钮,扯开嗓子开始闹起来,轻者嚎啕大哭,重者满地打滚,哄了抱了都没用,分贝可能反而会更高一点,当家长脊梁骨立刻被数道目光做成的利刃戳得鲜血淋漓,流的汗能湿透羽绒服,背负着这比喜马拉雅山还大的压力,你这时会怎么办?

很多父母在这种情境下很可能内心升腾起一阵难以按捺的烦躁,立即发飙把孩子劈头盖脸的臭骂一通,没底线一点直接呼巴掌,就算不能把孩子立时吓懵,止住哭闹,也能成功的划清界限撇开责任——不是我不管教,实在是孩子太熊啊!

这样做很可能挽回了一些面子,但是烦躁的你是否意识到那个被你修理的孩子现在到底几岁,到底适不适合成人世界的社会法则来要求他?

一个孩子赤条条的来到世间,只有动物性,他的世界非常简单——饿了要吃,困了要睡,不爽了要发脾气,喜欢的东西就要拿。并且一旦有需求就想立即被满足,不会考虑条件和场合。要让这只自由自在的小动物慢慢进入并适应繁文缛节的人类社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能够理解简单的指令,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

明白简单规则所在并知道怎样遵守,还需要一年多;

区分家里和公共场所的规则有所不同,至少要三岁左右;

懂得自我控制和排解情绪,起码要四岁了;

能成功让自己的情绪时刻不失控,需要学龄的孩子才能真正做到。

这个进度还是在家长原则界限清晰,并且引导教育得当的情况下,育儿技巧差一些的话,这个进度还要往后拖。

所以说,基本所有学龄前的儿童在公共场合都随时有失控的可能性——所以规定上学的年龄是有讲究的——指责这群小动物没素质不懂事儿给你丢人,不觉得有点强人所难吗?

为了自己在陌生人面前那点莫名其妙的面子,当众教训甚至羞辱孩子,置孩子的自尊为何地?不怕娃儿长大了找你计算当年心理阴影面积吗?

遇到宝贝在公共场所失控哭闹,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分以下三步走:

首先,理解——没有所谓的无理取闹,所有的哭闹都是有原因的,请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试图理解他们,说出他们心中的话:“妈妈知道,你累了不想走了”“妈妈明白这个东西特别好玩,你很想继续玩”“妈妈晓得,这里很无聊你不想待下去了”

其次,沟通——让孩子说出心中的诉求,和孩子商量解决的办法,甚至可以讨价还价,找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妈妈可以抱你上楼,接下来你自己走好吗?”“我们可以再玩三分钟,妈妈数100个数,然后就走好吗?”“再等妈妈一下,一会儿出去妈妈可以买冰激凌给你吃哦”

最后,安抚——情绪是需要宣泄的,假如说你遇到了伤心事正在掉眼泪,来个人跟你说,不许哭看你多丢人,你是不是很想踹死他?如果你家娃儿情绪崩溃什么都听不进去,也要给他一个时间和空间让他可以宣泄掉情绪,你要做的只是把他转移到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拥抱他让他慢慢平复,然后有事好商量。

当然,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和无礼过分的行为,依然是要温柔而坚定的拒绝和阻止,但那是因为你的教育原则儿拒绝阻止,而不是因为挽回面子而发泄怒火。

处理过程中关于周围的奇怪目光和议论,请为了孩子屏蔽忽略之,作为家长,你要做的是尽力保护孩子,而不是为了一群不相干的人而伤害孩子。

另外我也要声讨一下现在的舆论环境,近两年各种媒体上口诛笔伐所谓“熊孩子”声音是一浪高过一浪,大帽子一顶一顶的砸下来,一看见公众场合孩子哭闹,就是没素质没教养没公德甚至没良知,骂得酣畅淋漓好过瘾,但是可有人想过你指责声讨的只是小孩子?没有发展到学会控制自己的小孩子!你们当真觉得,孩子面对着这个陌生嘈杂,气闷拥挤,无聊透顶的成人世界,就都应该一个个的全部乖乖听话?多难受都必须得忍着?不忍着那就是没素质对不起社会?

有人要说,我们不是针对孩子,针对的是家长对失控的孩子管教不好的错误。

说这话的人一定是没当过父母,至少没当过一个倔强孩子的父母,要知道孩子一旦崩溃失控,那不是管一管就能不哭的,你越简单粗暴的让他不哭,他越会哭得厉害。关于控制自己的技能,家长即使努力在教,你得让孩子慢慢的学习不是?谁也不是娘胎里蹦出来就知书达理的啊!

而对于饱受身体和心理双重巨大压力的带娃家长,又有多少人体谅呢?哪怕他抱孩子抱得手要断了,哪怕他已经费尽口舌和孩子讲道理,哪怕他为了转移孩子注意力用了浑身解数,这些都统统没有人看见,只要孩子一哭闹吵到了人,那就是千夫所指。

路人们呐!你们能不能讲点道理?你们口口声声说家长孩子没素质,那请问你们听孩子哭闹几声就跳起来骂有没有素质?

说到素质,有一种重要的素质叫做宽容和理解。身在美国带娃出门,我经常经历这种时刻:

在医院的候诊区,孩子因为不愿进屋大吵大闹,护士微笑的和我说,“我懂的,他两岁嘛!”(在美国有terrible2之说,意即两岁左右的孩子就是会很可可怕)

在超市结账排队区,坐在购物车上的孩子因为不耐烦而开始尖叫,排在我后面的白人老太太主动和孩子做互动游戏,好让我能顺利结账。

在餐厅等上菜的时候,孩子因为太饿而大声抱怨,我正考虑要不要拎他出去,邻桌的男士递过来一架菜单折成的纸飞机,成功的转移了小朋友的注意力。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经常让我感受到充溢在整个环境里的善意与温暖,这才应该是真正的素质吧。

小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本就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不停的在发生,为什么要上纲上线,提升到道德的层面上呢?大家有义愤填膺的力气,不如呼吁我们的公共场合的硬件设施多加考虑孩子的需求——商场里设几个儿童角,饭店里多几个儿童餐椅,办事等待区放几本童书——比起抱怨熊孩子,这难道不是更加有效的解决方向吗?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长大的过程,他们会做出很多在大人眼里无法接受的事情,但他们只是孩子呀,那是就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

当他们哭泣时,当他们迷茫时,当他们不知所措的时候。。。。。

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耐心,安抚他们,试着理解他们,因为你就是他们全部的依靠,是他的整个世界。

孩子们终将长大,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陪伴,静等花开!

愿我们的环境,少一些戾气,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社会规范的过程中,更多的感受到爱护和包容,而不是指责与挑剔,这些固然来自家长,也来自路过孩子的每一个陌生人。

孩子与成人同样需要朋友


孩子与成人同样需要朋友

作为家长我们要意识到一点:孩子与我们成人一样需要朋友。我们要学会理解孩子,支持孩子交朋友。荀子说,人不能生而无群。人有社会属性,人人都需要朋友,没有人际交往的人生是孤独的、苍白的。孩子与成人一样需要朋友,和伙伴交往是孩子的一种社会性的需要。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其他的社会关系所无法取代的。从心理方面讲,和伙伴一起学习、生活、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健全孩子的人格,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群体;从情感发展方面看,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支持和帮助,从而使孩子更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而且有伙伴一起玩耍,会帮助孩子学会合作、包容,并能在交往中提高适应他人和社会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拥有朋友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从而远离孤独,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总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良师更需要益友,没有伙伴,孤独和不快的情绪会伴随着孩子的生活,对其心理、个性、情感等方面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看看现今的孩子,正深陷“伙伴危机”中,深陷没有朋友的孤独中。造成当今孩子没有伙伴的客观原因,主要是作为独生子女,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在家里是“小太阳”,形单影只;出了门,又因为高楼林立、各家门扉紧闭鲜于往来而“难觅知音”。而让孩子陷入孤独状态的主观原因,则在于我们家长的种种顾虑。第一,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有一大堆的作业要完成,即便双休日也要参加各种辅导班。第二,让孩子出去找同伴玩,家长不放心。第三,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虽然没有伙伴,但父母可以陪他玩,况且还有那么多玩具。所以,能在家里开心地玩,就没有必要去找同伴一起玩了。

为了让女儿拥有和伙伴玩耍的快乐,我通过各种方式、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同伴交往,支持她广交朋友。我给孩子大量时间和同伴一起玩耍。依依性格开朗,喜交朋友,这一点极像我。在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只要带她下楼玩,我就有意识地把她往有孩子的地方领,然后看着她很快和别的小孩子打成一片,开心地玩着彼此的玩具,做着各种游戏。孩子再大一点,自己就有了找小朋友玩的意识,常常到楼下健身区玩,不一会工夫就和那里的孩子混熟了。

依依最早懂得“朋友”的含义,是在三岁多的时候。那时候她正在山东龙口上幼儿园。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朋友叫韩子仪,和依依很要好,两个人不仅总在一块玩,而且依依还担负起照顾他的责任。尽管韩子仪是个男孩子,还比依依大半岁,但他没有依依有“闯劲”,对父母的依赖感很强。有一次放学回家,依依竟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只袜子。她妈妈问她,这是哪来的袜子?她说,是她朋友的。坐车的时候掉地上了,她替他收着呢,明天上幼儿园见到他再给他。她妈妈很好奇:“谁是你的朋友呀?”“韩子仪呀!”依依很清晰地说。

此后,依依的嘴里时常会蹦出“我朋友”这样的词。5岁那年,一天在楼下玩,邻居奶奶问她怎么站在门口不动,她一脸严肃地说:“我在等我朋友。”惹得那个奶奶忍俊不禁。她说,这话从一个5岁孩子嘴里说出来,听着真逗。可依依是郑重的,在她看来,拥有朋友是不分大人小孩的,尽管她是孩子,可她一样拥有朋友。

我从不反对依依带朋友回家。依依热情好客,总喜欢邀请同学、朋友到家里来玩。很多时候,呼啦啦一下带回五六个小孩子,他们在地上蹦跳,在床上打滚,甚至在家里玩捉迷藏的游戏……翻天覆地闹过一通,等孩子们走了,再看家里: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床上被褥被“蹂躏”得面目全非,柜子里因为捉迷藏时有人藏身于内而同样零乱不堪,给依依买的各种水果早已“洗劫一空”,果皮却从桌面到地上铺摆开来……结果,每次我和妻子带领依依都要收拾上大半天。

据我所知,很多父母做不到这一点。带那么多孩子回来多闹啊,把家里弄脏了、弄乱了,收拾起来多麻烦啊……可是,和孩子收获的快乐比起来,这些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啊。

依依刚上小学的一个星期天,相约和同班同学王忠辉、王梓阳一起在我家的楼下玩。大概是玩腻了,依依邀请他们到家里来玩。两个人欣然同意,跟随依依上了楼。几个人在依依的房间里看书、玩各种玩具,甚至玩起了捉迷藏,柜子里、门后、阳台,乃至床底下,都成了他们藏身的地方。房间里不时爆发出孩子们开心的笑声。玩累了,依依张罗着叫大家吃水果,喝水,俨然是个小主人。

眼看着到了吃午饭的时间,王忠辉、王梓阳的父母相继到我家叫他们回家吃饭,可孩子们正玩在兴头上,谁也不想走。依依又盛情挽留他们,一再对王忠辉、王梓阳的父母说,叫他俩在我家吃饭。当得到了同意,依依高兴地跳起来,拉着两个孩子的手,生怕他们走掉似的,一直拽进她的房间。然后回头嘱咐她的妈妈,王忠辉喜欢吃面条,王梓阳喜欢吃蛋炒饭。

一番忙碌之后,几个孩子吃完了午饭,又玩了一会儿,两个孩子陆续被家人接走了。依依和他们道别,再三嘱咐他们,下个周末还到家里来玩。这是依依第一次带小伙伴到家里来做客。此后,她时常将朋友领回家,最多的时候一下子领回5个孩子。不管谁来,她都把最好的玩具拿出来给大家玩,把父母给她买的最好的食品拿出来招待大家。

除了招待朋友吃饭,依依还有留朋友住宿的“壮举”呢。2003年6月13日,当时依依刚进行完期末考试,放假两天。晚上,在家里玩得很没意思,她提出去同学赵悦家玩。当时天还没有黑,她妈妈就同意了,条件是半小时后准时回家。半小时后依依果然按时回来了,可身后还跟着赵悦。原来,时间越来越晚,可两个孩子一副难舍难分的样子。不知道是谁想出的主意,两个孩子非要在一起睡。可究竟在谁家睡呢?依依又显露出热情的性格:“去我家吧,和我一张床睡!”然后再三请求赵悦的父母,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像过节似的,兴高采烈地把赵悦领回了家。

那一晚,两个孩子都很兴奋,有说不完的话,玩不尽的游戏。一直到午夜了,两个人还在说笑玩耍,没有丝毫睡意。我几次偷偷下床,透过门缝观察她们,有心催促她们早点休息,可看到孩子脸上洋溢着的微笑,又实在不忍心破坏她们的好心境。

那一夜我一直没有睡安稳,迷迷糊糊地一颗心总在惦记着依依和她的小客人。清晨我蹑手蹑脚地到依依房间观察情况,看到两个孩子一人抱着一个布娃娃香甜地睡着。昨天晚上她们太兴奋了,以至于疲惫至此。本想不打扰她们,让她们多睡会儿。可是我刚转身带上门,依依就醒了,她悄悄起了床,跑到我的房间,让我倒杯开水晾着。我问她干什么用,她说等一会儿赵悦醒了给她喝。

两个人在一起形影不离地又玩了一整天,又是一个夜晚降临,这一次赵悦说什么也要依依到她家睡一晚上,算作“回请”。那个晚上两个人是怎么度过的,我就不得而知了。一大早,依依和赵悦一起回到家,神采奕奕的。问她在别人家睡觉时想不想爸爸妈妈,她说没来得及想。问她在别人家睡得惯吗?她一副调皮的样子说:“感觉好极了!”

就因为对朋友如此热忱,所以依依的朋友越来越多。初跳级的时候,她总担心新班级的同学不喜欢她,可是不久很多同学都成了她的朋友。我积极支持依依和朋友联络。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上了小学,无论从都市到乡村,依依总有几个很要好的朋友。我鼓励她把家里电话告诉朋友,并经常和他们通话。

依依上学后,我还从中间牵线,帮助依依交笔友。虽然笔友不能在一起玩耍,但和笔友通信的过程,也是和同龄伙伴交流的过程,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个性发展、社会化发展都大有裨益。《玩过小学》出版后,依依还通过这本书交了好多“快乐小伙伴”,他们隔着千山万水经常互通电话、发电子邮件,或者通过qq聊天……

家园共育《公共场合同样要给宝宝留面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宝宝入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公共场合禁止插队的句子摘录(53条) 要注意公共卫生。进食堂不可随地吐痰,不可向地面泼水扔杂物,剩余的饭菜倒在指定地方。~~想分享这种形式的句子给朋友?知您所需,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共场合禁止插队的句子”,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08-26 阅读全文
  • 公共场合节约用电宣传语 多一点理解,担一份职责,献一抹光亮,度一段艰辛。~~你是否对这些句子很感兴趣呢?为此,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精选的“公共场合节约用电宣传语”,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2022-08-29 阅读全文
  • 在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的标语通用(30条) “吞云吐雾中,物物皆湮灭。”提到香烟,不得不说吸烟会缩短人的寿命,禁烟控烟可以减少各种病菌的传播以及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让你印象深刻的禁烟的警示标语有哪些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在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的标语》,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22-08-22 阅读全文
  • 公共场合孩子不懂礼貌 父母应该如何应对? 人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孩子是不懂礼貌的。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们不讲礼貌的呢?难道是家长的教养方式出错了? 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 资深幼教专家朱世平认为,有些低年龄阶段的孩子不懂礼貌,并不是他...
    2021-08-07 阅读全文
  • 城市公共场合严禁吸烟的标语集合(30句) “无烟世界,清新一片。”有些人抵挡不住诱惑,每天都要来几根,因此,在公共场所实行禁烟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你会写哪些禁烟的警示标语呢?为了让您更方便,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城市公共场合严禁吸烟的标语”,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22-08-12 阅读全文

要注意公共卫生。进食堂不可随地吐痰,不可向地面泼水扔杂物,剩余的饭菜倒在指定地方。~~想分享这种形式的句子给朋友?知您所需,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共场合禁止插队的句子”,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08-26 阅读全文

多一点理解,担一份职责,献一抹光亮,度一段艰辛。~~你是否对这些句子很感兴趣呢?为此,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精选的“公共场合节约用电宣传语”,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2022-08-29 阅读全文

“吞云吐雾中,物物皆湮灭。”提到香烟,不得不说吸烟会缩短人的寿命,禁烟控烟可以减少各种病菌的传播以及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让你印象深刻的禁烟的警示标语有哪些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在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的标语》,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22-08-22 阅读全文

人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孩子是不懂礼貌的。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们不讲礼貌的呢?难道是家长的教养方式出错了? 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 资深幼教专家朱世平认为,有些低年龄阶段的孩子不懂礼貌,并不是他...

2021-08-07 阅读全文

“无烟世界,清新一片。”有些人抵挡不住诱惑,每天都要来几根,因此,在公共场所实行禁烟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你会写哪些禁烟的警示标语呢?为了让您更方便,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城市公共场合严禁吸烟的标语”,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22-08-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