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独生子女健康情感如何培养

发布时间:2021-10-15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独生子女健康情感如何培养”,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导读:由于孩子的情感生活并不完全是自发的,而是与生存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应该创设良好的环境,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

目前独生子女的消极情感主要有:过份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由于孩子的情感生活并不完全是自发的,而是与生存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应该创设良好的环境,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健康情感,可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增进母婴的早期交流。这对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是童心健康发展的良好背景和坚实基础。最初母亲对新生儿的抚摸,拥抱,可使他获得一种天然的舒适感。我们经常看到,具有良好的母子依恋感的孩子,童心的发展较完善,经常处于活泼、愉快、积极的状态。?Www.yjS21.com

第二、考虑孩子的合理需要。事物之所以引起人的这样那样的情感,就在于这个事物跟人的需要有关系,所以要使孩子有健康的情感生活,成人应该了解孩子的需要,有的家长一见孩子情绪不好,便以物质无限制地向孩子许诺。其实孩子的精神需要远比生理需要更丰富多彩,有许多时候,成人不考虑孩子满腔热情的探索求知需要,如户外活动怕磕碰着,玩滑梯怕脏了衣服,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还背或抱在大人身上,生怕让孩子走这段路委屈了。合理的户外活动、体育游戏、行走、奔跑是正常的运动,是有利于健康情绪发展的活动,就应该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当然,也不能对孩子需要不分清红皂白一味地满足,尤其是隔代亲的老人似乎显得更加迁就,就更不科学。应当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某些情绪和需要,不能心里只装着自己,这是使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某些情绪和需要,不能心里只装着自己,这是使孩子情感生活健康发展的根本。因为,只关心自己的人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第三、教孩子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幼儿情感有很大冲动性,难于控制,但却有易变的特点。如:孩子有时情绪差哭闹得厉害,抱过孩子后,马上转移其注意力:“我们的板凳是几号?找找看,是不是有人拿错了?”孩子注意力很快转移,情绪有效地控制住了。孩子稍大些时,就应训练他情感的自觉力了。如:“你是大哥哥姐姐了,要做个好样子。”?

第四、要善于对待孩子的情感表现,教师和家长一般喜欢孩子积极情感的表现,不乐意看孩子消极情感的出现。其实,对孩子的有些消极情感也不妨让他表达出来,成人没满足他的某些合理需要,他跺脚哭闹也在情理之中,成人非要让他把不满的情绪压抑在心里是有碍身心健康的。如:孩子实在很想爸爸妈妈,心里很难过,就让他哭一下,然后教师要帮助他控制情绪,表现出老师很亲近他,使他感觉到从老师那儿也同样获得亲情和安全感。所以,教孩子学会控制情感不等于不让孩子表现情感和适当的宣泄。?

第五、成人对孩子的影响。人的情感容易“传染”,幼儿的情感更容易受大人的感染。所以,情感讲“熏陶”。父母良好的情感特征,家庭和睦的生活气氛,是幼儿最佳情感心理的强大感召力量。如:家长对幼儿园表现出很向往的态度,让幼儿知道乖孩子才能送去幼儿园,才能学到许多本领,很快,孩子就乐意上幼儿园了。但往往有不少家长却不知不觉地把幼儿园或老师当成一张“王牌”来吓唬孩子:你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或我将会晚晚地才来接你。因此,家长首先应该成为情感丰富、积极向上的人。至少成人的不良情绪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随便表露出来。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外国人如何教育独生子女


《羊城晚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美国人怎样爱孩子》中这样说:美国人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一天邻居萨丽兴奋地跑过来告诉该文的作者:“哎,你想不到,卡瑞学会使用剪刀了,还会抹胶水呢!”卡瑞是她两岁的儿子。作者过去一看,卡瑞的床单、枕头满是窟窿,他的头发也被胶水粘在了一起,面对这些,萨丽首先兴奋于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而不是痛惜东西的损坏而责备孩子,然后才是细心地告诉卡瑞应该去剪纸和粘纸。

中国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独生子女”时代,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疼爱也是无以复加的。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含在嘴里怕化”了“贵族式”溺爱,无形中不知塑造了多么“缺钙”的中国“小皇帝”、“小皇后”,这种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感受到的是背书包的重量,学习的压力,而一旦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受到各种挫折时,则往往不知所措,无法应对。在父母的含辛茹苦地“包办”之下,我们的孩子没有受训练的机会和欲望,缺乏起码的生存能力、自立能力、抗挫折的能力。

当然外国人的独立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比我们强,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教化和内化成的。教育不能光说不练,要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进行有意识地培养。且不说萨丽的养子之道,就是那两家登天池的外国人父母也叫人称颂:虽然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却没有“惯”孩子,而是从小就很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意识和品质,而且身先士卒,和孩子一同体验艰辛,一同克服困难,一道健康成长,使孩子在实践之中体悟到:做什么都要脚踏实地,都是要有付出的,自然之山,自然之小山,尚不愿攀登,不敢愈越,那么生活之山,人生之山更是崎岖不平,险象环生,又怎么去面对、去攀爬,去登上成功之巅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决定百年之后把自己的几乎全部遗产都捐给社会,而给子女极少的一部分,就是要断了孩子们的想念,让他们不要成为“坐吃山空”的“啃老族”、“月光族”,而是做自强自立的人。比尔·盖茨这样做的目的,恰恰不是不爱他们,而是更爱他们,不仅想着他们的现在,更憧憬着他们未来。这几天又爆出了温州富商不满18岁的“千金”光天化日抢劫的闹剧,这不是很大的反讽吗?我们的父母到底都对孩子做了些什么?

我们的教育又怎么啦?对孩子来讲,成人要比成才更重要,我们培养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能力,考试能力,上大学的能力,而是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生活本领和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这才是真正地爱他们。

独生子女的六大迷思


目前,中国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被热切关注的一个区块。如何让独生子女懂事贴心、自动自发、乐于学习又勇于沟通,相信是千千万万爸爸、妈妈心中的期盼。

独生子女很难教?

问题之一,“我家女孩自尊心极强,力求完美,但又不敢面对挫折,受不了失败,我该如何帮她克服?”

问题之二,“我家孩子虚荣心很强,总爱争强好胜,爱炫耀,爱争第一,这是好现象吗?家长应该怎么办?支持他吗?”

问题之三,“我的儿子很贪玩、很懒惰,我很烦恼,不知道怎样办?”

类似这些提到“自尊心极强”“不敢面对挫折”“虚荣心强”“爱炫耀”“爱争第一”“贪玩”“懒惰”……似乎点出了这个时代里独生子女的人格特质和行为表现。

独生子女的六大迷思

他们是中国许许多多家庭的希望,是许许多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宝贝。

在谈到如何解决独生子女所带给爸爸妈妈的困扰之前,其实应该先了解独生子女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氛围,还有,可能大人有了那些对独生子女的迷思,以致掉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亲子纠结。

迷思之一

错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姊妹做伴,好可怜哟

正确:独生子女如果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关系良好,一样可以享受到团队做伴的互动。

这是有些独生子女为什么在进入幼儿园、进入学校后,常让父母师长头痛的起源。因为当周边大人常带着同情怜悯的眼神或口吻看着小娃,然后说:“你好可怜哟!怎么都没有人陪你玩?”

久而久之,孩子会自怜自怨起来,当带到校门口之前,他们紧搂着大人就是不肯进教室;当看到心爱的玩具,哭着要买就是要买,孩子的心里已经起了变化,那种感觉就是:“我很可怜,你们应该补偿我。”

想想看,在这样成长的过程中,这些独生子女怎么不会越要越多、越吵越大声呢?也就是这样,他们会养成了“不敢面对挫折”“虚荣心强”或“依赖性极重”等个性特质。

我建议大人们要改掉“可怜”独生子女的心态,换一个正面“平常心”的感觉来和他们互动。越是一般性地教导孩子,越是正常化地建立游戏规则,独生子女在“一视同仁”的感觉中,反而更有自律性、更有自我期许,才不会觉得爸爸妈妈对他(她)有所亏欠。

迷思之二

错误:独生子女比较任性

正确:只要父母在教养独生子女的过程中,不要毫无原则地“让步”,独生子女一样可以学到“尊重”和“分享”。

有对夫妻曾来求助,他们碰到的困扰是念中学一年级的女儿非常娇纵,妈妈的说法是:“女儿从小长得漂亮可爱,我爱人把她当‘公主’宠爱,什么都依她,有时候女儿打他,他还笑嘻嘻地无所谓;我要管女儿时,爱人还跟我吵架,说我管太严了。”

“公主”的爸爸一脸懊恼地告诉我:“女儿小时候真的很可爱,嘴巴又甜,她如果犯错,我都不忍心罚她,但是现在长大了,她变得任性,讲话口气又很凶,让我们夫妻俩都很头痛……”

我建议他们夫妻俩要重新沟通清楚、建立共识,才能对女儿有明确的规范,让她学到分寸拿捏、适度的自我约束。

一般而言,孩子的任性行为,为人父母也要负起大部分的责任,有时候就是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特别宝贝,以致孩子有恃无恐、为所欲为。等到孩子的偏差行为出现了,才懊悔莫及啊!

为了避免孩子任性,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参加团体活动,例如:在公园的游乐区、在书店的阅览区、在同事聚餐的家里、在幼儿园的教室里等等,让孩子学会和别的小朋友一块儿玩,学到分享的方法和经验,那么,孩子的热忱、开朗、积极、创意、合群……各种优良的个性特质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了。

迷思之三

错误:独生子女吃不了苦

正确:父母不要为子女做太多,独生子女一样可以得到磨练的机会。

说来也值得深思,当有些父母在怪罪孩子太依赖他们时,却没想到一切可能是自己本身太“依赖子女”所造成的。子女吃不了苦,可能是我们做父母的提前帮孩子打理一切了。曾经有位离婚少妇提及妈妈和她的关系,她说:“我在结婚的前一晚,妈妈哭了一整个晚上,就是舍不得我嫁人,她说担心我吃不了苦。婚后,我也三天两头往娘家跑,后来我真的受不了婆家的生活,干脆离婚回到妈妈身边,可是现在变成我妈妈一天到晚还在管我,让我受不了。”

这位离婚少妇碰到的困难就是“母女黏结太深了”,妈妈不论在生活上、在情感上都非常依赖独生女儿,连她要结婚都舍不得,这使得女儿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没有学会和爱人过好新家庭的生活,没有学会认清生命中的角色,要从“女儿”逐渐走向“老婆”和“妈妈”的角色。

当离婚少妇的生命角色又退回只做“女儿”时,她却依然不快乐。这也就是所有独生子女父母的警惕,你的放手,孩子才有展翅高飞的成长机会;你的放心,孩子才有相信自己的力量。

至于独生子女的爸妈如何做到不要依赖子女,当然,你要练习自我成长,要有自己的生活圈,也要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当你和孩子的关系是亲密又独立的时候,孩子才能勇往直前、迎向人生、不怕吃苦了。

迷思之四

错误:独生子女逆反心理特别大

正确:大人若能充分理解孩子的身心需求,又有正确的沟通技巧,独生子女就不会用“顶嘴”或“不理不睬”的方式响应。

不是每个孩子都一定会有逆反心理。

所谓的“逆反”心态,它的因素有三:

1.父母权威,子女反弹

有的父母习惯用教训的口吻、用负面的语词来责怪孩子,当孩子有极深的挫折感时,终将忍不住地想解释、想争辩,结果这样的行为一出现,父母又认为孩子不听话、孩子顶嘴了。

2.父母唠叨,子女反弹

不少的爸爸妈妈把全副心力放在独生子女身上,举凡生活作息、课业学习、同学往来等都在密切的关注下,这时,不免以重重复复的提醒、唠唠叨叨的语词,希望孩子快速配合、快速做到。

然而,这个时代的孩子自主性特强,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做法,尤其他们不喜欢被当做小娃娃般地照顾,这也就是为什么当父母一再叮咛时,子女在不耐烦之余立刻出言不逊或不理不睬,结果就让父母难堪失望了。

3.父母不理解,子女反弹

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孩子,借助MSN、借助在线游戏,他们很容易交到网友,也很容易学到一些国际信息,这对父母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爸妈可能无法理解孩子为什么可以在短时间内和陌生网友聊得这么熟悉,却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爸妈也无法理解孩子为什么可以在计算机世界里乐此不疲,可是叫他们好好学习却相应不理。

当爸妈不理解时,火气大了,口气也不好了,这时,这些得天“独”厚的孩子不好受,自然也就产生让爸妈看来是“逆反行为”的表现了。

在这种情况下,为人父母多少要接触一下网络世界,多少要理解子女的兴趣,这样,在有共同话题、共同学习的前提下,孩子不至于因为被批判、被指责而和爸妈关系紧张。

迷思之五

错误:独生子女“三千宠爱集一身”,要什么有什么

正确:不劳而获,往往让孩子失去“自力更生”的动力;父母给得慢、给得少,掌握“够就好了”的原则,孩子就会有力争上游,凡事靠自己的认知。

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爸妈由于生活在物质比较缺乏的环境,如今,条件好多了,各方面都比较有能力,不知不觉会想给孩子更多、更好的东西,例如买昂贵的玩具、海外旅游,或上名贵的私校等等。

这是因为自己童年无法拥有,就会想补偿孩子;加上孩子只有一个,不给他(她),又要给谁呢?于是不知不觉“三千宠爱集一身”,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没有让孩子学到“努力才能拥有”的过程。

甚至我还看到有些独生子女的爸妈,自个儿穿着打扮是极尽俭朴,可是孩子却穿名牌、上名校,他们就是要让孩子拥有最好的一切。一方面我心疼这些爸爸妈妈的努力付出,一方面我也为他们的付出捏了一把冷汗。

因为长期习惯享受的独生子女,当有一天资源不足的时候,当必须独当一面完全靠自己的时候,他们难免会怨怪爸爸妈妈给得太少,或者怨怪周遭一切对不起他(她)。

所以,建议掌握“够就好了”的原则,让孩子学到“延迟享乐”的习惯,让孩子得到“感恩惜福”的学习,这样爸爸妈妈创造的基业才能留得到,独生子女也不至于予取予求了。

迷思之六

错误:独生子女问题特别多

正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成长环境,孩子会有不同需要面对的“挑战”。

常听到有些爸爸妈妈问到:“吴老师,是不是我的孩子是独生孩子,所以问题特别多?这应该是说——过去老一代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是比较传统的、权威的,或因为忙碌而让孩子凡事自个儿来;如今,大家生活条件好多了,社会上能提供给独生子女进名校、到好企业上班的机会却又僧多粥少,这也是为什么独生子女的爸妈拼命想栽培自家孩子,希望他(她)一帆风顺,一生幸福快乐。

关注多了,要求多了,看起来就显得“独生子女的问题特别多”。其实,每个时代、每个阶段,本来就会有各种不同的孩子教育问题、身体调养问题、生活环境问题等等。爸爸妈妈需要有“个人成长”“夫妻成长”“亲子成长”和“家庭成长”诸如此类的成长意识,才能快速修正过去不合时宜的教养观念和方法,同时“接受”所有从亲子互动所衍生的“问题”,这些看似“问题”,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应该视为帮助全家更和谐相处,更能共同成长的“挑战”。

每一个家庭都有着无形的互动模式,如果能透过深入的觉察,可以让我们找到家人相处的盲点。好比疏远的关系需要回归亲密的引导;过分紧密的关系需要独立自主的空间。只有“有点黏又不太黏”才是最舒服的家人关系,因为在需要支持的时候,家人必定会靠近鼓励,而需要各自发展的时候,彼此虽然分离,但心灵仍相属相知。

培养优秀独生子女的14个理念


培养优秀独生子女的14个理念

1.有选择、有重点地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提供一切”不是不能做到的,但父母千万不能这样做。

2.父母的美好祝愿、希望和理想,往往集中在独生子女的身上,然而,为孩子制定的努力目标,应当建立在实事求是地分析孩子的能力、才干和兴趣的基础上,目标和期望过高,只能使其丧失能力,并落个怨天尤人、自慈自怜的结局。

3.不要把独生子女总当"婴儿"看待。否则将有碍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进而成为害怕外界环境、感情不健全的人,要创造一个适合孩子的环境,消除成年人对孩子的过分影响,要允许孩子以自己的速度成熟。

4.要努力培养孩子独特的个性和生活,不要依赖孩子去获得感情上的营养和友谊;不要认为若没有孩子,自己就会缺少什么。

5.独生子女只有具备了当机立断、不怕挫折的能力,才会有韧性。而这种性格是应付变化多端的生活所必需的。因此,家长要悉心地培养其自我决策的能力。不要不待孩子自己思考,就急于替他提供生活中的各种答案,更不能包办代替而做出各种决定。

6.街坊四邻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再好不过的伙伴。从幼儿时期始,父母就应保证孩子有机会参加周围小朋友的集体活动,父母则绝不能插手干预这种关系。

7.父母要心悦诚服地承认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不但承认他们的成功,而且也要承认他们的失败,过度的表扬,只能降低真诚赞扬的价值,不切实际的批评,则会削弱以后批评的效果。

8.父母必须安排些不包括孩子在内的、完全由他们自己分享的特殊活动。这些活动要与孩子为主的各种活动平衡起来。如果父母的全部时间,都集中在孩子身上,那末家庭支撑的结构--婚姻生活就会被削弱而遭受痛苦。

9.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如一的纪律要求。那种认为对孩子严厉管教,会使孩子反过来对付自己的想法是有害的。事实上,不怕因管教而失去孩子爱的父母,却反倒能赢得孩子的爱。

10.独生子女父母,往往会因讨得孩子的欢心而不知不觉地展开竞争。父母之间一定要避免这种竞争,否则处于这种地位的孩子,将会以操纵大人的方法来控制父母及其他长辈。

11.在强调和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时,千万不可过头,否则孩子反而变得迟钝起来。父母应当牢记,孩子对某些事物的选择,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对事物固有的了解而定的,只有孩子本人,才更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极限。

12.独生子女对于夸奖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求。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则应减少表面的表扬,而多重视让其在精神上获得快慰与满足。

13.不要盲目提出孩子体格的标准要求,也不应当孩子稍有不适就表现出惊慌与恐惧,过分担心其健康或强调其身体的完美无缺,会导致产生疑病症或成为神经过敏的人。

14.父母应十分警惕孩子产生控制别人的思想情绪。否则,孩子很可能将控制欲望明目张胆地强加给伙伴或周围的成年人,结果只能遭到别人的反映斥和反对。

以上就是培养独生子女的14个秘籍,希望给家长们带来参考意见。

独生子女的弱点及教育技巧


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的特点,尤其是6+1的家庭环境,使他们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特殊性。也可称为是“弱点”,总结起来大概有五方面。

一、独立性差

由于家长,尤其是隔代老人的过度保护,除学习活动之外,孩子在家中几乎没有什么动手机会。尤其对于3岁前的孩子,家长认为宝宝还小呢,理应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孰不知这样一来,将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觉得自己离开了大人的照顾,就什么都不会做,无法生活,他们从心里觉得自己能力低下。

心理学家的研究已经证实,自信心是获得工作和学习成功、获得生活幸福的关键因素,而孩子自信心就是在他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的过程中树立的。

教育技巧:不妨做个“懒”家长

家长如果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自信的人,就要注意让孩子从小自力更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等等。例如,孩子2岁开始,就让他们自己用勺吃饭,家长不要再那么“勤劳“地给孩子喂饭了。到了4岁,就让孩子自己练习使用筷子,手巧而心则灵啊。虽然在我们成人看来,吃饭、穿衣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对于3岁前的孩子来说,这些就是事关重大的任务。

二、耐受挫折性差

耐受挫折性,就是对挫折的忍受能力。现在我们常常看到媒体报道,有些人因为对挫折的忍受能力差而灰心、抑郁甚至去自杀。这个特征在独一代孩子身上已经显现,现在在独二代身上更加明显。

独生子女,一般都是在家长的赞美声中成长的,很多家长把“宝宝你真棒!”挂在口上,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也无原则地护着孩子,生怕孩子受一点儿委屈。例如,大人说话时,孩子任意打断大人的谈话、随便插嘴,此时有几个家长能认真地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很多家长都是笑眯眯地等着宝宝发表“高见”,听完之后还不忘赞美几句“宝宝说得真好!”

教育技巧:“无批评教育”

尊重孩子的特点;因为孩子的经验少、能力有限,他们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纠正。例如在上例中,大人说话时孩子乱插嘴,无批评的做法就是,坚定地告诉孩子:请你等待2分钟,我们把事情说完,再认真听你说话;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讨厌!”“大人说话时不要随便打断!”

如果孩子做到了安静等待2分钟,之后大人也要履行自己的承诺,认真倾听孩子的谈话;如果孩子做不到,也要告诉他因为他不能安静等待,所以大人要花更多时间来处理自己的事情,也就没办法听他说话。这样做,既尊重了孩子又告诉他正确的做法,才是真正的无批评教育。

三、精神孤独

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物质上极为丰富,但精神上更加孤独。由于家庭结构简单,没有兄弟姐妹,缺少同龄伙伴,独生子女容易陷入孤独之中。他们从小就习惯与电视、电脑相伴,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玩,到了现实生活中,就缺乏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

教育技巧:做孩子的朋友

对于孩子的精神孤独,一方面家长可以多了解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多陪孩子参加他们喜欢的活动,做孩子真正的朋友;另一方面,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造同伴交往的环境,和同龄伙伴的交往会使孩子互相学习、受益良多,家长之间也能互相交流、互取育儿的经验。

四、知识面广,而体育锻炼不足

现在的孩子,由于接触世界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小小年纪就积累了很多自然知识,他们知道哪些是世界未解之迷,他们知道天上、海底的生物特性,然而,过多的知识学习,占用了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在进行幼儿发展测评时我发现,现在孩子的体能普遍比20年前孩子的体能差。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家长的充分关注。

教育技巧:身体玩儿中练

在孩子3岁以前,家长就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喜欢户外活动、喜欢体育游戏的习惯,爬爬山、游游水,哪怕是在楼下你追我赶地疯跑几圈,都能锻炼孩子的体能。等孩子5、6岁以后,家长就可以帮助孩子选择一项易于坚持的体育活动,打球、游泳、跆拳道或者是舞蹈,让孩子锻炼出一个好身体,以便担当未来繁重的学习、工作任务。

五、自我中心特点显着

独生子女,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的呵护下,那是绝对的一个中心,众星捧月之势尤为显着。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眼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是再自然不过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可以延伸出自私的特征,事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不就是自私吗?家长们想想,一个自私的人,能在社会上获得大家的支持吗?

教育技巧:规矩早建立

若想培养出不自私的孩子,家长还要在观念上更新一番,例如,家里买了好吃的东西,不要急急忙忙、首先就塞到2岁孩子的嘴里,而要体现出家中的长幼顺序:老人辛苦一辈子了,第一个给老人;爸爸辛苦承担着养家重担,第二个给爸爸……如果孩子从小是在这种秩序环境中成长的,那么他们就不会事事先考虑自己,而是首先思考规则、遵守规则。

专家建议:应对独生子女要“充电”

对于独生子女的状况,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及护理专家纷纷提出了相关建议。

1.两代妈妈育儿观念要一致

高副院长建议,年轻父母们首先要跟自己的父母沟通好,争取两代妈妈在育儿的观念上先保持一致。

现在很多家庭出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家人争带一个宝宝的局面。可是由于年轻父母们与上辈在育儿方面,特别是观念上存在着很大偏差,产生了很多问题。“这样的情况现在越来越普遍了,因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本来一个很和谐的家庭往往闹得不愉快。”高副院长表示,这样的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年轻父母和爸爸妈妈应该对教育孩子有一致的看法。

2.父母应及时再“充电”

朱学群认为,独生子女的核心问题还是教育的问题,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责任感的培养。中华民族一直有着非常优秀的家教传统,一些名人的家训、家书至今仍然被我们津津乐道,比如曾国藩家训、傅雷家书等,虽然这些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一些优秀的家教传统还是应该继承并发扬下去。学校教育也在慢慢向职业教育方向转变。

高副院长认为,在对待喂养宝宝的问题上,父母们不能满足于已经掌握的有限知识,要不断及时学习,有空多“充电”,使喂养宝宝保持相对的科学性。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关于儿童生理和心理方面科普知识的书籍,或者其他渠道获得一些比较科学的育儿信息,及时把握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规律。

3.谨防“母性剥夺”

对于年轻家长将自己的子女全权交给家里的父母养育或请保姆照顾孩子的做法,华侨大学心理学教师赵冰洁也发表了看法:如果将年幼的孩子完全交托给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照顾,特别是与孩子在一起沟通交流的时间很少的话,就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母性剥夺”。这样做会使得孩子不能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关系也是一种“焦虑性的亲密关系”,害怕再一次被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抛弃。

如果孩子们稍大一些,再回到父母身边生活,他们就会再度面临分离,第二次受到伤害,而且重新与自己的父母相处也需要很长的过渡期和适应期。童年时期与父母分离的孩子容易形成分离的焦虑和对爱的焦虑,不太相信别人会爱他们,对自我的认同低。如果孩子们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而日常生活都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话,情况会相对好一些,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心理影响,毕竟两代人的教育方式和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家园共育《独生子女健康情感如何培养》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为此也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可是当孩子大一点时会发现过分的保护所带来的不利.那么,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呢? 1.了解儿童的心理变化. 父母只有正确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变化,才...
    2020-07-17 阅读全文
  • 外国人如何教育独生子女 《羊城晚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美国人怎样爱孩子》中这样说:美国人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一天邻居萨丽兴奋地跑过来告诉该文的作者:“哎,你想不到,卡瑞学会使用剪刀了,还会抹胶水呢!”卡瑞...
    2021-04-21 阅读全文
  • 独生子女的毛病多 1、“独我”行为。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里的一切都理所当然是我的,好像从来没有感受到别人的需要。我的小床、我的电子琴、我的玩具、我的食品,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不是我的。一个第一次随爸爸出远门的孩子看到火车茶桌...
    2021-12-09 阅读全文
  • 独生子女的六大迷思 目前,中国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被热切关注的一个区块。如何让独生子女懂事贴心、自动自发、乐于学习又勇于沟通,相信是千千万万爸爸、妈妈心中的期盼。 独生子女很难教? 问题之一,“我家女孩自尊心极强,力求完美...
    2021-10-13 阅读全文
  • 培养优秀独生子女的14个理念 培养优秀独生子女的14个理念 1.有选择、有重点地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提供一切”不是不能做到的,但父母千万不能这样做。 2.父母的美好祝愿、希望和理想,往往集中在独生子女的身上,然而,为孩子制...
    2020-09-30 阅读全文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为此也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可是当孩子大一点时会发现过分的保护所带来的不利.那么,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呢? 1.了解儿童的心理变化. 父母只有正确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变化,才...

2020-07-17 阅读全文

《羊城晚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美国人怎样爱孩子》中这样说:美国人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一天邻居萨丽兴奋地跑过来告诉该文的作者:“哎,你想不到,卡瑞学会使用剪刀了,还会抹胶水呢!”卡瑞...

2021-04-21 阅读全文

1、“独我”行为。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里的一切都理所当然是我的,好像从来没有感受到别人的需要。我的小床、我的电子琴、我的玩具、我的食品,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不是我的。一个第一次随爸爸出远门的孩子看到火车茶桌...

2021-12-09 阅读全文

目前,中国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被热切关注的一个区块。如何让独生子女懂事贴心、自动自发、乐于学习又勇于沟通,相信是千千万万爸爸、妈妈心中的期盼。 独生子女很难教? 问题之一,“我家女孩自尊心极强,力求完美...

2021-10-13 阅读全文

培养优秀独生子女的14个理念 1.有选择、有重点地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提供一切”不是不能做到的,但父母千万不能这样做。 2.父母的美好祝愿、希望和理想,往往集中在独生子女的身上,然而,为孩子制...

2020-09-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