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聆听中与孩子交流”,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家长要想深入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要在与孩子说话的时候,认真地聆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深入地了解一下孩子的出发点。听孩子说话对父母来说并不困难,但是要做到不仅仅是给孩子一只耳朵,而是认认真真聆听孩子说话,并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就不那么容易了。有的人也许会说,“我是想听他的谈话的,可是,我的孩子从来不想同我谈。”几乎每一位父母都有类似的体验,在向孩子问了一大串问题之后,得到的回答往往只是简单的“是”或者“不是”。孩子不愿多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仔细思想一下,其实原因并不在孩子,而在父母,是做父母的并没有认真地和诚心地聆听孩子谈话的结果。

让我们来看一个普通的例子。珍珍13岁时,有一天她告诉妈妈,她“爱”上一个男孩,并且要跟他结婚。母亲用略带嘲笑的眼神听女儿叙述,似乎是听童话故事。但是珍珍讲得很认真,她把自己的“爱情”第一次讲给她最亲近、最信赖的人听。然而有一天放学回家时,她却听到母亲正和一位朋友在电话中谈到她:“你猜我家发生生了什么事?珍珍告诉我她在恋爱了,她认定那个男孩就是‘白马王子’,你说好不好玩?”不管这位母亲怎样看这件事,实际上她伤害了珍珍。对母亲来说,这件事不过是很好玩;但对13岁的珍珍来说,这绝对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如果以后珍珍再有类似的感情经历,她肯定不愿跟妈妈说了,因为她母亲没有尊重她的隐私和感情。

父母应该回想一下,当自己十几岁时,喜欢上了某个异性同学,考试考砸了,跟要好的朋友闹了别扭......这些在孩子狭小的内心世界里可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呢!父母在试着理解这些事情对儿女的重要性时,也就学会了对子女的尊重和翔。你也许听过这样的抱怨:“哎呀,爸爸,您这么落伍。”的确,许多父母无法跟上90年代孩子的想法。做父母的常常会想:“我小时候不也这么过来的吗?”但是这种想法可帮不上什么忙。父母如果要表达对子女的爱和尊重,就必须认真尝试进入青少年的世界。比如当孩子回家谈起在学校跟同学、老师之间发生的什么事时,你首先要认真地听进去,不要心不在焉地做别的事情,然后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孩子。在交谈时,你不能以一位高高在上的长者身份,而应该扮演一个孩子最要好的朋友的角色,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在与孩子交流、商讨甚至建设性的争执中与孩子一起成长。wWw.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学会俯身与孩子交流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家长高高在上地在教育年幼孩子,可孩子则可怜巴巴地站在一边不敢出大气”。也许,年轻的父母们会说,这样的情形很正常呀,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是的,在小的时候,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或者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的父母也会这样“居高临下”地“教育”自己。在被传统文化普遍影响的中国家庭教育理念里,这种“师长式的”教育方法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笔者在这里所要说的是:此一时彼一时,这种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应于当代家庭教育实际需要。

彼时,多数家庭家境并不轻松,父母因现实原因,教育方式可能会有粗暴,那是社会普遍现象;彼时,传统教育理念是社会的主流,现代教育理念很难有发挥作用之处,我们的父母也很难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彼时,我们不是独生子女,家里兄妹众多,父母精力有限,教育方式难免简单。

种种原因综合,居高临下地教育孩子是彼时时代的普遍现象,这其中有一定的社会必然。

当代,家庭与教育现状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明显不适应当代育儿需要。

笔者认为,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当立即改变,父母应当要学会俯身与孩子交流。

当代社会,家庭结构已衍变成了“421”结构,即“四位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孩子已成为整个社会教育的中心和焦点,无疑,传统育儿理论需要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演进。

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认为,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孩子的人文性格培养和情智训练。如果依然采用高高在上的指导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并无助于孩子的人文性格得到科学的塑造,从根本上无助于让孩子在得到尊重和理解的状态下健康成长。

实践表时,孩子的尊严认同与个性能力尊重已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一味的高高在上的教育,轻者会让孩子的自尊受损,重者会让孩子的性格破裂,传统的家长式教育已日益陈旧。

幼教专家研究表明,以平等和尊重的姿态和孩子交流,会让家长倾听到孩子的内心,了解到孩子的成长心声,有助于家长不断做出教育方式的调整,会让孩子在个性能力,人文性格方面优于其他孩子。

因而,我们呼吁,为人父母者,我们要学会俯身与孩子交流,让孩子在自尊与平等的情况全面、健康成长。

育儿心得:在阅读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育儿心得:在阅读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威尔逊曾说:“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阅读是生活的基石,通过阅读从书中汲取知识和力量,而这点对孩子尤其重要。

有人说过:“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中你没见到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好真正的读书兴趣。”所以,选好人生的第一本书非常重要。

还记得孩子入园后,召开的第一次家长交流会上,园长妈妈为我们上的“亲子阅读”课。她没有强调我们应该如何去管教孩子,如何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是给我们展示了“绘本”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希望家长能够经常带着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因为它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绘能给孩子美的熏陶,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妈妈将云朵放进大碗,倒入热牛奶和水,放入酵母、盐和糖。先轻轻地揉成大面团,再揉得小小的、圆圆的,放进烤箱……”孩子睁大眼睛,用难以置信的眼神不时地看看我。“45分钟过去了厨房里飘来阵阵清香。妈妈轻轻打开烤箱。啊!烤好了,香气腾腾的云朵面包忽忽悠悠地飘了起来!”……这是给孩子买的第一本绘本《云朵面包》。

第二天早上起来,孩子问我:“妈妈你可以给我做个云朵面包吗?”

“为什么?”

“我想要和云朵一样飘在空中,飘到幼儿园去。”他的奇思妙想让我俩笑成了一团。在此后的两个星期里,孩子不厌其烦的让我每天重复这个故事,看着他沉浸在故事中的兴奋的表情,我知道他在享受故事。

绘本这一“画出来的书”,虽然文字不多,但他简单的画面,丰富的内容却能轻松地把很多深奥的道理传达给孩子,让他们在绘本的阅读中认识这个世界,理解我们身边的真善美。《我想去看海》一书中的小鸡卡梅拉探险去看海,一路上,她经历狂风暴雨、陡峭又泥泞的山路,还在黑夜里勇敢地前进。终于,她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大海,看到了比想象中更加美丽壮观的大海。在海上卡梅拉竟然遇到了大探险家哥伦布,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世界壮举里竟然有一只小鸡的参与。

“小鸡卡梅拉都不怕,我也不怕。”孩子克服了对黑暗的恐惧,自己起床穿上鞋子摸着黑独自去上厕所。有时一边讲着故事,他还会来一段现场演绎:“妈妈,看卡梅拉开始尝试下蛋了,它又蹦又跳,爬高、倒立、仰卧……”嘴里一边嘀咕着,一边模仿书中小鸡的样子做着各种动作。

“哈哈!成功了!我下了一个蛋!我下了一个蛋!”

“可是,妈妈,公鸡不会下蛋的,母鸡才会下蛋,对吗?”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学会了思考。

幼儿园每个学期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礼物——绘本。《苹果与蝴蝶》里一只毛毛虫的生命循环之旅,讲述出化茧为蝶的精彩过程和苹果树的花粉传递、果实孕育自然历程。激发出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赋有诗意的画面更为孩子插上联想的翅膀。《会飞的抱抱》中小猪阿文突发奇想,想送一个“很大的抱抱”作为特别的生日礼物送给千里之外的奶奶。他告诉邮差倪先生说:“我要寄一个大大的拥抱给我的奶奶”,然后,借着“抱抱”这份特殊邮件的传递,每个环节的邮差都拥抱了彼此。“邮寄拥抱”——这种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互动,却充满了温暖。《999个青蛙兄弟》一书中青蛙兄弟临危不惧,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同胞兄弟的精神,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中一直尊崇的“孝悌”中的“悌”吗?

很难说绘本有多大的力量,可以立竿见影地实现我们对孩子的所有期望,但绘本中的图与文,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情感发育等等,确实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巴丹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一本本的经典绘本犹如丝丝春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每晚临睡前,就着温柔的灯光,孩子依偎在我的身边,大手与小手一起捧着绘本,妈妈声情并茂地读着,宝宝全神贯注地听着。时而大笑、时而沉思、时而问答,一丝愉悦会从心底升起,温暖我们的整个胸怀。

通过孩子的画与孩子交流


在成年人的眼里,孩子的画作也许是稚嫩的,甚至是幼稚的。但是,宝宝早期教育角度来看,宝宝的任何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与潜能特征,具有良好的教育借鉴意义。

幼儿教育专家认为,对于宝宝作品,不能用评价成人画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作品的价值,而应站在孩子的立场,用“童眼”去看、去欣赏、甚至去鼓励宝宝们任何“稚嫩”的表现。

孩子们用画来表现自我,可能只是一些简单的“符号”,但我们可以通过和他们谈论作品,让他们觉得你懂他们的“语言”,这样不仅会使孩子更信任你、喜欢你,同时可以通过他们的表达了解他们的想法;另一方面在谈画作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内省自己的作品,有助于提高绘画的技能,亦能在正确、有效的回答中,让孩子了解画中的造型特色和别人对他的画的评价。这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绘画的兴趣,还可以学习如何与别人谈自己的画。

以现实教育为例,某幼儿园中班宝宝在反复练习了点、线、圆后,老师们开始鼓励小宝宝们进行有意识的创作。在一次创作中,该班圆圆宝宝的一张人物画引起了老师的兴趣,她在画纸的一边画了一个大头人,在另一边画了一个小不点,老师在旁猜想一定是妈妈和她吧,刚想表扬她画的好,突然她在小娃娃的嘴边画了许多三角形和圆形,这可把老师搞糊涂了。于是老师便问她这是什么呀?她望着老师笑着说是妈妈和她在逛街呢,又指着那些图形说:“这是妈妈给我买的饼干!”老师恍然大悟。

老师从圆圆宝宝的画作和语言中圆圆在周末所做的事以及她的某个喜好,让老师今后能更好地教育有针对性地和孩子们交流。

丰富的现实生活给了孩子画画的无穷内容,孩子的画并不是为了临摹真实的世界,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觉。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画,快乐而纯真地表现自我抒发情感。由此发现他们的不同之处,学会用“童眼”欣赏孩子的画,肯定孩子细微的进步,增强孩子自信。

换种方式与孩子交流


换种方式与孩子交流

“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一位和孩子难以交流的母亲发出的无奈心声。“找不到好的沟通方法”已成为青春期孩子家长的最大苦恼。

了解是沟通的前提。母亲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模式、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最近由全国妇联儿童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等单位开展的“你对孩子了解多少”千名母亲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很多母亲对孩子比较了解,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和孩子交流的技巧方面,很多母亲还需要提升。

其实,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挑选最适合的方式。

“我很想和孩子交流,但孩子就是不想跟我谈,我也很难让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有时候谈不上几句孩子就嫌烦了,甚至谈着谈着就吵起来了。”这是很多家长的共同感受,家长们也为此衍生了很多苦恼。

其实,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想一下,改变一下交流的方式,问题也许就能迎刃而解。

1、书面交流: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

书面交流方式相对于面对面的口头交流,有着独特的优势。于家长,可以尽量斟酌语句,努力使自己的表达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于孩子,在嗅着温馨墨香、感受来自家长亲笔关爱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和父母进行心灵的对话。而且,这还有利于孩子反复阅读,仔细揣摩。

家庭可以设一本谈心本。有经验的班主任常用这种方式和孩子谈心。在家庭教育中,这种方式也是可取的,它简单易行,只要准备一本本子和孩子交换写写自己的心里感受就可以了。如果条件允许,你可以和孩子共用它来写日记。

父母平时可以给孩子留言或写信。有些不好口头表达的东西,你可以通过写留言或书信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你可以准备一块白板,随时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上面,孩子也可以通过它来向你传递信息。或者写一张纸条直接给孩子,也可以将写好的纸条放在孩子的书包里,夹在他的书中等等。写给孩子的书信,可以直接给孩子,也可以通过邮局寄给孩子,但两种方式的效果是不同的。

2、网络交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基于网络的交流方式和传统的书面交流方式相比,有多方面的优势。多媒化:采用这种方式除了可以使用文字表达外,音乐、图片、动画等各种有利手段都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虚拟化:这是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由于虚拟,你可以以孩子同龄人的身份去和孩子沟通,也可以以长辈的身份对孩子进行教导。由于距离产生的美,孩子更易听进这种“第三者”的话语,交流会变得更加容易。多角色:由于虚拟,你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变换角色,或年龄的,或性别的,或身份的等等。

BBS交流。如果你的孩子有上BBS的习惯,你可以到他常去的论坛注册一个用户名,然后和他进行沟通交流。这是我和孩子交流的重要方式,我每天把孩子的作文发到BBS上,然后用一个虚拟的用户名和他交流一些看法,几个月的实践证实,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流方式。

电子邮件。和写信相比,电子邮件有着更丰富生动的表现形式,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等都可以帮助你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你可以以真实的身份出现,也可以以虚拟的身份出现,这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来确定。

QQ交谈。如果你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是个十足的网虫、聊民,我建议你用这种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方式应是最佳选择,“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用孩子嗜好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也许更为容易,效果更好。

3、电话交流:避免面对面的尴尬

电话交流有面对面交流的优点,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面对面的尴尬。短信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你给他发一条温情的短信,他的内心就会撒满阳光,在和孩子交谈遇挫的时候,一条短信可能会打破言语的坚冰。

4、委托他人:借助第三方力量

当你在和孩子交谈无效的情况下,你可以邀请别人(比如亲戚、老师、同学等)和孩子交谈,间接地表达你的观点。这样做有时候会比自己直接说一些问题更有效果。

交流的方式很多,最重要的是,在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想到和孩子交流沟通,而不是大发雷霆,在冷静下来后,你会想到并采取合适的交流方式的。

与孩子交流,从何谈起


放学时,在幼儿园门口经常听到家长问孩子一些类似的问题:“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些什么?”“在幼儿园的表现怎么样?”“今天有没有得到小红花?”但是孩子往往不回答。于是家长就怪孩子“上了幼儿园变得不会说了”,“在幼儿园不好好学习,回家什么也不会说”等等。殊不知,当家长对孩子老是提相同的问题或是提一些孩子不感兴趣的问题时,是不能引起孩子交谈兴趣的,家长与孩子的谈话自然就难以进行下去了。那么,家长如何使孩子愿意与自己谈心呢?建议试试以下方法。 ◆从兴趣入手。家长从幼儿园接回孩子,不要急着问孩子“在幼儿园做了什么”或“学了什么”,可以与孩子谈谈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可以对孩子说:“告诉我,在幼儿园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事是什么?”还可以先与孩子玩一会儿或共同参与某项活动,在活动中与孩子分享快乐时光,等你与孩子交流的最好时机自然来到,孩子有了谈话的兴趣,他就会兴奋地说出一串串他高兴的事情来。 ◆玩交谈游戏。游戏始终是孩子的最爱。家长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互动式的谈话游戏。比如,孩子某种类型的发音不到位,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谈话中选择类似的字句让孩子倾听和回答;孩子好激动、有攻击性行为或者不与人交往,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对生活或故事里其他孩子的类似行为做出判断和纠正,并对孩子的正确反应做出积极的评价;当孩子在某个方面(如动手能力方面等)有明显欠缺表现出不自信时,家长更应当在多途径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内容后,和孩子一起回忆、探讨、尝试、制作……还可以和孩子玩“你问我答”的游戏,与孩子一问一答或者与孩子交换角色,让孩子充当老师,家长来做学生,由孩子模仿老师提出问题,家长回答问题。这种交互提问的方式和角色互换的方法既能够避免孩子的紧张被动,又能够促使孩子主动思考,是家长与孩子相互了解对方的好办法。 ◆注意交流方法。除了与孩子谈他感兴趣的事情,还要注意通过谈话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情况,有意识地促进孩子的语言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但从成人的角度对孩子进行探听式的自上而下的询问,是很容易引起孩子逆反心理的,因此与孩子谈话尤其要注意方法。比如在辅导孩子折纸、小制作、绘画时,不要简单地教会孩子怎样做,或者直接指责孩子,而应该让孩子说说可以怎样制作,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然后巧妙地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或你想要了解的情况。

◆做忠实听众。孩子向你敞开心扉的程度取决于成人倾听孩子谈话的态度。家长与孩子谈话时要全身心地投入,将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地位,对孩子的喜怒哀乐要表示理解,不要将成人的感受强加于孩子,也不要经常用提问和评价打断孩子的谈话,如果时间不足,可以和孩子约一个时间,下次再谈。要注意通过谈话了解孩子、孩子的朋友、孩子的集体以及孩子的情绪、心理状态和内心的期待等等,这些是成人通过迫切询问得不到结果,而对孩子成长又十分重要的东西。

与孩子交流应该多听少说


许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都是自己说让孩子听。其实,这样的交流,家长不会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多让孩子说,而自己则应多听少说。

多听少说,是与孩子沟通中重要的一环。就算孩子真犯了错误,父母也要静下心来,听孩子说出原因。

当孩子再现问题时,父母首先要了解真相。方法之一,就是积极聆听,以屿与认同的态度,站在孩子的立场,让他心情倾诉,不要打断孩子说话,加插自己的意见与批评,否则,对孩子而言,交流对孩子来说根本就是无用的。专心倾听是父母的主要责任,孩子心中的感受得以抒发后,他的烦恼自然会消失一大半。

大耳朵、小嘴巴是最受孩子欢迎的。当孩子有话要对你说的时候,尽管十分忙碌,也不要说:“你看不见我正忙着?等一下再说吧!”不然的话

,当你有空想倾听孩子说话时,孩子可能已经失去再说的兴趣了,因此,当孩子想向你说话时,你必须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诚恳而温柔地蹲下来,细心倾听孩子的诉说。

当孩子功课上有难题时,父母不要马上指出他的错处或教导他正确的方法,也不要不时插嘴追问孩子。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感受,不但可幸与孩子的感情,也可以让孩子明白,当遇到任何烦恼时,回到家里都会得到爹妈的体谅与支持,这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当然,孩子与更愿意在这种安全感中多与父母交谈和沟通,把自己的所感所想都倾诉给父母。

用孩子的思维与他们交流


一、别用成年人的想法揣度孩子

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报道,题目是《6岁男孩与4岁女孩模仿电视里亲热镜头男孩被打得皮开肉绽》。

夏天某日的晚上7点钟左右,6岁的男孩山山(化名)见妈妈不在家,就像往常一样骑着小童车来到小伙伴——4岁的小女孩兰兰(化名)家玩耍。当时,兰兰的父母都不在家,两个孩子就模仿起电视上男女亲热的镜头,关掉屋内的灯光,搂抱在一起。

就在这时,小女孩的母亲回到家中,听到有人说话,便打开电灯,见到自己的女儿与小男孩山山光着身体搂抱在一起,大吃一惊,赶紧将他们呵斥开。接着,周围邻居就听到了山山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山山的姨妈赶到现场,却被兰兰的妈妈拦在了屋外。晚上10时许,闻讯赶来的山山母亲见到自己的儿子时,差点没晕过去:只见孩子遍体鳞伤,屁股上留有血迹,耳朵也被拧得通红。

在110民警的干预下,次日3时左右,兰兰的父母才将山山交还给他的妈妈。但过了大约一个小时,兰兰的父亲又来到山山家,威胁说要将山山再次送到兰兰家,等天亮后一起到医院接受检查。

后来,医生诊断,山山全身软组织严重挫裂伤,肛门黏膜破裂,伤势十分严重。

兰兰的母亲之所以对山山下此狠手,是因为她认定山山的举动是流氓行为,破坏了女儿的贞洁。这恰恰反映了兰兰的母亲对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缺乏基本的了解。

作为6岁的孩子,山山根本不具备产生流氓行为的动机,也没有实施性侵犯的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许多言行只是一种外在的模仿。并不存在我们成人所担心的思想、道德问题。所以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成一种缺点,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应该用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

还有一次,我到湖北讲课。吃中午饭时,坐在我对面的女老师几次欲言又止,最后终于鼓起勇气提了问题。她小声说:

孙教授,你讲课的时候说过,孩子从小要与父母分床睡觉,独立睡觉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育都有好处。可我的孩子都9岁了,非要跟着我睡觉,手还非要放在某个位置。我跟他讲了很多次道理都不行。我先生有点儿不高兴了,就找儿子谈话:“儿子,你都9岁了,是男子汉了,男子汉应该自己睡觉。”我儿子眼睛突然一亮,指着爸爸说:“你更是男子汉,更应该自己睡觉了。”他爸爸一听急了,说:“你懂什么,这是我老婆!”儿子想了想说:“那我现在跟你老婆睡觉,将来你跟我老婆睡觉……”他爸一听急了,这不是乱伦吗?非要揍孩子。这可怎么办呢?

乍一听,家长们会觉得这个男孩思想道德有问题,其实不然。孩子说的这些话表明了儿童的一种推理方式,我把它叫做“顶针式”推理:你怎么说过来的,我怎么说过去。并没有严谨缜密的思维,更没有成熟的实践经验。所以,他们的见解会跟大人完全不同。不能随意判断,更不能冤枉孩子。

二、用孩子的方法解决孩子的问题

面对孩子,必须用孩子的思维与他们说理,用孩子的语言与他们交谈,否则,就可能毫无收效。

原国家总督学柳斌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柳先生到北京光明小学考察工作,临时决定听听四年级的课。

四年级这个班正在上语文课。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在讲俄罗斯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大意是:

一个猎人带着猎狗走在森林中,发现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从树上掉了下来。猎狗想吃掉小麻雀,却突然飞来一只老麻雀,一边发出凄厉的叫声,一边用身子掩护着小麻雀,并最终吓退了猎狗……

读完课文,女教师微笑着问同学:

“你们想想看,这只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什么精神呢?”

“表现了伟大的母爱!”

一些同学脱口答道。这是课文的标准答案,书上写的明明白白。

可是,另一个男生却突然反问:

“你怎么知道这只老麻雀是母的呢?”

大家一愣,旋即爆发出一片笑声,的确,谁能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呢?提问的男生接着说:

“课文中没有任何说明这是一只母麻雀,怎么就归到母爱了呢?为什么不可能是父爱呢?”

这时,大家不笑了,将目光集中在教师身上。这位年轻的女老师兴奋地点点头,说:

“这位同学独立思考,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我们应当把答案改为:这只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伟大的亲子之爱!”

全班一片热烈掌声。

这位小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让柳斌先生十分感慨,他在多种场合讲这个故事,希望教育工作者千万不要忽略孩子们的创新精神。给孩子们自由的天空!让他们能飞得更高,更远!

发现儿童就是发现儿童成长的规律,解放儿童就是打破对他们的束缚。

让孩子养成与父母交流的习惯


进入幼儿园可以算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孩子离开母亲的第一步。从那一刻起,孩子就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要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单靠早期家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刚刚走进社会的阶段,家长必须切实了解孩子方方面面的情况,针对性很强地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

孩子入园后,老师就将取代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在群体效应的作用下,老师的影响力很快就要超过家长。很多情况孩子们都懒得跟家长说,觉得没必要——其实很有必要。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养成与父母交流的习惯格外重要。

对此,家长要提前采取了措施,让孩子每天在回家的路上给自己讲幼儿园里的“新闻”,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练习表达能力,还有一个更深远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与家长交流的习惯,以便让她与父母长期保持密切的精神联系,当她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极其个性化的指导。

培养孩子的交流习惯,其实并不困难。家长可以利用做晚餐的短暂时间和孩子谈谈学校的情况。内容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孩子的学习情况,这种态度会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也把学习看作头等大事。另一部分是各种孩子认为值得一提的事儿,尤其是那种引起她情绪波动的事情,无论是让她高兴还是让她生气或让她觉得有趣的各种琐事和疑问。

只要大人肯认真听,其实孩子很乐意跟家长谈各种事情,错过了这个阶段,大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而和孩子保留着这种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习惯,对当妈妈的人来说,也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啊。

在孩子需要点拨的时候,家长还可以点拨她几句。这种平等交流的方式,会使孩子很乐意接受家长的指导,心甘情愿地尝试用家长的社会经验去解决问题。

像一些发生在孩子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如果没有家长的帮助,很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创伤,轻者造成是非观念的混乱,重者形成反社会倾向。如果在问题形成之后再来解决,将非常困难,为了避免走到这一步,家长为何不把功夫下在预防之上呢?

育儿观念:如何与孩子交流


育儿观念:如何与孩子交流

孩子们已经进入中班下学期了,也变得越来越懂事了。家长们对孩子的关心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今天有没有吃饭?”“有没有喝水”等问题。他们开始关心起孩子在园的学习情况。

今天离园的时候,金宇鑫的奶奶问我:“老师,今天有没有作业?”边上的张语涵奶奶也凑上来问:“老师,今天孩子学什么知识了?需要辅导吗?”祺祺妈妈也赶紧过来说:“每天回家我都问他学了什么,可他什么也说不出来。”面对家长的问题,我知道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随着幼儿的成长,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开发。而且家长们也会更好的配合老师的工作,有利于家园共同进行一致的教育。

家长们的心理是值得认可的,但同时也反映一个问题。幼儿时期的教育不同于小学,许多家长不知道如何与幼儿进行交流,所以也不能真正体会到孩子到底学了什么。与孩子交流沟通也是很重要的。有些家长问孩子学了什么、太笼统,孩子不会总结今天我学什么了。因为孩子每天都会接触很多新的知识和新鲜事物,他很难讲清学了什么。

许多父母觉得,跟孩子说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管自己采取怎样的表达方式,孩子总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其实当家长对孩子老是提相同的问题或是提一些孩子不感兴趣的问题时,是不能引起孩子交谈兴趣的,家长与孩子的谈话自然就难以进行下去了。那么,家长如何使孩子愿意与自己谈心呢?建议试试以下方法。

1、从兴趣入手。家长从幼儿园接回孩子,不要急着问孩子“在幼儿园做了什么”或“学了什么”,可以与孩子谈谈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可以对孩子说:“告诉我,在幼儿园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事是什么?”还可以先与孩子玩一会儿或共同参与某项活动,在活动中与孩子分享快乐时光,等你与孩子交流的最好时机自然来到,孩子有了谈话的兴趣,他就会兴奋地说出一串串他高兴的事情来。

2、玩交谈游戏。游戏始终是孩子的最爱。家长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互动式的谈话游戏。比如,可以和孩子玩“你问我答”的游戏,与孩子一问一答或者与孩子交换角色,让孩子充当老师,家长来做学生,由孩子模仿老师提出问题,家长回答问题。这种交互提问的方式和角色互换的方法既能够避免孩子的紧张被动,又能够促使孩子主动思考,是家长与孩子相互了解对方的好办法。

3、注意交流方法。除了与孩子谈他感兴趣的事情,还要注意通过谈话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情况,有意识地促进孩子的语言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但从成人的角度对孩子进行探听式的自上而下的询问,是很容易引起孩子逆反心理的,因此与孩子谈话尤其要注意方法。比如在辅导孩子折纸、小制作、绘画时,不要简单地教会孩子怎样做,或者直接指责孩子,而应该让孩子说说可以怎样制作,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然后巧妙地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或你想要了解的情况。

4、做忠实听众。孩子向你敞开心扉的程度取决于成人倾听孩子谈话的态度。家长与孩子谈话时要全身心地投入,将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地位,对孩子的喜怒哀乐要表示理解,不要将成人的感受强加于孩子,也不要经常用提问和评价打断孩子的谈话,如果时间不足,可以和孩子约一个时间,下次再谈。要注意通过谈话了解孩子、孩子的朋友、孩子的集体以及孩子的情绪、心理状态和内心的期待等等,这些是成人通过迫切询问得不到结果,而对孩子成长又十分重要的东西。

与孩子交流也是一门学问,我们老师和家长们都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

家园共育《在聆听中与孩子交流》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学会俯身与孩子交流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家长高高在上地在教育年幼孩子,可孩子则可怜巴巴地站在一边不敢出大气”。也许,年轻的父母们会说,这样的情形很正常呀,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是的,在小的时候,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
    2021-10-08 阅读全文
  • 倾听在亲子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 导读:‘倾听’两个字是最基本的不二法门,充份掌握后,对于亲子沟通并建立亲子和善的关系,绝对是驾轻就熟。除了倾听,亲子沟通上的‘同理心’也很重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事情,体察他的目前的心理状况,放下...
    2021-09-14 阅读全文
  •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分享与合作 背景: 孩子们很喜欢到音乐区角中去玩,在音乐区域中,有着孩子们喜欢的节奏卡、打击乐器,孩子们经常和同伴们在这里敲敲打打,说说唱唱,在好听的打击乐和唱歌的声音来表现表达,共同打击,也能很好地促进同伴间的...
    2021-04-2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用眼神与孩子交流 教育随笔:用眼神与孩子交流 在幼儿的日常教育活动中,经常能看到听到教师呵斥幼儿的情形,时间久了,往往老师喊破了嗓子,幼儿却无动于衷,依然我行我素,收效不大。能不能换一种和幼儿交流的方式呢? 有一次在上...
    2021-05-28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在阅读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育儿心得:在阅读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威尔逊曾说:“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阅读是生活的基石,通过阅读从书中汲取知识和力量,而这点对孩子尤其重要。 有人说过:“一...
    2020-09-29 阅读全文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家长高高在上地在教育年幼孩子,可孩子则可怜巴巴地站在一边不敢出大气”。也许,年轻的父母们会说,这样的情形很正常呀,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是的,在小的时候,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

2021-10-08 阅读全文

导读:‘倾听’两个字是最基本的不二法门,充份掌握后,对于亲子沟通并建立亲子和善的关系,绝对是驾轻就熟。除了倾听,亲子沟通上的‘同理心’也很重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事情,体察他的目前的心理状况,放下...

2021-09-14 阅读全文

背景: 孩子们很喜欢到音乐区角中去玩,在音乐区域中,有着孩子们喜欢的节奏卡、打击乐器,孩子们经常和同伴们在这里敲敲打打,说说唱唱,在好听的打击乐和唱歌的声音来表现表达,共同打击,也能很好地促进同伴间的...

2021-04-21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用眼神与孩子交流 在幼儿的日常教育活动中,经常能看到听到教师呵斥幼儿的情形,时间久了,往往老师喊破了嗓子,幼儿却无动于衷,依然我行我素,收效不大。能不能换一种和幼儿交流的方式呢? 有一次在上...

2021-05-28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在阅读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威尔逊曾说:“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阅读是生活的基石,通过阅读从书中汲取知识和力量,而这点对孩子尤其重要。 有人说过:“一...

2020-09-2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