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用眼神与孩子交流

发布时间:2021-05-28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随笔:用眼神与孩子交流

在幼儿的日常教育活动中,经常能看到听到教师呵斥幼儿的情形,时间久了,往往老师喊破了嗓子,幼儿却无动于衷,依然我行我素,收效不大。能不能换一种和幼儿交流的方式呢?

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妍妍小朋友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起了悄悄话,我刚想叫她的名字来提醒她,话到嘴边我又刹住了,转而用眼睛静静地看着他,开始她还没有感觉到,仍然在那与小朋友继续讲话。不一会儿他悄悄抬头和我的眼光相遇了,马上他就感觉到了,老师眼中批评的目光正注视着她,妍妍赶快做好了,开始认真听讲。

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我尝试用各种不同的眼神和幼儿交流。当孩子们表现的积极时,我用微笑的面容、赞赏的眼神去和孩子交流;当孩子们表达不清、不准确,或者是错误时,我用启迪、期待的目光去关注他们;当调皮的孩子正要打人时,我用目光怒视他,孩子会立刻放下手,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当孩子们乱喊乱叫的时候,我用眼睛轻轻地注视他们,孩子们会渐渐地安静下来……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也是无声的语言。善用眼神与孩子门交流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会让你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与孩子“交心”


孩子们喜爱的幼儿节目、动画片,我们有时会不屑一顾;孩子们想再仔细看看、动手摸摸的演示材料,我们却常常把它们深藏柜中;孩子们提出的许许多多问题,我们往往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带过。如果长此以往,不善于与孩子“交心”,来自童心世界的思想火苗就有可能被我们掐灭。

与孩子“交心”,前提是我们也要有一颗童心,不以成人的目光看待孩子,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倾听、呵护童心。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我都试着以一颗童心去看待孩子,去和他们交流,分享他们的发现、快乐,也努力帮助他们化解恐惧、不安……通过一次次地与孩子“交心”,我发现,孩子们很愿意向我表露他们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频频向我展露纯真的笑容。

童心是与幼儿沟通的桥梁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觉得不但要有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童心。

每个孩子都爱看动画片,最近孩子们议论最多的是《喜羊羊和灰太狼》,一议论起来,一个个可来劲了,有时因为一个细节把小脸都争红了,我也爱看动画片,象《猫和老鼠》,《金刚葫芦娃》等,我都看了不止一遍,动画片我每天不误。

一天耿笑颜、唐睿轩等一些小朋友正在议论“喜羊羊和灰太狼”,我走进去和他们一起议论起来,开始他们一愣,一个个惊慌失措的看着我,随后便兴奋地同我一起讨论起来。看着他们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我可高兴了,因为此时我知道,我和孩子们已经没有了距离。一次范晨阳的妈妈对我说:“我们唐睿轩回家很高兴地说‘我们老师也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我很喜欢我们老师’。”

是的,我明白我与孩子之间没有距离,是因为我有一颗童心,童心是与幼儿沟通的最好桥梁。从那以后,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更近了,心贴的更紧了,让我们所有的幼儿教师都架起与孩子之间的那座童心桥吧!

先做“朋友”再做老师

在幼儿园里,我就是孩子的好朋友,我通常是蹲下身子并以真诚的态度和孩子说话的。在与孩子对话时,我常以“我”自称,并尽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

一次,我要求孩子自带玩具来幼儿园玩。吴禹贤对我说:“老师,上次天天拿了我的小西瓜玩,可是他还没还给我,他把我的玩具拿走了。”话刚说完,天天马上就接口说:“我没拿,我已经还给你了。”两个孩子一个说没还,一个说已经还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我了解到,是天天喜欢苏苏的玩具而不肯还给吴禹贤,并否认是自己拿的。我想,我应该找天天好好谈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我找来天天对他说:“天天,我跟你说一件我小时候的事情,小时候我很喜欢一个玩具,可是我自己没有,所以我偷偷拿了同伴的玩具不还给她了。现在我长大了,我觉得自己那时候做错事情了。我们应该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做错事后要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那样的话,大人仍然会很喜欢我们的。”

我以自己小时候曾犯过的错误为类比,与天天“交心”,让他充分感受到了我的真诚,结果,天天马上向吴禹贤道了歉并把玩具还给了苏苏。我觉得如果教师肯放下姿态、蹲下身子与孩子“交心”,信任和关爱孩子,那么我们就掌握了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

不要“我以为’,要用心听孩子

有好多次。我以“我以为是那样的”去揣度孩子,结果误解了孩子;有好多次,我用“我以为是那样的”去代替孩子的真实想法或去评价孩子,结果我发现我远离了孩子的真实内心世界。因此,我试着摈弃“我以为”,而以“心”去倾听孩子,结果我逐渐走进孩子多姿多彩的童心世界。

一次绘画活动,孩子们按要求在画夏天里的趣事。有的孩子画的是小朋友在游泳的情景,有的孩子画的是吃冰棍的情景,还有的孩子画的是观察小蝌蚪的情景……我看见浩浩在画纸的右上角画了一个紫色的太阳,我以为是浩浩认错颜色了,顺手拿起一支红色的蜡笔递给他,但浩浩没有用。我凑近他耳朵旁轻声问他:“浩浩,你画了什么颜色的太阳啊?”“紫色。”“为什么要画紫色的太阳呢?”“因为昨天我戴着妈妈的太阳眼镜,看到的太阳不是红色的了,有点紫色,很有趣的,张老师你也去试一试。”

原来如此。世界本来就是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只是一时失却了童心的我们无法感受到。就让我们耐心倾听吧,世界会回复本来美好的面貌。

抓住与孩子“交心”的机会孩子渴望与老师亲近,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喜爱,无论表现出何种言行,孩子都是为了能与教师进行真诚的交流,教师应该给予回应,以充分与之“交心”。

当孩子遇到困惑时,需要我们和他们“交心“,当孩子间发生矛盾时,需要我们和他们“交心”……平时我会努力抓住机会和孩子“交心”。如,每天给女孩子梳头的时候,我会和她们聊天,也会邀请男孩子在边上和我们一起聊天。我还经常利用孩子午睡前、带孩子出去散步时和孩子“交心”,以拉近我与孩子间的距离,也让自己能更多更真实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人们也常说“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孩子感到教师是可亲可敬的,教师的话就很容易被接受,师幼间就容易擦出理解、信任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心灵需要极大的关注和爱护。”陶行知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童心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我们走进去,教育的真谛就会展现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

教育随笔:学着和孩子交流


教育随笔:学着和孩子交流

由于今年我是第一年教托班,对于2~3岁的孩子的语言特点与规律理解的还不够熟悉,所以在一日活动中我常常注意留心听孩子们之间的说话,观察孩子们的心理表现,学习孩子们的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尽量适合2~3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口语表述,这样教学起来,孩子们会倍感亲切,理解的水平也会有进一步的提高,教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在倾听中,对于2~3岁孩子们语言中,我发现他们的语言具有“不完整性,缺乏条理性,重复罗嗦性,喜欢模仿性”等特点,掌握了孩子们的语言规律,对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拓宽,就有办法了。在实际工作中,我根据孩子的语言特点与规律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注意从孩子们现有的语言水平出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比较简单的规范语言来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孩子们有一种“跳一跳就够得着”的感觉。

在谈话活动中,我请孩子讲述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大多数的孩子对于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都比较感兴趣,所以愿意说的孩子也比较多,但是在讲述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孩子明明在下面讨论时都能够讲出自己平时真正喜欢吃的东西,可是在集体孩子面前讲时却喜欢跟着前面的孩子来讲,完全忘记了自己真正喜欢吃的东西,这就是2~3岁孩子们最大的语言与思维的特点,针对孩子的这个特点,我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了引导,当一个孩子们说出自己喜欢吃糖时,我马上询问:“还有谁也喜欢吃糖?”并让那些也喜欢吃糖的孩子们也来说一说,在说完的基础上接着问:“谁不喜欢吃糖?”在有孩子举手的情况下,我马上问:“那你喜欢吃什么?”既避免了孩子们重复回答,又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把自己的喜好告诉大家,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可能对于大年龄的孩子来说只要教师说“谁能够说的不一样”就可以了,可是正是由于我了解并结合了孩子的语言规律与特点,才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让孩子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语言,从而达到训练他们思维的作用。

孩子说话有时罗嗦,他们说话经常出现上句话与下句话之间夹带“嗯嗯、啊啊”等,有时还出现反复,如“我那天我没有来”。“她上面来的!”等每当出现这些语病时,我就把这样的话重复说给他们听,让他们自己发现毛病所在,自觉更正。

只要有意识地留心孩子们的说话,就可以随时发现需要指正的地方。但只这样做还不够,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自己说话尽量做到完整、正确、通俗、易懂、形象、有趣,尽量做到适合孩子的口味,这样持之以恒,儿童的语言慢慢地就会干净利落起来了,思维能力也能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孩子们的语言与思维才能够尽情地,大胆地发挥,而这是一种无形的发展由于的语言与思维的力量。

教育随笔:孩子眼中的“得意”神情


我们都知道,多喝水有益身体健康,而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每天应该饮用800到1000毫升的水,事情就发生在一次课间十分钟喝水的时候。

那一天,我们结束了第一个教学活动,随着我的一声“课间十分钟开始啦”,孩子们纷纷去小便、喝水、进入游戏区。由于当初刚刚开始实行课间十分钟游戏时,很多孩子都光顾着去玩,总是忘记小便喝水,常常第二节活动开始后,想到要去喝水等,于是,当楠楠走过来喝水时,我便顺口说了一句:“连楠楠都来喝水了,其他小朋友可要抓紧时间了。”

听到话后,楠楠兴奋地跑到我面前,大声地说:“对呀,老师,连我都来喝水了,其他小朋友怎么还不来呀?他们也太慢了吧!”我一愣,看着天真无邪的楠楠小眼睛里闪过一丝“得意”的眼神,我的心情却不一样了。在班里的小朋友中,楠楠动作慢,很多事情需要老师多次提醒。因此在我的潜意识里,认为只要楠楠能做到的事,其他小朋友也能做到。也正是我的这种想法,使得楠楠内心深处已经客观地承认了自己就应该是动作慢、反应迟缓的孩子。孩子的这种习惯正是由于老师不经意的话语所造成的。想起楠楠那“得意”的眼神,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老师在教育孩子的工作中经常会找一些“标杆”来“激励”其他孩子。例如在学歌曲时,我们会说“连XX都唱得这么好了,其他的小朋友肯定会唱得更好”也许老师简单的一句话,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超过了被老师当成了“底线”的孩子。殊不知,在等待老师表扬的时候,那些被当做“标杆”的小朋友的自尊心却被老师不经意地碰触了。因此我们应该要学会去自尊、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教育随笔:不要忽略孩子的眼神


午饭过后,孩子们各自选择喜欢的区域开始了愉快的活动。唯独玉玉小朋友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当我看她时,她的小眼睛直直的看着我好像有话要说,因为当时有其他班的老师在我们班观摩餐后卫生,我就顺口说了一声:“怎么了你,到娃娃家去玩吧”,就去忙别的了。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非常后悔。

12点孩子们准时入厕后由主班老师带着进寝室午睡。我发现每隔两步距离就有一个湿湿的脚印,直觉告诉我肯定有孩子的鞋湿了,排除玩水弄湿鞋子的可能那就是有人尿裤子了。经过逐一排查,结果是平时不爱说话的玉玉。我恍然大悟,之前她一直在看我就是想去尿尿,或者是裤子鞋子已经湿了不知怎么办。当时是我太粗心了没有想到这些。这时候大部分孩子已上床,为了保护玉玉的自尊心,我先让其他小朋友都闭上眼睛睡觉,劝她脱下湿裤子帮她擦干后进被窝睡觉,随后打电话让她妈妈来送鞋和裤子。处理完这些,我陷入了反思和自责中。

是孩子的眼神我没读懂,如果当时我明白什么意思或者耐心的去问一下的话,事情就不会这样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得细心再细心,平时要多注意孩子的眼神,了解每个孩子情感的细微变化,才会做的更好。孩子请原谅我没有读懂你,我以后会努力的!

教育笔记:《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教育笔记:《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我班的xx已经有一星期没来幼儿园上学了。平时她来的时候,总是在我身边转来转去的,找着机会就跟我说她在家里的事情,也很愿意帮我做事情。这么多天没有来,还真有点想她,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今天早晨我在门口晨检,远远的就看见走廊的尽头有一个小小的身影边跑边跳的向我靠近,我心里真高兴。可是因为忙于晨检,就没来得及先跟她打招呼。xx在离我较近的地方,看了看我,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两只手放在肚子前揉来揉去,扭扭捏捏的。我刹那间注意到她的表情,立刻意识到是我冷淡了孩子。于是,我立即走到她身边蹲下来抱着她热情地说:“呀,xx来了,你这几天都去哪里了呀,老师好想你呀!”并轻轻地在她脸上抚摸了一下。她脸上不开心的表情一下子风消云散,高兴的和我说:“我和妈妈一起去好远的地方照顾小妹妹了,那个小妹妹就这么一点点大……”她一边说一边和我比划小宝宝的大小。看着她充满活力的样子,我也开心的笑了。

孩子是敏感的,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就连一声问候,也会使她们感到老师是喜欢她的。由此我想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更加细心一些,不能忽视孩子的情感,要珍惜爱护她们天真的心灵。

教育随笔:目光交流打动孩子的心


萱萱是个早产儿,刚入园时家长很担心她适应不了幼儿园的新生活,每一次和孩子离别时,都再三交代老师要多多帮助萱萱,那难舍难分不放心的模样,让我们感受到了家长对孩子的爱,也感到自己肩上有着沉甸甸的责任。

萱萱很怕小朋友靠近自己,一旦觉得有人靠近,她都会立刻停下手中的事情望向我,大大的眼睛好像在说:“老师,有人要侵犯我,你快来帮帮我。”绘画活动时,萱萱的小手怎么也不听使唤,画一条线都很困难,我只好握着她的小手一点点帮助她;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开心地游戏,萱萱却只跟在我身后,眼睛里无时不透露出担心与害怕,我只好充当她临时的玩伴。慢慢地,只要萱萱遇到困难或麻烦时,她总是习惯看向我,期待我去帮助她。

虽然获得孩子的信任是好事,但是过多的依赖却不利于萱萱的成长。如何让萱萱学会独立自主、合作乐群?我不禁想到,萱萱已经习惯了用目光向我求助,我何不利用目光来回应,以此促进萱萱的成长和进步呢。

温和的目光给孩子安全感

安全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婴幼儿的安全感主要通过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充分的亲情陪伴而建立起来。但有些孩子由于家人的过度保护和溺爱,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体验和实践的机会,慢慢地养成了遇到困难就胆怯退缩、缺乏自主能动性等习惯。

萱萱在家里不仅受到爷爷奶奶的宠爱,爸爸妈妈也对她呵护至极,因此萱萱刚入园时经常哭闹,情绪很不稳定。为了安慰她,我常常牵着她的小手,帮她擦去眼泪。萱萱虽然不能立刻停止哭闹,不过也会乖乖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为了使萱萱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决定尽量让萱萱学习其他小朋友那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刚开始时,萱萱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积极主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落在最后,说话声音也非常小。例如大家排队准备到户外去活动,萱萱的行动明显有些缓慢,还像往常一样等待我牵着她的手,但我只是微笑地看着她,并耐心说服她站到队伍里去;有小朋友邀请萱萱一起做游戏,她惊恐地望向我,我也微笑地看着她,用温和的目光鼓励她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无论萱萱做出什么决定,我都不再干涉,而是选择用目光给她鼓励。慢慢地,萱萱活动的空间在不断扩大,交际圈也发生了变化,甚至有了自己喜欢的玩伴。

鼓励的目光给孩子勇敢的力量

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有的孩子调皮好动,常常会制造出一些小麻烦来,所以老师不得不用严厉的目光提醒;有的孩子自律性很强,老师只要用目光微微扫视,就心领神会。萱萱与两者都不同。

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喜欢玩闯关游戏,大家一个一个排着队轮流挑战游戏难度。每当快轮到萱萱时,她都会从队伍里走出来站到最后,渐渐地,孩子们都知道萱萱胆小不敢玩闯关游戏,甚至有些调皮的孩子还专门到萱萱前面插队。

我不希望萱萱和往常一样要我陪着才能玩游戏,所以当看到快要轮到她闯关时,我朝着她做了一个加油的动作,目光也牢牢地定格在她的身上。也许是因为我的注视,萱萱没像以往那样再换到队伍的最后,尽管她在游戏中不时地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我依然未将手伸出去。万事开头难,萱萱小心翼翼地通过了前面的障碍物,也慢慢地、第一次独立地通过了所有的游戏障碍,当她再回到队伍中排队时,眼神里明显多了一些自信。

从此后,幼儿园的每一项游戏活动,无论萱萱的完成情况是怎样的,只要她能参与,我都会给她一份鼓励的目光,不需要太多的言语鼓励,萱萱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在一次次体验到参与游戏的快乐之后,萱萱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

信任的目光让孩子学会自立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是在体验中认识和理解事物的,给孩子们锻炼的机会,他们才能学会生活的技能。

萱萱很多时候都是被大家帮助的对象,午睡起来后,她常常会把鞋子穿反,同伴会帮她纠正过来;进餐时小朋友会把萱萱的饭菜移到她的面前;在一日生活中,需要孩子们协助老师完成的事情,一般老师也都不会找萱萱来帮忙。

刚开始萱萱很愿意接受大家的帮助,还会对大家表示感谢,可是当萱萱学会主动参与游戏后,改变也开始了。她开始拒绝大家的帮助,宁愿自己穿错鞋子,也不让同伴帮助她重新穿。吃饭时,萱萱也会告诉旁边的小朋友:“你们别动我的饭菜。”简单的几个字,让我既意外又期待。看着萱萱小心翼翼地把盘子端到自己的位置上,孩子们为萱萱伸出了大拇指,萱萱的脸上也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萱萱并不是每一次都能顺利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她遇到困难还是习惯性地看向我。随着我一个肯定的点头或一个温暖的微笑,萱萱渐渐能做好自己的事情了,不仅学会了叠衣服、穿鞋子,还学会整理自己的活动材料,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慢慢都提高了。大家眼中的那个什么都干不好的萱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自信、活泼、友善的萱萱。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心灵的语言。尤其是幼儿阶段,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与表达能力的欠缺,目光往往是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这种非言语交流形式,发现幼儿目光中隐含的心理活动,同时把温暖、关心、鼓励等积极的情感通过目光传递给孩子,用无声的言语,打动孩子的心灵,用智慧与爱,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幼教随笔:多与孩子交谈


这不仅能增进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增进师生感情,并能是孩子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对于那些胆小、性格内项的孩子来说,更适合于这种个别交谈。

一天下午,小朋友们在活动室玩活动区活动,当时我正在辅导美工区的幼儿做手工。只听见插塑区的小朋友在大声说话,我本想制止他们,可又想听听他们说些什么,于是我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一会儿说搭什么,怎么搭,一会儿谈他们喜欢的动画片,一会儿又聊起了爸爸、妈妈和家里的事。在交谈中,他们语言流畅,词汇丰富。我非常惊讶,因为在集体活动中我从未发现他们有如此好的“口才”。以后,经过几次倾听和私下交谈,我发现他们有如此好的“口才”的时候,是在随意与同伴、与老师交谈他们所熟悉的人和事的时候。因为熟悉,他们就有话可说,因为有话可说,他们便说得自然、轻松。

由此,我想到,靠语言课来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进行聊天式的交谈,谈他们熟悉的人,谈他们喜欢的事。这不仅能增进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增进师生感情,并能是孩子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对于那些胆小、性格内项的孩子来说,更适合于这种个别交谈。

具有教育魅力眼神的交流


小班幼儿的自控能力差,上课时教师经常要提醒幼儿小脚并并拢、小手放放好、小眼睛看老师。这句话要重复很多次,那教师应该怎样使幼儿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与情绪,学会按集体规则或他人要求行动?“我的眼睛里有你们,你们的眼睛里也有我”这是我常对孩子们说的话,于是每个孩子的眼睛都齐刷刷的看着我,我的眼里便容纳了全部孩子的表情、动作。孩子们相互讨论,老师的眼睛会说话。是呀!活泼好动的慧慧,上课转来转去,老师用善意批评的眼神注视着她,通过眼神的提示,她马上坐神气了。胆怯怕羞的家鸣上课举起了小手,老师温柔注视着他,他眼中掠过一道光芒,眼神如柔美的月光一样欢乐。能干、聪明的欢欢更是厉害,当我在收拾东西的时候,用一个沉着冷静的眼神注视着她时,她马上就行动起来,拿了一块抹布走到了我跟前,然后用一个肯定的眼神表扬了她。还有调皮捣蛋的昊昊,常常会给老师惹点小麻烦。下课后,总是喜欢跑到卫生间,把洗手池的水龙头全部打开,积满了一水池水后,又倒入洗衣粉,整个水池骤然间泡沫四溢,一看无法收拾,赶紧洗好手回到位置上。孩子来告诉我后,我环顾四周,然后注视全班孩子的眼睛,我说,“你们的眼睛会告诉我是谁干的,我看你们的眼睛就知道了。”所有孩子都瞪大着眼睛看着我,以表示自己的清白,惟独昊昊双手遮眼,时不时从指缝中偷偷张望老师,自以为是:我把眼睛挡起来,老师就找不到我啦!天真的孩子。只有和孩子交流了的老师的眼神,才具教育魅力,孩子进步了,一个鼓励的眼神,孩子受惊了,一个安慰的眼神,孩子勇敢了,一个肯定的眼神,孩子细心了,一个微笑的眼神,孩子淘气了,一个善意批评的眼神,孩子喧哗了,一个沉着冷静的眼神……注视孩子的眼睛,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正在被重视、被关注,很多时候,眼神的作用就在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与孩子“交心” 孩子们喜爱的幼儿节目、动画片,我们有时会不屑一顾;孩子们想再仔细看看、动手摸摸的演示材料,我们却常常把它们深藏柜中;孩子们提出的许许多多问题,我们往往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带过。如果长此以往,不善于与孩子“...
    2021-05-1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学着和孩子交流 教育随笔:学着和孩子交流 由于今年我是第一年教托班,对于2~3岁的孩子的语言特点与规律理解的还不够熟悉,所以在一日活动中我常常注意留心听孩子们之间的说话,观察孩子们的心理表现,学习孩子们的语言,使自己...
    2021-06-22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孩子眼中的“得意”神情 我们都知道,多喝水有益身体健康,而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每天应该饮用800到1000毫升的水,事情就发生在一次课间十分钟喝水的时候。 那一天,我们结束了第一个教学活动,随着我的一声“课间十分钟开始啦”,...
    2021-04-2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不要忽略孩子的眼神 午饭过后,孩子们各自选择喜欢的区域开始了愉快的活动。唯独玉玉小朋友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当我看她时,她的小眼睛直直的看着我好像有话要说,因为当时有其他班的老师在我们班观摩餐后卫生,我就顺口说了一声:...
    2021-05-24 阅读全文
  • 教育笔记:《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教育笔记:《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我班的xx已经有一星期没来幼儿园上学了。平时她来的时候,总是在我身边转来转去的,找着机会就跟我说她在家里的事情,也很愿意帮我做事情。这么多天没有来,还真有点想她,总觉得...
    2021-05-21 阅读全文

孩子们喜爱的幼儿节目、动画片,我们有时会不屑一顾;孩子们想再仔细看看、动手摸摸的演示材料,我们却常常把它们深藏柜中;孩子们提出的许许多多问题,我们往往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带过。如果长此以往,不善于与孩子“...

2021-05-18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学着和孩子交流 由于今年我是第一年教托班,对于2~3岁的孩子的语言特点与规律理解的还不够熟悉,所以在一日活动中我常常注意留心听孩子们之间的说话,观察孩子们的心理表现,学习孩子们的语言,使自己...

2021-06-22 阅读全文

我们都知道,多喝水有益身体健康,而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每天应该饮用800到1000毫升的水,事情就发生在一次课间十分钟喝水的时候。 那一天,我们结束了第一个教学活动,随着我的一声“课间十分钟开始啦”,...

2021-04-27 阅读全文

午饭过后,孩子们各自选择喜欢的区域开始了愉快的活动。唯独玉玉小朋友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当我看她时,她的小眼睛直直的看着我好像有话要说,因为当时有其他班的老师在我们班观摩餐后卫生,我就顺口说了一声:...

2021-05-24 阅读全文

教育笔记:《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我班的xx已经有一星期没来幼儿园上学了。平时她来的时候,总是在我身边转来转去的,找着机会就跟我说她在家里的事情,也很愿意帮我做事情。这么多天没有来,还真有点想她,总觉得...

2021-05-2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