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多了解宝宝的心理需求

发布时间:2021-10-02

宝宝幼儿园的游戏。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中,常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师资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了解宝宝的心理需求,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导读: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适时给以引导和帮助,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0到3岁的宝宝除了在生理上满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规律,环境清洁卫生以外,还要满足心理上的需求。那么,这些年幼的宝宝在想些什么?他们有哪些心理上的需求呢?

清晨醒来睁开眼,想看到父母的笑脸

宝宝需求每天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早上醒来后不必马上被大人催着赶着要他起床;让他睁眼看到的是他熟悉的、喜欢的亲人的笑脸相迎:“宝宝早,宝宝睡好了吗?太阳公公请宝宝起来啦!”几分钟后,等宝宝完全苏醒,心情愉快了,再为他起床穿衣,洗手洗脸。

2岁以后的宝宝可以和父母同桌进早餐,早晨这段时间虽然短暂,但宝宝却能在与父母短暂的相处中感受到亲切和欢快。

当爸爸妈妈离家去上班,要拥抱或亲吻宝宝的脸,和他皮肤接触,以满足他的情感需求;说上几句鼓励他的话,微笑着和宝宝说再见。清晨的这一段时间,父母的笑脸和关心会给宝宝的一天带来新的气息和良好的情绪。

可是,不少上班族的父母,往往忽视宝宝的心理需求,只顾自己赶时间,遇到自己起床晚了,上班时间快到了,更是心急,情绪不好,动作和语言难免粗鲁甚至暴躁。

这样的情景十分常见:爸爸妈妈慌慌张张地做事,嘴里急急忙忙地催促孩子,“快!快点起床。”“怎么这么慢?快点吃饭呀!”要不就抱怨孩子,“你天天拖拖拉拉的,害得我上班总是迟到”。

这样慌张糟糕的开始,使孩子一清晨感受到的不是亲切,而是烦躁;看到的不是的笑脸,而是紧张厌烦的表情。孩子接受了不良的刺激后,情绪消极,心理不安,这会影响他一天的正常生活。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关注婴儿的心理需求


导读:婴儿期的心理卫生,对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能否得到充足的母爱,决定婴儿日后会否形成自信、开朗、活泼的性格。

婴儿是指一周岁内的小儿。很多人都认为,婴儿是最好照顾的,尤其是前六个月只要让他吃好睡好就行了。然而研究发现,婴儿不只有生理需求,还有心理需求,他们会要求和父母作心灵上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当他们哭叫的时候希望有人回答,笑的时候希望有人对着他们笑,他们希望母亲和家人给予爱抚、触摸和搂抱。

美国心理学家施皮茨经过调查发现,如果育婴室不用保育员,仅采用机械化喂奶,使婴儿不与人接触,结果婴儿的生理与心理的发育都受到影响。后来增加了保育员,规定了每天抱起婴儿的时间和次数,从而使婴儿解决了皮肤饥饿的困扰,睡眠、吃奶都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患病率大大下降。因此,母亲和家人不要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应给予婴儿必要的爱抚、触摸和搂抱。

在现今,有些条件很好的家庭,在孩子未满月就找来小保姆照料孩子,而母亲则什么都不管,连晚间睡觉也是让孩子跟着小保姆,认为自已有钱就可以免受抚育之累,但是,专家告诉你,什么都可以找人待劳,惟独母爱是用钱买不到的。婴儿期的心理卫生,对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能否得到充足的母爱,决定婴儿日后会否形成自信、开朗、活泼的性格。

还有的父母对哭闹的婴儿不肯给予抚慰,怕将孩子惯坏了,总是羡慕那些不哭不闹的孩子,有些年轻母亲受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孩子要养成按时吃奶的习惯,不到时间不管孩子怎样哭闹,也坚持不给孩子喂奶。但医生认为,啼哭本是婴儿的天性,是婴儿的语言,不哭不闹的沉默婴儿多是母子间缺乏爱抚的产物。父母对孩子的哭闹熟视无睹、冷淡、拒绝,会造成婴儿心理闭锁。

因此,为了满足婴儿的心理需求,母亲应做到:

1、及时哺乳,哺乳时要将婴儿抱起,并且要一边哺乳一边同婴儿温柔地说话,使婴儿将饱腹感、被抱感、抚慰感同妈妈结合在一起。

2、一岁半以前的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安全感,因此母亲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孩子对依恋的需要,至少在婴儿出生3个月内,婴儿一啼哭,母亲或保育员就应该马上搂抱他,给他温暖和安全感。这时大可不必担心会不会因为过分的溺爱而把孩子惯坏了。

3、按照婴儿的月龄,准备色彩鲜艳的玩具、图画,促进其感观的发展。此外,动听的乐曲、歌曲,成人委婉生动的话语,均对婴儿心理发育有良好的影响。

总之,满足婴儿的心理需求,培养婴儿健康的心理,需要父母的精心呵护,需要一定的规律和秩序,只要父母能坚持,孩子一定会以良好的状态作为回报。

三岁前的小宝宝也有心理需求


导读:0到3岁的宝宝除了在生理上满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规律,环境清洁卫生以外,还要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婴儿来到了人间,从落地的最初一刻就开始接受人类社会的教育,慢慢的,他将从一个“生物人”逐渐变为“社会人”,他会产生作为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活动。

0到3岁的宝宝除了在生理上满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规律,环境清洁卫生以外,还要满足心理上的需求。那么,这些年幼的宝宝在想些什么?他们有哪些心理上的需求呢?

清晨醒来睁开眼,想看到父母的笑脸

宝宝需求每天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早上醒来后不必马上被大人催着赶着要他起床;让他睁眼看到的是他熟悉的、喜欢的亲人的笑脸相迎:“宝宝早,宝宝睡好了吗?太阳公公请宝宝起来啦!”几分钟后,等宝宝完全苏醒,心情愉快了,再为他起床穿衣,洗手洗脸。

2岁以后的宝宝可以和父母同桌进早餐,早晨这段时间虽然短暂,但宝宝却能在与父母短暂的相处中感受到亲切和欢快。

当爸爸妈妈离家去上班,要拥抱或亲吻宝宝的脸,和他皮肤接触,以满足他的情感需求;说上几句鼓励他的话,微笑着和宝宝说再见。清晨的这一段时间,父母的笑脸和关心会给宝宝的一天带来新的气息和良好的情绪。

可是,不少上班族的父母,往往忽视宝宝的心理需求,只顾自己赶时间,遇到自己起床晚了,上班时间快到了,更是心急,情绪不好,动作和语言难免粗鲁甚至暴躁。

这样的情景十分常见:爸爸妈妈慌慌张张地做事,嘴里急急忙忙地催促孩子,“快!快点起床。”“怎么这么慢?快点吃饭呀!”要不就抱怨孩子,“你天天拖拖拉拉的,害得我上班总是迟到”。

这样慌张糟糕的开始,使孩子一清晨感受到的不是亲切,而是烦躁;看到的不是的笑脸,而是紧张厌烦的表情。孩子接受了不良的刺激后,情绪消极,心理不安,这会影响他一天的正常生活。

想和父母说话玩耍

3岁前的宝宝特别依恋父母,常想和父母亲近,说说玩玩。因此,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应该花一点时间听听宝宝的述说、提问,并为宝宝念儿歌,讲故事,唱唱歌或和他游戏。所花的时间并不多,爸爸妈妈自己也可轻松一下,调剂在外工作一天的紧张情绪,又能给宝宝带来快乐和安慰。宝宝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反而会很高兴地独自去玩或帮忙父母做一些小事情。

有的爸爸妈妈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务,晚上还要读夜校,有的要看电视或打麻将,常只顾及宝宝的生活需求,而忽视宝宝的心理需求,不把宝宝的情感要求放在心上。当宝宝拿了玩具找父母玩或对父母说话时,听到的回答是:“别来打扰我,你自己去玩吧!”有的甚至嫌宝宝干扰了他而骂孩子:“真讨厌,你没看见我正在忙吗?”

一心想和爸爸妈妈亲近,结果却遭受到父母的冷淡和不欢迎,宝宝肯定会强烈感受到难过和沮丧,发脾气哭闹也是难免的。有的爸爸妈妈埋怨宝宝不乖,会“作”,却没有想到原因其实就在父母自己身上。

需要在和睦的家庭环境里生活

和睦的家庭是宝宝幸福的摇篮,宝宝需要在父母恩爱、家庭成员和睦、相互尊重的环境里生活,这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父母不和,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出言不逊、行为粗鲁,会让宝宝紧张、担忧;或者由于情绪不好,大人将怒气出在宝宝身上,把宝宝当成“出气筒”,更让宝宝委屈、不知所措。尤其是父母矛盾深化到闹离婚的时候,互相争夺孩子,以孩子喜爱之物引诱他站在自己一方,反对对方,使宝宝不知何从,分不清是非,易形成自私、虚伪、说谎及见风使舵的不良行为,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并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

期盼得到父母的尊重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他们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孩子从小受到尊重,才会产生自尊心,长大后也会尊重别人。因此,家庭中应该有民主气氛,父母要求孩子帮助做事应该用请求或商量的语气,不可强迫命令。孩子做完事后,父母也要对孩子说“谢谢”。

父母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也要承认错误,若错怪或冤枉了孩子,事后应该向孩子道歉。

孩子难免会有错误和过失以及不能令人满意的行为习惯,爸爸妈妈应该循循善诱,帮助他改正缺点与错误,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议论、指责孩子,如说孩子很笨、不听话、喜欢咬人和打人等。这将会强化不好的行为,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父母把孩子当玩物,有的无意识地随便戏弄孩子,如看看宝宝长得白白胖胖很可爱,叫他小胖猪。宝宝长得瘦的叫“小猴子”。宝宝反应迟钝一点,父母一烦恼就骂他是“笨蛋”、“混球”。这都是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一旦人格受到侮辱,心理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而且,万一孩子丧失了人格尊严的心理要求,带来的后患更是无穷的。

父母如能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将会生活愉快,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你了解孩子的心理吗?


导读:家长与儿童的这些互动的游戏,儿童是从互动中去学习的。当然,他们也在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去学习,也就是孩子在这个环境中——能听到的、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所以,我们尽可能的积极的邀请孩子参与到这个环境中来。

我相信每一个儿童他们都有权利得到最好的发展,那么作为父母,我们也有权利去帮助孩子得以最好的发展。父母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我们父母所要做的是帮助我们的孩子从一个小婴儿长大成为一个成人。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作为父母真的需要做些什么和该做些什么。

1.互动——“发球与回发球”

大家都有打网球吗?我也是最近才听到这个术语,就是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中,就像是打网球——发球和回发球。这种一来一回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当婴儿很小的时候婴儿是不能说话的,但是事实上我们是想象婴儿能说话的,能听懂我们的话的,我们就跟婴儿说:“你好吗?你好吗?我是妈妈!”然后就做出一些这样的假设,婴儿能说话,做出一些回应。其实,我们知道小孩子因为还很小,他不能够说话,但是就是这种“发球与回发球”,父母就对小孩说你好吗?然后孩子就会看着你,然后,他会对你微笑,你就知道他是有反应的,就这样不停的,孩子的反应,给你的反应就是他们在微笑。虽然听起来刚才我举的这个例子非常简单,但是这个互动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或者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别的例子,也都是设想着跟孩子有一个互动,比如说我们会做这种拍手的游戏。其实,就是尽量的做与孩子有互动的游戏。

2.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刚才我举的这个例子就是家长与儿童的这些互动的游戏,儿童是从互动中去学习的。当然,他们也在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去学习,也就是孩子在这个环境中——能听到的、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所以,我们尽可能的积极的邀请孩子参与到这个环境中来。

在很多的情况下,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坐好了,不要摸任何东西。可是他们如果坐在那里不动的话,他们会学到什么呢?我们需要的是孩子与环境的互动。

我的孩子现在已经25岁了,当我做妈妈的时候我29岁。孩子很小的时候,在家里,我会把非常贵重的物品,比如花瓶,放到一个特别高的他够不着的地方,或者把一本我很想读的杂志放在柜子,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让孩子尽情地、安全地探索。在这种情况下,我确保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挪动,都可以摸,我可以尽量减少对他说“不”。因为,这样,孩子才能与环境尽可能地接触。

3.经验

对孩子来说,经验是很重要的。因为研究表明,这些学业成绩的好坏与经验是有关系的。而所谓的经验,其实就是我们和孩子日常所做的——去图书馆,去公园玩,坐公交车等等。但是你只要想一想,其实小孩经历得越多,他的词汇量也增长得越快。在美国,我们有一个“头脑启动”(headstart)的项目,这个项目就是让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够跟正常的孩子一样去体验更多的游戏娱乐。我们为什么叫它“头脑启动”(headstart)呢?并不是因为从大脑开始,而是因为我们想给低收入的儿童提供跟正常家庭儿童一样的机会,去弥补他们所错过的活动和所有的体验。

4.玩!玩!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儿童应该去玩。而作为大人,我们应该陪他们一起玩。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主要就是说,在儿童玩耍中,家长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的陪伴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一点都不要害怕与儿童一起玩耍。

家长通常第一件事情就说,这些老师都在干什么?孩子们怎么都在玩,可能这就是家长不明白事实上儿童正是通过玩耍来学习的。他们在学什么呢?我们可以看看这个卡通上面,我叫他们小泡泡,冒出来的小框框,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大泡泡,有一个小男孩在喝茶,我就说你在干什么?他说我是在发展思维的流畅性。

下面有玩积木的小孩,这些小孩说脑子里面正在构思计划,或者说正在解决问题。另外有一个小孩说,他是在画画,他说我正在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

我想说,你们在座的拿到这个图片也会问,这些小孩到底在学什么呢?我想要我的孩子去学习字母,学习数数。但是,他们在学习字母之前,但是他们在学习字母之前,他们必须要有这些基础,就像是一个网,你在编一个网的时候,你需要有相互的交织去支持这个网的构成。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你去编这个网,那么它就会死掉,它会在空中悬着,没有基础。所以大家看到的这些图片当中的儿童,他们可能是三岁或者四岁,他们正在做的事实上就是在编织这个网的基础部分。

大家环顾所有的对话,你们会看到孩子们到底在打一些什么样的基础。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看到这两个小孩在说,我正在发展更为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孩子在能够阅读之前他们需要有很多的词汇量和口语的表达能力。当我到一个幼儿园的教室里面,如果特别安静的话,我就会想,这些孩子在学什么呢?因为,我觉得孩子是需要有很多的语言练习机会的,在他们能够阅读之前,他们必须要有很多的词汇量和语句。现在我们看一下左下角一个小男孩画画的图片,这个小男孩说我正在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自我发展意识,举个例子,就跟鸡和蛋的比喻一样,是先有鸡才有鸡蛋?还是先有鸡蛋再有小鸡呢?这个自我意识就是先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再有好的学业成绩,还是先有良好的学业成绩再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呢?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让小孩觉得他们喜欢学习。

5.越好奇,学得越多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如果一个孩子他不热爱学习,他没有这个动机的话就学不好,事实上在美国很多这样的研究机构也是在研究如何更好的去发展学习的动机。举个例子来说,孩子是怎样增长好奇心的呢?事实上就是你越好奇,某个事物你就会学得越多。一个方面是家长去做着的好奇心的例子,家长会鼓励这个好奇心,经常家长可能会让孩子觉得他们真的很笨。

家长应了解的孩子心理


导读:儿童良好品行养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活中有良好楷模供他学习认同。因此,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言传身教的影响,使自己的言行对子女产生正向认同的作用。

“我给他吃得好,买好看的衣服和有趣的玩具,我经常和他交流,怕他受一点委屈,这些难道不够吗?”面对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需要什么”的问题,一些家长显得迷惑。长春市中日联谊医院儿科教授莫秀芬认为,有些家长的看法不完全正确,孩子成长过程中主要有四大心理需要。

一是需要被爱与价值感。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二是需要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可能会使其成为刚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三是需要规则。规则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给生活一个界限及广度。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会觉得舒适自在。所以规则是安全感的来源,规则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

四是新的学习经验。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心智能力的发展是其生理学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学习经验而形成的。从出生起,儿童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莫秀芬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还需要鼓励和责任。在儿童的教养过程中,鼓励的重要性大过其他方面。每一个小孩子都需要持续给予鼓励,就如同种子需要水一样。如果没有鼓励,孩子无法成长、发展;儿童需要责任感,让他负责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收拾玩具、扫地等,可以帮助他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建立自信心,学习互助的精神及确立责任感。

她说,认同的楷模和尊重对儿童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儿童良好品行养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活中有良好楷模供他学习认同。因此,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言传身教的影响,使自己的言行对子女产生正向认同的作用。父母还必须尊重孩子和他的权利。尊重孩子就是让孩子和大人平等做决策,这可以使孩子了解到每一个人在家庭中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家长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


导读:孩子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心理世界十分重要,因此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成为家长们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相信每一个儿童他们都有权利得到最好的发展,那么作为父母,我们也有权利去帮助孩子得以最好的发展。父母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我们父母所要做的是帮助我们的孩子从一个小婴儿长大成为一个成人。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作为父母真的需要做些什么和该做些什么。

1.互动——“发球与回发球”

大家都有打网球吗?我也是最近才听到这个术语,就是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中,就像是打网球——发球和回发球。这种一来一回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当婴儿很小的时候婴儿是不能说话的,但是事实上我们是想象婴儿能说话的,能听懂我们的话的,我们就跟婴儿说:“你好吗?你好吗?我是妈妈!”然后就做出一些这样的假设,婴儿能说话,做出一些回应。其实,我们知道小孩子因为还很小,他不能够说话,但是就是这种“发球与回发球”,父母就对小孩说你好吗?然后孩子就会看着你,然后,他会对你微笑,你就知道他是有反应的,就这样不停的,孩子的反应,给你的反应就是他们在微笑。虽然听起来刚才我举的这个例子非常简单,但是这个互动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或者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别的例子,也都是设想着跟孩子有一个互动,比如说我们会做这种拍手的游戏。其实,就是尽量的做与孩子有互动的游戏。

2.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刚才我举的这个例子就是家长与儿童的这些互动的游戏,儿童是从互动中去学习的。当然,他们也在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去学习,也就是孩子在这个环境中——能听到的、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所以,我们尽可能的积极的邀请孩子参与到这个环境中来。

在很多的情况下,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坐好了,不要摸任何东西。可是他们如果坐在那里不动的话,他们会学到什么呢?我们需要的是孩子与环境的互动。

我的孩子现在已经25岁了,当我做妈妈的时候我29岁。孩子很小的时候,在家里,我会把非常贵重的物品,比如花瓶,放到一个特别高的他够不着的地方,或者把一本我很想读的杂志放在柜子,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让孩子尽情地、安全地探索。在这种情况下,我确保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挪动,都可以摸,我可以尽量减少对他说“不”。因为,这样,孩子才能与环境尽可能地接触。

3.经验

对孩子来说,经验是很重要的。因为研究表明,这些学业成绩的好坏与经验是有关系的。而所谓的经验,其实就是我们和孩子日常所做的——去图书馆,去公园玩,坐公交车等等。但是你只要想一想,其实小孩经历得越多,他的词汇量也增长得越快。在美国,我们有一个“头脑启动”(headstart)的项目,这个项目就是让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够跟正常的孩子一样去体验更多的游戏娱乐。我们为什么叫它“头脑启动”(headstart)呢?并不是因为从大脑开始,而是因为我们想给低收入的儿童提供跟正常家庭儿童一样的机会,去弥补他们所错过的活动和所有的体验。

4.玩!玩!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儿童应该去玩。而作为大人,我们应该陪他们一起玩。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主要就是说,在儿童玩耍中,家长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的陪伴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一点都不要害怕与儿童一起玩耍。

家长通常第一件事情就说,这些老师都在干什么?孩子们怎么都在玩,可能这就是家长不明白事实上儿童正是通过玩耍来学习的。他们在学什么呢?我们可以看看这个卡通上面,我叫他们小泡泡,冒出来的小框框,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大泡泡,有一个小男孩在喝茶,我就说你在干什么?他说我是在发展思维的流畅性。

下面有玩积木的小孩,这些小孩说脑子里面正在构思计划,或者说正在解决问题。另外有一个小孩说,他是在画画,他说我正在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

我想说,你们在座的拿到这个图片也会问,这些小孩到底在学什么呢?我想要我的孩子去学习字母,学习数数。但是,他们在学习字母之前,但是他们在学习字母之前,他们必须要有这些基础,就像是一个网,你在编一个网的时候,你需要有相互的交织去支持这个网的构成。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你去编这个网,那么它就会死掉,它会在空中悬着,没有基础。所以大家看到的这些图片当中的儿童,他们可能是三岁或者四岁,他们正在做的事实上就是在编织这个网的基础部分。

大家环顾所有的对话,你们会看到孩子们到底在打一些什么样的基础。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看到这两个小孩在说,我正在发展更为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孩子在能够阅读之前他们需要有很多的词汇量和口语的表达能力。当我到一个幼儿园的教室里面,如果特别安静的话,我就会想,这些孩子在学什么呢?因为,我觉得孩子是需要有很多的语言练习机会的,在他们能够阅读之前,他们必须要有很多的词汇量和语句。现在我们看一下左下角一个小男孩画画的图片,这个小男孩说我正在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自我发展意识,举个例子,就跟鸡和蛋的比喻一样,是先有鸡才有鸡蛋?还是先有鸡蛋再有小鸡呢?这个自我意识就是先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再有好的学业成绩,还是先有良好的学业成绩再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呢?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让小孩觉得他们喜欢学习。

5.越好奇,学得越多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如果一个孩子他不热爱学习,他没有这个动机的话就学不好,事实上在美国很多这样的研究机构也是在研究如何更好的去发展学习的动机。举个例子来说,孩子是怎样增长好奇心的呢?事实上就是你越好奇,某个事物你就会学得越多。一个方面是家长去做着的好奇心的例子,家长会鼓励这个好奇心,经常家长可能会让孩子觉得他们真的很笨。

幼师资料《多了解宝宝的心理需求》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宝宝幼儿园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了解孩子的需求 孩子们升上中班后,我们发现他们交往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了。无论是上课还是进餐的时候,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在孩子们不断的嘈闹声中,我们试着去制止,但似乎效果不佳,我们也曾经尝试放任一次,看孩子们是否有说到...
    2020-12-14 阅读全文
  • 0至3岁宝宝的心理需求 婴儿来到了人间,从落地的最初一刻就开始接受人类社会的教育,慢慢的,他将从一个“生物人”逐渐变为“社会人”,他会产生作为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活动。 0到3岁的宝宝除了在生理上满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规律,环...
    2021-12-06 阅读全文
  • 任性是宝宝的一种心理需求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即宝贝的任性是他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与父母的娇惯没有必然的联系。 随着宝贝的成长发育,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更多的事物,这些事物带给宝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
    2020-12-07 阅读全文
  • 妈妈们要学会读懂黏人宝宝的心理需求 妈妈们要学会读懂黏人宝宝的心理需求 有的妈妈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宝宝时,可能都会遭遇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的宝宝越来越黏自己,有时候甚至连做饭的时候,宝宝宁愿抱着妈妈的大腿跟妈妈在厨房里一起玩,也不想...
    2021-07-02 阅读全文
  • 发现孩子的心理需求 H宝由于身体原因,与同龄孩子相比动作发展不协调、语言发展迟缓,不能很好的与同伴交流。大家也很少主动去找他玩,但是他每一次眼神里都流露出和同伴一起玩的渴望。今天午休起床后喝水时间,他端着小杯子转来转去,...
    2021-04-17 阅读全文

孩子们升上中班后,我们发现他们交往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了。无论是上课还是进餐的时候,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在孩子们不断的嘈闹声中,我们试着去制止,但似乎效果不佳,我们也曾经尝试放任一次,看孩子们是否有说到...

2020-12-14 阅读全文

婴儿来到了人间,从落地的最初一刻就开始接受人类社会的教育,慢慢的,他将从一个“生物人”逐渐变为“社会人”,他会产生作为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活动。 0到3岁的宝宝除了在生理上满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规律,环...

2021-12-06 阅读全文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即宝贝的任性是他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与父母的娇惯没有必然的联系。 随着宝贝的成长发育,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更多的事物,这些事物带给宝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

2020-12-07 阅读全文

妈妈们要学会读懂黏人宝宝的心理需求 有的妈妈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宝宝时,可能都会遭遇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的宝宝越来越黏自己,有时候甚至连做饭的时候,宝宝宁愿抱着妈妈的大腿跟妈妈在厨房里一起玩,也不想...

2021-07-02 阅读全文

H宝由于身体原因,与同龄孩子相比动作发展不协调、语言发展迟缓,不能很好的与同伴交流。大家也很少主动去找他玩,但是他每一次眼神里都流露出和同伴一起玩的渴望。今天午休起床后喝水时间,他端着小杯子转来转去,...

2021-04-1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