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搞破坏,家长很头疼

发布时间:2021-09-30

怎样教育孩子。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通常是指书籍、报刊、图表、图片等。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那么,你知道幼师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孩子搞破坏,家长很头疼”,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导读:幼儿的破坏性行为并不是单纯的破坏,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探索尝试。因此,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认真观察幼儿的行为,弄清楚破坏缘由,并对幼儿的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

对于幼儿的破坏性行为,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会迁怒于幼儿,另一部分人则根据幼儿破坏情节的轻重或迁怒,或迁就。那么,应怎样对待幼儿的破坏性行为呢?下面是我曾经历过的两件小事。

记得我刚工作时,有一天,我穿了条新裙子给孩子们上剪纸课,我边巡视边指导。忽然,我听见有孩子喊:“老师,周娟剪你裙子了。”我赶紧将裙子转过来,一条一寸多长的口子刺眼地摆在那。我气愤极了,猛回头,看见的是周娟吓呆的样子。我稳定了一下情绪,轻轻地问她:“你为什么剪老师的裙子?”她说:“我想试一试剪子能不能剪布。”我告诉她:“剪子可以剪布,可是你把老师的裙子剪坏了,老师还怎么穿呀。”下班后,我到裁缝铺找了许多布头给孩子们剪贴,孩子们可高兴了。从那以后,周娟变得特别爱探索,什么事都爱问个为什么。转眼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周娟正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

如果说这件事让你对幼儿的破坏性行为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蝌蚪事件”会让你对幼儿的破坏性行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有一年春天,我在班里养了许多小蝌蚪,准备上公开课时用。可是,就在上公开课的那天早上,蝌蚪全死了。一了解,孩子们都说是莹莹弄死的。我有些不信,就问他:“蝌蚪是你弄死的吗?”他点点头。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弄死它们?”他小声说:“我用香皂给小蝌蚪洗了澡,我妈妈就是用香皂给我洗澡的。”真让我哭笑不得,对于孩子善意的模仿而造成的破坏,我没有批评他,而是给他讲了不应该这样做的道理,鼓励了他善意的行为,教育他今后做事要多看勤问动脑筋。

从这两件事中不难看出,幼儿的破坏性行为并不是单纯的破坏,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探索尝试。因此,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认真观察幼儿的行为,弄清楚破坏缘由,并对幼儿的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纠错的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获得知识和经验。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宝宝喜欢搞破坏的原因


导读:孩子是破坏专家,什么东西在他手里都能瞬间捣毁,你生气?你教训孩子?首先你应该知道孩子搞破坏的原因。

刚给孩子买了个电动小汽车,可没两天却发现已经被孩子拆成一堆零件了。洋娃娃本来穿着漂亮的裙子,宝宝却把她的裙子给脱了,胳膊也扭了。甚至你会看见孩子把镜子打破了,却努力地用胶水粘,想“破镜重圆”……面对孩子的“破坏”你会怎样呢?生气、呵斥孩子再也不许拆东西,还是帮孩子一起完成他的“杰作”?对此,我们的专家提醒家长,千万不要粗暴地干涉孩子的探索欲。

“这样的‘破坏性’其实是值得鼓励的。”幼教专家说,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拆开,是孩子学习探索的一种表现,他们不是故意去破坏一个东西,而是因为他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如很多男孩喜欢把玩具拆开,去看车子里面到底是什么,车子为什么会动等,他是沉浸在了自己喜欢的事物里面,并努力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寻找答案。

幼教专家认为,对于孩子这样的“破坏”:

首先,家长要对孩子有宽容的心态。因为破坏的过程就是个学习的过程。不要严厉地批评孩子,也千万不要说“不许再把玩具拆了,不然下次就不给你买了”等这样警告和威胁的话。因为家长的批评和威胁很可能会扼杀孩子可贵的探索精神。

其次,家长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并且参与进来。因为孩子“破坏”的过程,是一个手、眼都在活动的过程,能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鼓励孩子适当地“破坏”,就是在鼓励孩子的创造力,以及对更多事物的探索兴趣。所以,当家长看见孩子把机器人拆了,应该蹲下来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机器人里面是什么啊,怎么会动的啦?”……引导、帮助他们一起寻找结果,然后再跟孩子一起把拆开的玩具恢复原样。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破坏”———探究———重建中获得心理的满足。

幼教专家说,家长们在鼓励孩子“破坏”的行为之余,还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引导孩子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提些问题让他们去猜、去想,比如,闹钟滴滴答答地走,家长可以问,闹钟为什么会响,为什么会走呢?皮球为什么一拍就跳很高,如果把气放了,还能跳那么高吗?要在问题提出后,主动带领他们从“破坏”中寻找答案。

二、“破坏狂”心理揭密--善意、有趣、发泄、好奇......

很多妈妈常常抱怨到:“我家的孩子简直就是个破坏狂,什么东西到他手里立刻变成废品,弄得家里都不敢随便放东西。好像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珍惜,难道破坏东西让他很高兴吗?真不知道孩子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其实,对于爱破坏东西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很复杂,有很多种类型,父母需要耐心、有心地去发现,不可一棍子打死,不能轻易地以打骂来应对孩子的破坏。一般说来,孩子爱破坏有以下的几种心理类型:

(1)好心办坏了事

幼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经验不足或能力有限,结果事与愿违。有的孩子见金鱼缸里结了一层薄冰,怕金鱼冻死,把金鱼全捞上来包在手帕里;看到盐有点脏,把盐放在淘米篮里用水淘;出去打开水摔坏了水瓶……成人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想法是好的,接着告诉孩子失败的原因。自己不懂的事先要请教大人,自己力不能及的事长大了再去做。

(2)感到有趣

有些幼儿损坏东西,并未意识到行动的后果,而是对活动的过程感兴趣,觉着好玩。例如把图书中色彩鲜艳的画面撕下来折叠玩具;到田里揪下菜花、豆角、嫩瓜;用刀、笔在墙上、桌上乱刻乱画……成人发现后要及时制止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这些东西损坏就再也恢复不了原样了。要适当引导幼儿兴趣,例如对爱撕书折叠的,可给孩子色彩鲜艳的彩纸,由他折叠;对爱乱刻乱写的,可给他硬纸、刻刀、彩笔及作品范例,让孩子模仿着刻画。

(3)发泄心理

因未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与大人赌气,故意损坏东西,发泄心中的愤怒。某些被溺爱的孩子常以此要挟成人,以达到个人目的。对这种故意破坏的行为,成人绝不能姑息迁就,既要严厉批评,也要让孩子尝到破坏的滋味。例如摔坏了玩具,至少在半年内不买新玩具;捣熄了煤炉,让他与家人一起挨饿;砸坏了碗碟,告诉孩子两周内不买他最爱吃的冷饮,以省下购买新碗碟的钱。孩子受到一定的惩罚后,会留下深刻印象,就不敢再由着性子耍泼了。

(4)满足个人需求

有的孩子因提出的要求被大人拒绝,便耍手段,迫使成人“就范”。例如故意磨破衣服、鞋子,让父母买新的。为了得到自己最想吃的东西,故意淋雨,使自己患感冒。为防止这类行为发生,大人要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若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就要把原因告诉孩子,取得孩子的理解。一旦发现孩子有这种不良行为,要严肃批评,且绝不能简单满足他,更不能不容分说就加以打骂。

(5)发泄心理

因爸妈未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便赌气,故意损坏东西,发泄心中的愤怒。某些被溺爱的孩子常以此要挟大人,以达到个人目的。对这种故意破坏的行为,大人绝不能姑息迁就,既要严厉批评,也要让孩子尝到破坏的滋味。例如摔坏了玩具,至少在半年内不买新玩具;砸坏了碗碟,告诉孩子两周内不买他最爱吃的冷饮,以省下购买新碗碟的钱。孩子受到一定的惩罚后,会留下深刻印象,就不敢再由着性子耍泼了。

(6)好奇心理

好奇是幼儿心理的主要特征,他们对不理解的事物,都有强烈的探究心理,总想摸摸、看看、闻闻、尝尝,弄个明白,喜欢拆卸钟表、玩具、收音机、笔,乱按电器开关或遥控器,从而损坏了东西。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可引导孩子把拆下的东西装配起来,恢复原样。平时,父母要明确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不能乱摸乱尝的(如电器、药品),以防事故发生。对爱动手的孩子,可为他们购买拼插、组合玩具,使他们在装装拆拆的活动中体会构造的快乐。

(7)盲目模仿心理

爱模仿是幼儿典型的心理特征。孩子把大人当作行动的榜样,大人怎样做,他也机械地跟着学,由此产生不良后果。例如见父亲刮胡子,便将小猫胡子剪了;看见妈妈化妆,趁大人不在时,也将自己化成个大花脸……对于盲目模仿的孩子,爸妈在事后要给孩子补充有关知识,使他们明白为何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破坏。平时要告诉孩子哪些事可以学成人的样子做(如刷牙、洗脸、摆碗筷、洗手帕等),哪些不能。

(8)嫉妒心理

孩子见别人东西比自己的好,产生嫉妒心。由于孩子的情感外露、冲动,自控力差,嫉妒往往直接付诸行动,搞破坏行为。例如故意剪坏别的小朋友的新衣服,弄坏同伴高档玩具,摔坏同伴新书包、新铅笔盒……嫉妒是一种阴暗、狭隘的心理,它既给孩子心中带来了苦恼,也影响孩子的成长及与他人的交往。为此,爸妈要从小引导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让孩子的心胸开阔起来。

(9)报复心理

有些幼儿因弱小,斗不过“强者”,便偷偷地采取报复破坏,以求在心理上得到平衡。对孩子的这种报复行为,爸妈首先要及时制止和批评,然后再问清孩子这样做的原因,若孩子果真受了委屈,可告诉对方父母或老师,寻求恰当的解决之道。

三、如何教育小小“破坏狂”?

首先,家长要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你就不会面对小小“破坏狂”不知所措了?

孩子在六七个月时,开始对因果关系特别感兴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玩汤匙。当孩子手拿汤匙时,会咬一咬、敲一敲,下一步就是把它扔到地上;你拾给他,他等一下又会把它扔掉。孩子的这些举动,并非故意要惹你生气,其实他已开始探究事情的因果关系。?

孩子到一岁时,已经能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比如说:你会知道按墙上的电灯开关,电灯会亮;玩具小狗上了发条才会走。通常孩子到两岁的时候,就能从结果推想原因了,这种能力是靠着一次又一次的学习累积而成的。所以,当孩子对某些事物一再尝试,或将家里搞得一团糟时,家长先别生气,因为对一岁的宝宝而言,这正是学习的最佳环境。?

既然“扔东西”是这阶段孩子正常的行为,作父母的就不必为此沮丧、发脾气,反而要为孩子准备一些扔不坏的东西,充分满足孩子扔东西的欲望。您可先将家中不能扔的东西收拾好,再设计一些活动,如:准备一篮大大小小、硬的软的球,让孩子尽情地、有目标地扔,训练他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孩子一再重复的实验行为,对父母的耐心的确是一大考验。不过父母必须了解,如果仅仅为了维持一丝不乱的环境而处处限制孩子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浇灭孩子对事物的好奇与兴趣。?

给年轻父母一点建议:让孩子自由且安全地探索、发现与学习,只要保持环境的安全与清洁,混乱一点又何妨?

宝宝破坏行为家长不要随意责骂


导读:宝宝们经常会有撕纸、摔东西的行为,家长们切不可大惊小怪,甚至吼叫呵斥,这只是孩子们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的一个阶段,家长们要正确引导,积极鼓励,陪伴他们走过正常的成长阶段。

宝宝们经常会有撕纸、摔东西的行为,家长们切不可大惊小怪,甚至吼叫呵斥,这只是孩子们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的一个阶段,家长们要正确引导,积极鼓励,陪伴他们走过正常的成长阶段。

是否遇见过这样的情况?你兴高采烈地拿来一本童话故事书,准备和爱子爱女好好分享感人的、有启发性的、有教育意义的美丽童话的时候,宝宝却突然“唰”的一声把书撕成两半了;你满心期待地拿回一个变形金刚,打算给他一个惊喜,等待着他“哇”的一声扑向你表达感谢的时候,宝宝却“啪”的一声用满地碎片打破了你的幻想。此情此景,你一定火冒三丈了吧,但是还是要劝你发火之前冷静一下,这些并不都是宝宝的错哦!

孩子的身心成长自有他的一套规律,有其自身的阶段特征,家长们是急不来的,有些父母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主动承担起“引导”的义务,以为可以启发孩子们的心智,说不上哪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引发出宝宝们的天赋,给孩子们带来影响一生的改变,所以爱子心切的爸妈们就不惜血本为儿女购置各种玩具、书籍、益智用品等等,但是家长们的一厢情愿孩子们也许“并不领情”,不是他们不喜欢或是不需要,也许是他们还没到那个年龄,当然也不会对这些满载着父母深情厚望的东西感兴趣。

撕纸、摔东西,这些不是因为孩子们脾气暴躁、智育不高,这只是他们在锻炼手眼的协调能力,也是他们通过破坏,了解事物内部结构,增加感性认识的一个阶段,家长们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也不会对他们的暴力活动大惊小怪了。家长们也完全可以利用这个阶段,鼓励孩子们打破物品表层,渗透入了解内部构造,在满足孩子们需求的同时,也许可以启发孩子们其他的天赋。可以引导孩子们撕纸的时候注意颜色和形状的拆分、组合,以此完成他对颜色和图案的认知,在破坏玩具的时候引导他们不要暴力摔破,而是用螺丝刀或是其他工具拆解开,最好能拆能合,不仅知道怎么弄坏,还知道怎么样才能弄好,这样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能力和动手能力,我国著名的青年围棋大师、90年代末期的“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古力,小时候就是通过拆玩具来锻炼智力开发的。

小孩子搞破坏,在家里玩“天女散花”、“龙卷风袭击”甚至还有大搞“地道战”,家长们看见了可千万不能扣上“不学无术”、“玩物丧志”等帽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锻炼途径,家长们一定要顺其自然的同时积极鼓励引导,这样才能避免拔苗助长,才能正确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

破坏大王


案例:

谢宇斌是我们班今年的新生,平时很会动手动脚我们班小朋友给它取了个外号“破坏大王”。什么东西到了他的手中,一会儿功夫就会遭殃,就连自己身上衣服也会遭到破坏,不是少扣子就是拉链坏了。今天美术活动是画瓢虫,老师给小朋友讲了瓢虫的形状、种类、颜色,并示范瓢虫是大圆的身体、和小半圆的头连接后,让孩子自己尝试画一画,郑梦扬小朋友一会功夫就画好了,她自言自语地说:“我画了五星瓢虫。”谢宇斌看到后拿起一只笔在瓢虫身上点了几笔。梦扬大声喊:“老师,他把我的画画乱了。”谢宇斌拿起树叶说:“我想让它变成七星瓢虫。”这时旁边的语薇说:“老师他经常捣乱,刚才还抢我的彩笔,我不喜欢和他做在一起。”过来一会儿昊昊大叫:“老师,你看谢宇斌在自己的裤子画画。”

我走过去一看,果然,他的左腿的膝盖上有黑笔画的圈。这次我郑重把他拉过来进行教育,告诉他:“今天我要告诉你妈妈,要是你妈妈知道不爱护裤子的孩子,以后肯定不会给你买新裤子了。”这次他急了:“老师,不要告诉妈妈,我以后不画了,真的不画了。”

分析:

我觉得谢宇斌小朋友属于顽皮的表现,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的。我想,应该先给孩子讲道理,如果孩子屡教不改的话,适当给孩子一些惩罚,虽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力,我们老师应该让他通过思考,去看清自己缺点,改正错误。当看见孩子出现问题不能很快改正时,不要以说理为主,用积极的鼓励帮助孩子慢慢改正错误,老师有心,家庭有心,就没有不快乐的孩子。

案例:孩子破坏性行为的背后


实录:

早上区角活动,孩子都在开心的玩着,突然建筑区角传来不和谐的声音,立即飞飞跑来告状:“陈老师,凌智琪把我们刚搭好的房子给推倒拉。”又是这家伙,平时最调皮的就是他了。怎么总是喜欢破坏别人的东西?我来到他面前生气地来询问:“怎么了?说说你为什么把人家的房子给推倒了?”他扁了扁嘴,才委屈地说“我的推土机是要把旧房子拆掉,建新的呀!”细问之下,才知道他们家在拆迁,他见到推土机特别的感兴趣,之后产生的模仿行为。“那推土机拆的是旧房子呀!飞飞他们是刚刚建好的新房子,你怎么就拆了呢?下次飞飞他们再建新房需要请你的推土机帮忙拆迁时,你再来帮忙好吗?”他听话的点了点头。

分析:

对于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破坏性行为,教师要用探究的眼光去看待,去寻找他们行为背后的理由,切忌想当然的主观臆断后就对孩子批评教育,这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好险的是我今天还差点发生这样的错误了,由于教师对孩子先前行为的固定印象,有时就会觉得孩子是故意搞破坏,找麻烦。其实不然,当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破坏性行为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可能是下面几种情况:

1.孩子不良情绪的宣泄。比如孩子在活动之前有不愉快的情趣体验,今天的情绪不稳定,而又不知道如何进行适当的表达时,就有可能以一种破坏性行为作为不良情绪的突破口。如孩子在早上区角活动中将娃娃家的娃娃的辫子扯掉,是因为早上爸爸妈妈的吵架造成孩子情绪的波动。

2.孩子正常的探索行为。孩子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会出现超乎寻常的探索行为。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或进行自己的游戏,孩子会进行一些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活动。如琪琪今天的这种表现就是一种正常的探索行为,教师应该给以适当的鼓励和帮助。

3.孩子对失败的手足无措。孩子出现破坏行为也可能是孩子较长时间的探索不成功,其行为已停留在无意义的反复摆弄和操作上,已经失去了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和信心,此时的行为是情绪烦躁引起的,或者是一种对不成功行为的破坏放弃。如还一开始对拼图的兴趣浓厚,一块块的试拼,可是好久之后还没有成功,就故意将拼图撒的一地都是。

4.孩子自控能力差。也有部分孩子的行为初衷是好的,但是因为思维与动作发展的不协调,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会出现一些破坏性行为的表面现象。

建议:

面对孩子出现的破坏性行为,教师首先要冷静的对待,争取与孩子沟通,并通过观察和倾听,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并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孩子正确参与活动,将破坏性行为转化成积极的探索行为。如当孩子情绪不好时,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宣泄不良情绪,使孩子在投入活动时能够心情愉快。而如果孩子出现新的探索欲望时,教师要肯定鼓励孩子的行为,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探索材料,并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探索方法,引导孩子的正当探索行为。如发现孩子的探索出现难以深入下去的问题时,这时教师应该从投入的材料和幼儿遇到的困难上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帮助,告诉孩子基本的一些技巧,和孩子一起完成,鼓励启发帮助孩子将破坏性活动转化为主动积极的探索行为。而当孩子自控力较弱时,老师要提供给这些孩子难度相对小一些的游戏材料和相对单一一些的活动区角。

如何对待“破坏狂”宝宝


导读:家长要慢慢引导孩子建立什么东西可以碰,什么东西不可以碰的概念。比如他可以玩一个小皮球、摆弄一个大水桶,但他不可以把笔记本电脑当玩具,不然会有大麻烦。同时,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一些组合式的玩具,鼓励他尝试组合不同的造型。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孩子手里的东西要少棱角且质量好。

小逸今年3岁了,简直就是一个小“破坏狂”。家里稍微结构复杂的东西都会被他拆得乱七八糟,但又装不回去,很多玩具都因此“死无全尸”,还有很多贵重的用品也不能幸免于难,着实让人心痛。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是好是坏?做父母的该如何面对?

孩子破坏东西的原因

1、对新事物的好奇。婴儿一生下来就有一种好奇心,促使小儿去探索。在对事物的探索过程中表现出喜欢拆卸东西,但由于能力有限,拆后往往不能重新装上,于是被家长视为“破坏”。

2、情绪发泄。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心情不愉快时就可能以摔东西来发泄不满,受到家长指责后不服气,为了报复将家里的东西毁坏。

3、吸引大人注意。当孩子感到寂寞或是受到冷落,有时也会以摔东西来吸引别人对自己的关注。

4、动作还不协调。小孩的动作发展还不很协调,由于活泼好动,但注意力又不能像成人那样集中,难免摔坏东西。

如何看待孩子的“破坏”行为

做父母的不应简单地否定,而应正确引导。一般来说,1-2周岁的孩子,既没有是非观念,也没有道德标准,更没有价值观念。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拆拆小玩具,看起来是破坏,其实是从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探索精神,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当看到孩子将房间搞得一团糟,玩具被拆得七零八落,正丢在一旁,家长要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他们善于观察、勤于动手、乐于思考、敢于创造。当然孩子有时生气,会使性子,发脾气,故意把东西弄坏。大人对这种破坏性行为,要坚决制止,而且要弄清孩子不高兴的大兵团,有针对性的教育。

家长要慢慢引导孩子建立什么东西可以碰,什么东西不可以碰的概念。比如他可以玩一个小皮球、摆弄一个大水桶,但他不可以把笔记本电脑当玩具,不然会有大麻烦。同时,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一些组合式的玩具,鼓励他尝试组合不同的造型。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孩子手里的东西要少棱角且质量好。

相信《孩子搞破坏,家长很头疼》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教育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熊孩子”不是搞破坏,是在探索! 正如我在《四种亲子依恋关系,养出四种孩子》一文指出的:安全依恋关系建立得好,孩子就不至于总粘着妈妈不放,更敢于向外界探索。唯有敢于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孩子才能更好地长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妈妈对...
    2022-01-30 阅读全文
  • 宝宝喜欢搞破坏的原因 导读:孩子是破坏专家,什么东西在他手里都能瞬间捣毁,你生气?你教训孩子?首先你应该知道孩子搞破坏的原因。 刚给孩子买了个电动小汽车,可没两天却发现已经被孩子拆成一堆零件了。洋娃娃本来穿着漂亮的裙子,宝...
    2021-10-12 阅读全文
  • “石化”的家长,“头疼”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都是将自己和孩子分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没有与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平台。而互相尊重才是合作的开始,也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基石。 那么,有更好一些的方法吗? 第一、可以描述你所看...
    2020-12-10 阅读全文
  • 孩子天生很专注,请别在不经意间破坏它 当孩子在上学后被发现上课不注意听讲、写作业心不在焉的时候,常常会被贴上不专注的标签。然后家长到处寻求“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法宝。殊不知,专注力原本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具有的本能。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他...
    2021-03-31 阅读全文
  • 面对“头疼”的孩子 在班中总缺少不了让人“头疼”的孩子,游戏时不遵守规则还捣乱、排队喝水时插队、教育活动和午餐时随便说话、以至于影响到其他小朋友。经常性的走着路好好好的就推人一把,他还觉得很好玩特开心。孩子们一天的告状声...
    2021-03-25 阅读全文

正如我在《四种亲子依恋关系,养出四种孩子》一文指出的:安全依恋关系建立得好,孩子就不至于总粘着妈妈不放,更敢于向外界探索。唯有敢于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孩子才能更好地长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妈妈对...

2022-01-30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是破坏专家,什么东西在他手里都能瞬间捣毁,你生气?你教训孩子?首先你应该知道孩子搞破坏的原因。 刚给孩子买了个电动小汽车,可没两天却发现已经被孩子拆成一堆零件了。洋娃娃本来穿着漂亮的裙子,宝...

2021-10-12 阅读全文

在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都是将自己和孩子分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没有与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平台。而互相尊重才是合作的开始,也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基石。 那么,有更好一些的方法吗? 第一、可以描述你所看...

2020-12-10 阅读全文

当孩子在上学后被发现上课不注意听讲、写作业心不在焉的时候,常常会被贴上不专注的标签。然后家长到处寻求“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法宝。殊不知,专注力原本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具有的本能。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他...

2021-03-31 阅读全文

在班中总缺少不了让人“头疼”的孩子,游戏时不遵守规则还捣乱、排队喝水时插队、教育活动和午餐时随便说话、以至于影响到其他小朋友。经常性的走着路好好好的就推人一把,他还觉得很好玩特开心。孩子们一天的告状声...

2021-03-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