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沟通困扰高学历父母 鼓励和分享更重要

发布时间:2021-09-30

教育笔记鼓励孩子。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沟通困扰高学历父母 鼓励和分享更重要”,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沟通,成为困扰如今中高端收入家庭子女教育的第一难题。一项针对全国31个大中城市1000户年收入超过15万元的家庭调查显示,超过65%的高端家庭(高收入、高素质)在学龄前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缺乏专业的指导。被调查的绝大部分家长为外资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科技企业等的中高层管理者,学历层次普遍在大学本科以上。

1.95%的家长将创造力排在决定孩子未来成功因素的第一位,沟通能力则位列第二位。

2.近八成家长表示,不了解用何种方式与孩子正确沟通和交流。56%的家长反映,会经常与孩子在沟通中发生冲突,对幼儿表现出的叛逆,解决的办法普遍是“大人说了算”或是不理不睬,缺乏对孩子意见的尊重和理解。

3.近四成家长认为孩子需要提高与其他人合作的能力,不愿意与人分享,当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大哭大闹不止等。

4.在如何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上,仅有17%的家长认为自己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在公共场合存在过于依赖大人,没办法说清楚话等问题。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心得:鸡蛋和自信哪个更重要


育儿心得:鸡蛋和自信哪个更重要

不知不觉我也做了3年的母亲。3年前的一个电视剧片断对我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一个4岁的美国男孩打开冰箱踮起脚尖想拿一个鸡蛋,结果鸡蛋掉在地上,碎了。中国保姆急忙拿起抹布跑过去想擦拭干净.却被男孩儿的母亲制止了。母亲对男孩儿说:“阿姨刚把厨房打扫干净。这是你弄脏的,你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于是男孩儿自己拿起抹布把流在地上的鸡蛋擦拭干净。接着.男孩儿再一次打开冰箱去拿鸡蛋。中国保姆又急忙跑上前去帮他.却第二次被那位母亲制止了。保姆疑惑地问:“他个子不够高.再把鸡蛋摔在地上怎么办?”母亲很严肃地反问保姆:“一个鸡蛋和孩子的自信心相比.哪个更重要?”

我非常感谢那位美国母亲.让我明白了这个似浅却深的道理。3年来.每当我对孩子产生怀疑或犹豫彷徨时.那个坚定的声音就会晌彻于耳畔一一”一个鸡蛋和孩子的自信心相比.哪个更重要?”无疑.每次我都选择了后者。3年了,我一直遵循着这个法则。女儿也总能不断地创造惊喜.用事实向怀疑她的大人们证明:我能行!

葡萄其实并不难剥

女儿从小爱吃葡萄.我总是一粒粒剥给她吃。有一天.她忽然自己伸手去抓,我怕她把葡萄汁弄得到处都是.就拦住不让。女儿那时才一岁半.刚会说点儿话.急着喊:”我要剥.我要剥!”你哪里会剥葡萄,一一这是我在第一时间闪过的念头。随即,我便提醒自己不能遏制孩子渴望动手的欲望.剥夺她自己动手的权利。不就是弄脏衣服嘛,接下来的事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小小的、圆圆的、滑滑的葡萄在女儿手上居然真的被剥了皮,尽管她剥得有点儿慢。当她把葡萄肉放进嘴里.向我和外公、外婆得意地笑时.我们拼命为她鼓掌。从那天起,每当吃葡萄.我只为她准备一个放皮的盘子.两只手腕各缠条小毛巾防止汁水流入衣袖.然后在旁边放一条擦手的湿毛巾就不再管了。直到今天.瓜子、花生、虾和蟹等,只要是剥着吃的东西她全都自己动手。

我自己能行

女儿上幼儿园了.因为提前进入小班.她在班里年龄和个头儿都是最小的,但是自理能力和自立意识却并不差。在一节感统训练课上.小朋友们练习走平衡木.第一次走.大家都很害怕,也时常掉下来.老师便伸手扶着他们走。轮到女儿走时,她也总掉下来,却执意不让老师扶。她一次次地掉下来,又一遍遍地爬上去。最后当她终于独立走过去时.她高兴得边跳一边拍手。老师、园长都很惊讶.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有股子韧劲。我听了也很欣慰.虽然她还不满3岁.但长期以来点点滴滴的锻炼.使她逐渐树立起了自信心.支撑她去不断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轮滑是很自然的事

广场上来了教练教轮滑,附近的孩子们蜂拥报名。一个个戴着头盔、护腕、护膝,跟着教练滑来滑去,好不神气!女儿眼巴巴地看着,告诉我她也想学。可学的都是五六岁的孩子,哪有这么小的,她能学吗,学轮滑是要摔跤的,她这么小,我终究不忍。而且,万一她只是一时兴起,过两天就将轮滑的工具扔在一边怎么办?然而,我的犹豫还是比不上她的坚持。第一次训练.教练只教她走.半小时里女儿几乎全是被教练拖着走。别的家长见了都纷纷议论:“这是哪家的孩子?这么小,简直是受罪!”我不打算就此放弃.回家后便鼓励她练习。令人欣慰的是.没两天她就能在家里的地砖上慢慢地行走了。又过了两天.她竟不知不觉地在家里滑了起来。她会在屋里拍球.过家家.自在得就像没穿轮滑鞋。从走到滑,没有人教.没有刻意练习,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的事。我很庆幸当初没有固执己见,一味反对孩子学习。

高学历全职妈妈增多 这是浪费教育资源?


随着9月的到来,陈珊的儿子上幼儿园了。已经4年没有工作的她这两天正和老公商量着要不要找份工作,告别全职妈妈的身份。今年33岁的陈珊是北京某大学的工科类博士,近年来,北京市像她这样的高学历全职妈妈越来越多。网上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成全职妈妈拥有大学以上学历,其中一成有硕士以上学历,还有一成为海归。

做饭洗衣看孩子 并不轻松

陈珊2007年毕业后留在学校当老师,几个月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刚上班的小陈给新生当辅导员,下班没点,每天近3个小时的路途也让家人很不放心。在老公和父母的坚持下,陈珊还没过试用期就辞职回家待产。2008年,儿子顺利降生,一家人都非常高兴,但双方父母因为身在外地,且身体状况不佳,无力帮助照顾孩子。陈珊告诉记者:“找保姆毕竟不如自己带孩子仔细,我上班时也会惦记,索性就一直歇到现在。”

每天早上7点,陈珊要起来给一家三口做早点。等到老公出门上班,再把孩子安排停当,她自己吃早点往往要到9点。之后,她要收拾房间洗衣服,10 点左右带孩子到小区里或附近公园和小朋友们聚会。12点前,陈珊到菜市场逛一圈,再回家准备午饭。下午2点哄孩子睡午觉后,她才能有点时间上上网、休息一下。孩子睡醒后,陈珊还要带他出去玩一圈,下午5点左右回家准备晚饭,饭后给孩子洗澡。陈珊坦言:“等到宝贝睡着了,这一天才算告一段落。孩子有些淘气,一个看不到就容易出问题,各有各的难啊!”

家庭地位及开支 着眼全面

对于没有收入是否会丧失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家庭开支,陈珊表示这笔经济账需要全面地看。她说:“如果我上班,工资也不过几千元。把请保姆、不能母乳只得买奶粉、因照顾不好而引起孩子生病等情况一起算下来,也未必能剩下多少,还搞得大人和孩子都受罪。”陈珊告诉记者,社区里也有一些全职妈妈,但大部分都是奶奶、姥姥带孩子,大家不知道她是女博士,反而沟通起来更顺畅一些。在带孩子方面,学历高并不是明显优势。

“不用上大学 直接读幼师”

记者在几个全职妈妈QQ群中采访了20多位全职妈妈,其中硕士3人,本科生12人。采访发现,对经济问题的考虑以及对孩子成长与教育的关注,是大部分女性回归家庭的主要原因。

社会上对高学历女性回归家庭,正反两方面观点争论激烈。正方认为,全职妈妈也是一种职业,女性能更好地照顾孩子,对其成长和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反方则指出,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反而去当全职妈妈,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有人调侃当今社会讲究规划职业生涯,“如果知道以后就是全职妈妈,不用读大学或出国留学,直接读幼师最合适。”

网言网语

飘飘:宝宝是第一位的,但是女人一定要有立命之本,无论老公再好再有钱,都不能没有自我。我是硕士毕业,现在也是全职,感觉很好。

儿女妈:学历不等于能力,暂时全职也不表示就是浪费学历,做全职妈妈多半是因为家庭现实需要!

panda:我是研究生,全职妈妈。不太好意思让别人知道我是研究生。不过我觉得儿子最重要,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带好儿子是我最大的任务。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做客金沙讲坛:

你的孩子幸福吗?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昨日,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做客金沙讲坛,和会场400余位家长分享“育儿经”。

三易标题校长谈幸福

在讲坛现场记者发现,李镇西昨日的演讲题目是“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这和之前通知的“和孩子一起成长”有出入。一问才知道,李镇西的演讲题目前后改了三次。

“一开始名字叫和孩子一起成长,因为我觉得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在学习着做更好的爸妈。后来一想既然是给家长们讲,于是我又改成了做最好的家长。但是开讲前20分钟,我突然来了灵感。我觉得无论家长也好,孩子也好,幸福是比优秀更重要的事情。”

家庭教育切忌剑走偏锋

2006年的一天,李镇西刚担任武侯实验中学校长不久,一个女孩找到他的办公室,请他转交一封写给家长的信。了解之后李镇西才知道,女孩的父母对她要求极端苛刻,言语粗暴,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对孩子又过分溺爱,孩子上课家长就站在校园外顶着烈日守着,大学新生报到全家十几口人全程陪同。李镇西说,现在不少家庭和学校在教育问题上容易剑走偏锋,对孩子的培养不应仅停留在学习成绩和物质生活层面,更应关注的是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李镇西倡导“一段路、一席话、一盏灯”的亲子方法,即一起散步,一起聊天,一起读书。“什么时候孩子愿意跟你说悄悄话了,你的教育就开始走向成功了。”

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

李镇西举例说,自己以前班里有个男孩不太尊重别人,说话经常脏话连篇。有一次男孩的家长来学校找老师交流,一开口才发现原来这位家长更是“出口成脏”。李镇西在班里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很多时候,孩子的不良习惯都是受到父母影响造成的。因此,希望孩子举止文明,家长自己应该带头做到举止文明。

“幸福和优秀并不是水火不容的两码事。有时候会遇到两者冲突的时候,这时候我希望家长可以首先选择孩子的幸福。然而幸福也不是一味的迁就,战胜自己的缺点就是一种很大的幸福。”李镇西说。

亲子关系重要还是亲子教育更重要?


当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当父母强迫孩子遵照父母规划的道路前行时,亲子关系往往会出现问题,而家庭的和谐也会遭到破坏。

你说的话远没有亲子关系更重要

很多父母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收到效果。心理学中一直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必先改善亲子关系。

想要改善亲子关系不是去讨好孩子、一味地认同他,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分开,比如学习和亲密关系是两回事,永远不要说“你不好好学习就不是我的儿子”。要知道,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

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就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尽量不要强烈地在乎细节上的对错

很多父母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某些文化标签下的“好孩子”,但事实上,一味盲从榜样的方法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别人孩子适合的道路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

很多生活细节上的观念没有绝对化的对错之分,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灌输给他这样的观念: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对的,其他的都是错的,否则孩子长大之后会非常痛苦。

有些孩子会给自己找麻烦,甚至在心理上跟社会过不去,因为他在大脑里面僵硬地认为只有一种东西是正确的。他不会尊重少数人以及处于弱势的文化,一旦自己成为少数人就会非常恐慌。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不要非常强烈地在乎细节上的对和错,因为对错往往是相对的。对于孩子做的事情,父母也不要总用对错来分析。

抽象的道理对于孩子是强大的压力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在于内容的对错,而在于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在于教育行为对孩子是否有效。有些父母教育起孩子可谓天衣无缝、头头是道,可孩子就是不买账;有些父母对孩子没有讲什么道理,甚至根本就不讲道理,可孩子愿意相信他们。

这中间问题的关键就是做父母的是将“有效”放在第一位,还是将“正确”放在第一位;是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

错误往往是孩子成长的资源

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恰恰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只有父母认为是障碍,它才会成为障碍,因为你的沟通方式、言语会把它真正地演变为一个大障碍。家长担心、害怕孩子犯错误,其实是被自己无限度的想象吓到了。

有些痛苦对于生活是重要的,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就肯定会被痛苦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父母过度的保护以及犯错之后代替承担,非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孩子不可能一出生就是听话、懂事的孩子。如果他长大以后很多体验都没有尝试到,有一些该犯的错误没有犯过,也没有经历过挫败,这样的孩子实际上是没有能力的。

孩子知道父母说得对,但无意识中还要做一些看起来有点儿不对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对他就像养分一样。比如说因为做了某件事情被老师罚站,孩子就会印象深刻,知道这事后面有一个秩序,要遵守游戏规则,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这样的经验对于生活很重要。

孩子的沉默不是对抗

很多时候父母更多的是表达态度,这个态度如果很鲜明、简洁,比如“我认为你不应该这样做”,就会产生矛盾。在这个情况下父母一定不要强迫孩子。如果总是需要孩子说“是”,就有点儿过于依赖孩子,说明父母内心的安全感、稳定感、和谐很大一部分都希望从孩子的态度里获得,应该说这样的父母缺乏一些心理能力。

现实生活中,家庭里面的争吵总是因为双方都不认输才会发生,只要有一个认输,争吵就不会继续。比如打架,两个人都要打才行。下棋,两个人下得越精彩越投入,双方厮杀就越激烈。如果一方不玩了,另一方怎么想厮杀都无法进行。家庭里也是这样,必须要有一方沉默才能结束矛盾冲突。孩子并不处于权威的位置。如果建议爸爸妈妈沉默,孩子的位置就显得太高了,所以建议孩子要沉默。

良好的关系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要靠引导,引导的关键在于给孩子选择的空间,但同时要让孩子明白:他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全职妈妈,知识储备更重要


很多全职妈妈吐槽,说自己为了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而放弃自己曾有的事业或工作,把自己形容的如此含辛茹苦,光辉伟大。但是我认为,如果只是“吃喝拉撒”的照顾孩子,对于要全职的妈妈来讲,只有四个字:得不偿失!

这次先在知识储备量上,吐槽一下全职妈妈身上的责任吧:

当孩子嗷嗷待哺时,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怎样喂养才科学、才适合孩子;孩子什么时候需要添加辅食、添加什么样的辅食;孩子的情感需要得到什么样的照顾;这个时候的孩子,只会用哭和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的哭声代表了什么……事无巨细,我们需要面面俱到。当然这个时候,我们初为人母,任劳任怨!也努力的从多种渠道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功课。如何让孩子吃好、如何让孩子吃的有营养,对于小小婴儿来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当孩子蹒跚学步时,这个时候的孩子,最没有安全意识,却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步。我们欣喜若狂之余,才发现还需要有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知道在某个阶段孩子最需要什么;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是常态还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情况……这个时候的孩子,还非常的脆弱易生病,这也是全职妈妈最为操心的事情,恨不得替孩子生病之余,24小时的守候不提,最主要的是悬着的心没有释放的地方。所以,我们还需要很多针对孩子疾病以及意外发生时处理的一些简单判断能力的知识。

记得,宝仔大约一岁的时候,曾经被橘子卡住过,虽然当时对他的照顾自我感觉已经很小心了,但是依旧防不胜防。我一个转身,他顽皮的塞了一瓣橘子在嘴里,过去他吃的橘子我都是把橘瓣外面的一层皮去掉给他吃里面的果肉以及允吸果汁的,所以一下子他就开始翻白眼,当时吓得我手脚发软,还好他的爸爸及时的把他倒立后猛拍背,使他吐出了橘瓣。之后,他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我眼泪汪汪的抱着他,心中无限的后怕——如果没有及时的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慢慢的,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幼儿时期的孩子才是对家长知识储备粮真正的考验,尤其是全职妈妈,除了孩子去幼儿园的时间外,他们都和我们呆在一起,如何面对他们随时无数的为什么与无穷的求知欲,如何帮助他解答各种各样形形色色又天马行空的问题,这个时期也是奠定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的时刻。

如果你只是一个照顾孩子吃喝拉撒的妈妈,对于孩子的这些问题是敷衍的态度。那么在孩子心中,妈妈也就仅仅是“衣食父母”中的“衣”和“食”而已;妈妈的形象可能慈祥,但绝对不会上升为“良师益友”的角度;孩子对你的尊敬,也仅仅是应有的“孝道”;当面对孩子开始有了自己小秘密、自己空间的时候,仅仅作为“衣食父母”,又如何来理解孩子、帮助孩子成长呢?又怎样来奢望孩子和你分享他们的梦想与愿望呢?

如果对于孩子的问题我们也面对了,但是用的是不求甚解或者蒙混过关的方法,一旦孩子长大真正面对答案的时候,他们又会对我们多么的失望亦或不信任啊!

所以,这个时候,天文地理、生活百科……等等知识,都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哪怕是网络搜索、度娘帮助,也需要认真的面对孩子的每一个问题。切记:你是什么态度,将来孩子就是什么态度!当我们在未来责怪孩子学习态度马虎、不认真的时候,一定要先要想一想当初我们是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的。

当然,这也是我痛定思痛的总结。我前段时间就闹了个乌龙:

某一天,宝仔绘声绘色的给我讲了一个新闻,他说:“一个女人啊,她想不开了,站在楼顶想跳楼自杀。这个时候,有个男的在紧急关头救了他。结果啊,这个女的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这个男的呢,却受了重伤!”

我跟着问道:“为什么呢?”

他说:“因为这个男的救了她啊!”

我继续问:“为什么男的受了重伤,而女的没有受伤呢?”

他想了想没有回答。

而我却在没有常识的情况下又信口解释道:“因为一般情况下男的都要比女的重,在同一高度落下的物体,重的肯定会先落地,所以这个男的垫底儿啦!”

儿子点点头。我却忽然产生了一丝不安,似乎很不对!作为文科生,物理和化学是我曾经避之不及的两门功课,几乎为零。所以我也很是疑惑的告诉儿子:“仔仔,妈妈不确定刚才说的对不对,还是让我求证一下吧!”

直接百度后,我首先给儿子道了歉:“仔仔对不起,妈妈刚才的理论错了!同一高度落下的物体,是会同时落地的。在很久以前,在遥远的一个叫做意大利的国家,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叫做伽利略,他在有名的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证明了这个理论。……”大致讲解了这个理论后,我又告诉他:“儿子啊,关于物理方面和化学方面的知识呢,妈妈的确非常的欠缺,所以还要你以后好好学习,给我做老师啊!”

宝仔好奇的问我:“妈妈,什么是物理、化学啊?”

我想了想,告诉他:“物理和化学是两科很重要的知识。我简单的给你打个比方,比如说刚才的同一高度的物体落地理论就是物理,还有比如你的电子积木上面的电流、怎样一盏灯亮,怎样两盏灯亮等等,这些都是物理知识,物体的一般运动规律、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物理;而我们把纯奶最后做成了酸奶,就是奶起了化学变化。再比如神十能够去太空飞翔,里面就用到了太多的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所以啊,物理和化学的领域特别的大,也非常的神奇。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

所以,作为全职妈妈,我们在孩子还不能自主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努力的补充自己的知识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而当孩子可以自主学习的时候,更要和他们共同进步。有些全职妈妈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也很忙,忙着整理家务、忙着追剧、忙着煲电话粥……殊不知静静地陪着孩子学习,他们做作业,我们看书,相处一室却互不干扰,但其乐融融。这也是最好的亲子时光,却被很多妈妈浪费掉了,实在可惜!

总之,全职妈妈虽然说在家里,但是不能被社会淘汰,更不能让自己固步自封在锅碗瓢盆、衣食住行的小小世界中,而忽略了自我学习、自我完善;更要满怀热爱的去感受外面的精彩,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精彩!

加油!为自己,为所有正在努力的全职妈妈!

还有比拿高分更重要的事儿


我们都知道,学校是一个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而知识的多与少、好与坏,往往也被理所当然地作为衡量孩子未来的唯一标准。但这样做的真的对吗,孩子到了学校,最重要的就是拿到比别人高的分数吗?

看看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吧,高考在即不知道自己填报什么志愿的考生大有人在;毕了业出来工作一两年才发现自己的工作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对未来感到迷茫的也不在少数。这些人之中不乏成绩优秀者,他们却常常难以找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定位。

梁植是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校博士生,也是清华风云人物,在各种电视节目和清华校园里都有出色表现。但在参加高晓松、蔡康永、马东做评委的一档电视节目时,他表达了他的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梁同学很困惑,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所以在节目现场向评委请教,当场遭到清华学长高晓松的驳斥,批评他对不起清华十年的培育。

毋庸置疑,在大多数父母眼里,这算得上是一个学识渊博、卓越优秀的人才了,有这么多头衔,到哪也不用愁工作啊!但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就更别提对人生的规划、构想什么的了。

这不禁让人们反思,我们的孩子来到学校后,知识是上去了,可对自己内心的追求却是没有了。孩子在学校认真学习,拿到好成绩,就是学校里的天之骄子,但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却突然惊觉学了这么多年,对于未来的人生,自己却没有一点想法,生活,只剩下迷茫和悲哀!

孩子的规划从何而来?

一般来说,孩子上大学后会被要求去做一些职业规划,但事实上,这种规划的意识并不是一时就出来的,它是需要在孩子刚进入学校时父母就帮助他,给他灌输这么一种意识,让孩子今后在学校不断地学习、充实自我的点滴中积累而成。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却很容易忽略了这一点,总觉得孩子上了学,成绩就是最重要的。更多时候,我们是在拿孩子的成绩跟别家孩子的来做比较,以此挣得面子,无形之中充当了孩子只管学习而不去思考其他的鼓动者。

在歪歪兔独立成长童话系列《男孩阿新的翅膀》的故事中,阿新的妈妈也跟大多数家长一样,为了让阿新获得比周围小伙伴更好、更独一无二的翅膀,她总是很着急地叮嘱阿新要认真做好擦星星的工作。对于妈妈的要求,阿新起初并没放在心上,直至看到妈妈伤心地哭了,阿新才勉强地答应了。

一次他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比小伙伴们都高级的翅膀,但后来的一个意外,他的翅膀又被收回了。在翅膀被收回的日子里,阿新总是闷闷不乐,他找不到可以让自己开心起来的方法,内心空洞的感觉侵袭、困扰着他。

也是在这个时候,阿新的妈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她跟阿新的爸爸也舍弃了翅膀,重新站在阿新身边理解他、支持他,快乐、自信的阿新终于又回来了。

那些比拿高分更重要的事儿

阿新是幸运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做到。首先,在将孩子送入学校前,我们要先端正对于学校的态度,学校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孩子梦想的摇篮,而后者在某种程度上远比前者重要得多。其次,还要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知道他对哪些知识比较感兴趣,再进一步拓展孩子在这方面的见识。最后,按照孩子的兴趣来看待成绩,告诉孩子一般的科目虽没严格要求要多好,但现阶段还是要抓紧,以后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当然,除了父母对自己教育方法的审查、自省,更重要的是孩子自身的配合与成长,这里面涉及到一个独立的问题。而这,也是贯穿整套《歪歪兔独立成长童话》的核心主题。

学会勤快,不拖延

世界上真的有拖拖拉拉国吗?故事里的苏小懒就来到了这么一个地方,还改掉了拖拉的毛病,这是怎么回事呢?《拖拖拉拉国》

坚持自我,不盲从

这是一只兔子的故事,还是一只非要住在箱子里的兔子,他的名字叫十六。他为什么要住在箱子里呢?让我们一起去普普村看一看吧......《住在箱子里的兔子》

发现优点,不自卑

一丁点儿小妖怪是一个胆子非常小的妖怪。女孩娜娜想要帮他变得勇敢一些,试了好几次却总是不成功,最后娜娜放弃改变,却也发现了小妖怪身上的闪光点。《一丁点儿小妖怪》

学会认真,不马虎

马里虎先生是个小有名气的魔术师,但却很粗心。一天,他把一只兔子变得无影无踪,却怎么也变不回来,兔子妈妈伤心地哭了,马里虎先生该怎么办呢?《魔术师马里虎先生》

学会承担,不搪塞

借口女巫店的出现,让喜多多城从此谎言满天飞,满嘴借口的人们一个个都变成了乌鸦。正义的小学生艾猫猫决定改变现状,拯救喜多多城......《借口女巫店》

学会坚持,不放弃

小暖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花精灵,却受到了同伴的嘲笑,但“笨手笨脚”的她最终还是战胜了种种困难,她又是怎么做的呢?《小暖想当花精灵》

学会沟通,不猜忌

一向严谨细致的大狗先生,今天竟然没有打领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小羊卷发现这个情况后,成天东想西想,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大狗先生是巫婆变的。《大狗先生没有打领结》

学会友爱,不孤单

月亮精灵一个人住在月亮上,天空之神答应他,只要他钓上来流星,就把他变成一阵自由的风。一天,他没有钓到流星,却钓上来一个孩子的梦......《月亮精灵》

学会表达,不莽撞

小女巫青豆特别想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小猫。同伴阿呜给了她一本学习如何闯进人类家里偷猫的书,但却都比不上一句“请问,你能给我一只猫吗?”的力量。《小女巫青豆想要一只猫》

因此,如果真的关心孩子未来的人生,还是多花点心思去鼓励孩子一步步地践行自己内心的想法,规划自己的未来,因为这将会是孩子在学校最大的事儿。

教孩子勤奋比夸奖更重要


据《现代健康报》报道,常听有些家长训斥孩子:“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也常听到父母这样夸自己的孩子:“你真聪明,一会儿就把作业做完了。”这都是错误的教育方法,前者是把孩子看死了,极易挫伤孩子的情感,泯灭孩子的聪明才智。后者把本来是勤奋的成果说成是天资的功劳,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浮躁的作风。

我们说孩子天资聪明,说的是天分,其实孩子的成绩主要是勤奋劳动取得,不能都归功于天资。有句古话叫“笨鸟先飞”,实际上它是一句自勉的话,让后人理解反了。

先飞的鸟,它不怕风险,具有挑战精神,恰恰是我们的孩子应该具有的。人的智商本来相差不多,“笨”,大多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据介绍,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们选择412名11岁的儿童进行了六次实验发现:那些被誉为聪明的孩子恰恰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将好的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不愿再努力选择新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那些被夸奖学习努力和刻苦的孩子,则富有持久的上进心和学习兴趣,他们认为智力及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的,从而更愿意承担风险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所以,在评价孩子时,决不能用先天来否定后天。要明白,肯努力是一个最可贵的心理素质,有了它,所产生的动力就会无穷无尽。教会孩子发奋,教会孩子百折不挠地钻研,这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亲子关系比教育更重要


很多时候,孩子长大后出现的问题,多半来自童年,某一件事,某一句话,某一个人,在孩子心中留下很深的烙印,从而使其性格和人生发生重大转变。这其中,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最为重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则孩子最重要的启蒙导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思想,也在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塑造着孩子的未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但是第一个老师并不代表就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文中所说,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父母的修为,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当你听到”控制是最坏的教育“、“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类似话语的时候,当你看到本文的时候,你是否会反思?又是否会有所改变呢?

父母是孩子问题的根源

“我们自己想象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然后再想象出对付孩子的办法。”这是非常可怕的育儿观。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育儿观呢?

我想说的是: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大家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性格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就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母婴依恋关系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童年的关系模式,与我们今天的事业,婚恋,亲子关系,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这么说好像人生是决定论,实际上亲子关系决定的是我们人生的起点。

孩子需要被看见和倾听

我们先说说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须在关系中才能产生。如果婴儿对妈妈笑,妈妈没有反应,婴儿就会不知所措。他会想,“我存在吗,妈妈存在吗,这个世界怎么了?”如果婴儿的各种反应得不到妈妈的回应,那婴儿会活在一个感觉里,就是整个世界都是支离破碎的。

那么,通常的回应有哪几种,并分别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个就是重复对方话语中跟情感有关的词。

比如说宝宝跟你说,“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那妈妈可以回应说“妈妈看到了,真可爱!”

这就是重复他说的话。重复对方表达出来的情绪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绪,去确认它,彼此都会很幸福。

第二种是无关反应。

比如一个小孩子说,“妈妈,我刚才看见了一只狗,好可爱的!”有的妈妈会说:“你作业写了没?”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妈妈的沟通中,经常得到无关反应,那么,长大后,他就会感觉到跟别人沟通是一种很愚蠢的事情,于是变得冷漠。当然,他也可能会非常聪明,在自闭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时候,思路很清晰,但他觉得跟别人聊天是很无聊的事情。

第三种是情感逆转。

“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报纸上刚报导一个人因为狂犬病死了。”等等类似这种反情感的话,你们会感觉到你的能量出去了,被活生生地拧回去。

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不会记得这个愤怒的,但这个愤怒一直藏在心理,后来就会通过情感逆转表达出来。

第四种,就是不想回应。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一些恶梦,比如自己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险,就会呼喊“妈妈”,但是妈妈没有回应。这让孩子会感觉“要死了,妈都不会来救我”。

如果你想暂时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应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想跟妈妈互动,你的要求很好,但由于妈妈自己的原因,妈妈想自己待一会,这不是你的错。半个小时后妈妈再陪伴你好吗?”

控制是最坏的教育

下面,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些儿童的行为习惯:

孩子吃手指,要不要制止?

首先,孩子为什么吃手指,有人研究发现胎儿在肚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吃手指了。婴儿觉得把手举起来,然后还可以放进嘴里,他会非常喜悦,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是一项壮举。

孩子在1岁之前,探索世界的工具就是嘴巴,他会把所有的东西放到嘴里去试探。

有的家长很紧张,其实孩子是非常非常小心的,处在全然觉知的状态当中的,只要他们不被打扰,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们只要保证周边的环境安全卫生,就尽量让孩子们自由探索。

有的孩子就是比别的孩子行动得晚,那是因为你的孩子有独特的特点,不要把他纠正成流水线产品,千篇一律,孩子所有的东西都是需要我们呵护的,而不是去改变。

别让你的控制欲成为孩子的枷锁

只有我们体验过了,我们的智力才会发展。我爸爸对我很好的一点就是爸爸很少用结论吓唬的方式教育我。我小时候跟他一起钉钉子,刨木头,这些看似危险的动作成了我童年有趣的回忆。

孩子天然地处在觉知的状态中,他不会有事没事把自己弄伤了。比如小孩爱玩刀,我们可以跟他一起去摸刀,慢慢地去摸它,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这种感觉。有过刀子体验的孩子,外出时被绳子缠住,他才会寻找类似刀子的尖锐物品去割断绳子,这就是智力发展。而只学习过刀子很危险这个结论的孩子,是没有能力自救的。

如果我们只是学到了一些结论,我们的智力是没有发展的,我们发展的是恐惧和制约。我见过很多小孩,长得很高,楼梯都不敢下。妈妈时刻处在焦虑当中,孩子觉得探索新世界是件很恐怖的事情,摸索新事物觉得危险,孩子从小学会了恐惧和制约。

控制就等于扼杀精神生命。你如果管他吃饭,他觉得吃饭就是痛苦,你如果要管他学习,他觉得学习就是痛苦。我控制你,你的意志就不存在了,存在的就是我的意志。

你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就会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痛苦。

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

很多家长问我,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当时我想的是法律说合同的主体是要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平等的人,才能定合同。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人,怎么跟你定合同呢?怎么跟你定一个交换的条件去执行?这是不合理条约。规则的意义就是维护双方的感受。

有的妈妈问我,她的孩子都会刷牙了,还要她帮忙一起刷。我问她和孩子一起刷牙的过程中,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她说都很开心啊,我说这有什么问题吗?孩子如果学到遵守规矩等于难受,那他以后怎么自觉遵守这个规则呢?如果这个规则让孩子很开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结果。规则就是这样产生的,两个人的感受都被照顾到,这个时候的规则就等于舒服,当没有人监管的时候,他还是会愿意遵守规则的。

孩子有了坏习惯怎么办?

每一个乖孩子都很可怕,他们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规矩做事,他们认为自己是乖孩子,别人一定要爱他。当他们遇到巨大挫折,再乖也没人爱,乖的逻辑被冲击到崩塌,就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

我有一个朋友,要离婚,他说我过去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的,我想做一件父母没有安排的事情,那就是离婚,他其实不是没有感情了,就是因为他被压制的太久了。

任何控制都会遭遇反弹,不管是多么正确的控制。

每一个顽固坏习惯的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

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一些坏习惯,你可以告诉他“宝贝,你不管怎么样,都是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生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没有能力理解,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见。”

每个灵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只需要爱和自由,他自然就会体验。

家长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

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我们有多少人是活在焦虑中,就是因为现实跟我们想象得不一样。

为什么说要信任,因为大家看一下这个寓言,干旱时节,小树为自保把叶子蜷缩起来。园丁A看到表象理解本质,及时补水;园丁B什么也不管,小树熬到雨季也活下来了。园丁C学了很多知识,认为树叶伸展是健康的正确的,所以不辞辛劳把叶子一片片掰开——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可以不懂得教育,我们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能生孩子,但是我们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就是你永远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就会有多谦卑。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

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沟通困扰高学历父母 鼓励和分享更重要》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笔记鼓励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玩玩具:父母陪伴引导更重要 不少家长总认为,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玩具,不仅能开发孩子的智力,而且又受到孩子的喜爱。其实,这并非绝对,有时候,父母的爱比玩具的作用更为重要。 一对高学历父母的孩子竟然患上了孤独症。原来,他们都是美国某...
    2022-04-18 阅读全文
  • 有趣好玩更重要 今天我给孩子教了一首儿歌《你是我的好朋友》,这首儿歌的内容是“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好朋友好朋友,我们小手碰小手。”短短的四句,朗朗上口,符合了新入学幼儿的年龄特点:好学、简单。 在初步学习...
    2021-04-10 阅读全文
  • 儿童阅读:父母会提问比孩子会认字更重要 -->对阅读我们有太多的设想和期待。比如:会阅读的孩子写作文好、会阅读的孩子知识面宽、会阅读的孩子找中心思想很容易、会阅读的孩子内心是温暖的、会阅读的孩子不看电视……这些设想和期待都没有错,只要孩子爱...
    2021-07-24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鸡蛋和自信哪个更重要 育儿心得:鸡蛋和自信哪个更重要 不知不觉我也做了3年的母亲。3年前的一个电视剧片断对我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一个4岁的美国男孩打开冰箱踮起脚尖想拿一个鸡蛋,结果鸡蛋掉在地上,碎了。中国保姆急忙拿起抹布跑过...
    2020-08-19 阅读全文
  • 高学历全职妈妈增多 这是浪费教育资源? 随着9月的到来,陈珊的儿子上幼儿园了。已经4年没有工作的她这两天正和老公商量着要不要找份工作,告别全职妈妈的身份。今年33岁的陈珊是北京某大学的工科类博士,近年来,北京市像她这样的高学历全职妈妈越来越...
    2021-09-10 阅读全文

不少家长总认为,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玩具,不仅能开发孩子的智力,而且又受到孩子的喜爱。其实,这并非绝对,有时候,父母的爱比玩具的作用更为重要。 一对高学历父母的孩子竟然患上了孤独症。原来,他们都是美国某...

2022-04-18 阅读全文

今天我给孩子教了一首儿歌《你是我的好朋友》,这首儿歌的内容是“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好朋友好朋友,我们小手碰小手。”短短的四句,朗朗上口,符合了新入学幼儿的年龄特点:好学、简单。 在初步学习...

2021-04-10 阅读全文

-->对阅读我们有太多的设想和期待。比如:会阅读的孩子写作文好、会阅读的孩子知识面宽、会阅读的孩子找中心思想很容易、会阅读的孩子内心是温暖的、会阅读的孩子不看电视……这些设想和期待都没有错,只要孩子爱...

2021-07-24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鸡蛋和自信哪个更重要 不知不觉我也做了3年的母亲。3年前的一个电视剧片断对我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一个4岁的美国男孩打开冰箱踮起脚尖想拿一个鸡蛋,结果鸡蛋掉在地上,碎了。中国保姆急忙拿起抹布跑过...

2020-08-19 阅读全文

随着9月的到来,陈珊的儿子上幼儿园了。已经4年没有工作的她这两天正和老公商量着要不要找份工作,告别全职妈妈的身份。今年33岁的陈珊是北京某大学的工科类博士,近年来,北京市像她这样的高学历全职妈妈越来越...

2021-09-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