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开学一次谈话活动
发布时间:2021-09-28 2020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节目简介 开学第一课 幼儿园谈话活动方案开学了,见到了可爱的宝贝们都长高了!忍不住去抱抱、亲亲。我一直认为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稚气的童音了。“老师好!老师好!”的问候是那样的发自内心,这样真挚透明的心,只能在孩子们这里感受到的。
新学期开始了,可是没有新教材。就来个自然的生成活动吧。不如顺着孩子们的意谈谈回家过年的感受。小班的宝宝语言发展能力不是太好,需要具体的语言引导。
“小朋友们过了年都长一岁了,长高了也变得更懂事了”这时候,孩子们坐得很精神,好象是证明自己真的是很懂事了。
“咱们过年时,都有哪些好玩的事儿、好吃的东西呀?”
“我在家里吃肉肉、菜菜和肝儿了”,李依蓓小朋友抢先回答。但她用的是家乡话,还说的是叠音词。
“我放鞭炮了,我爸爸给俺买的。点着了,彭!”戴锡坤边说边比划着放鞭炮。yjs21.cOm
鞭炮话题引起了孩子们的共同兴趣,一时间这个小朋友也说他放鞭炮,那个小朋友也站起来模仿着放鞭炮的动作。更有趣的是今天刚来的一位小朋友说:“我也放鞭炮了,把这儿、这儿都弄上窟窿了。”他说着指着自己的衣服的袖子上的两个地方,哦,原来,他是想告诉我们,他放鞭炮时不小心把衣服上烧上洞洞了。
这是一个可以延伸的新话题,我马上接过来,哦,你是放鞭炮时不小心把新衣服弄坏了,紧接着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成人春节时放鞭炮受了伤的案件,然后抛出话题:“我们在放鞭炮时要注意什么?哪些鞭炮我们能放,哪些不能放?”
话题一出,张嘉恒小朋友马上接过来:“放鞭炮时,得这样”(他开始动作“指导”,慢慢蹲下来,把手里的火源慢慢靠近假想的鞭炮,然后迅速跑开)他举高火源,提醒大家:“得把香(火源)举得高一点。”
张嘉恒示范得很不错,何不让小朋友们都来试一试?正好孩子们也都跃跃欲试,就此插入“放鞭炮”的小游戏,当“鞭炮”点燃孩子们自动发出“滋滋滋”的声响,然后有几个调皮鬼迫不急待地“嘭”地“爆炸”了,一时间“鞭炮”爆炸声此起彼伏。
谈话很成功,但是发现了几个问题:一是多数孩子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不会说普通话了;二是语言发展连贯的孩子太少,只有五六个小朋友能够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开心一刻——晨间谈话小记
晨间谈话我园还有一个儒雅大方的别名——开心一刻,是不是听起来就很开心啊。开心一刻顾名思义就是晨间活动时对孩子进行的集体或个人的谈话活动。晨间谈话可以渗透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等。如穿脱衣服的小意和说说不乱扔纸屑垃圾的好处等。有时也是一个活动的前置渗透,是很好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和习惯的平台。
最近我们的晨间谈话有一些规定的话题,也有随机教育的话题。这两周发现部分孩子不够自信,所以开展三个晨间谈话大主题:我进步了、我最棒、说说小伙伴身上的优点。大主题里分为一些小主题有:
我给予的话题是说说你在吃饭、洗手、睡觉哪里进步了?你做的最棒的地方在哪里?找找小伙伴身上的优点。这些话题幼儿很是喜欢,但是在最后一个话题的时候,事情来了,我们班很皮的小一今天来了,上次两个话题都没有参与到,今天我先请他自己表扬一下自己,他马上自信的说:“我乖。”这时候引起了公众的泛起,马上异口同声的说:“他不乖”。我先是夸小一有自信,并让小一说说原因,他想了想,没有说话。这时孩子们更是起哄了,因为小一比较自我,所以孩子缘不是很好,那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不能放弃啊。我就把喧闹的孩子们的思维引回来,并问:“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说小一不乖呢?”有的说他总是乱跑,有的说他早上来没有礼貌,有的说他活动时总是讲话……这些我都同意,“那孩子们,小一进步了没有?”孩子一起说有进步了,正好趁这个时机,我立马问:“那我们说说他哪里进步了?”很多孩子举起了小手,小鱼说:“他会吃饭吃的干净了。”小史说:“他不打人了。”小谈说:“他上次帮过我。”“孩子们,小一还是有很多进步的,我们要看到小一的进步,小一的优点,小一还会安静的睡觉,还会自己穿脱衣服,这些都是他的优点哦。“如何让小一的进步更多呢?”先是让孩子们小讨一会,这时小松高高举起手:“我们帮助他。”“那怎么帮助呢。”小松可没想那么远,我顺着她的话说:“那谁愿意帮助他?”孩子们这时都举起了手,这时我请到了和小一有着共同点的扬扬,扬扬说:“我教他问早。”“那谁教他走路轻轻?”“谁来教他更好的坐小椅子……”
这个帮助一直在继续,从孩子一开始不知道去发现小伙伴身上的优点,到孩子们找到了,并且愿意帮助调皮的小一有更多的进步,并让他成为自己的优点,如果是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是人多力量大啊!希望我们的小一有更大的进步哦!
晨间谈话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非常丰富,不论是孩子们的生活起居、饮食习惯、自理能力、礼仪行为、尊敬老人、外出见闻……都可以作为晨间谈话内容。晨间谈话一种随机性较强的活动
,可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交流。适当开展晨间谈话活动,必有百利而无一害哦!这次的谈话不仅我收获了如何让调皮的孩子进步的更快,也让孩子找到了伙伴身上的优点,并学会了互帮互助。真的是两全其美啊!
开心,一刻!收获开心,收获进步,收获互扬
一次开心的手工活动
周一下午,原本安排户外活动的,可午睡起床后的孩子们都嚷着“外面太冷了,不要去,我们想作手工”。面对孩子们的要求,看看窗外的天气,我认真思量,立即答应怕以后会反复出现类似的情况打乱活动计划,不答应孩子们会闹情绪,认为老师不够人情味,再加上事先没有准备手工材料。正当孩子们在吃餐点的时候,我看到了开学前收集的各种旧广告纸,对了何不让孩子们自己当老师,展示寒假学会的本领。于是,等孩子们准备好后,我给每孩子一张彩色广告纸,让他们自己决定纸的形状、大小,自己动手折在寒假学会的新手工,等都折好了全班评选最好的小朋友做小老师,“好”一片叫好声让我忍俊不禁。小组长很快就分发好了,孩子们都急不可耐地动起手来,不一会工夫,小船、小鸟、飞机、衣服、钢琴等等展现在大家面前,于是,各个都像大师,开始评头论足的讨论着,最后选出了小高的轮船和小金的小鸟,原因很简单,好看、没有学过。接下来,每人发到了两张彩色纸,两位小老师分别到各组讲解折法,而我也成了一名学生,认真学习着折纸。就这样,我们的手工展示区挂满了小船和小鸟,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别提有多高兴,家长来接了,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在这次活动中,我打破了以往的老师教孩子学的方式,而是让孩子教孩子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让我在活动感受到了童真,体验到了快乐。
和孩子们的第一次晨间谈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和孩子们的第一次晨间谈话”!
今天要去大四班带班了,心里有些激动,一年多没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一起游戏、学习、玩耍了,不知道那些小家伙们究竟怎样了?看见我进来带班他们又会有些什么反应呢?我期待着,也猜想着。
跟孩子们的晨间谈话怎样开始是我首先考虑的一个问题,要不就跟他们说说我的心情吧!“从上个星期知道我要到大四班来带班,我心里一直很开心,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长大一岁了,进步了。
”——孩子们在肯定着自己的进步;“你喜欢我们班,小四班的时候你天天带班的。
”——看来还有人想念着我们一起度过的日子;“我们评上礼貌好了,你想来看看我们是不是守纪律。
”——孩子们希望在文明班级评选中获奖。
。
。
。
。
。
他们争先诉说着自己的猜想,也表达着他们对我带班的一份心情吧!“可是现在我的心里有点失落?”孩子们的表情也跟着不再激动,“你们知道什么叫失落?”“是”居然都知道?那就请他们说说吧!
开心:“就是你心里有水了,不高兴了,因为刚刚哲宇和树豪在教室里跑着抢玩具!”(观察可真仔细,刚刚还发现他在认真拼七巧板,居然还看到了小朋友争抢的情况)“看来他们俩跑着抢玩具影响大家了,所以你觉得刘老师心里失落了!”趁机我观察了那两位小朋友,被同伴点到名字以后也觉得不好意思了,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两个人明显的进步了。
蓝蓝:“就是心里想的事情,现在不是这样了!”真了不起,能把这个词解释的那么好!
“你们想知道我昨天是怎么想的吗?”“我以为楚楚看见我会高兴的来亲我,辛欣看见我会亲热的来抱我,丫丫看见我会露出甜甜的微笑,开心、天天、豆豆、逸昕看见我会奇怪的问:刘老师,你怎么在这里?。
。
。
。
”一下子我几乎报出了原来我们小四班所有的孩子,“可是,今天早晨。
。
。
”还没等我说完,孩子们叫了起来:“我们欢迎你的,我们心里很开心的!”“我知道你们高兴在心里,我也听说我们大四班的孩子最近进步了不少,相信今天你们会让我发现你们的进步的,对吗?”孩子们个个露出了自信而又甜蜜的微笑。
经过这样一场随意而又轻松的谈话,孩子们与我又亲近了许多,一上午带下来,感觉真的不错,记忆中的孩子也已长大了,懂事了!
不知道本文“和孩子们的第一次晨间谈话”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教育随笔:一次谈话引发的思考
放学了,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开开心心的离开了班级。这时候我看见徐悦馨在椅子上坐立不安、一脸愁容,还喃喃自语:“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呢!”想了一下,我就走过去:“馨馨,你的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呀?”馨馨说:“妈妈是做电脑工作的。”我接着问:“哦,你的妈妈今天肯定很忙,不要着急,一会儿就来了,你喜欢你妈妈吗?”馨馨立刻来了兴致:“当然喜欢啊,我妈妈会给我讲故事,还会陪我和妹妹一起玩呢。”这时候没有走的孩子都站过来七嘴八舌地说“我妈妈怎么,怎么……”不一会儿,家长们都来了,孩子们高兴地和教师说再见,离开了幼儿园。也就是在幼儿离园这短短的几分钟,我计划的个别交谈结束了。由此例可见,个别交谈不在时间长短,只要教师有此意识,机会是不少的。
个别交谈不一定是教师发起的,幼儿总想把那些在他们看来很有趣的事告诉教师,谈话也就成为教师与幼儿的情感交流、经验分享等,但无论哪种类型的交流要成功进行都要求教师耐心地倾听,对幼儿的谈话表现出兴致勃勃的态度,让幼儿感到“老师认为我讲得很有意思”。
总之,与幼儿个别交谈,对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与个别幼儿交谈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我们幼儿教师要自己在保教工作中培养这种能力,并在实践中自如地运用。同时也将自身的素质推向新的更高的境界。
谈谈小班区域活动的管理
老子曾说:“治大国烹小鲜。”老子将治理比作烹调小鱼一样,只要将调味、火候放得适中,这样煮出来的东西,色鲜味美。可见,细微之处见真功夫,管理无小事。作为一个幼儿老师对班级管理工作也是这样,只要管理得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措施、手段,从细微之处入手,那么肯定行之有效。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就拿我们小班的孩子们来说吧,他们不太受束缚。你跟他们提几点要求,他们事前都是一一点头答应的。可是一旦做起来,他们全都抛之脑后了,真是很头疼。就拿区域活动的管理来说吧,每天的区域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开心的事了。区域活动的气氛轻松、自由,形式灵活多样,满足了幼儿亲自选择材料与体验活动过程的多种需要,因此,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随着区域活动的开展,问题也随之出现了。那就是活动的管理难,特别是一些规则的制定。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的规则意识是非常淡薄的,如何建立区域活动规则就是我们小班老师最苦恼的问题。像以下这样的情景,在我们小班经常可以看到,听到:老师在活动前反复强调一些规则:“小朋友,你们要把材料放放整齐……”。但是活动起来,往往无济于事,这儿扔一个,那儿丢一个,材料总是弄得到处都是,每次,像收放材料,这些类似的情况,都要花去几乎三分之一甚至还要多的时间,另外,有些活动区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比如娃娃家,大家都想进去玩,这样一来还照成区域人数超员拥挤,导致争抢玩具的恶果。于是,我们常常埋怨: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就是淡薄,总是玩不好,还不如不玩呢。那么,到底是小班幼儿真的不具备理解规则的能力,还是另有原因呢?
后来也在苦苦思索,怎样更好的管理小班的区域活动呢?小班幼儿具有自己独特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他们不喜欢硬性的说教,而是比较青睐用实物的方式理解事物。能不能根据这一点,动点脑筋想出制定规则的好办法呢?经过我们小班老师们的集体讨论,觉得用标记牌来限制人数是个很好的方法。在每个区域活动外摆放标记牌,幼儿如果想要进去玩,必须先挂上该区域的牌子才能进去。牌子没有了,就说明人数满了,可以去其他的区域内玩。这个规则一实施,果然见效。孩子们吃完饭,去区域活动玩,首先是看有没有牌子,有牌子就马上挂上进去玩,如果没有挂牌进去玩,旁边的小朋友见了,也会马上劝阻他出去,这样起到了一个互相监督的作用。当然也便于老师的管理,我现在只要一看孩子们脖子上挂的是什么标记牌,我就知道他是哪一个区域活动的孩子,更有利于我对孩子们的指导。现在孩子们每次进区域活动总是自觉地挂牌,如果该区域的牌子没有了,他们会自觉地去另外的区域玩。
比起以前采用生硬的说教“太多了,太少了”的效果相比,利用标记牌来融合区域规则,实际效果要好多了。标记牌像一位不说话的小老师,默默地发挥着它在区域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标记牌的启示,小班的幼儿可以自主、有序地进入区域活动,避免了由于幼儿拥挤而引起的争执和矛盾。
针对材料到处乱放、乱仍的情况,我们班采取了谁是最佳区域活动宝宝的评比,每次玩好,每个区域我们都评选一名最佳宝宝,奖一颗小星星。对他们来说能够得到一颗小星星那是无上的光荣。所以都要争取得到。当然要得到这颗小星星,老师的要求就是在区域活动中遵守规则,不争抢玩具、玩好后材料能及时摆放在原来的地方。这样一来,促使孩子们都能有序地进行区域活动,玩好后能及时的放回原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小小一颗小星星,作用还真不小,以前我喊破喉咙也没几孩子能将区域活动的玩具、材料迅速摆放好。现在孩子都能自觉的收拾好区域活动里的玩具,因为他们都想要那一颗象征荣誉的小星星。
通过这个阶段的尝试,我体验到:小班区域活动要想真正轻松自由、活泼有序的开展,老师真的必须动点脑筋、花点心思,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一些可行的规则实施。这些小小的规则改动,虽是细微,却无不体验出老师对孩子的敏锐观察,细小之处见功夫。“治大国烹小鲜”,治理一个国家尚要有如烹饪一条小鱼一样细微,何况管理一个班级,那就更要注意细节了。区域活动管理只是班级管理的一小部分,而区域规则制定则是区域活动的一小部分,这小小的一部分做出的改动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细节之处是不能小看的。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把每一个细节尽量做到位,那么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也就能一一解决了。
小班教师随笔:一次随机的教学活动
佳佳因骨质疏松(一个用力或者不小心摔一跤,都可能引起骨折或是脱臼)失去了很多快乐。每一次的晨间户外活动,她只能坐在一旁看同伴玩(因为她的脚力也不是挺好,很容易摔跤)。随着天气的转凉,如果继续让佳佳坐在一旁观看,显然不太合适,不运动的她怎抵得过“嗖嗖”的冷风呢。于是,我轻轻拉起佳佳的小手,带动她与我一起在活动场上慢慢做小跑步。就这么一个小小的运动,也给佳佳带来了满足,久违的笑容在她的脸上绽放。
这时,小朋友们很好奇,纷纷跟上来,“老师,你们在干什么呀?”“哦,你们是不是在玩什么游戏啊?我也来。”于是,一条长长的队伍围着圆圈跑动着,有的手里拿着塑料圈、有的拿着皮球、有的跳着羊角球也来了。由于队伍的伸长,给流动到来了影响,于是,我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这现象不正好与交通规则相吻合吗?接着“开汽车”的游戏就这样生成了,每当停顿时,代表红灯亮了,我引导幼儿开始倒数(红绿灯的计数方式也是倒数的)。刚开始时,我们进行5以内的倒数,发现幼儿能倒数如流。接着,我们又开始10以内的倒数,发现多数幼儿已经掌握了倒数的方法,个别能力弱的幼儿也能跟着一起倒数。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一点挑战,当再一次遇“红灯”停顿时,我请大家从15开始倒数,发现有部分孩子发生了困难,但是他们倒数的兴趣还是挺高的。每一次的倒数,孩子们声音响亮而整齐,充满了激情。
就这么一个偶然的机会,孩子们在“开汽车”的游戏中轻松地学习了倒数,虽然有的孩子对于倒数还存在一些困难,但他们一点也不畏惧,学习的兴趣依然浓厚。就这么一个随机的教学,重新点燃了一个女孩的快乐之火,真是收获不少啊。从中,我也得到体会:教育需要智慧。教师几乎每天都在和孩子打交道,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件,这也就意味着教育时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敏锐的教育判断力,挖掘教育的教育价值,及时捕捉教育时机。
一次体育活动
某一次体育活动,许多幼儿都被一个走铁链桥的游戏吸引了,开始他们还能按照规则排队从桥的一头走到桥的另一头,随着动作的熟练,一遍一遍的练习,他们的胆量也越来越大了;同时问题也就慢慢地产生了;由于走在铁链桥上的人在踩下去时若有其他幼儿加入另外一边就会翘起来,,,导致了后面的幼儿又迫不及待地往前拥,往上爬。
我在旁边反复叮嘱:“往后站,不要乱爬,按秩序一个个排队走过去。
”但稍微不注意就又会有人挤队伍,使得走铁链桥存在着危险性。
一会儿桐桐走上了铁链桥,豆豆也紧跟着上去了,桐桐在铁链桥上蹦蹦跳跳,惹得孩子们都叫了起来,我连忙走过去,让孩子们停止了游戏。
这时孩子们开始议论:“都怪你,桐桐!你玩得不对,就别玩了!”我问道:“她哪里做得不对?”楠楠说:“不能在铁链桥上蹦蹦跳跳,会滑倒,很危险!”文文说:“别人还没走完,就不能急着走。
”“那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问道。
妮妮说:“让值日生去辛苦一下看队,谁没有按秩序玩,谁就不能玩!值日生看累了就派代表接替任务。
”孩子们一致同意。
经过实验,这个办法果然有效孩子们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有开始了游戏,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们遇到困难了,大人或老师大多是孩子们困难的解决者,其实在一定情况下应该放手大胆地让孩子们去学会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也让幼儿获取一定的成就感。
正确区分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
-->
【摘要】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领域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活动。两种活动在活动目标、活动方式、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要求以及凭借物的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不能混为一谈。教师正确区分这两种活动,把握两者的不同特点,合理设计并组织活动,有利于使两者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幼儿园语言教育;教育质量;儿童发展
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领域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活动。根据笔者多年观察,在幼儿园语言教育实践中,经常有教师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活动混淆,以致削弱了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效果。笔者拟深入分析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的不同,帮助教师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活动类型,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一、两种活动混淆的主要表现
1 活动目标混淆
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领域的两种基本活动类型。它们虽然都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途径,但是又各有侧重。谈话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组织幼儿围绕一个中心话题进行交谈,借以指导幼儿学习倾听他人说话,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与他人交流的方式、规则,提高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中心目标是提高幼儿与人交谈的语言能力。讲述活动的目标则是通过围绕一个凭借物(如图片、实物等),为幼儿创设不同于日常交谈的语用情境,组织幼儿积极进行命题性质的语言表述,以帮助幼儿逐步积累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中心目标是培养幼儿独立构思、独立表述的独白语言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常常有教师在确定活动目标时忽视了两种活动在活动目标上的不同侧重,造成活动目标混淆。例如,在看图讲述活动“礼物船”中,教师设计了下列目标:发展想象力,学会有序观察图片,提高专心倾听同伴讲述的能力。这一目标设计混淆了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既没有凸现谈话活动重视培养幼儿倾听他人说话、习得与人交流的方式和规则的目标,也没有显示出讲述活动对提高幼儿完整、连贯讲述能力的侧重。
2 活动方式混淆
谈话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互动交流活动。它通常要求交谈双方转换角色,轮流表达,及时反馈。而讲述活动是要求幼儿围绕一个凭借物独立构思,独立表达,强调表达要清楚、连贯,重点要突出,主题要鲜明。两者不应混为一谈。然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常有教师在确定活动方式时出现混淆,借谈话活动之名行讲述活动之实,或者相反。例如,谈话活动“梦”有两个活动环节,先是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讲述自己曾做过的梦,教师巡回指导,再是请部分幼儿在全体幼儿面前大声讲述自己的梦。整个活动都是幼儿讲述,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将话说完整,要求幼儿表述连贯具体等,看不到谈话活动应有的交流互动特色。
3 语言表达要求混淆
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不同。和讲述活动相比,在谈话活动中幼儿更加随意、自由,语言表达不强求规范、严谨。如果幼儿在谈话过程中出现发音不标准、用词不恰当、语法不规范等问题,教师不必刻意纠正,更不要让幼儿跟随教师进行多次重复练习,以免打击幼儿说话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用正确的表达方式看似随意地说一遍,暗示幼儿发现自己的错误,学习正确的表达。而讲述活动则要求幼儿语音准确,用词恰当,语法严谨,表达规范。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常有教师忽略了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对幼儿语言表达要求的不同。例如,在谈话活动“假如我是孙悟空”的集体谈话环节,教师要求幼儿连贯表述孙悟空的本领。又如,在看图讲述活动“住所的变化”中,教师要求幼儿以接龙的形式描述图片中呈现的住所变化。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实践中,除了上述三个方面外,在语用情境创设、对凭借物的运用等方面也存在着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混淆的现象。例如,谈话活动要求创设一个相对宽松自由、能够畅所欲言的语用情境,而讲述活动则要求语用情境相对正式、严肃。然而,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将两者混为一谈。
二、正确区分两种活动
为了更好地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有必要正确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活动,以便在不同活动中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不同方面,最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根据上述分析,谈话活动与讲述活动至少在以下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1 活动目标
谈话活动注重创设幼儿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主要目标可以定位在:(1)提高倾听能力。并能及时从中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2)学习围绕一定的话题进行交谈,并能不断扩展谈话内容,层层深入,充分表达个人见解。(3)掌握基本的语言交谈规则,如选择适合个体角色的语言、轮流表达等,以提高语言交往水平。
讲述活动侧重于提高幼儿清楚、完整、连贯表述的能力,主要目标可以定位在:(1)学习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凭借物。(2)提高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表达的意识和能力,如在集体面前自然大方地讲述、能运用正确的语言内容和形式进行讲述等。(3)提高讲述调节技能,如针对听者特征和听者的反馈等调整讲述方式。
2 活动方式
从活动方式看。谈话活动往往是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交谈,包括围绕某一主题的谈话活动和开放性的讨论活动等。而讲述活动则是组织幼儿针对一个凭借物(如图片、实物等)进行独立讲述,包括实物讲述、图片讲述、经验讲述等。相比较而言,讲述活动的计划性会更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