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父母是幼儿最亲密的成长伙伴

发布时间:2021-09-24

儿童成长。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父母是幼儿最亲密的成长伙伴》,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尤其是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直接影响因素;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标杆,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影响指针。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绪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谦虚礼貌,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而如果父母在家里经常情绪恶劣,吵架斗嘴,则会让幼儿经常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极其不利。

因而,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角度出发,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特别注意情绪控制,谨防因父母不良情绪而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专家提醒家长,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以下几点情绪需要特别注意控制: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1岁前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确立亲密关系的基础时期


随着月龄的增加,婴儿会逐渐开始对各种事物显示出兴趣,好奇心的萌芽也初见端倪。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0到1岁的时期,重要的是特别要刺激孩子的感性,为孩子的好奇心打下基础。而与此同时,1岁之前也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确立亲密关系的基础时期。

男孩子比女孩子更爱撒娇。正因为如此,请给予孩子更多的肌肤接触。虽然时期的早晚因人而异,但如果能与孩子进行充分的肌肤接触的话,一定会迎来孩子自立的那一天。因为如果男孩子不能从母亲那里得到充分的爱的话,是无法迈出成长的第一步的。

婴儿在1岁左右的时候,会对妈妈或者经常照顾自己的人显示出强烈的依恋之情。他们会以与母亲之间亲密的感情和纽带为基础,培养出对自身的信任感,然后又会以这种信任感为基础,与周围的人建立起人际交往的关系。这个时期的婴儿如果能得到足够的爱,那么等他长大之后就能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了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这种亲密纽带,大致需要父母们注意以下两点:

○ 重视与宝宝之间的肌肤接触

○ 重视与宝宝之间的交流

换句话说所谓肌肤接触就是通过身体的感觉来向宝宝传达妈妈的爱。而交流则是通过来自眼睛和耳朵的感觉与宝宝心灵相通。没错,之前说过的刺激宝宝的五感,同时也承担着向宝宝传递爱的任务。

那么,就请充分地抱抱和背背宝宝吧。特别是给宝宝喂母乳、和宝宝一起洗澡时的这种妈妈与宝宝的肌肤直接接触的机会,可以给予宝宝安全感,建立起和宝宝之间信赖关系的基础。即便是给宝宝喂奶粉,也请妈妈们要像给孩子喂母乳那样满怀爱地将宝宝紧紧地抱在怀中来喂他喝。还有,请用语言对宝宝传递以下的这些信息:

○ 无论什么时候妈妈都会在你的身边

○ 无论什么时候妈妈都从心底期待着你的成长

○ 无论什么时候妈妈都会守护着你

当然,妈妈也有搞不清宝宝为什么哭的时候,这时请妈妈们相信自己的直觉,多多地和宝宝说话,和宝宝进行充分的交流。那样的话,即使宝宝依然哭个不停,他也会明白妈妈正在努力地为他做着什么。

1岁前从父母那里获得充分的爱的孩子,会明白自己活着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这样的孩子自我肯定感很高,会成为一个有自信的孩子。假如你的孩子已经过了1岁,那么从现在开始也不迟,请充分地和孩子进行交流,紧紧地拥抱孩子,对他说“有你在我身边的每一分钟,我都是幸福的”。

请每天拥抱孩子7秒钟。只需要7秒钟,爱的荷尔蒙就会分泌出来。

肌肤接触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哟!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习惯,如何陪伴孩子成长,如何指导孩子做作业……类似的文章班主任研究会已经发过许多,引发了大家的强烈讨论,认为帮助非常大。但也有家长在后台留言,学习了那么多的知识,为什么在教育孩子上还不见起色?

如果您也有这样的疑问,特别建议您读一下这篇文章,其实,“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父母执着地栽培自己,让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好文章,别忘了分享,如果您是老师,请转给家长;如果您是家长,请好好读读,必有收获!

我们为什么对教育这么焦虑?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

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

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

那么,为什么许多父母没有确信与笃定呢?

许多家长,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

打个比方,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父母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四十岁死,八十岁埋”?

我有很多年长我十岁左右的朋友,常常在一起聊天,也会说到她们同龄人的状态。发现四十岁左右年龄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非常疏离。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来描述这种状态,读来让人倍感凄凉。

当然,选择最安逸的生活状态,也不是错误。不过,人生的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远离。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

许多人不接纳自己,常常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却放弃了内在探索,而选择忍耐和逃避。面对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障碍,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际关系简化,有的索性只剩下亲人关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为之,也会获得包容。对世界的看法,则保持不变,不再对世界产生好奇。

许多妈妈埋头于柴米油盐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这三组关系。派克的另一句话,说得言简意赅: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

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们无处可逃。亲人和朋友会包容我们,但孩子只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妈妈感慨:我现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这句话,如果不是养育他遇到困难,我不会去探索,不会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现在,我的生命在走向开阔,这是孩子带来的改变。

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

于是,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共进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师夸奖了,这一天就非常愉悦;孩子考试考砸了,心情顿时灰暗下来。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成人生最大的“创可贴”。一个孩子,很难担负两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

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三组最基本的关系,要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我们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在某些时刻,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我们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也是很好的线索。当我们感到困顿、力不从心的时刻,不妨停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

孩子的教养,拼的是父母的功底

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这也是我们回避成长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面对困惑的时候,阅读会打开一扇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庆幸的是,现在通俗心理学著作的质量越来越高。我们会发现,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的人生都变得更通透,更顺畅,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而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

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妈妈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点。所以,我总是劝妈妈,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育儿心得: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明灯


育儿心得: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明灯

不知不觉中我儿五岁,感叹时光飞逝的时候,也肩负着为儿解惑的职责。

这一段时日,震宇经常和我说不要长大,每当说起总两眼泛泪,细问之下才知道,因为我前些日子感叹“等你长大,我也就老喽!”他害怕老死之后的永久别离,所以一厢情愿地拒绝长大,我则被他深深的触动了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也无措地不知如何安抚他的忧伤。

最初,我一味的顺着孩子的话语安抚,他不要我老去,我便不老去,希望他可以放下心结,但是我错了,他其实明白这是不可逆的,只是执着的不愿面对那一刻的到来,平时电视中一丁点的小感触都会让他忧伤不已。

后来,我尝试让他理解,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如那花开花谢,凋亡之时也意味着新生的开始,结果当然是全然无功。对此,我颇有些纠结,孩子的哀怨总不是家长乐见的,我思索着下次他再提起时我该如何应对,直至近日我顺利的引导他去当医生,帮助人们减轻生老病死之苦,终于成功地让他不再钻那老死的牛角尖,有了目标,也就有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明灯,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家长——与孩子共享成长快乐的伙伴


儿子的出生,给我们温馨的小家带来了无限乐趣。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这种乐趣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总让我们感动不已,如:儿子多年被评为学校的“道德实践小明星”、“三好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了嘉兴市的少代会;20多篇文章在各级刊物上发表;顺利通过了电子琴的10级考试;拥有的博客“响丁丁”时常位居学校“童心苑”前列;平湖电视台“佳音有约”曾以《在感动中感动》为主题对儿子作了专题报道等。如今,儿子已是一位六年级的小学生了,一路走来,我们共同分享着他成长的快乐,同时,更收获着为人父母的欣慰与自豪。点点滴滴,似乎一下子很难言表,只能略说一二。

一.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感恩

学会感恩(),懂得回报,这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为此,我们首先做到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榜样行为来影响孩子,如适时地给父母买件衣服,父母生病时悉心照顾,和孩子一起买了水果看望等,让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亲情,学会照顾,学会感恩。所以,在儿子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

从小到大,妈妈在我身上付出得真是太多太多,那么,我们该怎么回报呢?妈妈生病了,爸爸又出差了,我想,我是家里的男子汉呀,于是,我就先把晒在外面的衣服收进来叠整齐,然后走到床前,轻轻地给妈妈敲敲背,捏捏腰,揉揉肩,还不时地问妈妈:“现在好多了吗?”“妈妈,您还需要点什么?”这样,妈妈的病好得可快了!

有时,我的调皮会惹妈妈生气,但是,我会用写短信的办法和妈妈道歉、交流、;在母亲节到来时,我会亲亲我的妈妈,向她说:“母亲节快乐,妈妈,您辛苦了!”;在教师节到来时,我又会对妈妈说:“妈妈,教师节快乐,您可要注意身体啊!”在妈妈过生日时,我会亲手给妈妈做一张贺卡,写上我对妈妈的祝福;我还给妈妈洗过脚呢。我知道,我为妈妈做的事情还很小、很少,但妈妈说:“我是个会感恩的孩子,感恩的孩子最可爱!”同学们,让我们都来做懂得感恩的孩子吧,这样,世界会更精彩!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儿子虽然皮肤黑了点,但是,他会关心人,会照顾人,包括学校的同学、老师,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他,夸他是个可爱的孩子。由附小出刊的《英雄教育》第23期上对儿子进行了专门的报道——《真正的孩子“响丁丁”》。06年5月的“母亲节”,平湖电视台“佳音有约”还以“因为感动所以感动”为主题,专门为儿子拍摄了一个专题片进行了播放。二.环境营造——让孩子学会读书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爱看书的孩子可以获取无穷的知识和智慧。为此,我们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看书氛围,一方面,在家庭中为孩子开辟书橱,并借助生日等时机把书当作最好的礼物赠予孩子,另一方面,晚上或双休日,尽可能地自己也看书,让孩子在良好的看书氛围中喜欢看书。同时,与孩子经常性地逛书店,让书店成为孩子向往的地方。如今,孩子已深深地喜欢看书,临睡前是一定要看会书的,出去走亲戚也时常会带上一本书,甚至上卫生间也手捧一本书。07年4月,我们非常荣幸地被平师附小评为“书香型”家庭,相关的照片和文字材料在学校展出,当然,这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激励,从这以后,孩子看书的热情更加高涨了,知识面和表达能力也就日趋提升。从一年级到现在,儿子已有20多篇文章在全国各级刊物上发表,其中的一片文章还获得了全国“安徒生童话杯”一等奖的好成绩。

三.赏识鼓励——让孩子学会奋进

孩子需要赏识,他们的人格需要尊重

教师心得: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伙伴


导读: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该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在课改进行得轰轰烈烈的同时,我们发现,家长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但作为农村幼儿园来说,多数家长的观念还存在着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园探索出了许多“家园合作”的方法,并在不断实践改正。

一、设立“家长园地”,帮助家长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

我们在每个活动室门口的墙壁上,都设立了“家长园地”,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孩子和家长的具体情况布置园地的内容,主要向家长介绍课改信息、成功的家庭教育以及老师的教学心得等。让家长了解班级的教育教学情况,不断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同时部分家长不好意思当面向老师提意见和建议,便利用接送孩子时,粘贴在“家长园地”里,对家园合作教育孩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邀请专家做“家庭教育讲座”。

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做“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传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以及教育孩子的奥秘在哪里等,每次都会让家长和老师受益匪浅。

三、邀请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在各个主题活动中,我们会发动家长与孩子共同搜集图片、资料,并邀请不同的家长参与活动,有医生、银行服务员、饭店服务员等,让孩子们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这不仅让孩子感到新鲜,同时也拓宽了活动内容,家长对这一举措感触很深,也很赞同,也意识到了教育孩子是一项艰巨又光荣的任务。

四、充分利用《幼儿成长记录》。

教师在幼儿园细致观察孩子,把孩子的点点滴滴、精彩瞬间和不良习惯记录下来,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同时家长也把孩子在家的爱好和表现,进行记录,寻找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这种方法也赢得了家长的普遍好评。

育儿观念:活泼成长的环境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实录:盛盛有两个妈妈,一个生了他,是亲妈妈;另一个是亲妈妈雇来照顾他的,盛盛都叫她们“妈妈”,所以一下就有了两个。

亲妈妈负责提供盛盛日常开销的经费,养妈妈则承担了照顾并教育他的重责。亲妈妈一个月来幼儿园看盛盛一次,顺便交管理费,在搂搂抱抱一阵后,塞给盛盛一些硬币。养妈妈每天很晚才送盛盛来幼儿园,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进门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晚”。

一次家访中,我们将盛盛最近经常迟到的现象跟亲妈妈做了沟通,可亲妈妈居然无奈的对我们说:“现在跟我说也没有用呀,孩子放在她那里,我不好管的。”

盛盛在幼儿园里经常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执,可养妈妈听着觉得很吃惊,因为她一直觉得盛盛诗歌很腼腆、害羞的孩子,甚至自己更多的担心他在幼儿园里是否被人欺负。

反思:

记得小时候,经常被大人逗着玩,“叫我一声妈妈好吗?”我哪里肯,妈妈只有一个。我们不提“母爱”这些伟大的字眼,我想谁也不愿叫另一个人“妈妈”,也没有一个妈妈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叫别人“妈妈”。

可身边竟然会有出人意料的事,盛盛就有“两个妈妈”,他的两个妈妈看似分工合作的很顺畅,可对盛盛来说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我不竟思考起一个问题来: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爱;是有一个完整的家;是有一个关心他、爱护他,并不时为他树立良好榜样的爸爸和妈妈,当然,还有很多很多。

5~6岁的孩子,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增强了,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也增长了。他们开始能够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盛盛在家与幼儿园孑然不同的两种表现,既是他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一种宣泄和释放。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而家长更是占据了幼儿照料者及影响者的主体地位。既然创造了一个生命,就应该对这个生命负责。当然,我并没有要指责盛盛父母的意思,只是觉得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何为孩子创设一个更益于孩子健康、活泼成长的环境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社会中工作着、忙碌着的大人们,每天都在日出时走、日落时归,在匆匆的岁月里,请不要遗忘了自己的孩子,给他们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

3岁是孩子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 父母应如何培养?


怎样培养孩子丰富多彩的想象力?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少用限制式提问,多用开放式提问,不要提出只有一种答案的问题,要提出答案丰富的问题让宝宝去寻找。

还可以让宝宝自己设计、主持游戏,孩子可接触到许多未知领域,增长他的知识。父母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要真诚地鼓励他,出了错也不要耻笑。

父母应多和孩子一起做想象游戏,如关于鸟的话题,鸟会飞、鸟有各种颜色、鸟的品种等。还可模仿家庭生活,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过家家”。还可以模仿社会活动的“看医生”、“当警察”、“扮老师”、“打电话”等;还可以与孩子一起画简便易行的“想象画”;或着续编小故事;有时还可与孩子一起看图说话。

想象游戏可以让孩子改变社会身份,模仿预习未来社会角色。还能丰富他的语言词汇,锻炼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组织能力,使他从中获得快乐。还有助于发散式思维培养。促使孩子在游戏中建立起自信心。

赏识是最奇妙的力量(1)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基层学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随时将这些经验用辩证唯物主义和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加以提炼,形成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教育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人们对他的鼓励成功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等教育思想非常关注,但对其中所蕴含的赏识教育的思想却认识不多。近来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著作,我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感想。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的赏识教育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情感和谐的师生观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满足生理与安全需要后,都希望能寻求一个自己所归属的群体,并在这个群体中获得尊重、关心、爱护和帮助。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作为人师,除了关心爱护学生外,还应该学会尊重、赏识学生,如同赏识自己的职业一样,让学生沐浴在赏识的阳光下。这种赏识表现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就是要协同师生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心理意义上的教学是人的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真挚深厚的情感,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情感教育研究上下功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师生之间在期望、目标、观点上出现的一些不合谐的音符采取一种积极、宽容的态度对待和处理。教师要允许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并应当主动地发现学生的“善良本性”,致力于挖掘他的(哪怕是极细小的)优点和特点。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赞赏若能与学生的意愿、兴趣及心理特征相吻合,则可能使学生优良的一面在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中处于主导地位,更重要的是,一些不良行为或特征则会随之被淡化和减弱。因此,教师学会了解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教师在“移情”之中真正懂得欣赏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同时,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绝对权威”的作风,如果想做到真正地赏识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就应该允许学生说“不”,甚至鼓励他们说“不”,让其充分地“表白”和“暴露”自我,并以此为契机,激发他们的“灵感”,开发其特长和潜能,促使个性自由地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我们今天素质教育中所强调的“具有独立人格、自我完善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真诚与审美的道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培养人的时候,不要忽视:“人的所有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共源。”就个体发展而言,德、智、体密不可分,但“德”是体现个体精神面貌的决定因素,“德”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动力,调节着“才”的运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通过积极的正面教育,努力发掘其人格中每一个闪光点,对其善的行为多加赞赏,触发其处于潜意识状态的道德情感,从而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发展。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父母是幼儿最亲密的成长伙伴》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儿童成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孩子伙伴多利于成长 虽然现代社会中,家庭中都是一个孩子,有着优越的生活层次,但是独生子女本身就意味着孤独。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伙伴在一起玩耍、游戏,并通过游戏来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品尝欢乐和痛苦,通过在游戏中的守规和犯规...
    2021-08-04 阅读全文
  • 1岁前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确立亲密关系的基础时期 随着月龄的增加,婴儿会逐渐开始对各种事物显示出兴趣,好奇心的萌芽也初见端倪。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0到1岁的时期,重要的是特别要刺激孩子的感性,为孩子的好奇心打下基础。而与此同时,1岁之前也是父母与孩子...
    2021-07-16 阅读全文
  •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习惯,如何陪伴孩子成长,如何指导孩子做作业……类似的文章班主任研究会已经发过许多,引发了大家的强烈讨论,认为帮助非常大。但也有家长在后台留言,学习了那么多的知识,为什么在教育孩子上还不...
    2021-01-27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明灯 育儿心得: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明灯 不知不觉中我儿五岁,感叹时光飞逝的时候,也肩负着为儿解惑的职责。 这一段时日,震宇经常和我说不要长大,每当说起总两眼泛泪,细问之下才知道,因为我前些日子感叹“等你...
    2020-09-08 阅读全文
  • 家长——与孩子共享成长快乐的伙伴 儿子的出生,给我们温馨的小家带来了无限乐趣。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这种乐趣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总让我们感动不已,如:儿子多年被评为学校的“道德实践小明星”、“三好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了嘉兴市的少代会...
    2020-12-01 阅读全文

虽然现代社会中,家庭中都是一个孩子,有着优越的生活层次,但是独生子女本身就意味着孤独。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伙伴在一起玩耍、游戏,并通过游戏来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品尝欢乐和痛苦,通过在游戏中的守规和犯规...

2021-08-04 阅读全文

随着月龄的增加,婴儿会逐渐开始对各种事物显示出兴趣,好奇心的萌芽也初见端倪。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0到1岁的时期,重要的是特别要刺激孩子的感性,为孩子的好奇心打下基础。而与此同时,1岁之前也是父母与孩子...

2021-07-16 阅读全文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习惯,如何陪伴孩子成长,如何指导孩子做作业……类似的文章班主任研究会已经发过许多,引发了大家的强烈讨论,认为帮助非常大。但也有家长在后台留言,学习了那么多的知识,为什么在教育孩子上还不...

2021-01-27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明灯 不知不觉中我儿五岁,感叹时光飞逝的时候,也肩负着为儿解惑的职责。 这一段时日,震宇经常和我说不要长大,每当说起总两眼泛泪,细问之下才知道,因为我前些日子感叹“等你...

2020-09-08 阅读全文

儿子的出生,给我们温馨的小家带来了无限乐趣。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这种乐趣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总让我们感动不已,如:儿子多年被评为学校的“道德实践小明星”、“三好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了嘉兴市的少代会...

2020-12-0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