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成长路上四个敏感期
发布时间:2021-09-18 幼儿园四个太阳说课稿 儿童成长 宝宝入园小宝宝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四个敏感期。每个时期有何特点?父母也能够了解和理解孩子的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行为,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加以引导和教育。
孩子似乎总有着无穷的精力和随时会变的小脾气,你是不是还在为摸不着孩子的“脉”烦恼?给你出点主意吧。
李文道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孩子出生后的前6年是由4个敏感期组成的。家长应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变化,做好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1.自我发展期。1—2岁的孩子,好像总是完全没有理由地胡闹,这是孩子在使用他的自我意识,所以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周围的人和事。对此,家长最好的做法就是顺其自然。wWW.yJS21.COM
2.信任培养期。2—3岁的孩子逐渐具有清晰的意识,慢慢开始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这一阶段是孩子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形成期,所以他们无论做什么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家长也应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多陪他吃饭和游戏。
3.自主探索期。3—4岁的孩子性情会发生一些变化,对新鲜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再时刻要求别人陪伴。父母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他们独立完成一些任务,比如买东西、送东西等,不要过度保护。
4.语言发展期。4—6岁的孩子开始感受到语言的力量。除了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的接触,他们还需要更多的交流。家长应不断用语言鼓励和引导孩子尽量多说,多表达,不要不耐烦,否则会损害他们的自信心。
父母可以根据这四个敏感期,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同时,父母也能够了解和理解孩子的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行为,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加以引导和教育。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宝宝敏感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现在敏感型的宝宝越来越多,我们越早发现就越早让宝宝脱敏,可是现在许多家长太宠爱宝宝,不管什么事,都顺着来,生怕孩子“吃苦”,恐有“虐儿”之嫌,于是他们把宝宝保护进来。
敏感并不是性格优点,家长视而不见,置之不顾,只会让敏感宝宝的性格向更不良的方向发展,妨碍健康成长。下面谈到了不同类型的敏感宝宝,希望能给父母们一些参考!
类型一:不让碰的“含羞草”宝宝
事件1:9个月的小宝宝Tony,不让人抱,喝奶哭,穿衣哭,换尿布哭,摸一下就尖叫,睡觉哭,起居没规律;动作迟缓,不爱动弹,怕吵,对周边事物似乎都没有兴趣,连新鲜玩具也很少能吸引他,通俗的说,不好带!
事件2:每当有客人来访时,薇薇总是拉着妈妈的衣角躲在身后,不愿意跟客人打招呼,完全不跟对方讲话。很怕生,总是不肯跟外人接触。
面对类型一宝宝,怎么办?
把握好依附关系主要建立期的教育
小朋友会怕生应该由他的“社会化发展”来看起。孩子到了6个月或是8个月之后,会出现特别认父母角色的情形,就会看到宝宝老是要找爸爸妈妈抱,或是老是黏在父母屁股后面,其他的照顾者反而被冷落一旁,其实这就是宝宝正处于要开始建立“依附关系”的阶段。这些事例都是因为孩子的依附关系建立得不健全,事件1中的宝宝情况更加严重,连家人也会排斥,成为敏感怕生的“含羞草”宝宝。
6个月或8个月~1岁半的孩子,他会开始展现独立,例如自己爬行,这是因为这时候正是孩子发展“自我”的巅峰期。在6个月或是8个月之前,外界的事物对孩子来说不具任何特殊的意义,但之后他开始了所谓的“社会化”发展,宝宝就会开始想要接触、了解外界人事物,开始认知、建立他与外人的关系。
1、让孩子适性发展。当孩子正在建立依附关系,父母却强迫他一定要去跟外人接触,这样反而可能让有些孩子在未来出现退缩的状况。看过许多错误的教法,深怕您再次犯了同样的错误,发展依附关系时,孩子主要从认知父母的角色开始再衍生到建立与其他人的关系,在关系基础培养的阶段,就不要硬要孩子与第三者产生互动。
2、教养态度很重要。孩子会怕生一方面跟他本身的气质有绝对的关系之外,家长的教养态度、方式跟孩子整个行为模式有相当大的关联,观察多位家长的教养方式,发现有些孩子会怕生,追根究底,都跟家长有关,当孩子处于分离焦虑期,家人更要以正向的态度去接受孩子的行为,以耐心、爱心去关怀他,而不是觉得宝宝很烦,强迫孩子学习独立,反倒让发展分离焦虑的时间持续,所以有些小朋友甚至到了上幼儿园或是小学时,还是会出现依赖家人的情形。
类型二:随时警觉型宝宝
事件:1岁半的豆豆,入睡困难,一点声响都能觉察得到,睡着后容易醒,醒来后很难专注;到了陌生新环境,就总抱着妈妈的腿,缩在妈妈身后!
面对类型二宝宝,怎么办?
1、家长要根据孩子自身特点灵活地掌握方法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不能一味地向孩子灌输“要警惕陌生人”等信息,否则孩子对周围的人或事都会抱有警惕的态度。
2、可以鼓励他与亲戚、小伙伴交往,让他感受友爱的快乐。小孩子自己也会有鉴别力的。
3、让他融入小朋友的圈子里,应该会好些。我们大人多创造这种机会,带孩子与别的小朋友玩,主动与人握手或拥抱。
4、去幼儿园或亲子班应该会有所好转。让孩子感受到有些游戏和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玩得起来或完成的。
5、以愉快的语调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降低他的焦虑,久了就会建立宝宝的安全感,同时,让宝宝放松心情。
6、给孩子一种有秩序的生活,能稳定孩子的情绪,并且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类型三:防范过度型宝宝
事件1:2岁10个月的Jack,聪明,反应快,常常一语惊人,可是冒失,脾气犟,很难与小朋友共处,还会把“我的,不要,打”挂在嘴上!玩玩具时,争不过就抢,抢不过就生气发脾气,甚至挥手、操起东西就打人,哭号不止!谁也安抚不下来!
事件2:有一天,童童妈听别人说,常常让别人摸脸蛋会引发宝宝湿疹。“孩子那么娇嫩的皮肤起了湿疹还了得?”童童妈想。从此以后,童童妈带着孩子外出时,一看到邻居就远远地躲开,如果不巧撞上了,她也会对邻居们摸孩子脸蛋的行为加以制止。不过最近,童童妈发现童童的防范意识越来越强,对陌生人总有排斥和抗拒的心理。看到家里来了陌生的客人,童童总是表现出防范的表情;带她到医院体检,医生一碰她就哇哇大哭……如今童童2岁半了,开始上幼儿园,老师说童童在幼儿园里不让别人碰,谁碰她她就打谁。
面对类型三宝宝,怎么办?
1、家长应注意自己平时的行为。因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大部分都是从父母的言行中获得的。孩子之所以会防范过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平常对待周围事物的反应,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如过于约束、限制等。
2、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要渐渐消除孩子过强的防范意识,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脱敏”。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别人多触碰孩子,纠正孩子为了防卫而打人的做法。如果孩子在被摸了脸后想去洗脸,家长也要进行制止。应让孩子在尽情的玩乐中,体会到放下防卫、结识好朋友的乐趣,让孩子渐渐消除防卫心理。
3、家长还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应酬。让孩子处在人多的环境中,接触更多的人,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放下防卫、走出狭隘、增长见识,还能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类型四:容易担心的“宅宝宝”
事件1:雯雯已经进入幼儿园2个学期了,虽然在家里爱说爱笑,可是一到开学还会哭两个星期,相比户外活动,雯雯更愿意呆在教室里玩,课堂上经常神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喜欢自己做手工却不愿意沾颜料,喜欢音乐可是跳舞时动作僵硬,身体不太协调,打湿了衣服鞋子或者不按她的流程会很生气;懂事、贴心,对家人特别依恋,甚至会担忧害怕,比如家人的安全,电器与房门是否关闭。
事件2:每天傍晚,小区绿地上孩子们彼此追逐嬉闹,玩得不亦乐乎。妈妈也准备带然然下楼,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然然正在看动画片,说什么都不愿意把视线从电视上挪开,任凭妈妈磨破了嘴皮子,他就是赖在沙发上不动。妈妈很生气,“啪”地关掉电视,然然就皱着眉头大哭大闹,又是扔东西又是满地打滚。
面对类型四宝宝,怎么办?
1、让孩子多动手做。代替用钱买,找回孩子的动力,也找回他玩的快乐。既然孩子对某些领域感兴趣,就一定要让孩子亲自动手去实践。现在孩子的动词只剩下“买”,这已经成为吞噬孩子学习动力的怪兽了。
2、带孩子到户外去。
3、让孩子经历不同的体验,培养多元兴趣。
4、多陪陪孩子。
5、注重培养孩子的伙伴意识。
总而言之,家长不应忽视家中敏感宝宝的行为,应当根据宝宝的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及时干预,让宝宝及早“脱敏”,找回童趣与快乐。
宝宝为何会变敏感
一个人的性格对于以后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多花些精力来关注孩子的性格发展变化。如果孩子的性格是敏感脆弱类型的,那么该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呢?接下来的文章会对孩子过于敏感的原因进行解析,同时让各位爸爸妈妈了解处理孩子过于敏感的方法。
一、孩子过于敏感的原因
1.爸爸妈妈的性格较敏感
孩子的性格跟爸爸妈妈的性格或多或少都有些相似,因此,如果爸爸妈妈的性格属于比较敏感的,孩子以后也可能会变得较为敏感。
2.爸爸妈妈对孩子过于保护
一些孩子从小到大一直都受到爸爸妈妈的高度关注和重点保护,爸爸妈妈害怕宝宝会受到伤害,但是父母的这种行为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更加严重,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太过于敏感。
3.先天因素或胎教影响
如果在怀孕期间,妈妈就受到精神心理上的某些刺激,那么孩子出生后也会变得非常敏感。当然有些孩子出生后受到了一些刺激,也有可能导致孩子的性格发生巨变。
4.爸爸妈妈对孩子教育不当
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性格也会有影响,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不要溺爱孩子,不要太苛刻严厉,极端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性格影响非常大。
5.生活环境的影响
孩子生活环境较差,或者是经历了什么大事情,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发展,从而使孩子的性格变得过度敏感。
二、孩子过于敏感怎么办
1.鼓励孩子多和他人进行沟通
孩子过于敏感,爸爸妈妈一定要鼓励孩子多和他人进行沟通,但也不是说要强迫孩子去和别人多接触,要引导孩子慢慢融入别人的世界。
2.爸爸妈妈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
不要对孩子过于严厉,也不要太溺爱孩子,一定要有教育原则。
育儿心得-请抓住宝宝发育的敏感期
育儿心得-请抓住宝宝发育的敏感期
1)人际关系发展期,三个月到六个月,在这三个月里,必须带宝宝外出,跟不同的人打招呼,谈话。过了半岁,婴儿就会认生,甚至接下来的成长中会害怕陌生人。我家孩子就抓住这个时期,现在他见到谁都可以打招呼聊天交朋友的。相反,认识一个宝宝,由于家人保护的太好了,半岁前都呆在家不出门,结果,现在一岁多了,连见亲戚都哭鼻子。所以三到六个月是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不能错过。
2)高速运算敏感期,半岁以后可以对宝宝进行圆点训练,宝宝天生具有高速运算能力,到两岁半就关闭了,越早越好。我家是一半以后才缓慢的开展,效果就不够理想了,但经过长期坚持的训练,宝宝运算能力还不错,现在三则运算也有九成能答对。
3)锻炼身体的敏感期,一岁的时候,几乎每个宝宝都非常有胆量,去尝试各式的健身器材,这时候家长既要放手让他们多去尝试玩,同时也要保护他们不要让他们受挫折。过了这个时期,孩子越大就越不敢玩了。例如,秋千,滑梯,悬梯,弹弹床,游乐场等等。
4)图片阅读敏感期,也出现在一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大量显示百科图片卡,宝宝能迅速吸收海量图片知识。我就是在一岁的时候发现孩子可以对着一本动物看得非常入迷,于是就买了动物百科书,他马上就全懂了。后来也买了上千种百科卡片,包括动物,植物,蔬菜,水果,世界名画,天文知识,运动,乐器,生活用品,电器,交通工具,文具,汽车品牌等等,孩子一个星期就全掌握了,而且见到图片就非常开心。所以我不用怎么花力气就让孩子把身边的事情几乎全搞懂了。两岁的时候我就不用再走“这是什么”的阶段,而是进入了“这是为什么”的阶段了。我现在已经跟他聊,为什么苹果会掉到地上,而不是告诉他这是苹果了。
5)语言学习期。语言学习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家长会认为,平常多跟他说话,然后他就会早说话了。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
第一,在婴儿期,要对着婴儿说话,让婴儿看到家长的嘴型。
第二,婴儿期,除了指认生活用品和常说生活用语外,还要多念押韵的诗歌,或儿歌。
第三,教拼音,aoe,yuu等等,由拼音开始,经常教宝宝拼音。不要再学老人家那套“恩古古”了!
第四,念押韵诗歌时,当家长已经重复念了好几天后,可以把每句最后一字留给宝宝说。
举例,“大飞机大飞ji,忽而高忽而di,晴空飞行千万li,长大我要开飞ji“
我家孩子一岁就能接上这诗歌了,而且还能接唱一些儿歌。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家长得花些心思。
第五,是非题。说话时,不但语速要缓慢而且清晰准确,然后经常问宝宝,“是不是?”“要不要?”“好不好?”这样的是非题,然后叫他回答“是”“要”“好”。这样,孩子很快就可以跟家长聊天了。
第六,名词跟读阶段。身边所有的事物都是教材了,拿起一个苹果,家长要清晰准确的告诉宝宝“苹果”,千万别一开始叫教“这是苹果”,记住,先教名词!而不是直接教句子。
第七,讲故事。宝宝会讲话了以后,家长还可以继续引导孩子讲故事。首先,家长先讲故事,让孩子熟悉故事以后,就开始引导了,如何引导呢?家长先把故事讲点点,停下来不说,就问孩子,“然后呢?”“接下来呢?”“会怎样啊?”就让孩子讲他的故事,家长作一个听众就好了,有时孩子的故事很真蛮有趣的。我家儿子不到两岁就给我讲三只小猪的故事,讲了快有半小时,当然了,和原版是完全不一样的,儿子把他生活的事情和认知的事物放在故事里,天马行空的,不过真的非常有创意。竟然扯到小猪坐火车去旅游。
敏感期抓好了,事半功倍。分享给各位家长参考参考。
行为习惯:把握好宝宝的涂鸦敏感期
整理了行为习惯:把握好宝宝的涂鸦敏感期,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孩子在小的时候经常会释放自己的天性,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因此爸爸妈妈总会看到孩子在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孩子小时候有着无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所以你经常会看到自己1、2岁的小屁孩拿着笔到处点点画画,想到什么就画什么,也不管是不是画在了合适的位置。到了3-4岁,这种行为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只要宝宝拿起了笔,那么整个家都是他的画布。
孩子拿笔画画的行为表现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有了这种行为的孩子说明已经进入了书写绘画敏感期。作为众多敏感期中的一个典型,书写绘画敏感期主要是能够培养孩子的艺术思维和创造力。
那么,作为爸爸妈妈,应该如何有效地应对孩子这种“脏乱差”的敏感期呢?
一、顺应孩子天性,给与充分自由
非常多的学习型家长对于敏感期的理解是很到位的,而且明白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引导孩子进行各个敏感期的能力拓展,不过,在这里我想要说的是,引导是好事,不过所谓的引导也还是要遵循一个“度”,太过激进的引导可能会导致宝宝“揠苗助长”。
这个“度”便是当孩子有兴趣的时候给予刺激,比如给孩子买一些彩色的画画本,如果孩子想要画画或者看书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其中的内容和色彩搭配,爸爸妈妈也可以在一旁跟孩子讲解书中的内容。
二、学会读懂孩子书写绘画的行为
孩子的画一般都是非常抽象的,大多数的爸爸妈妈看不懂就觉得孩子是在漫无目的的涂抹,而事实情况不是这样。
绘画教育家认为现在的幼儿的涂鸦虽然只是游戏,还用不到一些高深的绘画技巧,但孩子所画出来的内容却会透露出孩子的一些思维方式或心理情感,所以爸爸妈妈要多观察孩子的画作,从孩子的画作中来了解孩子的行为,知道孩子的优点在哪。
三、借助专业工具,让孩子的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变成爱好
都说习惯成自然,爸爸妈妈引导地好的话,孩子在书写绘画方面的敏感期就会养成一种习惯,爸爸妈妈再好好培养,就会使之成为孩子的一个爱好。孩子一般都是在纸上或墙上写写画画,如果可以在其他地方画画的话,孩子便会产生更大的新鲜感,这就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了。
像是一些电子产品中的小画板功能,能够让孩子随意涂鸦、擦拭起来也非常方面,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逐渐树立自己的色彩感觉和艺术品位。涂色本也是很好的选择,能够使孩子在握笔、描边等细微动作中锻炼手脑协调的能力。
四、抓住敏感期,早教更科学有效
书写绘画敏感期也是孩子审美与艺术感觉培养的关键时期,这时爸爸妈妈可以对宝宝进行一些特殊的训练,比如让孩子做一些色彩搭配或多种颜色混合调配。
可以找一些不同形状组成的画面,让孩子明白颜色之间的不同,各种形状间的差别,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从这些练习中能够让孩子逐渐建立自己初步的审美感觉。值得注意的是,在孩子绘画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不要过多干涉,要让孩子把心中所想毫无保留地画出来。
敏感期是孩子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爸爸妈妈一定要让孩子多学习,和孩子多联系,最后出现的结果一定是非常棒的。
宝宝成长日记
宝宝成长日记8
儿子都快两岁了,每一天,他都在成长,都在变化。。。
现在的儿子已经能够说出爸爸、妈妈和他自己的名字了,问他:“我们家在什么地方住啊?”他会伸出小手,指着家的方向:“那里住,8楼,1号。”呵呵。。他说话的样子真可爱,很认真的样子。
这段时间小家伙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看书、画画。9点半上床,要到11点才睡觉。他的书基本上都能认识了,而且这几天晚上都要拿着他的写字板:“妈妈教,写字,写太阳公公,写小兔子,写猪猪,写鸭子嘎嘎。。。。”他不叫画,叫写,而且还会拿着笔对我说:“妈妈下面,我上面,教我”让我拿笔的下面,他拿笔的上面,然后教他写字。其实现在儿子还那么小,我希望他开开心心地玩,都不想一下教他那么多东西,都是他拉着我非教他不可。现在他能写1和0两个字了。
出去上街,看见出租车就招手,要坐车。现在他能认识很多车了,看见什么车都会说出他们的名字:小轿车、大客车、长安车、小货车、翻斗车、挖挖车、摩托车、自行车。。。。
小孩子真的变化很快,而且也比我们小的时候聪明。现在的儿子,已经有了他自己的思想,以及对简单事情的判断。
儿子以前对歌曲只能听,还不能唱,会跳舞,现在能唱上几句了,晚上我抱他睡觉,对他唱“宝宝睡啊宝宝睡”,他能跟着唱了,还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中的“妈妈好”几个字,音调都是正确的,还有就是《小毛驴》中的“我有一头小毛驴”。记得上周他在家听歌,正在放一首歌的过门,还没有唱,我们在书房的,看不见画面,我无意的问儿子:“这是什么歌啊?”没有想到儿子马上回答“老虎”,当时放的确实是《两只老虎》,说实话我自己都还不知道是什么歌,是后来唱了才知道的。
前段时间他爸爸去广州学习去了,那天晚上正好我也有事,回家比较晚,他姑姑带他睡觉,睡觉前在床上看书,翻到排排坐,吃果果那一页,他嘴里说着“排排坐,吃果果,妈妈一个,我一个,”停了停又说“爸爸不在,妈妈不在。。”摊开两手:“哦,哦”说完,就哭了。第二天,他姑姑给我说了后,我心里很难受,觉得有点对不起儿子,自己陪他的时间太少了。
儿子最让我开心的是他懂得分享,这也是我一直在教育他的。他吃东西的时候会记得叫上家里的每一个人。
儿子的每一个变化,每一点成长,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他的第一句妈妈感动,为他的第一次拥抱感动,为他的第一次亲吻感动。。。。。。更为他健康快乐的成长而高兴而欣慰。
宝宝成长日记
不知道怎么的,这么晚了,还不想睡。儿子的每一点变化都让我无法释怀。
看着儿子熟睡的小脸,真的很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他,可是,这终究只是我的梦想,未来的路还需要他自己一点一点地走下去,我这个当妈妈的在很多时候是无能为力的。希望他健康、幸福。
朗朗现在已经2岁5个月了。已经有了他自己独立的思想,懂得拒绝,也懂得索要。记得朗朗还未到2岁的时候就已经会背7、8首古诗,会背3、4首儿歌,会唱2首儿歌了。可是2岁以后他好像对这些不怎么感兴趣了,现在那些东西都忘记了,现在最喜欢的就是到外面去耍。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走嘛,到外面去逛一圈嘛。”说话的时候嘟着小嘴,一副撒娇的样子。也许,是孩子到了某一个阶段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不一样吧。
前几天我又去给他买了几本书,这又提高了他看书的积极性,下班一回来就要我教他看书。说实话,儿子还是很聪明的,书上的东西都是一说就懂,一教就会,甚至还可以学着我的样子去教他外婆。
儿子每次走到新世纪,最喜欢买的就是果冻,不买还不行,他自己都知道在什么地方放好的,自己会跑过去拿,给他说过多少次了,吃多了不好,他就是不听,还说:“我少吃点嘛,肚肚不痛”,总之,他做什么事情都会给你说理由,嘴上说得非常好,可就是做不到。
儿子一天天长大,也滋生了很多坏毛病。不爱惜玩具,吃东西不细嚼慢咽,喜欢踢人,你说他不能踢人,他说:“我没有踢,我在做操”。性子急(这点还真是深得我和他爸爸的遗传哦)。
现在,儿子可以自己吃饭了,有很多东西也可以和大人交流了。不过,这些都得看他的心情。儿子有他自己想法的时候会给我说。比如想去看真的狮子,老虎啦,想坐大飞机啦。。。也许是时候带他出去看看了,这样也可以增长他的见识。
我孩子的教育上,有的时候真的很纠结,现在的孩子可比我们那个时候聪明多了,2岁当我们那会5岁了。
宝宝认字不敏感如何引导
宝宝认字不敏感如何引导昨天晚上朋友来我家玩,她在附近的一家公办小学做一年级数学老师,她告诉我她女儿上小学前就没特意让她学多少字,幼儿园重点应该是培养和教育孩子的各种能力,为上小学做准备。所以她也没特意教孩子认字,但是当她女儿一上小学傻了,要一个几乎没基础的小孩立马要接触400多生字,必须掌握的就有近200个!这对没有基础的孩子来说是种考验.晚上要每天陪着孩子写汉字,学拼音,对家长也是一种考验,一年级数学基本不用家长辅导,孩子一般在幼儿园之前有接触.
佑仔现在上中班,幼儿园的确没有教认多少字,基本是以玩为主,还有让孩子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我前两天有意识的试着让佑仔认字,但是效果不太好,下一步试着变着花样跟他做游戏的方法让宝宝认字,这样效果是否会更佳呢.现在最担心的是,如果识字少上小学后会不会真的很吃力.
对于5岁宝宝认字不敏感如何引导呢,我想首先应该激发孩子对学习写字的兴趣,比如昨天晚上写了一个漂亮妹妹的名字,或者让孩子看多一些有关学习识字、写字的动画片,我要做到对孩子要有充分的耐心,如果一味地让孩子识字认字,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烦及恐惧,往往适得其反。努力做到激起孩子的兴趣,学习认字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宝宝必经的5个成长危机
成长危机——是指孩子从一个成长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时候的异常表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心智的日趋成熟,会在心理上出现“从平静→骚动,又从骚动→平静”的周而往复的过程。这是孩子在面对不断扩大的世界和不断增多的接触人群时,心理进行调试的过程。
俄罗斯心理学家、教育家叶夫根尼娅?佩列古多娃划分了5个危机年龄段,阐述了“成长危机”的所在、告诉妈妈们:如何在这个时候,跟我们的宝贝交流呢?
①新生儿危机
危机表现:一个哭宝宝的诞生
新生儿危机把胚胎发育时期和婴儿时期分开。这个时期完全不同于其他时期,因为最重要和独一无二的事件都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次呼吸,第一个眼神,第一个不确定的微笑。是宝贝们进行着对外界生活的适应,这时候的宝贝最爱哭了,因为面对那么多从来没有见过的事物,好害怕呀!
妈妈应对:有妈妈为你加油
在这个阶段,妈妈的陪伴和无私关爱是必须给到宝贝的,这样他才会更加大胆地去面对这个新鲜的世界。
②1岁危机
危机表现:宝宝爱说“就是不”
1岁危机是婴儿向童年早期的过渡。这个时期的危机也被称作走路、语言和意识的危机。宝宝在1岁的时候出现第一次反抗,开始对比自己与别人的能力。他的反应会非常强烈,特别是在承受不愿意接受的事物时。通常,孩子拒绝他人或者不明白他人意图时,他开始大叫,拒绝走路或者躺下,用脚踹地板。这些是反对、禁止和拒绝的意识,从1岁开始,到两岁结束。
妈妈应对:给宝宝讲清道理
同样,在这个阶段妈妈的爱很重要,你需要让孩子知道,妈妈是在帮助他。遇到孩子不愿意接受的食物,你需要和这个小家伙商量一下,并且耐心地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之所在。不要以为孩子听不懂你的话,这就是你教会孩子学习听话和遇到问题与人商量的过程。比如,如果孩子不喜欢吃苹果,你就要告诉这个小姑娘,宝贝,你只有吃个苹果才会越长越高,越长越漂亮呀!
③3岁危机
危机表现:我是独立的小人
佩列古多娃认为,3岁危机在所有成长危机中最重要,也最复杂的阶段。这时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时期。这个危机会在少年时期重复。3岁前,宝宝把自己和妈妈混同一体——怀孕和哺乳期建立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所以孩子的身体虽然已经和妈妈分离了,但是心理上还没有和妈妈分开。但是,在3岁的时候,宝宝突然明白:妈妈是一个人,而他自己——是完全另一个人。他开始试图独立。在这个年龄你听得最多的就是宝宝说:“我自己来,放开我”等。
妈妈应对:给与孩子教训和关注
这个时候,一定要给予“小不点儿”争取的独立。当然,要在严密的监视下!在这个时期,成长危机的特征就是——不听话。表现在孩子偏偏不做那些要求他做的事。美美就是这样的孩子。外婆刚刚烙了馅饼,告诉美美“不要动馅饼”,美美马上就用手去拿。这时候的父母一定要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因为这是他们在使性子,告诉你他们独立的存在。而这样的使性子的做法,有的时候是会妨碍到别人的。所以你需要给美美解释“不要动烫烫的馅饼”这一禁令的原因,给他形容一下后果有多严重!让孩子得到一个很好的教训的同时,感受到来自妈妈对于他这个独立小人的关注。
④6~7岁的危机
危机表现:根本不理睬妈妈
孩子快上学和刚刚上学的时候,这个年龄段被称作换牙和长个儿期。这时孩子的行为会大大改变:用争论、耍滑头、固执来回应父母习以为常的要求和命令。他们会被父母们认为,这孩子真是太有主意了!我简直管不住了!还学会和我犟嘴了!先是孩子的反应会出现停顿,也就是根本就不理睬妈妈的话,妈妈的要求,然后呢,就可能是公开地争论喽!
妈妈应对:倾听孩子的感受
其实,孩子也经受着“缺乏交流”的苦恼。因为孩子突然面对了更多新鲜的事物,不同的人群,连自己的小伙伴都是那么千差万别呢。在这时期他会突然出现——对要求准确性的怀疑?他更需要理由。比如为什么小强的妈妈会给他那么多零食吃,而自己的妈妈却不允许自己多吃零食?他会提出“干吗”“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孩子的行为带有精神因素——孩子开始明白什么是“我高兴”,“我生气”,“我伤心”,他开始有意识地对自身的感受定位。因此,妈妈要多和孩子交流,并以倾听的方式,让他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不要以全盘否定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心中的愿望。有的时候,孩子说得未必不对,他已经是和你平起平坐的小大人啦!
⑤13岁危机
危机表现: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
这个时期是孩子成为少年的过渡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表现为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甚至非常希望“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所以你会发现他会有一个自己秘藏的日记本、自己挚爱的明星和名人、自己倾心的服装服饰的风格……孩子的世界观在这个时候虽然还没有形成,但是他强烈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并且希望生活得快乐和幸福。但是同时,他们开始感受到烦恼:比如成绩不及格、没有漂亮的长相、想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等。
妈妈应对:但爸爸妈妈的爱从未改变
这个时候,你需要在身体上和孩子保持距离,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来认识自我,但同时,在心理上要和孩子保持密切的关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童年对于每个人一生的影响表现得非常关键。但无论你是不是一个擅长教育孩子的父母,你对孩子的关注都是最重要的,每个孩子都都需要父母的悉心呵护。这样他们至少感到自己是被爱的对象,所以,对这个社会总是怀有很多的热忱和自信。在孩子表现不好时,比如,对学习没有兴趣、过分追星、脾气太犟,有时候是他自控能力不成熟的表现,你需要陪伴他一起走过这样的时期,监督他的学习,和问清楚他的意图。而不要一味地指责和呵斥。因为在他们的幼小心灵中,开始存下了自己的小心愿,只要孩子是正常的愿望,不妨让他们敞开心扉说一说。如果不能满足,或者认为孩子的想法存在问题,也可以悄悄关注到,给与孩子真诚、合理的解释。
认识宝宝成长的七大关键期
在各个时期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会使他们受益一生。教育应该从零岁开始。
第一关键期感官发育关键期0~4个月听觉敏感期,0~6个月视觉敏感期,4~8个月味觉敏感期,6~10个月嗅觉敏感期,0~12个月触觉敏感期。孩子从出生起,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因此父母要充分让孩子聆听、触摸、观察、尝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增长智慧。
第二关键期动作发展关键期2~3个月:抬头敏感期;1~10个月:动手敏感期;3~4个月:翻身敏感期;6个月左右:起坐敏感期:7个月左右:翻滚敏感期;8个月左右:爬行敏感期;11个月左右:站立敏感期;12个月左右:行走敏感期。这一时期也称为孩子的第二次降生,要早点让孩子学走路,充分让孩子运动,发展大肌肉动作。在这个关键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以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另外,要进行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这样不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第三关键期语言发展关键期0~6个月,哭闹敏感期;3~6个月,咿呀学语敏感期;7~9个月,认物敏感期;8~11个月,称呼敏感期;1~2岁,说话敏感期;2~3岁,儿歌敏感期;3~5岁,诅咒敏感期;3~5岁,听、讲故事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在6个月左右就已经出现,1~2岁左右出现语言爆发,3岁前是听的敏感期,3~4岁是说的敏感期,5~6岁是应用、阅读、理解的敏感期。0~6岁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说话、讲故事、提问,鼓励孩子多说,促进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为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
第四关键期对细微事物感兴趣关键期1~2岁,对小事物敏感期;1.5~3岁,对细节敏感期;3~4岁,玩水敏感期;3~4岁,玩沙敏感期。在此期间,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捡拾东西、抓握物品等的游戏,一起玩水,玩沙,促进孩子对细节事物等的了解,为以后的发展良好的细小事物奠定良好基??
第五关键期秩序形成关键期1~3岁,秩序敏感期;1~3岁,空间感敏感期;2~3岁,生活习惯敏感期;2~3岁,物权敏感期;3岁左右,懂得抑制敏感期;3~4岁,执拗、逆反敏感期。孩子的秩序敏感力表现在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这个时期,是引导孩子了解秩序、空间关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好时机,也是让孩子懂得与家人和小伙伴分享物品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搭积木、摆放玩具等游戏。家长要采用讲故事、走亲访友、延迟满足等方式也是培养同情心,爱心和良好性格的重要时期。
第六关键期规范建立关键期2~4岁,独立意识敏感期;2.5~4岁,合作意识敏感期;2~5岁,生活规范敏感期;2~5岁,人际关系敏感期;3~6岁,文明自律敏感期。在这个时期,是教孩子知晓规矩的关键期。父母应逐渐引导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鼓励孩子多与别的孩子交朋友。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训练他们养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后适应社会规范。
第七关键期阅读、书写关键期3岁左右,看图、识字敏感期;3~4岁,读图画故事书敏感期;4~6岁,写字敏感期。4岁左右,孩子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4~7岁,应该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8~10岁,应该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在经历了孩子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这个时期,父母可以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看图识字,讲故事的同时也提供丰富的故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