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拿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
发布时间:2021-09-15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学习多自觉啊!”“我同事的女儿今年考上重点中学了,你怎么就没人家这么争气呢!”……您小时候是否经常听到父母唠叨这些熟悉的话语,您现在是否也常对孩子这样说呢?最近,一篇名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在网上“走红”,网友们纷纷响应“别人家的孩子”是自己的“夙敌”,因为自己一路就是被父母“比”着长大的。上学时,比的是成绩,毕业时,比的是证书,而工作后比的则是职业、收入。
微博热议
“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回回年级第一,还有个有钱又正儿八经的男/女友。研究生和公务员都考上了,一个月七千工资。会做饭,会家务,会八门外语。上学在外地一个月只要400元生活费还嫌多……”
最近,这则广泛流传于网络和微博的热帖引发众多网友的共鸣,在新浪微博上,关于“别人家的孩子”的微博就有一万六千多条,并且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多数网友都表示自己小时候被父母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过,痛恨这个无处不在的攀比对象。
做我自己abc:大人总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家的孩子做比较,比如说“看看人家谁谁谁,人家干什么都比你干得好,再看看你”大人可知道孩子听了心里什么滋味吗?
Dr_Bruce:人最大的敌人不是自己,而是“别人家的孩子”。
八月堂:每个妈妈心里都住了个“别人家的孩子”。
吴雨熹peter:“别人家的孩子”引发社会大讨论。孩子为什么会反感呢?因为孩子根本不知道家长对他/她的要求是什么?特别是孩子进入12岁后的“身份认知模糊期”,他/她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家长又反复拿“别人家的孩子”——这个泛个性的优点集合体来指导他/她,孩子必然会迷失方向。
歇在树上的风_p23:与女儿一起读《别人家的孩子》,女儿慨叹:我怎么不是“别人家的孩子”。我对她说:你一直都是别人的“别人家的孩子”。
学途:家长们总喜欢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或是把自己没有上好学的心愿强加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但是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吗?
CrossCloud:会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好而自己家的不好。那是因为有的家长虽然和自己家的孩子朝日相处,但确不懂如何客观评价孩子,更多地看到了缺点,而却非常愿意看到或听到其他孩子如何优秀云云,殊不知有时看到的只是表面。
痛苦经历:“别人家的孩子”无处不在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别人家的孩子’无处不在!也许还会延续到高中、大学。”现在读初三的小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小学开始,父母就总是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有时是具体的人,有时是他们虚构的,总之当我学习放松、退步,或者他们对我有什么新要求的时候,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就会适时地出现。”小恒说,一开始我的心态是很生气,觉得父母为什么老觉得别人的孩子比我强,认为他们不喜欢我,后来被说多了就觉得厌烦,对他们的这种所谓的“激励”的教育方式很厌恶。
家长经验:把自己孩子也当成“别人家的孩子”
公务员陈梅佳曾经因为“别人家的孩子”而与女儿有过一段不开心的经历。那时女儿上初二,有一次她无意中在女儿面前说起同事的女儿在英语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哪知女儿非常敏感,立马很委屈地说:“为什么你们总是说别人的好?你找别人的女儿做你女儿好了!”以前看到女儿类似的反应,陈梅佳都会认为女儿不够虚心,见不得她表扬别人。可是这次女儿竟然说出“你找别人的女儿做女儿好了”,她才觉得问题有点严重。
后来冷静下来一想,陈梅佳才意识到不该以这种方式来激将女儿,她的本意是想让女儿“知耻而后勇”,激发女儿学习的斗志,哪知倒让女儿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如人,对自己失去信心。陈梅佳说:“我们总是一眼就能洞察别家孩子的优点,却对自家孩子的长处置若罔闻。我们也总是不遗余力地去夸赞别家孩子的优秀,却对自家孩子吝惜一句真心的赞美。后来,我和丈夫决定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来看待,多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多给予赞美之词,渐渐地,我们发现孩子变得开心了,对学习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专家建议:比别人不如比自己
广州市越秀区某中学心理咨询室的黄老师表示,很多父母爱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家的孩子一个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但事实上,这样做不仅难以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还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甚至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
父母应该让孩子“和自己比”,而不是“和别人比”,例如拿孩子这次成绩和上次成绩进行比较,拿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来比较。此外,如果确实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值得自己的孩子学习的话,那么最好先对自己的孩子表现好的方面给予表扬和肯定,然后再客观分析别的孩子表现比较好的方面,之后才在此基础建议孩子如何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孩子的心理会更容易接受。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请勿打扰您的孩子
请勿打扰您的孩子昨晚**数学作业(两面)用20分钟的时间完成,可质量不咋地,不过错误自己都检查出来了。他做完数学,休息5分钟喝点水,自己又主动写语文,写得时候也很专注,写字的姿势有点不对头,我没有像往日告诉他要做好,只是发出一声“头”,**把姿势调整好写完作业。喊我
儿子“妈妈,我要和你说个事,以后我写作业的时候别说话,我写作业的姿势不对,我们不是约好你咳嗽一声或者把我头扶正就可以了嘛?你干嘛还喊头!”呵呵,看来孩子已经有了写作业专注的意识了,结果是我又犯了“嘴快”的毛病!赶紧和儿子道歉!
我“对不起,我违反了约定,不该在**专注写作业的时候打扰**。谢谢**的批评和指正,妈妈以后一定改正,欢迎**以后继续监督妈妈!”
**“好的妈妈,你已经进步了!现在不是罗罗妈妈了。”呵呵,儿子表扬我了。
反思想想孩子都能控制住自己了,我一个大人反而没有儿子做的好,其实孩子的毛病根源就是大人自己身上的。**小时候是个非常专注的孩子,两岁的时候有一天自己在客厅玩积木,我和阿姨在客厅讲话,他嫌我们说话的声音太吵影响了他,自己不声不想抱起积木跑到房间,还把房间的们关起来,当时我们都觉得孩子好笑,现在想想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把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时机在不知不觉中给流失了,同时把他本有的天性也给破坏了,自己没有引导好孩子,有时孩子在专注干自己事情的时候,我们大人非要打断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意愿来干,无形中坏习惯就养成了。现在发现孩子不好的习惯还迁怒到孩子省上,想一想是很可怕的。育儿的过程真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做家长的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否则一个天资很好的孩子也可能让我们给毁坏了!
妈妈不要拿我和别人比,让孩子有一个愉快的童年
俞悦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记得小班刚刚进来的时候,每天总是不愿放开妈妈的手,总是会问好多遍:“顾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呀?”面对这个漂亮又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我们给予了充足的耐心和爱心。渐渐地她熟悉幼儿园这个新环境,对周围一切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这儿看看,那儿摸摸,但是总是显得有些胆怯。
俞悦妈妈每天都会来幼儿园接送孩子,每天早上总是会与老师们主动交流,“你看xxx怎么样,但是俞悦怎么样”是俞悦妈妈的口头禅。于是每天都会上演类似这样的对话:“顾老师,你看我们遇到邹佳秀小朋友早上吃馄饨她可以吃两碗,还要加一个鸡蛋,但是俞悦一碗都吃不了,真是让我头痛。”“顾老师,你看周瑾钰跳舞跳得多好呀,但是俞悦也去学,让她在大家面前表现一下都不敢,真是让我头痛。”“顾老师,你看黄思睿去画画班,画画学的多好,但是俞悦去学画画老师都说她不认真,真是气死我了。”“顾老师,你看张承宇回家都说得出今天学了些什么,你看俞悦问她就只会躲到我的身后……”不难看出,俞悦妈妈就像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寄语孩子很高的期望。还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
于是我留心观察俞悦,发现孩子的节奏感、身体协调性确实没有别的孩子好,多数孩子已经掌握的动作,她做起来拍子总是不对,而且常常出错。在幼儿园跳舞时总表现出兴趣缺缺的样子,每当我问小朋友谁愿意来为大家表现一下,她总是藏起自己的小手,低着头生怕老师请她,显得那么的不自信,还皱着一张小脸。但是她对于画画却很感兴趣,能够将自己的奇思妙想画下来。针对这一发现我与俞悦妈妈进行交流,“俞悦妈妈你觉得孩子最擅长什么呀?”“俞悦挺喜欢画画的,家里的的客厅茶几上、书房、电视机旁都会有她的画,而且呀她只要看到电视里的东西也可以自己画下来,画得还有模有样的呢!有时候她想法都让我感到惊奇。”从俞悦妈妈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她还是十分了解孩子的爱好的,于是我继续追问。“那孩子参加舞蹈班时开心么?”“哎,每次送她去舞蹈班总是垂着头,还说自己跳的不好,小朋友都笑话她,可是周瑾钰她们都能跳得那么好,俞悦怎么就学不好呢,我回家还总是帮她复习,付出的努力都不比别人少呀。”发现俞悦妈妈的问题是喜欢将孩子进行对比,于是我把俞悦在学校的表现告诉她,俞悦妈妈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她说:“顾老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总是拿俞悦与别的孩子进行对比,孩子的压力很大,脸上总是缺乏笑容,当妈妈的总是希望孩子过得快乐,有一个愉快的童年,谢谢您......”
在一次区域游戏讲评时,我意外地发现俞悦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而且还挺着胸膛,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于是我请她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俞悦介绍自己的作品海底世界,下面的小朋友都露出了钦佩的眼神,“哇,她连海蛇都画出来了,真能干呀......”俞悦的小眼睛都笑弯了。自由活动时,俞悦拉着我的手对我说:“顾老师,我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妈妈现在就让我参加画画班了,可以不去学跳舞咯,我要画一幅画送给妈妈......”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有一个愉快的童年。
育儿观念:“妈妈,我从不拿你和别人比较,但你总说别人的孩子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也成了我们一个攀比的理由;
不知道是出于激励孩子,还是出于面子,
我们总能听到:你看别人家怎么怎么样……
01
昨天在菜市场遇见一对母子在路边争吵,两个人都很不高兴,我路过他们身边的时候,听男孩妈妈在说:
“你不是说这次进步了么?还是没有考过豆豆啊,你下回可要努力了啊!”
尽管男孩妈妈说话没有很大声,但是语气里充满难以掩饰的失望,而小男孩也很倔强,朝他妈妈在吼:“为什么总拿我和豆豆比啊?他那么聪明,我这次不是考过硕硕了嘛。”
他的妈妈低低地叹口气,又摇摇头,仍然不满意:“你干嘛总是和硕硕比?要比就比学习好的。”
男孩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是大概又想不出什么语言来反驳妈妈,低头灰心地说了句:“哦。”
然后男孩妈妈就把这个话题转移过去了,问她的儿子:“晚饭你想吃什么啊?排骨还是虾?”小男孩儿根本提不起兴趣,依然低沉地说:“随便啊。”
我心里想,好可惜啊,吃一顿美味大餐的心情就这样被他妈妈搅黄了,而且他的妈妈还浑然不觉自己做错了什么,转身就忘记了自己刚才把孩子同别人比来比去,非让儿子亲口承认被比下去了才问他想吃什么。可怜的孩子,被最亲的、最爱的妈妈否定了。
02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
如果孩子说:
“谁谁的妈妈做菜比饭店还好吃。”
“谁谁的爸爸是哪个公司的老板,一年赚100多万。”
“谁谁的爸爸,他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一辆宝马。”
“谁谁的家里,每年都要出去旅游3次。”
……
末了再加一句“我的爸爸妈妈怎么这么没用?”试问作为家长的你感受会如何?
心里一定不好受吧?
希望父母能从小种下这样一棵种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虽然需要你的精心浇灌,但发展成什么样子是没有参考的,玫瑰有玫瑰的美丽,百合一样有百合的清新,哪怕是仙人掌必定也有他独到的一面,怕的就是拔苗助长,还等不及开花就夭折......
你看人家谁谁谁怎么怎么样,你看你……
这句话最伤害孩子的心。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自己不喜欢听的话,也不要说给孩子听。
每个孩子都最爱自己的妈妈,在他们眼里,无论自己的妈妈有什么缺点,无论妈妈爱大吼大叫还是温柔体贴,都可以接受,都不影响孩子对妈妈的无条件接纳和无条件的爱。
每个孩子都是这样,看到自己的妈妈,眼睛都会发亮,会跑过去张开双臂,迎接自己最爱的妈妈。孩子都可以做到这样,为什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做不到呢?
03
不要总拿自己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如果真要比,请学会“三比”:“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这次跟上次比”。不断指出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这次跟上次比”的进步,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孩子就会积极向上,充满自信。
如果确实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值得自己的孩子学习的话,最好先对自己的孩子表现好的方面给予表扬和肯定,然后再客观分析别的孩子表现比较好的方面,之后才在此基础上建议孩子如何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孩子的心里会更容易接受。
如果家长坚持这样做,在孩子心中,家长就会是一个伟大、善解人意、懂得尊重、真爱孩子的好家长。
请发自内心地相信我们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好的,这样的爱才是他所需要的良性的爱。加油,爸爸妈妈们。
育儿观念:请别拿孩子的理想来取笑
育儿观念:请别拿孩子的理想来取笑
在儿子三岁的时候,问他长大后想做什么,他说想当火车司机,因为他最喜欢小火车玩具了;在他四岁的时候,问他长大后想做什么,他说想当工程师,因为他是喜欢能象爸爸那样会修玩具了;在他五岁的时候,问他长大后想做什么,他说想当科学家,能发明出一种声控的汽车。于是这个科学家的理想一直坚持到了现在,我们都觉得儿子的这个理想仍然是很好的,因为只要是他想做的就是好的,不会因为他的理想太大或太小而打击和嘲笑他,更不会拿他的理想去开玩笑。小朋友自己也一直觉得有个理想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儿呢。
昨天在楼下玩,一个奶奶问她自己的孙子买一个球花10元钱,100元钱能买多少个球?她的孙子信口胡说能买50个,于是奶奶就问奇奇能买多少个,这个小家伙一点也不知道谦虚呀,回说:当然是能买10个了。这个奶奶于是就夸奇奇聪明,这一夸人家就更不谦虚了,说:我长大后还想当科学家呢,这个题当然会算了。话音刚落,便惹来围观的几个奶奶们的一片欢笑声,其中还有一个奶奶开玩笑地问他:小科学家,那你能研究一下飞机去哪儿了吗?奇奇生气地说:奶奶,这问题我哪儿知道呀,那么多人在找都有没找到呢。
接下来,奇奇又转到另一堆小朋友那里玩,一个阿姨又开始逗他,于是,奇奇的理想又惹来了她们的笑声,这个阿姨边笑着还边对我说:你儿子长大还想当科学家呢!我真没有觉得这个有什么好笑的呀,听她的口气那是需要我进行附和一下说小孩子都是说着玩的,我偏不说,哼哼。。。我淡淡地回答道:嗯,是的,我们是个有理想的小孩儿。然后我就蹲下身,拥抱了一下儿子,拉起他的小手说:儿子,我们该回家了。
回到家,我温和地对奇奇说:“宝贝儿,你知道吗,有理想的小孩儿都是优秀的小孩儿呢,你在妈妈爸爸的眼里就是个优秀的小孩儿。不过妈妈还有点儿小建议对你说,就是希望你以后在外面和其他大人说的时候,咱们不随便把理想告诉他们,因为他们有的人不懂你也不懂得尊重你,有的大人更是不懂小孩儿的理想的。妈妈和爸爸懂你也相信你,知道为了实现你的理想,你每天都会努力的,是吧?”奇奇带着点不解地回答道:“好吧,妈妈,我当然会努力了。”
请注意保护孩子们的理想,不要随便拿孩子们的理想来开玩笑,你的玩笑本身就是对他们自尊心的一种伤害。更何况,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末来的科学家、工程师、律师。。。他们本来就是我们的希望,他们本来就是祖国的末来,他们本来就是社会的栋梁。
怎样引导孩子不乱拿别人的东西
怎样引导孩子不乱拿别人的东西
孩子的处理方式上个星期五儿子放学回来告诉我,他的腊笔丢了。我问儿子:“你能否记得丢腊笔的过程?”因为儿子很少会丢东西,我想知道儿子对这事有个什么样的说法。
儿子说:“就一会儿的功夫,他就发现自己的腊笔不见了,并且还说他知道是班上XX同学拿的。”
我:即然你知道是谁拿的,那为什么不要回来?(问这话是想让儿子明白,没有证据的事不可乱冤枉别人。)
儿子:因为那同学的书包里就有他的腊笔。
我:腊笔若有一样的也不奇怪,你即然没敢要回来就说明一件事,你自己都不敢肯定是不是你自己的东西。
儿子:反正就是我的,我认得自己的东西,我的腊笔有断了两条色的,XX同学的怎么会跟我的一模一样?
我:说这么多也不能证明什么,即然你知道是自己的都不打算要回来,就不要再说了,以后自己记得自己的东西要好好保管。若如你所说放在书包里都拿走了,那你就要想办法杜绝这事。
儿子:那我现在没有腊笔了,怎么办?
我:家里还有两盒水彩笔,要不就拿一盒吧。(这水彩笔是儿子的最爱,之前他一直不赞同拿到学校去,因为怕丢。)
儿子听我这一说,就在水彩笔外盒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时奶奶看到了说了一句:“写在外盒上有什么用,别人要拿你的把盒子丢了不就成了。”儿子觉得奶奶说的有道理,于是请我帮忙把每支水彩笔上写上他的名字。
昨天回到家里儿子告诉我,他的水彩笔今天又被那位同学拿走了,但后来要回来了。
我:你是怎样发现的?又是怎样要回来的?
儿子:就在下课时一会功夫就发现自己水彩笔不见了,自己就想,时间不长,水彩笔一定还在班里没被拿出教室,他就怀疑拿自己腊笔的那位同学,于是自己就偷偷的去看了一下那同学的书包,果然发现在那同学的书包里,并且那同学还用衣服盖住的,他想自己不能乱动别的同学书包,就向老师求助,经老师同意后把自己的水彩笔拿回来了。
我:那后来有没有找那位同学聊聊?
儿子:没有,只想要回自己的东西没有再多考虑别的。
我:那你有没有想过,这位同学后续还会不会再来拿你的东西?你这样时时防着也不是个办法。
儿子:我也想过,但不知道怎么来处理这事,妈妈你给我出出主意。
我:你要找个时间跟这位同学聊聊,告诉他,若他喜欢你的东西可以问你借,但提前一定得到你的同意,并且有借有还。若他不想借又想拿走,那对不起,他没这个权利,两次机会给过了,再发生这样的事,就不会再原谅他。你并且还要告诉他,小朋友就不应该乱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个人的行为问题。若他不改,那以后没谁会和他做朋友。不过记得说这话时要让你同学看到你的真诚。
儿子:会想办法跟那位同学说说,因为不想让这同学再这样下去,这样长大了就会变成小偷了。
我:是的,所以他现在需要人来帮助他,让他别把错误的路续继走下去。
儿子:妈妈若我改变不了他,你可以跟他妈妈说说吗?
我:这是以后的事,你不用管,你只要把现在该做的该说的都做了,就行了。再说也要给他一点时间来改变,不可太心急。家长的处理方式一个班里或多或少总有一、两位这样的同学,这跟他们的家长教育引导有很大关联,有的家长对小孩这事莫不在乎,有的家长就会用爆力教育孩子。家长教育思路不清楚,没有让孩子在认知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孩子常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慢慢让他们养成一种习惯,看到别人的好看好玩的,不占为己有心里不自在。
像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明确的跟孩子说,看到别人有好看好玩的东西,自己若也想要,就应该尝试去借,别人的东西,自己是没有权利随便去拿。在教孩子去借时,也不要忘了教孩子学会礼貌用语。并且还要跟孩子说清楚,你去借别人的东西,别人有可能会借给你,也有可能不借,借给你当然开心,但也要及时感谢人家。如果别人不借给你,你也不要失望,若自己真心想要,回家就跟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会根据情况买给你,但前提是你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并且家长要跟孩子明确约定规则和惩罚,跟孩子说现教了你的方法,如果你知道怎么做了,还不按规矩来,再犯类似的错,乱拿别人的东西,那必须要接受惩罚,惩罚内容和方法家长要在事先和孩子规定好。避免孩子在受惩罚时不愿意接受受罚内容。并且家长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要让孩子罚了一下,就心疼算了。这样孩子永远是改不了这个坏毛病的。
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 ‘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回回年级第一,还有个有钱又正儿八经的男/女友。研究生都考上了,一个月七千工资。会做饭,会家务,会八门外语。上学在外地一个月只要400元生活费还嫌多……
别人家的孩子......
有时候您是否会有许多疑惑,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要进牛校,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要苦大仇深的学习那些以后根本用不到的东西?
生活在北京,相信您的幸福感随着生活的节奏逐渐加快而逐渐降低的,这什么都不缺,又什么都缺,就拿教育来说,优质学校不缺,对于十几万孩子来说又显得太少。
我们的孩子每天也在学习,我们的孩子算是优秀了吧?可是当您环顾左右,是否发现无论我们孩子如何优秀,都在不停脚步的追赶中?
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这样的比较中前进,别人的孩子,别人的老公/老婆,别人的婆婆......
现在就以下几个问题,分享下个人观点:
1、牛校是否进?
进入牛校便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最先考虑好这样的代价我们是否能承受再做打算,每月1k有1K的活法,1W有1W的活法,道理相同,量力而行。
2、牛校风气不好怎么办?
牛校孩儿牛,爹也一定牛,相对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一定也多,论素质,不会太差,太子爷还属少数。
而且咱孩儿进去了,是否攀比,是否学坏这个关键在咱的教育,咱的引导,无论咱条件如何,记得让咱孩子知道想要什么就要靠自己努力去获得。
3、学习类似奥数的东西有用么?太超前,而且以后用不到?
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个人觉得:
好处:
思维的小体操,思路敏捷,小升初敲门砖,省级以上获奖可加分,高中时候学习数学倍儿轻松;
而且,你不学,你发现别人家的孩子还在学。
缺点:高考不考,其实想想,高考考的话,真的不会再有人有疑问了。
4、如何养孩?
不溺爱,以身作则
我们总想把最好东西的都给孩子,其实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就是一个良好的品格与价值观,这比什么都珍贵。
惯子如杀子,溺爱孩子会让你慢慢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同时孩子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所以不要溺爱孩子,长大后他(她)会感激你!凡事以身作则:例如有的孩子闯红灯,您要知道,父母不闯红灯的,孩子一定不会闯。孩子浮躁,爹估计也不低调,同时在您跟孩子讲述别人家孩子时,请先看看别人家父母。
我们的路我们可以自己挑,可孩子最初的路是我们选择的,看似简单的选择会影响孩子一生,您要知道,我们不能改变教育现状,很多东西我们无力改变!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塑造我们自己的孩子,方法得当,他(她)会还你惊喜!幼升小临近,相信最近很多人还在为学校焦虑,不要抱怨,不要迷惑,咱才刚刚启程,抬起头,今天的天气还不错,共勉!
别拿离婚来忽悠孩子的未来
新的学期刚过完整整一个星期,许多孩子都已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一百二十八个孩子中,有二十几个是新生,其中,很多家长来报名的时候都说着同样的情况“父母离异,或者是谁又走了”……
幼儿园有很多的孩子都是父母离异的,他们或多或少性格上总有那么些缺陷与不同。中班有个长得很可爱的男孩子小雨,很抱歉的是,当他刚来幼儿园的时候,我问他:你妈妈呢?他用天真的眼神看着我说:我没有妈妈。他表情有些难过还是伤心,我说不上来。只觉得,当他说出最后一个字的时候,世界就像突然定格下来,一片安静。我觉得真的很抱歉,也许是我说了他心中最不开心的事。虽然他们最终需要勇敢,可是他毕竟那么小,他只不过是个孩子,他正需要妈妈呀!他的爸爸一直在外靠打短工维持家人的生活,几乎就没有跟他交流过,家里还有个奶奶,每次来园放假都是他奶奶接送的。奶奶也只是个淳朴的农妇,说话做事不会顾忌太多,虽然她是那么爱小雨。有时候大人们在一起说的话,一不小心被孩子听见,对孩子来说真的是一种伤害。有时候上学放学的时候,看着别人的爸爸妈妈来接送自己的伙伴,多幸福的场面,他也只是在一边开心的看着,甜甜的笑着,甚至也会一脸的无辜与难过。这幸福的场景对于他来说,太残忍了。他对任何人都充满的“爱”的期待,你对他笑一下,他就会开心一整天。有同伴的亲戚来看望他的伙伴的时候,他也会乖乖的跟自己伙伴一样称呼别人。那时,他非常幸福。他的奶奶是个非常不容易的老人,从他出生就一直是跟着奶奶的,他就是奶奶的命根子。小雨也还算是非常乖巧的男孩子,也许,这样的孩子要比那些温室里的花朵更加成熟些,懂事些。但是,对成长而言,必定是不利的。每次看见奶奶肩挎着包,手里提着袋子,一手拉着小雨的手,一起走上台阶,踏上回家的路。看着祖孙俩的背影,总有一些感触,小雨父母自私的举动,怎么会给这个单纯稚嫩的孩子心上涂上一层抹不掉的不愉快。
像小雨这样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还有很多,他们总是喜欢把手塞进口袋,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谁也说不定下一秒又会失去什么;他们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独处,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有些事是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他们喜欢暗沉的颜色,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世界没有别的小朋友那样丰富多彩。还有的孩子因为家庭不健全,性格偏激,活动中总是得不到伙伴们的喜欢。这样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总是备受关注的,每一位老师阿姨都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每一个孩子都会让我们看到不同的“小世界”。
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就是童年。孩子虽然是爱情的结晶,可是爱情就像水晶,太容易破碎了。虽然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可是,孩子才是每个做家长的最大的幸福。现实的社会,婚姻易破碎。孩子呢,他们真的是很无辜,虽然他们小也许在大人眼里看来他们什麽都不懂,但人都是感情动物,有些事,他们会看在眼里;有些话,他们会存入记忆,刻在心里。他们是很小,希望每一位家长在为自己的问题考虑的时候,一定要多想想你的孩子,总有一天,他会长大,你会老去。
爱孩子,就请给他一个健全的家庭。孩子永远是希望和未来,在这里我想呼吁那些正在准备离婚的家长,别拿离婚来忽悠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