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潮”妈用微博、QQ、短信教育孩子

发布时间:2021-09-14

怎样教育孩子。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潮”妈用微博、QQ、短信教育孩子》,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在过去那含蓄的年代,母亲和孩子之间更多是“深爱在心,口难开”;如今,新生代妈妈不再是刻板的家长制代言人,在与子女谈及“早恋”问题时,她们懂得什么叫“有feel”,什么是“恐龙”;在创新教育交流模式时,她们会用微博、QQ、短信。

每天,坦诚而毫无顾忌的沟通交流,已是新生代母子间最深情的互爱。

学校征文

少女心事说给妈妈听

焦焦,女,1994年底生,广州市16中高中学生

4月底,眼看没几天就要期中考了,我满心还想着那个“小秘密”———我对班里的一个男生产生了好感,不能安心复习。真烦!我很想把这种感受告诉朋友,但因为男生和我同校,我不想同学知道后“节外生枝”。

只有她了。那晚,我走到老妈面前,尽量抑制着自己的紧张,说:“妈,我对一个男仔‘有feel’(注:有感觉)……”

当时,老妈的反应比我预期的还要冷静,只说了句“你自己睇住啦(注:你自己看着办就行了),这东西,‘后生’总要经历的,道理你都懂,妈就不啰嗦了。”把“秘密”说出来后,我感觉好多了。

期中考顺利通过了,对那男生骤然而来的感觉也随之消失。事后,妈妈还开玩笑地问,“你不是喜欢那个谁吗?”我笑答,“没有feel了。”

虽然,老妈有时候也很“传统”,不过,我一直当妈妈是朋友,向她倾诉心事,总感到很放心,也很踏实。

在过去那含蓄的年代,母亲和孩子之间更多是“深爱在心,口难开”;如今,新生代妈妈不再是刻板的家长制代言人,在与子女谈及“早恋”问题时,她们懂得什么叫“有feel”,什么是“恐龙”;在创新教育交流模式时,她们会用微博、QQ、短信。

每天,坦诚而毫无顾忌的沟通交流,已是新生代母子间最深情的互爱。

母子微博互动很给力

詹梓诚,男,2000年生,广州荔湾区环翠园小学四年1班学生

我和老妈都是“微博控”,当然,我老妈级别比我高些,因为她还自创了一套微博式教育法。

那一次,我在放学路上看到一个同学掉了10块钱,就偷偷把钱捡了起来,满心想着用它去买什么零食好,雪糕、薯片、糖果……兴奋的我不知不觉就回到家了。老妈瞟了一眼我手里的“赃款”,什么都没说,继续做饭去了。我更乐啦,觉得“意外收获”获得认可了。

但第二天,我看见了老妈的微博上多了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袋子里突然多了10块钱,怎么会这样呢?”老妈在“围脖”上的“辣招”,让我顿时脸红了,真是又羞又恨啊!

于是,第二天我赶紧把钱还给了同学。然后,老妈的微博又更新了一句,“那人袋子里的10块钱又不见了,真奇怪!”我看着,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老妈真给力!”

QQ调查

在羊城晚报的QQ聊天室,几位80后甚至85后妈妈,趁着过节的兴奋劲儿,七嘴八舌说起自己的育儿经,热闹非常……

Q妈亮相———

Mokya:1981年生,会计师。有一名五岁女宝宝,爱逛街,爱聊Q,爱足球,最爱过节,一切节!

熊猫宝贝:1986年生,外企文员。有一名两岁男宝宝,育儿经验至今近于零,万事找外婆……

桃小红:1980年生,家庭主妇。有一名七岁男宝宝,最喜欢把自己和儿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去游乐场晃荡。

羊城晚报:各位辣妈,母亲节快乐!到现在为止收获如何,有礼物可晒吗?

Mokya:快乐!孩子她爸已经带领宝宝上网团购了家庭海鲜大餐,就等着节日快点来到了!

熊猫宝贝:小孩太小啦,不知道母亲节啊,我打算自己给自己过节,把老妈接过来。

桃小红:上个星期五,儿子的学校就组织了学生准备母亲节礼物,我发现他最近都在剪纸,貌似是在剪一个心形图案,问他干吗却装神秘,但是,废纸已经堆了一客厅,礼物还是没剪出来,汗!

羊城晚报:自己当了妈后,对“母亲”这个词的理解有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Mokya:非常有!当妈妈太辛苦了,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当妈。社会环境不安全,对于五岁的小孩,无论是吃喝还是出行,稍不留神就会出问题。

熊猫宝贝:我刚毕业就有了小孩,这两年都是我妈陪在身边,小孩几乎是她一手带大的,这让我好惭愧。我正在慢慢学,希望等孩子再长大些,我能亲自搞定一切。

桃小红:不知道是我儿子早熟还是我幼稚,我总有种错觉,以为我们是同一代人。儿子七岁时,就能和我一起玩网游,玩偷菜,他还经常点评我的穿着。现在我把他当成大人,凡事都会过问他的意见,他也有板有眼地对待,还经常提出一些让我和老公都好佩服的点子。

羊城晚报:有没有为孩子设想过未来?

Mokya:她喜欢跳舞和钢琴,学起来很卖劲,这两年我打算好好培养她这两点兴趣。未来没想过,只希望她身体健康,快乐长大。

熊猫宝贝: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按他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最重要的是,要有强健的身体。

桃小红:现在的小孩太有主见了,都不需要我们做父母的为他设想。我曾问过我儿子长大后想干吗,他说要做警察保护卖红薯的爷爷,听得我快流泪了。

(Q友报料:小莫、张海勤、叶嫣如、詹梓诚、焦焦)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博文推荐:嘀妈的育儿心得(为人篇)


尽早独立

记得一个十分著名的教育专家说过,教育的主要作用是让孩子具备独立的意识与能力,这种本领形成的越早,说明教育的越成功!当我教育孩子的有些做法与这个理论不谋而合的时候,我真正意识到,所有真理都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儿子一岁八个月上幼儿园,第一天送去时坐在骑子上玩得开心极了,第二天刚走到胡同口就撕心裂肺地哭开了,我把他从自行车后的小椅子上抱下来的时候,由于心跳过速两只手不停地抖动,再加上孩子打着挺,儿子几乎是摔到地上的。把孩子塞到老师手里,我飞快地转身跑出门,在门口伴着自己的眼泪和儿子的痛哭站了三个小时,一次次走向门口,又一次次返回。送儿子上幼儿园原因很简单,家里带儿子的阿姨性格内向,一整天和儿子说不了几句话,虽然我天天晚上回家给儿子恶补,但收效甚微,儿子仍只会崩豆一样说话,眼看着语言关键期一天天过去,我苦思冥想了数日,才想起来这么一个看起来完美但实施起来异常艰难的计划。儿子哭了两个星期,终于在一天早晨笑咪咪地伸手和我再见,那一刻,我们全家的心都一起从嗓子眼落了下来。本次战役的胜利缘于家长艰苦的坚持,虽然儿子只是一个还穿着开裆裤,刚学会蹲盆的小不点,但当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适应了环境的时候,我想孩子心里也会感受到一点成功的快乐吧!儿子在幼儿园取得了超乎想象的进步,不仅能很快用流利的一长串一长串的语言和别人交谈,而且自理能力以及与老师小朋友和睦相处的能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直到现在,我还能想象出当年两岁多的儿子伸出小手给我背诗的情景:我的手,象本书,打开来,有高高的大树,有漂亮的房子,有一条铺满鲜花的小路。

儿子从出生起晚上一直是我带,那时我妈白天要上班、阿姨白天要带孩子,对她们来讲保持良好的睡眠都十分重要,为了不打扰老公睡觉,我后来形成了和儿子完全一致的生物钟,每天夜里定点给大肚汉儿子喂奶、把尿。辛苦归辛苦,儿子和我的感情好得不得了,一看见我,小脸笑得象朵盛开的小花,每当这时,我的一切苦一切累都跑到九天云外去了。但是带他带的时间长了,我发现他和我有点太粘了,每天晚上哄他睡觉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候我都困得睡着了,他还在旁边手舞足蹈。三岁半的时候,我们正好要搬家,我就在逛家具城的时候对儿子说:妈妈给你买个汽车床好不好,你睡这样的床就是司机了,儿子一向喜欢小汽车,一听这话兴奋得不得了,搬家后,我把买好的床放在他的卧室里,他一看就急了,坚持要和我们在一个屋,我说:也可以,但这样我只好把你的汽车床送给哥哥,儿子左右为难了很长时间,实在舍不得漂亮的汽车床,只好答应了。那一段儿子每天夜里哭一到两个小时,我眼睛瞪着天花板,强忍着把儿子抱过来的想法,不停地安慰自己:如果现在抱过来,儿子就白哭了,最重要的,他会发现,自己的哭是达到目的的武器,以后就会越哭越凶,实际上带给他的会是更大的痛苦。经过十几个不眠之夜,儿子终于学会了独自入眠,每天晚上往小床一躺,闭上眼睛马上就甜甜地进入梦香。

直面挫折

儿子长到十二岁,和同龄孩子比,在某些方面并不是十分顺利的。

小时候,瘦弱的儿子胆子很小,我姐的孩子比他大十个月,身强力壮,攻击性强,两个人一起玩不到半个小时,儿子尖厉的哭声就会准时响起,这时候儿子身上或带着伤,或被损坏了玩具,满脸的泪水,一副可怜相。即便如此,儿子依然每天掐着指头盼着哥哥来玩,也许比起挨打来说,孤单更可怕一些吧。我们全家都向着儿子批评哥哥,于是哥哥越发不服气,终于想出一个高招,对儿子说:你再哭,我不和你玩了。杀手锏一出,儿子立刻服了软,每天小心地陪着不是,跟屁虫一样尾随在哥哥后面。看着儿子鞍前马后地跟在哥哥后面,当妈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尤其是有时看到哥哥成心欺负人的时候,真有心把大个的拎过来教训一顿,可又一想,就算你在家里为孩子撑了腰,你能保证他在外面不碰到类似的事情,大人参与解决孩子的矛盾是愚蠢的行为,重要的是使儿子逐渐具备处理这种事情的能力。于是我有意识地引导儿子的一些规则意识,每次哥哥来的时候,就把玩具、书籍的分配规则讲好,把一些容易引起矛盾的事情扼制在萌芽状态。尽管如此,矛盾依然无处不在,我留心观察儿子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暴跳如雷逐渐过渡到泰然处之,这个东西你不是要么,那就给你,我再拿别的,反正这些东西都是我的,你走了以后我照样能玩;你要做什么,我不愿意做,我就干自己的事,一会儿反正你会来找我。直到今天,儿子依然保持着这种从挫折中磨练出来的泰然的处事风格,这种态度在他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次起到十分重要的良好作用。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儿子回家来跟我哭诉:妈妈,我觉得在学校特别孤独。我听了心里猛得一震,但还是强作微笑地慢慢让儿子说出了其中的原因。儿子天生长得黑,而且又不注重仪表,班里的一个女生就说他脏,不愿意理他,一二年级的孩子都是随大流,结果一传十,十传百,班里的女生全都宣布和儿子断交。可以想见,这样的打击对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有多大!晚上,等儿子睡了,我们全家坐在一起讨论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否决了由家长找老师的做法,希望给儿子一段时间,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儿子身上找原因,让他尽量改变穿衣服邋遢的坏习惯,天天认真洗澡、剪指甲,可是效果不理想,黑黑的皮肤怎么看还是不干净;于是我们改变策略,告诉儿子,每个人都不能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都得做好自己,在爸爸妈妈眼里你永远是最棒的。儿子听了甜甜地笑了,说:妈妈,女生不理我也挺好的,她们一看见我就跑,这样我就可以大摇大摆地从她们面前走过去了。三年级的时候,班里换了班主任,老师一边做同学的工作,一边要求儿子主动与女同学和好,我听了心里不以为然,当初是她们不理我们,难道还要我们求她们不成。没想到的是,儿子已经悄悄行动了,他把家里一整套《猫咪魔法学校》的书带到学校,主动借给女同学看,并悄悄告诉我:妈妈,我观察了,女生没有不喜欢猫的。这个做法果然起了作用,多数女生其实早对儿子没有成见了,但碍于情面没法下台阶,这套书象一个密码,一下就把笼罩在班级上空的阴云击破了!四年过去了,现如今,儿子以自己的宽厚、聪明与善良,赢得了全班同学的友谊,五年级上学期他虽然因为手术三个多月没上学,但期末考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被同学们选举推荐为三好学生!

儿子班里有一个男生学习成绩不太好,又不太肯努力,儿子对他有些看法,回到家难免对我嘀咕几句,有一次甚至明确要求我找一找他的家长,让他不要再抄儿子的作业。我平静地对儿子说,同学之间的矛盾最好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不到不得已,不要找家长、找老师,另外,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因为同学身上有一点问题就把别人看扁了,每个同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过了几天,儿子高兴地跑来告诉我,那个同学已经不抄他的作业了,说完,又神秘地问我:妈妈,你猜我用的什么方法?我不让他抄他老不听,我没办法,就故意告诉他几个错答案,第二天老师给他判错了,他跑来找我算帐,我就对他说对不起,没想到,从那天起他再也没抄过我作业,妈妈,你说我做得对吗?看着儿子疑惑的眼神,我肯定地点点头,说:儿子,大夫看病给你开的药苦不苦?有时候我们帮助同学也需要让他们难受一点,这也是帮助他们认识错误的一种方法。

还有一个武功高强的男生,班里好几个男生和他交手都在他的大背跨里败下阵来,于是这个同学逐渐有在班里称王的架势,不管情不情愿,都得听他的指挥,一些弱小的同学还经常受他的欺负。那时,儿子已长得又高又壮,虽然看起来比较威猛,但其实也有过好几次受他欺负的经历,多数情况下也是敢怒不敢言。一天下午放学的时候,这个同学排在儿子前面,他在队伍里退着走,把儿子挤到后面的人身上,儿子说:别挤了,可过了一会儿又挤了过来,如此几次,儿子忽然被激怒了,拉开阵势和他对峙起来,旁边的同学自发围成了一圈,儿子盯着对方的脚躲避他的大背跨,冲上去,用重拳连击对方,一下把那男孩儿打哭了!说实在的,以上的描述完全是我的想象,因为,我多次听不同的同学、家长带着兴奋和我描述当时的情景,甚至有的家长对我儿子竖起大拇指,说:长大了,是男子汉了,还有人说:把兔子逼得都咬人了!对于这件事,我们全家达成共识做了冷处理,既不表扬、也不批评,不过儿子用孩子间特有的方式处理了问题之后,再没有受欺负的事情发生,据说这个同学后来在班里欺负人的事情也越来越少了!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他带给儿子的面对困难的艰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必将使他受益终生。

客观评价孩子

一、不要放大孩子的缺点

教育孩子有时候无声胜有声,对于家长来说,要真正做到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空间理解自身缺点的害处,慢慢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记得儿子奥数班里有个同学,很聪明,但不太爱讲话,老师叫他上黑板做题,他几乎每次都能做对,但一叫他起来发言,他都会满脸惊恐、如临大敌,把嘴封得死死的。这个孩子的妈妈常和我聊天,说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儿子的不说话,她不止一次地当着自己儿子的面讲他不爱说话的种种事例,我观察了一下,那个孩子每次都很注意地听,脸上带着异样的表情。有一次这个孩子的妈妈不在,我和这个小男孩儿聊了起来,我们聊得很开心,我发现他甚至可以算一个健谈的孩子。正说到半截,孩子妈妈冲了过来,用全班都能听到的声音说:哎呀!今天还真是不错,还和阿姨聊天呢!孩子的脸骤然变了色,闭上嘴,静静地走开了。这个妈妈犯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她用自己的嘴,不停地暗示提醒孩子自己是一个不爱讲话的人,这种方式实际上放大了孩子的缺点与问题。

我儿子小时候非常挑食,我和先生总是一上桌子就指着他不爱吃的菜强调营养均衡的重要,结果儿子反而对那种食品产生越来越强的抵触情绪,一上桌子就把不爱吃的菜挪得远远的。后来我们索性不管他,也不提他爱不爱吃的事,慢慢地,至少在儿子眼里不爱吃的菜和其他的菜趋于一致了,于是我们就趁他在饭桌上聊一些兴奋事的时候,悄悄在他碗里夹一筷子,或者塞一块在他嘴里,他刚想发作我们就象没事人似的聊起其他的事,他也就囫囵吞枣地把以前不爱吃的菜吃进肚子里了。就这样,一样一样地攻克,现在儿子不爱吃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了。最重要的,在他心里,不再认同自己是那个被贴着“挑食”标签的孩子了。

二、避免过度表扬孩子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已经成了家教界的至理名言,但夸也有夸的艺术,盲目过度的表扬,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一些事,取得一点成功,那种自我满足感是非常强烈的。如果家长过度表扬孩子,特别是用一些物质奖励的办法,一方面孩子会认为自己做的已经非常完美了,容易满足现状,减少斗志;另一方面,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转化成对物质需要的追求,需求层次和做事的内趋力反而都大大降低了。家长过度表扬还有一个后遗症,就是孩子在做好一件事后,会对家长的鼓励预期很高,一但家长的鼓励和以前的表扬存在差距,孩子便会产生很强的失落感,进而影响进一步努力的信心与动力。

我们单位有一位老师,女儿是哈佛的博士后,现在在哈佛医学院工作。说起这个争气的孩子,周围的人无不啧啧赞叹,但这个老师往往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只能代表她的昨天,不能代表她的明天”。听了他的话我深受启发,想来他在女儿成长的路上肯定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地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向一个个新的顶峰攀登。

儿子在全国数学竞赛上获过四次奖,今年又获得两次北京市数学竞赛的一等奖。每次得完奖,都是我发短信给学校的老师,感谢老师的帮助,儿子在学校很少提起。家里的庆功宴上,大家把祝福的话说完,都不忘提醒儿子“继续努力”、“明天会更好”,儿子每次也总是信心十足地说,没问题,以后你们看我的吧!在奥数网的竞赛班,老师经常为一些做出题的孩子盖印章作为奖励,儿子长得高坐在后排,经常老师还没盖到后面就开始讲题了,有的孩子碰到这种情况往往大喊:老师,我也做出来的,还没给我盖呢!儿子对此却并不在意,有一年期末,儿子就是因为印章少,虽然考试第一名但只得了班里的二等奖,但他对此没有一句怨言。比较起来,儿子更关注学习的内容本身,经常凝眉思考题目的“另类”做法,也许对儿子来说,做出题目比获得印章感受到的快乐要多吧?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孩子其实最需要的是家长的信任,摔倒了,家长相信他可以爬起来,取得了成绩,家长相信他能够做得更好。家长的这种信任是孩子自信的源泉,有了这份信心,孩子自然会有不竭的不断前行的目标与动力。

美国宝宝的自信教育!


除了让孩子独立行动,自主选择之外,适当的赞扬也可以巩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欣赏、鼓励和赞扬是孩子前进的动力。中国人历来讲求的是谦虚的美德,即使孩子做得好,也不会轻易说出来。美国父母则很直接、坦率地告诉孩子他们心中的喜悦和自豪。

在美国,更注重的是孩子的个性发展,以及如何去欣赏孩子的优点。美国的父母经常鼓励自己的孩子多参加社区的义务工作,用诸如“干得好”之类的话语来激励和鼓舞孩子。

在父母的不断鼓励下,孩子认识到有机会去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还在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美国孩子热衷的很多体育活动,诸如橄榄球、棒球、篮球、垒球等,都是通过父母的积极参与,来培养孩子的勇气和信心。这时的体育活动已经不再以输赢为目的,更多的是教会孩子如何迎接挑战,积极进取,并在比赛中创造轻松的气氛,让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们的邻居Eric,一直以来着迷于教他五岁的儿子打儿童棒球—— T-ball。T-ball 实际上是让儿童朝着T字型塑胶支柱不停地挥棒投球,这项运动是棒球的最初级水平。Eric 充当孩子的教练,每天手把手认真地教孩子一招一式,亲自组织社区的孩子共同参与组建儿童球队,还不辞辛劳地接送孩子们来往于赛场之间,给孩子们加油,呐喊助阵。

让孩子多参加这样的体育活动,不仅锻炼孩子的毅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意识到团队精神的可贵。

美国的各种非赢利性社团组织还经常开展一些针对儿童的社会公益活动。通过父母与孩子的互动,让孩子体验到体育带给他们的乐趣,促进自信心的提高。譬如,国际山地车协会最近组织的“儿童山地车骑车日”。协会免费给孩子们提供山地车和头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让父母与孩子一起骑着山地车出发,享受阳光和休闲运动的快乐。自信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一个自信的孩子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生活的强者,快乐地享受生活和面对一切挑战。作为父母,有义务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竖立自信的生活观。父母的尊重和支持是自信心成长最好的土壤,鼓励和正确引导是自信心成长的最佳养料,给孩子提供这土壤和养料,自信心的种子才能更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妈 妈不在,孩子更乖?


妈妈不在,孩子更乖?**马上两周十个月了。从出生到现在,他与我的分离情况如下(指夜晚不和我一起睡而由他人带):

大约一周二的时候,断奶期间,放在保姆家三天;

两周岁之前,偶尔一两次,我有事,晚上将他留在保姆家没有接回来;

去年国庆节,我和姐姐妹妹一起去桂林旅游,将**留在我妈妈家过了四天;

去年年底春节前,两周二三的时候,**先随公婆回乡下老家五天;

今年4月底,**再回爷爷奶奶家呆了一整周。

几乎每一次的分离,他似乎都表现得比较适应。没有出现大家想象中的哭闹不休。即使有哭,也很快能在安抚下平静下来。而且,没有和妈妈在一起的**,表现也真是可圈可点,活泼可爱,会自己玩,而且也很守规矩。相比我带着他的时候,似乎更成熟懂事得多。

于是,每一位临时养育者,尤其是我的公公婆婆,最爱说的话就是:“你不在,孩子更乖!你看你一出现,他就又爱哭又不听话!”

果真,妈妈不在,孩子更乖吗?

应该说,我不在的时候,**确实是很“乖”的。有礼有节,活泼可爱,很会自己找乐子。妈妈不在,孩子为什么会更“乖”?其一,因为孩子其实最懂得审时度势,他会因为妈妈的不在而更注意自己的行为,以求得别人的接纳,保证自己的安全;其二,妈妈不在,意味着孩子有了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机会,这个机会让孩子欣喜,他们会在享受新奇的生活时暂时忘记妈妈;其三,妈妈是最坚强的依赖者,也可能是孩子一切问题的包办者。当妈妈不在时,孩子失去了依赖,于是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自我安排。

不过,这只是表象,也只是短时的。

**离开妈妈去保姆家断奶,过程很顺利。但至今,他都留下一个“顽疾”,只要喝牛奶,妈妈一定要陪在他身边,提供肚脐让他抚摸。这个让我倍感尴尬的习惯,是对我采取不人性方法断奶的最大惩罚。除此之外,只要有些时间没看到妈妈,或者是被我训斥批评,他也总是通过抚摸我的肚脐缓解焦虑寻求安慰。他的这个习惯足以说明,那三个晚上的分离,给他留下了伤痕。而不是什么妈妈不在他也很乖。

把**偶尔送回婆家,我可以获得难得的休闲,和老猫去过过二人世界,也可以和朋友去狂欢一番。不过我发现,这样的闲瑕时光,我还是得买单。因为**会在从别处回来我的身边之后,让我付出加倍的辛劳。最典型的表现是,他变得不肯和妈妈有须臾的分开。哪怕是从床到衣橱这样的咫尺之遥的分离,也能让他失声痛哭。夜间转醒的次数也明显要增多。通常,他离开一周,回到我身边后也需要经过一周后才能重回过去的模式。我戏称**这是在索求“补偿”。这也是我不在时,**很乖,但我一出现,他就变得爱哭爱闹的原因。他在发泄我不在时的委屈和不满,同时,又在索回妈妈每天应该给他的幸福与关爱——妈妈对孩子来说,是个“大宝库”,一旦妈妈出现,孩子总会想着要过来取点什么才高兴。这种“妈妈不在,乖,妈妈回来,闹”的现象,能说明的只是,孩子没有真正适应与妈妈分开。

所以,绝不意味着为了让孩子更乖,可以让妈妈缺席。

事实上,孩子是终究要与父母分开,独立生活的。但是,何时分?如何分得更没有“后遗症”?很值得思考。

我个人的经验告诉我,孩子起码要在三周岁之后,与父母分开才比较可行。而且只能是短期、适当地分开。

前一次,我和老猫把**送回婆家,准备让他在爷爷奶奶家呆几天。临到我要走时,大家都很担忧:**能同意吗?**的两个表哥们甚至开始出各种主意:舅妈,我们带他去玩,然后你赶快躲走……公公也说:“我看根本留不了,他肯定会闹……”婆婆更是很着急,因为她担心**不肯留下的话,我们肯定会带走他,那她又要空欢喜一场。

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我抱着**和他轻声交流了几句,然后,他主动去找奶奶抱起,和我愉快地说再见。**的表现让公公和婆婆都挺吃惊,觉得我似乎施了什么魔法一样,把**如此轻松地“搞定”了。其实,所谓的魔法,就是我一贯以来坚持的给孩子安全感。我认为,有安全感的孩子,分离会容易得多。当然,这种安全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时半会,而需要持续而真诚的给予。

而妈妈,是最能给孩子安全感的人。那是无法缺席的。更确切地说,对孩子来说,就算妈妈不在眼前,那也一定是在心底的。

一旦孩子能够做到妈妈在也一样,妈妈不在也一样(或者妈妈不在,但稍加安抚就能自如,事后也不会索要补偿),那我想这个孩子应该是长大了。

假如孩子仍然是妈妈不在,乖,妈妈一回来,闹,那么,只能说明,孩子还没有真正做好准备太长时间地与妈妈分离,不可强迫。

假如在特殊情况下,父母必须把孩子临时寄给别人代为照顾,那么除了要提前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哪怕几个月大的孩子,也得履行这一过程),在接回孩子之后,还要对孩子的缺失感进行充分的补充与满足,而不要一味地批评孩子“妈妈不在,不是好好的吗?回来了你反而更闹!”

不做“唠叨”妈 教育孩子效果好


“起床、起床,快起来!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会热吗?会冷吗?你就这样穿着出门吗?别忘了钢琴课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练!出去外面玩,别玩太疯,别闹太凶。今晚不准玩电脑!我说了算!我是你妈!……这是一首风靡网络的以妈妈的各种唠叨为歌词的《妈妈之歌》,这首歌之所以受到关注,引起人们的共鸣,是因为很多人都有个“唠叨妈”,有关调查显示,九成孩子认为妈妈太唠叨,有人甚至说“唠叨”是“妈妈”的代名词,你也是一个唠叨妈吗?

唠叨妈觉得自己为孩子操碎了心,可孩子不领情,早已经不耐烦,甚至产生了厌烦和反抗心理。妈妈们爱唠叨的原因是什么?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不唠叨又效果好呢?

孩子心声:妈妈,别唠叨了好吗?

我们来看一下几个中学生对妈妈唠叨的感受:

小龙:

我的妈妈是个“唠叨”妈。小到生活起居,大到做人做事,她都唠叨:起床晚了她要唠叨,吃饭少了他唠叨,看会儿电视他唠叨,写作业稍迟一会儿他唠叨;放学回家晚一会儿她唠叨,不知道她哪儿来得那么多话、那么多担心,唠叨简直成了她的“爱好”,我特烦,真受不了。以前,我常跟妈妈吵,家里充满了火药味。后来,我懒得和妈妈吵了,她一“唠叨”,我就“屏蔽”,就是说,她说的时候,我就想别的事,根本听不见。

阿雅:

“早晨,闹钟声刚响,妈妈就准时开始唠叨起来:起床了,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我刚从床上爬起来,妈妈又在唠叨:快去洗脸,别忘记刷牙。还没等我从洗手间走出来,妈妈的唠叨声就又钻进了耳朵:别磨蹭了,快吃早饭。下午放学,刚回到家,妈妈的唠叨再次响起:快写作业,不写完作业就别想玩。终于写完作业,刚打开电视准备看会儿动画片,妈妈又唠叨上了:看电视坐远点,少吃零食……”我每天被她的唠叨轰炸,弄得头昏脑涨的,烦死了!

欣欣:

“每天我一回家,妈妈总是唠叨个没完。先是催促我赶紧写作业,我开始写作业了,她又说坐姿要正、做作业要认真、写完好好检查、别忘了预习明天的功课,一会儿提醒我多喝水……整天重复强调的就那几件事,我早就都明白了。现在,一听妈妈说话,我就脑袋大。”

小利:

上次考试我没有考好,妈妈很不高兴,每次我想多玩会的时候,妈妈就说:光知道玩,看看你的成绩,考得那么差,还好意思玩?

……

从孩子们的心声中可以看出,妈妈们的唠叨涉及孩子们看电视、学习、玩、上学出门、放学回家、穿衣、吃饭等各个“领域”,几乎无所不包。没看上面几个“样本”之前,你或许不认为自己是个“唠叨妈”,看了“样本”是不是发现原来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唠叨”着孩子?

原因分析:妈妈到底为何爱唠叨

妈妈们“唠叨”不止,是觉得为孩子着想,对孩子好,其实不然。专家们给出了唠叨的 “实质”。

香港心理专家李维榕认为,父母的唠叨是出自于一种紧张,一种放心不下,于是不能停口。父母不断的训话,很多时候是说出来让自己安心,不是说给孩子听的。父母通过唠叨,向自己也向孩子证明:我能够对孩子做的都已经做了。

亲子专家将“唠叨”概括为四种情况:关心式、命令式、习惯式、发泄式。

关心式:家长“唠叨”的本意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实质上是不相信孩子,觉得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不行,总是不放心。

命令式:不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一遍一遍地命令孩子干这干那,管教方式太过简单粗暴,难以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让孩子越来越反感。

习惯式:一天不唠叨就不舒服,不习惯,未想过好的沟通方式,也没有意识到唠叨的无效。

发泄式:自己心里烦或者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唠唠叨叨宣泄自己的情绪。

你的唠叨属于哪一种呢?

不良影响:唠叨的不良后果

妈妈们唠叨的出发点是爱孩子,但对孩子是否真爱,不能光看出发点,最重要的是看“结果”。 唠叨会带来一下结果:

使人听觉模糊 反复同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明明在听,却根本不入心里去。这是长期重复听同样的声音产生的不在乎。做父母不要只怪孩子不听话,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太唠叨了。——《唠唠叨叨只会令人厌》

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在家长的唠叨声中长大,大多数孩子练就了对付唠叨的过硬本领,结果是父母唠叨越多,孩子防御能力越强。当孩子在心上构筑起唠叨“防火墙”,“金玉良言”,也很难穿透了。——《家教指导:家长切忌唠叨》

教育效果低下 反复说教,不断给孩子施以相同的刺激,可使孩子养成“心理惰性”,失去对父母的敬畏。最终当再次出现相同刺激时,教育效果便随之下降,甚至消失。——《唠叨式说教与心理慢性症》

引发亲子矛盾 唠叨是反复、单调的刺激,是对孩子精神上的疲劳轰炸,没完没了的重复批评只会使孩子厌烦,挑起孩子的敌意,使气氛紧张,矛盾更加激化。——《牵手两代——亲子课程》

由此可见,“唠叨”的弊端多多,妈妈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不唠叨。

解决之道:怎样才能不唠叨

妈妈怎样才能改掉唠叨的习惯呢?专家给出以下方法:

1、相信孩子。每个孩子都想作个好孩子,有向上求进之心。一时表现不好一定有他的原因,我们要和孩子一起面临问题,共同寻找改进的有效方法。

2、尊重孩子。有的父母有很强的“控制欲”,总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人生路线,有权利决定怎么做,没有必要处处按照父母的“规划”去做,如果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对待生活,我们应该觉得欣慰而不是失落。

3、就事论事。孩子犯了错误,就告诉他错在何处,如果孩子自己明白了,我们就不用再说;孩子有什么需要改变的,我们就明确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我们的期望,同时尊重孩子改变的过程。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千万不要陈年老账全翻出来从头开始数落,那样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

4、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大人操心,但有些事情是无关紧要的,随着长大,会自然改变。因此,家长不要那么琐碎、对孩子盯得那么紧,要把精力放在孩子成长中的那些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习惯、方法等。说得越多,孩子听从我们的机会就越小,我们的威信也就越低。科学的方式是:可说可不说的就不说;同时有好几件事要说的,就拣一件最重要的说,其他的事情等这件事了结后再说;复杂的事情要分步骤说,先从孩子最容易做到的步骤说,完成这一步再说下一步。

5、适时放手。该孩子承担的,我们尽量不要参与,孩子做不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赖床导致迟到),孩子会因此纠正自己的行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己长大,都需要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很难懂得自己不曾经历的事情,我们提醒无效不妨放手,孩子会“吃一堑长一智”。

6、学会等待。一些家长有这样一种心理:希望自己一说,孩子马上听、马上改正,达到自己的目标。这其实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孩子就是孩子,他的心智和能力没有发展到那么成熟,一些事情他可能还没有理解,一些事情可能暂时无法做好,做家长的必须要学会等待,允许孩子有反复。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个时间不会因家长着急、唠叨而缩短。

妈妈经验:用眼神交流更有效

梅子易:

我以前每天喋喋不休孩子书桌文具摆放紊乱,不利于写作业。说的多了,女儿也见怪不怪,不当回事。现在,我改为:先帮助孩子收拾一遍,然后神情严肃注视她一小会儿,我用眼神告知她:我已经给你示范了,请你按照这样收拾,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必劳我躬亲,文具摆放合理,做作业效率才高。孩子收到我的目光,她很惊奇,目光不敢与我长时间对接,主动游移了。我想她应该是明白了我的意思,我看她再用文具盒时,非常注重定置摆放。看到她如此,我对她投以赞许的目光,她的眼神高兴地迎接上来,我们会心一笑。“此时无声胜有声”,当孩子接受到我眼神中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时,我是快乐的,她亦是快乐的。这和我歇斯底里的吼她改正,她却若无其事不改正相比,眼神交流更文雅和有效。

专家主张:换种方式督促孩子

家长们长期针对某一事例的重复强调,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属于一种负面情绪的累积。特别是当孩子认为已经完全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时,再三听到家长的唠叨时,他们就会认为爸妈对自己缺少信任,从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叮嘱要适度,多培养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尽量“一事一讲”。即便孩子一时没有做好,也不要简单重复,而要换个角度、换种方式督促他。此外,父母在叮嘱孩子时,应该多用“对于这件事,我的想法是……”、“我觉得这样做会好些……”等商量式语气,而少用“你应该”、“你必须”等命令式口吻,这样不但会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效果也事半功倍。

域外教育:日本妈妈以身作则不“唠叨”

日本东京附近有一个“母亲读书会”,容纳了远近49所中小学在校学生的妈妈。她们定期聚在一起,看书学习,交流心得。

原来,日本也有些孩子不爱学习,妈妈唠叨、催逼,喊破嗓子,却收效甚微。于是,妈妈们自发成立联合读书会,抓紧空余时间读书学习,既为孩子作了示范,又能不断充实自己,同孩子们也有了共同的话题。妈妈潜心读书代替了以前“喊破嗓子”,言谈中的书卷气息代替了以前的“唠叨”,饭桌上常以谈论知识为话题代替了以前空泛的“催逼”。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大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妈 妈们,让孩子自己来


妈妈们,让孩子自己来昨天去观看xx幼儿园“六一”儿童节表演,是中班跟大班的一场表演,表演后,幼儿园组织大家自助餐活动,一方面让家长对幼儿园的伙食有个了解,另一方面,也多些家长跟孩子一起的亲子活动。

陪xx去拿食物,到排除的地儿,老师倡导让孩子自己排除、自己取食物,xx马上响应,说:“妈妈,请回座位耐心等待!”咱多听话呀,马上回去,拿手机想对现场拍个照啥的,巴不得别让我陪着呢,等我回到排除的地儿,xx已经被挤出来了,看着她老师又把她拉回队伍中,看第一张照片,家长们不放心自己的孩子排队、取食物呀!还听到发放食物的老师一面抱怨,说:“请家长回到座位处,平时孩子们很遵守规矩,看现在乱的!”

我只顾着自己玩儿,再回头看时,小丫头已经取好食物出来了,我一看餐盘有三种,有一半是空的,跟在她身后回去了,xx倒挺公正的,肉串是爸爸的,西瓜是我的,她自己留的是蛋塔,看着xx爸那不满意的表情我明白,人家是觉得我没帮xx多取些食物,让他那宝贝妞多吃些,我连汤都没帮着打,我只当做没看见,不理他那表情,既然活动主要是针对孩子的,家长更多的是陪伴的作用,又何必参与太多呢,孩子能做的为什么要帮助?在xx爸的再三催促下,咱还是顺从的去帮xx打了碗汤回来,回到座位再看,xx爸跟xx已经去取第二次了,看他那非要去帮助的劲头,可见家长是多么觉得自己帮助的必要性,我还只能无奈的看着,唉!

总听到一些家长说,孩子不遵守规律,上小学后的孩子没有家长的监督就不写作业啥的,但没听到家长反思过是什么造成这种状况的?在需要孩子自己排除、取食物的现场,多少家长在老师的再倡导下仍不遗余力的去帮忙,家长们遵守规矩了吗?自己不遵守规矩的情况下却要求孩子遵守规律,这有道理吗?孩子在没有家长的监督下不写作业,也许孩子已经把写作业当做了是为家长而做了吧?难道这帮忙取食物不是家长代做的吗?孩子一直以来习惯了自己的事情有家长代做,起码得帮助做,他怎么会有主动性呢?孩子长大后怎么能承担起一个家的责任,能履行社会责任呢?孩子的是一生是他自己的,再有权势的家长也无法替他度过一生,何不给孩子他体验生命历程的自由,其中的味道由他自己来品味呢?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潮”妈用微博、QQ、短信教育孩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教育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用短信发送爱心》《爱护树木》 爱的方式有无数种,短信发送是一种.我们和家长相互发送正确的教育观点,也发送有价值的教育信息,还发送先进的教育方法,更发送着一片甜甜的爱心. 在今天的公开课上,李一凡争抢着回答问题时那响亮的声音、大方...
    2021-01-25 阅读全文
  • 用短信和家长联系好处多 在我们幼儿园,每天都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发生,有很多事情需要家长配合,我尝试了很多办法,最好的办法是用短信和家长联系,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各种表现。 一天早晨来园,洋洋拉着我的手,问:“老师,今天我妈妈发短信...
    2020-05-27 阅读全文
  • 发微博关于孩子长大感慨的文案汇总(41条) 愿你像颗种子,勇敢地冲破泥沙,将嫩绿的幼芽伸出地面,指向天空。一转眼你就长大了。~~你也想分享类似的句子吗?懂您所需,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发微博关于孩子长大感慨的文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2022-09-22 阅读全文
  • 微博宣布宝宝出生的文案句子(45条) “小宝贝,我来陪你长大,以后麻烦你陪我到老。”脆弱的哭声打破了喧闹的尘世,家庭的幸福因此全面打开。有没有哪些句子特别适合用来发朋友圈报喜的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微博宣布宝宝出生的文案句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2-10-17 阅读全文
  • 微博上关于信任的名言名句锦集 随着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阅读中,经常就会看到一些信任的名言,名言中充满智慧的魅力,是人类语言文学长河中一颗璀璨明珠。那么有哪些值得一读的信任的名言呢?栏目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微博上关于信任的名言名句”,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2022-10-03 阅读全文

爱的方式有无数种,短信发送是一种.我们和家长相互发送正确的教育观点,也发送有价值的教育信息,还发送先进的教育方法,更发送着一片甜甜的爱心. 在今天的公开课上,李一凡争抢着回答问题时那响亮的声音、大方...

2021-01-25 阅读全文

在我们幼儿园,每天都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发生,有很多事情需要家长配合,我尝试了很多办法,最好的办法是用短信和家长联系,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各种表现。 一天早晨来园,洋洋拉着我的手,问:“老师,今天我妈妈发短信...

2020-05-27 阅读全文

愿你像颗种子,勇敢地冲破泥沙,将嫩绿的幼芽伸出地面,指向天空。一转眼你就长大了。~~你也想分享类似的句子吗?懂您所需,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发微博关于孩子长大感慨的文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2022-09-22 阅读全文

“小宝贝,我来陪你长大,以后麻烦你陪我到老。”脆弱的哭声打破了喧闹的尘世,家庭的幸福因此全面打开。有没有哪些句子特别适合用来发朋友圈报喜的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微博宣布宝宝出生的文案句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2-10-17 阅读全文

随着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阅读中,经常就会看到一些信任的名言,名言中充满智慧的魅力,是人类语言文学长河中一颗璀璨明珠。那么有哪些值得一读的信任的名言呢?栏目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微博上关于信任的名言名句”,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2022-10-0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