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
发布时间:2021-09-14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狼和鹿的故事眼下,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即将升入小学,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幼小衔接”是孩子面临的第一个转折,广大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做好各种准备呢?
幼儿园和小学有啥不同
面对孩子“幼升小”,家长首先要认识到两者的不同。
从学习环境看: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都非常美观、形象、富有童趣。而小学教室一般由课本、黑板、桌椅、多媒体展台等教学设施构成,对孩子的吸引力降低。
从学习方式看: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础活动。小学则以学习为主,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课程。
从师生关系上看: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而在小学,老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上,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要比幼儿园老师相对减少。
从教学方法上看:幼儿园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小学则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课堂大多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孩子还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
从行为规范上看: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如喝水、上厕所、说话、玩玩具,在升入小学以后都不再被重视。孩子在上课期间,抱臂坐正,不随便说话、发言先举手、学习用品放整齐、课本作业不准撕、上课不准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长接送等规定都纳入学生的一日行为规范中。
多方面准备工作要做好
针对以上不同之处,家长要从多方面帮助孩子做好准备。首先,在学习、生活上要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会自己动手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其次,要教会孩子,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最好能让孩子自己来分配他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家长告诉他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必须要完成的几件事情,家长要监督他的完成情况,培养他的良好生活习惯;另外,在生活作息方面,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与此同时,心理上的准备也很重要,家长要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经常和孩子讲小学的内容,阅读有关小学生活的图书,认识各种文具等;培养孩子受挫能力:敢于面对失败、面对困难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别人的批评,培养阳光心态;学习处理同伴之间的矛盾:教育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做一个包容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让孩子成为受同伴欢迎的孩子。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比如孩子对上小学的想法,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孩子对家长的评价,从而使家长能更好的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此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让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和别人争抢玩具,多让孩子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交接朋友,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擅于交往的人。
安全意识的培养也很重要,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的是面对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如:不随便和陌生人讲话、遇到困难如何求救等,还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法规,注意自身安全。
如何选择最适合的小学
孩子上小学,一般情况下是就近上学,这样接送方便。如果您的工作条件、家庭条件允许,也可以给孩子择校,选择一个较好的学校上学。要根据您自己家庭本身的条件,不要盲目跟风,一定要根据各个孩子的发展不同,选择最适合孩子发展的学校。
好的学校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严格,但如果家长能做到勤检查、勤督导,即使在一般的小学,孩子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相反,如果家长做不到,即使在最好的小学,孩子也一样发展不好,反而徒增孩子的压力。要知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果父母双方工作都很忙,家里没人接送,也可以选择寄宿制的小学。但前提是,家长一定要锻炼好孩子的自理能力,为上学做好铺垫。【wei508.cOM 实用文书网】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告诉孩子凡事不要自我设限
告诉孩子凡事不要自我设限xx每次冲完凉都让我把浴巾从晾衣架上取下放在床边,开始我也认为是举手之劳的事,没过多的在意。可就在前天xx在我前面去冲凉,等我收拾好去冲凉时忘了提前把浴巾取下,隔着门听到xx一直在盆里玩,没有打算要起来的意思。于是我问他:“xx冲凉十五分钟,时间已经过了哦!你怎么还在玩水呢?”xx回道:“你没有帮我拿浴巾呀!我怎么擦干身子呢?”我听了心想,看来孩子是依赖我把巾浴拿下放在床边了,一次不拿就干脆在盆里玩。今晚必须把这种惯列打破。于是我对xx说:“你自己可以去拿呀!”xx听了忙应道:“那么高,我拿不到。”我说:“你得尝试,不能就这样设限了自己,高是没错,但你可以想办法呀!”xx听了不耐烦地说:“你叫我怎么拿嘛!我等你出来再说。”我说那妈妈跟你讲个故事听听,听后你再决定要不要自己去拿。听到我要讲故事,xx来兴趣了,连声应道:“好,好。”
我想起之前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关于跳蚤的故事,于是就借花献佛,开始搬弄了。
我说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玻璃杯里,不过这次是在玻璃杯上加了一个盖,这时跳蚤再跳时“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它一次次被撞,这时跳蚤开始变聪明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的高度。再过一阵子,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杯盖了,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的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把杯盖轻轻的拿掉,但跳蚤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地跳。三天以后,跳蚤还在那里跳,没越过玻璃杯。一周后,跳蚤仍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
这时我问xx,你知道为什么吗?为什么跳蚤在没有盖杯盖时可以轻易的跳出这个玻璃杯?可到后面取掉杯盖了,它就跳不出了呢?xx很聪明马上回道:“因为他怕再次被杯盖撞痛,慢慢地就跳不高了。”我说是的,它没有再试去尝试,所以设限了自己,实际若想让这只跳蚤再次跳出这个玻璃杯的方法十分简单,只需拿一根小棒子突然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拿打火机在杯底加热,当跳蚤热得受不了时,它就会“嘣”的一下,跳出来。xx听了:“哦!原来当它遇到生命危险时,它还是会跳出去的是吧!”我说:“是的,你现想想,若今晚妈妈不在家,你会一直坐在盆里玩,不出来吗?会不会想办法自己去取浴巾?”我话说完,没听到xx回应,但听到他从盆里走了出去。
等我冲好出来时,看到xx已经把浴巾拿下在擦自己的身子。看到我,xx高兴地对我说:“妈妈,你知道我是怎样把浴巾取下来的吗?”我故作惊讶地说:“是哦,是怎样取下来的呢?真想知道。”xx忙说:“我拿晾衣棍,本来这样也不够高,可我脚踩到阳台的瓶栏上,这样就够高了。”我忙表扬xx会想办法。并对他说:“以后不管什么事,都要尝试后再说行与不行,不要一下就设限了自己。实际上有许多事,你都行的,只要努力尝试你才会发现。”xx听了,是懂非懂地说:“哦!我明白了。”我心想不管孩子是不是真的明白了,但这件事至少会让孩子知道,只要想办法尝试,自己是完全可以拿到浴巾的。
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到底有哪些不同
又是一年七月到,迎来了暑假,大班的孩子们即将要成为小学生了。在暑假期间,许多父母选择让孩子参加“幼小衔接”的培训班。那么,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
1)幼儿园大班教学的时间大致上还是安排20分钟作为一个单元,而小学就要40分钟,这对于小孩的专注力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
2)大班的学习生活,更偏向于“动”,通常都在各种活动中度过,孩子们的活动空间比较大。然而到了小学,每个人都有桌椅,除了体育课等一些活动课程,上课时间多数是要安静地坐着,更偏向于“静”。
3)大班的教室里往往还配套有生活设施,如喝水区,洗手池,小厕所,午睡区等,生活上如有个别不能自理的情况,有阿姨可以协助。到了小学,教室里只有学习相关的设施,生活设施相对配套没那么多,因此对小孩的自理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4)学习内容方面,幼儿园的学习相对都比较形象,主要是增强幼儿的认知水平。而小学的开始,就需要有一些抽象的学习,比如拼音,看图说话,算术的学习,需要大脑进行一定的富有想象力的抽象思维,不可能每个知识点都是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
5)在书写方面,幼儿园通常没有太高的要求,课后作业也通常是孩子口述家长书写。到了小学,拼音,汉字,算术,都是要靠自己书写,并且将有一定量的作业要完成,对手掌正在发育过程中的幼儿也是一个挑战。
可以对照以上几点,如果家里的孩子有3点以上存在一定的衔接差距,不妨考虑适当参加“幼小衔接”培训班,帮助大班的孩子完成向小学生的转变。当然,如果家里的孩子自律性已经比较强,适应能力也比较强了,可以考虑在家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即可,向孩子说明未来的小学生活可能存在的一些挑战,鼓励孩子开启全新的小学生活。
育儿观念:告诉孩子你可以的
育儿观念:告诉孩子你可以的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一样,在孩子撒娇或对于你的批评流泪时,你是继续坚持
自己的意见还是举手投降了,但我想大多数家长应该“投降”了吧,因为大多数家长在
教育孩子时一看到孩子流下眼泪马上就心软了,能坚持自己的见解的为数不多,这就使
得孩子掌握了“救命法宝”。
我们班有个新来的孩子叫马雨涵,她刚来我们班时与其他新入园的孩子一样又哭又闹,
本想她哭闹几天后就会适应幼儿园生活了,可半个月过去了,一次手工活动中我发现她
的爱哭已经不是她是否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标志而是她逃避自己做事情的标志。我记得那
天教孩子折小鱼,当孩子学得正起劲时她哭了,我连忙问怎么了,她说不会折,我的本
能反应就是帮她折,因为她毕竟刚来这种现象很正常,可在后来的学习中我发现我错了
因为她一遇到问题就会哭,直到你问她为什么哭时她才会告诉你原因,只要你帮她做了
她立马就不哭了,这时我与张老师回忆起她每天早晨来上学时只要他脱外套她就会哭,
而且每次我们帮她做了她就不哭了,并且与其他孩子玩的很好,我们突然觉得不知不觉
中我们已帮了她太多的忙,已经被她的眼泪降服了太多次了。
后来我们找时间与家长交流时家长对孩子的这种表现很了解,因为是独生子女,在家里
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姥姥都拿她当宝贝,在家里只要不顺她的意思她就会以哭“要挟
”大家,所以家里人都顺着她。经过交谈后我们与家长大成协议,不再向她的这种行为
“妥协”,要让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事事依赖大人。作为家长不要干预孩子太多
,该让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还应让他自己做,你只需要在孩子完成时给予鼓励就可以了
,也希望家长能正视孩子的不良习惯,不要一味的娇惯放纵。
告诉孩子,有一种教养,叫“不占便宜”
教养,也许是我们所倡导的育儿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什么是教养?也许很艰深,因为它可能需要一个和谐、融洽,并且有文化底蕴的家庭;也许很简单,因为它可能只需要家长朋友在一些小事情上的身体力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个“小事情”,“不占便宜”的教养。
有一次坐高铁,身上带了点小饼干,正吃着,发现过道上一个小妹妹盯着我手里的饼干,一脸渴望。被她的样子逗乐了,随手拿了一包说:“小妹妹,拿去吃吧。”
本来她已经向我伸手,最后反而又缩了回去,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然后说:“妈妈说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哥哥我不要了。”
这么小的姑娘都知道占人便宜不对,我想这便是教养吧。
还有一个故事想必大家也知道:关于父亲用三碗鸡蛋面教会孩子不占便宜的意义。
第一次:
一天早上,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碗说。
父亲说:“让我吧!孔融七岁能让梨,你都十岁了。”
儿子说:“他是他,我是我,不让!”
父亲试探的问:“真不让?”
“真不让!”儿子回答坚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给这碗面注册了商标。
“不后悔?”父亲对儿子的动作和惊人的速度十分惊讶,但忍不住又问了最后一遍。
“不后悔!”为了表示坚不可摧的决心,儿子把最后剩的也吃了。
父亲默默的看着儿子吃完,自己端过无蛋的那碗,开始埋头苦吃。爸爸碗里藏了两个蛋,儿子看得分明。
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儿子一脸无奈。
第二次:
在一个周日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情景再现,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父亲若无其事的问:“吃哪碗?”
“我十岁了,让蛋!”儿子说着,拿过了没蛋的那碗。
“不后悔?”父亲问。
“不后悔!”儿子回答坚决。儿子吃的很快,面见底也没看见蛋。父亲端过剩下的有蛋面,吃起来,儿子看见上面有一个蛋,更没想到的是下面还有一个蛋。
父亲指着蛋说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大亏!”
第三次:
又过了数月,道具还是跟原来一样。父亲问:“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是长辈,您先吃!”
“那我不客气了。”父亲果真不客气的端起有蛋的面。儿子平静地端起无蛋的面,一碗面很快见底。
儿子意外发现自己碗里也藏着蛋。
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不会让你吃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似“吃亏”的事,实则是帮孩子传送“教养”和“修养”的道理。而这两种人在社会上不会混的很差。
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不随便占便宜,假如非拿不可,最低限度也会说一声谢谢。
“教养”和“修养”是孩子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每个父母都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这样的品性和素质。这样的孩子才会走的更高更远!
如果孩子有“爱占小便宜”的迹象怎么办?不要着急,我们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方法1:让孩子知道别人如何看待你
爱占小便宜的孩子,总想着自己占便宜的快乐,而很少想自己占了便宜,别人在吃亏,吃亏的人如何看待你?旁观者又如何评价你呢?孩子往往幼稚,不看别人,没有考虑过,谁会和一个天天想占便宜的人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因为占小便宜而孤单,因为孤单而认为身边的人都不好,不喜欢自己,于是更加不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眼里,见便宜就占,热衷于短期利益,恶性循环,逐渐形成爱占小便宜的行为。
作为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人们对占小便宜的人有什么评价,用什么方式对待他们。同学或者朋友在一起,希望得到的是相互帮助、支持和爱护,谁也不喜欢身边有这样的人,于是,大家会疏远你,排斥你,有事情不愿意告诉你,朋友越来越少。与孩子平等交流,用大量实际事例告诉孩子占小便宜不好,说明这种行为既把自己放在了人格低下的位置上,又会使周围的人瞧不起,帮助孩子下决心改正。
注意事项:
当第一次发现孩子占小便宜的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节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年龄小的孩子有可能是因为喜欢就拿了,当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损失,马上明白自己是不对,以后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了,家长就要尊重、理解孩子。
很多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可能是报复,或者是开玩笑,也会另有原因,所以家长不要轻易下结论,要了解具体情况后再教育孩子。
方法2:对孩子喜爱的东西,家长要适当满足
小乔的爸爸妈妈不在小乔身边,他的一切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很爱他,在吃上完全满足孩子,但是在玩上却控制很严。很少给他买玩具,尤其上学以后,更是一个玩具都不给买。近来,小乔总是有很多借口向奶奶要钱,奶奶总是给的很少,小乔就拿很少的钱给同学,让同学给他玩具玩。没有钱的时候,他就给同学说好话,总之,得到玩具就是胜利。求同学多了,同学们都笑话小乔,说他爱占小便宜,说他很贱,到处说好话,就为了玩。同学们开始越来越不喜欢他了。
小乔开始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班主任发现了问题,及时和小乔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并把同学们不喜欢他的原因讲解给他听,还批评了孤立他的同学,以后,小乔知道,需要什么可以向家长要,不必低声下气地去求人。
心理学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基本的、合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转移成不合理的需求。比如,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爱或者关注,如果这种愿望无法实现时,有的孩子就会通过打架、拿别人的东西来得到一种情感宣泄,达到心理满足;这种心理的满足反过来又强化了孩子打架、拿别人东西行为。
注意事项:
家长有时间应该多和孩子接触,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有什么物质要求,合理的,经济条件又允许,在同学中不特殊的,家长就尽量满足,不能满足,要跟孩子讲清原因,让孩子明白为什么。
家长要严正声明: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别人的东西就是再喜欢也不能拿。如果自己特别喜欢可以和家长商量,看家长能否满足你;如果想借用别人的东西怕别人不给,也可以回家来与家长商量,看看家长是不是可以借到,或者给买一个。
教育孩子明白:家长才是你最好的帮助者,有事情求助家长是最方便,最应该的。有家长的帮助,就会不沾别人的小便宜了。
方法3:警惕孩子的占有欲
爱占小便宜的人,不能克制自己原占有欲望,不计后果,任性而为。对此家长不能视而不见、不理不睬,更不能迁就他们。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家的条件很好,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有,根本不相信孩子会出现爱占小便宜的行为,认为一般爱占小便宜的孩子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这些家长的想法是错误的。往往越是这样的家庭,越容易产生比清苦家庭孩子更强烈的占有欲望。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们不可以用家庭经济条件来衡量孩子的行为。
在孩子们出现占小便宜的行为时,一定要分析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如过分贪婪,如自己需要,如习惯占有等等,都要适当的施加压力,使孩子受到震动和教育。否则,一旦孩子尝到了甜头,后果将很不好。有些孩子,要进行心理调试,必要的时候需要找心理老师或者家庭教育专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和帮助。
注意事项
教育孩子时,家长和老师一定不要出语讽刺、挖苦,更不要打骂孩子,如果孩子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家长和老师也不要揭孩子的旧伤疤。我们应该关心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孩子的思想根源,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错误、进而改正错误,轻装前进。
一方面,无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还是“吃亏是福”,虽然有些功利色彩,但我们中国的传统智慧告诉我们,“占便宜”是万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不去占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便宜,已经成为了个人基本的道德素养,也反映了一个人的胸怀和气度。
所以,“不占便宜”的道理,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养必修课。
早教机构和幼儿园大不同
亲子教育是近年来世界流行的一个新的教育观念,早教机构是随之而诞生。早教机构开展亲子教育是对于幼儿园办园理念与形式的一次创新,是与一般意义上的幼儿园教育不同的。
为孩子寻找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每一位做家长的共同的愿望,那么哪种环境能更好的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呢?
第一,教育的对象不同
幼儿园将幼儿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而早教机构其教育对象除了孩子,还有家长,而且首要的是家长。早教机构强调亲子互动,使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游戏掌握亲子教育的方法与技能,成为合格的家庭教育者。
第二,教学活动的时间不同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时间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一个学期为一时段,每周一至周五在园。而早教机构的教学活动时间以3个月或更短时间为一时段,家长可带孩子定期参加早教机构组织的集体游戏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1个小时或2个小时,活动结束后就可离开。
第三,教学活动的形式不同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面向幼儿,以教师讲解、幼儿学习为主要形式。而早教机构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新型教育模式,通过父母与宝宝在老师指导下一起游戏的方式,引导父母学会在游戏中观察儿童、了解儿童,进而掌握一套科学的游戏方式,并通过这些游戏方法对儿童的发展进行干预。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教育模式,早教机构更强调父母(看护人)与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这不但能促进婴幼儿从小形成健康的人格,也能促使父母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第四,教育的目标不同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而早期教育机构的主要目标是教会家长如何对孩子实施科学的亲子教育,从而达到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增进亲子感情的目的。
父母要告诉孩子的生活小常识
第一:
万一被锁车内,门窗都开不了,车钥匙被拔,千万要记得方向盘上的喇叭是可以按响的,一定要想办法不停按喇叭!
第二:
夏天来了,防雷电,一定要告诉孩子:
1.不要在楼顶或树下避雨
不要继续在楼顶等建筑物顶部玩耍,也不能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大树下避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2.不要在水面和水边停留
在河里、湖泊、海滨游泳,在河边洗衣服、钓鱼、玩耍等都是很危险的;
3.不要快速移动
雷雨中最好不要奔跑,更不适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在雷雨中快速移动容易遭雷击;雨中快速奔跑也是很危险的。
4.远离金属物质
在雨中走时,不能撑铁柄雨伞,手拿铁等金属类的玩具最好收起来;避雨的时候要观察周围是否有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或电力设备,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
5.不能玩手机
雷雨天气告诫孩子不能玩手机。尽量别拨打或接听电话,家里的座机也避免使用,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但对沿架空电线、电话线侵入的雷电波却无能为力。雨中听歌也是不对的……
6.雷雨天气注意穿鞋
在雷雨天气赤脚行走或避雨,会加大了被雷击的可能性。贪玩的孩子应该立即穿上鞋子,或者在脚底垫上塑料等绝缘体。
7.不要淋浴洗澡
行雷闪电时不宜淋浴洗澡,因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住高层的,还要注意关闭门窗,预防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告诫孩子不要把头或手伸出户外,更不要用手触摸窗户的金属架。雷雨天气,在野外和家中洗澡都是很危险的……
如果刚好在户外雷区,请教孩子这样做:
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在靠近雷暴的危险环境,这时应该停止一切行动,并且这样做:
1.严禁奔跑,不要张嘴,应立即双膝下蹲,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2.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或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及有金属壳体的船仓内;
3..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外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并丢弃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
4.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千万不要跑动,应双脚并拢跳离。
如果是在屋内,关闭门窗十分关键,还要给家庭电器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