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具备一个优秀妈妈的智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即便你养育不了天才或者干才,但是,至少你可以尽早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同时也给自己一种比较轻松的生活状态。

上面列举的仅仅是一些基本的原则,接下来我会用一些事实从各个方面印证这些原则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很多人反对早教,原因就是早教给孩子增加了太多的负担,让孩子疲累不堪,结论就是让孩子学多了不好。

其实,关于早教,我们有太多的误解,不少人将早教单纯地理解为“教”,于是,“早教”就演变成了“早期的灌输”,因为孩子们无法接受父母的这种灌输方式,于是不少父母反映:“我们家孩子就是不肯学。”“我们家孩子就是笨,教他多少遍他都记不住。”

另一方面,也确实有不少孩子在父母的“早教”模式影响下变得没有了想象力、创造力,成了一个纯粹承载知识的被动而没有活力的载体,或者成了一个虽然懂不少事情,但是情商低下、自理能力极差、性格怪异的小东西。

父母的教育导致这样的后果惟一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教育不得法。

因此,孩子的问题首先是父母的问题,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我们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反思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最需要的东西。

既然早教成了一个叫人如此矛盾如此无所适从的东西,那么我们还要不要早教呢?

当然要。狼孩的事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从一个侧面说明孩子早期养成的一些习性可能伴随他终生并且有可能无法更改。实际上,从宝宝降生那一刻起,他就一直都在利用他的各种感官接受各种信息,在环境的刺激下逐渐了解、适应他周围的一切,并学会和谐地与他周围的环境相处,学习应对各种随时都在变化的情况。

父母真正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宝宝生长发育特点,跟着他的需要走,而不是想当然地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牵着宝宝的鼻子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予他最恰当的教育,让宝宝这颗娇弱的小苗,在我们给予的阳光照耀下,雨露滋润下茁壮地成长起来。

当宝宝小的时候,因为他不能及时而恰当地对父母的行为给予回应,因此,不少父母认为这个时期只要保障宝宝的温饱,让他身体健康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我不想夸大孩子的潜能,但是不管多小的孩子,只要你用心去观察,你都会发现很多令你惊诧的事实。

比如新生儿,你跟他说话,他会表现出在听的样子;你轻轻地抚摸他的身体,他会表现出很愉快的表情;你给他放音乐,即便他正在哭闹,他也会立刻变得安静下来,对周围传来的美妙乐音产生兴趣……

给宝宝放些古典音乐、优美的儿歌;抱宝宝在手的时候,温柔地跟宝宝说说话;拉拉宝宝的小手,捏捏宝宝的小脚丫;适当地制造一些声音,让宝宝听;给宝宝看一些色彩鲜艳、轮廓分明的图片,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在宝宝眼前逗引他;经常给宝宝讲解他见到的一切事物,不管他懂与不懂,确信他有一天会突然明白这一切……即便宝宝只是偶尔看你一眼,但是,这些有益的刺激都会帮助他更好地发现了解周围这个有趣的世界,积攒足够的经验,并在某一天爆发似地向你展示他的本领。

宝宝生来就是什么都不懂的,如果因为他不懂,我们就不向他展示一切,讲解一切,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懂。

正因为我们什么都给他讲解,他才会了解他遇到的一切事物,并在逐渐了解这些事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小脑袋,不断积累经验,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所以那些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不必给他念儿歌,讲故事,甚至不必向他解说周围环境的观念很显然是错误的。我们给予孩子的一切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因此,即便他不会说,不会走,只要我们始终当他是个懂事的孩子,给予他最美好的一切,他就会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从儿子出生那天起,我就一直当他是个小大人,在他清醒的时候陪他玩耍,给他讲解他遇到的任何事物,尽管我看不到任何成效,但我一直都在坚持,因为我确信,总有一天,他会明白一切。果然,到两三个月的时候,他开始对我的各种游戏做出回应,他会明显地期待我与他嬉戏。更出乎我意外的是,到他3个多月的时候,他居然已经能够转动小脑袋去寻找我悬挂在墙壁上的几种小动物,并且能够准确地区分那几只小动物了。那一刻,我欣喜若狂,有什么比看到那个还在母腹就与你声息相通的小东西对你的一切做出回应更令人激动的事情呢?

对宝宝来说,认知只是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无所谓难易。只要他各种感觉器官发育正常,你给予他的一切刺激他都能感受到,并在与妈妈游戏,听妈妈诉说,看妈妈各种动作或者周围其他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对这些来自各种感官的刺激产生印象,进而形成记忆。

因此,在与宝宝交流嬉戏时,妈妈完全没有必要考虑所谓的难易,坚持认为只有说“狗狗”、“猫猫”这样的儿化语言才能有助于宝宝理解。事实完全不是如此,就用成人的语言与他交流,他就没有必要将来再从他的儿化语言转化成正常的成人语言,因此,这种交流方式省略了这个不必要的转化过程,实际上相当于减轻了他的负担。千万不要小瞧那些不会说不会走的小宝宝,他们的小身体里究竟蕴藏着怎样的能量,只有上帝知道。

当他的视线投向哪里,那就说明他对什么东西产生了兴趣,趁着这个机会,赶紧向宝宝简短地解说两句。“看看,这是你的小手,胖胖的,白白的,多可爱!我们拉拉手吧!”就当他是个小大人,是个真正的智者,带着无限的深情,跟随他的视线,借助你的手指,通过游戏、语言、动作或者其他任何你能想到的方式和他交流你们的所见所闻吧!

我最惨痛的教训:儿子几个月的时候没有及时让他尝试各种味道,以致过了味觉敏感器,后来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直到最近两年在我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才开始好转,变得不那么挑食。

教育是延续的,需要积累的,同时又是非常个体化的,因此,教育要信专家,但又不能完全信专家。

它必须依赖于妈妈对宝宝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对宝宝施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教育,我们真正需要推崇的是孔夫子的因材施教。

教育没有一个人人可以套用的模式,找不到一把万能的金钥匙,只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个妈妈都可以成为非常成功的教育家。

前提就是你必须认真地观察宝宝,及时发现他的特长与注意的重心,按照宝宝的天性来养育宝宝。

父母教育孩子的工作就好比园艺家经营他的园艺,同样是花花草草树树木木,不同的园艺家就会调教出不同的园艺模式。

但是无论如何调教,你也不可能把兰花养成月季,把乔木改造成灌木。你必须尊重自然的规律,尊重孩子的天性,按照孩子的天性来施行你的教育策略。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做一个“弱势”妈妈


怎样才能改掉孩子依赖性太强的毛病。这个毛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妈妈太“强势”,你强他就弱,你什么都包办了,什么都不需要他自己做了,什么都替他想到了,他还动什么脑筋,他还做什么?所以,想让孩子少点依赖性,妈妈就要变得“弱势”一点,给孩子更多自己思考、做事的机会。

别让孩子觉得你太全能。孩子1岁前,妈妈全能得跟神仙似的也不为过,1岁后,全能妈妈就要在孩子面前把自己的锋芒收敛一点,因为你越无所不能,孩子也许越无所可能。你事事都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时间久了,就不只是依赖性太强的问题,还会影响孩子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发展。所以,即使你很全能,最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充分,不必事事替孩子包办,有时假装弱一点,笨一点,能很好激发孩子的潜能。

别把事情做得太完美。跟孩子一起做事情时,要有始有终,但不用次次都做得完美,有时要故意留一两个漏洞或问题给孩子,让他自己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他一定会为自己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而开心,他还会觉得不是什么事情妈妈都行的,她也有不会做、做不好的时候,只有自己动手才能弥补这个缺憾。有了成就感,他就会乐于动手做事,而不是总依赖妈妈了。

别表现得太坚强。没必要让孩子看到的永远是你的笑脸,如果真的很委屈、很伤心,不妨在孩子面前哭一哭,但要注意不能乱发牢骚。哭,也是你跟孩子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让他们知道你也会有情绪,你也需要发泄,你也需要关心,需要疼爱。人之初,性本善,爱是天性,适时就会被激发出来,不信你试试,当你哭泣时,孩子一定会过来拥抱你、安慰你,说一些让你感动的话。那时,你是弱的,孩子却坚强起来,他们试图用小小的肩膀做你小小的依靠。平时可以让孩子帮你做事情,甚至照顾你,比如下班回家时让他帮你拿拖鞋,累了让他给你捶捶背,病了让他给你倒杯水。孩子的爱心和孝心就是这样在一点一滴中培养出来的。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太强的依赖性?

别太心疼孩子。不是不让你爱孩子,也不是不让你疼孩子,而是有时需要把爱和疼放在心里。比如孩子摔一跤,用不着紧张地甚至大叫着跑过去一把把孩子扶起,要鼓励他自己爬起来。真摔疼了,能看出来,这时温柔地扶起他,一个拥抱、一个亲吻足以安抚他,不用说什么情绪激烈的话,这会让孩子觉得他摔一下真是天大的事,以后再摔跤不让你扶才怪。一个有智慧的妈妈会用自己的言行教会孩子如何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而不是只会可怜无助地伸出手乞求别人的帮助。

别担心孩子做不好。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需要不停的锻炼,如果总担心孩子把事情搞砸,不给他锻炼的机会,他不可能做好他应该做好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他不依赖别人还能有什么办法?而且等他长大后,也许真的会把很多事情搞砸,因为他没有得到过应有的锻炼,他没有能力做好。因此,应当尽可能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次做不好就两次,两次做不好就三次,总有做好的那一天,只要你不怕脏、不怕乱、不怕烦。当孩子越来越独立、自立的时候,你做梦都会笑的。

做一个“弱势”妈妈,得到的将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孩子。

停止做一个“闹钟妈妈”


“这个孩子不知道怎么搞的,老是要跟在他屁股后面催着、喊着,他才懒洋洋地行动起来。”李太太非常沮丧地前来求助。因为从早上开始到夜晚结束,从孩子起床、吃饭、上学,到做功课、洗澡、睡觉等,无一不是需要她不断地催促提醒,甚至要生气吼叫才能完成。难怪李太太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下。不过遗憾的是,孩子做事情依然拖拖拉拉、慢慢吞吞,有时还对她的催促来个装聋作哑,充耳不闻。

其实,李太太的处境并不特殊,因为这是许多妈妈常有的困扰,只是妈妈们并不知道自己成了“闹钟”妈妈,她们给了孩子过多不必要的注意力和服务,反而促成了孩子这种无法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我的女儿老是说等一会儿嘛!等一下嘛!”一位爸爸苦恼地叙述他的困境。更有趣的是,这位爸爸还真的拿着闹钟追在孩子的身后,不断地提醒女儿:“现在快六点半了,赶快起床!”“现在十点了,赶快睡觉!”从早到晚,这个“闹钟”爸爸“响”个不停。

孩子有很多法宝,可以让父母的“闹钟”无时无刻地响着,因为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需费心掌握时间,不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许他的内心清楚明白,或许不是那么清楚明白,无论如何,他都可以获得父母的注意力,得到父母的关心。遗憾的是,父母并不了解孩子这种行为的目的,反而以为是孩子的生理问题,如赖床是因为睡眠不足或看电视太晚;或怀疑孩子天生如此,如反应慢、个性懒散等。事实上,这些都不是孩子拖拉的原因,也不能成为父母纵容孩子的理由。

为人父母,能不能停止做“闹钟”,能不能拒绝再给孩子不必要的注意力和服务?通常,父母想察觉孩子的行为目的,先得检视一下自己的内在感受。以孩子用不当的行为想获得注意力为例,父母内在的感觉往往是困惑、麻烦、讨厌等,常用的语言表达是“烦死了”之类的词句。然而,在未察觉清楚之前,父母仍旧会闹钟似的催着,一次又一次,结果使孩子误以为自己这类行为是获得父母注意力的有力武器,久而久之,不好的行为习惯便养成了。

一个差生妈妈创造的奇迹


小编说:孩子就应该是在快乐中成长,可是当孩子上小学后,往往就会背负越来越多的压力,当孩子一时遭遇学习的困难时,父母应当怎么做呢?本期我们分享了一个“差生”妈妈的故事,曾任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的陆士桢教授,她给孩子的宽容和自由,使得孩子在职业教育中也获得了成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讲述了自己的育儿故事。有别于培养出哈佛女孩、耶鲁男孩的那些“高大上”育儿经,陆士桢曾经是一位“差生”的妈妈,虽然一直没能盼到儿子学业上的“成功”,却也收获了不一般的奇迹。

家长要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

我儿子上学时“成绩极差”。我和儿子之间常常上演这样的经典对话——

“你考得怎么样?”

“还行。”

“什么叫还行?”

“后边还有仨。”

那时候,去参加家长会,我和老公常常挨批。

儿子上完初中,我准备动用关系把他送进高中。说实话,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如果自己的孩子上不了高中、考不上大学,我的脸面上也挂不住。可儿子的一句话就把我噎了回去:“你看起来是为我好,其实是为了你自己的脸面。”最后,我决定放下脸面,去主动和他沟通。

我们全家在一起讨论,儿子的出路在哪里?儿子告诉我,他喜欢绘画,想学艺术设计,还让我帮他找老师。最终,我们选择让他读中专。我发现,确定目标后,儿子不仅有了学习动力,还主动让我帮他找绘画老师。

中专三年级时,突然有一天儿子和我说,他想要考大学。我当时还嘲笑他:“你还上大学呢,写十个字都能错三个。”但没想到他真的很努力,下了很大功夫,不仅考上了大学,还超出当年的艺术类分数线100多分。

后来,儿子又提出要出国留学,学电脑动画制作,拿了一个北美和全世界通用的电脑动画设计师的职业证书,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

很多人和我说:“你们家有两个奇迹,第一个奇迹是你儿子能上大学,因为谁都知道他的成绩差。第二个奇迹是,你儿子差成这样,你难道不焦虑?”我回答他们:“就因为我不焦虑,他才能考上大学。”如果说,当年我执意要送他上高中,结果可能是孩子极度不适应、反叛,反而发展不一定好。

孩子成绩不好,我也不是一点不着急。但我很清楚,一味地督促、逼,肯定不管用。我一直坚持把孩子看成能动的、有潜能的、独特的主体,让他慢慢来,孩子只有找到了学习动机,发自内心地愿意去学,才能真正地投入。此外,我也发现儿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上算术课,他的课本上常常画满了同学的背影、小辫,惟妙惟肖。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爆发点。

孩子将来的日子究竟过给谁看?

我讲述这些事情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其他家长,真的不用焦虑。我觉得,我儿子目前的职业状态非常好,他做了他喜欢的事情,而且他的专业技术很棒。我不认为他按照现在的标准,他不算成功,在这个行当成为一个还可以、有实力的就业者,也就可以了,而且他快乐。

经常有家长说,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每次总会问“你准备让他往哪儿跑?终点是哪儿?”、“你准备让你孩子的日子过给谁看?过给别人看的,还是真正过给自己的?如果是过给自己的,你要想明白了,他的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在我看来,家长的期望水平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家长的期望影响和引导孩子,伴随和渗透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之中。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懂得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重要的是不要把那些世俗的成功当成目标,而是要把孩子的基础打好,也就是首先把孩子培养成人。

让孩子听话:说“我”而不谈“你”

我还打算向大家分享几条实用建议,如何让孩子听话?我认为,父母工作再忙,也要抽空经常与孩子亲近,并设一个固定的谈话时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给孩子一个倾诉空间,也让父母真正了解孩子。其中,有一条很管用的招数——说“我”而不谈“你”,就是用叙述自己的感受及对孩子的希望来代替指责与命令。

曾经有一位家长向我求助,说自己不论说什么,他的儿子总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我给他出主意,每隔两周,把他的儿子带到一个安静的餐馆,坐下来聊天。我让他把握一条原则——只说“我”而不谈“你”。一年过去了,他高兴地告诉我,如今他们父子俩已经成了铁哥们。

在父子俩的“秘密约会”中,他第一次在儿子面前抱怨工作,儿子当时一愣,因为父亲从来没有这样和他说过话。过了一会,儿子反应过来,也打开了话匣子,说你那算什么,我们老师比你夸张多了。一年多时间过去了,父子俩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从国家大事说到班级小事,甚至是心仪的女生。通过这样一种有仪式感的聊天,父子俩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关系。

而针对于新一代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为孩子设定一个家庭岗位,比如3岁的孩子可以承担开饭后为全家摆放筷子勺子的任务,6岁可以负责客厅地面整洁,15岁可以承担家里小书房的布置设计。

孩子需要一个“无知”的妈妈


某天,一位身为大学教师的朋友跟我聊起他那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夫妻两个都是博士,朋友的妻子还是“海龟”,可儿子的成绩是班级倒数第一,他问我为什么,我说主要你的夫人太能干了。他还以为是开玩笑呢,认为我在指他夫人忙于事业,就说,没有,我老婆每天陪他写作业,就是每次不到五分钟,就火冒三丈,对着孩子大叫“你怎么这么笨!”。我说,你看,问题就出在这里,你儿子的母亲太聪明了,他这么小怎么可能比他母亲聪明呢?

不知大家是否留心过很多名人传记中是怎样描写母亲的:母亲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她始终默默地为孩子奉献而毫无怨言,母亲坚强、善良、有主见,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母亲的……这些文字是不是很熟悉?就是这样的母亲才可能培养出了那么出色的孩子。

因为孩子在幼小时对母亲有着本能的依赖,所以,母亲的性格、语言和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何才能使孩子的性格习惯不往母亲性格的反方向发展并承袭母亲的优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母亲在孩子面前必须收敛起自己的锋芒,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母亲。

母亲在孩子面前,不是在谈判桌前,不需要用批评、挑剔和要求完美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母亲咄咄逼人的态度、尖酸刻薄的语言、驾驭一切的行为和自以为是的判断,对孩子的自尊、自信的伤害远大于应试教育。

“而对于孩子来说,从他出生那一刻起,孩子对母亲这个角色的要求,几乎是永恒不变的。

1)妈妈在进家门之前,务必提醒自己:忘掉所有单位里不愉快的事情,现在开始承担的是母亲的角色了。孩子需要母亲很快乐,千万不要把与孩子无关的坏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无辜的。

2)当孩子兴致冲冲地告诉妈妈他今天在学校得了一颗五角星或是小红花的时候,千万不要表现出厌烦或者不屑一顾,一定要和儿子一样高兴地表扬他。最恰当的办法是说能不能让妈妈看看,要与他分享这个快乐,因为这个荣誉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3)当孩子来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念”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妈妈最好不要马上就回答他,最差的回答是“你怎么连这个字都不认识”。妈妈最好看了一眼后,说,哎呀,我也不认识,我们一起查字典,好吗?几次之后妈妈就教会了孩子使用字典,同时,孩子查完字典认识该字后会很有成就感,多次之后就养成查阅资料不依赖妈妈的习惯了。

4)当孩子来问妈妈问题时,妈妈绝不能表现得像在单位里那么聪明能干,装装“无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鼓励孩子动脑筋,去依靠自己的力量想清楚这个问题,或者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或借助于网络。妈妈不能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答案都说出来,边说还边自得,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回避问妈妈问题变得很自卑。

5)当孩子告诉妈妈今天考试没考好时,妈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绝对不能发火或脸色阴沉,孩子这时正紧张地观察着妈妈的脸色呢。所以,妈妈最好表现得没什么情绪变化,让孩子把卷子拿出来,和孩子一起分析错在哪儿。要是孩子已经明白了错在哪儿,妈妈也不必再纠缠。但最后要鼓励他:你看,你弄明白了下次考试就不会错了。妈妈要是感到自己无法控制情绪就去卫生间洗把脸,照照镜子,做几个深呼吸。

6)当孩子在考试前或做什么比较重要的事情之前表现出胆怯时,妈妈千万不能不以为然或训斥他胆小或表现得比他还紧张,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导致孩子无法正常的发挥。这时,妈妈最好很轻松地对孩子说,不管你做得怎么样,爸爸妈妈在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如你呢,不要担心。这时,孩子心里会很有底气和自信,他会发挥得比平时更好。

7)假如孩子第二天要参加重要活动,当妈妈观察到孩子心事重重比较紧张时:妈妈最好当晚能在孩子床边陪他入睡,睡觉前跟他讲个故事或者和他一起阅读他喜欢的书籍,疏解他内心的压力,直至孩子睡着后再离开。

8)当孩子遭受失败或挫折时,妈妈要表现得坚强和绝不放弃,冷静地告诉孩子失败只代表一时,不代表孩子终生失败。不要孩子还没认为要放弃时妈妈首先就表现得没有什么希望。最差的就是用刻薄的语言挖苦他,把孩子数落得一无是处,甚至新帐旧账一起算。这样的母亲教育下的孩子会极度自卑,甚至放弃自己本应美好的前途。

9)妈妈不要在孩子还没把想说的话表达清楚时,就自以为是地抢先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就以“你必须……”、“你应该……”的语气命令孩子,以自己的观点来代表孩子的观点,而且要求孩子去执行。妈妈千万不能成为“专制”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缺乏主见,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妈妈和孩子之间应建立平等的关系(平等不是无原则),懂得互相尊重对方。

10)妈妈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说话的方式。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就是母亲,所以,母亲最清楚孩子的弱点在什么地方,假如母亲在说话时经常直指孩子的弱点,以讽刺、批评或要挟,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这无疑是用最尖锐的武器在不断刺伤孩子的痛处。孩子内心会很受伤害,因为这个伤害来自于他最亲近的人。

11)妈妈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语言的数量。千万不要唠叨,事实上,最让孩子害怕的是母亲的沉默,所以,与其唠唠叨叨地对孩子说个没完,不如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他所犯的错误所在或应该注意些什么,接下来,母亲的沉默肯定比继续说话更有用,不要以为孩子不懂,他虽然装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实际上在观察母亲是否把所说的事当真。

12)总之,妈妈在家就是妈妈,不是职业女性。妈妈应该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关注到孩子内心的起伏变化,关心孩子的一举一动,呵护好孩子幼稚的情感,培养好孩子的性格。

假如希望自己孩子将来能够超越自己,那么,再能干的母亲,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现得“无知”一点,表现得“笨”一点,表现得“迟钝”一点,表现得“和风细雨”一点,这样的话,孩子会很有成就感地感到他比他妈妈“有知”、“聪明”和“敏捷”,他觉得他每天都在超过妈妈,直到有一天,他真的超过了妈妈。

优秀家长具备的十个品质


1.无条件爱孩子。

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但是现在有很多家长在爱孩子方面却增加了条件,把爱与学习挂钩,把爱与优秀挂钩,甚至把爱与听话不听话挂钩,这都是错误的。

2.坚持原则。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是有原则的,不能无条件顺从孩子。不该做的事情一定不能做,没有商量的余地,让孩子们了解家长的底线,触犯了要受到惩罚。

3.家长要学会从容面对。

无论怎么着急,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家长在心态上要做到从容镇定。

4.热爱学习。

学习不是孩子的专利,家长也必须要学习。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同时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没有排斥心理。家长学习,还可以与孩子分享快乐,可以就一个话题进行研究,共同讨论,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5.转移注意力。

家长应该在人格上尊重孩子,在能力上帮助孩子。有些家长光全都放到孩子身上,因为越关注孩子,孩子的压力越大,孩子成功几率就越小。有的家长不会转移注意力,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到了孩子身上,有的甚至把工作都丢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6.经常鼓励和表扬孩子。

现在很多家长都意识到这个道理了,但还是不得要领。表扬和鼓励要注意两个原则:实事求是和把握分寸。不能无原则地“夸”孩子,这可能会让孩子骄傲、自满。

7.移交权力。

孩子的事情由孩子做主。家长能做的是教会孩子选择,家长的意见只作为孩子的一个选项。如果孩子选择错误,他肯定会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这会让孩子在下次选择时格外小心,那时他会综合考虑,愈发成熟。

8.学会微笑。

孩子很会察颜观色,如果家长成天绷着脸,孩子会很紧张。要知道在轻松和快乐的状态下,做事的效果最好。所以家长要学会微笑,这还会感染一家人。同时还在孩子做对的时候开心地笑,做错事时从容地笑。

9.陪伴孩子。

陪伴孩子不单是指在孩子婴幼儿时期这样做,就是在孩子长大后也要这样做,不要认为学习或玩只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要做孩子的学伴和玩伴,这会让孩子感受到爱,而爱是有力量的,能产生很强的责任感和巨大的上进动力。

10.理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认为孩子不好,主要是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可是没有分析为什么学习不好。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孩子没有学习兴趣,孩子为什么没有学习兴趣?是因为学校和家长没有培养出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家长理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如何造就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每一位父母都深知:“为人父母者易,易在养身;为人父母者难,难在育心。”于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培养出一个快乐、健康、有所作为的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共同心愿。

父母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单方面地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还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即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早就提出: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优劣占20%,情商的优劣占80%。情商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异、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他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成就。由此可知,如果要造就一个优秀的孩子,让他将来事业有成,从小就要重视情商的培养。

那么,怎样从生活点滴处培养孩子的情商呢?

首先,培养孩子富有爱心、同情心,懂得关心别人,与人分享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到花博园赏花,我女儿(那时才一周岁六)伸手要摘花丛中的花时,她爸爸就告诉她说:“那些花长得很好也很漂亮,你要是把它摘了,它会痛痛的。”我女儿听了,就缩回伸出的小手,不好意思地笑了。不仅如此,我们还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机会,逐步培养孩子学会亲切待人、愿意分享,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她就会大方地把她的玩具、桌上的水果、柜子里的饮料搬出来递给客人;客人要回去时她还会自己拿袋子装一些让人带回去,虽然客人不拿她的东西,她也会说:“没关系,我还有呢。”有时我们还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她学会宽容别人,乐意关心和帮助别人等。

其次,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独立性和适应能力。

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帮助幼儿树立信心,使幼儿能够学会独立适应并解决问题。比如,我有时把她想要的东西放得高高的,或放在她看似拿不到的地方,她很想拿可又够不着。我们大人也不急着帮忙,只是告诉她要自己想办法。我女儿起先是着急,恳求我们帮忙,后来看毫无结果就自己动脑筋了,有时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好多次她都能用椅子垫脚,用晾衣用的叉子,或者其它办法拿到她想要的东西。拿到后的那种快乐与喜悦洋溢在她的脸上、身上,让我们也感到她的点点滴滴都在进步。这样既取消了她碰到问题的依赖思想,又能培养她独立思考、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因此,设计一些障碍,让孩子学会处理事情,并获得成功的快乐与喜悦。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便于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中出色地担当好自己的角色。

第三,培养孩子从小学会情感表达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3-6岁的幼儿是情感、控制能力等培养的最佳时期。感情的激励是培养良好情感的基础。父母慈爱地同孩子点头微笑,经常搂抱孩子,在他不舒服时给予关怀和安慰,奠定了爱和信任的家庭关系。孩子将来在这基础上就能学会愉快的情感表达。而喜悦、愉快的情绪能明显地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情绪愉快、无忧无虑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地进行探索和求知,从而使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智力获得较好的发展。

第四,培养孩子一定的社交能力,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6岁的幼儿还不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不能主动地解决矛盾。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产生了一定的交往需求和交往欲望。家长可以利用很多的机会,培养幼儿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家长可以指导幼儿自己解决;在幼儿议论同伴时,家长可以对幼儿进行是非观念的教育。从小培养幼儿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要让他们去适应集体生活、适应社会,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并能受人喜欢,这就让您的孩子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第五,从小培养孩子有礼貌,有良好的社会公德。

日常生活中,从小培养孩子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如按顺序排队等候,既培养了孩子的耐心,又提高了他文明的素养。还有,如在公共场合不随便丢垃圾,教育孩子讲卫生的同时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文明的举止是很容易学会的,而且会对孩子日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未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的人生幸福美满,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为他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人要混的好,情商高也是必须的,要想宝宝情商高,就得从小抓起,下面几个方法可以帮你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怎样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一个孩子放学回来告诉你:今天在学校有同学打我!他父亲很有技巧地回答:还好吗?有同学打你,所以你很委屈?

这个回答不但帮助孩子辨认自己的情绪状态,还带来两个天大的好处。首先,孩子可以从中明了,接下来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那个对方。也就是说,现在真正该做的事情,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对方理论,而是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困扰其实是自己的情绪反应,那么随后该努力的,就是如何调试情绪,做出合适反应。

其次,孩子可以从中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这次挨打,心理难受,以后就知道了,若去打别人,别人也就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个深刻的情绪体会,有助提升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所以从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这会是个一举两得的做法。

在协助孩子辨识情绪之后,接下来,爸爸妈妈就可以再问:你要不要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这是个很重要的亲子沟通方式,当父母学会发问及倾听,孩子就会愿意开口说话,培养良好的亲子沟通习惯,会让彼此的沟通畅行无阻。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石。自信的孩子,在面对别人的恶意攻击时能沉稳以对,并拥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压能力,在人际关系上也会得心应手。

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对其自信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若平时只是批评而极少给予表扬,父母亲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孩子心目中不佳的自我形象。所以建议父母亲可以坐下来,写下孩子值得欣赏的优点。而在这想特别提醒家长的是,这些优点不该是孩子和别人比较的成果,而是孩子本身所具有的特质。

比如,很有爱心,对小动物很好;很有礼貌,会主动和朋友打招呼等等这些人格特质,而并非每次都名列前茅等建立在比较之上的结果。如果要称赞孩子的学习表现,学习很认真、负责,会自我督促念书就会是更好的理由。多鼓励和肯定孩子,让他对自己有着合适的自信,会让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帮助孩子发展负面情绪的管理技巧。

在美国有些中小学,在课程中加入冥想的练习,让孩子坐下,闭上眼睛,意念集中静坐20分钟。而最近的实验发现,静坐冥想有助降低一个人的焦虑感,而且能够强化注意力的集中,进一步地提升学习效率。像这些设计得当,适合孩子的放松技巧,早早学会,对他们未来的抗压能力就会有所帮助。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嗜好,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例如带孩子一起体育锻炼,画画、唱歌等。心理学上的研究显示,做运动是极佳的疏压方法之一,持续做有氧运动20分钟以上,会促进大脑中脑内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

培养孩子的人际互动能力。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应该要多安排些机会,欢迎孩子的玩伴来到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以及共同度过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如生日等)。重视情商的父母亲在孩子参加这些团体活动时,关注的焦点不会是孩子与他人的比较结果,

父母亲该观察的是,孩子在和别人的互动当中,他是主动和他人说话?还是害羞不开口?当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他是什么反应?而万一与他人发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应的?为了防止自己又落入^.与他人较量^.的惯性思维中,家长们不妨准备个小的笔记本,提醒自己观察的重点,并做记录。

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态度。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这孩子这辈子不会离幸福太远。

要懂得对事情做正面的思考。有一个孩子,有次老师当众批评他的历史成绩。大多数孩子都会因此而觉得有失颜面而耿耿于怀。然而他做了心态上的调整,笑着跟妈妈说:幸好老师批评的是我最烂的一门科目,如果我最好的一门科目还被他批评,那我不就更惨了。

有这样的正面思维能力,就是乐观特质的精彩展现。因为他知道怎么在任何环境中看到事情的优点面,从而避免了负面情绪的不当干扰,而找到激励自己的动力。

为了帮助孩子学会看到事情的优点面,父母亲应常常用正向发问的方式启发孩子的思考,比如^.今天认识的这个新同学,你觉得他有什么优点?

而在碰到挫折时,例如孩子上台演出不理想,爸妈不该说:你今天怎么回事,表现得一塌糊涂,而该用这次可能让你自己失望了,那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部分呢?如此一来,孩子就有能力去思索正面的答案,例如,比起上次还是略有进步,或者是学到了重要的经验,下次上台该做更充分的准备。

正向思维能力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只要平时多花点心思,父母亲就能帮助孩子培养出乐观的正向思考习惯。

如何养出一个厌学的孩子


我见过太多父母为孩子的学习抱怨、发愁。或者,换句话说,我很少有机会看到,做父母的不去为孩子的学习抱怨、发愁。不过,有意思的是,恰恰是那些对孩子的学习干预和关注少的家庭里,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的几率反而更高。

从发展的角度看,孩子生来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求。所以按理,每一个孩子都会爱上学习这件事。那为何仍然有那么多孩子厌学呢?心理学家们早就发现,那些学习一直不理想的孩子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因为情绪上抵触学习,而非智力上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说白了,这些孩子,多半跟“学习”的关系不好。而这,又多拜父母所赐。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们正话反说,看看那些厌学的孩子,都是怎样被父母们养出来的。希望能够给父母们一些启发。

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不断给孩子定下难以企及的目标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高过孩子的承受能力。为了孩子,这类家长可以放弃自己的事业,双休日可以不休息,为孩子辅导,陪孩子练琴、学画……孩子的心理、身体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陪孩子去制定计划,给孩子一个目标本身没有问题。但若父母所提出的目标太过遥不可及,孩子总是再努力都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那孩子就只能反复体验到无力、挫败感,并渐渐失去坚持的动力和毅力。比如有的父母不管或忽略孩子的真正兴趣所在,强制要求孩子小学之前就要掌握1000个汉字;多少岁以前必须通过钢琴多少级等等,这些做法不仅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会过早消耗孩子的心理能量,以及对现实世界的热爱度。

针对这类父母的教养方式,我们可以听听心理学家惠特尼的建议: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孩子可决定什么时候执行或终止计划。当然,父母要对孩子的计划进行约束,添加上一些条款,如每天按时回家、先做功课、学习时不得分神等。“计划本身不是一定让孩子达到某个目标,而是看能否成功遵守计划,坚持到底。”惠特尼说:“如果坚持下来,孩子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让他们看到了自己有能力和信心达到目标,会激发出自发学习的主动性。”

父母总是看到孩子的劣势,给予孩子负面评价

孩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尤其在3岁以后,父母、老师以及同伴的评价,对孩子的重要性会逐步提升。如果别人说他笨,他就会认为自己笨。一个总是失败、体验不到成功的孩子,也就不会再努力了。

有一位爸爸,曾带着自己厌学的儿子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咨询师和该孩子单独谈话时,孩子这样说:

我从来都没得到过大人的认可,考试差一定会挨骂。考得不好被骂,考得好一样被骂。有一次,我数学考了92分,试卷发下来后,我高兴极了,这是我最好的成绩。放学后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拿出试卷给爸爸看,没想到他说:“光这一门考92有啥用?其它课呢,语文呢,英语呢,物理呢?就这上门考这些,你还好意思说呢!”我一下子无话可说了。

中国有句话,叫做“骄傲使人落后”。很多中国父母也以此为信念去管教孩子,他们认为,不能让孩子太骄傲,不能把孩子夸歪了,要适当去打击打击孩子。所以,当孩子表现的不错、渴望得到认可时,不少父母会像上面那个爸爸一样,克制表扬孩子,并以为这样会激励孩子继续进步。

结果恰恰相反。我们反复讲过,一个有信心、并且乐于继续尝试的孩子,全靠这两种体验:

1.这件事做成功了;

2.这件事是我做成的。

父母吝于表扬孩子的做法,则只会剥夺孩子充分体验成功以及成功带来的愉悦感,把孩子与成功之间的联系生生隔断,如此孩子只能获得低价值感,并形成“我不好、我不行”的自我评价。

对此类父母的教养方式,我们的建议是: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无论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无论孩子是否爱学习爱读书,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变的,让孩子知道不管自己表现如何,但是自己作为一个人总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同时,要时刻发现、注意孩子身上的优秀之处、闪光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陪读,传达给孩子的是不信任

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写作业时,会守在旁边,紧密地监督,随时纠正孩子所犯的错误,不时去提醒/打断孩子。

父母看似监督的陪伴,实际上是坐在旁边监视、监工,表达出的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学习似乎变成了父母的事,而不是孩子的。遇到叛逆一些的孩子,他们要么就跟父母磨洋工耗下去,要么屈服于父母的暴力之下。既然父母不信任孩子能够自己做好,那么孩子又怎么会信任父母说的“好好学习才是对的”呢?长期被父母“陪读”的孩子,会缺乏学习的自觉性,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他们往往无法独立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更难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所以,即使前期父母的监督下,也许孩子能够取得一些成绩,但一旦离开父母监督,孩子会立即丧失一切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孩子做作业时,父母尽量不要在身边陪伴,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学习,当然孩子学习上不懂问题时,要引导孩子学会主动请教父母,届时再予以引导就好。还是那句话,做孩子成长的守望者,只不过,有时要站的远一些。

曾有位一直为孩子写作业发愁的妈妈这样问:

我每天都因8岁儿子的学习问题犯愁,吵闹,弄的一家子鸡犬不宁,我也试了几种方法,对他好像都不起作用。每天回来只要我们不催他,他就从不主动写作业,让他写他也只是应付而已,你不在他跟前坐着,他一小时也写不下一个字,在他跟前也是好话连篇也听不进半句,最后磨磨蹭蹭的写几个,别人半小时的作业,他得两三个小时,就这还的催着,催急了还发火骂人,有时候就狠狠的揍他一顿,他就委曲求全地写一小会儿。这样的孩子可咋办呀,才刚刚开始就厌烦学习。

对于这位妈妈来说,需要立刻跟孩子划清界限,只做自己该做的,而把学习这件事,还给孩子自己。具体说来,就是避免说教、打骂、监督,因为这些方式都是“越界”,是对本属于孩子的事情过于上心的表现。不如跟孩子约定好写作业的基本规则,包括:在哪里写,提供给孩子可以专心写作业的环境;写作业的时间多久,到点了就不允许再做,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效率等。具体作业如何写,写得好不好,除非孩子开口向父母求助,不然就最好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

如果孩子能够遵守规则,且主动做好作业,妈妈可及时鼓励;如果孩子不主动做作业,妈妈温和坚定地执行规则,不批评不指责。因为完不成作业的孩子,自然会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或惩罚,也许还要受到来自于同学的嘲笑和鄙视,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完成作业受到的惩罚和付出的代价。

父母过分看重成绩,只关心学习成绩这一件事

有这样一个“数学天才”的故事:

一个孩子,起初学习挺努力的,成绩也不错。五年级时,有一段时间,他特别不愿意学数学,而且成绩老是很差。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个妈妈没有一味地责备孩子,而是在想办法。

有一天,她看到报纸上有几道脑筋急转弯的题,她灵机一动,就把它剪下来,重新打印了一份。对孩子说:“儿子,你看看这几道题,能不能做出来。书上说,能做出这几道题的孩子,那都是数学天才。”儿子一看,马上来了兴趣,而且想方设法把这几道题都做了出来。妈妈特高兴,就写了四个大字“数学天才”贴到儿子的书桌前。从此,她发现孩子对学数学比以前有了兴趣,慢慢地,数学成绩就提高了。

这个小方法,虽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拿来便用,但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很多父母面对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更多是责备。可惜,效果往往都不理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文化研究小组负责人米哈里提到,如果孩子从小就体会过因兴趣而忘我的滋味,就会感到快乐,并一直主动寻找这种乐趣。所以,改善孩子和“学习”的关系,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至关重要。

另,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并不是“不务正业”,反而是对促进孩子学习、增强孩子专注力的好事情。父母平时多鼓励,并且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父母可在孩子做完他们的“工作”之后,给予孩子鼓励:“你能这么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呀!”并及时和孩子分享他的感受,这样,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把做这件事时的注意力和心理过程,迁移到其他事情中,比如学习。

当然,除了上述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厌学,还有一点会导致孩子不爱学习,即,父母本身不爱学习,孩子多半也会效仿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要让孩子对学习发生兴趣,首先要让他知道父母很喜欢读书,求知欲很强,并且不断学习。如果父母自己平时就是喜欢玩了、成天看电视打游戏的人,耳濡目染,孩子也会习得父母身上不好的习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连自己都不喜欢看书、学习,又怎么要求孩子做到呢?所以,父母要先从改善自身做起。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想让孩子读书的方法是自己也拿起书。

家园共育《如何具备一个优秀妈妈的智慧》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做一个“弱势”妈妈 怎样才能改掉孩子依赖性太强的毛病。这个毛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妈妈太“强势”,你强他就弱,你什么都包办了,什么都不需要他自己做了,什么都替他想到了,他还动什么脑筋,他还...
    2021-04-14 阅读全文
  • 停止做一个“闹钟妈妈” “这个孩子不知道怎么搞的,老是要跟在他屁股后面催着、喊着,他才懒洋洋地行动起来。”李太太非常沮丧地前来求助。因为从早上开始到夜晚结束,从孩子起床、吃饭、上学,到做功课、洗澡、睡觉等,无一不是需要她不断...
    2021-01-12 阅读全文
  • 一个差生妈妈创造的奇迹 小编说:孩子就应该是在快乐中成长,可是当孩子上小学后,往往就会背负越来越多的压力,当孩子一时遭遇学习的困难时,父母应当怎么做呢?本期我们分享了一个“差生”妈妈的故事,曾任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
    2021-05-24 阅读全文
  • 孩子需要一个“无知”的妈妈 某天,一位身为大学教师的朋友跟我聊起他那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夫妻两个都是博士,朋友的妻子还是“海龟”,可儿子的成绩是班级倒数第一,他问我为什么,我说主要你的夫人太能干了。他还以为是开玩笑呢,认为我在指...
    2021-01-29 阅读全文
  • 优秀家长具备的十个品质 1.无条件爱孩子。 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但是现在有很多家长在爱孩子方面却增加了条件,把爱与学习挂钩,把爱与优秀挂钩,甚至把爱与听话不听话挂钩,这都是错误的。 2.坚持原则。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是有原...
    2021-10-01 阅读全文

怎样才能改掉孩子依赖性太强的毛病。这个毛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妈妈太“强势”,你强他就弱,你什么都包办了,什么都不需要他自己做了,什么都替他想到了,他还动什么脑筋,他还...

2021-04-14 阅读全文

“这个孩子不知道怎么搞的,老是要跟在他屁股后面催着、喊着,他才懒洋洋地行动起来。”李太太非常沮丧地前来求助。因为从早上开始到夜晚结束,从孩子起床、吃饭、上学,到做功课、洗澡、睡觉等,无一不是需要她不断...

2021-01-12 阅读全文

小编说:孩子就应该是在快乐中成长,可是当孩子上小学后,往往就会背负越来越多的压力,当孩子一时遭遇学习的困难时,父母应当怎么做呢?本期我们分享了一个“差生”妈妈的故事,曾任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

2021-05-24 阅读全文

某天,一位身为大学教师的朋友跟我聊起他那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夫妻两个都是博士,朋友的妻子还是“海龟”,可儿子的成绩是班级倒数第一,他问我为什么,我说主要你的夫人太能干了。他还以为是开玩笑呢,认为我在指...

2021-01-29 阅读全文

1.无条件爱孩子。 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但是现在有很多家长在爱孩子方面却增加了条件,把爱与学习挂钩,把爱与优秀挂钩,甚至把爱与听话不听话挂钩,这都是错误的。 2.坚持原则。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是有原...

2021-10-0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