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个子矮与心理压力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9-08 心理与教育测量笔记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笔记 幼儿园心理说课稿小儿个子矮与心理压力的关系
孩子个子小,长不高并不只是因为营养状况不好,心理压力才有可能是孩子长不高的头号元凶,作为家长更应时刻关注自己孩子的心理成长。
虽然目前城市孩子的营养状况普遍较好,身体发育也比较好,但仍然有部分孩子因为各种原因身体发育比正常的孩子要迟缓,必须引起家长的重视。专家表示,儿童成长障碍成因较复杂,切记不要给孩子太大的精神压力,同时需要及时到专业的医院诊断出原因,否则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错过了孩子恢复身高的最佳年龄。一般来说,孩子在4、5岁的时候就可以发现身材矮小的问题。
孩子个矮,要到医院查原因
据专家介绍,如果你的孩子是班中最矮的一个,或者总是坐在最前面,那么为了保险起见,最好带孩子到儿童内分泌专科的医院去做个生长 激素 的检查或其他相关的检查,看看孩子身材矮小是不是由于生长激素低下引起的。如果是的话,就要及时治疗,一般青春期前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身材矮小只是晚长,过一两年就会跟上的。而专家指出,只有30%的儿童身材矮小是由于个体发育的先后差异引起的,而其他的孩子则可能是由于家族遗传、 营养不良 、内分泌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引起的。
心理压力也会影响身高
除了生理或者病理方面的因素外,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据专家介绍,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病例:一个7、8岁的小女孩,因为父母离异,在往后的一年时间内身高一点也没长,医生问明原因后,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针对性的治疗,孩子很快又开始长高了。
专家指出,孩子心理压力过大、长时间处于 焦虑 状态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紊乱,从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最终导致身高不长。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对于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孩子,尽量不要给他们太大的精神压力。
身材矮小的儿童常伴有心理障碍,并且由于身材矮小产生自卑感而采取躲避、排斥的方法脱离群体,这种不良情绪也会影响儿童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更不利于身体长高。yJS21.COm
建议
对于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孩子,专家给各位家长提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在营养方面,要注意为儿童科学、合理地安排膳食;随时纠正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补充复合维生素、矿物质和优质蛋白,以保证孩子能得到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及热能。在 睡眠 方面,10点为最佳的睡眠时间,同时要保证睡眠充足。在运动方面: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纵向运动,例如跳绳、篮球等。这些良好的习惯都有助于脑垂体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促使身体长高。
另外就是家长不要盲目等待,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如果发现孩子的身高低于同龄人,建议去正规医院的内分泌专科接受检查。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胎儿心智发育与孕期压力有关
怀孕妇女在注重胎教的同时,可别忘了适度释放心理压力。英国医学研究发现,孕妈咪在怀孕期间压力过大,胎儿出生后心智问题、忧郁、胆小的机率,将比低压力孕妈咪的高很多。
根据伦敦帝国学院教授葛拉佛的研究显示,孕妈咪怀孕期间处在高情绪压力下,对胎儿产生的负面影响愈严重,如与配偶争吵、遭受肢体暴力等。
葛拉佛指出,面临高压力的孕妈咪会分泌大量荷尔蒙可体松(hormonecortisol),若胎儿长时间处在充满大量可体松的胎盘和羊水中,出生后18个月的平均智商,比低压力孕妈咪所生的胎儿低,成长后的性格也容易紧张、忧郁和胆小。
葛拉佛表示,父母的遗传基因和胎儿成长过程的家庭背景,对胎儿的身心发展的确有重要影响;但研究也显示,胎儿在子宫成长期间,孕妈咪提供“零压力”的环境,胎儿日后的身心发展相对会比较健康。
她认为,压力是孕妈咪的大敌,建议伴侣们提供贴心的照顾,减轻孕妈咪的情绪压力,以免影响胎儿未来的成长,孕妈咪们也要学习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压力和挑战。
豆豆妈提示:如何让孕妇精神放松、愉快
应从孕妇本人及周围环境两方面注意。
首先,孕妇本人应胸怀豁朗,凡事要从胎儿的生长发育去考虑,不去计较生活或工作中的矛盾,不想易引起不愉快的人或事,不对自己和胎儿过分地猜疑有这样或那样的病,不过分地去想胎儿是男孩是女孩。
其次,周围的人特别是丈夫、公婆,应多予体贴和宽慰,使孕妇感觉比以前更温暖和家庭更和睦。尤其公婆更要表现出生男生女都一样高兴,以免给孕妇精神上蒙上一个恐惧的阴影。丈夫应对孕妇体贴人微,不仅从分担劳务上去照顾孕妇,而且多多注意孕妇的精神情绪,随时加以劝慰与开导,使孕妇和家庭长期处于一种和谐而愉快的气氛之中。
动物与儿童心理的关系
关键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导语)家里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小动物突然死了,除了说些安慰孩子的话,帮助她缓解悲伤,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又该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看待死亡呢?
儿子辰辰4岁的生日礼物,是一只漂亮的鹦鹉。在我们喂养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里,它突然从枝头跌落,而且再也没能爬起来。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它究竟是怎么死的,然而它的死亡带给孩子的心灵创伤却远比我想象的大得多。
丈夫和我想极力地向辰辰和6岁的姐姐小雨解释鹦鹉的死,我胡言乱语地说些什么“老天爷要带鹦鹉走”之类的话,好让他俩接受现实。我说“不管怎么着,鹦鹉也不会再醒过来了”,结果闹得大家都哭开了,辰辰断断续续地哭了好几个小时。
后来,我们把鹦鹉装进了一个鞋盒子里,上面还盖了块红色的丝绒布。在小区花园的草坪上挖了个小坑儿,我们一起把它给埋了。不过,小雨却怎么都不肯去参加这个小小的葬礼,她说她不想看见鹦鹉被掩埋的情形。直到两天以后,我还心有余悸,不知道自己这么处理到底对不对。没过多久,我家添了两只新鹦鹉……
我想,我们的故事绝对不是独一无二的。无论小动物究竟是怎么死的,对于我们和孩子来说都应该算是一种沉重的打击,毕竟它曾经是我们家庭中的一员,陪伴我们和孩子度过了许多非常美好的时光,失去它的痛苦显然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如此年纪的孩子来说,失去自己心爱的小动物,更是他们对死亡的第一次接触。
回想起来,我们真应该稍微晚点儿再养新的鹦鹉。辰辰还沉浸在之前的悲伤中,总是显现出对新鹦鹉的不知所措,而我自己呢,看来也应该对这些准备得更加充分点儿。但是,我们应该坚信一点,只要顺其自然,给每个人足够的时间去释放伤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选择正确的解释
虽然你认为孩子太小,还不能理解死亡,但请注意,你应该尽量坦诚地告诉孩子小动物死亡的真实情况。那些善意的谎话,比如“妞妞睡着了”或者“老天爷把小黑带走了”之类的说法,不但不能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反而会让他们更糊涂和担忧。他们很有可能把小动物的死和睡觉这件事联系在一起,而害怕睡觉;你说小动物“走了”,他会认为总有一天它会回来;说“点点送到农村去了”,可能会引起他的担心或怀疑。
告诉她,小动物已经再也不能动了,没有呼吸,也不能再吃东西了。或者说,它的身体已经停止了工作,所以它再也不能和我们在一起了;对于特别小的孩子,简单地说它已经死了就可以了。
给孩子安全感
小动物死后,孩子可能因此而担心周围其他人也会相继死去。你可以告诉他们死亡是不会传染的,比如“喵喵是因为病得特厉害才死的,爸爸妈妈的身体可是非常健康的”之类的话,帮助他打消这种顾虑。并且让他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会有人陪伴和照顾他,这一点有可能是孩子最为担心的事情,一定要帮助他们打消顾虑。
做孩子的好榜样
如果你也很难过,那么,就在孩子面前释放出来吧。让孩子看到你哭、难过、愤怒,最终平静下来的全部过程。因为,从另一个角度看,小动物的死也是你教育孩子怎样处理伤痛和困难的很好时机。另外,还可以跟孩子聊聊你是多么想念死去的小动物,并且鼓励他与你分享那些和小动物在一起的美好回忆。
允许孩子难过
给孩子时间,让他用自己的方式释放内心的伤痛,这一点也很重要。忧伤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事件,孩子将从中体验一个复杂的情绪过程:从难过到愤怒,再到恐惧……你应该相信,孩子的忧伤也会慢慢减弱,总有一天他会好起来的。当然,也还会有一天,他将再次经历这样的过程。但无论怎样,就算看到孩子哭是件如此难受的事儿,你也仍旧随他去吧。千万不要压抑他内心的悲伤情绪,说一些诸如“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之类的话。当然,如果他不想哭,也是很正常的事。
和小动物告别
在楼下的花园里举行一个小小的葬礼,或者种一棵树表达怀念,这样的仪式能够安慰孩子受伤的心灵,帮助他尽快恢复平静。同时,仪式也体现出我们对孩子和小动物之间特殊感情的一种尊重。
当然,这也需要听取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不忍心看着小动物的尸体被掩埋,就不要强迫他参加。也许他更愿意画一幅画,或写一封信去表达他对小动物的爱和悲伤呢。我们只需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帮助就足够了,帮他把画好的画裱起来、挑选埋葬的地点或者做一个小小的墓碑。
别太快喂养新宠物
小动物死后,我们总会动“再养只新的”的念头。至于究竟应该过多长时间以后,才适合再次喂养新宠物,并没有硬性的规律可循。家里每个人的感受可能不尽相同,所以,最好在大家都赞成的情况下,再决定喂养新的小动物吧。你可以先跟孩子谈谈,告诉他没有任何动物可以真正取代死去的那只,别给孩子造成“任何事物都能被取代”的错误印象。
TIPS1
动物与儿童心理的积极关系
1.学会关心他人
现在的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是很容易的事情,他们拥有的东西太多了,让他们学会去关心自身以外的东西很有必要。
2.“非歧视性”关系
许多养小动物的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者不开心时,他们未必会去找爸爸妈妈倾诉,而是选择家里的小动物。曾有心理学家将动物的这种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归功于动物的“非歧视性”??无论孩子们受到什么样的挫折,小动物都会给他们无条件的爱,无形中帮他们抚平伤口并恢复自信。
3.锻炼社交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喂养小动物越多,孩子的社交承受能力越强。而且,喂养小动物可以使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和谐,并营造出欢乐的家庭气氛。
4.直面生死奥秘
小动物的诞生、成长、繁衍等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让孩子在喂养当中得到答案,更有意义的是,当喂养的小动物死去时,家长可以从中告诉他(她)死的概念,而不是回避,让孩子懂得生命离开时,人的情绪和感受。
TIPS2
不同年龄孩子对死亡的看法及反应
3-5岁
他们大都不能完全理解死亡,只是简单地知道死了之后是和活着的时候不一样的。他们往往不会理解“死后不能复生”的道理,误以为死了的小动物还会再次醒过来,或者觉得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把小动物给弄死了。你应该告诉孩子,虽然他们有时候是爱瞎折腾小动物,可小动物的死完全和那些行为没关系。
5-6岁
孩子稍微大点儿后,就会明白死亡的后果,可他们有的时候又对小动物的死因特别感兴趣,总想对细节部分一探究竟,总会有问不完的问题。那么,不妨带他们去宠物医院,请医生尽量简单地讲解一下在小动物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小动物是怎么死的。
2岁小娃也有心理压力?
在我们大人整天的喊着压力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通过一些方式来缓解自己的这些不良情绪,可是天天喜欢玩的宝宝也会有压力,可能大人们觉得不太可能。其实则不然,小宝宝也会有压力存在的,像生病、上学、搬家、父母离婚、电视里的恐怖画面、邻居家失火等等,这些都可能会引起宝宝心理压力。宝宝有压力时会有哪些表现呢?1、睡眠不稳、夜间惊醒甚至是突然坐起;2、情绪低落、没精神;3、哭闹、胡搅蛮缠、缠着大人不放;4、出现头腹痛、心跳加速、口干、手抖、眨眼、肌肉抽搐等现像。5、出现行为问题:爱说假话、爱打人、故意损坏东西等;6、出现做事不能集中、说法不着边际、说谎等。当宝宝出现这些情况时,我们家长很少有认为他们是心理有压力的表现,一般都会觉得宝宝是在无理取闹,所以多数时家长都会对孩子进行强制性的一些行为,这样就会疏忽了宝宝的心理疏导。如何缓解宝宝的心理压力呢?1、转移法宝宝在大哭大闹时,父母可以利用转移法来帮助宝宝缓解压力,带他去外面看看天上的云,或找本喜欢的书一起来读一读。2、跑跑跳跳去一片空旷的草地,妈妈在前面学青蛙跳、单脚跳、张开双臂唱歌,让宝宝跟着妈妈学,爸爸可以在宝宝的身后保护他,或者抱着孩子玩转圈圈,在草地上打几个滚也可以,最后牵着宝宝的双手快乐地向前奔跑。3、一只小花狗宝宝快3岁或大于3岁的,这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幻想能力,可以让宝宝把自己想像成一个满身是水的小狗,让他尽力的把水甩下去,感觉水向四周飞溅的样子,就像压力被甩掉了一样。4、拥抱拥抱不但可以给人安慰,还能帮助宝宝缓解压力,让宝宝感觉到他并不孤单,可以感受到爱的包围,这样的心理暗示是相当重要的。5、听音乐音乐会让人进入一种放松状态,妈妈可以让宝宝平躺下来,放些轻柔的音乐给孩子听,并在头上双手摇晃孩子的手臂,然后再对其双脚进行同样的动作,宁产可以放松孩子的肌肉,大些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想想开心的事。宝宝还小,所以没有办法去缓解自己的压力,做为父母要帮助孩子来缓解这些不良的情绪,父母要付出关爱,而不是看到孩子的这些不良情绪,就冲孩子发火,这只会加大孩子的压力。
心理压力过大孩子长不高
所谓生理和心理息息相关,这还体现在孩子的身高问题上。这也有关系?没错,研究发现,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想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今天,就让小编为大家一一解析。
孩子个矮,要到医院查原因
据专家介绍,如果你的孩子是班中最矮的一个,或者总是坐在最前面,那么为了保险起见,最好带孩子到儿童内分泌专科的医院去做个生长激素的检查或其他相关的检查,看看孩子身材矮小是不是由于生长激素低下引起的。如果是的话,就要及时治疗,一般青春期前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身材矮小只是晚长,过一两年就会跟上的。而专家指出,只有30%的儿童身材矮小是由于个体发育的先后差异引起的,而其他的孩子则可能是由于家族遗传、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引起的。
心理压力也会影响身高
除了生理或者病理方面的因素外,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据专家介绍,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病例:一个7、8岁的小女孩,因为父母离异,在往后的一年时间内身高一点也没长,医生问明原因后,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针对性的治疗,孩子很快又开始长高了。
专家指出,孩子心理压力过大、长时间处于焦虑状态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紊乱,从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最终导致身高不长。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对于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孩子,尽量不要给他们太大的精神压力。
也会影响儿童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更不利于身体长高。
专家对家长的建议
对于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孩子,专家给各位家长提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在营养方面,要注意为儿童科学、合理地安排膳食;随时纠正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补充复合维生素、矿物质和优质蛋白,以保证孩子能得到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及热能。在睡眠方面,10点为最佳的睡眠时间,同时要保证睡眠充足。在运动方面: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纵向运动,例如跳绳、篮球等。这些良好的习惯都有助于脑垂体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促使身体长高。
如果想要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心理健康是尤为重要的。心理压力过大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如果在青春期没把握好的话,过了长个的年龄就该后悔了。所以家长们平时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在发现孩子有压力时,要适当的开导,不要让孩子的心理原因影响了生长发育啊!
另外就是家长不要盲目等待,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如果发现孩子的身高低于同龄人,建议去正规医院的内分泌专科接受检查。一旦确诊是脑垂体生长激素分泌障碍造成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注射生长激素,让儿童恢复到正常年龄段的身高。
由于激素治疗需要长期注射,为了解决儿童对传统针式注射器的恐惧感,一些新的疗法采用了无针注射器,配合进口的激素,更能确保治疗方案的最终成功。治疗期间,家长务必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的身心都能健康成长。
缓解孩子心理压力的五点建议
心理学家指出,对青少年来说,父母是最重要的影响力量。这里给父母们提出五点建议,相信对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会有帮助的。
(一)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必须听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专心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听他说话。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二)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不跟别人一起逃学、不跟着别人作弊、抽烟、抄作业等等,就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会受到孤立,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导孩子要坚持原则,不对的事一定不能做,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三)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
父母小时侯一定也曾经遇到过和孩子类似的情况,当时是怎样对待的或现在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处理的,这些都可以用孩子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孩子分享。当孩子知道了父母原来也常常会面对压力和烦恼的时候,他们对父母所说的话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父母告诉子女自己是怎样应付压力的,那实际上是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也就增强了孩子克服压力的勇气和信心了。
(四)培养孩子的自尊。
培养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强他们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发表一些建议,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并且重视孩子的想法和言行。这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方法。孩子有较强的自尊就会有勇气、胆量和辨别力,不会同流合污。
(五)关心孩子的成长。
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这对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裨益的。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应该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意愿。父母要付出爱心,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光心孩子交的朋友,多关心孩子的所想所做。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你能够及早发现并且加以恰当的引导,孩子就不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轻松愉快地度过少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