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1-09-08

幼儿园的游戏的重要性。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人说:母亲的教育就像阳光,没有阳光我们会立刻感到生命的黑暗,而父亲的教育就像是空气,缺少空气生命也会慢慢窒息——亲爱的老爸,你真的很重要。

“父亲”的角色身份及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度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在许多家庭里父亲似乎越来越忙了,于是便将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母亲,不难发现在各类家长会中出勤率最高的是母亲,很少看到父亲的身影。往往当问道孩子的学习负责人时,得到的回答九成都是母亲。似乎在家庭教育中 “父亲”的角色总是被视为家庭的供养者,父亲的作用被冠以主要是保证孩子成长的物质条件,如学费、衣食、医疗···“或许在教子过程中,母亲往往更具耐心,然而父亲的言传身教,会更有利于完善孩子的气度、性格和思维方式。“家庭教育”从来不能只靠“半边天”,“父教缺失问题”为家庭教育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亟待解决。

一家青少年研究所曾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心中最尊敬的人是谁?”,调查的对象分别是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学生,调查结果是:日本学生回答“心中最尊敬的人”中前三位是:父亲、母亲和日本的著名历史人物版本龙马;美国学生回答“心中最尊敬的人”中前三位是:父亲、球星迈克尔乔丹、母亲;中国大陆学生,回答“心中最尊敬的人”时:父亲排在第十位,甚至不如一位电影明星。

这个结果从一个方面表明:做为家长,父亲在子女心中的地位明显偏低,同时除了说明子女缺乏感恩意识的外,还说明了:父亲的本身存在问题——不重视家庭教育,作为父亲没有在子女的心中产生深刻影响。

父教缺失的原因

1、 教育观念陈旧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男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使得父亲受到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格局和传统角色观念的影响。因此父亲往往以事业为重,是家庭的供养者,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很多父亲这样认为:男同志整天在外面跑东跑西,哪有时间照顾孩子,教育孩子主要是母亲角色的事情。以这些借口推卸了父亲的教育责任,在时间和精力上投入很少,渐渐就越来越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2、 家庭分工偏差

在中国家庭里大多数父亲,对子女教育没有母亲那样表现得积极主动和全力以赴,家长走入一个怪圈:父亲的职责是物质保障把主要精力放到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上而母亲全权接管教育孩子的责任。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做父亲的一旦放弃了家庭教育的阵地,母亲就会用高度的热情去填补或是父亲被过分热情过分负责的母亲,有意无意的排挤出了家庭教育的权力中心。

3、 自身责任意识——要读懂“父亲”真正的含义

无论是生活压力还是时间紧张、家庭分工总总称之为理由其实更是借口,是卸下作为“父亲”责任的借口。再好物质的保障也代替不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真真切切的爱。有人说中国家庭都是“单亲家庭”,只有一位多功能全自动的母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父亲!即使有生理上的父亲,但是没有精神上的父亲!真正的父亲,是一个坚强勇敢,头脑理智,心胸开阔,重视子女教育的男人。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孩子失败的缺憾。

【慢镜头】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1、父亲影响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

幼儿期是孩子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心理特点之一是喜欢“模仿”。他会不自觉的以自己的父母为榜样。研究发现,父亲有着和母亲不同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这些不同的特征会在和孩子接触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性别角色发展上起着不同的作用。但父亲的作用似乎比母亲的更大一些,尤其是对男孩子而言。父亲给予男孩子的是直接的榜样,给予女孩的是更多的安全感。很多研究发现,男孩子在4岁以前失去父亲的这种情况会使他缺乏攻击性,倾向于女性化。如果女孩子在5岁以前出现了失去父亲的情况,会更易出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的时候焦虑、羞怯或无所适从。可见父亲在孩子这个时期性别角色形成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2、父亲影响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

父亲与孩子交往的主要形式是“游戏”。父亲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让孩子以一种活跃和令人激动的行为方式来进行,孩子们喜欢这样的方式,喜欢这样的交往,他会慢慢的表现出游戏带给他们的自信与快乐。一般来说孩子在双亲的家庭中进行游戏,可以在与母亲进行的游戏中学会关心别人、温和、善良,在与父亲的游戏中学会坚强、勇于冒险、热情、乐观。这样两方面结合就初步形成了孩子较完善的人格基础。

3、父亲影响孩子认知的发展

孩子在与母亲的日常交往中,经常会从母亲那里学到语言、生活知识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而在父亲那里经常通过运动操作,诸如修理车辆、机械、使用工具、修整园林等活动,使孩子对动手操作更感兴趣,这就激起儿童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性以及求知欲望。根据美国耶鲁大学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这些孩子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项调查是耶鲁大学持续了15年,进行跟踪调查所得出的结果。还有研究表明,早期失去父爱的男孩,在认知模式上趋于女性化。

4、父亲影响孩子社会行为的发展

父亲经常参与孩子的游戏、生活中,会帮助孩子扩大社会活动范围和社交内容,在与孩子的游戏中,利用父亲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来影响孩子的社交兴趣和需要,这就有助于孩子积累社交经验和社交技能。父亲在与孩子游戏过程中,多多的帮助孩子建立一定的游戏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与行为习惯,激起孩子对游戏活动的积极反应和兴趣。这样则有助于孩子在进入学校和社会后懂得更多的交往技巧,为以后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父亲教育缺失的影响

1、 父亲教育缺失,会导致父亲在孩子眼中的威信降低。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和母亲教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通过动态的平衡,通过优势互补使各自在教育中的不足得到弥补。但是如果父亲不参与教育,或者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必然会使孩子感受不到良好的父爱关怀。当孩子学习吸纳不到父亲身上良好的品质时,便会把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看的不那么重要。如果一个缺点很多的父亲,可能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屑,甚至瞧不起。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把父亲的话当做可有可无的事。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孩子会更加依赖于母亲,如果母亲在观念上,在教育的能力上存在不足时,那么很难把孩子的教育做好。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经验,人生目标,学习目标,做事的毅力等方面皆有很大的不足,这些都离不开父亲的正面教育、引导和激励。让孩子清楚自己当前最紧要做的事是什么?你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从现在开始,你将着重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以为将来社会上立足做充足的准备等。有很多为什么,都需要父亲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去培养孩子。如果父亲做不到,做不好,那么无疑会让孩子在一种缺失状态中成长,必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2、父亲教育缺失,会导致孩子的习惯养成出现困难。

我们都清楚,孩子的好习惯养成,与家长的自身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生活中是否有好习惯,学习上是否有好习惯,都会让孩子看在眼中,记在心上。如果我们只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做不到,或者其中一个人做不到,都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氛围。而父亲教育缺失,就会让这种习惯氛围被打破,比如父亲在家中不能与孩子生活作息时间同步,或者在孩子学习时自己却在电脑上玩游戏或者看电视,都会让孩子在学习中的注意力被转移被分散。不可否认的是,父亲的榜样作用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父亲给孩子树立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形像,给孩子规则的内容,自己都坚持做好,同时带动孩子妈妈一起来做好,那无疑会给孩子在自觉遵守习惯内容方面增强了信心,同时也会让孩子在行动力上得到强化。但反观父亲习惯不好的家庭里,只要父亲懒散,颓废,爱找借口推脱责任,消极逃避,就很难看到孩子积极的一面,这就是父亲的负面榜样作用影响。

3、父亲教育缺失,会导致孩子责任感缺乏。

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对家里的事不参与,哪怕是一些细小的家务劳动,甚至是整理自己的卧室,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一个孩子责任感的建立,最初是从自我服务,做一些简单的小事开始的。如果父亲在这方面,缺乏关注,自己不去做,不带领孩子去做,时间长了,孩子便会认为做家务只是妈妈的事,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比如有些孩子父亲回到家里,不帮助孩子妈妈做饭,不打扫家里卫生,相反却指挥着孩子妈妈做这做那,很容易让孩子效仿,让孩子妈妈成了保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责任感贯穿到方方面面,涉及到家庭责任,学习责任、社会责任、集体荣誉、个人荣誉等诸多方面。如果孩子不能从家庭责任方面从父亲身上得到积极的影响,那么必然就会在学习方面的责任也受到影响。如孩子学习时有时会认为是给老师学习,给爸爸和妈妈学习,全然不清楚学习是为了自己。如在家庭责任分工方面,如果父亲不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孩子就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直接的后果便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又比如,孝顺老人方面,如果父亲不给孩子做出一个良好的形像示范,孩子不可能去关心老人,照顾老人,甚至为父母分忧。

4、父亲教育缺失,会让孩子自信心培养受到影响。

从对事物的判断,目光的广度,思考的深度,执行力方等面父亲应该有独到的一面。这些优势会为孩子在做事,思考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等方面提供良好的自信支持。但如果父亲不能把优势转化为家庭教育的实践活动,不踏踏实实地在教育孩子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落实,那么孩子在父亲身上将会得不到这些有益的品质。同时父亲教育缺失,也会让孩子妈妈在自信心方面得不到最强有力的支持。如果教育孩子过程中夫妻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去相互理解、支持、鼓励和配合,便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当孩子感受到爸爸和妈妈给予肯定、鼓励和支持后,很容易去面对困难,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可以说,自信心是孩子能力不断提高的源动力。

5、父亲教育缺失,会让孩子在感恩教育上受到影响。

父亲虽然为男性,但是在感恩教育上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父亲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孩子潜移默化地记在心上,为心灵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养料。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的父母在孝顺老人方面产生分歧,原因是对爱的付出有偏有向,经常是对自己的父母给予的多一些,对爱人的父母给予的相对要少一些。甚至要求爱人对自己的父母好一些。这些都会让孩子从父母的言谈中,从父母的做法中受到影响,时间长了很容易让孩子厚此薄彼,在待人处事上产生偏见,甚至偏激地看待人看事。感恩教育不仅从孝顺双方的老人方面给孩子以影响,还能从父母对待他人的观点和做法中得到影响。比如一位父亲如果自己经常帮助他人,或者经常带着孩子去帮助他人,会让孩子很容易从内心深处建立一种善良的品质,让孩子知道: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宽容他人也是一种美德,欣赏他人更是一种美德。长期的影响,会让孩子在心胸方面,在价值观方面得到积极的促进和影响。当孩子从内心深处懂得施爱时,那么无疑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无私,更加愿意付出自己的爱。

6、父亲教育缺失,会降低孩子战胜挫折的勇气。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对我们的孩子也一样。所不同的是,孩子的心理更为脆弱,更容易受诸如批评、嘲笑、非议、被人欺负、成绩不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只愿意听表扬的话不愿听批评的话,只愿意享受别人的给予不愿意吃苦付出,只愿意做简单的事不愿意挑战困难。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如果父亲不能及时发现并激励孩子,会让孩子陷入困境。可以说,父亲的积极干预,给予孩子以激励和引导,会让孩子正视困难,提高孩子轻松应对挫折的能力。 可是在很多家庭中,父亲在面对孩子成长中遇到的挫折现象往往容易忽略,甚至不去关注,总认为孩子遇到的那点事儿,几乎不值得一提。要知道,很多小问题的长期积累便会成为大患,很多问题很突出的孩子便就是在得不到家长的帮助和鼓励,最后逐渐让自信心消失,最后导致做什么事都患得患失,不敢放开思想,不敢去尝试,害怕再受到伤害或者失败。尽管孩子的母亲会干预,但是父亲教育的缺失,会让孩子战胜挫折的勇气大打折扣。

7、父亲教育缺失,不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幼儿时期开始,孩子便已经接触人际关系,所不同的是,儿童人际关系很简单,辐射范围较小,很容易被家长忽略掉。如何构建良好的儿童人际关系,将会直接影响孩子将来从容地与同学、伙伴和大人们交往能力。纵观一些不合群、胆怯、不能在公众场合下表现自我的孩子,都与父亲培养孩子人际交往和表现自我的能力缺失有关系。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初都是以一种胆怯的目光审视周围的一切。如何给孩子建立心理安全感,并在此基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适应陌生环境,接纳陌生人的能力,是父亲必须要考虑并做好的事情。比如在家里,对于来访的陌生人和小伙伴,父亲可以积极主动地把对于孩子来说的陌生人介绍给孩子,并邀请对方来和自己的孩子做好朋友,一旦对方付出热情和行动,孩子就有了被他人接纳的感觉,心理上便会放松警惕。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感受到与他人沟通和娱乐所带来的快乐。比如在幼儿园和小学里,父亲可以搭起人际互动的桥梁,让两个不熟悉的小伙伴相互介绍,握手或者拥抱来彼此熟悉,并且共同游戏,也会让孩子很快有了新的玩伴儿,随着孩子认识的小伙伴的增多,会让孩子享受快乐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耐挫能力的重要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个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引导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孩子从小养成学会自理、自立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孩子训练孩子为别人尽责、为他人服务的基本责任感。例如:帮助家里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集体中做事要为别人着想。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培养孩子耐挫能力的基础。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应教育孩子克服依赖思想,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挫折。只有孩子充分感受到挫折带来的痛苦体验时

,才会激发他们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若这个过程经常得到强化,孩子就会在挫折情境中由被动变主动,从而战胜困难。

实施耐挫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一)以身示范,做好孩子的榜样。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的“教育即生活”。父母必须把教育与孩子眼前的生活融合为“从做中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不要认为只有你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在挫折教育方面,家长的身教胜于言教。有的家长怕孩子有什么三长两短,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比孩子还焦虑不安。家长的焦虑情绪和消极的言行不知不觉的影响着孩子,久而久之弄的孩子也很敏感,稍微有点小毛病也不能忍受,稍微有些不如意就觉得很委屈,这些都是家长消极暗示的结果。要使孩子对挫折有更强的承受力,家长首先自己要冷静、客观、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使遇到了大的困难,也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情绪,更不能夸大事实或失去理智。用信心和勇气感染他们,让他们注意到自己是以轻松、乐观的态度对待失败的,鼓励孩子大胆、勇敢地面对失败。家长冷静、不怕困难的态度和宽慰的语言会给孩子很好的积极暗示,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坦然地对待挫折,从而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和健康的身心。

(二)提供平台,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现代社会中,家长往往喜欢在事情还没有开始就把答案告诉孩子,使孩子丧失了亲自尝试酸甜苦辣过程的机会。做家长的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在挫折教育面前,家长必须放手让孩子适当的受点委屈,受点挫折。让孩子在挫折中奋起,远比家长自己“出手”代替孩子实践失败、夺走孩子尝试失败的权利更理智、更有远见。我们要让孩子不要做“笼中小鸟”,而要学做翱翔蓝天的雄鹰;不要做“温室的花朵”,而要学做野外的松柏。为此,做家长的让孩子品尝一点家庭生活的忧愁,在孩子面前谈论一些令父母忧愁的事:柴米油盐的艰难,事业上的烦恼等等。让孩子懂得人生的路是坎坷的。同时让孩子认识到学习上的挫折也是可以战胜的。把学习中的挫折看成是一个个堡垒,攻破它们,品尝胜利的快乐。

(三)坚强意志品质,多给孩子一点肯定性的评价。

意志品质是否坚强和一个人的耐挫折能力有密切联系。孩子的意志品质处于较薄弱的时期,容易受到暗示,缺乏目的性,坚持性也较差,尤其是对有一定困难的事情,更容易半途而废;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容易产生消极、不良的情绪性行为。针对这些特点,家长可通过培养他们初步的自控能力,训练他们有勇气面对困难。对此,家长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经历多次磨难、失败,而失败是成功的基础。其次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家长们正面临着空前的、史无前例的、严峻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多子女的家庭,父母是一层,子女们是一层,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关系。独生子女家庭,就只有父母一层,一个孩子形不成一层社会,是不完整的社会关系。

老祖宗没有给我们这代人留下教育独生子女的经验。以前,都是多子多福的概念。例如:过去的社会,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经常为一件事“争抢”。孩子们之间“抢着”吃饭,已司空见惯。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竞争”意识。现在的家庭,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事事让着孩子,连喂饭都是家长追着孩子一口一口地喂。独生子女在家庭里,没有与孩子“抢”东西的伙伴,孩子缺少竞争对象。

独生子女摔倒后,就会哭,做家长的恨不得8个人一起去扶他。但这不是因为孩子摔疼而哭的,是孩子看到家长惊慌的样子吓哭的。你不扶他,他就不起来。这样的孩子就会养成“娇气”。这种现象很普遍。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一个孩子摔倒了,当父母的不一定会顾得过来去扶他,他就不会依赖别人,自己就会站起来。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什么事都要依靠自己的好习惯。

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都是让着孩子的。做家长的不跟孩子一般见识,有的孩子打大人时,大人却不敢打孩子;玩游戏时,孩子只能赢不能输;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送到身边。不喜欢的东西,家长就不让它出现在孩子面前等等。这些使孩子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什么都要是第一、不能吃亏的思想。独生子女长大后到学校或走上社会就很有可能“吃不开”。因为离开了家庭后,没有人会像父母一样让着他们。他们一旦遇到挫折时,就会感到这个世界变了,受不了,甚至厌学或讨厌社会。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们在适当时候“跟孩子一般见识”,扮演兄弟姐妹的角色,故意跟孩子抢东西。孩子打父母,父母也要打孩子。让孩子从小认识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否则孩子成长不起来。

很多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这是由于家长从来没有让孩子对一件事负过责任,责任都让家长承担了。没有对事物负过责任的孩子,他的责任感又如何产生呢?所以这样的孩子一旦走进学校,老师要求他们承担很重的学习任务时,他非常不习惯,千方百计地逃避,上课不安心听讲,作业磨磨蹭蹭甚至不能完成。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责任感的培养和锻炼。

如今的家庭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出错,很难有改正的机会。过去有些人老大没教育好,接受了教训,老二就可以教育好,现在没有这种机会了。孩子幼儿阶段没教育好,到小学阶段再来补救的话,效果就差远了。因为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它的规律和特点。

做父母的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把别人的孩子引进来,让独生子女多跟小伙伴们接触。

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要把孩子的要求分成两类:一是合理的要求,二是不合理的要求。好孩子不能养成任性,任性的孩子都是父母娇惯的。

家长的刀子嘴、豆腐心是最坏的教育方法,破坏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破坏了孩子的自立能力,造成了孩子的任性、依赖和无能。还说明了家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显然是心理不够健康的表现。一个心理健康的家长要把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人,尽可能地帮助孩子成长。成长主要是孩子的事而不是家长的事。对于孩子,家长是一个指导者、可靠的朋友和坚强的后盾,而不是指挥官、不是奴仆、也不是救星。

二、总体来说中国社会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富裕过。现在我们的生活是从困难到温饱再到富裕阶段。

我国有句老话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多穷人家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这是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他们知道只有奋发图强,才能摆脱困境。而有些家长,给小孩子很多的钱,孩子拿着钱怎么能好好学习呢?这些家长们还说我给孩子这么多钱了,他都不好好学习。这是拿钱买孩子学习,有再多的钱也买不来好孩子。大家应该明白,世界上还有比金钱更能吸引孩子们学习的东西。做父母的应该认识到,“钱”离学习远,离吃喝玩乐近。给孩子很多的钱等于把孩子引向了吃喝玩乐的企图。等孩子长大后就不会挣钱,只会花钱。因为钱都父母给的,没有了可以向父母再要。这种培养孩子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是错误的,更是十分危险的。

有些家长给孩子买很多贵重的玩具,可孩子们却不喜欢玩。他们对沙子、泥、水感兴趣。这是为什么?因为孩子们没有价值观,贵重玩具不适合孩子们玩,而水、泥和沙子等更能让孩子们随着他们的意愿移动、变化,使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所以孩子们都喜欢玩。

由于独生子女和家长素质等原因,我们的许多家庭都变成了“家庭特区”、“家庭温室”。家庭与社会温差太大,在家里对孩子实行的是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孩子根本没有多少自主自立的机会,当然他也就没办法长大。家长实际上是“不允许孩子长大”。家长在生活上过分迁就孩子,骑名牌自行车,穿名牌衣服,不停地给零花钱,搞“超水平消费”等,这些都引导孩子向吃喝玩乐方面迅速发展。结果使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严重滞后,消费欲望则极大地膨胀起来,挣钱的本事没学来,花钱的能耐却比家长还大。

做家长的即使再有钱,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摆阔,要适当装穷。早先那句“再穷也不能穷孩子”是错误的,应该是“再富不能富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钱包越鼓,家长们的知识也应该越多。家长不应该越位,有责任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但不能满足孩子们的贪婪和虚荣心。为孩子的成长敢于“奉献”是好的,但不能当“奴隶”。为孩子敢于“奉献”与给孩子当“奴隶”不是一回事,两个概念混淆了,就会毁掉孩子和家长。

已经做了父母而准备不足的人必须赶快补课,刻不容缓,因为你不能对孩子说:“孩子啊,你慢些长,等等我,我正在学习怎么样做父母。”

三、当今是信息封闭转向信息开放的年代,广播、电视、互联网,包括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孩子们有很多的知识来源,。孩子们的小脑袋不能正确处理这些知识,导致孩子们不爱学习。老师的课讲的再好,也比不过说评书的,内容再精彩也比不过“小燕子”。这不能怪孩子们厌学,因为有更吸引孩子们的东西在与学校和老师争夺孩子们的注意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逼孩子学,就是打孩子,造成一些孩子离家出走。现在的年代,要求家长学会比广播、电视、互联网更能吸引孩子们的学习方法。这是一门很高的艺术。表面上看,电视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其实这只是小事,关键是电视卡通片之类的都是图像思维,孩子们经常看这种带画片的东西,就养成了没有画片的书不爱看。因为上学以后尤其是初中高中,书本上不是字体就是公式,都是抽象的东西,孩子们就不爱学,感到学习可怕,枯燥乏味,没有画片那样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对这种畸形发展,电视起了很大的作用。长时间的看电视,使孩子的动手能力大大降低。因为看电视既不需动手,也不需要动口,只要用眼睛耳朵就行。电视培育了孩子一种虚拟的生活态度,就是喜欢看别人怎么活,让别人替自己活着,而不是自己亲身去创造生活,这必然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弱化了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电视又极大地刺激了孩子们的娱乐心理和性意识。电视为了俘获观众,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好看”,里面充满了娱乐,并打破了成人与孩子的界限。有些话成人可以背着孩子说,电视不管那一套,什么都说,大量泄露了成人的秘密。孩子很早就听到许多他们不该听到的话,看到了许多他们不该看到的镜头。可见,单从负面作用来看,电视同时做了两件坏事:既让孩子长不大,又促使孩子畸形发育。

这样的孩子一旦走进学校,特别是走向社会,就会显得呆头呆脑,笨手笨脚,与人无法交流,遇事没有办法,总是喜欢退回到自我的世界中去。

四、现今的家长们已经从让孩子们谋生转为全民望子成龙阶段。原来只要找个能吃饱饭的“饭碗”就行了。现在不一样了,时代变了,家长们要保持心态平和。原来都是家长跟着学校跑,让孩子们听老师的话,现在是家长们从后勤服务型向全方位辅导型转变。很多家长都帮老师给孩子们听写生字,检查作业,成了“二老师”。孩子做完作业,家长还会让孩子做另外的辅导题。孩子做的多,做的快也玩不成,就会边玩边做题,这样孩子们能学习好吗?孩子们应当比大人们玩的时间更长些才对,家长逼着学,看着学,这都是不对的。

很多家长都已经把对学校的附属性转向了自由性,家长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跟着学校跑。因为学校是集体教育,不能因材施教,只有家长才能做到这点。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家长一方面要尊重学校,尊重老师,不拆学校老师的台,一方面要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孩子的前途是家长的事,学校和老师只是“铁路警察”,只管孩子一生中某个阶段的教育,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终生老师。

许多家长都特别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它对孩子的未来作用很大。那么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学校教育的水平决定的吗?不一定,应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教育决定的。因为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心理状况,而学习心理在学习的各种因素中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真正有效的配合?应该是各司其职,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如果学校有意无意迫使家长当“学习辅导员”和“监工”,势必造成家长的角色混乱,最后“助教”没当好,家长也没当好,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表面的“一致”而实际上的分裂。家长最主要的优势是亲情,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不能做对于家长是外行的事──学习,学习这方面是学校在起导向作用的。

谁不重视家庭教育,谁就是在破坏自己和家庭的幸福。

家庭教育常常不只影响一代人。那些优秀的家长,不但能把子女教育好,而且能保证隔辈人成才。因为他建立了好的家风,好的家教传统。所以,家庭教育将影响家庭的未来,不可不慎。

亲子阅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中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将立刻删除。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孩子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书,就是一颗传递知识的种子。

亲子阅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孩子的小小世界海阔天空,孩子的大大梦想无边无际。

那么,如何让亲子阅读在家庭教育中树立重要的地位,并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呢?我认为,作为家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识亲子阅读重要性。

孩子的阅读,不只是在学校,更多的是在家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家长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应当鼓励孩子独立阅读,而亲子阅读正是培养孩子独立阅读习惯的良好方法之一。亲子阅读,是一种学习手段,更是一种美丽的休闲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家长教会孩子如何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本书,多一点心思,多一点投入,收获的其实不仅仅是孩子。

二、建立家庭小小图书馆。

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我总是想象天堂将如同图书馆一般。”家长应为孩子建构一个小窝,一个阅读的天堂,为孩子创设舒适惬意而又童趣化的阅读环境,以吸引孩子进来阅读。在家中选一个光线充足的房间或角落,放置一张书桌,准备一个小书架,地面可以铺设一块卡通图案的地毯,孩子可以随意选取自己喜爱的书籍,坐在松软的地毯上或是书桌前放松自在地去阅读。墙壁上可用孩子与父母共同制作的装饰物进行美化,书本可以或开或合的放置其中,使整个小窝充满休闲和趣味的感觉。相信家中如果有这样一个书吧似的空间,孩子一定会有阅读的欲望。

三、共同选择合适的书目。

有了好的环境,还需要可以激发兴趣的足够的好书。家长应该对孩子的读物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双重把关。教育家伊拉斯谟说:“孩子最初阅读和吸收哪一类书籍是十分重要的。不正经的谈话毁坏心灵,不正经的书籍毁坏心灵的程度并不比它差。”家庭藏书应立足“有趣”和“实用”。一般说来,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能够引起他们共鸣、唤起热情向往和兴趣的书,如:童话、神话、民间故事、优秀的卡通和漫画。中高年级的学生选择的面会广一些,随着身心的发展,他们可以理解感情更细腻、内蕴更厚重些的书籍,可读的书籍应向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科幻侦探等类型靠拢。要确保家里有各种书籍、儿童杂志和报纸,并保证足够的数量。

四、确定固定的阅读时间。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坚持都是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阅读也应该这样,有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阅读习惯。常常有家长抱怨“没时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虽然基础教育几经“改革”,但应试教育的压力,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繁重。家长常常习惯把孩子读非课本和练习册的的事情称为“课外阅读”,多少有些不务正业之嫌,可见是多么不重要!“没有时间”,从来只是借口。只要家长认为把孩子培养成自觉的、独立的、热诚的终身阅读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时间总能挤出来的。坚持习惯,选择固定时间进行阅读。家长要指导孩子学会利用零碎的时间,如早晨、中午、入睡前,五分钟,十分钟都可以。美国教育家霍勒斯曼说:“假如每天你能有15分钟阅读的时间,一年后你就可以感到它的效果。”

五、掌握行之有效的亲子阅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要老师,阅读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已。每个家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1、亲子听读。在西方,为孩子大声读书是一种文化传统。在中国,为孩子说故事是一种传统,大声读诗文经典是另一种传统,但两者从没有融合在一起。即使在今天,乐意并习惯为孩子朗读文学作品的家长,仍然为数不多。我们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先生说:“图画书是拯救儿童阅读的书。”所以,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从图画书开始,从亲子听读开始,踏上亲子阅读的旅程。

2、亲子共读。当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这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亲子共读。这个过程,并不是单纯的“读”的过程,也不是家长的单项指导过程,而是“阅读——讨论——思考——再阅读——再讨论——再思考……”。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了榜样的作用。家长和孩子可以坐在一起,读同一本书;也可以坐在不同的地方,读不同的书。遇上好玩的段落,爸爸为妈妈读一段,妈妈为爸爸读一段,那种从阅读中获得的快乐,会很自然地传导给孩子。何愁孩子不爱上书呢?

3、亲子比读。当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父母亲还可以和孩子们进行亲子比读,进行故事表演、形式多样的创意表达等等。比如,我的阅读就很局限,文学类的书籍读得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读得就相对少许多。我那上四年级年级的女儿常常说:“妈妈,也许你的语文知识比我多,可是你的科学知识一定比我少。”这样通过比试之后,可以发现各自的不足,调整自我阅读。

总之,兴趣、习惯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家长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恒心,关键是在孩子心灵上播下读书的种子。我们决不能把亲子阅读仅仅理解为在家里的阅读。我们也不能把亲子阅读仅仅理解为书本的阅读。读电影可不可以?读大自然行不行?在旅途中阅读可不可以?在公园的草坪上阅读行不行?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灵活的方法,并将亲子阅读坚持下去,时间长了,阅读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孩子的自觉行动。

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在教育的层面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再好的学校教育也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缺失所造成的缺陷。作为父母更是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方法若不得当,将会对孩子今后的人格发展造成伤害。

孩子在入学以前,生理在成长和发育的同时,心理也由幼稚趋向萌芽阶段,人格也缓缓在形成之中,这时正是孩子人格形成最重要的阶段。父母必须付出足够的爱心,耐心引导和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在上学以后,虽然有大半时间在学校,但是也有很长时间过着家庭生活。亲子之间的互动沟通、家庭氛围及生活起居方式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重要因素。这时,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来做:

1、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

依据人类心理学,任何人人格上的尊严,都希望得到尊重,小孩更是如此。所以父母对于子女的言语,要温和而客气,还有要尽量顾及孩子的颜面,不能有侮辱的口气。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也不可以践踏孩子的人格,应尽量选择批评和教导,而不是粗暴的处罚。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应该像朋友一样,亲近而无所不谈,彼此之间是相互尊重的。应尽量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相互的谈话中应保持和谐的气氛。只要孩子说出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在作出适当的教育之后,应该加以原谅。父母在孩子犯错以后对孩子的批评或是责罚,点到为止即可。因为过度的责罚,容易导致子女的隐瞒说谎,就此阻断了父母和子女沟通的渠道。

2、父母要用真诚的爱去对待孩子

父母要让子女知道,父母亲是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没有隐瞒的必要,要能够无所不谈,坦然面对。父母要用真诚的行动,来表达对孩子的爱心和关怀。鼓舞的口气、拥抱的行动,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要适时得去安慰和鼓励。当孩子取得成功时,要跟孩子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3、父母要善用教育技巧来引导孩子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最需要父母的指导和爱心。父母应该多看看教育类的书籍或是相关的文章,懂得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技巧,根据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巧妙的运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父母要腾出一些自己的时间,用爱心去教导孩子,因为孩子的成长和改变,是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变化的。父母需要放下自己急躁的内心,耐心的等待就好。

4、父母要给予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

当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由于孩子知识经验的不足,有可能会因为作出错误的决定而导致失败。在这个时候,父母不应该急于责怪孩子,而是应该先和孩子共同找到失败的原因。

所有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慢慢积累起来的,一定要让孩子有机会多接触一些新鲜的事物,增长孩子的见识,积累孩子的经验。因为这是孩子最直接的学习,比抽象和空洞的说教更为有用。

有些父母当孩子遇到困难的的时候,就立刻伸手帮孩子去做,代替孩子解决问题。这样做就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不但帮不了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孩子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自己亲身体验,独自解决。而孩子在遭遇失败后的挫折教育,也是孩子在成长中的重要一课。

5、父母要深切了解孩子的需要

孩子内心的需求,必须通过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才能了解,所以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渠道一定要畅通。父母亲可以在日常中多跟孩子在一起玩耍,通过观察孩子的言行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也要经常跟孩子聊天,看看孩子内心都需要什么。这是父母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依据,也是亲子之间联系的纽带。

父母跟孩子沟通时语气要温和,态度却一定要坚定。有时可以尝试像朋友一样的谈话方式,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在跟孩子谈话的过程中,应尽量不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因为这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会使孩子排斥跟父母进一步的沟通。

有时候父母要求孩子完成一定的任务时,孩子会为了逃避负担,向父母讨价还价,要求减少一定的任务量,此刻父母应衡量任务的性质和孩子所能承受的程度。合理得诉求可以接受,但是不合理的要求一定不能让步,以免孩子养成得寸进尺的坏习惯。

6、父母要矫正孩子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

当父母看到孩子的行为违背社会道德和一般行为规范的时候,一定要及时阻止孩子的行为并且对孩子行为进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不良行为逐渐消失。

有些孩子说话常常口无遮拦,话一出口往往会得罪很多人,这种说话太过随意的方式一定要行进纠正。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对孩子进行引导,使其以后的说话显得有分寸,有气质。

当孩子的言行举止表现良好时,父母应及时加以赞扬,这样会使孩子更愿意表现出自己良性的行为,然后通过慢慢的引导,使孩子形成良性的习惯。

7、父母不要强迫孩子进行学习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应更加注重孩子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习成为孩子发自内心的需求。而强迫性的学习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除了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以外,父母自己也应该对孩子做出表率,比如跟孩子一起在图书馆进行阅读。这样收到的效果远超把孩子关到家里学习不许出去的效果。

喜欢《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游戏的重要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耐挫能力的重要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个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
    2020-09-03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家长们正面临着空前的、史无前例的、严峻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多子女的家庭,父母是一层,子女们是一层,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关系。独生子女家庭,就只有父母一层,一个孩子形不成一层...
    2020-09-29 阅读全文
  • 亲子阅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中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将立刻删除。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
    2021-07-29 阅读全文
  • 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在教育的层面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再好的学校教育也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缺失所造成的缺陷。作为父母更是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方法若不得当,将会对孩子今后的人格发展造成伤害。 孩子在...
    2021-07-08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育儿心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宝贝朱琳炜在幼儿园已经度过了她正式入学的第一个学期,这个时候,她刚满两周岁。期末到了,鉴于老师对我们的信任以及朱琳炜小朋友在BB班的表现,让我做一些分享。其实,养育孩子我们...
    2020-11-13 阅读全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个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

2020-09-03 阅读全文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家长们正面临着空前的、史无前例的、严峻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多子女的家庭,父母是一层,子女们是一层,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关系。独生子女家庭,就只有父母一层,一个孩子形不成一层...

2020-09-29 阅读全文

家庭教育中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将立刻删除。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

2021-07-29 阅读全文

家庭教育在教育的层面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再好的学校教育也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缺失所造成的缺陷。作为父母更是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方法若不得当,将会对孩子今后的人格发展造成伤害。 孩子在...

2021-07-08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宝贝朱琳炜在幼儿园已经度过了她正式入学的第一个学期,这个时候,她刚满两周岁。期末到了,鉴于老师对我们的信任以及朱琳炜小朋友在BB班的表现,让我做一些分享。其实,养育孩子我们...

2020-11-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