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航变了
发布时间:2021-09-07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方案 幼儿园感恩节亲子活动方案 幼儿拍卖活动方案小小班有两个子航,大子航活泼好动,小子航文静内向,记得小子航刚入园时,他的与众不同就引起了我和兰兰老师的注意。来园时,小子航和妈妈说了再见,哭了一会就不再哭了,但他不许老师和小朋友碰到他,游戏时,小子航对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没有半点兴趣,别的小朋友玩的兴高采烈,只有小子航一个人静静的坐在一个远离同伴的角落里,当其他小朋友想和他玩时,他就会大喊大叫,他紧张的情绪,也会吓得别的小朋友惊慌失措,我和兰兰老师试着和他交流,想让他和别的孩子一起游戏,体会到游戏的快乐,他却把头往旁边一扭,根本就不和我们说话。后来,我从小子航妈妈那里了解到,小子航从小爷爷奶奶怕他出去别的孩子欺负他,一直不让他出门,更别说和陌生小朋友接触了,可能是新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小朋友让小子航感到紧张和不适应吧。
了解了原因,我和兰兰老师决定帮助小子航走出孤单,要消除小子航对环境的焦虑,接纳他,顺应他,让他有心理安全感才是最重要的。为了减少他与老师直接接触时的紧张,我和兰兰老师有意识的和他保持一段距离,并在关注中去创设一种比较宽松和让他感到舒适的环境。每天来幼儿园时,我和兰兰老师会主动向他问好,不管他有没有回应。活动室,先告诉他一会要做的事情,并在活动中注意观察他的行动,一边在她有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使他产生不知所措又不愿意找老师的尴尬。集体游戏时,为了避免造成他和小朋友手拉手时的恐惧,我和兰兰老师尽量组织一些松散的游戏。这样小子航就可以保持自己与集体的距离,或按照自己的想法参与其中。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小子航不断的给我们惊喜,户外活动时,他有远远的看着我们玩到慢慢的跟在我们后面玩,最后还能小心翼翼的参与其中。
为了帮小子航继续融入集体,我和兰兰老师特别注意在集体面前鼓励和表扬他,还给小子航创设与小朋友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帮助他建立良好的自我感念,建立与集体的联系,渐渐的,小子航变了,活泼了。开朗自信了,勇于表现自己的见解了。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航航的变化
教育随笔:航航的变化
航航是个调皮可爱的的小家伙,也特别爱干净。不过小家伙有个大缺点,就是吃饭的时候很挑食,只吃自己喜欢的饭菜,不喜欢吃的饭菜一口不尝。这两天的航航有点郁闷,几个小朋友都不爱理他,也不愿和他玩。其实原因很简单,航航因为别人不跟他玩,所以他很生气,就用小手抓小朋友的头发,要么就用脚踢小朋友,要挟他们一起玩。这不,又到了吃饭的时间了,这次航航选择把饭倒在桌上,用手使劲的搓揉的饭菜,整个桌子都是米粒,把汤也浇在米粒上。小朋友报告了。真是个调皮的家伙,我还在琢磨想什么办法解决,就听见航航在说,你别动,你别动,再动我的衣服就要脏了。灵!!对了,我立马指着航航的大裤袋说,“航航,你今天穿的裤子有两个好大的袋子,这些饭正好没处装,你又不吃,等会装进你的大袋子里带回去为小狗狗吧。”航航一听要装进他的裤袋里,可急坏了,赶忙承认错误。我说“承认错误是好事,只是我不喜欢挑食的宝宝,不喜欢打人的孩子,更不喜欢不讲卫生的孩子,你会是这样的宝宝吗?”“不会,不会,我肯定不会,我会改!老师,重新给我盛碗饭吧,我会好好吃饭的。”真的,一会功夫,一碗饭就吃下去了,而且接连几天,天天如此。看来这样的办法真有效。不仅仅吃饭变好了,小朋友报告他打人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小家伙变得越来越听话了。航航的变化真大,宝贝,老师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会变得更棒!
孩子变乖了
不管哪个年龄班,都会有几个让老师头大的孩子,这类孩子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在他们身上总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入厕时两个孩子能坐在厕所台阶上面对面聊得不亦乐乎;几个孩子会兴奋的摆弄着消防栓玩,相互展示自己对这个“武器”的了解……有时孩子的行为可能是出于对事物的好奇或是一种探索欲望,但是作为对孩子富有全权监护责任的幼儿老师而言,孩子的这些行为、举动无疑是种考验,因此,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在发现孩子做危险的举动时给与他们制止或是批评。班里的孙乾浩小朋友是个聪慧、漂亮的小男孩,但有时也会有一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例如:每天的午睡时间他都不能做到安静的独立入睡,每次如果老师陪着还能睡着,如果老师没有陪在身边他就像孙悟空一样开始大闹天宫了,有时还会影响到旁边的小朋友,我们尝试了很多种办法,结果都收效甚微。一天,当孩子们又都进入寝室准备午休时,浩浩一个人在教室里到处游荡,根本没有想午休的意向,正好这时我在打扫卫生,我便随口说道:“浩浩,走,帮我打扫卫生去,”于是,浩浩随我到走廊里拖地,我需要什么工具就让他帮我拿,而且在我用完后他还会马上主动再帮我把工具送回去,看到浩浩这么有“眼力劲”我便一遍遍的夸他,看得出来他感觉很自豪,接下来,让他回寝室午休时他虽没有自己独立睡着,但是相比较来说,明显安静、规矩了许多。后来,有时我会故意让他帮着我拿这个做那个,然后适当的夸奖他,慢慢的我发现,浩浩变得越来越有礼貌了,也不再故意跟老师唱反调了,有时他还会主动帮小朋友打抱不平,谁被谁推倒了;哪个小朋友遇到困难了……孩子淘气了,惹事了,家长或老师或多或少都会觉得心里有一股无名火,有时冲着孩子发通脾气或许能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些,但是有时换一种方法或许效果会更好些,在发火前盯着孩子的眼睛看三秒,或许你会想到更好的教育方式。
假如我变小了
今天给孩子们讲《大人国小人国的故事》,孩子们都听得如入了迷,故事讲完了,看孩子还沉浸在故事中,我决定把故事继续延伸,让每个孩子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变小了最想干什么。
首先让孩子们认真想象,然后再把自己想到的讲给小朋友们听,安兴隆神秘地说:假如我变小了,妈妈带我出去玩的时候,就可以把我装在她的口袋里,这样我就不用走路了,我变小了,妈妈带着我也不会累。
”嘿,这孩子懒得,路都不想走了。
漂亮的小姑娘王子涵害羞的说;“我想变小,想去娃娃家和芭比娃娃玩,我的芭比娃娃可好看了,晚上睡觉我还可以抱着她,现在芭比娃娃一个人在娃娃家,多可怜啊。
”这孩子一直都很有爱心。
我摸摸她的头,对她说:有子涵的关心,芭比娃娃会很幸福的 。
”孩子会心的笑了,调皮的小男孩王靖浩大声说:“我也想变小,我变小了就可以钻进电视里,去和铠甲勇士玩,我最喜欢圣斗士了,他可厉害了,能打过很多怪兽。
”这孩子一边说还一边摆了一个铠甲勇士的造型。
惹来了许多仰慕的目光。
小不点王福轩说:“我也想变小,等我变小了,和爸爸捉迷藏的时候爸爸就不容易找到我了,每次捉迷藏爸爸都很快找到我,哼,我要变得很小很小,让爸爸找不到我,着急着急。
”“老师老师”这是可爱的志豪,一着急都有点结巴,“我也想变小,现在妈妈给我买的棒棒糖我几口就吃掉,妈妈不让多吃,不给我多买,如果我变小了,棒棒糖就大了,我就吃不完了,多好啊 。
”这个小馋猫,还真够机灵的,他的话刚说完,孩子们都笑了,志豪都不好意思了。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突然,一直沉默不语的王鸿宇说:“老师,我想变大,变得和爸爸一样高。
”活动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我问他:“可以啊,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吗?”鸿宇低着头,慢慢的说:“妈妈生病了,还要给我做饭,还要干家里的活,我想帮妈妈干,可我太小了,不会干,我想快点变大,妈妈就不用那么累了,我可以帮她。
”听了鸿宇的的话,我为这孩子的懂事感动,这么小的孩子,能有这种想法,能不让我们感动吗,兰兰老师抱起他,表扬他说:“鸿宇最棒,孩子们你们也要向鸿宇学习,在家里帮妈妈干自己能干的活,那样妈妈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想象还在继续......孩子们说着自己的梦想,变大或变小.....
棒棒变了,变得很不自信(小班)
最近发现班级里的棒棒越来越不自信了,棒棒,是我们班比较能干的一个高个子的男孩子。小班刚入园时,棒棒就取得了老师们的欢心,在幼儿园里,棒棒总是能帮助老师和保育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教室里,也总是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对,他在帮助小朋友们呢,这么热情能干的小男孩谁见了不喜欢呢?
可是,从近期的表现看来,棒棒变了,变得很不自信。记得在一节美术活动课上,棒棒迟迟没有动笔开始作画,接着豆大的眼泪从他眼眶里流出。经过了解得知他因为不会画,所以哭了。小班的时候就从没见过棒棒掉眼泪
,现在是中班下学期了,长大了,应该更懂事的,可最近是怎么了呢?后来我发现,棒棒并不是不会画,而是一拿到画纸,他就开始担心,心底里觉得自己应该不会画,所以才不敢动笔。还有一天早上,棒棒吞吞吐吐的拉着我的衣角说:“蔡...老师,我今天带了个小飞机,放在架子上面了,我怕陈老师(班级里的另外一位老师)不知道,那放学后,我就不能带回家了。”因为下午是陈老师带班。我转身跟他说:“没事,你只要去跟陈老师提个醒,她会记住的。”可是过了好久,棒棒还是在磨蹭着,好像在琢磨到底怎么跟陈老师开口。
经过了这两件事情,我想,棒棒的确缺少自信了,我想,是我们最近的鼓励,给予棒棒的肯定少了,导致他缺乏了自信心,我们应该马上采取措施,帮助棒棒找回自信。我在课堂上或是课间都特别关注棒棒的举动,在必要时,及时地给予他肯定,看得出来,棒棒在得到表扬的时候格外的开心。在美术课上,我就蹲在棒棒身旁,轻声细语地跟他说:“其实你很棒的,相信自己能画出最美的东西,你不动笔,怎么知道自己的本领有多大呢?”棒棒听后,开始觉得有点道理,慢慢地,美术课上,棒棒不再流眼泪了。除了在幼儿园时,给予棒棒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我们也和他的家长进行沟通,双方共同努力,相信可以帮助棒棒找回原有的自信。
近期都在观察棒棒的表现,所以,今天想把这事件记录在我的学习之路上,这段时间棒棒进步了,我很高兴,也觉得颇有成就感,我也悟出一点,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幼儿教师,耐心很重要。
孩子们改变了我
上学时,我的成绩一向是最好的,所以志向挺远大的,没想到,毕业后自己成了一名幼儿教师。我喜欢静,但与孩子们在一起,每天都是吵吵闹闹的。因而对工作没有兴趣,对孩子从没有爱意、没有好感,总觉得五、六岁的孩子知道什么呀?可是自从那一件事后,使我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提高了对工作的积极性。
那是在一节活动课上,让幼儿玩绳。我先给他们示范跳绳,可是我刚跳了几下,绳子就勾住了我的鞋跟,我毫无准备的就被放到了地上。当时,摔的我半晌才起来。我眼里含着泪,守着孩子没好意思让它掉下来。此时孩子们都围上来了。“老师,摔着胳膊了吗?”“老师,疼吗?”“老师,我扶起你来吧!”还有几个细心的孩子,过来给我擦眼泪。那时我的我的心痛的比摔的还疼,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孩子们,老师对不起你们!”我的心好内疚啊!
从那以后,我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投入到了工作中,因为孩子们的关心给了我工作的动力,也坚定了我一定要把工作干好的信心。
我知道当幼儿教师比较平凡,也比较清贫,但是这项工作不仅是我自己的,它还属于一个个孩子的。我时常被孩子们的爱感动着,也用同样的爱回报他们。
孩子们,我爱你们。
孩子变得爱发言了
幼儿在幼儿园内除了学习课程知识外,最重要的也就是养成教育了,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比较重视孩子平时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注重培养孩子在参加集体教学活动时的积极参与,与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日常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有问题要问孩子的时候,能够积极举手发言并且思维活跃的就那么几个孩子,像尚如桢,王尚尚,李浩博,等。然而,另外一些孩子却很少发言,常常是一副“跟我没关系”的样子。为什么这些孩子不爱举手发言呢?是因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会回答,还是本身上课不够专注,思想不知道跑到哪去了呢?或者是即使知道答案,却因生性胆小而不敢回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逐渐发现了这些孩子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所在,并随后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像王可可、马可,等孩子是因为胆小而不敢回答问题,我就鼓励他们大胆举手,并及时对孩子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能够逐步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对罗毅城、何思源等,这些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我就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提醒、引导,帮助他们将注意力及时引回来。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我提问题时尽可能提得简单些,从而帮助他们获得更多自信。与此同时,我还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给于物质奖励,如卡片、贴画,小糖果等,以激发孩子们通过举手回答问题来获得礼物的愿望,从而达到幼儿积极回答问题的目的。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在大胆回答问题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级里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回答问题时的声音也日益响亮起来。看到那一个个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感动。
孩子变得爱举手了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比较重视在养成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孩子在参加集体教学活动时积极参与、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有问题要问孩子的时候,能够积极举手发言并且思维活跃的就那么几个孩子,像潘思琪、王佳旭、顾世行等。
然而,另外一些孩子却很少发言,常常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为什么这些孩子不爱举手发言呢?是因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出来,还是本身上课不够专注,从而使得思绪游离与活动之外;或者是即使知道答案,却因生性胆小而不敢回答。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逐渐发现了这些孩子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所在,并随后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
像紫怡、清清等孩子是因为胆小而不敢回答问题,我就鼓励他们大胆举手,并及时对孩子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能够逐步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对翔翔、晶砾、航航这些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我就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提醒、引导,帮助他们将注意力及时引回来。
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我提问题时尽可能提得简单些,从而帮助他们获得更多自信。
与此同时,我还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奖以社会性刺激物,如五角星、小糖果等,以激发孩子们通过举手回答问题来获得礼物的愿望。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在大胆回答问题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班级里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回答问题时的声音也日益响亮起来。
看到那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感动。
我的改变使他们变了
最近,我发现孩子们比较能说谎,犯了错硬是不承认,或者是赖到别人身上。有一次,张文锋告状说:“老师,杨靖雯给我撕了本子,”杨靖雯却说:“他先用彩笔画到我书上。”我问他们到底是谁先做的,他们俩都说对方先做的,谁也不承认。还有很多次,俩个小朋友打了架,谁也不承认先动的手。对孩子的这种现象,我很纳闷,无论我怎么问怎么说,除非有其他小朋友证明,否则,他们谁也不会承认的。我决定认真调查一下,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这样做。
于是,我多方面了解与观察,才发现造成孩子们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由于这种天性,促使他们会做出一些不遵守纪律的事情,比如,没事的时候,就去招惹小朋友,又害怕老师批评,认为只要我不承认,老师就拿我没办法。了解了这些,我不禁想起我平时教育方法有多么简单,以前,俩个小朋友打架,只是对那个先找事的孩子批评一顿,而不是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真正认识到错误。再后来,有的孩子怕老师批评,就不承认了,那么这时俩个就一起批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老师的处理方法不对。看来,要想改变幼儿的这种现象,首先要改变我处理问题的方法。
找到了原因,后来再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耐心的听每个孩子的辩解,根据他们的讲述做出正确的判断后,给他们讲道理。对那个始终不承认错误的幼儿个别教育,引导他让他明白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要勇敢地承认错误,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就说谎,帮助他了解这种做法的危险,让他从心里明白自己真的做错了,这样以后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并且教育他们从小就养成对自己做的事要负责的好习惯。
再就是利用游戏和故事,让他们明白同伴之间要团结协作,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随着我处理幼儿之间发生争执方法的改变,幼儿说谎的现象少了,打架找事的现象也少了,所以,我相信孩子都是一样的,只要老师的教育方法对了,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