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班科学水到哪里去了

发布时间:2021-08-30

大班科学教案。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身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教孩子们学到一些知识,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写好一份优质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做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大班科学水到哪里去了”,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这是大班科学水到哪里去了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关注身边常见事物的明显特点和现象。

2、尝试根据不同物质的吸水特点进行不同组合搭配,寻找最佳的吸水效果。

3、理解实物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用简单的符号做记录。

活动准备:

玻璃杯、不透明的罐子、装水的塑料瓶、盘子、小方巾、海绵、棉花、有一定坡度的塑料槽、幼儿实验记录表、符号对照表、教师统计表等。

活动过程:

一、魔术游戏,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带了杯水来和小朋友做游戏,你们想一起玩吗?

(1)出示一杯水和一个不透明的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不透明的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次做实验,引导幼儿猜猜这次水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2、启发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幼儿:在瓶子里。

幼儿:飞到外面去了。

3、打开瓶盖,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小结: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幼儿非常兴趣地观看魔术游戏,揭开谜底后都发现了水是被毛巾吸走了,反过来幼儿也理解了毛巾会吸水这一道理。

二、实验验证,寻找答案。

1、介绍实验材料,符号对照表。

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会吸水,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师介绍提供的物品后出示符号对照表,引导幼儿理解不同符号所代表的物品名称。)

2、讲解实验方法。每5个人一组,每次每种物品取一件,分别放进塑料槽的黄色区域内并记录摆放的顺序,接着取一瓶水从塑料槽顶端的红色圆点处慢慢的将瓶子内的水倒进槽内,直至全部倒完,最后将流入槽底托盘内的水倒进事先准备好的量杯内,看清量杯内的水量并做相应的记录。实验结束后取出槽内的物品,放进塑料筐内,将手擦干后再次取物,改变物品的摆放顺序后再次实验。

大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实验记录表材料材料材料次数1次数2(备注: 代表小方巾; 代表海绵; 代表棉花。)

3、提出实验要求:

(1)5个人一组,每次实验每种物品各取一件,摆放后先做记录才开始实验。

(2)水要倒到塑料槽顶端的红色圆点上,速度要慢。

(3)每次实验结束将槽内的物品取出放进塑料筐内。

(4)每次实验物品的摆放顺序不能相同。

4、幼儿分组操作,寻找答案。

幼儿:海绵最会吸水。

幼儿:我觉得毛巾最会吸水。

幼儿:最会吸水的要排第一,水才不会留走。

幼儿:最会吸水的排中间。

幼儿:我觉得应该先放毛巾,第二放海绵,再放棉花,这样最会吸水。

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丰富的操作材料,较顺利的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流出的水被倒进了事先准备好的烧杯里,幼儿很快能根据杯子中水的多少判断出本组的哪种组合最会吸水。

三、分享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1、根据幼儿实验记录,用大统计表集体统计实验结果。

大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实验统计表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2、得出结论:哪种组合最会吸水。

师幼共同统计各组实验结果汇总在大记录表上,根据大统计表比较出哪种组合的吸水效果最佳。

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通过一个特殊的杯子引出课题激起孩子好奇心的同时让他们自己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引领孩子再次关注杯子里的毛巾,比较湿毛巾和干毛巾的不同,让幼儿发现其中的秘密。整节课的设计主要 运用探索式教学法,尽量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获得相关的感性经验。

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变变变俱乐部》:大班科学活动变变变俱乐部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延伸,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变化的。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变化事物,体验变化的乐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变变变俱乐部教案吧。

《大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广告》:大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广告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反思,活动过程等内容,引导幼儿发现广告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广告的特点。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广告词,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广告教案吧。

《大班科学教案:让空气更干净》:大班科学活动让空气更干净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延伸,活动过程等内容,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科学让空气更干净教案吧。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它们到哪里去了


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观察溶解现象,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 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

1. 每人一小杯温水,一把勺子

2. 果珍,方糖每桌一份

三:活动过程

1.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东西,你们知道要干什么吗?今天我们要来做个科学实验。

2. 现在先请小朋友们尝一尝你们杯子里的水,然后告诉我水是什么味道的?(没有味道)。接着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块白色的东西放进你们的杯子里,看看它有什么变化。幼儿试验,观察,表达,交流。(它变小了,没有了)请幼儿尝尝水变什么味道了。(甜)

3.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放进水里的是方糖,它在水里慢慢地变小,最后没有了,我们说这种现象叫做溶解。溶解就是化了,没有了。(幼儿跟着说两遍:溶解)

4. 现在请小朋友每人舀一勺黄色的粉末放进你们的杯子里,再来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幼儿操作,教师巡视。请幼儿观察后讲述发生的变化。(颜色变了,水变成黄色的了)

5. 教师再次讲解溶解的含义。果珍溶解时会是水变颜色。

6. 教师再用“高乐高”做试验,让幼儿观察讲述,“高乐高”溶解也会使水变颜色。

7. 小结:今天我们动手做了实验,发现了方糖,果珍。高了高,放进水里会化掉,这叫做溶解。那么还有哪些东西放进水里也会溶解呢?请你们回家可以在试试,明天来告诉大家,好吗?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

五:活动评析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水到哪里去了》


活动目标:

1、学习关注身边常见事物的明显特点和现象。

2、尝试根据不同物质的吸水特点进行不同组合搭配,寻找最佳的吸水效果。

活动准备:

玻璃杯、不透明的罐子、装水的塑料瓶、盘子、小方巾、海绵、棉花、有一定坡度的塑料槽、幼儿实验记录表、符号对照表、教师统计表等。

活动过程:

一、魔术游戏,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带了杯水来和小朋友做游戏,你们想一起玩吗?

(1)出示一杯水和一个不透明的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不透明的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次做实验,引导幼儿猜猜这次水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2、启发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幼儿:在瓶子里。

幼儿:飞到外面去了。

3、打开瓶盖,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小结: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幼儿非常兴趣地观看魔术游戏,揭开谜底后都发现了水是被毛巾吸走了,反过来幼儿也理解了毛巾会吸水这一道理。

二、实验验证,寻找答案。

1、介绍实验材料,符号对照表。

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会吸水,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师介绍提供的物品后出示符号对照表,引导幼儿理解不同符号所代表的物品名称。)

2、讲解实验方法。每5个人一组,每次每种物品取一件,分别放进塑料槽的黄色区域内并记录摆放的顺序,接着取一瓶水从塑料槽顶端的红色圆点处慢慢的将瓶子内的水倒进槽内,直至全部倒完,最后将流入槽底托盘内的水倒进事先准备好的量杯内,看清量杯内的水量并做相应的记录。实验结束后取出槽内的物品,放进塑料筐内,将手擦干后再次取物,改变物品的摆放顺序后再次实验。

大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实验记录表材料材料材料次数1次数2(备注: 代表小方巾; 代表海绵; 代表棉花。)

3、提出实验要求:

(1)5个人一组,每次实验每种物品各取一件,摆放后先做记录才开始实验。

(2)水要倒到塑料槽顶端的红色圆点上,速度要慢。

(3)每次实验结束将槽内的物品取出放进塑料筐内。

(4)每次实验物品的摆放顺序不能相同。

4、幼儿分组操作,寻找答案。

幼儿:海绵最会吸水。

幼儿:我觉得毛巾最会吸水。

幼儿:最会吸水的要排第一,水才不会留走。

幼儿:最会吸水的排中间。

幼儿:我觉得应该先放毛巾,第二放海绵,再放棉花,这样最会吸水。

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丰富的操作材料,较顺利的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流出的水被倒进了事先准备好的烧杯里,幼儿很快能根据杯子中水的多少判断出本组的哪种组合最会吸水。

三、分享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1、根据幼儿实验记录,用大统计表集体统计实验结果。

大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实验统计表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2、得出结论:哪种组合最会吸水。

师幼共同统计各组实验结果汇总在大记录表上,根据大统计表比较出哪种组合的吸水效果最佳。

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通过一个特殊的杯子引出课题激起孩子好奇心的同时让他们自己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引领孩子再次关注杯子里的毛巾,比较湿毛巾和干毛巾的不同,让幼儿发现其中的秘密。整节课的设计主要 运用探索式教学法,尽量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获得相关的感性经验。

大班科学垃圾哪里去了


这是大班科学垃圾哪里去了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预定目标】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许多方法处理或再循环利用,懂得垃圾分类摆放的益处。

2.、能用自己的行动积极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活动准备】

1、请父母帮助幼儿一起收集回收垃圾、处理垃圾的照片或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回收的知识。

2、垃圾分类回收箱实物和各种垃圾的图片。

3、水彩笔和铅画纸(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了解垃圾的含义提问:(出示垃圾)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呢?

小结:垃圾是指没有用,准备扔掉的东西称之为垃圾。

2、引导幼儿相互交流。

讨论:平时见过哪些垃圾?说说你看到的垃圾是怎么样的?能闻到什么气味吗?有垃圾的地方给人们感觉怎么样?垃圾对人类、动物、植物有什么影响吗?

教师小结:垃圾腐臭时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不仅仅破坏风景,侵占土地,使人们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小,而且垃圾中还会滋生出病毒、病菌,招惹蚊虫,让人生病。

(二)基本部分

1、组织幼儿讨论:哪些地方会产生垃圾?(工厂、菜场、餐馆、办公室、超市、家庭等)

2、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了许多垃圾,那么垃圾到最后都跑到哪儿去了呢?(结合图片,请幼儿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处理垃圾的知识。再结合幼儿的介绍给幼儿补充,纠正关于垃圾回收,处理的有关知识)教师小结:垃圾被倒入垃圾桶后,由环卫工人收集起来运走。大部分被埋到填整场,填埋场是专门把垃圾倒入一个地方,再用泥土把垃圾埋到里面。填埋场既占地方又不利于环境保护,有的垃圾送到焚化炉焚化,但焚化垃圾的时候会排出有害的气体。

3、出示垃圾箱图片。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这样的箱子吗?这样的箱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引导幼儿区别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的垃圾箱。

教师:垃圾箱上有什么标志呢?你觉得哪个是可回收的标志?为什么呢?(启发幼儿找出可回收的标志)教师小结: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为他们是用大自然中宝贵的材料制成的。可回收垃圾就是收回来后经过加工还可以做成其他的东西。

师:你知道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

4、出示垃圾分类的标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的,现在我们准备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有可乐罐、旧报纸、汽水瓶、橡胶等等这么多垃圾。老师这里还设计了分类标志,我们一起来看看。

金属:这一类可回收物有可乐瓶、易拉罐、废铁等。回收后送工厂可以再生为各种金属物品。

纸张:利用旧报纸、包装盒、纸盒等做原料可以制成各种餐巾纸、纸盒等。

玻璃:水瓶、酒瓶等玻璃制品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反复重复使用。

塑料:橡胶(如:酸奶瓶、废轮胎等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其他塑料、橡胶制品)教师小结:回收利用废物可以节约能源,废物回收利用的越多,送往填埋场的垃圾就越来越少,把可再生利用的废品送到回收中心,可以减少污染。

(三)结束部分

1、出示各种垃圾图片,请幼儿判断所出示的垃圾分别应放入哪里。

2、引导幼儿设计有毒物品的垃圾箱。

教师:出示废电池,你们可知道这种垃圾是有毒害的,我们为它设计一个专用的垃圾箱,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设计一个有毒的标志吧!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到垃圾,你们见到垃圾,应该怎么样来处理呢?(幼儿互相交流)

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日常生活中哪些是由垃圾的再生材料制成的。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幼儿知道了更多的关于垃圾的知识,了解了不同的垃圾的处理方法,同时学会了简单的分类。活动中,引用的各种垃圾的图片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幼儿的思维积极,发言大胆。活动进行过程中,幼儿始终都保持着浓厚的参与兴趣,顺利的完成与孩子间语言和思维的交流,从而使孩子生成新的知识或者将讨论的问题挖掘的更加的深入。

这一主题来自于平时的生活,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会制造出各类垃圾,有时候孩子们会一不注意将垃圾随手乱丢。为了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爱护周围的环境卫生。知道有很多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可回收的垃圾再利用起来,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资源。《纲要》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幼儿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只是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本活动是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人的生活离不开环境。

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活动:条条棉线是怎样来的》:大班科学活动条条棉线是怎样来的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延伸,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了解线是怎样纺出来的。了解古代与现代纺车的不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活动条条棉线是怎样来的教案吧。

《大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蔬菜》:大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蔬菜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认识常见的几种蔬菜,知道其名称和外形特征。丰富幼儿相应知识,引导幼儿学会按植物食用部分的不同名称分类。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蔬菜教案吧。

《大班教案:看谁跑得快》:大班科学活动看谁跑得快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来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反思,专家点评等内容,在操作活动中感受斜坡的高度以及坡面的光滑度与汽车下滑速度的关系。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看谁跑得快教案吧。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水到哪里去了》课件


活动目标:

1、学习关注身边常见事物的明显特点和现象。

2、尝试根据不同物质的吸水特点进行不同组合搭配,寻找最佳的吸水效果。

活动准备:

玻璃杯、不透明的罐子、装水的塑料瓶、盘子、小方巾、海绵、棉花、有一定坡度的塑料槽、幼儿实验记录表、符号对照表、教师统计表等。

活动过程:

一、魔术游戏,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带了杯水来和小朋友做游戏,你们想一起玩吗?

(1)出示一杯水和一个不透明的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不透明的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次做实验,引导幼儿猜猜这次水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2、启发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幼儿:在瓶子里。

幼儿:飞到外面去了。

3、打开瓶盖,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小结: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幼儿非常兴趣地观看魔术游戏,揭开谜底后都发现了水是被毛巾吸走了,反过来幼儿也理解了毛巾会吸水这一道理。

二、实验验证,寻找答案。

1、介绍实验材料,符号对照表。

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会吸水,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本文来源:屈,老;师”(师介绍提供的物品后出示符号对照表,引导幼儿理解不同符号所代表的物品名称。)

2、讲解实验方法。每5个人一组,每次每种物品取一件,分别放进塑料槽的黄色区域内并记录摆放的顺序,接着取一瓶水从塑料槽顶端的红色圆点处慢慢的将瓶子内的水倒进槽内,直至全部倒完,最后将流入槽底托盘内的水倒进事先准备好的量杯内,看清量杯内的水量并做相应的记录。实验结束后取出槽内的物品,放进塑料筐内,将手擦干后再次取物,改变物品的摆放顺序后再次实验。

大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实验记录表材料材料材料次数1次数2(备注: 代表小方巾; 代表海绵; 代表棉花。)

3、提出实验要求:

(1)5个人一组,每次实验每种物品各取一件,摆放后先做记录才开始实验。

(2)水要倒到塑料槽顶端的红色圆点上,速度要慢。

(3)每次实验结束将槽内的物品取出放进塑料筐内。

(4)每次实验物品的摆放顺序不能相同。

4、幼儿分组操作,寻找答案。

幼儿:海绵最会吸水。

幼儿:我觉得毛巾最会吸水。

幼儿:最会吸水的要排第一,水才不会留走。

幼儿:最会吸水的排中间。

幼儿:我觉得应该先放毛巾,第二放海绵,再放棉花,这样最会吸水。

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丰富的操作材料,较顺利的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流出的水被倒进了事先准备好的烧杯里,幼儿很快能根据杯子中水的多少判断出本组的哪种组合最会吸水。

三、分享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1、根据幼儿实验记录,用大统计表集体统计实验结果。

大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实验统计表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2、得出结论:哪种组合最会吸水。

师幼共同统计各组实验结果汇总在大记录表上,根据大统计表比较出哪种组合的吸水效果最佳。

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通过一个特殊的杯子引出课题激起孩子好奇心的同时让他们自己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引领孩子再次关注杯子里的毛巾,比较湿毛巾和干毛巾的不同,让幼儿发现其中的秘密。整节课的设计主要 运用探索式教学法,尽量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获得相关的感性经验。

喜欢《大班科学水到哪里去了》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科学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它们到哪里去了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溶解现象,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 1.每人一小杯温水,一把勺子 2.果珍,方糖每桌一份 三: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水到哪里去了》 活动目标: 1、学习关注身边常见事物的明显特点和现象。 2、尝试根据不同物质的吸水特点进行不同组合搭配,寻找最佳的吸水效果。 活动准备: 玻璃杯、不透明的罐子、装水的塑料瓶、盘子、小方巾、海绵、棉花、...
    2021-10-09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垃圾哪里去了 这是大班科学垃圾哪里去了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预定目标】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许多方法处理或再循环利用,懂得垃圾分类摆放的益处。 2.、能用自己的行动积极...
    2021-08-17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水到哪里去了》课件 活动目标: 1、学习关注身边常见事物的明显特点和现象。 2、尝试根据不同物质的吸水特点进行不同组合搭配,寻找最佳的吸水效果。 活动准备: 玻璃杯、不透明的罐子、装水的塑料瓶、盘子、小方巾、海绵、棉花、...
    2022-01-26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食物到哪里去了 一、活动题目科学活动――食物到哪里去了二、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实验,使幼儿感知人体消化系统中主要消化器官的名称、作用,了解食物在人体消化系统内变化的过程。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的兴趣及分析观察的能力。三、...
    2021-07-02 阅读全文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溶解现象,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 1.每人一小杯温水,一把勺子 2.果珍,方糖每桌一份 三: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

2019-12-1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关注身边常见事物的明显特点和现象。 2、尝试根据不同物质的吸水特点进行不同组合搭配,寻找最佳的吸水效果。 活动准备: 玻璃杯、不透明的罐子、装水的塑料瓶、盘子、小方巾、海绵、棉花、...

2021-10-09 阅读全文

这是大班科学垃圾哪里去了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预定目标】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许多方法处理或再循环利用,懂得垃圾分类摆放的益处。 2.、能用自己的行动积极...

2021-08-17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关注身边常见事物的明显特点和现象。 2、尝试根据不同物质的吸水特点进行不同组合搭配,寻找最佳的吸水效果。 活动准备: 玻璃杯、不透明的罐子、装水的塑料瓶、盘子、小方巾、海绵、棉花、...

2022-01-26 阅读全文

一、活动题目科学活动――食物到哪里去了二、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实验,使幼儿感知人体消化系统中主要消化器官的名称、作用,了解食物在人体消化系统内变化的过程。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的兴趣及分析观察的能力。三、...

2021-07-0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