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爱妈妈

发布时间:2021-08-28

幼儿园我的爸爸妈妈说课稿。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爱妈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咖啡店里,一对外国夫妇坐在我斜对面。夫妻俩正在低声聊天,不知说到了什么,丈夫突然拉过妻子的手,放在唇边吻了起来。妻子笑着,脸上泛着微微的红晕,眼睛闪亮,他们沉浸在幸福中,旁若无人。

他们的小女儿在咖啡店里四处走,走到我面前时,站住了。我对她做鬼脸,她捂着脸害羞地笑。我拿起笔,画了一个中国古代的美人像给她看,她走过来,小胳膊很亲昵地放在我的腿上,靠着我。我把笔递给她,让她也画,她在纸上胡乱画了一些线条。

我问她:“这是什么?”她说:“是你!”“啊!”我装出一副生气的样子,她更开心了,咯咯地笑出声来。

不远处,也坐着一个小男孩儿,抱着一杯冰淇淋,用勺子一点儿一点儿地挖着奶油吃,神情木然。

他的妈妈背对着我,正在和丈夫说话:“你这样躲着我,算怎么回事?即便是离婚,也得见面解决吧。孩子你也不见,有你这么做父亲的吗?”说到孩子,女人明显哽咽了。

男孩儿看了看难过的妈妈,又把目光转到别处去。我一直看着他,等他的目光和我相遇,然后立即见缝插针地给他一个微笑。他显然是吃了一惊,看了看我,在自己的座位上扭了几下,就把身子缩下去了,再也不肯与我目光相接。隔着那么远,我还是能感觉到他小小内心世界里的灰暗和胆怯。

两个孩子,差不多的年纪,但给人的感觉却如此不同。因为他们的母亲是不同的,一个沐浴在爱中,一个正承受着丈夫的冷漠。一位父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爱他们的母亲。因为生活在丈夫的爱中,女人的心柔软而舒畅,温润而又安定,她会宽容地对待身边的每个人,会制造出愉悦、温馨的家庭氛围。

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爱爸爸妈妈。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世界上最悲哀的育儿心态


熊孩子横空出世,虎妈应战,猫爸软磨,各显神通。

我有时候虎妈,有时候猫爸,总是抱着爱孩子的目的,和孩子斗智斗勇。斗争无数次回合,我发现两难的结局,虎妈太严厉,小孩害怕叛逆,大人于心不忍;猫爸太温吞,小孩天不怕地不怕,大人活得很累。

育儿松紧带,我该怎么调?

虎妈:严师才能出高徒

虎妈多是想为孩子,相信严师才能出高徒。

无人生来为虎妈,现实所迫,不得已为之。

为了教育目标,不能怠慢,只能我上!

我是孩子最后一根稻草

大卫妈妈温婉美丽,有个可爱的五岁儿子,米来未来家长课堂我们谈及到虎妈猫爸话题,她无奈地说,“生孩子前,没料过我是虎妈。可是,家里没人对孩子有规则,比如刷牙,一到晚上我忍不住吼,不吼怎么办?爸爸平时工作忙,顾不上孩子,牙齿蛀牙不还得我带着去看。谁让我是孩子的最终责任人呢?”

“我不严厉,没人严厉。因为,我是最后一根稻草!”

虎妈N次惩罚≠孩子责任感

百度“惩罚孩子”这个关键词,有41,000,000检索结果。惩罚因为定义不同,大家对此看法不同。

关于罚站的深夜对话

深夜接到爱丽丝妈妈电话,“孩子怎么说都不听,我罚他站对不对?

“罚站让孩子学到什么呢?”

她笃定地说,“责任感,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被罚站会什么感受?”

她稍显迟疑,“估计不好吧?”

“有其他让孩子学会责任感的方式吗?”

“好像也有”她恍然大悟,心中已有答案。

站得高、看得远、望子成龙的大人以责任感之名,喊着“小孩可不能惯”的口号,遇错惩罚,在孩子的心灵,长期烙下四种后果:

怨恨:“忍得住,没能力反抗,心里咬牙”

报复:“忍不住,有能力反抗,以牙还牙”

叛逆:“忍不住,有能力反抗,拍桌叫板”

自暴自弃:“忍得住,没能力反抗,从此消沉”

惩罚的意图美好,以“学会规矩”、“承担责任”、“适应社会”之名,但是,代价是什么?

赢了战役,输了孩子

时间久了,牺牲的除了孩子的感受,还有什么?

亲子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很微妙。我在你那有一个情感账户,感受是货币。长期忽略感受,就像透支了情感账户。疏远了的亲子关系,少了语言的交流,或许都没了教育的机会。

女儿整整一年没有跟我说过话

艾丽莎妈妈是一位贤淑有才的中学教师,从700公里的外省风尘仆仆赶到北京参加米来未来家长课堂,一直紧缩的眉头,让人心疼。

“女儿16岁了,已经1年没有跟我说过话了。每天回家关上房门,除了吃饭,从来不出来,做老师这么多年,见不得谁走弯路,对她严格要求不是为她好吗?到头来,我怎么成仇人了?”委屈的眼泪在她眼圈里打转,终究没掉下来。

大人比小孩拥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严厉的要求无非是想让孩子少走些弯路。可路直了,风景少了,体验也被剥夺了。

你不让我学习如何成为我,是世间最残酷的惩罚。

猫爸“人生苦短何必管”

与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猫。不严厉、不惩罚的猫更关心孩子的感受。

猫爸猫妈八大典型行为(慎对号入座)

金钱表达爱-“孩子要买啥,我就给买啥,老爸赚钱就给你花”

害零容忍-“宝宝磕桌子,老爸打桌子给你报仇”

唯孩子中心-“孩子睡觉咱不能吵架,要吵?微信打字”

包办代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凳子倒了喊妈扶”

当面袒护-“我家孩子哪都好,都是别人的错”

过度补偿-“小时候我的缺憾都要给孩子补回来”

投射愧疚-“工作忙陪孩子太少,孩子要啥我就从了吧”

自我牺牲-“别让孩子受苦,哪怕我再委屈,也要成全他”

猫爸被控制:提线木偶

时间久了,温和成为了温吞,大人变成了孩子的提线木偶,无原则底线的仆人。孩子学会了用大哭大闹、公众场合耍赖、早上磨蹭、讨好另一方等方式来控制大人。一次试探,屡试不爽,头疼的、疲惫的是大人。

史上最牛演员

最近很流行的视频《史上最牛的撒娇方式》中的宝宝,获得了网友们“史上最牛演员”称号。在视频中,刚过1岁的他为了获得妈妈的关注,倒地嚎啕大哭。可看到妈妈跑到另外的房间,小家伙立刻停止哭泣,爬起来,迅速跑到妈妈面前,继而倒地大哭。反复5次,只有看到妈妈的时候,他才会倒地嚎哭,精准控制自己在妈妈面前的演出。

为人父母的本能让我对孩子的哭抵抗力较弱,总是出于爱,而盲目妥协。

大人无原则的退让会有什么结果呢?

温水煮蛙,废了武功

关于惩罚,古今中外还有部分关于其积极意义的争论。而溺爱,几乎所有的教育理论都不推崇。虽然照顾孩子的一时情绪,但付出惨痛的代价,如“规则”“自律”“责任”“独立”。

不同于虎妈,猫爸很少承认“我这是在溺爱孩子”,至少我是这样,在最初为人母的一段时间,我和其他溺爱、娇惯孩子的父母一样,无意识成为了猫爸。我对孩子并无过高的要求,只是希望孩子最好时时刻刻高兴。

重视孩子情绪固然没错,但让孩子总是高兴几乎是不可能的。人的情感不只有高兴一种也是有原因的,喜怒哀乐各有其职能,纵使我再爱孩子,我也无权不替他屏蔽其他四分之三的情感世界。

爱孩子,更要看宏观孩子的心情走势,而非死纠微观某一点的小情绪。

因小情绪失去大方向,就像温水煮青蛙,蛙浑然不知外面的变化,守在旁的父母也没有意识,直到“我爸是李刚”的呐喊,惊醒猫爸的美梦。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猫爸正在废掉孩子的“武功”,没有安身立命之本,空有父母之爱,何以适应社会?

自古猫虎不能两全

猫虎PK熊孩子,父母与小家伙的较量,结果如何呢?

严厉的家教让孩子感觉糟,虎妈看似赢了,虽达成了既定目标,却输掉了孩子的感受和亲子关系。

溺爱的家教保全了孩子小情绪,但却赔上了孩子的“武功”,猫爸成了被控制的木偶,孩子貌似赢了,但却成了温水中的青蛙。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既让父母表达爱又能孩子成长?

走出怕和控制,回归爱与尊重

无论是控制孩子的虎妈,还是被孩子控制的猫爸,他们的出发点都是怕。

“怕孩子不优秀”,父母控制孩子,以期望他们优秀。

“怕孩子不高兴”,父母“为博孩子笑”节节退让,被孩子控制。

如果,怕是硬币的背面的话,那么硬币的正面是什么呢?

一定是爱。

有爱,才有由爱而生的怕。

我们本该爱,却开始怕,因为怕,所以控制,才有了虎妈猫爸和熊孩子的斗争,才有了看似一方赢其实双输的结局。

如果有一个机会,我把硬币的背面“怕”翻回成正面“爱”,会有什么结局呢?

回归爱,会带来尊重,告别怕,会放弃控制。

没有较劲的力量,孩子是最好的合作者。世界上,有一种双赢的家教,是基于爱与尊重的。

因为怕,所以控制。

既然爱,更要尊重

世界上最悲哀的育儿心态莫过于由怕出发无所不在的控制。

遇见孩子就是遇见了世上最好的爱


请你一定相信,遇见了孩子,就是遇见了世上最好的爱。

大学时的好友假期出游,顺路来看我,就在家中住了几天。正遇上老公出差,孩子感冒,我忙得不可开交。几天下来,她感慨道:“看见你这样忙忙碌碌、身不由己,我是决不敢要孩子了。”我一愣:“你都看见什么了?”她同情地说:“看见你一日三餐,洗煮烧煎,比保姆做得还辛苦;看见你冲锋陷阵,又接送孩子上学,又忙工作,几乎变成机器人;看见你凌晨两点还不能安歇,要给孩子喂药喂水,像个苦役犯;还看见你的皱纹与眼袋,看见你无穷无尽的付出。”

她叹息:“女人最好的年华就这样交付掉了,人生还有什么乐趣?你看我,工作时无忧无虑,出游时无牵无挂,多好。”我笑了,对她说:“你什么都看见了,可唯独没有看见我的快乐和幸福。”她瞪大眼睛,惊讶地看着我,半开玩笑地说:“你不是在自欺欺人吧?”

我告诉她,儿子刚上幼儿园,第一次吃到了鸡翅。才两岁半的他,将鸡翅藏在白衬衣的袖子里,晚上带回来要与我分吃。我至今记得,他津津有味地吸吮那半截鸡骨头的馋相。每每想起他衣袖上留下的那片鹅黄油渍,我心里就会有一片淡淡的温暖。朋友若有所思,脸上不再是戏谑的表情。

我告诉她,走在路上,小小男子汉的儿子,懂得让我走在他的右边。他说:“妈妈是近视眼,我是千里眼,我来保护你!”过马路的时候,他会冲着车流大喊:“你们通通地,快让开,我妈妈要过马路了!”仿佛我是至尊至贵的女王,所有人都得谦恭礼让。母亲,就是孩子心灵的国度里最值得敬爱的女王。朋友爽朗地笑起来,她说:“好羡慕你,女王陛下。”??

我告诉她,去年五月的一个中午,儿子很晚还没回来。在外环路上,我找到了他。这一路,槐花开得纯白如雪,幽香扑鼻,儿子正专心致志地往树干上写字,一棵一棵地。他对我说:“今天是母亲节,我没能买到康乃馨,就来到了这里。”花开得那么好,却有人采摘,儿子就用水彩笔写下了这些稚拙的留言:“这是我送给妈妈的花,请让它好好地开,不要摘。”望着这一路盛开的槐花,我知道,这是最好的母亲节礼物。牵着孩子的手,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听到这里,朋友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

我告诉她,就在前天,我和儿子一起去医院验血。当医生宣布儿子和我是相同血型的时候,他一下子欢呼起来:“太好了,如果以后妈妈生病需要输血,就可以抽我的了!”旁边验血的人,还有医生,都感动地说:“有个这样的孩子,真好。”我平静地陈述完这些片段,朋友的眼睛却在刹那间湿润了。我对朋友说:“你没有看到,我在辛苦的同时享受到多少甜蜜,你也无法感受,我生命中最深的温暖。但请你一定相信,遇见了孩子,就是遇见了世上最好的爱。”朋友郑重地点了点头,露出了赞同的微笑。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孩子健康的身心,比父母的面子更重要。

天下有多少望子女成龙凤的父母,奢望自己的孩子既做得顶天立地的栋梁,又能开繁花结硕果。最好事事抢先,样样过人,才心意满足。

我们的欲望有多深,孩子便有多累。

工作太忙,学习太累,生活有太多纷扰……在这些借口之下,我们不再关注与己无关的人和事。我们都忘记了,轻轻握一下那双求助的手,唱歌的是两颗心;微笑地靠近一双期盼的眼睛,温暖的是两个人。我们冷落了被人的同时,也冷落了自己,所以我们的心灵感冒了。

他只有8岁,我们却贪婪地渴望他有18岁的心智,有28岁的志向,这怎能不让他心生惊悸?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亦不能承受之重。天使的翅上缀着无数的欲望,你教他如何飞翔?

我希望他有一个从容快乐的人生—到30岁时,依然有兴趣在夜里去访梅花;40岁时,还能在周末正午,读一段自己喜欢的诗,听一首自己深爱的歌;60岁时,能像那对美国老人,在出游途中遇见一个小小少年,热切地交谈;甚至,80岁时,偶尔忆起童年,脸上划过的是温暖的笑意。

岁月生香,一树一树的繁华,绿也轻盈,黄也自在。我的孩子正在成长,他渐渐变得结实,变得聪明,他慢慢学会许多不懂的知识。在岁月的清空里,在温存的等待中,这小小的天使将凭借轻灵的翅膀,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世上做妈妈的总有太多的小心,有太多的不许,老把孩子当花瓣,当珍珠,当脆弱的瓷器,捧他们在温暖而逼迫的掌心,在这样的呵护里,我们的孩子又怎么会长成青松,长成磐石,长出百折不挠的勇气?

漫漫人生路,若是没有一颗快乐心,那孩子的未来会成什么样。内疚直涌心上,如果时光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做一个“怨母”,好在我还来得及给孩子一个新妈妈。

我们骑车去郊区,六月的清晨,草是绿的,麦穗是金色的,蚂蚁在田埂上来往。仿佛有什么被轻轻唤醒,那应该是幸福的感觉。儿子坐在树杈上,大声唱歌,把所有会唱的歌都唱了一遍。原来,快乐是会传染的,我也不由自主开心起来,我还发现,只要快乐的歌都好听,只要快乐的孩子都会唱歌。

孩子,感谢生命,让我们在这个绚丽的红尘里相遇,携手且同行。是你,让我体会到什么是正真的快乐。

与你同行,单调的风景充满诗意,平常的日子变得新鲜,天地都变得空灵而明净。掬水在明月,弄花香满衣,有了你生活变得无比可爱,仿佛每个清晨,每个黄昏,都能与快乐牵手。

快乐在左,你在右,而我就走在你们的中间。这是天上对一个母亲最好的赐予。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懂得爱的分寸感!


在教育问题上,几乎所有家长的出发点都是爱孩子,想对孩子好,但却在表现形式上感到迷茫,不懂得把控爱的分寸感,结果却会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建立产生伤害。爱得有分寸感,不过度,孩子才会有分寸感,会自我控制,反而最自觉。

自由度

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

很多家长听到“自由”这个观念时会大吃一惊:给自由,那孩子不就无法无天了?对“爱”的恐惧就是对自由的恐惧,直接的反应就是对儿童自由意志的剥夺,典型方式是包办、控制和严厉管制。“溺爱”不是“太多的爱”,而是“太多的打着爱的旗号的控制和包办。”

爱和溺爱不是一个事情程度上的深浅,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爱的本质是要给孩子自由、宽容和欣赏,而溺爱的本质则是管制、包办和批评。

溺爱不是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剥夺孩子的独立性,其背后的心理基础是恐惧和不信任。

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需要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怕孩子犯错误,凡事都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来做,孩子一旦失败就大加指责,这样的家长,就是强权家长,他们对孩子“关心和付出”越多,对其自由意志的剥夺就越多。

“溺爱”是一种“反爱”,它会剥夺孩子亲身体验生活的权利,迫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生活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被“溺爱”的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没主见、窝里横等。

爱则是给孩子自由,培养其独立性,基础和前提是信任孩子。自由的人才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品格,才能在生活中拥有安身立命的资本,所以父母想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培养快乐幸福的孩子,就要懂得把自由和宽容还给孩子。

“放手”的原则就是,在每一件具体事务面前,不要控制,要引导;不要太有痕迹,尽量无痕;不要怀疑,要相信;不要插手,要接纳。

尊重感

“慢点”、“小心点”是糟糕的口头禅

孩子吃饭洒了一点汤,走路摔了跤,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喝水呛了一下,或者鞋子穿反了,关门声音大了点,乃至于作业写错了一道题,考试丢了几分……凡是一个孩子生活中的内容,几乎都伴随着“慢点”“注意点”“小心点”之类的提醒。

我们的习俗是过度表达关心,否则会被认为是冷漠。但请诚实地想一想,当我们提醒别人“慢点”或“小心”时,是针对认为对方需要提醒,还是更多地为了表示我们在关心对方?难道一个人呛了一下还不懂得小心,还会呛第二口?上台阶绊了一下还会绊第二下?

最高的礼貌和善意不是一定要说点什么和做点什么,而是得体和有分寸,以让对方感觉有用或舒服为原则。

孩子吃东西不小心呛了,其实只需要咳嗽一小会儿就没事了,根本不需要大家关注,更不需要大家提醒。一伙成年人只顾表达自己的关心,你一句我一句的,给孩子添多少堵,制造多少尴尬!

当孩子觉得自己丢了面子、显得很傻时,有的孩子会用发火的方式企图找回面子,而一个特别敏感内向的孩子,什么也不说,默默承受了这些憋屈,才更可怜。

爱孩子离不开对他心理的体贴。向孩子表达过度关心,造成孩子尴尬,继而会引发孩子的不愉快情绪。所以,无所谓的小事,视而不见,不让孩子难为情。

金钱观

内心丰盈的孩子不会对乱花钱上瘾

孩子将来会不会乱花钱,关键在两点:一是家长的榜样做得如何;二是他内心有没有物质上的匮乏感。心理健康的孩子总会得体地处理一切生活问题,内心丰盈的孩子不会对乱花钱上瘾。

人活着就是谋求快乐和幸福,不要把钱看得太重。钱是为生活而服务的,不要把节俭当成生活的首要原则。

过度节约实质上就是过度看重钱,这是一种内在匮乏感的表现,是对生活终极目标的迷失。如果家长过度节俭,恐怕孩子将来会形成吝啬的毛病,或者因为从小形成匮乏感,对物质反而有很大的贪欲。

父母对待金钱的态度会耳濡目染地传递给孩子。如果家长在生活中没有表现出对金钱的崇拜和追逐,而仅仅是当作生活的一种工具,那么孩子也会学着家长的样子去处理与金钱的关系。

让孩子内心拥有丰足感,他才会拥有更多的幸福和安全感,更有利于形成健康的金钱观。

人可以赋予财富以某种善恶性质,但财富本身并不会改变人的善恶。比如,让孩子来支配压岁钱“巨款”并不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钱是“死”的,真正能影响孩子的是“活”的人,尤其是家长自身。

父母和孩子,是生命中最亲密的一种关系。现在大家已基本形成共识:给孩子好的教育就等于给孩子最可靠的财富。但到底给孩子的“教育”是什么,家长之间差别巨大。这个差别,主要不是理念、身份、地位或文化程度的差别,而是教育手段的差别。这些会决定你给孩子的到底是银碗、金马车还是良弓。

无论都市或乡村,贫穷或富有,高官或平民,你都可以把最好的教育送给孩子——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亲自做出良好的表率——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给孩子的财富,也是孩子生命中得到的最美馈赠。

没有压力,就是最好的教育


故事一。

周一晚上,陈老师给皮皮提裤子的时候,发现裤子鼓鼓的。

陈老师:皮皮,这是什么啊?

皮皮:没什么,真的没什么。

陈老师:让老师看看吧,都装了些什么啊?

皮皮:……(皮皮不敢给老师看,小手一直压着裤兜)

陈老师:你担心老师会说你,是吗?

皮皮:嗯。

陈老师:老师特别想知道你装的是什么?不管你装的是什么,老师都不会批评你的。

皮皮听到这里,点点头,慢慢地把手从口袋里拿了出来,一看,是一大把彩泥,还有娃娃家的珠子,项链,纸叠的飞机等等。

陈老师:哇噻,皮皮,你的口袋里这么多的宝藏啊,老师都惊讶了,看来你的口袋真是百宝箱啊。

皮皮:嗯,我就是想玩这个彩泥,我想把它拿回家去玩。

陈老师:嗯,你可以拿回家,之前请先和老师说一声,好吗?老师找不到了,会着急的,别的小朋友想玩的时候找不到了也会着急的。

皮皮:嗯,陈老师,那我现在就跟你说,我想把彩泥拿回家玩去。

陈老师:你实在想把它拿回家去玩吧?

皮皮:嗯。

陈老师:好,咱俩做个约定,老师同意你今天晚上拿回家去玩,但是明天早晨一定记得要把它拿回来,要不然明天小朋友要玩的时候找不到了,老师就没有办法帮助小朋友了。你看这样行吗?

皮皮:好吧。

陈老师:皮皮,还有这么多别的东西呢,这样,你一天选择一样,可以拿回家玩,其他的放在幼儿园,可以吗?

皮皮:嗯。

最后,皮皮还是选择拿彩泥,把项链等送到娃娃家去了。

第二天一早,皮皮很遵守约定,把彩泥拿回来了。

故事二。

有一天上午,窦老师发现小齐兜里装了很多气球,挨个给大家发,边发边说:这是我从家里带来的,发给你们,每人都有份。

窦老师心想:好大的手笔啊。

下午的时候,窦老师准备明天的课,需要一些气球,她打开储物箱后发现,原来的一大袋子的气球,已经所剩无几了,窦老师这才明白了小齐的大手笔是怎么回事。

窦老师把小齐叫过来,平静地说:我准备明天上课,和小朋友一起玩吹气球的游戏,可是,你看,现在气球都没有了,我很着急,怎么办啊?

小齐倒是敢作敢为:老师,我拿了,我已经帮你发给他们了,每人都有,你就不用再发了。

窦老师哭笑不得: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玩气球啊?

小齐:是。

窦老师:那咱们把明天的课,改到今天,每人一个,其余的气球,请你帮我收上来,还给我,好吗?

小齐:好的。

小齐去要气球,有的孩子很好说话,一要就给。

有的孩子则根本就不给,说你送给我了,就是我的东西了,你就不能要回去。

小齐就来找窦老师求助,窦老师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你自己想办法吧,还有10分钟时间,你抓紧吧。

小齐只能自己想办法,下面是他的办法的集合:

其一:你先还给我吧,等我妈妈买了,我再给你,明天我就让我妈妈去玩具店买去。

其二:你同意还给我,我就给你当金刚(铠甲勇士里的),不给我,我就不承认你是金刚。

其三:我马上就要过生日了,你还给我,我就请你去我们家吃蛋糕。

其四:你还给我,今天吃饭,我不站第一,我把第一让给你。

……

孩子们啊,有的是办法。

故事三。

幼儿园给学前班配了一大盒彩笔,这盒彩笔是全新款式的,跟以前的都不同,不仅环保,而且外观精致,非常好看,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上手工课的时候,一会就被大家领光了。

每天,放学离园之前,小朋友们都要把书啊笔啊玩具啊等都归位的,可是当天晚上,张老师发现,盒子里面的彩笔,只剩下几支了,其余的则不见踪影。

过了一会,泽子妈妈拿来了两支笔,说在泽子的书包里看见的,不是他们家的,估计是幼儿园的,就给送来了。

张老师感谢了泽子妈妈,但是,其他的呢?还差好多那。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张老师说:老师有一件特别伤心的事情,大家看看这个盒子,本来这个盒子里面的笔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但是现在就只剩下它们这几个了,孤苦伶仃的,它们肯定特别伤心,你们愿意把其他的笔送回来,让她们团圆吗?

孩子们纷纷说:愿意。

孩子们有掏书包的,有掏兜的,把笔都放回来了。

这回大多数的笔都回来了,但是,还是不完整,还差四支。

张老师说:哪里还有呢?笔笔们还是没有团圆啊?

这时本本说,我这还有两支。

哦,这回就只差两支了。

张老师看看大家,大家都说:没有了。

张老师说:哎呀,大家看看啊,盒子的家族成员还是不齐全啊,这样多可怜啊。

泽子看看张老师,然后说:老师,我兜里还有两支,我妈昨天没还完。

这盒彩笔现在还在学前班里,一支不少,我想,这就是信任的力量吧。

孩子们真是可爱啊。

花径寄语:

大家可能会问,这几个故事里面孩子明明是在撒谎啊,为什么老师没有指出来呢?在无分别的爱看来,根本没有“撒谎”这回事!

因为

当你认定孩子会撒谎时,撒谎就一定会存在。

当我们不这么认为的时候,它也就不存在了。

也许,对很多伙伴来说,这样说可能有点不好理解,那么,我们来换个说法。

先来问大家一个关键的问题:

撒谎是怎么产生的?

很多伙伴认为,这个问题也太简单了,撒谎嘛,那一定是道德品质的问题。

是啊,如果我们这样看问题,我们的孩子就遭殃了,连带我们自己,也会遭殃。

花径的答案是:

撒谎是怎么产生的?

有压力,就必然有谎言。

压力,才会导致谎言,没有压力,又何必有谎言?!

有了压力,原本自然本真纯净的心,就会在压力下,渐渐扭曲、变形,当心灵扭曲变形的时候,所谓的道德问题、所谓的谎言,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所以,从根本层面而言,哪里有什么道德,而是人性的规律如此,如此而已。

压力从哪里来?

有分别、有好坏、有对错……

有分别的爱,是压力的源泉。

有分别的爱,你认为孩子不够好,她就一定不够好给你看。

无分别的爱,你认为孩子好的不得了,她就一定好的不得了给你看。

这不仅仅是信念的力量,归根到底,是人性的根本规律和根本法则决定的。

无分别的爱的形式,看起来是如此简单,说到里面的内涵,就是人性的至深的规律和法则,她不是某个人的爱好,某个人的理想,而是源于不易的普遍的人性的根本的规律和法则啊。

所以,根本上,没有什么道德堕落,没有什么好人坏人,而是人性的根本的规律在起作用,如此而已。

所以,人性的规律告诉我们:没有压力,才是最好的教育。

所以,花径和大家分享:没有压力,才是真正的生命教育。

所以,花径和大家分享:都是好,都是善,都是真,都是美。

所以,花径和大家分享:无分别的爱。

再回到说谎问题,生活中充斥了谎言,为什么?

各位啊,不是没有压力的原因,恰恰是压力太多太大的原因,恰恰就是所谓的有分别的爱,恰恰就是所谓的道德、所谓的好坏、所谓的对错……造成的。

各位,好好问自己一个问题:

没有压力(的话),我们需要撒谎吗?!

像上面所讲的故事和情景,在不懂生命教育、在实施有分别的爱的成年人手中,是很容易演变成一场侦破与反侦破、斗争与反斗争、恐吓与反恐吓、说谎与反说谎的战争的,并且,我们还会给自己一个崇高的标榜:教育!其实,这只是人性被尘封的生命基于自身的鄙陋无知而上演的一个拙劣的把戏,如此而已。

只是,我们的可怜的孩子,说谎只是其不多的可供选择的反抗方式之一,只是其不多的可以选择的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若是连说谎都不被允许,这个孩子,也真不知道是怎么样才能够“活”下来了。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啊,此时此刻,我们不仅要可怜我们的孩子,更要好好地可怜可怜我们自己啊。想想小时候,如果没有谎言的帮助,我们真的能够从这样或那样的压力下“活”过来吗?

真是好可怜,好可怜,好可怜啊。

所以,感谢老天,赐生命以谎言吧。

谎言,还是真实,有分别吗?有好坏吗?

谎言真实无别,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没有压力的生活,看起来像世外桃源,其实,只要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当下就是了。所以,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孩子,既然我们相遇,过去的就过去了,不管现在的你,现在的我,扭曲还是本真,变形还是自然,玷污还是纯净,其实,并无分别。

因为,我们的本心,从来都是一样的自然本真和纯净无瑕,从来都是一样的尊贵智慧和充满力量,从来都是一样的无时不刻地陪伴着我们包围着我们支持着我们,时时刻刻,不离不弃,只需要我们转过身,看着她,和她在一起。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亲爱的伙伴,这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是尽量少给予压力

尽量少给予伤害

尽量少给予分别的

无分别的爱啊。

亲爱的伙伴,就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吧。

“爸爸爱妈妈,为什么还要吵架?”


今日七夕,圈里撒的都是狗粮:晒钱、晒花、晒月饼,吃不着,看饱了~~

作为一个二宝妈,木有“爱情”好多年,不求花前月下,我只要“理解”就够了,够了……

就在昨天,因为一件小事儿,和“二货”老公吵了一架,当时孩子就在身边。见爸爸情绪激动,妞很紧张地问:“爸爸,你是不是在和妈妈聊天?你说话的声音太大了!”

“二货老公”赶紧道歉,“我和你妈在讨论事情,爸爸很爱妈妈的!”(听起来像骗人~)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这种情感,会影响孩子的“婚姻观”“爱情观”“生活观”。

我偶尔也会用这个观点拿来“教育”“二货老公”:不要让孩子对“婚姻”“爱情”“生活”失望,我们是她最好的榜样!

在孩子幼年的记忆里,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爸爸妈妈不吵架,这是他们心中“爱情”最初的样子。

小屁孩儿眼中“爱情”的样子

【什么是相爱?】

【爸爸爱妈妈吗?】

【他们怎么相爱的?】

【他们相爱是什么样子?】

【你会和谁结婚?】

孩子的心就像一个强大的感应器,爸爸妈妈之间细微的情感变化,都会准确无误地投射到孩子的心理,或多或少泛起涟漪。如果爸爸妈妈彼此相爱,孩子会被这种爱“滋养”,获得生活带给他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我们彼此相爱,请让孩子“理解”

童忆成长虽然关注幼儿成长,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影响,所以我们发现其实每对夫妻都很相爱。只不过,生活的琐碎把这份情感沉在心底,虽然我们有争吵,没了浪漫,少了表露,但柴米油盐的“爱情”更弥足珍贵。

每次情绪失控双方争吵过后,为了不给孩子造成伤害,我们还要“假装”安抚:爸爸很爱妈妈!

其实,孩子理解不了这么复杂的情感:既然爱,为什么还要吵架?正如,我们狠狠地批评孩子,然后抚慰他“我很爱你”是一样的道理,孩子会认为这就是矛盾的情感表述。

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让孩子感受到世间的美好,而孩子思维很直观,所以,爱,请用孩子“理解的方式”,让他看到、听到、感受到。

首先,你必须明白,孩子不是夫妻矛盾的撒气筒。

有时候,我们和老公争吵,很容易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那一刻,你有没有看到孩子无助的表情?这是最无能的表现,孩子不应该为爸爸妈妈的愤怒买单,再说,大人的恩怨,与孩子何干呢?

1.做共同的事情,比如做饭……

如果你留心观察,那些习惯和彼此共同做事情的家庭,大都幸福感爆棚。身边的一个朋友结婚不到两年就离了,在反思这段情感时,朋友说,她和老公在一起做饭、吃饭的日子屈指可数。

没有共同的事情,也就少了共同的语言,情感也就淡了。

人是情感动物,当我们共同做家务、共同陪孩子玩耍、共同旅行……共同做的事情越多,我们对彼此的爱越浓,越不能分割。

2.爱很含蓄,但偶尔也可以“肉麻”

结婚生子后,我们的爱变得越来越含蓄。且不谈曾经那些“肉麻”的情话,就连正日常关心的话语我们也懒得张嘴了。

有人说,我怕“教坏”孩子,不,适当“肉麻”,是让孩子感受爱最直接的方式。

“老公,路上慢点!”“媳妇,你歇着,我来!”……这些温暖的话你多久没有给对方说过了?

如果可以,不要避讳在孩子面前牵手、拥抱,爱,请让孩子看得见。要知道,夫妻之间适当的身体接触和语言表达,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3.争吵,给孩子正确的处理方式

生活中,没有不争吵的夫妻。

但一定要对孩子坦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会争吵,尽量当着孩子的面和好如初,告诉孩子:我们的问题解决了,爸爸妈妈彼此原谅了。

总之,你要展现给孩子的是一种处理矛盾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情感宣泄。这点很重要,孩子极有可能效仿你们的方式处理将来的家庭关系,这是毋庸置疑的。

一个爱的动作,一句爱的语言,无论多小的孩子,都能注意到,并以此理解父母的“爱”。这种情感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参照。

孩子对未来生活的期许,投射着我们家庭关系的影子。我们彼此相爱,就是在孩子心里埋下一颗“幸福”的种子,也许某天,它会在生活中绽放出一朵花来。

育儿:宽容就是爱


宽容就是爱《宽容》这课我在上周已经有听。学习之后理解为:宽容是在能灵活性的辨别是非、有原则性的状况下执行。而对孩子所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则是一种纵容。总结一句话是:宽容有限制,纵容无限制!

没有学习前,我很较真这个--是非观念,认为对就对,错就是错,也有韩老师课中所讲的“有些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就认为是天塌下来了,现在不管,这长大了还了得啊”这个现象。通过学习后,明白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允许、接纳孩子没有把事情做好,并帮助他在没做好的事情中吸取教训,而不是在孩子犯错误后一味的责骂。

上周日,我和朋友带着孩子们去周边县买童鞋,一路小逛,三个孩子玩得很开心。走到一家啵啵嘴零食店,朋友提议进去买吃的。该店面积大概8平米左右,一进门就看到墙上挂着的玻璃,视觉上立马让房间宽敞很多。就在我和朋友一心一意挑选食品时,听到店员“啊”的一声,顺着声音抬头一看,店员大姐指着玻璃说:“这可怎么办?”只见墙面1.5米长宽的玻璃1/3之处多了一条裂缝,此时三个孩子非常安静。再看看三个孩子的眼神:**和##都看着xx;xx的眼神--木讷、懵。

我走上前,拉着xx的手

我:“xx跟妈妈讲讲怎么了?”

xx:“妈妈,不是我弄的。”

我:“别害怕,妈妈不会训你。”

xx:“妈妈,##他们追我,我跑不动,就“扶”了一下这个玻璃,我不知道怎么就破了。”

我站起来,去看看玻璃,玻璃与墙不是紧贴着,中间是悬着的,这样的受力面积肯定较小。xx说的“扶”是有用力的,孩子使用力度不懂得掌握分寸,再加上悬着的墙与玻璃减少了受力面积,所以造成这个“事故”发生。孩子们在小店里嬉闹,作为家长的我没有制止,也是有责任的。

我:“xx,虽然我们不是故意的,但事实上是我们给人家弄坏了的,对不对?”

xx:“妈妈对不起。”(一直低着头)

此时的店员大姐已经联系老板,几分钟后老板来了,是一个年纪不大,很通情达理的小姑娘。我们经协商后按照原价赔偿了200元。

临走时,xx:“阿姨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老板:“没关系小朋友,你是一个很诚实的好孩子!”

从店里出来后,朋友很吃惊我的冷静,我说是因为韩老师曾说过“当众不责罚孩子,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路上我和xx单独在一起时:

xx:“妈妈,可不可以不要告诉爸爸和别人?”

我:“好的,这是xx和妈妈的秘密。妈妈也相信xx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今天因为我们的行为是不是影响那个阿姨店里的美观了,也影响到我们自己白白花了200元,如果我们懂得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合不随意碰触别人的物品),这200元是不是可以有很多用途啊:比如买好吃的、买玩具、买文具或是买衣服、鞋子等等。”

xx:“嗯!都怨我,妈妈谢谢你没有训我,当时我害怕那个阿姨把我抓到警察叔叔那。”(这都怨我以前没有学习时,不管大错小错都拿警察来吓唬孩子做错事的后果。)

我:“不要怕,你现在还小,做错了事,爸爸妈妈负责帮助你改正错误。警察叔叔抓的是小偷、抢劫、打架一类的。”

xx当时心里已经是有些害怕及担心,如果我再责骂,那孩子心理更恐慌。所以选择了韩老师课中所说的宽容来处理,让xx心里有种安全感。也是因为这次事件,让我体会到适当的宽容,不仅可以保护孩子自尊心,还能融洽亲子关系及让孩子更尊重父母。

这就是孩子眼中的爱


做家长的,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给孩子,那在孩子们眼中,爱到底是什么?看到这群4-8岁的孩子的回答,感觉世界无限美好。

1、"我奶奶得了关节炎,再也不能弯下来涂脚趾甲。于是我爷爷总是给她涂,甚至当他自己的手得了关节炎也是这样。这就是爱。"(丽贝卡-八岁)

2、"爱就是当我妈咪给爹地泡咖啡,在给他之前先尝一口,看看味道是不是还可以。"(丹尼-七岁)

3、"爱就是当你在房间里拆开新年礼物时,让你停下来去听的东西。"(鲍比-七岁(哇!)

4、"爱就像一个小老太婆和一个小老头儿,尽管他们彼此很了解,但却仍然是朋友。"(汤米-六岁)

5、"在钢琴独奏会上,我在台上,很紧张。望着台下,所有人都在看我。我看到爹地冲我挥手微笑,只有他一个人这么做。我就不再感到紧张了。"(辛迪-八岁)

6、"妈咪爱我胜过所有人。没有人像她那样在晚上吻着我入睡。"(克莱尔-六岁)更多育儿知识请加微信号:wsgmama

7、"爱就是在妈咪把最好的鸡块给爹地的时候。"(伊莱恩-五岁)

8、"爱就是妈咪看到爹地一身臭汗的样子却仍然说他比劳勃德尼洛还帅。"(克莉丝-七岁)

9、"爱就是你一整天扔下你的小狗狗不管,而它却仍然舔你的脸的时候。"(玛丽?安-四岁)

10、"我知道我姐姐爱我,因为她把她所有的旧衣服都给了我,而她却不得不出去买新的。"(劳伦-四岁)

11、"当你爱上某个人,你的睫毛忽上忽下的,小星星从里面出来。"(这会是什么样子...卡伦-七岁)

12、"爱就是当妈咪进卫生间看到爹地在里面,而她却并不觉得恶心的时候。"(马克-六岁)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爱妈妈》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我的爸爸妈妈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宝宝的声音世界上最好听 记得有一个故事中说,鸟妈妈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小鸟啄蛋壳时发出的“笃笃”声;狗妈妈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小狗啃骨头时发出的“咔嚓”声;小老鼠则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猫咪睡觉时发出的呼噜声,故事...
    2021-11-22 阅读全文
  • 小班语言教案: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整理了关于幼儿小班语言教案《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讲述图中的小动物认为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每个人...
    2019-12-26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教案《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小班教案《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最好听的声音,能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讲述图中的小动物认为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能用一种积极...
    2020-10-31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活动名称: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讲述图中的小动物认为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最好听的声音。 3、能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关...
    2019-12-12 阅读全文
  • 世界上最悲哀的育儿心态 熊孩子横空出世,虎妈应战,猫爸软磨,各显神通。 我有时候虎妈,有时候猫爸,总是抱着爱孩子的目的,和孩子斗智斗勇。斗争无数次回合,我发现两难的结局,虎妈太严厉,小孩害怕叛逆,大人于心不忍;猫爸太温吞,小...
    2021-01-07 阅读全文

记得有一个故事中说,鸟妈妈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小鸟啄蛋壳时发出的“笃笃”声;狗妈妈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小狗啃骨头时发出的“咔嚓”声;小老鼠则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猫咪睡觉时发出的呼噜声,故事...

2021-11-22 阅读全文

整理了关于幼儿小班语言教案《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讲述图中的小动物认为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每个人...

2019-12-26 阅读全文

小班教案《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最好听的声音,能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讲述图中的小动物认为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能用一种积极...

2020-10-31 阅读全文

活动名称: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讲述图中的小动物认为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最好听的声音。 3、能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关...

2019-12-12 阅读全文

熊孩子横空出世,虎妈应战,猫爸软磨,各显神通。 我有时候虎妈,有时候猫爸,总是抱着爱孩子的目的,和孩子斗智斗勇。斗争无数次回合,我发现两难的结局,虎妈太严厉,小孩害怕叛逆,大人于心不忍;猫爸太温吞,小...

2021-01-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