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语言发展如何观察?
发布时间:2021-08-24 幼儿园游戏的观察 婴儿早期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导读:语言发展和智力开发密切相关,智力测验中的某些项目与婴儿如何倾听语言、如何做出反应有关。咿哑学语是婴儿的世界语。
随着语言的发展,我们对孩子的学习过程就有了更深的了解。世界各地的孩子都是以相似的方式学习语言的,语言与智力的关系极其密切。
首先,咿哑学语是所有婴儿醉心的嘴唇与声带的有趣运动,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发出声响,喜欢父母用语词或相似的声音与自己交谈。不妨回想一下,父母在家来回忙碌着家务、工作时,能与孩子聊多久。
世界各地的婴儿都会发出“妈妈”这个声音,大多数家庭对此给予了积极的奖励。多数母亲听到这声“妈妈”都激动不已,又吻又抱,结果,孩子常常重复“妈妈”这个声音。不久,婴儿又会叫“爸爸”了,随着父亲给予积极反馈,奖赏孩子完成他所要求的条件,例如,婴儿发爸爸这个音,会招来父亲的微笑和吻。在托儿所,保育员会帮助孩子区分谁是妈妈(或妈咪)、谁是爸爸(或爹爹)。孩子也许会自己发明一些词,如奶妮或咪咪来称呼保育员,后者对此应有所反应,直到孩子学会发他们名字的音。
运用感官进行学习
人们的五种感觉在学习中作用不小,它们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就是通过这些感觉来了解周围环境的。出世时,视觉的发展最慢,不妨运用贝莱博士提供的线索测试一下。
婴儿的游戏、观看、倾听、吃饭、洗澡和做别的活动时,通过感觉获得了大量的信息,都贮存在大脑中。他们倾听、观望、触摸、品尝(在某个时期,会把任何东西往嘴里塞)。当婴儿到处闻东闻西时,不要训斥他,但是如果气味呛人,就应该阻止孩子接近。孩子在婴儿期就开始用感官去了解世界,直到7岁左右才能通过别人的教导来了解世界。如果婴儿想了解人类、环境和事物,就缺不了直接的感觉经验。
几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婴儿生来就有聪颖、愚笨之分,而且一生中不会改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智力并非一成不变,在早年能通过环境中丰富的刺激,大大地加以改变。如果在一个环境中能自在地运用五官:能看到五颜六色的物体、听到美妙的声响、能伸手触摸到各种东西,那么这个环境就具有刺激性,再加上父母与婴儿之间的交往,会对开发婴儿的智力起到一定作用。
总之,语言发展和智力开发密切相关,智力测验中的某些项目与婴儿如何倾听语言、如何做出反应有关。咿哑学语是婴儿的世界语。
五官是婴儿获得知识的源泉,婴儿是通过口、手、眼、耳和鼻子得以对事物探个究竟。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如何让小婴儿不怕洗头
一岁以内的小宝宝,不用或少用洗发水。把婴儿的头抱在你一只手上,背部靠在你的前臂上,把婴儿腿藏在你的肘部。另一只手做成环状,轻轻将澡盆的水淋在婴儿头上,把他的头弄湿,如果是用洗发水,将你扶着他的那只手往前伸,倒一些洗发水在手掌上。
然后,用你的另一只手扶住婴儿的头,用洗发水搓他的头发。如果浴盆水中已加有皂液,只要用此水洗头发即可。
用专用的“宝宝洗头杯”冲洗头上洗发水,可有效防止洗发泡沫流入耳朵和眼睛。因为此杯的杯口是根据宝宝的额头弧度设计,材料可以紧贴宝宝头皮,防止洗发泡沫流入宝宝的眼睛和耳朵。冲水时舀半杯水,将宝宝头向后微仰,胶皮贴紧额头向后冲洗,水就不会流进眼睛耳朵。
无论给多大的宝宝洗头都要注意感情安慰。在洗头时让宝宝的身体尽量靠近你的胸部,较密切地与他的上身接触,宝宝的头部也不要过分倒悬,稍微倾斜一点,洗头同时,妈妈不断说:“宝宝乖,现在妈妈给你洗头,妈妈在身边……”等类似的话,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几次之后适应了,孩子也就不再哭闹了。另外,针对孩子害怕水进入眼睛的情况,可以在洗澡时让孩子自由玩水,这样,孩子就比较能够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
如何促进孩子个性的发展?
自发性顺利成长的孩子,到了三四岁时,其积极寻求朋友的愿望变得强烈起来,这样的孩子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孩子出现这一现象有早有晚,但只要他非常需要朋友,就说明这是一个意欲发展顺利、情绪安定的孩子。父母可以对自己的育儿方法加以肯定并树立起信心。
如果孩子不怎么想找小朋友,即使有机会接触同龄的孩子,也不与其一道玩耍,这时父母就必须对自己以往的育儿方式从各种角度加以探讨了。
在探讨的时候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其一,有没有一直在压抑孩子的自发性的成长;其二,是否亲子间的情感纽带不够牢固。
就压制孩子自发性成长的育儿方法而言,父母们最容易落入两个陷阱,一个是对孩子施加不适当的管束,把其塞入“好孩子”的框框里;还有一个是运用过保护的培养方法。
在第一种情况中,父母为了把孩子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好孩子”,对孩子施加命令、压力,支配孩子的行动。如此一来,孩子慢慢地就变得老实听话、很好对付了。
父母这时可能会觉得由于自己育儿有方,才使其成了个“好孩子”,甚至还为此暗自得意呢。殊不知,自己的育儿方法已经压制了孩子的自发性,使之失去热情和活力了。
这里所说的过保护是这样一种育儿方法,即应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父母却动手代劳。也就是说,在孩子要求“自己来做”的时期里,父母出于“做不好”、“太费时间”等种种理由,而没有让孩子做。这样一来,孩子自发性的发育便受到了压抑。
其结果是,孩子对大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一点点小事就想要让父母帮自己做。如果一味迁就下去的话,孩子会认为父母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就该为自己服务。再严重一点的话,孩子会变得用命令的语调来指使妈妈。当要求不被满足时,甚至会对父母施加暴力,即所谓的“家庭暴力”。>>>每种个性都有成功的可能
受到过度保护的孩子,在家里显得挺神气活现的,乍一看似乎很有活力,可是一到外面就变蔫掉了。这就像人们常说的“窝里横”。
这种孩子在幼儿园里无法和别的小朋友一块儿玩耍,总爱缠着老师不放。而老师又不可能只对付一个孩子,于是孩子便越发感到不安,渐渐地不想上幼儿园了。
如此下去,孩子的交友能力便成长不起来。这样的话,在从小学到青春期这一期间里便存在着出现种种问题的危险。
如何开发孩子的语言智力?
如何开发幼儿的语言智力呢?根据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心理、教育学家们有以下建议:
1.保持幼儿对语言的好奇
语言智力高的人有一个突出特征:对语言的好奇心,他们喜欢语言,表现出极好的语感和对语言的鉴赏力。而事实上,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就对话音刺激十分敏感,当亲人对他说话时,会以微笑、手脚活动等作出积极的反应。
语言智力高的幼儿表现出对话音、节奏、语调反应灵敏;爱涂鸦;喜欢听、读、说故事;说话清晰有条理。家长若对这些语言智力品质给予关注和引导,便能使幼儿保持对语言的好奇和敏感。
2.语言智力开发越早越好
一个出生时只会啼哭的新生儿,为什么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学会了母语,掌握了结构如此复杂而严密的语言?可见语言作为一种智力与潜能。越早开发越好。
胎教工作者甚至主张在怀孕5个月听觉出现时就与胎儿说话,呼唤他的名字。而早期教育工作者则建议从婴儿出生第一天起,就将语言交流融合于生活照料中,这有极重要的潜在作用,3-5个月婴儿“交谈”时让他作出口部及出声反应。8-9个月开始伊呀学语时,要作出积极的反应,用语言说出他的需要。1岁时,要不断鼓励他说出单词、电报式语词,并逐渐要求说出单词句、双词句直到完整语句。
婴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从单词句(15-20月)到双词句(18-24个月)到简单句及语法掌握(2-3岁)的语言发展过程,一刻也离不开成人的引导,因为在没有语声的环境里绝不可能发展语言智力。
3.创设发展语言智力的环境
婴幼儿的语言环境是成人与婴幼儿共同构成的相互交流的情境,成人对婴儿语言智力发展的关注和婴幼儿自身言语活动的自发倾向创造了一个动态的、婴幼儿自己也参与其中的环境。
理想的发展语言的家庭环境包括:
①摆放幼儿感兴趣的玩具、物品和材料,让他们边探索边学习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功能;
②带幼儿走出家门去商店、动物园、公园,从多种场合观察、体验、丰富和充实其经验,增加学习和表达的愿望;
③鼓励幼儿与人交往,因为语言智力发展是一种不可抑制的人类特性。当幼儿想表达时,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由听到说才成为可能;
④让幼儿听儿童广播、看儿童电视,形成亲子共读的图书环境,可使他们在学习、欣赏文学语言的同时,激发表达自己的愿望,发展其语言智力。语言的发生和发展是人脑的高级功能。除了正常的语言环境,还须有正常发育的脑来发挥其语言智力的功能。因此,使大脑细胞得到科学的营养,对语言智力发展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