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杜绝错误的育儿方式

发布时间:2021-08-16

育儿游戏。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绝错误的育儿方式”,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导读:一岁以内的宝宝最需要对周围事物的信任,否则就不可能健康成长;好在我们发现得及时,不然将对宝宝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影响她一辈子的健康;现在最重要的是重新培养宝宝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让她慢慢建立起新的信任感。

宝宝学会爬以后,探索能力日益增强,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更加旺盛,破坏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我们袭来。与此同时,危险也在对宝宝“虎视眈眈”。爷爷奶奶紧张万分,时刻准备着把宝宝抱离危险物;我和宝爸也提心吊胆,就怕宝宝有个闪失;唯有宝宝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依然我行我素。

最近,宝宝又迷上了我家消毒柜的柜门,大人稍一不留神,她就爬过去,一开一关地玩弄柜门,乐此不疲。柜门先是吱吱呀呀地“抗议”,最后不堪折磨而松动,再也关不紧,宝宝却不肯就此罢休,家里人都担心她被柜门砸到。

这天,我茅塞顿开,突然想到一个让宝宝脱离危险的绝招。我在消毒柜的柜门前安放了一块硬纸板,形状和柜门相似,但不会砸伤宝宝。宝宝不知是计,像往常一样爬到消毒柜前拉柜门,“咚!”“柜门”一下子砸到她的身上,她愣了一下,但没有要离开的意思。我见状把硬纸板安了回去。宝宝试探着伸出小手再去拉“柜门”,“咚!”又被砸了一下,这回她有些担心了,但还不死心。

当我又安好“柜门”时,宝宝再次犹豫着伸出小手拉了一下“柜门”,“咚!”再次被砸到了,她惊恐万状地逃着爬开了。见此情景我忍俊不禁,安好“柜门”后,把逃跑的宝宝抱了回来。宝宝看了看消毒柜的门,伸了一下手,又缩回来,犹豫了好一阵,终于还是缓缓伸出了小手,“咚!”还是被砸了一下,这回她迅速地逃离了这是非之地。当我把她抱回时,她再也不干了,大声哭喊挣扎着;我刚松手把她放到地上,她就以两倍的速度爬开了。

此后,宝宝再也没有去拉过消毒柜的门。我得意地告诉了家人这个绝招,他们见方法不错,也纷纷效仿,结果,宝宝再也不敢乱碰周围的任何东西了。

当大家沾沾自喜地谈论着宝宝变乖了时,我却发现宝宝变得沉默了,不爱笑也不爱动,胆子也变得特别小。一次,我正抱着宝宝玩拍手游戏,宝爸轻声和我说了句话,没想到这么小的声音竟把宝宝吓得一抖,大哭了起来;夜里她也开始睡不安稳,常常无缘无故惊醒过来,哭闹不停;而且宝宝的饮食也出现了问题,以前她一见就抢着要抱的奶瓶现在也没兴趣了,本来一次可以喝180毫升的牛奶,如今喝一半就不再喝了,怎么哄也没用。

我和宝爸决定带着宝宝去看医生。儿医给宝宝检查了一通,说宝宝身体正常,建议我们去看看心理医生。我隐约意识到是自己栽下的祸根,果不其然,心理医生一番问询之后,说是我们的“绝招”伤害了宝宝。那个“绝招”不但阻碍了宝宝探索世界的积极性,而且导致她对周围事物产生了不信任感。

医生还说,一岁以内的宝宝最需要对周围事物的信任,否则就不可能健康成长;好在我们发现得及时,不然将对宝宝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影响她一辈子的健康;现在最重要的是重新培养宝宝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让她慢慢建立起新的信任感。

走出医院,我犹如摧心剖肝般地难受,没料到自己想出的所谓绝招竟差点给宝宝酿成大祸。我紧紧地搂住宝宝,决定以后要多多学习专业的育儿知识,以免再度人为地给宝宝造成伤害。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杜绝宝宝再玩小鸡鸡


宝宝12个月了,最近坐着没事的时候手总是喜欢伸到小鸡鸡那里玩,应该怎么杜绝这种情况呢?如果孩子这种行为延续时间较长,可以试试以下纠正的方法。

1、自己不要紧张,要以正常心对待,千万不要打骂、训斥、羞辱。须知他只是在寻求快乐,不懂社会准则。你的打骂、批评反而使他得到反馈(至少有人注意他了),更加会去这样做了。

2、尽可能地让孩子用许多手的活动来“占住”他的手。最好是和他玩需要双手协调活动的游戏,比如串串珠子、搭搭积木、玩玩拼图、吹吹肥皂泡泡、投球入盆、敲打锅铲出声、开动惯性小汽车等。

3、和他一起看看图画书,你给他讲讲故事。多提问,让他回答,转移注意力。

4、和他讲一点“道理”,可以说:“小鸡鸡”不能弄了,如果你用手玩“小鸡鸡”,尿尿就会疼呢!”“这样玩,别人会说你不懂事,你看,大哥哥谁这样做了呢?”“这样做不好,爸爸妈妈不喜欢”等。

5、要给他穿蒙裆裤,避免触摸“小鸡鸡”。

6、裤子要宽松,以免刺激这个部位。

7、“小鸡鸡”及其周围皮肤要保护干净,如果不干净,玩弄以后会得尿道炎。这样,因为疼而去摸,就不是行为问题了。还得上医院看病。

8、有时由于心情紧张、害怕,会产生一时性的触摸生死器的行为。比如:换了照看人、搬到新房子里去住了、刚送进幼儿园等。待你们下班回到家里,要给他更多的关爱,和他同他喜爱的游戏,以减轻紧张情绪。这样,暂时的触摸行为才不会变成牢固的习惯。

9、在时可用坚定的眼神制止,并把他的手悄悄移开,或紧捏他的手,摇摇头,不让他继续做这种触摸行为。

10、如果他刚有意想去触摸“小鸡鸡”,又自己放弃,不干下去了。应大力表扬,让他有对比。

怎样处理孩子的错误回答


一天,爸爸带小晶去动物园,在看狐狸的地方,爸爸指着笼子问:“小晶,里面一共有几只狐狸呀?”笼子里面一共有五只狐狸,而小晶却说:“三只”爸爸不高兴了,训斥道:“胡说!”小晶看见爸爸在众人面前训斥自己,“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许多孩子争强好胜,爱表现自己,喜欢积极回答问题。但是出于各种原因,有时孩子的回答往往是片面的、答非所问甚至是错误的。面对孩子不正确的回答,家长和老师不应直接予以否定和指责,免得对儿童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孩子虽小,但是也有自尊心,总希望自己的回答能够得到成人的赞同和表扬。听到“不对”、“错了”、“胡说”等否定性评价,就会使他不好意思,难为情,自尊心受到伤害。

孩子的自尊心很稚嫩,回答问题时如果遇到几次否定,就会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而泄气,以后就会缺乏提问题的勇气,严重影响自信心的形成。而且,由于孩子不敢积极回答问题,对智力的开发也有不利影响。

孩子对家长和老师的信任感,是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的重要条件。如果成人不分清情况,不去积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对孩子的回答就轻易指责或否定,往往会使孩子心中不服气,产生对成人的不信任感,影响对孩子以后的教育效果。

如果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对成人的信任感受到损伤,就容易形成孤僻、胆怯和逆反心理等不良心理品质,导致对家长和老师的提问,孩子不愿回答或者不敢回答。在幼儿园里,面对老师的提问,还可能呆坐在那里,不去思考、自行其事、沉默不语。这样会严重地抑制儿童思维能力、注意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因此,对待儿童的错误回答,家长和老师在态度和方法上一定要慎重,不要直接否定,要注意保护孩子儿童的心灵。那么,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1.避开答案本身的正确与否,肯定幼儿大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积极思考问题的精神。

2.启发诱导,尽量让孩子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例如,老师问:“一共有四块糖,爸爸分一块,妈妈分一块、姐姐分一块,弟弟能分几块?”孩子回答:“老师,我没有弟弟。”这时如果老师改变一下说法,“老师不知道你没有弟弟,那你也参加分糖,你能分几块?”孩子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3.在幼儿园里,可以先对回答错误的儿童不作评价,继续提问别的儿童,然后由老师面向全体儿童做出正确的回答和解释。这样一方面还使回答错误的儿童不致于在众人面前难堪,另一方面还会使儿童产生自己重新回答并回答正确的感觉,既增加了儿童的知识,又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

4.对有些儿童没有见过或经验较少的问题,如果孩子回答错了,可以不先对之评价,遇适当的机会,让儿童面对事物自己获得正确的答案。例如,家长问孩子:“蜻蜓有几只翅膀?”“两只!”面对这样的回答,家长可以先把这个问题记住,待有机会捉到蜻蜓时,让孩子自己数一数。这样得到的正确答案,印像最深,一生都不会忘记。

5.如果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孩子答错了,家长和老师可以换一个类似的问题让宝宝回答,要是答对了,先予以肯定,然后再告诉他这个问题与刚才那个问题其实是一样的,再重新问宝宝刚才答错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会发现自己的错误,做出正确的回答。

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


导读:父母要根据孩子独立性的表现,抓住2-3岁这个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

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独立性同样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首先,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

当孩子二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性意向。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的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

父母要根据孩子独立性的表现,抓住2-3岁这个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饭、小便、穿鞋袜、收拾玩具等。若错过时机,形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改正就难了。

其次,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推崇“个人奋斗”、而不是依赖父母和其他人,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孩子刚学走路时,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

在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往往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度珍爱,这就产生了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的问题。为了安全和其他原故,很少给1岁内的孩子提供练习坐、爬、站立、行走的机会。孩子醒着时经常抱在怀里,或经常让他们躺在床上,或坐、站在带围栏的小床里。这种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机会,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父母应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不要压抑幼儿独立性活动意向,解放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为形成良好个性打好基础。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非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家长不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强加给孩子,剥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另外,从兴趣上培养

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亲子阅读的几种方式


书,对孩子而言,是认识外在世界的重要管道,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欢阅读,也期望孩子把这种愉快的经验,延伸到未来的成长阶段,亲子共享阅读的乐趣,是引发「爱书」极为重要的种子。

儿童在不同的年龄和发展阶段,需要各种不同的书籍伴着他们成长,因此,父母为孩子挑选适合其认知程度与兴趣的书籍,将是吸引子女喜欢阅读的关键。

材料选定之后,亲子间可以开始阅读,共读只是一种形式。如果孩子太小无法阅读时,可以由大人用说的、用念的替代,例如:三岁以前的小孩由于手眼协调还没有完全成熟、稳定,因此这一阶段的引导,可让孩子看大图片,大人一面用手指着图片,告诉他图片的名称,一面让孩子看你的嘴型,同时速度放慢,咬字要清晰,并且多重复几次,这样等于同时教孩子阅读和发音。幼儿因年纪小,注意力、兴趣等无法集中,又还不认识字,这时父母应选一些情节单纯、故事短的故事书或是图画书给他,并且在旁陪他一起看书,讲解书里的内容给他听,使孩子在无形中潜移默化。

孩子到了四、五岁时不再完全依赖图画,文字、情节、人物均可增多,故事要更活泼、有趣,而一些他不完全熟悉的事物也会给他带来新鲜感,父母在陪读时不必照本宣科讲述,而未讲之前可以让他自己「看图说故事」,或讲完让他重述一次,或问几个相关的问题,训练他们说话的能力;另外,也可以鼓励孩子将他熟悉的故事大意讲给大人听,这样做,一则能看出孩子的吸收力,再则亦可培养其表达能力。

根据有关「儿童阅读」的研究发现:六岁到十二岁是阅读的丰沛期,他们就像一块海绵,遇水即吸;不限题材,不拘类别,凡是新鲜的、有趣的,他们都喜欢,特别是能够表现人生种种考验的故事,更能够满足他们。当他们碰到感动人的文字,决不吝惜付出他们的热情,他们希望书能让他们看得又哭又笑。对于六、七岁的孩子,父母不要终止每天的朗读活动。相反地,更需要选择一些文字较深奥,句子多变化,情节较复杂和篇幅较长的故事朗读给孩子听。八至十岁的孩子,喜欢看有关学校和家庭生活的故事,透过这些故事,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因此,父母应为孩子选择他爱看的书,情节和人物较复杂,不同种类的书。对于十一、十二岁的孩子,父母应该替他们准备一些能帮助他们探讨道德感与价值观的书籍,另外,非小说及小说的书,也很重要,父母与子女可以共同讨论。

正确教育犯错误的孩子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就要对孩子进行教育。说起教育的方式,一般总是强调孩子年幼无知、情感脆弱、身体稚嫩,应当从正面引导教育,讲道理说服。这当然是对的。但是,这只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合理的惩罚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讲道理与惩罚是教育孩子的两种互相对立,而又相辅相成的教育方法。只用其中一种,教育孩子的效果是不会太好的。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会收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阻止儿童不正确的行为方面,惩罚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心理学上,把奖赏和惩罚分别称之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所谓正强化,就是指利用某种刺激来增加在此刺激之前的行为的反应频率。而负强化则相反,即利用某种刺激来减少在此刺激之前的行为的反应频率。惩罚作为一种负强化,它的作用和意义在于可以抑制某种行为的反应频率。

儿童由于受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学习、判断是非、记忆等能力较差,在犯了错误之后,虽经家长指出和教育,还有可能重犯。这种现像并不表明儿童不知道自己行为的错误,而是由于他的自制力不强或已经形成了习惯和这种行为的结果多数能给孩子带来好处或满足。因此,为了教育孩子,家长有必要利用惩罚来改正他的行为。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对孩子的多种教育手段中,惩罚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且要运用适当,要与其他教育手段配合使用,不能滥用。

那么,怎样正确运用惩罚手段来教育孩子呢?

1.要及时惩罚。惩罚按孩子产生错误行为到得到惩罚所间隔的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及时惩罚和滞后惩罚。在产生错误的同时或刚结束时就给予惩罚为及时惩罚。而隔了一段时间后的惩罚为滞后惩罚。一说来,及时惩罚容易获得最大惩罚效果。原因是:

①通常,儿童的错误行为能给自己带来某种好处。例如,说谎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偷吃东西能带来口福等,这些好处就是对孩子行为的强化物。他拥有和品尝这些好处的时间越长,就越能抵消受惩罚的体验。

②迟到的惩罚会把惩罚的目的弄混。如果一个孩子早上有了错误行为到晚上才惩罚,那就有可能会使孩子以为惩罚是由晚上的某个行为引起的。所以,家长如果要惩罚孩子一定要及时,最好不要“等你爸爸回来再说”、“你妈回来后让她管教你”。如果不能及时惩罚,一般就不要再惩罚了。

2.要运用适合的惩罚方式。对孩子进行惩罚,并不是指打骂孩子、棍棒教育,而是指用适当的方法使孩子体验他的行为给他带来的消极后果。例如,有位家长屡次教育孩子玩完玩具后要收拾好,可是孩子总是做不到。于是,有一次家长就挑出孩子最心爱的玩具当着孩子的面扔掉,并且告诉他:既然你不收拾玩具,乱放碍事,就得扔掉。从此孩子记住了这个教训,玩完玩具就自觉整理了。

家长对孩子的处罚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暂时禁止孩子看电影或电视;取消带他出去玩的计划;在一定时间不许他玩心爱的玩具;限制他的活动范围;在一定时间内冷落孩子,等等。家长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一种或几种。并且,家长在实施惩罚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惩罚是因为什么而引起的,惩罚是他的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惩罚使他能够改正错误或保证不再重犯错误。

3.运用“自然后果惩罚”,通俗地讲,就是让孩子自作自受。这种办法最早是由18世纪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提出来的。他主张因孩子犯错误造成的后果要让孩子自作自受,从中体验不快,迫使其改正错误。

这种做法有几个好处:第一,能使孩子发现自己行为的错误,比家长的教育印像更深;第二,孩子体验到的痛苦和不快是他自己造成的,可以避免由家长实施惩罚带来的对抗心理;第三,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更愿意改正错误。例如,孩子故意把衣服撕破,家长不要给他缝补、更换,继续让他穿撕坏的衣服,让孩子自己体验穿破衣服的不便和不快,从而懂得撕衣服是错误行为。

4.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惩罚时,还应掌握一些惩罚的技巧。第一,同样的惩罚由一个经常奖励和正面教育的家长实施,比一个习惯于对孩子冷淡和疏远的家长实施更为有效。第二,讲清惩罚的理由,会增加惩罚的效果。第三,家长平日在对待孩子时要言行一致,说话兑现。第四,家长在惩罚孩子后,不要马上对他过于爱抚,否则会抵消惩罚的效果,也许还会使孩子得出父母对惩罚后悔了的错误印像,甚至还会增加孩子的错误行为。

幼师资料《杜绝错误的育儿方式》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育儿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纠正孩子错误方式要正确 谁都难免犯错,小孩子更容易出错,家长在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方式一定要正确,否则不但起不到预期作用,甚至产生反效果。宝宝两三岁时,家长会发现,原本听话乖巧的宝宝变成“小杠头”,画画或写字错了一个地方,帮...
    2021-04-01 阅读全文
  • 11种错误教养方式需警惕 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后果: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2.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 后果: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
    2021-03-31 阅读全文
  • 错误家教方式引发孩子叛逆 孩子经常会不听话,管不住,父母常常因此深感头疼。“不幸”的是,许多父母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的增长,孩子不听话的行为会变的愈来愈严重,而且在父母的不断唠叨下,孩子甚至产生了叛逆的心理。 奇怪的是,每...
    2021-10-09 阅读全文
  • 换种方式让孩子认识错误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美术课,在活动前我对幼儿说要注意卫生,不要在桌子上画画。 活动结束后我把幼儿的美术作品收集起来,这是魏世玲跑过来告诉我:“老师,你看这个桌子上有彩笔画”。 我一看,可不是桌子被画的五...
    2020-11-04 阅读全文
  • 分享教育的四大错误方式 一提到分享,我们的解释通常就是:“宝宝,你的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吃的要分给小朋友一起吃。”听到妈妈这么说,宝宝就在心里说:“哼,妈妈一点都不喜欢我!我就不给他,我还要打他咬他呢。”这哪里是分享...
    2021-12-24 阅读全文

谁都难免犯错,小孩子更容易出错,家长在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方式一定要正确,否则不但起不到预期作用,甚至产生反效果。宝宝两三岁时,家长会发现,原本听话乖巧的宝宝变成“小杠头”,画画或写字错了一个地方,帮...

2021-04-01 阅读全文

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后果: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2.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 后果: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

2021-03-31 阅读全文

孩子经常会不听话,管不住,父母常常因此深感头疼。“不幸”的是,许多父母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的增长,孩子不听话的行为会变的愈来愈严重,而且在父母的不断唠叨下,孩子甚至产生了叛逆的心理。 奇怪的是,每...

2021-10-09 阅读全文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美术课,在活动前我对幼儿说要注意卫生,不要在桌子上画画。 活动结束后我把幼儿的美术作品收集起来,这是魏世玲跑过来告诉我:“老师,你看这个桌子上有彩笔画”。 我一看,可不是桌子被画的五...

2020-11-04 阅读全文

一提到分享,我们的解释通常就是:“宝宝,你的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吃的要分给小朋友一起吃。”听到妈妈这么说,宝宝就在心里说:“哼,妈妈一点都不喜欢我!我就不给他,我还要打他咬他呢。”这哪里是分享...

2021-12-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