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11种错误教养方式需警惕

发布时间:2021-03-31

教育教养笔记。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1种错误教养方式需警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后果: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2.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

后果: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3.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后果:将来的他绝对思维错乱,没有底线。

4.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

后果:他将来即使犯罪被捕,也会感到是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是受害者。

5.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

后果: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6.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yjs21.COM

后果:家里倒是干干净净,就是不知孩子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7.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后果:将来父母感情破裂离婚时,孩子一点都不意外。

8.孩子要多少零钱都照给不误,也不要自己干活挣钱,千万别节省,别像父母当年一样受苦受累。

后果:他习惯了不会挣钱,只会要钱时,千万别烦恼。

9.对他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万一他生气了,着急了,那可不得了。

后果:他可离不开你了,千万别让他独立生活。

10.当他和邻居、老师或警察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让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对你不公平的。

后果:他的一生永远都会生活在不公平之中,你信不信?

11.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慎重地声明说:“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后果:别羡慕,别人的孩子为什么都能过着平安幸福的生活,自己的却不行。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四种气质孩子的教养方式


前不久,德国汉堡大学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扎比内·梅尔巴迪博士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为如何教育不同性情、气质的孩子,提供了启迪。

(一)活泼型的孩子,不要过分溺爱。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活泼型的孩子,你就会发现他喜动厌静,生命力旺盛。

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愿意老老实实地呆在父母身旁,而是喜欢自己到处乱跑,结交一些同年龄的朋友,有时,还会捅出一些纰漏,干出一些让你想象不到的“坏事情”来。

对于特别活跃的孩子,你应该不时给他一点点小小的教训,使他从中学到一些有益的东西。如果你过分地溺爱他,完全顺着他的性子来,那么,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就有可能会目空一切,无所顾忌,不知天高地厚。

(二)腼腆型的孩子,不要过于心急。

如果你有一个胆小羞怯的孩子,不要为他的不活跃过分心急。因为他需要一定的时间或适宜的氛围,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事物。

和其他孩子们在一起,开始时候他可能有点儿不合群,而一旦与别的小朋友“混熟”了以后,他们也会活跃起来。原因在于这种类型的孩子性情温顺,“节奏”慢,若家长迫使他提前活跃起来,他们就会心里不踏实,感到信心不足,彷徨不前。

(三)乖巧型的孩子,不要过高提要求。

乖巧型的孩子整天不哭也不闹,心情几乎总是好的,好像是天天都生活在愉悦之中。这种类型的孩子适应性特别强,他们不怕生人,但对陌生人的热情也不高。

因为这种孩子很少大声表示抗议,所以不少“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父母往往对他们要求过高,强迫他们接受自己的意志,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但这可能会导致一种不良的后果:这样的孩子成人以后,对自己缺乏自信心。

(四)问题型的孩子,不要过多责难。

问题型的孩子,常常让父母操透了心,这种孩子时常是睡醒后就哭闹,一天到晚很难安静下来。他们对新的环境总不能很快地适应,一会儿又心血来潮,过度热情。一会儿又心烦意乱,又哭又闹。

对于问题型的孩子,父母需要极大的耐心,不要对他给予过多的责难,更不能听之任之,要学会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他们感觉受到大人重视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平静下来。问题型的孩子,如果教育不当的话,则有可能在长大以后,放任自流,自暴自弃。

爷爷的三种错误教育方式


爷爷的三种错误教育方式

三种常见的爷爷教育方式:

一、过分关注孩子。

宝宝本来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吃饭、刷牙、换衣服,但却被家长代为其劳。过分的呵护,使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二、过分监督孩子。

害怕孩子出错,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就极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性和惰性,以及对成人的不信任感。

三、严厉惩罚孩子。

这种教育方法,源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传统教育理念,他们觉得对孩子就要严格管教,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容易使孩子产生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

那么,对于年轻父母而言,应该怎样应对隔代间的分歧,又把孩子教育好呢?

1、加强沟通统一认识

由于时代变迁,两代人的生活坏境和思想教育也发生了变化。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年轻父母更多的追求智慧与个性的发展,而祖辈则追求道德与礼节的传承。

无论是哪一方,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难免会因为琐碎小事而发生矛盾,甚至是争吵。两代人需要及时沟通,才能有效解除误会。

大多数老人会认为,自己是“过来人”,各方面育儿经验要比年轻人要强。所以他们会主动要求来教育孩子。然而,祖辈教育往往会遵循他们的那一套,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容易出现两个问题,过分严厉与过分溺爱。

望子成龙的祖辈们,希望小孩子能够追随老一套的教育方式,顺从家人的一切成长计划和指挥。但这种看管式的生活方式,却容易让孩子出现性格孤僻等问题。与之相反,还有不少祖辈对孩子过分袒护与溺爱,无论孩子有什么要求,他们都会去无条件满足,不仅让孩子失去不少学习独立的机会,还会形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

同时,孩子犯错时,祖辈也会用“不懂事”来当借口,掩盖孩子的错误,这样长期下去,还会造成孩子自私、为所欲为的不良性格。

而年轻父母的育儿经验相对不足,即便在书本上获取了一些育儿知识,实际操作时也难以轻松实践。同时,教育孩子也容易发生“跟风”行为,在并不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与心理的情况下,将一些方法生搬硬套在孩子身上。

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则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父母和祖辈应当多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才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

2、祖辈要积极吸收新知识

相对年轻的父母,祖辈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在应付孩子上,相对容易许多。他们同时有着较深的社会阅历,可以指引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增强他们分辨好坏的能力。

但随着社会发展,他们的很多育儿观念也逐渐落伍,甚至会显得格格不入。如今,仍有很多人抱着“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同时,封建迷信旧思想也依然存在于部分老人头脑中,例如孩子病了,他们不是去医院,而是求神拜佛,或者会找些土方法来解决孩子的毛病。这样长时间下来,就给孩子灌输了不少旧思想,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正确世界观,与创新发展。

所以,祖辈也需要积极寻求改变。一方面需要给自己定位清楚:什么是分内之事,什么只能起到辅助孩子父母的作用。

在孩子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祖辈不应该立即出面阻止。不少孩子遇到父母责备时,就闹着去找爷爷奶奶帮忙,而祖辈的不适当干涉,就会降低父母的微信力。相反,祖辈应该和父母站在同一阵线,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父母才是最终的决策者。

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科学性地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祖辈们可以从育儿杂志、书刊、电视上进行了解,吸收新的教育理念;也可以去参加“育儿培训”的课堂,时尚的老人更是可以通过上网的方式来学习更多的育儿方法。

3、父母要掌控孩子的抚养权和教育权

不少年轻父母因为工作的忙碌,于是就把孩子交给祖辈照顾。其实,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祖辈们上了年纪,并没有过多的精力来照顾孩子。

而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会觉得缺少关爱,于他的身心健康都不利。有的父母虽然看起来关心孩子,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但在情感上却疏远了孩子。这样不但使亲子关系变得陌生,更让孩子感到孤独与缺乏安全感。

作为孩子成长的最重要成员,父母要担负起养育孩子的重要任务,掌控孩子的抚养权和教育权。

做为孩子最好的聆听者与老师,无论工作多忙,也要抽空帮孩子检查一下功课,坐下来耐心听听孩子说的趣事,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在假期时间,还可以带上孩子与老人一起到户外活动,比如爬山、游泳、旅游等,共享天伦之乐。将教育孩子与孝顺老人有机协调起来,让父辈也成为教育孩子的好帮手。

气质宝宝的教养方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气质。所谓气质,科学地来讲就是“人对自身体内或体外的各种刺激的反应方式”;通俗地来讲就是“个人每天生活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表现”。气质是先天的,没有好坏之分,气质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父母应根据孩子的不同气质,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更健康地发展。

现象父母热衷测评孩子气质

“每天晚上孩子睡觉的时间固定吗?早上起床时是烦躁不安还是很愉快?和陌生人见面,是拒绝还是接受?”这是什么考试题呢?原来是几位年轻的妈妈正在为孩子做气质测评。在一间早教中心的儿童活动室,宝宝们正在做游戏、上课,几位妈妈则在老师的指引下做“儿童气质测评”。

“孩子在3岁以前基本是天然发展,很少受外界影响,所以做气质测评最好在3岁之前,不需要宝宝参与,只要家长根据孩子平时的表现来答题就可以。”一名工作人员介绍道,年轻的家长们对孩子教育很重视,他们想从科学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孩子,以便“对症下药”。

孩子的三大气质类型

孩子气质主要是从活动量、规律性、趋避性等9个维度来综合评价的,最终根据这9个维度测评结果将孩子气质分为三个类型:

1.容易型

这类孩子吃、喝、睡等生理机能有规律,容易接受新人或事物,容易适应新环境,情绪愉快,反应积极,易受到成人最大的关怀和喜爱,这一类孩子约占40%。

2.困难型

与“容易型”的孩子相反,这类孩子时常大声哭闹,情绪总是不稳定,生活缺乏规律,对新事物和新环境接受很慢,抚养起来很麻烦,易使亲子关系疏远,这一类孩子约占10%。

3.迟缓型

这类孩子活动水平低,行为反应强度弱,情绪消极,但又不像困难型的孩子那样总是大声哭闹,他们安静退缩、逃避新事物。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迟缓型”的孩子会对外界新刺激缓慢发生兴趣,之后逐渐活跃起来。这一类孩子约占15%。另外,还有35%的孩子不能简单地划归到上述任何一种气质类型中,他们往往具有上述两种或三种气质类型混合的特点,属于“中间型”或“过渡型”。

专家视点:

别让孩子的气质流失

有些年轻父母总是喜欢在心中塑造一个“理想的孩子”,可是,当孩子降生之后,他们发现,这个鲜活的小生命的一切行为却与他们想象的相差甚远,这就要求父母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了。如果还是一味坚持自己的意愿,采取强制方式,硬将自己的孩子往心中的“理想模型”上靠,可能会导致亲子之间对立、逆反,家长也会产生厌烦、暴躁等负面情绪。

孩子气质是先天决定的,从本质上很难改变,但是受后天环境影响,还是会略起变化,作为家长,可以对气质偏异的孩子施加影响,修去其过剩的部分,补充其不足之处,达到健康成长的目的,但要切忌矫枉过正,强制让‘缓慢型’变得灵活,让‘难养型’变得易养,这只会使教育效果越来越差。

家长疑问

孩子气质有好坏之分吗?

“测试结果显示,宝宝属于‘迟缓型’,看到这样的结果我心里很不舒服,怎样才能改变呢?我可不想让孩子拥有这种不好的气质。”一位家长道出了心中的疑问。

其实,孩子的气质是天生的,没有好坏之分,也不容易改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根据不同气质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无论哪种气质,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有些父母从字面上理解,以为‘易养型’的孩子比‘难养型’的孩子更有优势。但实践表明,‘难养型’的孩子也有很多独特的优势:比如他们敏感,所以,父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因此能在疾病早期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

还有研究表明,“难养型”孩子的学龄前期智力发展比“易养型”孩子更好,这是因为父母会花更多精力对这类“难缠”孩子进行积极的教育。

另外,“迟缓型”的孩子暂时看起来行动稍微弱些,但他们长大后遇事更稳重一些。

疑问解答:

选择适当教育方式

问题一:孩子活动量很大,老是不安静,怎么办?

这种孩子天生过分好动,在由他自己支配的游戏活动中,一定是充满了跑、跳、叫、冲等大幅度行为,所以当父母与他们一起玩时,就应该做一些文静的事,如:讲故事、搭积木、拼板、下棋、玩扑克、画图等,这样,既能丰富孩子的活动内容,又能无形中控制孩子的过量活动。

问题二:怎样使缺乏规律性的孩子逐渐有规律?

有些孩子不是醒得很早,就是迟迟不肯起床;不是吃得很少,就是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令人捉摸不定。面对这种孩子,父母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有规律,宁可上了床不能入睡,也要强制他上床;宁可吃饭时吃得很少,也要让他吃一点,但是方式要灵活点,态度要和善点。

问题三:如何对待适应性很差的孩子?

有些孩子适应性极差,换了新环境就会显得紧张不安,面对这样的孩子,就得创造条件逐步过渡。比如不接受新食物,可以每餐吃饭时先放上新食物,让他天天看到,两周后在熟悉的基础上品尝少量,直到最后完全适应,其他方面以此类推。

问题四:趋避性中,孩子过于“趋”。

属于比较“趋”的孩子,他们喜欢主动接触他人,由于喜爱接触新事物,相对就容易遇到危险,自己却不知道。家长必须不断叮咛、教导他如何分辨危险的人和事。

问题五:如何对待“缓慢型”孩子?

父母要特别注意此类孩子的心理感受,细心了解孩子的需要,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这只会增加他的挫折感。耐心等待是最好的办法。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外界刺激,激发他的兴趣。

教养方式 决定孩子的快乐


对于一个家庭而已,自己的孩子快乐不快乐,向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而家长的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了孩子的不快乐有多少,也决定了孩子制造快乐能力的高低。

教养方式:

1.学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学会尊重孩子的需要。当孩子发生什么事时,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不是“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会这样”等质问和埋怨的语气,而是探索孩子发生这件事时的内在状态,如“发生这事时,你心里怎么想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问题的出现?”

2.学会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极需被尊重,只要有可能就要慷慨地认可孩子、尊重孩子。一个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自然会比自卑的孩子要好。

3.学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表扬孩子。鼓励与表扬的区别在于前者更能让孩子心里充满愉快和希望。比如表扬的话:“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妈妈真为你自豪!”表扬过多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带来压力。而鼓励的话:“没想到我儿子这次表现这么棒,只能证明一点,最近我儿子掌握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知道,都是我儿子自己靠自己的执著精神换来的,非常不简单!”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质部分,从而从自己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力量,自信油然而生。

警惕替代成长 父母亲需让步


告别“替代成长”:母亲退一步孩子进一步

赵玮一直生活在母亲营造的“真空环境”中。生活上不用自己操心,母亲一手包办;学业上不敢自己做决定,母亲就是标准答案。考上外地的研究生后,她突然觉得很崩溃:不知道如何与宿舍的同学相处,如何与导师沟通学业任务,如何谈恋爱,也不知道自己未来如何生活……

母亲的“替代成长”使她无法真实地接触外面的世界,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备考三年是因为“舍不得”考上

王爱红是个麻利人,一个“快”字可以概括她给我的第一印象——说话快,走路快,眼珠转动快,脸上的表情变化快……她快人快语地向我介绍了女儿赵玮的情况。

赵玮从小就特别懂事,听妈妈的话,学习也很认真,顺利考入重点大学。妈妈认为赵玮生活能力差,没有心计,本科毕业就工作肯定不适应,要求她继续考研究生。赵玮连考三年,终于考上了外地一所名校的研究生。

“她成了我们两个家族弟弟妹妹学习的榜样。谁想到,寒假开学后不久,她就告诉我要退学。这次她非常固执,我软硬兼施,她就是不去学校……”

赵玮木讷地坐在母亲身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我了解基本情况后建议母亲到大厅等候,我和赵玮单独交流。

赵玮惊恐地抓住母亲的手,恳求我,“妈妈最了解情况,能让她说吗?她向我保证过由她跟您说,我在一边听就可以了。”

我告诉赵玮,每个人是自己人生最好的专家。“我们试着聊聊,如果咱们交流不顺畅,再请妈妈进来帮忙,好吗?”赵玮勉强地点点头,恋恋不舍地目送妈妈走出房间。

“为什么要退学?”我关切地问赵玮。

“毕业以后也无法适应社会,何必浪费时间呢?”赵玮低着头说。我注意到赵玮的衣服皱皱巴巴,头发因为长时间没洗而贴在头皮上。通过观察来访者的外在形象和行为,可以解读他们的内心状态。一位27岁的女研究生如此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她陷入纠结的程度。

“如果不上学,你有什么不浪费时间的计划吗?”

赵玮沉默了,不知所措地坐着。为了消除她的局促,我寻找她熟悉的话题。“你妈妈说你考研究生用了三年时间,是一个人在家复习还是上辅导班?”

赵玮告诉我,她始终是一个人在家复习,她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其实我本来不需要用这么多年复习,但我舍不得考上……”

赵玮用了“舍不得”三个字,我隐约觉得这是一个突破口。“什么叫舍不得考上?你享受备考的感觉?”

“备考很难受,天天惴惴不安,但考上就离毕业近了,那种感觉肯定比备考更难受。”

“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避免进入社会,你不惜用这样自虐的方式?”

赵玮抬头注视着我,坚定地点点头。

赵玮的表现具有明显的退行倾向。退行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它是指一个人在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景,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透过赵玮母女的交流模式,我感受到女儿缺乏主见,完全处于母亲的掌控之中,赵玮的改善需要很多能力的积累。

妈妈的话就是标准答案

在赵玮的眼中,妈妈王爱红是个超人,无论工作还是持家都是一把好手。工作上她年年被评为模范,对老公的事业也颇有帮助;家务上独当一面,从来不需要别人插手……她是家里的绝对权威,老公和女儿都对她言听计从。赵玮从小将妈妈的话当做标准答案。

赵玮的高考分数很高,完全可以报考外省的一流大学,但她不能离开妈妈,于是选了当地最好的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赵玮根本不喜欢这个专业,但妈妈告诉她,计算机专业的录取分数高,人家一听就知道是好学生,未来就业时也属于高收入人群。

因为不喜欢,赵玮学得很吃力,从来就没有真学明白过。她一直走读,没有住过一天宿舍,为的就是回家能够熬夜学习。

考研究生时赵玮本想换个专业,但她也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如果选错了,只能哑巴吃黄连,不能跟妈妈说。为了省事,还是听妈妈的,继续学计算机。

“为什么如果选错了,只能哑巴吃黄连,不能跟妈妈说?”我追问。

“妈妈比我有经验,从小到大我一切都听她的,这样对错就跟我没关系了,如果不听她的,万一选错就惨了……”

赵玮告诉我,妈妈通常用三种方式惩罚她,“一是装做被我气病,让我良心不安,我高二时特别压抑,不想上学了,她就说自己已经检查出绝症,让我以后好自为之;二是不理我,在精神上折磨我,无论我和她说什么,她都面无表情;三是不停地说教,逼我就范。”

“这么说,你听妈妈的话并不那么心甘情愿?”我问。

“放弃选择的权利只是为了心静。”赵玮无奈地说。

“这次退学完全改变了你和妈妈以往的相处模式,你考虑过后果吗?”

赵玮艰难地摇摇头,我知道自己说中了她内心的忐忑。

结束第一次咨询之前,我给赵玮留了作业,让她将目前所面临的压力逐一列出来。

母亲对赵玮过度掌控,过度亲密。这样的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无论情感上还是物质上都全情投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胶着状态。孩子小的时候往往高度依赖父母,属于很乖的孩子。一旦他们自我意识觉醒,就会对父母之前所做的一切持批判态度。乖孩子往往会“青春期滞后”,他们甚至会在就业或择偶中不加选择、习惯性地挑战权威,以此彰显自我价值。

面对这样的咨询,我一般从最基本的自我意识和生活技能入手,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建立自信。

告别“替代成长”:母亲退一步孩子进一步

压力像一个大罩子

第二天,赵玮如约来见我,刚一落座就开始抠自己的衣服。

过了一会儿,赵玮问我,“心理咨询有用吗?我回去想了想,无论您说什么,还不是需要我自己去做?就像我妈妈也可以说一套一套的,但现在我按照她的意思去办,根本就不灵了……我没有完成您留的作业。”

“我理解你的感受。如果你想不被别人控制,前提条件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中积累经验,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并付诸行动。来,咱俩一起完成这个作业……”我和赵玮逐一将目前她所面临的压力列出来。

1.不喜欢这个城市,大得让人崩溃;

2.注意力无法集中;

3.不知道如何与宿舍同学交往;

4.导师总是将许多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交给我;

5.专业课程根本听不懂,作业不知道如何入手;

6.每天心里空落落的,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7.开学要交开题报告,不知道如何开题;

8.生活能力差,什么都不会做,让同学笑话;

9.不知道以后做什么工作;

10.不知道如何与男生交往;

……

我们将这些压力进行梳理,然后根据改善的难易程度进行排序。看起来列了很多,其实概括起来,就是五个方面:一是生活能力,二是人际交往能力,三是专业能力,四是职业生涯规划,五是恋爱婚姻。

“原来我觉得压力像个大罩子,从四面八方压来,我根本无力挣脱。现在变成几个能够数出来的问题,感觉轻松些了。”赵玮紧锁着的眉头有了些松动。

从生活上的无微不至,到本科、研究生专业选择上的越俎代庖;从人为地为赵玮营造“真空环境”,到将女儿的人生简化为学习机器……母亲的“替代成长”使赵玮无法真实地接触外面的世界,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学生时代是一个人形成独立意识的关键期,在社会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办事能力,积累经验并建立自信。赵玮对母亲的过度依赖使她生活得很被动,一旦需要独立时,才发现自己根本无力面对生活。

原来这些都是我的机会

为了帮助赵玮减压,我调整了作业的内容和方式,不给她思虑的机会,让她增加行动,在行动中宣泄负性情绪。作业非常具体,比如整理房间以提高生活能力,大声朗读以改善注意力,循序渐进的有氧运动以释放积压的情绪……

这个过程由妈妈监督完成。赵玮对妈妈的敬畏,在这里被有效地转化为改善心理状态的有利条件。

一周之后,赵玮苍白的脸上有了血色,头发蓬松,人也变得清爽了许多。

在汇报作业时,赵玮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告诉我她找到了许多窍门,在与妈妈的劳动竞赛中偶尔能够获胜。在朗读英语时,她进行了录音,反复对比听,刚开始声音萎靡无力,她试着模仿美剧的发音,声音变得越来越有活力……

“你觉得做到这些难吗?”赵玮羞涩地摇头。

我趁热打铁,“赵玮,你认为现在回学校的条件成熟吗?”

赵玮沉吟了一下,“其实,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是否回学校,如果休学或退学都会是简历中糟糕的一笔,但我实在无法面对导师。”

赵玮告诉我,她的导师是半路出家,业务能力不强,在同行中没有地位,科研经费很少;研究生都不太买她的账,经常在背后哀怨自己投奔错了导师……

赵玮从小就不敢违抗老师,导师几乎将所有的工作都交给赵玮,日常工作繁琐,受累不讨好。“本学期导师还让我代表课题组做开题答辩,如果因为表现不好影响开题,怎么担当得起呀?”

我逐一帮她寻找这些问题中积极的方面。作为研究生,同时承担教学秘书的工作,能锻炼一个人的统筹能力;刚刚研一,就有机会与老师共同讨论课题是非常难得的,他们不会对一个刚刚上了半年课的学生有过高的期待……

“您是说这是我的机会吗?”赵玮迟疑地问。

“没错。还有的研究生为了在导师面前争宠而相互竞争,那样的人际环境你更不适应了,对吗?”

赵玮同意我的分析,她跃跃欲试地表示愿意回学校。“如果我遇到问题,您能不能及时指点我呢?”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轻松地笑了。

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的咨询计划逐步完成。因为工作踏实,院里已经决定将赵玮留校做学术秘书。

签了工作,赵玮更加自信和从容了。

帮助来访者用积极的目光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已有的资源,并将其发挥到最大化,是心理咨询要达到的目标。当赵玮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发现自己认为的困境恰恰是成长的好机会,她就有勇气去面对了。因为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她做事有章有法,很快收到了效果。

在赵玮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全面介入女儿的生活,使其失去了独立的机会。眼见着女儿对一切无力招架,母亲无法袖手旁观,只能继续卷入女儿的生活,而母亲的包办造成赵玮更加没有机会成长……

在咨询中,赵玮每前进一步,我就建议母亲后退一步,渐渐地赵玮已经能够独立了,此时母亲也逐渐退回到旁观者、欣赏者的角色上,这是她本来应该站的位置。

孩子不快乐与教养方式有关


孩子的不快乐,向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了孩子的不快乐有多少,也决定了孩子制造快乐能力的高低。

教养方式:

1.学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学会尊重孩子的需要。

当孩子发生什么事时,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不是“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会这样”等质问和埋怨的语气,而是探索孩子发生这件事时的内在状态,如“发生这事时,你心里怎么想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问题的出现?”

2.学会满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极需被尊重,只要有可能就要慷慨地认可孩子、尊重孩子。一个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自然会比自卑的孩子要好。

3.学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表扬孩子。

鼓励与表扬的区别在于前者更能让孩子心里充满愉快和希望。比如表扬的话:“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妈妈真为你自豪!”表扬过多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带来压力。而鼓励的话:“没想到我儿子这次表现这么棒,只能证明一点,最近我儿子掌握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知道,都是我儿子自己靠自己的执著精神换来的,非常不简单!”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质部分,从而从自己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力量,自信油然而生。

喜欢《11种错误教养方式需警惕》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教养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换种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 换种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最近我发现**有个新的现象出现,现在为了追求速度读国学书的时候特快,读的啥内容根本听不清楚,只是一挂鞭的突突的出来,可是读的内容根本就不知是啥。朱老师也与我反应在早读课上也是如此...
    2020-11-20 阅读全文
  • 四种气质孩子的教养方式 前不久,德国汉堡大学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扎比内·梅尔巴迪博士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为如何教育不同性情、气质的孩子,提供了启迪。 (一)活泼型的孩子,不要过分溺爱。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活泼型的孩子,你就会发现...
    2021-03-12 阅读全文
  • 爷爷的三种错误教育方式 爷爷的三种错误教育方式 三种常见的爷爷教育方式: 一、过分关注孩子。 宝宝本来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吃饭、刷牙、换衣服,但却被家长代为其劳。过分的呵护,使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二、过分监督孩...
    2021-05-10 阅读全文
  • 换种方式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美术课,在活动前我对幼儿说要注意卫生,不要在桌子上画画。活动结束后我把幼儿的美术作品收集起来,这时小俊跑过来告诉我:“老师,你看这张桌子上有彩笔画”。我一看,可不是桌子被画的五颜六色...
    2021-11-18 阅读全文
  • 气质宝宝的教养方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气质。所谓气质,科学地来讲就是“人对自身体内或体外的各种刺激的反应方式”;通俗地来讲就是“个人每天生活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表现”。气质是先天的,没有好坏之分,气质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父母...
    2021-04-05 阅读全文

换种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最近我发现**有个新的现象出现,现在为了追求速度读国学书的时候特快,读的啥内容根本听不清楚,只是一挂鞭的突突的出来,可是读的内容根本就不知是啥。朱老师也与我反应在早读课上也是如此...

2020-11-20 阅读全文

前不久,德国汉堡大学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扎比内·梅尔巴迪博士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为如何教育不同性情、气质的孩子,提供了启迪。 (一)活泼型的孩子,不要过分溺爱。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活泼型的孩子,你就会发现...

2021-03-12 阅读全文

爷爷的三种错误教育方式 三种常见的爷爷教育方式: 一、过分关注孩子。 宝宝本来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吃饭、刷牙、换衣服,但却被家长代为其劳。过分的呵护,使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二、过分监督孩...

2021-05-10 阅读全文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美术课,在活动前我对幼儿说要注意卫生,不要在桌子上画画。活动结束后我把幼儿的美术作品收集起来,这时小俊跑过来告诉我:“老师,你看这张桌子上有彩笔画”。我一看,可不是桌子被画的五颜六色...

2021-11-18 阅读全文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气质。所谓气质,科学地来讲就是“人对自身体内或体外的各种刺激的反应方式”;通俗地来讲就是“个人每天生活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表现”。气质是先天的,没有好坏之分,气质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父母...

2021-04-05 阅读全文